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 号)《河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豫教基〔2020〕56 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郑政办〔2020〕37 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新教体明电〔2020〕422 号文件精神,为扎实做好我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总体目标
1、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在正常教学日期间,每天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
2、让每位家长放心。满足家长合理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断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
3、对每位学生负责。以“放学后延时服务”为平台,服务实行“1+X”形式进行,“1”为在校完成家庭作业(回家不再布置书面作业)“X”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享受幸福、健康成长。
三、成立专项领导组
为确保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开展,成立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全体教师
四、组织原则
1、坚持家长自愿。严格以学生自愿、家庭申请为前提,绝不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2、坚持学校公益。绝不直接或变相收取学生任何费用,绝不擅自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有偿服务。
3、坚持管理规范。学生在校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关于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的相关规定;不将该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进行集体补课。
五、放学后延时服务具体要求
1、服务对象。全体学生
2、服务主体。校内延时服务工作,有学校安排教师值日直接看管。
3、服务时间。放学后延时服务时间原则上为学校工作日下午放学后,一般情况下“十一国庆节”到次年“五一节”到18:00,“五一节”到“十一国庆节”节到18:30。
4、服务场所。学校教室、操场。
5、服务内容。课后服务实行“1+X”形式进行,“1”为在校完成家庭作业(回家不再布置书面作业),“X”为其他服务项目,培优补差、个性化辅导、兴趣社团等,其他项目要兼顾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与安全管理。
六、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各班主任及值班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切实将放学后延时服务作为一项分内工作,组织好,服务好,真正让延时服务成为学校的实事工程。
2、规范管理。放学后延时服务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1)、坚持“家长自愿、公益服务原则,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2)、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不得将延时服务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进行集体补课或举办各种兴趣班。
(3)、不得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有偿服务。
(4)、延时服务教师要做好记录,详细记录每天辅导情况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救助并通知学生监护人,确保学生安全。
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2
一、主要做法
1.建立新的多元课程结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构建多元化和选择性的课程,学分制管理就是要适应并保证这一课程制度和核心理念在学校的全面落实。为此,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根据国家与甘肃省高中课程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天水市一中新课程设置与管理方案》《天水市一中新课程实验学分配置方案》《天水市一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形成了由8个学习领域、17个科目、53个必修模块、20个必选模块和若干个任选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学校及天水市的实际情况,我们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按照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身心健康和学习与生活技能4大门类,开设了数理化生竞赛辅导、科技创新、国学经典诵读、文学欣赏、心理、日语、学法指导、学会生活、天水历史文化、天水地理、地方传统体育等25门校本课程,初步建立了校本课程体系。
对活动类课程的设计是:高中三年学生至少完成3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共15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着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取精神、学习能力和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中学分制管理对学生修习过程高度关注,这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一个难点。基于“只要抓住过程,好结果自然而来”的理念,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探索。我们认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虽然密切相关,但从本质上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教”与“学”的主体、活动、形态及时空范围都不同,许多学习是在没有教学的情况下进行的。当前高中学生普遍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课堂听讲与课后练习,方法单一,缺乏策略,学习能力差。优秀学生和成年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特点给了我们启示: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应强化自学、养成善于整理、乐于交流、反思总结的习惯和方法。学校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五环节”,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整理、作业练习、交流反思,特别对教师弱控制之下的课外学习加以梳理,着力指导学生善于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学、合作学,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3.形成与学分制相配套的系列制度
要保证学分制管理有效实施,必须建立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天水市一中学分认定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学分认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学分认定的条件、程序,监督、检查及管理都作了具体规定。学分认定中最难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学校就学生“修习过程”深入探索,制定了《天水市一中学生学业评价办法》和《天水市一中学科学分管理细则》,明确按学习“五环节”要求进行模块学习过程评价;形成了《天水市一中选课指导意见》、《天水市一中学生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天水市一中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暂行)》,对学校选课工作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方法和具体程序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
4.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的质性评价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观察、实验、调查、研究、讨论、物品制作与生产活动等体验性学习和问题解决性学习。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参加活动的时间、组织的过程、设计方法、学生的态度与表现等进行质性评价,以肯定和激励为主,不进行量化评价。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展开自我评价,将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作为学生创造、反思和体验感悟的过程,同时将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时间与内容统筹安排,确保活动质量。
