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长制工作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长制工作体会范文1
一、缘起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校文化传统在学生群体中自然传承。随着一届届学生毕业离校,一届届新生进入校园,学校犹如铁打的营盘。然而,一个年级毕业的同时也将他们在这所学校三年来养成的良好传统带走了,学校需要对新生重新施教,让他们熟稔那些优秀传统直至养成。三年一个周期的传统养成如何转变为每年一次的自然传承,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难题。
其实,很多朴实的道理无须说教,只需转化为普遍共识,就能在日常交流往来中有序承接。在学生群体中自然形成的榜样往往是学生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指路英雄”,很多学生就是通过向榜样学长取经而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比如,如何适应高中生活,如何参加自主招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学长制的确是让新生很快适应和承接学校文化的解决之道。
二、内涵
何为学长制?即高年级同学担当“部分”老师的角色,主动担负帮助和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责任,通过学长的传承,让低年级学生快速融入高中生活与学习,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高中三年规划,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完善人格,挖掘自身价值。
学长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间学习上的自助、生活上的自理和成长中的互助。
三、举措
(一)新生入校第一天,学长当主角
每年高一新生开学,学长就走马上任了。校园内人头攒动,学长身披绶带胸戴学长证,引领入学新生办理各项手续。在教室、宿舍、餐厅,你都会看到学长忙碌的身影,他们引导着高一学生报到、注册、熟悉宿舍环境,告诉学弟、学妹如何开始入校第一天的生活。军训开始后,新生就在学长的带领下学习太极拳、体育队列训练、卫生整理等。
(二)学长报告会,让高一新生不再迷茫
学长报告会的团队由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组成,他们将分别从高中生活规划、社团选择、学习经验、学生组织、团队合作等方面讲述自己的成败得失和做法,为新生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这样使新生能以最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生活,实现初中与高中对接的软着陆。学长报告会的影响可以从新生的感悟中得以印证:
“我真正要说的,是学长们的个人魅力,这要比学习更重要、更宝贵。这需要人生道路上一点一滴知识的积累,是个人健康成长中无形的基石。我在想,或许有一天,我也会成为学长的。但我能像他们那样诙谐幽默、知识渊博而富有个人魅力吗?听完学长报告会后,我深深领悟到学习成绩只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学长报告会不仅传授了我们知识、技巧,还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这是实验的学生,给了我们一个目标――我要成为实验的学长。”这是2011级学生李元正听完学长报告会后的感言。
(三)学生干部培训课,学长来主讲
每年的学生干部培训独具特色,主讲人不是学校领导,也不是专家老师,而是高年级的学长。例如,高三年级的两位团支部书记白茜文和刘嘉辉主讲“团队合作与活动设计”。白茜文以班级建设与如何完成团委任务为重点进行讲述。她说:“团支书工作没有死规则,只有活方法。”并列举班级活动的案例,指出每个班要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建设,鼓励大家加强自主管理,把握今天。刘嘉辉则从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团干部出发,为大家提出了许多有效建议,如“平等意识”与“表率作用”并举、有技巧地作动员、以活动抓思想、学习工作两不误等。这种谈话式的培训让低年级的学生干部获得很多有效开展工作的建议,避免了实际操作时出现类似失误。
四、延伸
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和活动中的作用,培养提高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拓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空间,2011年末,学校开始实行“学生校长助理”制度。
学生校长助理由学生会主席、团总支书记担任,由高一各班班长、团支部书记参与组成“学生校长助理团”,以团队方式参与学校管理。他们代表校长参与、巡视、督查各项学生活动,及时了解同学们对学校管理、教育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学校相关部门汇报,同时参与相关制度措施的建设,参加学生奖惩的听证会议。
学生校长助理的实施,深化了学长制的作用。首届学生校长助理鞠琪在总结中写道:“学生担任校长助理是‘学长制’的延伸,也是实践‘团结互助、经验共享、携手并进’精神的延续。以学生的视角看学校学生工作的运作,会与老师的体会有所不同,将我们的感受向上反馈,使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懂得学生,以促进各方面更好地运作,正是此制度实现的意义所在吧。同时对我们自身来说,这更是一个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自我管理意识的机会。我们身为学生,心系同学,审视学生生活,同时也代表他们表达心声,这便是‘助人自助,成人达己’的意义所在吧。”
五、成效
(一)学生的感触
高一同学的感言:我们新生几乎都没有过长的适应期,一入校就如同走进家门了。很多同学遇到困难或者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请教学长。有一位高一学生再回到初中毕业学校时给他的校长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推行学长制”。
高二同学的感言:作为学长,我们感到了身上的压力,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要为高一同学做些什么,但是当戴上学长证,像老师一样为高一同学解疑答惑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要梳理一年来的学习生活经验,总结出来告诉高一同学,无形之中会更自觉地约束自己,因为时时处处要为学弟学妹做出表率。
