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小学生的好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小学生的好方法范文1
1.引言
英语是小学教育中的必修课程,语言的学习要从小培养,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度是十分高的,他们对什么都很好奇,很多东西都想尝试。相反,对于不喜欢的东西,他们就比较厌倦。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多参与,大胆地表达,促使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可以运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随着社会生活的经济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英语地位不断上升。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国外结成友好关系,英语作为我国的第二语言,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小学,英语已经归为必修课,让学生学好英语成了教师最大的难题。中国传统的教学法还是依葫芦画瓢,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模仿,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知识依然处于被动的阶段。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自我学习的约束力非常差,很难长时间进行学习。教师要不断寻求新的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兴趣[1]。
3.教育游戏在当前教育模式运用上存在不足
目前很多小学英语教学都采用教育游戏,但在上应用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如:目前中国的教育游戏还属于新生物,市场上开发的教育游戏和质量跟不上学生的步伐,可以直接用于教学的资源比较少。另外,中国的游戏软件比较散乱,没有进行合理的归类,不利于教师合理地利用。中国学习国外的开放式教学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教师在使用游戏教学时缺乏相关的实践能力,容易局限于自我说教的状态中。
4.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
4.1明确教育游戏的教学目标
教育游戏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主要通过玩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游戏可以使学生主动地接受,使学生在游戏中可以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
4.2针对内容进行教育游戏
学生要以学习为主,以玩为辅,学生能学好知识主要在于有兴趣,兴趣决定一切。进行教育游戏,首先要进行合理的教育游戏设计,通过设计教育游戏构成学生学习的资源,将小学英语置换成游戏教学,使学生从游戏中学会运用知识,如针对小学英语中简单的和教师问好,可以设计一个场景,进行问好,学习英语的基本口语[2],在玩游戏的同时学到英语知识。
4.3采用教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游戏的主要特点就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竞争,激发兴趣,充分激发学习的学习动机。只要通过游戏激发学生潜在的挑战性和好奇心,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促使学生学习英语。
4.4将教育游戏成为学生学习的桥梁
将游戏方法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自己或和其他同学做这个游戏,比如英语游戏的比赛,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会主动地和其他学生组成小组,然后进行比赛,无形中形成竞争的模式,从而促使学生与学生建立竞争合作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所以教育游戏起到桥梁的作用。
4.5教育游戏可以及时起到反馈作用
在进行教育游戏时,可以看到学生会主动地跑来问教师问题,还可以通过学生在游戏中所用的时间和评分了解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在游戏中学生遇到了问题会主动地提出来,教师就可以知道学生掌握和欠缺的程度,进行补充,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地发展。
5.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特殊的阶段[3]。小学生的心理变化比较特殊,容易接受新事物,思维和记忆力都处在萌芽时期,教育游戏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兴趣就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地学习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是促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冯京琢.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1(11).