研究性学习分为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两大类别,使学生初步了解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研究方法。社会实践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高一集中组织军训,高二分班组织学生考察市博物馆、气象局、农林科技园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实践教学点,高三以学习小组形式分散到工厂、农村、科研院所及高等学校参观、体验和调查,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同时,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每学年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一个工作日不少于4小时)的社区服务。
二、几点思考
1.构建多元化课程结构是前提
学分制管理与选课制相伴而生,以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和前提条件。课程的多样化并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些课程门类,而是要求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及当地和学校的实际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它是事关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每一所学校都必须优先解决。
2.落实学生选课制度是核心
从实施学分制管理的具体情况来看,在新课程实施之初,部分学校把学分制管理的重点放在学分认定及其管理上,忽视了学生选课制度建设及其相关工作。在新课程实验的推进中,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选课制度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加强对学生选课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及时制定学生选课办法,认真组织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制定课程修习计划。加快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在校内机构设置及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建设方面大胆探索创新。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关键
实施新课程,教师面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宏观调整,必须更新课程理念,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密切关注本学科新进展,并要结合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及自己的专长建设和开设选修课和校本课。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面临着角色转换的问题,即由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培养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则显得更为重要。从天水市一中的实际情况来看,少数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开设选修课。学校目前开设的校本课程有学法指导、日语、心理、地方传统体育等。但大多数教师显然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4.管理手段现代化是必要条件
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和教学管理的工作量成倍增加,难度提高,在学校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将为学分制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但是从天水等地实施高中新课程的情况来看,单靠一所学校来建立课程管理信息系统还不太实际,至少在一个地区内应建立统一的学分管理系统。学分制管理不是一项单独的管理措施,它与学校课程管理的方方面面紧密联系,这一项工作的滞后势必影响到学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3
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的内容按照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社会调查的准备与设计,包括社会调查概述、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第二部分社会调查的实施,包括社会调查的四种不同类型和资料搜集的四种不同方法,即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以及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的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第三部分资料的整理分析,包括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第四部分调查工作总结,包括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的撰写特点与要求、调研工作的总结与评估等。以上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体现了社会调查工作的完整过程,体现了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的递进发展过程。《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遵循社会调查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更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境的工作任务设置。如果只是掌握了每个阶段的工作技能,而不懂得面对不同工作任务选择不同的方法,这就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工作需求。因此,《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内容的解构需要在了解常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解构工作步骤,明确每一个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客观要求,由此来确定具体的理论知识章节和实践项目。
根据对社区的市场需求调研,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核心岗位确定为:社区工作站专干和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工作站专干主要面向社区居民提供计生、综治、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社区组织社工主要面向社区老人、青少年、妇女儿童等提供专业化服务。每一个岗位有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而需要运用到社会调查方法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三项:社区成员信息采集、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
第一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成员信息采集。它是社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居民信息、单位信息、门店信息、党员信息和民政对象等信息的采集,其中具体的任务包括调查摸底、编制不同成员对象的信息采集表、对社区成员开展普查及信息的录入等,主要涉及社会调查的概述、社会测量的内涵与特点、普查的特点与要求等相关知识。
第二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各类人群的问题及需求调研。它是开展社区服务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居民为本的重要体现,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样本和调查方法的选择等。主要涉及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个案研究与典型研究的特点、访谈的设计与操作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第三项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评议。它是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的重要途径,其中具体任务包括调查问卷的准备、设计与实施等。主要涉及调查方案的准备与设计、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抽样的类型与设计、问卷的设计与运用、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整理审核与统计分析以及实证研究报告的撰写等。从以上工作任务可以看出,《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设计的解构与内容的重构经历两个重要阶段:首先,将社区典型调查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模块化的子任务,可以依据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和工作环境等要素对其进行解构。其次,将子任务转化为具体的章节。每一个子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将子任务工作过程的步骤与课程的具体内容一一对应。