(二)老师的评价
在同学间饱受好评的学长制,在学校老师们看来也散发出了无限魅力。
高三(26)班班主任王领弟老师这样总结道:“从班主任的角度讲,班主任要备课上课,要熟悉新同学,要建设新班级,任务繁重,而时间精力有限,不能保证与每个同学亲密接触,不能一一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从工作关系讲,班主任和学生是一对矛盾,角度的差异和年龄的差异,都可能使班主任的殷殷嘱咐达不到教育效果。而学长制则有力地弥补了上述缺点,能让高一同学较快融入高中新生活,使他们大受裨益,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老师们的眼里,学长就像是高一同学的“小老师”,切实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切实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有益补充。优秀学长的无私教诲,让新生们领略到了实验学子的风采,树立起了远大的理想,还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这些来自于同龄人的有益影响,都是老师所不能给予的。
(三)家长的反馈
林长制工作体会范文2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全面推进深化水利改革工作的要求,按照鄂竟平部长提出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通过积极深化水利改革,破解水利发展难题,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1、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我市现有党河灌区和南湖灌区两个灌区,其中:党河灌区灌溉以地表水为主,根据多年观测资料分析,党河年均径流量为3.17亿立方米,其中:1955年至2000年年均径流量为2.99亿立方米,2001年至2010年年均径流量3.59亿立方米,2011年至2018年年均径流量3.93亿立方米,来水呈逐年增多趋势。南湖灌区灌溉以泉水为主,年均径流量为1.02亿立方米,多年来出水量比较恒定。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0.54亿立方米。
按照“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酒泉市分配我市水资源总量各年度分别为:2015年3.54亿立方米,2020年2.75亿立方米,2030年2.89亿立方米。2020年较2015年用水指标总量减少了0.79亿立方米,年均减少水量0.16亿立方米。2030年较2020年用水指标总量增加了0.14亿立方米,年均增加水量0.014亿立方米。
2、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水库8座,其中:中型水库一座,即党河水库,设计总库容4640万立方米,目前水库淤积约180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2840万立方米;小一型水库五座(黄水坝、新工坝、野麻湾、山水沟、油苑)总库容688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二座(高老庄和向阳湖)总库容31万立方米。
灌区建有输水干渠4条,总长度101.25公里,支渠27条,总长度290.9公里,斗渠1234条,总长度1172公里。全市现有机井3231眼,已安装运行智能水表2985套。
二、对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认识理解和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已经从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治水矛盾变化,决定了治水思路和工作方式也必须随之转变,新矛盾决定总基调,总基调决定主旋律。总基调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了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指引水利人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水利工程补短板,补的是水利工程在推进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和防洪工程、供水安全、生态修复、水利信息化等领域存在的不足。水利行业强监管,强的是水利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方面的监督职责,围绕行业监督、社会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实施有效监管。
三、贯彻落实总基调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
1、补短板,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一是加快防洪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党河敦煌市国道314线至黄坝公路桥治理工程,提升全市防洪能力;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提高山洪灾害预警。
二是加快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敦煌市城市地下水源地置换工程,推进水源置换步伐,减少地下水开采;加快实施国营敦煌农场和郭家堡镇、莫高镇、肃州镇、黄渠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工程,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提升灌区计量设施精准度;实施敦煌市黄水坝水库维修养护工程项目,消除水库安全运行隐患。
三是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党河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以水利信息化驱动水利现代化。
2、强监管,持续规范水利秩序
一是多措并举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实现区域地下水采补平衡。严格地下水开采计量管理,对全市机井安装在线取水计量设施;完善地下水开采量统计核查机制,实施地下水开采在线监控;按照“四个一”管理模式(一井一表、一井一证、一井一账、一井一卡)规范机井管理。按照《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压减灌溉面积3.3426万亩,调整种植结构新增牧草地2.01万亩。
