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意识形态考核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意识形态考核方案范文1
为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提升,根据校党委《关于开展2017年度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就水声工程学院2017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有关事宜和要求通知如下:
学院党委成立述职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于xx
副组长:殷xx
成 员:周xx
评议考核的范围和方式
1.述职评议考核范围:7个教工党支部书记和21个学生党支部书记。
2.述职评议考核方式:现场述职。
述职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
述职评议考核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一流”建设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重点围绕贯彻学校党委关于党建工作部署要求、落实党建重点任务。内容主要包括: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落实校党委《认真学习宣传党的精神工作方案》(x工程党发〔2017〕x号)情况。
2.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校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xx工程党发〔2017〕x号)情况。
3.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方案》(x工程党发〔2017〕x号)要求,重点推进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党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情况。
4.强化党支部主体作用,落实“”等基本制度,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情况。
5.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支部意识形态教育等情况。
6.针对党支部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主观原因、找准症结,提出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工作思路、重点和措施。
述职评议考核的组织实施
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的现场述职安排如下:
教工党支部:2018年1月9日 14:30,水声楼315会议室;
意识形态考核方案范文2
关键词:中层干部;管理;必要性;有效方法
一、前言
中层干部作为高层决策的执行者,基层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是维系领导和普通职工的桥梁。一个企业里看责任能否落实,措施是否到位、突出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还是要看中层干部。在当代中国,基层中层干部的管理工作就是指具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干部群体的中坚力量。在我们看来,中层干部群体要形成恰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赖于基层组工工作者行之有效的意识形态的管理。只有不断强化意识形态与管理阵地建设,才能真正让中层干部对于基层管理工作有切身体悟。这是本文研究的起点。
二、新形势下中层干部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目前在中层干部管理现状中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一是干部管理观念相对较为传统;二是干部管理内容陈旧方式老化;再者干部管理缺乏长期有效机制
我国广大中层干部接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建设祖国的中流砥柱,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管理中加深对价值观的管理,有利于正确处理和提高中层干部的专业业务素养和科学执法意识,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层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更早的将管理理念和意识落实到中层干部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并能够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用于基层的企业实践。中层干部管理工作是提高执政能力和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要求。要提高执政能力,保持理论上的先进、行为上的先进、决策上的先进,都离不开中层干部管理能力的提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是整个企业保持先进,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必要前提。
2.自身职责的必然要求
中层干部领导力之所以那么重要,是因为,中层干部才是企业的重要核心,中层领导是高层与下属之间的纽带,他的领导力直接关系到下属的成绩,关系到高层的领导方针。中层干部在单位中处于较为独特的位置。第一,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中层干部上有领导,下有员工,在一个单位处于上与下,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点上,既要在上级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又要指导本部门员工开展工作,可以说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一项工作的推进,既靠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也需要中层干部狠抓落实。第二,处于执行层的位置。一个单位领导班子作出的决策,关键是要通过中层干部去推动、去落实、去实践。第三,处于中坚力量的位置。中层干部整体上能力水平都比较强,综合素质都比较高,是一个单位的业务骨干、中坚力量,代表着一个单位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对外形象。第四,处于参谋助手的位置。中层干部不仅仅要做到上情下达,更要研究分析基层工作和职工队伍的各种情况,为领导出谋划策,为高层的决策提供充分的第一手材料。