二、基于社区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1.建立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与社区合作的新型关系,搭建课程实践的平台。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应与街道、社区签订正式实习协议,安排该专业学生到社区开展专业实习和课程实践。就《社会调查方法》而言,学生作为方案设计者、调查员、数据录入员、资料分析员和报告撰写者,可以帮助社区完成各项调查工作任务。一方面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任务当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社区调查工作能有效减轻社区的工作负担,提升社区工作实效。
2.采取小组式学习法,提升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首先,根据社区调查工作任务的数量和类别,将班级成员进行合理分组,每组3~5人,分组时考虑小组成员性别、个性、能力等特点进行多元化的搭配。其次,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公布的社区调查工作任务教学计划及相关资料,主动选择适合的调查任务,并制订调查任务实施方案。再次,为了避免在小组式学习的过程中组长包办所有工作任务或者有些队员坐收渔翁之利、置身事外,教师可以将小组内部成员的身份和职责轮流定为主访员、次访员、记录员、观察员等,并加强协调、监控,确保圆满实现教学目标。
3.采取联合督导,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协调、推动和评估。为保证课程实践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使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质量得到切实提升,需要大力加强实践督导工作。而传统的实践督导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学院督导和社区督导。笔者认为,由社区专业与社区行业共同为学生提供课程实践督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督导形式。它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将课程习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将专业价值与个人价值进行整合。学院督导实行“项目督导”,主要负责联合实践项目的规划、联络、协调、过程监督与总结评估;社区督导则负责“职责督导”,主要负责学生在实践期间的工作安排、社区环境适应、社区调查的程序指导与调查实效鉴定。
4.引入能力本位考核办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可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法。首先,结合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过程表现给予全面、综合的评价;其次,评估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质量要高,调查报告格式要正确,内容要完整,符合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特点;再次,组织小组展示和答辩,每个小组成员按工作任务进行总结陈述,把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心得体会和自我评价等与大家分享,再由教师与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给予互评。
三、总结
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4
关键词:项目导向;渠道管理;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043-03
一、教学模式理论
近年来,教学模式依循着传统教学――模块化教学――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导向的进程不断演进。
模块化教学:该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分为“MES”和“CBE”两种流派。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称为“任务模块”;而CBE则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称为“能力模块”。两种流派的共性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区别则是:MES“任务模块”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CBE“能力模块”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适合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即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即一专多能。
工作过程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根据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需求提出的,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工作过程导向理论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德国推行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就是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本世纪初,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被零星地介绍到我国,尽管并不系统,但一些核心思想已经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所接受,并对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就基本上是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的核心思想建构的。
项目导向:是指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科学设计和选择项目,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的教学方案。按照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操作流程组织实施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它强调项目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它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项目,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项目导向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教学模式,通过恰当的技术手段(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高效地传授给学生。项目导向是近年来一种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其目标在于:当前,国家和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岗位性,实践能力强,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岗位。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与方向
①重构课程体系:变化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建构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设计课程结构。②重组教学内容:变化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③转变教学方式:变化学科型课程教学中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建构、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④课程教学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⑤课程教学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⑥课程教学环境:从课堂情境转向工作情境,课程实施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中心。