二是按照省市总体部署,围绕依法治水抓盲点、改革创新抓试点、基础工作抓重点,有序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规划体系日臻完善,地下水管理能力不断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全面提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落实。
三是严格按照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四个到位”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的主体作用,严明目标责任、强化统筹协调,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了河长制湖长制“全覆盖、共参与、真落实”的工作局面。
四是紧紧围绕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完善执法监管机制,健全执法监管制度,创新执法监管方式,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辖区内违规取、用水,破坏取水计量设施,向河内、渠内排污或倾倒垃圾行为进行重点打击,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执法支撑。
3、促改革,持续迸发水利发展活力
一是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审批事项全部进驻服务大厅,优化办事流程,建立审批模板,充分向首席代表授权,基本实现“一处跑,跑一次”。
二是充分利用机构改革的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及时调整完善适应强监管需要的机构设置,不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坚定不移推进水利事业取得新发展。
四、贯彻落实总基调存在的问题或困难
一是灌溉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党河水库库容为4640万立米,但淤积严重,可供调节的有效库容仅为2840万立方米,加之渠道输水能力有限(灌区唯一输水渠道总干渠最大过水流量为22立方米/秒,正常过水流量20.5立方米/秒),按照水库现有库容、各级渠道输水能力和分配的农业灌溉用水指标,现有党河灌区用水量只能保证30.32万亩农作物的用水需求,灌水保证率仅为84.13%。
二是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不畅。群众对合理利用水资源认识不足,节水意识不强,同时因种植杂乱和弃耕等原因造成斗农渠道平摊水量过多,受水户水费偏高,且在水费收缴过程中,农户均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集中体现在水费收缴上,造成灌溉管理工作开展困难。
三是农业节水任重道远。实施高效节水工程是农业节水的重要举措,2011年之前我市主要农作物以棉花为主,《规划》实施是按照当时24万亩棉花种植面积进行设计,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葡萄、红枣、瓜菜等作物面积大幅增加,而棉花种植面积已锐减至3.3万亩,且已建成高效节水工程主要分布在分散经营的农户承包地,多种作物分散交叉种植,难以形成规模,致使运行费用高、管理难度大,造成高效节水设施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五、对贯彻落实总基调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分析研判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和投资导向,着力从水资源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等方面,谋划实施党河水库清淤增容、水峡口水库建设、党河河道修复及水生态综合治理、党河灌区灌溉调蓄工程、党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大泉河河道整治等一批水利项目,促进全市水利工程提档升级,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强化信息化保障,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整合水资源监控、水库大坝安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等信息平台,增强水利信息感知、分析、处理和智慧应用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掌握水资源实时动态,实现水资源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林长制工作体会范文3
关键词 国防生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1国防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国防生的招生来源来看,国防生的基础文化普遍比较高,招生分数都是在国家重点大学分数以上。在智商上一般都是高于普通高校学生的。但是,经过地方四年高等教育后,培养出来的部分国防生达不到当初的教育效果。主要体现在学术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上,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部分国防生很难适应第一任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1部分国防生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部分国防生入校动机不纯,存在着一些不良思想:有的是抱着对军队的好奇心,有的是想体验军旅生活,有的是把部队作为工作的跳板,这些少部分国防生没有树立为军队建设作贡献的人生价值观。入校后,部分国防生认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已经确定,不用考虑找工作的问题,在学习、生活、工作上出现了自我要求不严、纪律意识淡薄等现象。同时他们也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认为自己在校已经是未来的干部,降低了培养标准。同时,在管理上也不可否认地存在一些对国防生要求放松的现象。部分国防生没有真正理解、领会军人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没有体会到军人价值的重要意识。