教育小学生的好方法范文2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策略
农村小学生占据中国小学生的半壁江山多。百年教育,树人为本,树人须先树思想道德。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当今社会显得尤其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根据中国心理学会的调查,约十分之一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强迫、抑郁、自卑等等。其中以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让人堪忧。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是道德规范缺失。农村小学生自制力一般较弱,喜欢争强好胜、强横霸道、强词夺理。二是不健康人格,表现为上课缺乏自信,语言表达能力弱,好动急躁,过于自卑、胆子小。三是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对学生缺乏良好的德育教育,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德育教师。四是农村教育环境差。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学生的管教缺乏耐心和科学的方法,往往是采用棍棒出孝子的土方法进行管教小孩,不少家长只是关注孩子的智力,而对孩子如何做人做事的教育则忽略不管。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学校道德教育存在误区。学校过分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一些空洞无物的教育理念,什么“四有新人”之类无疑对小学生的思想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其结果是学校道德教育犹如“空中楼阁”,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欠佳。其实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尽量简单易操作,让学生做好日常的行为规范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比如小学生应该做到,见到老师长辈要打招呼问好;对同学要文明礼让;对父母孝敬有加,帮助弱者;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二、家庭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现在的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到城市务工,成为农民工一代。留在农村的尽是老人小孩,留守儿童现象严重,不少老人对小孩缺乏教育的耐心和科学的方法,只是一味地溺爱和纵容,宠坏了小孩,不利于小孩的成长。一方面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小学生的要求过分强调读好书,考好试,有个好成绩就行了,忽视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另一方面,一些家长有良好的教育动机却缺乏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小孩往往适得其反,收效甚微。
三、社会的不良风气腐化。现在网络流行,电视普及,给农村小学生带来大量的垃圾知识,而社会上的成人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农村蔓延。商品经济的浪潮给青少年的思想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些不良风气不断冲击着农村的朴素的价值观和信仰。在这种电子垃圾和西方腐朽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少数农村小学生精神空虚,缺乏信仰和艰苦奋斗的意志,对大是大非缺乏鲜明坚定的立场,有些甚至受人蛊惑,误入歧途走上了不归路。
根据以上分析,要做好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构建一套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营造齐抓共管的德育氛围,不断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策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教师以身作则,学校重视德育
有道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小学生在学习的萌芽阶段,模仿能力特别强,教师的一言一行,极易感染学生。因此,教师要特别做好思想道德的典范,言语文明,举止大方得体,爱护环境,关心同学,孝敬父母等等。可谓是,身教胜于言传。作为教师,还必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对症下药。关心学生,发现学生的缺点,随时随地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引导学生关心集体、爱护公私财物。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德育教育。清明时节,可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为勇敢忠诚壮烈牺牲的烈士扫墓,由老师主持,老战士讲述当年的战斗历史。学校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抓好,要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贯穿于教学过程。学校要不断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宣传教育工作,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学校还应配备相应的德育工作教师,专职负责学校的这方面工作。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道德教育必须摆在首位。对孩子的培养首要培养其优秀的思想品德,其次才是培养其良好的智力。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形成良好互动,教师可以在业务上指导家长,帮助家长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和传授科学的德育方法和策略。家长也可以从教师那里得到小孩在学校的表现情况,针对学生近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作为家长还须做到的是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该相互关心和尊重,对弱者同情,尊老爱幼,不赌博争吵,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成长环境。
三、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管仲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经济跟上去了,思想道德教育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可以针对农村特点,招商引资,搞产业园转移。只有经济发展了,才会吸引更多的有识人士到农村支持农村教育,稳定农村的教师队伍;外出的父母也可以回到家乡工作,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有效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们还必须治理学校周围的不良场所,杜绝游戏机室、赌博场所,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营造祥和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还要加强立法和执法,制定一系列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法律,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并且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切实促进小学生的茁壮成长。
思想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出真知。做好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切忌空洞、教条式地说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发自内心地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健康成长,也只有这样,祖国的繁荣昌盛才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高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04(2)
教育小学生的好方法范文3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诵读古诗文;兴趣;培养方法。
中小学教育是中小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主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其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使学生身体得到正常发育、健康成长;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及创造美的能力;逐步养成符合社会要求规范的道德行为和思想品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并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的育人活动。引导和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是义务教育中不可缺少一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可以培养中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中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兴趣的培养,增强我国传统经典文化对中小学生的熏陶,对保护我国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经典文化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外来文化的入侵越来越明显,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越来越大。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层力量,教育和培养中小学生对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就显得尤为迫切。本论文将重点探讨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兴趣的意义