2.课程性质与专业培养目标
渠道管理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技能课程。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职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具有敬业爱岗、开拓创新与团队协作精神,了解行业背景及本专业相关领域发展动态,熟悉市场营销各环节工作内容和流程,掌握市场营销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产品推销、市场调研、市场管理和一定的市场营销实战能力等职业技能,能从事工商企业及其它组织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管理等工作内容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本课程设计思路
建立职业能力本位的项目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计思路上,改变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以渠道管理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训练学生运用渠道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任务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职业能力。
按照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之路,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活动。课程设计思路为:教学目标――教学项目――工作任务――达成目标。
4.职业岗位描述
通过调查研究综合三家河南省有代表性的公司:河南某啤酒集团有限公司、郑州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某机械公司中的渠道专员招聘岗位任职要求描述。
职位描述:①定期完成量化的工作要求,能独立处理和解决所负责任务;②协助渠道伙伴策划市场活动,负责推进市场活动展开;③进行商及大客户的开发和渠道关系的维护、具备较强的渠道管理能力;④负责各商及零售终端激励执行情况跟踪督导;⑤分析潜在问题并跟踪客户问题;⑥配合并提供售后服务。
5.课程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掌握基本的渠道管理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为企业设计建立合理的渠道,选择合适渠道成员,维护渠道关系,激励渠道成员,化解渠道冲突,调整优化渠道结构,构建良好的企业产品流通系统,从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从事营销管理活动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全面学习实践渠道专员职业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强化学生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之获得一定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项目实施
1.教学项目:完成一个企业产品的区域分销实施方案
子项目一:企业产品介绍、优、劣势分析、区域分析。工作任务:详细清楚介绍企业产品;目标消费群;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等;知识目标:行业企业、产品、区域、消费者、企业产品的优劣势分析方法;能力目标:分析本企业产品目标消费群状况;分析本企业产品状况;SWOT工具运用。
子项目二:本项目备选渠道方案可行性分析、竞争企业渠道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本地区竞争企业的渠道模式;制定本企业产品的渠道方案模式;分析影响方案的相关因素;知识目标:竞争企业;渠道分销方案模式特点;影响渠道方案的相关因素;能力目标:制定符合本企业产品的渠道分销方案;本企业产品渠道方案制定的可行性分析与方案制定的各种因素依据。
子项目三:选择和评价渠道成员。工作任务:选择渠道成员和评价渠道成员;指出重点选择的评价指标和依据;知识目标:了解渠道成员及构成、渠道成员选择依据、渠道成员评价指标;能力目标:分析本企业渠道成员状况;如何选择本企业渠道成员;如何评价本企业渠道成员。
子项目四:中间商维护控制、解决渠道冲突问题。工作任务:渠道力来自何处;怎样才能对各级经销商的维护控制与管理;如何解决渠道冲突问题;知识目标:维护经销商等渠道系统;渠道力来源;各级渠道成员管理控制;了解渠道冲突;解决好渠道冲突的办法;能力目标:分析本企业渠道的渠道力来源;如何维护本企业渠道系统;管理控制各级经销商;合理解决本企业的渠道冲突。
子项目五:渠道激励。工作任务:如何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渠道激励政策,能够激励经销商更好的合作共赢;知识目标:激励、渠道成员、渠道成员激励、渠道成员激励的方法;能力目标:掌握本企业渠道成员激励方法的特点分析;做好本企业产品的渠道成员激励工作。
子项目六:优化调整渠道方案。工作任务:根据企业所处阶段,怎样调整渠道方案,使方案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和经销商;知识目标:企业发展阶段、渠道方案的阶段适应性、渠道方案优化方法、渠道成员管理、调整渠道方案方法;能力目标:分析本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分析本企业渠道方案的阶段适应性;掌握本企业渠道成员管理;掌握渠道方案的优化工作。
2.项目实施
(1)项目。①布置任务――教师。首先布置一个任务――把已知企业的产品分销出去;②完成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如何把已知企业产品分销出去;③分析问题――教师和学生。分析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问题;④补充知识――教师和学生。相关知识解释、学习(联系实际、本区域企业);⑤总结――教师和学生。总结如何做。
(2)子项目举例。①布置任务――教师。布置一个任务――确定本企业的渠道分销模式;②完成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备选本企业的渠道分销模式;③分析问题――教师和学生。分析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问题;④补充知识――教师和学生。相关知识解释、学习;⑤总结――教师和学生。总结如何操作。
3.课程考核评价
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结合考勤、课堂表现与书面作业、实践作业、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最终成绩=平时考勤成绩×10%+阶段考核成绩×20%+实践考核成绩×30%+课程期末考试成绩×40%。
(1)阶段考核。以项目任务为考核单元,采用课后案例分析书面作业和课堂讨论两种方式。成绩各占10%。考核评价标准:利用所学知识能够完成书面作业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解释思路,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切合实际,自圆其说。授课教师根据操作规范考察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给出评价意见和考核成绩。书面作业必须按时完成。
(2)实践作业考核。以学生自选一家企业产品的渠道方案制定为基础,完成本课程的实践作业考核,渠道方案具体应包括六个子项目内容。实践作业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30%。
考核评价标准:学生态度是否认真,是否按时完成任务,方案是否具有新意和科学性,是否具有相当的知识和技能含量,材料是否翔实、有力,逻辑性方面有无问题。从方案结构是否完整,表述是否严谨,语言是否通顺,格式是否规范等方面,对方案进行审核,评定成绩。
参考文献:
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5
多年来,临泽职教中心按照“建立尊重包容、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相长、百花争艳的教学氛围,情理兼容、宽严相济的管理制度,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校园文化和培育志存高远、自强不息阳光学子”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陶冶、凝聚、约束的教育作用,在不断完善校园文化设施的同时,全面加强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持续发展。
精神文化彰显新理念
在师生中大力倡导“认真做好每件事,真诚对待每个人,快乐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处世理念,把“读书点亮人生,学习改变命运,诚信沟通心灵,习惯成就未来,技能创造财富”作为价值追求,把“全员抓招生,坚守学校发展生存线;全员抓质量,坚守学校发展生命线;全员抓安全,坚守学校发展底线”作为统揽全局、引领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激励教师敬业奉献,凝聚教书育人的精气神,实现了学校文化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同步推进的良好态势。同时,创作了校徽、校歌,为学校发展注入了精神元素。
企业文化体现新思路