1.2国防生缺少部队实践经验
国防生直接来自社会,对部队根本不是很了解。他们对部队的人才需求不是很清楚,对院校开设的一些课程根本不理解。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学习环境与地方院校进行比较,不能够体会国防生与地方生的重要区别。平时考试只满足于分数及格,不去更深更远地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在思想上就存在着“混”的思想,没有认真的去考虑:军队需要什么?自己能干什么?他们有的把时间花费在娱乐、交友、恋爱、上网等事情上,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国防生与地方生在校学习内容有所不同,国防生担负着专业学习和军政训练双重学习任务。虽然国防生进行了一定的军政训练,但是训练的强度与质量与部队的需要还有差距。部分学员的管理经验比较缺乏,主要原因是缺乏实践经验。
1.3国防生考评淘汰制度不完善
在国防生教育实施初期,已经实施淘汰制度,但是实施的力度不大,受到客观与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执行起来有很大的困难。首先,在国防生现行体制中,对国防生的制约不是很强。从招生到分配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漏洞。使淘汰制度不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其次,在淘汰制实施过程中,外界干扰较多。国防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社会环境与背景比较复杂,在实施淘汰制度时,难免有说情之事。出现了一些有原则不坚持,有章不循的不良现象。以往的国防生淘汰比例偏低,主要是由于淘汰制度不够完善,使国防生的淘汰机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不重视学习的国防生产生不了警示作用。
2国防生教育改革的对策
2.1切实激发国防生献身国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国防生是部队人才的重要来源,全面提升国防生素质,必须把政治素质放在突出位置。献身国防、甘于奉献的价值追求是培养国防生政治素质的重要课题。目前,各签约高校都在这方面不断探索,努力寻找扎实有效的方式方法,但部分国防生到达部队之后,违约或者提前要求转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认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激发国防生献身国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2国防生到基层部队实践锻炼效果显著
一是融入基层连队生活。建立国防生下连当兵制度,利用大二暑假组织国防生赴基层连队当兵锻炼,一方面强化他们基本的军事技能体能素质,磨炼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另一方面让他们切实了解基层部队训练、教育、战备等日常工作和生活情况,学会与干部、战士沟通交流的方法技巧,真正补上“当兵”这一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国防生对部队的感情。二是熟悉基层连队工作。建立国防生班排长制度,利用大三暑假组织国防生赴基层部队担任班排长职务,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提升军政素质,学习组训方法,体会带兵之道,掌握开展基层连队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为第一任职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锻炼人际沟通能力。国防生干部到达部队基层之后,普遍反映与士兵、士官、领导沟通能力差,使其在工作开展中遇到了许多阻力。
2.3建立健全国防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制度
(1)建立健全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量化考评制度。从源头解决问题,从深处做好教育,从平时做好动员,使国防生切实认识到军政训练的重要性,自觉训练、热心训练,促进军政训练的正规化和长效化。
(2)建立健全国防生暑期部队实践考核制度。随着国防生深入部队实习制度的不断健全,如何保证暑期实习效果是一个重要命题。在部队实习过程中,各高校选培办应该实行全程跟踪、全方位考评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正视自身能力与部队需求的差距,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指明方向。
(3)建立健全国防生培养全程淘汰制度。随着部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也是军地联合培养机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选培办必须肩负起责任,完善全过程淘汰激励机制,对于不适合在部队发展的学生要及时淘汰,并做好相应后续工作,确保为部队输送优秀人才。
林长制工作体会范文4
一、小事做起、注重榜样的激励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示范,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名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教师虽不能称名人,但也应如此,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有目的地选择榜样,树立榜样,强化榜样的形象和作用。其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垂范,如见到地上有纸屑,教师要首先拾起来,教师首先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其二,如2000年奥运会期间,我经常组织学生收集图片资料及收看电视,了解奥运健儿如何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学习他们的爱国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其三,抓住各种时机(早会、班队课),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科学家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刻苦钻研,献身科学;其四,还常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榜样,贴近学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让班上学习成绩优秀、品德良好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其五,找个别学生谈心,以爱心、热心感化学生,使他们从榜样中吸取力量、获取源泉,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拼搏。