3.中层干部管理的有效方法与路径
(1)进一步强化干部选拔任用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进一步明确党管干部原则的具体要求,发挥好党委在选人用人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坚持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和基本条件,认真遵守任职资格规定,严格执行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程序,重点抓好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提出任用建议、讨论决定等关键环节,严把五关。一是严把资格条件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做到不符合规定的不上会,不符合条件的不审批。二是严把民主推荐关。坚持会议投票推荐与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取人,切实把最合适的干部选拔到最适合的岗位上来。三是严把考察识别关。制定周密的干部考察方案,纪检监察部门参与考察,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全面掌握考察对象的情况后才提出任用建议。四是严把集体讨论关。党委讨论决定前,人事部门就拟任人选征求纪委意见;讨论过程中,党政领导班子做到集体研究、通盘考虑和慎重决定。五是严把全程记实关。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文书档案,全面反映干部选任用工作中各环节责任主体和运行情况。同时坚持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公告监督电话和地址,设立意见箱,让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对选人用人机制进行监督,进一步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坚决杜绝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通过民主推荐、严格考察、择优选聘,不断优化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结构,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2)进一步深化干部考核管理
一方面,要严格中层干部考核的内容,严以律己,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重点考核其组织领导能力、责任意识、执行能力和团队建设,考核其敬业精神、执行能力、工作实效、协作配合和群众威信等。考核由主要领导负责,成立考核领导小组,人事部门组织实施。中层干部考核主要有日常绩效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及任期届满考核等,考核评价采取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与谈话、领导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对中层干部进行考核评价。另一方面,要完善考核程序和形式。日常绩效的考核采取定量指标考核和定性指标考核相结合、关键指标考核和辅助指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及任期届满考核时,个人述职报告通过办公网予以公布,接受职工查阅。民主测评以“好干部”标准为依据,包括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等5个考核指标,各指标权重相同,参与的人员范围为本部门其他中层干部及成员、关联部门中层干部及成员等。考核评价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级。综合中层干部考核得分、日常履职、廉洁自律及所在单位组织绩效等情况确定考核等级,其中考核等级为优秀的人数不超过被考核总人数的20%。考核评价结果将作为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的重要依据,中层干部的绩效工资与其个人综合考核评价结果挂钩。对中层干部的考核情况形成书面材料,通过谈话谈心形式将考核结果反馈至被考核人。
(3)进一步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要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对于价值观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探索,要努力将工作相关知识与价值观的管理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生命观的政治管理,并且努力构建相关的理论体系。在培训课程上要对中层干部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知识的灌输,同时,要针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在管理管理的培训课程上要引导中层干部树立可持续等先进科学的观念,注重对中层干部的生命意识培养和管理,从而形成科学的认识,提升中层干部的实践能力。要灵活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进行价值观的塑造和培养。首先应从单位文化建设中一点一滴深入价值观气息。在培训课程上,工作人员要敢于与时俱进提出最新的价值观方面的案例进行评估,鼓励中层干部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观念,借助网络等媒体资源提升中层干部自我学习的能力,并在培训课程中以分享交流的形式提高大家认识,提升网络文本在意识形态培养上的价值。一是积极接受并善于利用网络文本。要适应广大中层干部群体试图通过图画、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以及微博、微信等微客户端的迅猛发展,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文本形式。二是营造适合中层干部群体参与并互动的网络微环境。要通过网络文本的互动性、创新性、集群性,营造中层干部群体在场的意识形态现场,让中层干部群体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实现交互层面的动态性质的审美需求。三是创新意识形态网络传播途径。要广泛利用纪录片、专题影像、学术论坛,实现传统文本正统性向当下网络文本灵活性的转变,淡化网站类的政治色彩,以网站作为主要平台,围绕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引领中层干部群体管理管理认同度。
