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奖励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辅导员奖励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辅导员奖励办法范文1

关键词 高校 教育管理 导师助理 辅导员助理

中图分类号: G47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 Mode of Freshmen Education Management for Music Professional

――Explore and Extend "Assistant + Assistant Instructor" Model

HAN Wei

(Yancheng Normal University,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AbstractThis paper detailed exposition of how to introduce instructors assistant mode because of the current lack of counselors and assistant of the model itself. That is to select outstand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become "teacher" of freshmen, concer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studen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chools, facultie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related work completed, work has been done to counselors, counselor assistants and assistant instructors exercise capacity, the new guidance of care, growth and progress of the "win-win" effect.

Key wordscolleges; education management; assistant instructor; assistant

目前辅导员缺编依旧存在,这使得高校学生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为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问题,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一轮体制改革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设置辅导员助理就显得相当重要。很多高校实行了辅导员助理制度后,达到了预想的“双赢”的效果。尤其在新生教育管理这部分工作上,实行辅导员助理制后,一些工作可由辅导员助理牵头去落实。

辅导员助理本身是学生,容易发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优势,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聘任辅导员助理能比较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信息并及时处理和解决矛盾。

可是,不难发现辅导员助理扮演的角色也不过是帮助辅导员完成学校、院系、班级布置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在实行辅导员助理制度后,那我们能不能再从高年级选学生担任新生的导师助理呢?这样不仅弥补了目前各高校实行辅导员助理制度的不足,而且还达到了“一领多”、“一对一”点面结合的效果,这就是导师助理制度。

(1)学生导师助理的产生。背景链接:笔者在音乐学院带四个行政班,其中三个班已经上大二,一个班上大一(25人)。从大二年级中选拔25名导师助理,分配给新生任导师助理。

(2)导师助理的选拔。从所带班级所有学生中选拔25名公共课成绩良好,专业课(钢琴、声乐、器乐、舞蹈)有一方面技能突出,而且综合素质较好的同学担任导师助理。将导师助理和新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业、技能、专长等)列表出来,进行“双向选择”,汇总之后再进行调配和协商,最终确定“师生关系”。导师助理选拔完毕之后,根据导师助理的专长,选定外语、计算机、钢琴、声乐等8个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领导和组织新生班的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强化训练等。一般一名新生配备一名导师助理,个别问题新生可以配备两个导师助理,需要说明的是辅导员助理要选进导师助理队伍。

(3)组织建构和职责分配。导师助理选定后形成“导师助理班”,任命辅导员助理兼任导师助理班的班长,主要负责协助辅导员开展新生班的班级工作;落实学校、院系的相关安排;领导和指挥所有导师助理;并根据导师助理对新生班学生的现实情况制定现实可行的生涯规划。再从导师助理班中选拔一名副职任副班长,主要负责统筹班级与学习、考试和技能训练有关的所有事务,领导所有的学习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助学校教学计划的规划并分步实施。

(4)考核与奖励办法。①学期一开始就制定并颁布《学生导师助理管理办法》,要在办法中言明:导师助理是大一新生学习和生活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所有导师助 理在不影响自身学业、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尽全力去辅助自己指导的新生。②明确要求所有导师助理指导新生学习每学期不得低于30次,每学期谈心不得少于15次,并且每次都有详细记录。③每月召开导师助理会议,对前一个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当前学校、学院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范例宣讲,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汇报,同时对下一个月工作进行部署。④以期中考试为分界点,对前半个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目的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⑤学期末对所有导师助理的工作进行考核,导师助理和新生的表现挂钩,对表现优秀的新生、导师助理均予以表扬和奖励。

导师助理制度的优越性:导师助理和大一新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互助、合作中成长、进步和双赢。

(1)对于导师助理而言,有助于语言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①有助于尽早进入“教师”之一角色,(尤其是对师范专业而言)提前学会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他们在工作中就会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掌握工作的技巧与方法、磨练自身意志,使自己不断成熟。②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该导师助理在帮助新生解惑答疑的时候必然会想想自己走过的大一路。反省的同时调整心态,为学生树立榜样和模范。