二、小孩不小、注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单位,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陶行知先生曾写了一首发人深省的小诗:“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可见对学生主人地位尊重的必要性,于是我们注重了:其一,根据小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出个人小报、体育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如科技月,组织学生每人至少看一本科技书,展开想象的翅膀人人动手制作科技作品,班级出一期板报。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又如校园艺术节,班级开展了“诗歌朗诵会”、“小小故事大王”、画一画“美丽的吴江”、“我喜欢的景点”摄影赛、“小厨师”等活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加强,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二,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从而认识到自己可以管理自己,关心集体,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并锻炼胆量。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卷一]。于是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值日班长制,如实填写《值日班长班务志》,在班会课上,让学生写一写《老师,我想对你说》,架起沟通师生的心灵之桥,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课堂上,教师多用肯定、赞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如告诉学生“你能”、“你行”、“你可以”、“你会”、“我相信你”┉┉等等鼓励之语言,使每个学生在班里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
三、教做学合一、关注学生的个性。
陶行知先生在《每天四问》中谈到:“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而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于技术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在现代的时代背景下,学生较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通病主要是生活较懒散,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劳动观点弱、纪律松垮,缺乏锻炼。针对这些情况,在教育时,应细细把脉,慎重下药。要时刻以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乐育英才”为座右铭。如我班有个学生平时淘气贪玩,爱捉弄学生,不论大小,都要欺负,学生见了都躲着他,科任老师见到他也都摇头,每次一听到告状,我又气又急。可是转念一想,欲速则不达,不仅会使我的良苦用心落空,还会导致矛盾激化,甚至产生事与愿违的负教育。我经过冷静、耐心地寻找原因,发现他还有好的一面,动手能力强,在各项活动中处处表现出争强好胜。因此,我采取激励的办法,抓住有利时机帮助他转化。如在科技月活动中,我鼓励他自己动手制作科技作品——轮船模型,在班上展出,同学见了都投来羡慕的目光。我抓住这一有利的时机,及时表扬,树立其信心。我知道他嗓子不错,就积极推荐他参加校歌唱比赛并获得三等奖。由此可见,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就能细雨润物,潜移默化。
四、关心学生的生活世界、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林长制工作体会范文5
【关键词】少数民族 出国劳务 留守学生 关爱 临时家长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61-01
近几年,我国与韩国的关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许多朝鲜族家长凭借语言优势和涉外关系,纷纷到韩国打工赚钱。在我校,就有不少学生家长加入到了这一外出务工的队伍中,于是我校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留守学生”。今年“留守学生”的数量比例更是占到了全校学生人数的54%。由于常年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非常自我。因缺少关爱,留守学生逐渐变得冷漠,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缺乏对亲情的认识与人性的感知,自己已经不知道如何去爱与被爱。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喜欢和父母对着干,最终导致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2)花销较大。父母常年在国外打工,为了补偿对孩子的爱,他们会用金钱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学生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根本不体谅父母在国外工作有多么辛苦与不易。
(3)容易早恋。因为缺少父母的管束,留守学生遇到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同学,容易产生共鸣,双方的好感日益加深,逐渐形成早恋。
(4)没有热情,缺少集体荣誉感。留守学生喜欢五行我素,不善于关心他人,不知如何与他人相处,在班级出现“不合群”的现象,从而导致集体意识较差,不愿意进行团队合作,不愿意为集体做贡献。