(4)进一步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
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一是培训内容要更加丰富,要更加凸显德育培训。根据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坚持以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道德品行教育培训为重点,同时要增加哲学、历史、科技、文学、艺术和军事、外交、民族、宗教、保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更好地促进干部更新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二是培训方式要多样化,要更加凸显自主学习。干部教育培训以脱产培训、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网络培训、实践锻炼、在职自学等方式进行,注重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并提供完善必要学习条件,同时,完善中层干部上讲台制度,既接受他人培训,也主动培训他人,相互交流,相互进步,更好地提高中层干部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三是建立完善的培训闭环管理,坚持培训前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培训中按需施教、培训后跟踪问效,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广泛征求中层干部意见,培训结束后及时开展培训满意度调查,将培训计划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培训实效。
(5)进一步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
只有开启干部监督全天候的探照灯,让监督时时都在、处处都在、事事都在,才能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是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不断地更新观念与想法。要思想上有所转变就是要强化内生动力的习得,也就是要不断增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身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持续进行调适与改进。二是要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的制度保障。做到多管齐下,久久为功。既要自觉做好党的纪律检查部门、组织部门对于干部日常工作的“八小时以内”监管,也要强化社会群众、家庭亲人对于干部日常生活“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既要做好外在的纪律、制度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也要做好道德、公序良俗对于干部的管理。同时,要强化监督检查的督导力度,在管理好干部的同时,从纪律检查部门、组织部门出发强化自身能力提升。三是要加强日常事务的管理,完善中层干部的个人信息库,及时将涉及到中层干部的资料内容进行归档,认真进行分析与考评,汇总意见要第一时间通知中层干部,以促进其改正并成长。四是建立干部日常谈心谈话机制,结合年度考核结果现场反馈、试用期考核、民主生活会、约谈等工作,采取集体谈话、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情况,落实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干部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层干部日常监督管理。
三、结语
总之,中层干部作为高层决策执行者,和基层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参谋助手的重要位置,必须不断强化选拔任用的原则和要求、严格管理考核流程与力度、完善管理内容与方式、健全培训制度与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中层干部管理水平与干部素质显著进步。(作者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尾供电局)
参考文献:
[1]沈壮海.管理管理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增惠.生命思想及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意识形态考核方案范文3
建构主义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90年代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而充分发展。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尤其重视真实学习情景的构建。同时,协作学习也是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强调“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在先前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建构的”(黄梨,2011),围绕“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个主题展开建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目的”(王湘玲,宁春岩,2003)。“建构主义理论无论是对我国外语教学理论本身的研究还是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都有重大启示作用”(黄慧,王海,2007),建构主义在科技英语教学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带动外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条件、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变革”(同上)。
二、建构主义对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围绕以下环节展开:
1.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意激发其创造性科技英语自身晦涩难懂的特点会让学生难以建立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精心准备,注意兴趣的调动和学习动机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并能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其创造性。
2.发挥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应注意角色转换,改变“一言堂”式的被动传授,通过各种预设问题逐步把学生带入自主探索的过程。
3.重视“协作”在知识建构中的积极作用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协作机制,而非上对下的管理机制。同时,学生之间以集体讨论等形式开展活动,促进团队精神的培养。
4.利用先进教育技术教学引入多媒体、慕课、微课等先进的教育技术,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能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优化最终的学习成果。
三、科技英语为主体的翻译教学模式及策略
理工科院校的优势集中在理工科专业上,学生对本专业知技能的掌握,对本专业前沿理论的了解将极大促进学生的择业和职业发展。因此,依托院校的理工科优势学科,在翻译教学环节引入理工科专业的英文文献,不仅利于跨学科、跨专业发展理念的实施,还能培养学生翻译技能,增加学生对本专业英文文献语言特点的了解,也拓宽了专业知识面。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确立要求在教学意识形态、师资建设、教学手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上投入精力,开展系统的建设工作。
1.教学意识形态转变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师改变意识,统一行动,让管理者、教师、学生都能正确认识科技英语翻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校方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是实现科技英语翻译课程体系顺利建设的重要保障。
2.师资建设英语教师对科技英语存在畏难情绪,使科技英语相关课程难以开展。因此,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内外进修科技英语是师资建设的必要环节。同时,在本院校理工科专业中,选择有海外教育、深造背景,具备高素质英语能力的教师,配合英语教师共同开课也是师资建设的可行途径。只有不断开拓思路,遵循跨院系、跨专业发展的理念,才能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建设翻译教学团队。
意识形态考核方案范文4
[摘要]:在两分开以前,报纸都是宣传和经营合为一体,这种结构模式造成报业采编和经营互相干扰。 中国 的报纸还同时承受着 政治 压力、社会压力和市场压力,自身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在报业产业已经从过去狭隘的报纸经营 发展 到现在的经营报纸的前提下,采编和经营越来越难以分开。准确地把握两分开的管理体制,要坚持互利双赢和统分结合的原则。
报业是一个具有双重属性的产业,一方面,报纸反映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另一方面,报纸也是一种产品,有一定的市场价值,要进入流通领域,具有商品属性。因此,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报业管理体制的设计上,大体都采用编辑和经营两分开的模式。但由于社会制度和具体国情不同,在实行两分开的原因和两分开的内涵上表现出很大不同,我们这里就此来考察中国的情况。
一、实行两分开管理体制的原因
柳斌杰同志在全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座谈会上讲话时说,“在微观上把文化、新闻出版单位,按照两种性质分开,区分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和经营性的 企业 单位,这也是了不得的进步,以前我们总是把它们绞合在一起,说是事业不给钱,说是企业不放权,两不像。现在我们可以把它们明确地分开了。性质决定体制,体制决定机制,性质一分开,后面的事就一通百通了。” 讲话为我们考察中国报业实行两分开管理体制的原因和必要性提供了线索。
第一,在两分开以前,报社或报业集团的每一个报纸都是宣传和经营合为一体,这种过于强调“块”的结构模式虽然有利于在局部范围内经营媒体,但不利于整体的统一。尤其是对于报业集团而言,宣传和经营都分别集中在一个个独立的报刊社,集团在总体上成不了系统。这需要在纵向上进行“条”的梳理,即对报业集团的业务进行划分,形成宣传和经营两大系统,将“条”和“块”结合起来,报业集团才真正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第二,在两分开以前,报业采编和经营互相干扰:一方面,报社经营管理的功能依附于采编的功能,经营系统完全被纳入到报社行政管理的体系内,经营部门的领导被定为处级干部,报业内部缺乏专业性的经营人才。经营活动的事业化,使经营行为完全与市场脱节,极大地限制了报业的产业活力;另一方面,报业集团作为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是,报社发展的资金需要越来越大,社领导要拿出相当大的精力搞经营,宣传的力量难以集中。况且编辑记者往往要承担经营的责任,经营的利益驱动很容易惟利是图,干扰舆论导向,将社会效益弃置一边。
第三,如果把中国的报纸分成三类,即政治性报纸、事业性报纸和企业性报纸, 那么,这些报纸应该分别承受政治压力、社会压力和市场压力。但在两分开以前,中国的报纸要同时承受着这三种不同的压力。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做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又要对社会公众负责,发挥着类似于西方公共媒体的功能,坚持社会效益第一, 经济 效益第二的方针,同时还要像一般性的企业单位一样进行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样的压力在世界报业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合适的压力可以成为动力,但不恰当的压力却是发展的紧箍咒。长期以来,中国的报纸不但没能三者兼顾,而且本身应有功能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政治性报纸(党报)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小,事业性报纸(都市报、晚报)的发展遇到体制性障碍,企业性报纸(科技类和专业类报纸)的赢利能力降低。