(2)对于新生而言,有助于帮助他们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①有助于调整心态、适应大学生活。同时每个人都有导师助理,及时解决他们碰到的思想、生活上的难题。②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涯规划设计方案,对大学四年有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然后脚踏实地的向目标努力和奋斗。③对专业有个初步的科学认识,很多刚进校的音乐专业学生在大一就养成了偏科的坏习惯。由导师助理根据自己大一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警示和提醒新生不要偏科。

合理客观的选拔导师助理和辅导员助理非常重要。学业成绩各科优秀和专业技能某一方面突出的、性格活泼外向和文静内向的都要兼顾到。从两年的实践过程中看,也有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1)对于安全稳定、学习方法指导方面的会议,辅导员一定要亲自到班级去讲。(2)恰当处理辅导员与辅导员助理、导师助理,辅导员助理、导师助理与新生之间的关系。(3)对于问题学生,需要格外关注,一方面间接提醒导师助理和辅导员助理多关心,同时,辅导员也要亲自过问。(4)导师助理和辅导员助理开展工作容易先紧后松,新生进校初,工作多一点,积极一点。(5)要关心辅导员助理和导师助理,密切注意他们在指导新生学习、生活中的方法,发现问题,辅导员老师要及时纠正。

辅导员助理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力量,它既缓解了目前各高校面临辅导员缺编的情况,又能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注入了一股活力。

如果在实行辅导员助理的同时兼有导师助理,选出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去当新生的“老师”,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达到了低年级学生的“点”、导师助理辅助的“线”、和辅导员助理工作的“面”的有机统一,这样就可以弥补现辅导员助理制度的不足,更加全面关心每一位学生,达到辅导员工作任务完成、辅导员助理和导师助理能力得到锻炼,所指导的学生得到关心的“三赢”效果,这样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曾晖.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娄底师专学报,2000(3).

[2]操绪江,杜国锋.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助理”模式探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

辅导员奖励办法范文2

如今,毕节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连续举办了四届,参赛作品数量从第一届的337件到第四届的666件,种类从单一稀少到类别齐全,质量从简单粗糙到获得国家商标注册,我们惊喜的看到:毕节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正一步一步的走向成熟,一场场科技创新表演正在绽放出绚丽的火花。

四年来,大赛累计征集到作品1970件。通过大赛选拔,推荐参加全国和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7项,组织奖2项;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46项、二等奖148项、三等奖420项、组织奖13项、省科技馆展品创作奖1项,“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6人。

大赛的举办让参赛的青少年们感受到了“科技就在身边”,亲身感受了“体验科学”的快乐,激发了创新意识。通过参加大赛,青少年们学会和掌握了一些科技创新的基本方法,培养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真实的反应了毕节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和青少年科普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积极推进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提高了青少年科学素质。

四年恚每一年都有新的成绩、新的收获、新的突破和新的进步。这些都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领导的重视和帮助。大赛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市直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每届大赛开幕式,分管的市领导都出赛开幕式并讲话,各主办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都参加。大赛的举办,还得到了省科协、省科技馆(省青少中心)的大力支持。

评审团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毕节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审委员会由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相关学科教授、博士等组成,是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经验丰富和权威性的专家评审队伍。

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为保证参赛作品的质量,毕节市科协要求各县(区)加强对参赛作品的选拔,确保优质作品参赛,同时还对参赛作品数量进行了限定。组织人员对参赛作品进行筛查,对抄袭行为坚决说“不”,基本保证了参赛作品的原创性。

积极利用科技馆展教平台。为充分体现科技创新元素,大赛的举办场地设在毕节科技馆。每一届大赛,市科协都组织科技辅导员、学生代表观摩大赛,参观毕节科技馆,让他们感受和体验科技的无穷魅力,了解各类科技展品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亲身感受“体验科学”的快乐,强化了对青少年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