在现阶段,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有着很重要的显示意义。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对以后的人生发展都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诵读古诗文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经验和相关数据表明,一个人成年之后,脑海中记忆的古诗文大多数是小学、中学所诵记的。因而,通过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必然使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染,为丰富一生的文化积淀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古典诗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小学生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强化民族精神,同时践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中小学阶段促进学生大量吸收积累祖国优秀语言精华、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加强人文修养,不仅是提高中小学生语文水平的好方法,也是每一个中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优美的诗词文赋无疑是这条璀璨星河中无数闪耀的明星。从古诗文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来看,古诗文往往用最浓缩的语言,它形象生动、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记录真挚的感情、美好的景色或难忘的事件。培养中小学生品位古诗文的过程,就是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对古诗文逐字逐句的品位,对古人写诗文场景的回忆和感受,学生的审美能力便会慢慢的得到提升,古诗文语言精练,用字精准,引人深思。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典故,充分说明了古人对用字造句的严格要求,也充分说明了古诗文之所以经典的缘由。培养和激发中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用字用词准确性的锻炼,可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兴趣的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在很多地区,中小学生的教育不尽人意,对古诗文的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一部分老师抱着“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观点,只是让学生单纯的背诵古诗文,而不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意义;有些老师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其它课文一样,只是教会学生如何读、怎么写及其诗文的意思即可,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化进程和文化传播速度日益加快,文字传播的载体也变得多样化。这些变化,使得中小学生能够更早地、更多地接受新事物。因而,培养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要结合多方面的力量,综合学校教育、家庭的教育、社会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一)改进策略,重视教学方法
我们在对中小学生进行古诗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的方法同样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古诗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不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对课堂和所学对象产生一种排斥感。
1、和学生做朋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的理解都处在朦胧的阶段,对事物的接触较少,进入校园,对所接触的事情都有一种好奇感、陌生感。在小学生的眼里,传授知识的老师既可敬又可怕。基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师应该尝试着和自己的学生做朋友,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在教书的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障碍,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2、给学生讲故事,创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许多经典的古诗文,在其创作的过程中、流传的过程中,都有许多经典的故事。喜欢听故事也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把古诗文作品流传过程中包涵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传奇,把握时机,予以穿插,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体会作者情感,也可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生活中得到调节,享受轻松、愉快。
3、让学生比记忆,激发互相竞争的局面
在各种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有:古诗文接龙、对诗、古诗配对等。即先出示要求,例如,背诵唐代诗人写的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文,或是背诵送别诗,或是出示诗人的名字,要求学生背诵他的诗等等,学生按要求接背。或者是一个学生背诵一首诗中的一句,指名另一个接着背诵出这首诗,背出者胜一步,对胜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在培养兴趣方面,有着很好的示范功能。
(二)改变观念,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为此,在培养古诗文兴趣方面,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些能激发孩子兴趣的读物,到达增加知识,提高素质的目的。
1、购买课外读物
课外读物如一些少儿读物,以绘画、图文和注释的形式来全方位地阐述古诗文所表达的涵义,尤其是一些写景的诗文,通过画面更加直白地描述了诗文表达的景色、情景。这些优秀的读物,对每个汉字配以汉语拼音,学生在有了基本的拼音知识之后,也可以很好地进行自学。
2、聘请家庭教师
在古诗文方面,一些语文老师和家长可能没有基本的文学素养,对孩子无法进行基本的教育,加之学生在学校的课程又多,无法深入透彻地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着聘请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利用周末或者晚上闲余时间,来为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3、创新思维,重视智能教育
教育小学生的好方法范文4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48
0 前言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中国的发展需要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小学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基础性学科。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指导小学生的各种言行,让小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而提高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就要基于语文教学内容而构建素质教育模式,让小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而提高创新能力。
1 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 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提高其竞争力
小学生由于领会知识的能力有限,加之社会阅历浅,在学习上主要依赖于教师。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虽然语文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而与小学生充分互动,但是,其目的并不是激发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提出创新性的见解,而是将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给小学生,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小学生在学习中,都是以教材为核心,教师的指导为脉络,被动接受所学知识,而没有主动进行探索研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围绕着教学内容对小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所不解的问题大胆地提出来,或者针对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小学生只有主动地思考,才能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并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竞争力非常有益。