实行分类管理,将宣传和经营在业务上分开,成了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双赢。两分开后,集团的宣传管理系统可以集中精力办报,使报纸真正做到导向正确,贴近群众、贴近实践、贴近生活,读者喜欢,而赢得了读者就赢得了市场,这为报业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营管理系统可以大刀阔斧进行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经营将越来越专业化、 科学 化,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会为办报提供充足的资金。
二、两分开管理体制的内涵
对报业集团两分开的管理体制要在三个层面上来理解,首先,是在国家层面上。基于文化的双重属性,党的十六大把文化单位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公益性的事业,即为公共事业服务、隶属于国家的一些事业性质的部门;另一类是经营性的产业,它以生产的产品上市,通过市场实现它的价值。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继续以事业体制来管理,坚持政府主导,搞活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经营性的产业要求按照 现代 企业制度进行体制的创新。国家对这两类不同的文化单位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就报业而言,非赢利性的机构主要是指党报、党刊,它的主要任务不是参与市场经营,而是主要为党和国家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政府将确定正确的宣传政策导向,同时保障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设备与人力等资源;除了党报、党刊以外的报纸、期刊,基本上都要分期分批地转制为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内部管理体制、领导机构和运行机制的改造,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事实上,国家是按照意识形态属性的强弱对报业进行划分,对意识形态属性明显的报刊,党和国家要严格控制。而对那些意识形态属性不强的报刊,国家将逐渐方开,如现在已经开始对一些科技类和专业类报刊进行整体转制试点工作。
其次,在集团的层面上。在关于公益性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企业单位两分开的政策指导下,国家对报业集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对新闻媒体的宣传、经营业务进行科学划分,实现宣传与经营两分开,抓好宣传,搞活经营”。(刘云山语)报业集团按照“报纸宣传与报纸经营业务分开,新闻采编队伍与经营管理队伍分开”的要求,着手对集团管理体制进行改造,让采编系统和经管系统在体制上分离,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组织系统。采编系统以行政命令为主要管理手段,经营系统以市场为主要调节手段。重点做好对可经营性资产的剥离工作,将集团内除了新闻宣传业务单位外,属于产业经营性质的发行、广告、印刷、物业、投资等单位,全部分离出来,改制为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国有独资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报业集团的资产进行分割和评估,属于经营性的资产全部置入集团公司或相关子公司,相关员工全部转换劳动关系,变“事业人”为“企业人”、“社会人”。
最后,在单个媒体的层面上,设立媒体经营公司,作为报业经营主体,在业务关系上,与采编分离,独立经营,但在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上,媒体公司将采编和经营统一于一体,为报业经营的高效运行和报纸经济价值的充分实现建立了组织基础。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钱江晚报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2003年12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注册成立了钱江晚报有限公司,这是国内首家将报名直接用作公司名的媒体公司,媒体公司依托媒体独立开展经营,统筹运用媒体资源,通过对采编、印刷、发行和广告等环节的协调,将报刊从策划、生产到进入流通的全过程,统一在其战略思想指导之下,形成整体营销。
概括地讲,两分开的报业管理体制,就是在由出资人对报纸的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部门的干部人事、资产财务、考核监督等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将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在人员、机构方面彻底分离,做到业务不混合,人员不混岗。但两者之间要互相负责,一方面,采编部门负责宣传,办好宣传主业,为经营业务提供内容支撑,创造优质经营载体;另一方面,经营公司负责经营业务,为宣传业务提供经费支撑,承担媒体经济保障责任,形成宣传和经营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三、两分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将宣传和经营彻底分开,彼此互不干涉,就可以做到:宣传系统用事业单位的传统体制来运作,就能够守住阵地,掌握舆论控制权;经营系统剥离出来以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就可以将报业做大做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事实上远没有这么简单,在报业产业已经从过去狭隘的报纸经营发展到现在的经营报纸的前提下,采编和经营越来越难以分开。一方面,“经营部分”不能离开报纸“编辑部分”。报纸剥离出来的发行、广告、印刷等经营性资产,如果失去了报纸这个载体和资源,这部分资产及其经营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发行和广告就与采编密不可分,报纸办得好,读者多,发行量大,广告营业额就增加,反之,板着面孔办报,读者不喜欢,发行量就会降低,广告也会受影响。因此,离开了报社,发行、广告、印刷等所谓经营性的企业就只能成为一般性的企业,毫无优势可言。可见,经营性资产的核心并不是其本身,而是采编部分。现在,许多业外资本想投资报业,考虑的也不是所谓的经营资产,而是核心的采编业务。
另一方面,“经营部分”对“编辑部分”的影响也很大。如果将“经营部分”彻底分离出去,“编辑部分”正常运行所依赖的 经济 基础就没有了,只能靠财政拨款或基金供养,而这是中央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我们进行报业体制改革所要革新的内容。“经营部分”对“编辑部分”的影响还不只如此,报纸的内容也会受到“经营部分”的控制。随着