辅导员奖励办法范文3

学校重视和加强对学风建设的领导,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高度,将学习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和管理手段,形成全员德育齐抓共管的院学风建设局面。同时,把学风建设渗透到学生专业学习、考核的各个环节,拓展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的整个过程,将学风建设同整个德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风建设得到广大师生和各个方面的支持响应与全力配合。我系辅导员采取激励政策,加强对学风的建设和管理。在此基础上依据《沈阳体育学院奖学金和单项奖评定办法》,评定获得奖学金的人选、推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文明宿舍、优秀毕业生和在道德风尚、学习成绩、文体竞塞、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单项奖人选,并将获奖情况存入学生本人档案,从而形成对学生整体激励,引导和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发奋成才。同时,学校还建立了以助学贷款为主渠道、勤工助学为主体、助困基金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助学机制,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加强体育系文化建设,提高学生个人文素质

我系以优化寝室环境为重点,以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积极建设高品位、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学校结合体育学校的特点,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生动活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近几年来,我系出资进百万元进行人文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广大学生以系学生会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吸引力强、富有体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体育系团委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学生开办名师讲座。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系以系学生会为载体,开展富有体育特色的科技体育文化活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展与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关的、与人文素质教育密切联系体育教育专业基本技能大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能够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延伸,使之成为培养锻炼学生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

四、发挥管理功能,促进学风建设

我系辅导员制度,按1:200的比例为教学系部配备专职辅导员。同时也让学生参与到管理当中,让学生们感受到主人翁意识,建立学生反馈制度,自我系自2005级起每周3定为学生反馈日,当天3位主任放下所有工作专门接待学生并就学习及生活方面为学生进行解答。

五、学风建设效果明显,学生素质明显提高

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课上认真听教师讲授,精神状态饱满。课外认真参加早操训练,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全面拓展自身素质,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校风的核心是学风。学生工作的重心就是建设优良学风,这对于实现我系“上层次、上质量、上水平”的目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推动我系学风建设,我系学风建设措施及效果如下:

(1)完善学生学习质量考评及奖励办法,形成激励机制。

(2)辅导员深入课堂,严肃出席率严抓三不带,即不带本、不带笔、不带书。

(3)辅导员突击查寝制度,半夜深入学生宿舍,杜绝上网包宿现象。

(4)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联系,建立课堂反馈制度,通过反馈表及时掌握学风动态。

(5)每周召开主题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激发学习积极性。

(6)建立后进生档案,家长联系制度,作好后进生工作。

(7)开展诚信教育,严明考试纪律,杜绝考试作弊。

辅导员奖励办法范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 “3+1导学” 运用

班级是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育人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建设。高等职业教育赋予辅导员工作更多内容、更高要求,辅导员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高职院校辅导员只有了解高职德育工作的特点,研究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并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完善,才能提高思想教育工作成效。因此,将“3+1”导学模式运用到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体现其明显的优越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将使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更强。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以其扎实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较高的文化素养逐渐在社会上得到认可。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教育阶段,具备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更好地完成该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班级管理并提升管理质量是有效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而现在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大多还是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但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诸多的不同,因此在管理当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依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来管理班级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管理误区,如果班级管理观念不转变,班级管理方法不更新,那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难以实现。

二、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强调制度管理,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生活、学习习惯较差,如宿舍卫生差、迟到、早退等,为了应付学校对班级的检查,不少辅导员依然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家长制作风来管理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标准来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许多班级在制订班级管理制度时,不能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过于考虑高职学生管理模式与大学管理模式的差异性,结果制度中赋予辅导员的权利过于集中,班级中的班团干部只能是整个管理过程中辅导员的助手。大学生基本上都处于独立性格形成时期,依赖性强、自律性差、逆反心理大,这就要求辅导员正确引导教育,除进行制度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进行道德观、价值观、行为规范、行为习惯养成等教育。还要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建立学生自律组织,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激励学生参与自律活动。