1.2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激发其自主学习
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会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并有一探究竟的欲望。语文教师要着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时与小学生沟通的时候,要注意观察,以充分挖掘小学生的创新潜力。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他们对不理解的知识采用合理的探索方法,让他们学会利用创新思维解决各种问题。小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产生质疑,由此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培养,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1 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小学生的质疑精神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所传授的语文知识是毋庸置疑的,小学生只能够接受知识而不可以提出质疑。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是围绕着教材内容而展开教学。事实上,教师可以借鉴教材内容,但是在课堂教学上要能够结合小学生的知识需求而对语文教学内容加以合理利用与调整。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就难以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不利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就要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围绕着学生而展开,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共处,针对语文知识方面的问题平等沟通探讨,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小学生可以放松自己,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就意味着对语文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教师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小学生,即便是小学生的看法是错误的,语文教师也要予以鼓励,并针对其中的错误之处提出问题,与小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最终让小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而主动寻求正确的答案。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小学生都会充满乐趣,整个语文课堂也会因此而充满活力。随着小学生的求知意识和创造意识被激发出来,就会形成|疑精神。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出质疑创造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师教学,让小学生针对课堂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例如,成语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板块,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多音字却是一个难点问题。为了能够深化小学生对多音字的理解,如果仅仅是让小学生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是要采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也能提高学习效果。“叶公好龙”中的“好”就是多音字,在成语中读四声“ho”,但是,在阅读的时候,教师就刻意将“好”读成了三声“h#3o”。此时,一些学生就会窃窃私语,说教师把成语读错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当有学生站起来说,“叶公好龙”中的“好”应该读四声“ho”而不是第三声“h#3o”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请学生讲述对成语的理解,并对这名学生提出表扬,让其他的学生要向这名学生学习,懂得善于发现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盲从权威,正所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同时还要让小学生明白,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至此,小学生就会在语文课堂中认真听讲,针对其中的不解问题还会与教师探讨,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不断扩展。
2.2 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为小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推陈出新,让小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永远都会持有新鲜感。相应地,小学生思维更为开放,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展开语文学习。随着小学生的想象空间逐渐得到拓展,就会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小学生的想象力需要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得以激发。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够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深厚情感,随着小学生想象空间逐渐得到拓展,就会更为渴望新知,由此而使得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对于小学生的这种学态度,语文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奖励,在班级中树立榜样,让更多的小学生效仿。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努力学习,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开始就有学生提出:“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威尼斯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不仅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而且发现课文中还讲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高超,以及威尼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此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学生就会从不受约束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在学习《七步诗》这首借物喻人的古诗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是教师朗诵古诗,小学生跟着教师朗诵古诗,之后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当小学生对古诗熟悉了,教师就对古诗内容进行讲解。这种对古诗的讲解模式十分机械呆板,很难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语文教师不妨改变一下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播放与古诗内容相得益彰的音乐,教师开始朗诵古诗,让学生在音乐中对古诗产生感觉,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起来,教师就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对古诗进行讲解,还不时地让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利。
3 总结
一个高素质人才,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按照这一人才衡量标准,就需要从小学教育开始着力于培养创造性人才。在充分地认识到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的同时,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小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为小学生创造想象空间,以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旭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语文教研,2011(6):46-47.
[2] 比阿梅.注重创新教学 发挥激励优势――浅谈小学语文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4(25):78-79.
[3] 马战旗.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2(25):204-205.
[4] 马晓丹,李化树.教育与发展:论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菏泽学院学报,2013.4(1):85-86.
[5] 李红兰.有创新才有进步――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2):43-43.