坚持在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学生管理等教育环节渗透、融入企业管理文化,通过组织学生赴外实习就业、开办企业冠名班等方式,让师生充分领略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坚持把行业标准、企业用人要求融入学生培养目标,把企业管理模式嫁接到学校管理过程,实现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层对接。今年以来,学校主动适应“互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制定出台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搭建职业教育创业创新人才平台实施方案》等文件,筹资近30万元,购置多用户商城系统软件和服务器等设备,建成电商培训服务中心,搭建起了支持众多商家开店营销的电子商务平台。围绕“创新创业”要求,依托校内“六大”实训基地,挂牌建立起了广告设计创业园、汽车维修创业园、建筑施工创业园、花卉栽培创业园、焊接服务创业园和文化服务创业园等六个创业示范园,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制度文化凸显新特色
坚持从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出发,充分发扬民主,聚集教职工集体智慧,超前思考谋划,讨论制定了学校发展、专业建设、教师专业成长、校园文化建设等五个愿景规划,勾画出了学校发展的美好蓝图。健全完善学校章程、工作规则、教学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职责和民主决策、师生考评、评先推优、失职责任追究等机制,各项制度职责,成文成册,上墙上栏上网,让教师入耳入脑入心,为学校各项工作升档进位提供了制度保证。研究制定《学习纪律流动红旗评比办法》《学生“双目标”考核细则》《“阳光学子”评选办法》和《职教中心学生一日常规》等制度办法,规范学生行为,教育引导学生诚信守纪,积极进取。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公平、民主的管理理念,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制度文化氛围,学校管理逐步规范,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校园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平台,在这里工作我感觉很舒心”,青年教师李廷说。
课程文化呈现新成效
紧紧围绕招生入学率、高考录取率、技能竞赛获奖率、学生稳定性就业率和经济贡献率这一核心质量体系,认真执行国家课程,严格落实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深化教案备写、课堂教学改革和师生评价改革,修订完善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加大实训课课时比例,筛选推广先进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四主、三带入、三还给、两动、两看课堂”的教学模式,着力打造尊重主体,面向全体,讲究实效,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坚持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目标,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启动实施课堂质量大赛、微课制作和网上晒课等竞赛活动,有效助力高效课堂建设。坚持校企合作、定点实习,促进了专业与产业、专业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初步构建起了课堂学理论、校内练技能、校外搞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开设了绘画、舞蹈、田径和剪纸、书法等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11种,完善学校课程文化体系。2013年,学校专门为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曹颖举办个人剪纸作品展,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连续多年,毕业生“双证书”获证率达94.5%,“三校生”对口升学录取率达100%。积极与“珠三角”、“长三角”大型企业建立稳固的就业实习协作关系,推荐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稳定率保持在95%以上。“刚入校,学校就组织新生军训,每学期都开展综合素质评价,老师在课堂不仅给我们传授知识,还通过言行举止、微笑等给我们做榜样和示范,学生尊重老师,同学之间友好相处,通过职校三年的学习,我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在2016年全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我获得了车铣床比赛项目的二等奖”。2013级机电1班学生闫家辉高兴地说。
环境文化展现新亮点
坚持 “争取政策支持,吸引社会参与,学校统筹规划”的建设思路,按照适度改造,合理添加的要求,新修建了6000平方米的综合实训楼,健全完善了六大实训基地,维修改造了学生公寓楼和教学楼,校园文化的硬实力不断增强。坚持每年添新景、年年有新意的建设目标,合理布局校园绿化,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把公寓楼冠名为玉兰苑、励志轩、文思阁,把校园三横四纵主干道命名为勤奋路、务实路、敬业路、精技路、德馨路、智慧路、健身路,昭示学子勤学励志,勿忘校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知荣辱,在行进中受教益。建立了集县情与学校发展历史相融合的校情展室,展示了学校发展的风雨历程以及取得的教育成果。教学楼、实训楼楼道分层布置,突出榜样示范、典型引领和系列教育主题内容。室舍文化由学生自主创意、自己设计,突出个性化布置。体育健身区、文化小广场、校园外东墙等重点区域是学校“阳光体育”文化、学校“三核”理念和“三校生”高考政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散布在花园中的一座座雕塑,一个个假山是学生课后闲暇之余欣赏艺术美、感染启迪美好梦想的地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成趣的美丽校园,为学子成人成才成业提供了优雅的环境。
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诊改;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1引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文件精神[1],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连续三年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做好“课程诊改”工作既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又是学校深化内涵建设的现实需要[2]。本文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概况、课程教学、诊改实施情况、诊断意见与改进措施、改进效果、展望与思考等六个方面,介绍对课程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2课程概况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培养面向数据库技术领域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库开发、数据库运维、数据库管理等工作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课程的前导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JAVA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JSP动态网站开发》。课程团队由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老师组成,其中包括来自企业的专家。课程教学有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课程实训任务书等多类资源。拥有安装了SQL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训室,能满足课程基本的教学和实训需求。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考核以项目实训考核为主,结果性考核则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它们在期末总评成绩中各占50%。