2.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消极因素不容忽视。

从总体上看,高职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的政治取向比较正确,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注意行为的规范,有一定的法纪观念,关心学院发展,展现了良好的大学生风貌。但是,高职学生也存在一些消极思想,如在政治取向方面,有的学生还不能确定自己正确的信仰,政治敏感度不高,对时事政治不够关心,对爱国主义和要求入党缺乏正确的理解;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有的学生崇尚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不能正确理解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在道德、行为与法纪观念方面,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不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对学校纪律和国家法律的严肃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处事缺乏理智。

3.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学习性。

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未上本科线的高中生,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生,少部分中专生、职校生和技校生。学生生源质量普遍较低,基础薄弱,整体素质较差。有的学生对高等职业学院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其他考上本科或重点的同学对比时产生失落感,情绪低落,导致学习和生活上产生不适应,加之课程过于专业化,无法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衔接,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性;有的学生面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发现与他们期待的大学生活有出入,产生较大的落差和不平衡,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感到茫然,产生厌学心理,造成旷课甚至退学等现象。

三、“3+1”导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1”导学模式,是在每个学生班级配备一名教师党员联系人、一名学生党员联系人、一名助理班主任(高年级学生干部),加一名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同时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充分发挥专业引导和党员思想优势,与辅导员紧密配合,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宿舍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给予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做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用人文关怀化解矛盾,稳定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发展。“3+1”导学模式在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1.辅导员与班级党员联系人紧密联系,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合力。

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党的发展需要,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还是推动高校各项工作实现党的育人目标的伟大工程。“3+1”模式中由1名教师党员和1名学生党员与班级辅导员共同联系管理1个班级,负责在该班级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宣讲、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等工作。因此,要充分调动高校党员的积极性,利用主题班会、讨论、政治学习和个别谈心等方式,形成理论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党员联系人应注重与班级学生交流,经常通过QQ群与班级学生讨论,收集班级近期的思想动态和关心的热点话题,共同策划班级思想教育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政治学习、辩论或者观看影视资料等方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向主流思想靠拢;充分利用学生党员联系人的先锋模范作用,配合辅导员指导班团建设,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各项活动,开展公益服务活动。

2.拓宽学生管理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辅导员处于学生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所带班级多,工作强度和难度大,且事务繁琐。所以,在“3+1”导学模式中,学生管理部门公开竞聘选拔优秀学生干部担任低年级学生班级的助理班主任,紧跟政治辅导员的脚步,协助辅导员将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细化、落实,将学生干部充实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形成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理念。助理班主任可根据所带班级的具体情况,与辅导员共同制订班级奖励办法,如设立班级奖、学习兴趣小组等。通过班级奖励方式,及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向某一目标努力奋斗,包括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及其它单项奖励等;在班级中树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典型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充分发动和鼓励其他学生向这些学生学习,同时发挥学习刻苦、学习意志坚定的学生的积极带头作用,带动那些学习不够主动的同学,从而形成一个学风浓郁的集体;在学习落后学生取得了一定成绩后,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鼓起更大的信心和勇气向前迈进。长期坚持,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氛围日益浓郁。

3.发挥专业导师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有效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养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学校学生面临就业的最根本保证。“3+1”导学模式注重发挥专业导师的积极作用,在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中引导学生形成过硬的专业技能。

注重“导”的职能,开展全程引导。专业导师应紧跟学生班级课程进度,利用班会、学习兴趣小组活动等机会,适时开展课程学法指导和认知实习指导。同时,辅导员邀请专业导师参加班级班会、学习兴趣小组活动等,让专业导师为学生开展答难解疑,并向学生介绍行业最新发展情况、专业学习技巧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业概况,热爱行业、热爱专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鼓励学生参加技能比赛,通过推荐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促使专业技能的养成。