教育小学生的好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人性化德育 贺州市 《三字经》
一、当前贺州农村小学生德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现象明显
贺州市农村小学一般每班每周安排有1~2节思想品德课,但约95%的学校没有专职(专业)教师,其课程教学基本由班主任或本班任课教师完成。更为糟糕的是,思想品德课多为授课教师讲解语文或数学的内容,从而致使德育课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在贺州市农村,孩子语数英成绩好、考试排名靠前、能升上重点初中仍是当前众多家长最大的夙愿,对子女德育健康成长关注不够,有的甚至持有“只要成绩好其他事情都包办”的错误做法。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现有教育制度的影响,小学生只有分数考得高才是好孩子、才能进好学校、才有好未来的社会认知在贺州依然占主导地位,重智轻德的行为比较突出,如对关涉农村小学生德育的人财物投入不足,忽视校外德育实践基地的有效建设,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少等。
2.德育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
《小学德育纲要》(1993年版)、《小学生守则》(2004年版)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4年版)集中反映出了我国小学生现行的德育内容与任务,事实上部分内容与任务是违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因为,6~12岁的小学生身体还处于幼儿基础上的继续生长发育时期,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要求他们掌握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抽象概念不切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另外,部分德育内容空洞无物,且脱离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德育教材虽然介绍了一些生活常识,但多为空洞的说理,与农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差距较大,因而导致部分德育内容“不接地气”、可操作性差。
3.德育方法单一陈旧
贺州市农村小学德育多以空洞的说教、被动的灌输为主,当学生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守纪律等时,教师通常以简单粗暴的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来代替本应深入细致的德育工作。为规避学生人身安全风险,贺州只有15%左右的农村小学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校内趣味性活动,约3%的学校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性、趣味性、益智性、公益性的课外或校外活动。在家庭方面,部分家长对子女采取听之任之、一味满足的溺爱做法;有的家长道德、文化与教养品位低(如言语粗俗、好吃懒做、虐待父母等),未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有的家长在孩子达不到预期要求、行为有过失或犯了错误时,通常采用呵斥、打骂的教育方式。从社会角度看,贺州有关部门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大众传媒对各种垃圾信息、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内容的散播,因而近半数农村小学生迷恋网络游戏、拉帮结派、行窃、早恋等,甚至极个别学生小小年纪就有了。
4.家、校、社德育不成合力
良好的德育环境是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而良好德育环境的营造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形成德育合力才能完成。然而,当前贺州农村小学教师平时不积极、主动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通常是学生在校出现严重不良的思想或行为后才会电话告知家长(约占73%)或进行家访(约占18%),只有5%左右的学校每学期能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一些家长也不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日常情况,当被告知其孩子在校做了错事或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时,常以质疑的态度回应老师,对家访的教师也不理不睬,回避责任,对孩子的德育工作不给予积极的配合。极少部分家长则更为极端――把孩子的德育责任完全交给学校,自己成“甩手掌柜”。此外,60%的贺州农村小学生为留守儿童,由于负责照看的爷爷、奶奶对孙辈的思想与行为监管不力,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滑坡。在贺州农村,拜金风、攀比风、赌博风等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德育成长。33%左右的小学生已养成以金钱为中心、用钱处理事情等行为,45%左右的小学生在购物、办生日宴等方面相互攀比,约10%的小学生有参赌的记录,而校园周边屡禁不止的黑网吧、电子游戏室、小书摊、小卖部、流动摊点等也极大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三字经》成功的德育实践及其启示
蒙学读物《三字经》是农村小学生德育教材之一,其在德育内容设置、德育方法使用、德育环境创设方面的有效做法对当前农村小学生德育的健康推进具有借鉴与指导价值。
1.大力倡б浴吧啤蔽核心的德育内容
《三字经》强调人一生下来就是善良的,其人性的变化只不过是由于后天不同环境(或教育)的习染。为保持人“善”之本性,《三字经》倡导对人从小开始就应进行“善”的德育,并把“曰仁义,礼智信”作为“善”的德育核心内容。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古代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做人准则,《三字经》将之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不仅明晰了德育的目标,也凸显了德育的重要性。而我国现行的小学生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法制等方面的德育发展需求,人性相对弱化,为此加强仁、义、礼、智、信及符合农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德育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出国家、社会、时代需要以及个体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2.十分重视德育方法的优化运用
《三字经》介绍并实践的德育方法,其一是说服教育法和自我修养法。“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怠情贪玩的孟子一次逃学回家,孟母一言不发当其面把即将完成的锦绢拦腰剪成两段,以此告诫孟子读书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废学就如同断绢。孟子深受教诲,从此孜孜不倦、日夜勤学,后终于成长为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一代儒宗。其二是情感陶冶法。“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小时候倘若不好好学习,到两鬓斑白时既无知识又不懂做人的道理再后悔也没有用!又如“犬守夜,鸡司晨”、“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认为小动物都能尽自己的本分并靠自己的能力来体现自身价值,如果人都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人还不如小动物。这种情感陶冶的德育方法利于促使儿童道德品行获得健康成长[1]。其三是榜样示范法。“首孝弟,次见闻”强调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家庭中父母尊敬长辈、小辈礼让兄长、同辈间友爱能给孩子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逐渐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为此,当前农村小学生德育理应采取适宜的德育方法,因材施教,从而体现德育之人性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之人。