3课程教学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的教学内容由创建数据库、使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库三个学习情境组成。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勤于课前、精于课中、思于课后”的原则,课前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完成单元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资料;课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认真贯彻“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课后教师辅导答疑,开展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课程教学以任务驱动方式,以一个典型的“学生选课数据库系统(SCDB)”为主线,将3个学习情境细化为14个具体的工作任务,由这些工作任务串接起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3]。具体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每个工作任务中有机融合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按照“任务引入—任务目标—必备知识—任务实施—知识拓展—任务小结—实训练习”七个步骤,强化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理论讲授、操作演示、课堂实训、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室、数据库实训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4诊改实施
以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要点和实施方案、课程建设考核性诊改制度等诊改文件为指导,从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对《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程就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两个方面开展诊改工作。贯通课程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做好课程教学诊改,包括一周一次的课堂实时性诊改、一学期一次的期末课程教学诊改。贯通课程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课程建设诊改,包括一月一次的月度自我诊改、一年一次的年度考核性诊断。课程诊改工作主要运用“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方式开展。“8字螺旋”由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叠加而成。静螺旋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能够针对课程建设诊改工作形成自“目标”开始的、较为全面和深刻的改进方案。动螺旋指的是在质量生成过程中,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发出预警和即时跟进调控、改进的过程。其一般不涉及目标、标准的调整[4]。依据动螺旋实时监控、及时纠偏的特性,能较好地开展课程教学诊改工作。此外,课程团队积极开展课程调研,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学校毕业生、顶岗实习学生、在校生中收集汇总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照学校课程建设标准、课程考核性诊改标准,查找课程在建设和教学两方面的问题。通过认真分析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课程考核及格率、学生对课程满意度、学生评教、督导评价等教学反馈信息,综合评估课程教学质量。课程诊改后,基本实现了课程建设团队的优化、课程建设计划的完善和课程标准的修订,使得课程目标链更为清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实施理实一体和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不断增加教学案例来更新课程实训内容。同时,通过课程内容的选取和序化、广泛收集师生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方面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加强课堂管理,使得学生的班风、学风有所好转。
5诊断意见与改进措施
(1)课程标准在先进性、完备性方面还有待提高。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表述较为抽象,不够具体和可量化;课程考核方式中缺乏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将组织课程团队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使其表述更加清晰具体,便于量化操作,更能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课程考核方式中增设一个模块,加强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2)课堂教学中现阶段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不够灵活、丰富,信息化教学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讲演练”的形式,未能形成有效的双边互动机制,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化教学的运用比较单一,尚有更多功能待挖掘和使用。将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双边互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3)课程团队中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专任教师企业生产实践经历不足,需要组织教师参加专业、课程、教学方面的培训同时开展课程团队的教科研活动,不断提升团队的教科研能力。(4)课程资源还不够丰富、立体,未能较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课程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还不够紧密。受课程团队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课程资源建设工作进展缓慢;课程实训缺乏企业真实项目环境和资源的引入。这都需要课程团队加强合作,分阶段完成课程资源建设;同时与数据库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共建。
6改进效果
课程诊改后,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两方面均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基本能够促成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目标的达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课程团队根据学生的培养要求,细化了课程目标,使其能够量化操作,从而便于对学生学习达成度的有效测量。调整了课程考核方式,将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职业精神等纳入考核内容,使课程考核更能体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2)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微助教、腾讯课堂、QQ群等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运用,实现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3)选派了多名教师参加国家“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程团队的执教能力和“双师”素质。课程团队成员以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依托,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使得团队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能力均得到一定的提升。(4)课程资源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形成了集电子教案、课程实训、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试题库等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资源体系。同时,教学团队与数据库行业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在实训室建设、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等方面开展了课程共建。
7展望与思考
课程团队将根据教育部第三批1+X试点证书中公布的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这两个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一步调整和修订课程标准,使其与行业标准对接更加紧密。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贯穿德育、美育、心理健康、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挥教师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学校智慧课堂平台,进一步加强课程信息化、智慧化建设。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与运维,切实提高任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开发课程资源,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