(5)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目标,甚至出现厌学、弃学现象。
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留守学生”多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祖辈们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再加上“隔辈亲”的思想,对孩子过于溺爱,听之任之,使孩子在畸形的爱中成长。
二是,父母外出打工后,长期的两地分居导致婚姻破裂,孩子成了一个被别人踢来踢去的皮球。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情绪易波动,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出现异常举动。例如,我们班的林才俊同学,父亲去法国打工多年,一直杳无音信,母亲独自一人抚养他和弟弟,生活过得捉襟见肘。几年后,久别的父亲突然从国外回来,却提出要跟母亲离婚。母亲一时间难以接受,每天总是以泪洗面,埋怨生活对自己太不公平。渐渐的,孩子心中也对父亲充满了仇恨。后来,母亲选择离开伤心地,举债上韩国出劳务,将他和弟弟托付给二姨照顾。日子久了孩子心理出现了抑郁的症状。在班级里没事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无缘无故的破坏班级的桌椅板凳,最让人担心的就是用手砸瓶子的方式来自残。那么,采用什么方法来改变留守学生所处的现状呢,本人通过多年来的不断摸索和总结,现将以下几项有效方法和措施介绍给大家:
1 精心谋划把工作落实到实处
(1)开学初期,对班级“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细致调查,登记成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立家长制度。由校级领导带头包保“留守学生”中问题最多、监护人难以承担监护责任的学生,按照“三知、三多、三沟通”即知道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多关心,多谈心,多帮助的职责,主动履行好家长义务,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建立教育记录单,定期谈心教育。在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学生”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3)大力加强班主任工作,增进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班主任要经常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要争取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增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合力。
(4)学校通过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活动,增进同龄人的了解,弥补亲情和关爱的不足,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我校还组织了“十大孝顺儿女评选活动”、“十大不文明行为大讨论”、“绿色网上行动”等教育活动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提升了他们的素质。
(5)建立(心灵驿站)博客网站,耐心解答“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
2 建立家庭教育网络体系
为了优化“留守学生”教育环境,我们利用家长会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
3 创建活动载体,充实活动内容,重视活动过程
(1)每学期都开展各种学科的知识竞赛以及文艺汇演,并带领学生到我是大型企业单位进行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组织“留守学生”利用假期到韩国探亲,了解、体验父母在异国他乡的艰辛和节俭,逋过回校汇报等方式进行感恩教育。
林长制工作体会范文6
(一)严格的管理制度。
公学选拔学生的标准极其严格,绝不允许滥竽充数,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制度,保证录取的公平性和学生的优良素质。尽管社会地位和财富是进入公学的首要条件,但如果才智平庸,无法通过考试,同样会被拒之门外。寄宿制度也有其独特的一面,通过严格的管理来培养健全的人格。虽然学生大都来自达官贵族,但公学的寄宿生并没有贵族的奢华享受。相反,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公学提供的住宿和饮食都相当简陋。并且,为了避免家庭对这种教育方式的干扰,公学向来不允许家长参观学生的食宿情况。宿舍实行级长制,主要是通过选举的学生干部实行学生管理学生的制度。生活的磨炼和从事管理工作无形中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互相关心、协作配合、领导与服从等健全的人格和能力。(原青林2004)公学的校规相当严厉,他们认为对孩子的溺爱会阻碍其独立性格的形成。学校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言谈举止加以约束,使学生逐步养成公德意识,树立起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为以后步入社会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重视文体活动。
一直以来,公学的课程设置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性,这也是他们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因素。但是,相对于学业,公学对于学生的艺术和体育活动也相当重视,尤其是体育运动,占去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增强对美的追求;体育活动是要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和坚韧顽强的精神。(祝怀新,应起翔2002)如著名的哈罗公学就开设了音乐、戏剧表演、雕塑、各种球类、划船、游泳、射击、剑术、马术、体操、田径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的文艺活动及体育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自由的选择项目,施展才华,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强健了体魄。