4.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学生素质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学生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安排好学生的第一课堂,还要做到以学生为本,积极拓展工作思路,寻找适合新时期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一批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骨干力量的学生干部担任学生班级的助理班主任,参与学生班级第二课堂活动的策划、组织等环节,能够将班级第二课堂活动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相结合,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进程。助理班主任与辅导员共同指导班级活动,利用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优势,指导学生班级开展主题鲜明、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如班级野炊活动、红色旅游、竞技比赛,等等。在活动中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并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宝贵经验,培养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成为学生干部队伍的后续力量,共促校园文化繁荣。此外,助理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在学生班级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做到以社会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教师,以假期和课余生活为主要活动时间,以学生主动地参与为主要途径。这类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和义务家教活动等,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经验。

四、结语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难度大,任务重。“3+1”导学模式是根据高职学院学生班级特点探索出的一个新的学生班级管理模式,是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也是将专职辅导员与兼职教师、学生干部相结合的学生全程指导模式。“3+1”导学模式能促进优良班风和学风的形成,促使班级学生更好地发展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湘蓉,李晶.班主任工作新探[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7-30.

[2]谭小宁.触摸教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25.

[3]任顺元.导学育人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103-107.

辅导员奖励办法范文5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评价;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6-003-3

所谓学风,简言之就是学习风气,是学习者学习理念、心态、思想和行为的集中体现,也是学习者几代人磨炼打造而积淀的无形文化资产,表现为集体或个人的学习风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承性、感染性及扩散性。具体而言,学风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校风,校风是一个学校的大环境体现出来的学习风气;二是课堂纪律,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逃课现象;三是宿舍,宿舍中的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无形中都会影响到他人的情绪和思想;四是学生的主体行为,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其行为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在所在学院推行的学风建设的实践和困惑,对进一步改进高校学风建设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1 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1.1 学习态度不端正、急功近利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多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从中小学到大学一心读书,衣食住行多为父母安排,进入高等学校后,面临新环境,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显得力不从心。对高校新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不适应,即从中学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高校自由、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有的学生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不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也有一些学生虽然也在学习,但是过于急功近利,缺乏脚踏实地的刻苦精神,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一味地追求社会上出现的各类通行证件等。

1.2 学习目标不明确、动机不强

据葛春晓的调查显示,近 45%的大学生上大

学之后学习缺乏动力与热情,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能够天天在课后主动学习的学生只有25%左右,平时很少看书,考试前临阵磨枪的占 30%,纯粹没上过自习的占 3.3%,大学生经常逃课的占 12%,偶尔逃课的占 58%,从不逃课的只占 30%。 说明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如,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只求大学毕业后有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温馨的家庭,因此,他们热衷社会活动,以找到某种可靠的社会关系或工作单位;或热衷打工赚钱,改善生活;或交友恋爱,谋划将来小家庭。

1.3 学习纪律松懈、缺乏自律

由于缺少约束和自觉性,高校学生学习处于一种失控状态,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有的甚至对学风建设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如,极少数学生,家中长辈有钱或有势,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上课、不读书、闲逛玩耍,谈情说爱,作业考试找,补考留级时,通过关系或金钱摆平,混到毕业照样有工作;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对自己要求不严,逃课、旷课、上课迟到、早退已是家常便饭;考风差,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2 高校学风建设实践及效果评价

针对高校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公共管理学院从2009年以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采取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2.1 正激励方面

主要通过制度规范、树立学风建设先进典型等方式引导、激励班主任和学生积极开展学风建设。

2.1.1 出台制度,规范学风建设的路径和目标。

在国家、学校奖学金评比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实际,自2009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学术讲座与科研实践管理办法》、《公共管理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奖励办法》、《公共管理学院班主任量化考核评比办法》、《公共管理学院学风建设先进宿舍评比办法》、《公共管理学院教师指导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奖励办法》等制度,明确了在学习方面,学院鼓励什么,限制什么,使师生在学风建设方面都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如在对班主任量化考核中,把班级学风建设的好坏与班主任业绩得分挂钩,同时鼓励各班申报班级学风建设特色奖,促进了班级学风建设。

