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奖励机制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奖励机制方案范文1
关键词:合作学习;生物教学;教学效益;机制策略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理念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其本质是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在智慧的碰撞中对接、融合,达到共识、共赏、共进。而完成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过于重视小组讨论的形式,而忽视了学习目标本身,造成了课堂上或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或信马由缰、放任自流,或一枝独秀、万马齐喑;或表面热闹、成效甚微;或漫无目标、无所适从的不正常现象。
一、中学生物教学的封闭状态及其原因
1.中学生物教学的封闭状态
一直以来,中学生物教学的封闭状态表现为我们的教学中非常关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忽略学生作为“人”的因素的培养;关注“抽象空洞”的书本知识,忽略学生的“情商”开发;关注教师的尊严,忽略教师学生之间的民主和谐;关注考试结果,忽略学生的个性培养;关注教室内的教学环境,忽略社会实践。
2.中学生物教学的封闭状态原因
中国目前学生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的途径仍然是考试,特别是升入大学高考成绩非常重要,所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所有过程都围绕书本知识,评价学生的优秀与否只看考试成绩。这是造成封闭式教学的原因之一。财政投入不足,教育系统内外教学资源缺乏共享是另一重要原因。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公共资源投入严重不足。不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公共教育投入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资金的短缺,造成很多学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形同虚设,学生的绝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教室里进行,学生的思想、行为是处于封闭状态的。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见解
通过分析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加上相关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实施一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并且取得到了初步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科学分组,全员参与
(1)合理分组,男女的搭配,兴趣和特长互补。在生物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的两种分组方式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每个小组4~6个学生,尽量的考虑他们的兴趣和特长的互补性,通过不同学生的特长带动更多的学生的激情参与。
(2)明确分工,定时换位,竞争上岗。每个小组一个生物学科组长,组内成员按学科组长的要求有明确的具体角色分工,有学科信息反馈员,学科问题收集记录员,学科小组点评员,学科好题收集推荐员,学科学习任务检查员,学科讨论展示员。
2.定期培训小组长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鲜的。但如果要获得效益还必须对小组长进行有序的培训。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对学生加以培训。
(1)培训科学分工和组织能力。每节课的内容都在变化,针对不同的课时,各个小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如谁来安排任务,谁讲解,谁展示,谁点评,谁汇总,每人有任务,人人有目标。
(2)培训独立思考和知识内化能力:针对小组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先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个性思维,产生独立的见解,做到交流时就有的放矢。只有经过深思,形成的印象才会牢固。
(3)培训倾听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教育学生,我们的世界不缺少高谈阔论者,缺少的是会倾听的人,要从别人的讲解中去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发现别人的精彩的地方,发现别人的问题,寻找生物学科语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尊重别人的表达,产生思维上的共鸣。
3.针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巧妙选择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理安排讨论的问题,使之既不过于简单,又不太过难、怪,不能每个问题都讨论,讨论的问题要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才能使合作学习行之有效。讨论的时间,教师要事前考虑周全,课上适当调整,使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意识到不管自己的观点多么重要,发言都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时间之内,不能侵占其他同学的时间和机会。若有些研讨的问题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要充分考虑设计好方案,也可以把有些内容安排在家里完成。
4.建立全面及时地反馈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形式可以是发言、表决,也可以是答卷、演示等多种形式。评价制度也要健全,既要考虑到小组奖励因素又要考虑个人责任感因素。以小组成员的总和为团体成绩,这样,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会对小组成绩起到关键的影响,对优胜的小组给予奖励,也可以采用达标制,即当小组的成绩超过某一标准则获得奖励,如果所有小组都超过这个标准则都可以获得奖励。奖励的形式可以采用卡片、墙报、照片等形式,最好不断变化,以刺激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找到自身的角色和位置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在前期筹备时,教师是策划者和组织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导演、参与者、调控者,在合作学习之后教师是测验的组织者和评价、奖励的实施者。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智慧的引申,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从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