3.格外关注良好德育环境的创设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是《三字经》在德育环境与人的德育成长关系方面的主张,也是孔子、孟子关于环境对人道德修养重要性的强调。孔子认为,与有仁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到仁者的影响,所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还认为,同诚实、正直、见闻广的人交友才会得益,与谄媚奉承、夸夸其谈的人接触则会受损,只有“近君子,远小人”才有利于高尚品德的养成[2]。孟子也十分注意客观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的影响作用,认为有德行、智慧、道术、才智之人通常是在灾难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昔孟母,择邻处”是说孟母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经过三次搬迁最后才把家安在学校附近,因为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孟子的读书写字以及良好言行礼仪的学习。“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则强调了家庭环境对孩子德育成长的重要性。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德育环境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已给农村小学生带来“近墨者黑”的德育后果。为此,学校、家庭、社会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营造出有益于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环境。
三、构建农村小学生人性化德育的对策
1.设置复归人性的德育内容
《三字经》以仁、义、礼、智、信为德育核心内容,虽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人才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但它更指向人的“善”,使人保持善之本性。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定位于“培养人”,其德育目的即为“立德树人”。德育目标是德育目的的具体化和规范化,而德育培养目标是德育目标对不同教育阶段、对象、德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且不同教育阶段、对象的德育培养目标的完成必须依托相应的德育内容。当前,我国小学生的德育培养目标,就是将小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为实现这样的德育培养目标,我国设置了小学生“五爱”、文明礼貌、遵守纪律、意志品格以及法制、生命、安全等方面的德育内容。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不少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满足农村小学生人性健康发展的需要。为此,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道德传统以及时代、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并切合地方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德育内容的设置,才能确保农村小学生德育内容的人性化,为提高农村小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打下基础。
2.实施饱含人性的德育方法
复归人性的德育内容需要饱含人性的德育方法才能产生人性健康发展的德育效果。为此,首先要求教师、家长等摒弃训斥、体罚、冷暴力等教育方式,而是理解、尊重与关爱道德品行、言谈举止偶尔有偏差或犯错误的农村小学生,做学生(或孩子)的知心朋友,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从而营造出真挚的情感氛围。其次,要摆脱重灌输轻导行的做法,多采用一些参观、交流、讨论、实验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轻松思考与体验的氛围中获得德育的健康成长[3]。再次,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家长等要自觉提高自身德育素质、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以身作则、身正为范,以此为小学生做出表率,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4]。基于这样的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合作创新德育条件与渠道,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创设回归儿童世界的生活教育活动,从而让农村小学生在实践中有效完成德育的自我教育,实现德育的自我健康成长。
3.营造维护人性的德育环境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生德育面临学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单亲家庭与学生留守多、校园周边环境污浊、社会不良风气盛行等突出问题,学生德育的健康成长已受到严重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为农村小学生营造出人性向善发展的德育环境,学校在思想和行动上应始终坚持“德育首位”不动摇,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以改善德育l件,创新出科学有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德育方法,并配合相关部门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学生家长同样要消除重智轻德的错误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给予更多的关注,注重和谐幸福家庭气氛的创设,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与训练,时刻保持孩子模仿学习的好形象,同时探索孩子乐于接受、效果明显的德育方法。社会要加大学生德育实践场所的建设,治理不良风气与陋习,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生活,同时还要加强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监控,尽量减少负面信息对小学生的侵蚀等。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造就统一于人性健康发展的德育环境,才能助农村小学生人性化德育的构建及其实效性的提高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 宫丽艳,刘经纬.《三字经》的德育方法论[J].学术交流,2012(5).