2.1.2 评比先进、树立典型,营造争创优良学风氛围。

由于学生课余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宿舍成员的言行会互相影响,通常情况,一个宿舍中多数同学喜欢学习,整个宿舍的学习风气就好,反之亦然。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制定了《公共管理学院学风建设先进宿舍评比办法》,每学期都开展学风建设先进宿舍评比,对宿舍中成员的学习情况、获奖情况、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考证过级情况等方面都进行量化打分,对旷课、违纪等进行扣分,年级得分排名前10%的宿舍授予学风建设流动红旗,连续两次获得流动红旗的宿舍授予学风建设先进宿舍称号。从而在宿舍内营造了一种争创优良学风氛围。另外,学院还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了学习之星党员评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2.2 负激励方面

主要通过成立学风建设督查组和学风问题一票否决制等措施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2.2.1强化督查、定期通报。

在学院学生会设立纪检部,专门负责抽查监督各班学生考勤,抽查结果在每周末的班主任例会上进行通报,促使班主任加强班级考勤管理。对旷课达到一定程度的,按规定进行处理,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旷课现象的发生。

2.2.2 学风问题一票否决。

学院规定,凡是有旷课、违纪、考试作弊、课程不及格等情况的学生,在评先评优、入党推优时实行一票否决。从而促进了学风的好转。

2.3 效果评价

通过持续开展学风建设,学院的学风有了明显好转。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人数大幅增加,并在校赛、省赛和国家级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学生考研录取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连年上升;近三年来,每年都有班级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等等。学风建设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3.1上述正负激励措施都是外在约束力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作为学风建设主体的内在主动性问题。

2.3.2 各个学院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风建设活动,但从全校范围来看,没有统筹协调,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学风建设活动往往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导致一些学风建设的成效在不同学院学生们的相互对比中被消解、甚至失效。

2.3.3 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教学内容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极大,有的课程学生极少逃课,有的课程学生到课率极低,这种学生“用脚投票”的方式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是单纯的学风建设所不能解决的。

3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背景下,加强学风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加强学风建设必须回到教育的本质和高校的根本任务上来,就是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以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采取有效对策,使学风建设落到实处。

3.1强化制度建设,为学风建设提供长期性、根本性保障

制度建设是强化学风建设的根本保证,建立加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如,完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即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各门课程的考试(核)应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平时测验、大作业、课程论文(综述)、基于问题(项目)学习等多种评价形式,并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课程总成绩,逐步加大形成性评价在总体评价中的比例;尝试建立学位分级制度,即借鉴香港高校的做法,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情况,授予相应等级的学位证书,学习成绩优异的授予一级甲等荣誉学士学位,良好的授予一级乙等荣誉学士学位,中等的授予二级甲等荣誉学士学位,以此类推,以促使学生必须主动学习、努力学习才能获得高等级的学位证书;实行学生成长记录评价制度,即从学生入学时开始学生成长记录,记录学生行为表现,只记事实,不做分析,不做结论,学生毕业时,做出公正公开评价并得到本人认同,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大学学习时的客观记录。

3.2 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大学的学习包括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两个重要方面。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同时也应看到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有限的课堂来讲,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说是无限的。由于自主学习的内容来源广泛,形式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防止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目前高等教育实施的专业教育、班级授课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学生其他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挥,坚持“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引导学生多渠道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一般可以在创设宽松、灵活、弹性的学习空间的前提下,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

3.3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教育管理者的作用

辅导员是学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对学生的学习风气起到直接的引导作用。辅导员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中,都与学生直接接触,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对不良学风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干预、督促、教育和管理。因此,高校应严格按照中央相关文件精神配好专职辅导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保证学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3.4 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以教风带学风

只有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电子教案评比、多媒体教学课件评比等教学活动,大力倡导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促进教师研究教学规律、研究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改变学生“用脚投票”的评价方式,真正保证学生课堂学习中“教”与“学”的质量都能得到切实提高,并倡导每一位教师做到为人师表,在潜移默化地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学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3.5 提高宿舍文化建设推动学风建设