总之,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学会调控,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只有这样,课堂才是生动的,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学生奖励机制方案范文2
当代的中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思想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独生子女居多,存在着许多性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面对困难,心理承受能力差;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考虑他人的感受;自私,缺乏谦让精神。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意识差等。针对当前整个社会大环境略显浮躁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缺失的状况,品格教育更应成为学校德育的重中之重。
一、学校重视是前提
品格的培养与学校的整个生活相联系,它的教育能通过课程、通过学校环境、通过实践来实现。通过课程塑造品格,将其纳入学校的教学之中,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发挥各科教学在品格培养中的作用。品格培养不仅立足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更应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对于中学教育要提高认识,从制定切实的教育目标逐步扩展至教育实践的行动,而不是停留于简单的说教层面。只有这样,才能把品格塑造落到实处,才能上行下效,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公民。
二、教师示范是保障
教师是实施德育的主体,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学生品格的培养。学博为师,德高是范,教师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深刻的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一不作为信息传导给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规范自己的形象。教师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带动学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校园文化是载体
首先是美化校园环境,以优雅的校园环境文化陶冶人。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创设学习化、人文化的校园生态环境,让校园里处处充溢着书香气息,打造有特色的书香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行为意识,让每个学生成为“举止落落大方、谈吐斯文儒雅、品质善良、行为彬彬有礼”的人”。其次是凝聚校园精神,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激励人。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如我校是“以光前精神立校,以公毅品格育人”把光前精神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中,在学校中命名“光前班”和“公毅班”,把“光前精神”“公毅品格”融人班级精神文化,塑造高中生良好品格。最后是学校搭建活动平台,以丰富的校园活动文化塑造学生品格,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孝心、爱心、环保、法制、安全、习惯、社会实践等主题德育活动,探索培养高中生良好品格的有效途径,创新德育教育新机制。采用知识讲座、文艺活动、朗诵演讲、辩论比赛、参观考察、演习、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培育高中生良好品格。
四、家庭合作是条件
当今的独生子女普遍比较孤独,渴望友情,而且与外界接触较少。学校和家庭要齐心协力,立足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使他们克服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气,学会感恩,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培养不怕困难、直面挑战、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与价值取向。开发和利用一切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建立密切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融通关系,构建德育基地。
五、教育评价是动力
教育评价要充分发挥品格教育评价的导向、鉴定、控制和激励功能,加深对品格教育评价的认识,设计完善的品格教育评价方案,并拓宽品格教育评价的渠道。教育评价机制不是单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发散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学生在品格教育和实践中的收获,达到了怎样的认识水平也是参与评价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各种奖励也要倾向于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中学生奖励机制方案范文3
中考生物知识点结构图分类整理汇总2019中考英语热门话题作文题目
天津北方网讯:上周五,市教委《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本市“中考”改革正式启动。本市将从2019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2年左右初步建立起科学、公平、具有天津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形成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制度。
根据《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本市将继续实行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招生“两考合一”考试。同时,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体育与健康、物理(含实验)、化学(含实验)、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含实验)、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13 门课程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成绩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
考试的组织方式和结果呈现形式