此外,我们原来设想的按照意识形态的强弱对报刊做区分,让意识形态强的报刊保持事业体制,而让意识形态弱的报刊转制为 企业 ,认为这样就可以掌控舆论导向。其实,这种想法也过于简单,如果我们把意识形态强的报刊看成是主流文化的代表,而把意识形态弱的报刊看成是大众文化的代表,那么,就不单单是只有前者才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后者也一样,而且可能更巧妙,效果更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对此有过精彩的论述,是值得我们聆听的清醒之音。尤其是在今天,中国的娱乐、休闲类的报刊很多是外方资助或是境外的舶来品的时候,这种警惕就显得很必要了。
四、正确把握两分开的管理体制
在 现代 的报业经营活动中,编辑部门和经营部门是两个权责分离又相互依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劳动最后通过发行量和广告额一起得到验证,二者互为资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本质上不能截然分开。它们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应该正确地处理宣传和经营二者之间的关系,准确地把握两分开的管理体制,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互利双赢的原则
在报业的 发展 中,采编和经营同样重要,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因此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 科学 的利益机制,让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双赢。事实上,双赢的指导思想是有客观基础的。一方面,报社的发展需要更新设备,进行员工培训,创办新的报纸,这些都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两分开后,这些费用和开支都要由集团公司来提供。集团公司董事会必须把报社的经费开支作为优先考虑的项目列入年度预算,经报业集团党委审批。由于集团党委的大部分成员是报社编委会成员,这就充分地保障了报社能够从集团公司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使报纸的宣传工作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集团公司主导下的经营系统的主营业务都是围绕着集团的报纸展开的,报纸的采编系统的运行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经营业绩的好坏。因此,集团公司会全力支持报社的发展的。宣传和经营事实上已经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利益统一体。
宣传和经营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共同促进报业集团的发展,具体可 参考 如下的业务模式:集团公司每年年初统计测算出上年集团各报广告收入额、广告价格和广告版面数等重要参数,以宏观经济和报纸广告行业的变动趋势为参考,提出本年度集团各报广告创收计划、广告价格及相应的广告版面计划。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与报社签定委托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报社保证为集团公司提供所属各报广告版面的数量,集团公司保证为报社提供预算中确定的采编经费及发展投入。集团公司再与广告公司签定广告合同,合同中要明确广告公司集团各报的广告版面、广告价格和费用等重项目。如果遇到在规定版面以外的广告加版的情况,广告公司要向集团公司提交加版申请,由集团公司进行经济测算,与报社协商,确定加版方案。若加版挤占了新闻版面,集团公司要给报社适当的经济补偿(可为广告加版收入的一定比例)。
(二)统分结合的原则
经营的业务、机构和人员从报刊中剥离出来以后,如果不能协调统合好,就会造成宣传和经营两张皮,互相推委,互相指责,影响报业集团整体优势的发挥。因此,正确把握两分开的管理体制,就要坚持统分结合的原则,树立整体优化的意识,将宣传和经营的各个部分协调、配合好。要正确地处理好集团运行中的统分关系,在两分开的基础上实现分中有合,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报社要集中精力搞好宣传,但同时也要承担利润指标,其工资总额随利润增减上下浮动。报社完成利润指标并不是直接去经营,而是通过全力办好报纸,为扩大发行、增加广告收入创造条件;抓好内部管理,降低成本费用;选择好的广告、发行、印务等公司,争取最佳经营业绩。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体制改革中实行“一本帐”和媒体总编辑兼任公司董事长的做法,这两点是统分结合的重要体现。“一本帐”是指不管实际帐务如何处理,也不管 法律 主体如何划分,集团对“一媒体”和“一公司”合并后的主体进行考核,这是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的财务基础。总编辑兼任董事长是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组织保障。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做法是,除了集团由编委会和经委会分别负责集团的采编、经营业务外,各报刊对宣传和经营工作负总责。日常运行中侧重采编工作,属于经营工作的广告、发行等由集团专业公司。具体做法是将报刊部门视作基本生产单位进行考核,让它对报刊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总负责。同时,由报刊编委会与集团广告、发行等经营部门以契约的形式,确定经营业绩、费率及双方合作事项。这样做,既赋予了报刊明确的经营权责,同时又充分发挥集团采编部门及广告、发行部门专业分工的优势,达到资源共用、利润共享、风险共担。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做法是正确地理解了两分开管理体制,符合党和政府所说的两分开应该是在报业的同一经济利益主体内,对同一产品生产过程的生产与销售的专业化分工的精神。报业集团公司作为经济利益主体和市场主体,应该是包括编辑部分在内的全部,而不仅仅是剥离出来的部分经营性资产。很明显,如果不把报纸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来管理和经营的话,实际运作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宣传部分和经营部分要合力并举,协同配合。如两分开之后的发行工作就是这样,因为发行量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办报质量,因此报纸的总编辑(或编委会)仍要对发行量负责,报纸发行量仍要作为考核总编辑(编委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发行部门实行公司化运作后,集团公司每年年初与发行公司签定承包合同,对集团各报的发行量、发行费率及奖惩条款做出明确规定。而发行公司除了依靠市场手段办发行以外,报纸原来的发行手段(党委文件、宣传部门协助、宣传促发行等)也要坚持,也就是要建立发行公司董事会与报纸编委会的联系协调机制,行政命令和市场调节两股力量向一处使劲,最终实现宣传和经营的双赢。