学生在大学阶段,除了学习相应的知识外,更多的是学习人际交往,宿舍就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这就使得学生宿舍的功能呈现多元化趋势。打造优良宿舍文化成为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示范作用。在宿舍这个特定场所中,成员之间相互学习、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激发其创造力,扩充其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宿舍成员而言,成绩较好的成员具有标杆作用。二是导向作用。宿舍的整体学习氛围可引导其成员的学习行为。据笔者调查,宿舍的整体学习氛围与其成员的学习成绩有较强的相关性。三是激励作用。通过开展争创“文明宿舍”、“学风建设先进宿舍”等积极向上的促进优良舍风形成的宿舍文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高校学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3.6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精神生活,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风的重要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核心层面,要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学校精神等进行梳理,让师生真正认同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如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学校精神大讨论、开展演讲、征文等比赛活动,增强他们对学校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中间层面,要通过学校代表人物的宣传和制度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师生的行为规范。如积极支持、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习竞赛、科学竞赛等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锻炼学生的能力,营造学术氛围,增加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学者开展学术报告和讲座,在师生中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向学生传授各学科的最新信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三是层面,要将核心层面和中间层面的内容物质化,形成校园人文景观建设,通过建筑、雕像、园林等实物打造文化校园品牌,培养广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吉广华.高校学风建设问题探讨和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策略,2011(2).

2 徐颖,宋 媛.高校学风建设多层次实践与思考[J].社科纵横,2011(4).

3 郭兴荣,邓雪华,彭成清.浅议学生工作在高校学风建设体系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1(23).

4 杨道武.关于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的新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1(6).

5 明哲.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5).

辅导员奖励办法范文6

一、以运行监控为抓手,努力完成年度目标。

按照市对我区经济考核办法的要求,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为主要监控对象,进一步完善主要经济指标监控体系建设,采取月分析、季调度等措施,着力提高调控工业经济运行发展趋势能力,确保民营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市对区、市经信委对局的工作考核全面完成。在全力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发展的同时,把扶持发展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加大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人才支撑等方面帮扶力度,推动小微企业主动与龙头企业间的合作与对接,走集群化发展道路,促其做大做强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按照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基地化和特色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实施一批技术先进、成长性好、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重点抓好丽宝第的无方向同透压延塑料地板、常松金属的LED研发大楼、中海油环保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等19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围绕“在谈项目快落地、在建项目快推进、竣工项目快产出”要求,切实做好工业项目前期准备、建设中协调、建成后服务。健全局领导、职能部门联系重点项目等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完善对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奖励办法,提高零用地项目和科技含量较高项目的奖励力度,强化投资引导,开展亩均投入产出考核。

三、以信息化推进为抓手,努力提高竞争能力。

按照十精神“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智能化水平,鼓励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建设能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新装备应用工作力度,积极申报省级工业新产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引导企业加强营销管理、品牌创建、管理培训诊断咨询、创新成果总结推广等的基础性工作,支持有条件企业争创各类名牌、商标。开展企业管理创新升级年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管理上新台阶。

四、以缓解资金为抓手,积极争取多方支持。

健全技改项目库建设,筛选符合条件的技改项目,全力申报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支持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积极组织参与银政企保对接活动,鼓励、润泽、友邦、万联等4家融资担保公司,为区工业企业开展各类形式的信用担保。进一步推进工业企业上市工作,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缓解企业资金需求。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从长远角度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五、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提升机关服务能力。

进一步深化“经信连万企”服务品牌,转变机关作风,推进效能建设,严格执行局机关规章制度,紧紧围绕“企业服务月”活动,实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发展”的三服务工程。切实发挥经信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好企业动态的信息员,转型升级的辅导员,项目建设的协调员,关爱企业的服务员,攻坚克难的战斗员。强化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深入工业调研,加强对工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持续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决杜绝推诿扯皮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机关人员服务企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