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化学、物理5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闭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历史、道德与法治2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开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地理、生物2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闭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体育与健康包括平时和统一测试两个部分,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根据全市统一要求,以书面笔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各区统一组织,各中学具体实施,考试结果以“合格”“不合格”的形式呈现。
三点新变化
一是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二是除原有的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化学、物理外,以原始分呈现的历史、道德与法治成绩,和以等级形式呈现的地理、生物成绩,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升学录取依据。三是体育与健康成绩总分值由30分提升为40分。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市还将进一步完善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细化和完善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突出表现。
从初中入学起,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学校成立评审小组,每学期末对学生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公示。规范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电子档案,健全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保障机制。
包含日常行为表现、专题教育活动、团队活动、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表彰和奖励等评价要点。
思想品德
包含国家课程修习、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修习、研究性学习成果、个人优势学科学习和社团活动情况等评价要点。
学业水平
包含体育课程修习、日常体育类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心理素质、体育特长发展等评价要点。
身心健康
包含艺术类课程修习、艺术类活动、艺术特长发展等评价要点。
艺术素养
包含学军、学工、学农、研学实践教育等集体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课堂活动,素质拓展课外活动,科技活动、创造发明等评价要点。
社会实践
按照要求,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引导初中学校开展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发挥积极作用。
“全科开考”
不增加学生负担
实施“全科开考”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并结合我市教学实际,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视对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有机联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不出偏题怪题;在成绩呈现方式上,部分科目采用等级方式呈现,避免分分计较;在录取计分科目构成和数量上,只增加历史、道德与法治科目,做到文理兼顾、适度负担。
六年级学生家长
提高体育分值 促进身体发展
这次“中考”改革将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新初一”年级开始实施,现在这个阶段,这批学生还正处在小升初的关键阶段。本市“中考”改革的消息传来,最关注的就是这批学生的家长。很多家长对此表示还没来得及细想,也有家长表示以后紧盯语数外的策略要换一换了。
中学生奖励机制方案范文4
关键词:初中学生;自主管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11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结合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六人,共八个小组,每位学生都编上号码,每组都是1-6号,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选拔、培养素质过硬的组长
教师通过观察、交谈、试用,选出责任心强,大公无私大胆泼辣的学生担任每个组的组长,然后加以培养。首先,明确他们的职责,实行包干责任制,纪律、学习、卫生、课间秩序等一包到底,出现问题,先追查小组长的责任,再追查当事人的责任。其次,给小组长一定的权利,如根据各科进度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分层布置各科巩固性任务,或者给违纪组员小小的惩罚等。再次,小组长根据自己组的情况,制定出本组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传达给每个组员,组员可根据组计划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清楚地写出自己各科要达到的等级,要追赶上哪位同学,时间的合理分配等,并且小组长要经常提醒。组长还可以写出本组的决心书、挑战书等,以此来鼓舞组员的斗志,增强小组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组员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位成员时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意志和旺盛的学习战斗力,实行兵管兵,兵教兵和兵治兵,使小组长真正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三、公平、合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为了避免小组长,出现不合理现象,班内实行多种监督机制,小组之间相互监督,组长相互监督,组长监督组员,组员监督组长,人人互相监督,组长每天一汇报,组员随时可检举、揭发,检举违纪有奖励,视其情况给予加分,一般是加1分。同样是违纪,组员一次减1分,组长一次减2分,只要组内有违纪现象,组长都要减分。
评价实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各占百分之五十。量化实行两套方案,小组量化和个人量化,这样既有利于小组竞争,又有利于个人才能的发挥,既有群体评价,也有个体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指日常量化分,包括纪律、学习(可细化为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预习情况、测试等)、卫生、好人好事、违纪等,组长要作详细记录,这既是综合素质平定的重要依据,又是家长会的第一手材料。无论哪一项,一般以1分为单位加或者减,特别突出的可2-3分,校级奖励或处罚的要加倍奖励或处罚。结果性评价是指期末检测、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按学校规定的比例折合后的分数,过程性评价性和结果性评价相加既得出小组得分和个人得分。按高低排列就可评出优秀小组和先进个人,评先树优、入团等,很好操作,不用再费时费力、民主评议了,期末综合素质平定等级也自然产生。