总之,报业企业要实现经济目标,除了良好的经营管理和产品营销策略外,最关键的在于产品质量,即采编部分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给读者客观、公正、有价值的信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不仅仅是我们要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报业发展的一种内在本质规定性。两分开的管理体制力图通过采编和经营在业务上独立但不分离的运行模式,使中国报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编报纸”转向“经营报纸”,由过去单纯的生产型体制转变为市场机制型体制,最终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与报纸承担社会责任的最佳结合点。
[参考 文献 ]
[1] 李良荣:《中国传媒业的性质定位和制度创新》,《南方电视学刊》,2004年第2期。
意识形态考核方案范文5
一、围绕公路建设再部署,助力乡村振兴
(一)全力做好国道G107改建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下一步,交运局将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上下协调,争取资金和解决矛盾纠纷,力争使刘南线至北张庄段714亩的征迁工作顺利推进。同时积极推进全线的宅基地、企业建筑物、电力线路、通讯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的征迁补偿工作。争取尽快完成全线清表,使国道G107改建工程尽早实施,发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缓解城区道路压力的重要作用。
(二)全力规划实施渚河源示范区道路建设。下半年,积极谋划并实施渚河源2号路、3号路的改造提升。两条道路共计全长:1.6公里,估算投资240万元。目前正在积极准备财政评审和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这两条道路建成,使渚河源示范区内道路更加完善,为人民群众出行、游玩提供了便利。
(三)积极做好农村公路验收工作。对已完成的道路建设严格按照企业自检、专业监理、政府监督、业主管理四级质保体系,强化公开透明,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程实时监督,严格进行质量检验,使农村公路既是“民心工程”,又成为“放心工程”。
二、围绕行业管理再规范,塑造公路形象
全面发挥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路长制”制度优势,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加大科技执法力度,打造畅洁绿美的公路环境。
(一)做好标准化养护,安排人员、机械对公路进行精细化清扫。加大过村段的巡查频次,加大生活垃圾的清理力度,做到垃圾随倒随清;力争上级支持,将列入财政预算的“路长制”养护管理经费逐年增加,添置新的公路养护机械设备,提高养护工作效率,确保各级公路干净整洁畅通;加强路灯管理,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路灯亮化时间,既是清理变压器旁树障及变压器内杂物,防止变压器短路,坚持定期巡查,及时维修路灯故障,保证路灯安全正常亮化。为车辆夜间出行提供安全的行驶环境。
(二)在执法管理上继续创新,加大科技执法力度,以邯大公路非现场执法为范例,再投资1.2亿元,重点对全区12条干线公路和地方道路推进全域智慧科技非现场执法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可以减少对现场道路执法人员的依赖,解决执法人员不足的矛盾;可以避免执法矛盾激化问题,精准防治空气污染,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贡献率将大大提升,有效降低辖区内事故发生率和提高空气优良率。在路面治超上,继续配合交警实行联合执法,以309主站、邯大服务区为中心,加强巡查力度,确保辖区内超限率不超过2%;在源头治超上,加大对源头企业的监管力度,严禁超限超载车辆驶出厂区。同时,按照上级要求严格落实“一超四罚”。在邯大服务区安装监控设备,识别车辆是否保持北斗在线,有效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的安全稳定。
(三)继续加强公路产权巡查力度,重点查处在公路范围内的私搭乱建、私自占用、损坏公路等行为,维护路权保护路产;继续向上沟通,跟进落实青兰高速西连接线和邯临快速路代管权事宜,规范公路产权管理。继续抓好铁路沿线整治,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确保治理成效长久保持不反弹。
三、围绕大气治理再发力,维护公路环境
(一)加大扬尘治理工作力度,继续开展道路货车车辆扬尘抛洒治理行动,按照“三机一体”作业模式,对全区干线公路加大洗扫频次,以“人工+机械”的方式对农村公路领域扬尘污染进行治理。
(二)加强机动车维修行业VOCs检查工作。对国控点、省控点、群众发现举报的问题加大检查力度,监督辖区汽车维修企业、门店全面禁止露天喷漆。
(三)运用好邯大路服务区的多功能综合能力,加强与交巡警、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完善车辆冲洗、尾气检测和超限治理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着力净化交通运输领域大气环境,争取在今后的考核中再创佳绩。
四、围绕安全生产再细化,确保安全稳定
(一)在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工作上,除了对“两客一危”企业着重加强车辆外检、车辆档案检查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外,还要加强对普货、水运企业的明察暗访频次。下半年,交运局将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行业安全生产例会,提高各运输企业的安全意识。使安全生产在工作和思想上得到双重保障。
(二)在全区公路、桥梁的安全巡检上,注重对公路桥梁路面裂缝、坑槽、车辙等病害的治理,及时发现及时进行小修挖补或铣刨作业,保证公路平整畅通。