公学对于体育活动的重视,使学生拥有团结协作、坚韧努力、公平竞争的精神和超越胜负的胸怀。尊重学生兴趣培养技能、开展活动,有利于发展其谦恭、宽容、豁达的品格、待人接物与人际交往的技巧及卓越的领导和组织才能。“公学所强调的绅士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性格陶冶是公学管理的精华所在。”(郑映霞2010)公学的绅士道德教育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让学生习得日后成为一个绅士所具备的含蓄、内敛、从容、平和、守信、礼貌、公正等各种美德,使其不仅德才兼备,更具有独立的人格,强健的身体,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其成为社会精英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英国公学对我国儿童家庭教育观念的启示
我国的现代儿童家庭教育观念较之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已有了巨大的变化,多数父母认同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健康发展的影响,力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为儿童的早期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但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虽然传统的家长制家庭教育观念已经在逐渐的消失,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儿童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儿童的发展观容易变成以家长的愿望为主体。中国的家长比任何时代都更看重下一代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孩子从3-4岁就开始学拼音、学汉字、学英语、学数学、学诗歌、学围棋、学舞蹈等等,7-8岁就开始学起了对他们来说艰深难懂的奥数。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更多的会关注“有什么用”。过早地开始文化学习,其实是在剥夺孩子们的童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学问教育三者相结合。“健全人格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成才发展的基础;是快乐幸福的源泉。”(谭刚强2013)英国公学培养了一批批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这种英才教育理念与我国大多“望子成龙”的父母的教育观念相吻合,结合公学的成功经验,我国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受到启发。
(一)注重道德礼仪培养
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必备条件。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容易养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香港作家屈颖妍(2014)说过,“这些年,孩子们走得都比前人快,3岁已经学会上网,5岁便学会3种语言、4种乐器,7岁便懂得制作PowerPoint……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却被遗忘了,或者应该说,是被牺牲掉了。港人把这种现象称作‘催谷’,催着稻谷早早成熟的意思。”她的话告诉我们,家长的“催谷”心态,也成为孩子社交能力形成的绊脚石。公学的寄宿制度,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如何融入社会,也体现出社交能力在孩子日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多为孩子创造“社交”的机会,使孩子在交往中,逐渐学会适应、学会选择、学会交往,领悟协作与配合、领导与服从的处事原则,在实践中培养为人处事的能力。公学认为美德是靠后天教育培养得来的,他们更为关注如何学会实践道德,通过实行严格而人性化的管理,规范孩子的言谈举止,使他们了解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以身教代替言教,张弛有度,在温和与严厉间维持某种平衡,从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二)注重性格意志磨练
D•H•劳伦斯曾经讲过一句话:“如何开始教育子女?第一原则是:不要管他。第二原则是:不要管他。第三原则是:不要管他。”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要学会“放手”。很多孩子娇生惯养,主要源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导致孩子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我们要从小对孩子进行生存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参与到实际的生活中。掌握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家务劳动,交通规则,一些仪器使用,生命教育,使之能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像“公学人”一样,不会因为“身份高贵”而受到优厚待遇,反而要给孩子做主的机会、吃苦的机会,培养独立意识和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毅力。同时,家长要宽容,要允许孩子犯错,也应给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机会。孩子只有通过生活的磨练,才能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担当,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明白成功只能够通过主观努力来获得,不论家境多么优越,父母也不能替你成功。只有重视独立性格与思想的培养,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才能获得真才实学,既成“才”,也成“人”。
(三)注重艺术修养及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