班内实行“捆绑评价”,实行一荣共荣、一损俱损。如,一组被评为优秀小组,全组受表扬和奖励,奖品每人一份。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对于本组的责任感。
学生把自己的小组看做自己的小家,每个学生的收获都是小组的收获,每个学生的进步都是对小组的贡献。一个小组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取决于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这个小组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他们既要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其他任务,还要与大家一起,承担犯错的压力,或者分享学习成果,互相团结,相互支持,使整个小组的学习获得成功,共同的荣誉展现着个人的风采。
中学生奖励机制方案范文5
多方面资源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讲课时若仅限于课本,往往难以将课程内容讲得新颖生动,更做不到深入浅出,最终必然枯燥乏味,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究其根源,教师在实验课的讲授中,如果自己都没有一种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又谈何培养学生。教师的教学不仅在于知识的讲解,更在于优良素养的言传身教。实验课本中选用的内容虽然是经典可靠的实验项目,但方法固定单一,不利于学生对实验项目的全面了解,导致学生做完实验后不懂得方法、原理和试验手段的拓展应用。相反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多引用课外资料(参考教材、网络及文献资源等)对实验项目内容进行适当扩展,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而且无形中将影响并促进学生形成查阅资料、全面细致的习惯和跳出定式思维、敢于思考否定的品质,这也是科研创新的最基本素质。
2培养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的教学途径
2.1增加开放性兴趣实验
在分析化学实验原有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开放性兴趣实验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题、自定方案并自行完成实验,由实验教师对试验方案、过程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了多项综合实验,包括多种蔬菜水果及饮料中维生素C的提取与含量测定、易拉罐中铁铝含量的综合测定、油条中铝含量的测定、牙膏中钙含量的测定等扩展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大部分不同于前期实验课的项目,但所运用的分析原理与方法都是前面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既保证了学生能够有所创新,达到了科研教育的作用,又避免了盲目开放,收到了良好的反馈效果。在开放性实验活动中,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方案中对原材料的处理、试剂的配制、试验的原理及结果的处理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最后进行实际的试验测定并完成小结论文。可以说开放实验与基础实验形成了教学中理论与应用的互补关系。
2.2引入科研课题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我系积极开展教学科研试验工作,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分拆出若干小型试验项目,让本科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去,并由相关教师针对性地对实验小组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学。学生在试验中得到了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并掌握了更为复杂和科学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同时表现出了积极研究探索的浓厚兴趣,并在实验技能及专业素质上获得了切实的提高。在组织开展的数十项教学科研创新试验项目中,其中“向日葵籽壳绿原酸的提取分离及功能研究”项目在第六届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部分科研创新试验项目被应用于基础实验教学课程或列入开放性兴趣实验项目中。
2.3设计对比实验
将实验中的即定因素科研化,通过重新设计,形成变量对比,是在基础实验课程中引入科研创新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针对原料、试剂、方法或步骤等因素设计两组或多组对比试验,由学生在实验课中分组完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在“大豆中钙、镁、铁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设计另一组试验测定某市售加锌铁钙豆奶粉中锌、铁、钙的含量,通过对比试验,拓展了学生对实验方法的应用能力。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中,设计另一组试验采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或者采用pH计指示终点的方法。通过对指示剂的替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指示剂的选用原则以及方法误差,同时通过对pH计的使用,让学生深刻理解酸碱滴定分析的原理,了解试验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研思维与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3培养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的保障
3.1必须形成科研创新的基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只有实验教师自身具备了科研创新的基础教育理念,在基础实验教学中采用科研创新的教学方法,并通过言传身教,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我国过去的教育体制长期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在基础实验教学阶段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掌握基础的实验手段与数据处理方法,而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再进行培养和训练。这种理念最大的问题在于忽略了思维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的培养训练,特别是潜移默化的熏陶。
3.2必须建立适当的教学途径及教学体制
以往限于实验教学安排及教学模式等原因,教师通常不愿意在原有基础实验课程中引入科研途径及创新方法。我们在教学安排中专门设置了开放性实验环节,从教学体制上提供了相关教学内容所需的场所、时间、人员和物资的保证,从而确保开放创新实验教学的落实。同时鼓励及协调实验教师与实验室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学生科研实验工作,建立科研创新教学途径,形成良好的体制氛围,最终不但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学生更是踊跃报名实验,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各方获益良多。