[2] 杜聚生.《三字经》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河北学刊,2009,29(5).
[3] 孙荣华.德育要善于运用人性化的方法[J].新课程:教育技术,2010(5).
教育小学生的好方法范文6
关键字:小学数学;数学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要点
首先,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实践。小学生在童年时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学会利用小学生这种好奇的心理,依据小学数学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大胆地创新自己的教法。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尽量地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知识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课外,老师还要注重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鼓励小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到的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探索新的领域。
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小学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有研究科学的精神,小学生只有掌握了知识,对知识有了一定层次的了解才算是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社会在高速发展,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存储式教育已经被当今社会所淘汰,小学生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发现知识、创造方法、改变现有状态。
另外,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挖掘小学生创造的潜力。小学生在探索自己未知的数学知识时,教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和愉悦的氛围,让小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学习行动会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尊重,这样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之中会有自信心和成就感,他们的潜能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数学数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发现和创新,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教师可以采取任何一种可以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模式。
最后,小学数学教育要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变化。小学数学教师都在竭尽全力的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想要保持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学习中要不加吝啬地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在学生学习遇到挫折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保证小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受到尊重。
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首先,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应该从教学环境开始。教室是最基础的教学环境,也是小学教育实施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学会利用好这个场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排排坐的方法,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以便学生能够随时能看到教师和教案。但是,教室有其固有的缺陷和枯燥的性质,教师要想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还应该把教学环境定位在课堂之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界限,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际活动中教学可以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第二.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起点。学生有了兴趣,在学习数学知识必然会积极性提高,情感上也会肯定和愉快。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和谐课堂环境的创建,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求知,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诱发。教师还可以和学生玩游戏,教学生动手操作一些小事情,给小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探索的情境,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自然会觉得有成就感和积极性。
第三,教师要消除学生害怕学习的障碍,让他们在课堂上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许多课堂上是教师讲授为主的,小学生是以听课为主要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扼杀了小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太他们的理解之中,老师的话就是圣职,老师给出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他们不敢也不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导致了很多小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和疑问时,不敢和老师交流和讨论,只能做言听计从的"好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不断地鼓舞孩子、激励学生,让他们没有心理障碍和恐惧心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竞赛或者游戏,在这个过程中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在游戏或者竞赛中解决难题。
最后,小学数学教育要注重孩子们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和朦胧的一个概念,但是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禁锢,对周围的事物也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好时期。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建立教学联系时都要有意识地对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够创新思想的前提。教学目标一方面要紧密联系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小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巧,另一方面要突破教材的限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越多越好,方法越新颖越好,疑问越多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才可以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不是要让学生学会即可,而是要让学生会学。学会的目的是能够掌握知识,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回学的目的则在于学生主动求知,能够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有层次,联系题目中既有基础知识巩固题,也有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题目;二是有新意,练习题要被学生接受,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三是有变化,这样的题目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答案不是轻松就能得到的,他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推理,反复进行检验才能得到答案。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立足于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力,徐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J].文化与教育技术,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