(三)加强防汛队伍建设,完善汛期应急救援机制。下半年进入主汛期,在人员保障上,要求防汛应急分队队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做到随叫随到,同时增加防汛物资的储备数量,新添置应急发明设备及应急帐篷等。确保防汛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继续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干部职工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当前疫情尚未结束,要求全区交通系统上下必须本着“时刻预防、长期坚持”的正确心态,坚持做到测温、戴口罩,同时督促企业及客运站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以坚强的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五、围绕基层党建再强化,发挥引领作用
(一)制定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学习,确保学出效果。下半年主要就《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党的五中全会会议精神进行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全体党员干部要坚持集中学习,记录学习笔记,做到入心、入脑,真正起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作用。
意识形态考核方案范文6
忠诚教育始终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思想的清醒和过硬才能带来行动上的自觉。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对敌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在这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情况下,要开展好忠诚教育,引导官兵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和思想多样化带来的不良影响,永葆部队“打得赢、不变质”的政治本色。
增强官兵自觉性,变“冷”为“热”,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针对当前少数官兵思想上存在“教育活动年年搞,作用不大、没有必要”等错误认识,深入做好思想发动,帮助官兵充分认清“四反”和保密教育是隐蔽斗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确保部队纯洁稳定的迫切要求。教育活动开展之初,对“四反”及保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将问题通报,点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切实让官兵看到自身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杜绝麻痹思想。同时,通过分析内部案件发生的原因及惨痛教训,使官兵认识到不重视“四反”和保密工作,对国家、对军队、对个人造成的严重危害,增强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进教育手段,变“死”为“活”,解决效果不明显的问题。首先,根据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干部,注重理论灌输,重点学习保密、四反等有关文件和法律法规,提高对忠诚内涵、忠诚原则、忠诚规范的认识,努力实现忠诚原则和忠诚规范向个人品质的转化,完善忠诚人格。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影响和学习,使干部从理论上明确忠诚的对象,在实践中理顺忠诚关系,以理论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对战士,通过集中授课、观看警示教育片、背诵保密条文、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使他们熟悉防间保密的基本知识和法规;对要害部位人员,严格政审和思想考核,坚定理想信念,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其次,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在阐述“四反”工作的重要意义时,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授课辅导,组织官兵开展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开展敌情观念教育时,采取观看“四反”教育片,通报驻地敌社情,邀请国家安全局工作人员授课等形式进行。再次,根据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学习动员阶段,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挂横幅、出黑板报、宣传橱窗进行广泛宣传,大造声势;查摆问题阶段,通过开展大排查、大讨论活动,认真查摆保密和“四反”工作中的漏洞,增强官兵的保密意识、安全意识、政治意识,强化部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变“软”为“硬”,解决组织不严密的问题。制定周密计划,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教育活动的落实。坚持动态跟踪,经常性地对教育活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及时听取工作汇报,深入开展交心谈心和调查摸底活动,广泛收集官兵意见和建议。根据收集掌握的情况,总结活动经验和做法,定期下发督导通报,查找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的具体措施,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在教育内容的实施过程中,对拟定的活动方案、学习配档把关审查,将教育内容细化到小时,确保教育计划的可行性。组织官兵重点学习,学习中央、公安部领导关于加强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指示、批示,学习郭铁男局长、傅宏裕政委在公安边防部队忠诚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学习保密工作有关法规、全国公安机关“增强敌情观念维护政治纪律”座谈会精神,真正吃透精神,切实领会意图。狠抓集中授课效率,对迟到、早退、缺课人员进行登记。成立补课小组,统一组织补课,对住院人员派人补课到床头,对探亲休假人员分批补课到人头,对在外执行任务人员结合检查指导补课到岗位,坚持教育内容一项不少,人员一个不缺,确保教育100%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