3.3改变考核方式和增加配套奖励机制
在建立必要途径和教学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需要改变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我们明确了开放性实验单个项目考核成绩在实验课总成绩中占有固定比例,考查开放性实验中学生对所选项目的资料准备、试验设计、实际完成情况及论文撰写情况等,最后进行综合评分,并将这一评分结果按20%比例计入到该门实验课程的期末总评中。此外,在学生科研创新实验项目中,每年进行优秀创新实验项目及实验小组评选活动,并对优胜小组给予适当奖励。此外,推荐部分优秀项目参加大学生实验大赛等活动,让学生从创新实验中得到收获与荣誉。这种考核与奖励的双重机制完善了基础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研创新的培养制度,促进了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4结语
中学生奖励机制方案范文6
【关键词】甘肃农村 初中教学 意义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077-01
一 农村中学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80%的人口和自然资源在农村,“农村、农业、农民”始终是我们要正确面对的问题,而决定农村人口素质高低的初级中学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进程,是促进国家快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甘肃农村要想培养大批优秀的农村生产力,中学教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和摇篮,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关系密切,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搞好农村中学教学改革创新已是摆在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最紧迫的任务。
二 甘肃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短缺、外流严重及原因分析
一方面是农村基础教育教师严重短缺,由于长期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相对来说偏低,一些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这在当前甘肃农村中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造成教师教学任务负担沉重,许多教学任务无法很好地完成,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农村基础教育教师流失严重,尤其是一些教师骨干为了改善生活或更好地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单向流动到发达城市及周边地区。造成农村中学教师队伍中有很多年龄偏大、代课教师转正的教师存在,教学一线力量薄弱且分布不均衡,造成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学历层次不达标,甚至是没有进行过教师必备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整体师资教学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大大制约和影响了农村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2.生源锐减现象及原因分析
第一,受到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农村中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留守儿童的家长疏于管理、督促,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升学不抱有任何希望,整日混天度日、得过且过,丧失了求学的信心和决心,有的学生受不了不良社会风气的诱惑,产生了不愿意升学的念头,甚至中学没毕业就外出打工挣钱,从学校流失到社会上。一些学习成绩突出有望继续深造的学生,由于就读高中、大学需要一笔大额的费用,就业没优势,为此对学业前景产生失望,造成生源流失。
第二,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致使农村中学生进城读书成为一种潮流,一部分外出打工开阔了眼界的农民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为了给孩子一个光明的前途,要求孩子要么随父母到打工的城市读书,要么到县城、市直,或者民办学校读书。近年来不断有青年优秀教师在全县公开招考中进入城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一部分学生不能安心在农村中学就读,间接地造成生源流失。
三 关于对甘肃农村中学教学的创新建议
1.按照《义务教育法》依法治教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宣传标语、网络等渠道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结合甘肃农村实际情况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地方性中学教育实施方案,积极营造一种尊师重教、读书光荣的良好舆论环境和治安环境,不断增强农村家庭的义务教育法律意识和忧患意识。
2.加大农村中学教育资源的投入
实施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投入,尤其对偏远贫困地区以及乡镇一级的中学进行投入倾斜,从根本上改善软、硬件办学条件,采取奖学金和贫困家庭助学金相互补充机制,保证每一个中学生不会因贫困而辍学。
3.加强城乡教师资源整合、交流
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和各方面的待遇,对于立足农村教育的青年教师加大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干部选拔等奖励力度,发放特殊岗位津贴,在政策和制度上吸引愿意到农村中学工作的优秀教师,城乡中学结对子,实施城市教师到乡村定期交流、调节的制度,互通有无、共同进步,采用终身学习制和岗位淘汰制,彻底解决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学教法落后的问题,全面提升农村中学教学水平。
4.加强学籍管理和就业指导,形成长效机制
农村中学生实行属地管理和就近读书制度,对于农村中学学籍进行严格管理,尽量避免无序流动和无故流失,在升学、就业政策上针对农村学生进行适当的优惠和照顾,对症下药,树立农村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让他们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改变中学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视性,从根本上改善其厌学情绪。
参考文献
[1]邵学伦.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思索[J].山东教育科研,2002(8)
[2]卢广林.浅谈农村中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