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新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划生育新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划生育新规

计划生育新规范文1

关键词 适应问题 新生入学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f University-entrance Education base on the Career Planning

XU Shansh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Guangdong 514015)

Abstract Traditional Entrance Education has some limitation i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y adaptation. It's necessary to put the career planning into the path of University-entrance Education, extend the Entrance Education,create new content and form, which will help freshmen to adapt the new life in university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rai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students.

Key words difficulty adaptation; entrance education; career planning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的适应问题和发展困扰仍很常见,亟需更科学、合理、及时的入学教育帮助新生培养健康的成长心态、清晰的发展意识、综合的个人能力,以应付未来严峻的就业挑战。

1 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分析

自我认识模糊不清。大学低年级学生普遍具有了解自我的欲望,但是却缺乏自我探索的科学方法和适当引导,以至于大学新生对自身人格、兴趣、需求、价值观、能力等特质认识不清,这可能会造成自我定位困难,无法在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上寻找到与自身兴趣、能力、需求等相匹配的切合点,而产生内心茫然、学习无动力等困扰,也可能会造成自我定位偏低,对自身能力评估过低,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出现自卑、退缩、逃避等现象。

角色变化不适应。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面临着校内角色、社会角色、自我角色的转变,假如缺乏有效的引导,将不能平稳过渡:从中学的高材生到高校的一般生转变,往往会无法自我认同;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转变,社会与家庭的期望和要求带来较大的压力;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转变,面临着成人感、自尊感需求与能力、经验局限的矛盾。

学习方式不适应。大学教育中的学习任务不仅是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还包括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科设置不再像中学简单稳定,而是内容更丰富、专业性更强。因此学习方式不再依赖于课堂讲授与题海战术,而是更强调独立思考、自学提高、创新探索。无法适应变化的学生往往迷失方向,学习主动性降低。

教学管理不适应。大学不再采取严格的学年制,而是实行学分制,学习形式较为松散。教师也不再实行严格、集中的日常管理,而是更强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湖北某高校2006级新生调查表明,①70%的学生表示自己除了作业以外无事可做;而50%的学生都把课余时间用来上网、玩游戏。说明对于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计划控制能力较弱的大学新生来说,往往造成纪律松散、行为散漫、学业放任等问题行为。

2 传统新生教育模式的局限

大学新生所面临的适应问题,表明了新生在此阶段对于入学适应性教育具有迫切需求。然而,以专业思想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入党知识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新生教育模式却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教育方式过于单调,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较难激发共鸣和反思,不能产生自我成长的强大推力;教育时间跨度偏短,传统新生教育时间在一个月内完成,但短期内适应问题不能完全暴露,发展需求也无法满足;没有考虑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当前大学新生多为90后,思维活跃,个性张扬,面临着自我成长的需求与自控能力差之间的矛盾冲突;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与新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期待存在较大差距,缺少一条明确的教育主线来帮助新生完成“适应与发展”的任务。

对应于当前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和主要问题,传统新生教育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创新教育思路以更适应现实需求。根据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舒伯(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②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大学低年级学生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通过对自我的探索以及对工作的了解,初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预期。根据这一理论,本研究认为新生教育可以依托低年级学生对自我探索与职业尝试的需要,以职业生涯教育为贯穿于新生教育过程的主线,使学生尽早树立就业意识、探索实施策略、付诸积极行动、激发内在潜能、实现个人目标。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将成为解决大学新生自我认识不清、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适应问题的有效方法。

3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新生入学教育

3.1 重视学生需求,延长新生教育时间

新生入学教育时间应适当延长,可分为以下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寄发录取通知书到入学前,寄发录取通知书时附寄给新生的信,介绍专业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入学教育等内容,增进新生对专业学习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在入校前开始思考大学生涯规划,布置 “上大学到底为了什么?我的大学怎么过?”的主题作业。第二阶段为入学一个月内,开展短期适应教育,包括学校历史介绍、学习生活适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训国防教育等。第三阶段是第一个月到第二学期结束,开展新生生涯规划教育,将就业指导前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培养核心竞争能力,做好生涯准备。这三个阶段前后衔接,建立全方位的新生教育内容体系。

3.2 生涯教育前置,创新新生教育内容

将职业生涯教育的起点提前至大一新生教育阶段,并作为新生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整个大一阶段。其中具体的教育内容要体现大学新生所处的生涯发展探索阶段初期的特点,体现针对性、系统性与规范性。

帮助新生进行自我认知。准确认识自我,是大学新生安排好大学生活,做出正确的学业生涯乃至职业生涯决策的基础。帮助学生深入探索自我:我想干什么――职业兴趣探索;我能干什么――职业能力探索;我适合干什么――性格探索;我为什么干――价值观探索。

帮助新生进行职业认知。职业认知包括不同工作路径的特点、要求、回报、机遇、前景等的认识,可以在这期间重点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方向,为制定职业目标打下基础。

帮助新生培养核心能力。不同职业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不同。要根据学生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的结果,帮助学生寻找职业发展需求的核心能力,并加以重点培养。

帮助新生实行目标管理。引导新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切合实际的总体目标,并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行的阶段目标,使新生明确努力奋斗的方向,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驱动其践行目标的积极行动。

帮助新生学会时间管理。为了有效达成所设定的目标,新生必须提高自我监控与自我管理能力,利用自身生物规律,合理有效地利用可以支配的时间。

3.3 注重体验与反思,创新新生教育形式

基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新生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节奏,还要使学生对自身有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道路的设计。这些综合素质的形成,不能单靠课堂讲授的方式达成,因为知识讲授只能带来认知上的改变,不能带来情感上的体验和感悟,不能内化为相应的素质。为加强教育效果,需要创新教育形式,改变传统的说教为主的模式,转为关注学生的内在体验,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要素或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背景与氛围,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采用联想、感受、体会、领悟、欣赏、品味等体验性方式,③具体可操作的形式有:

课堂活动式体验。活动式体验方法指通过相关活动加深对生涯的认识。例如“生涯价值观拍卖”帮助学生澄清个人价值观,“模拟应聘”以其开放性、主动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技巧的认知和熟练运用。

课堂案例体验。指教师结合教学目的,提出实际案例,对典型事例剖析、研究、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分析、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职业心理测试,通过开展智力测验、职业兴趣测验、人格测验、职业性向测验和职业能力测验等职业心理测试,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辨析和澄清个人的职业概念与职业价值观,以寻求最佳的人职匹配。

开展团体心理训练,着重训练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生涯发展能力,培养竞争合作意识、角色转换意识和敬业奉献精神等。

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如开展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注重勤工俭学、社会兼职、专业见习,通过实践探索活动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基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新生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上,注重新生教育与生涯教育的相互渗透;在教育内容上,兼顾大学新生对环境适应与自我发展的双重需求;在教育形式上,使新生教育在职业规划这一创新主线的牵引下更有针对性、更有系统性、更有实效性,能更好地帮助大学新生完成大学期间适应和发展的任务。

注释

① 陈炳哲.低年级大学生就业指导初探[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8(Z2).

计划生育新规范文2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意识;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新理念

作者简介:赵定贵(1967-),男,四川文理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码:1001-7518(2012)08-0090-02

近几年,由于教育体制改革,使得高校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内容,早在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2004―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将毕业生就业工程列为六大工程之一。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市场人才供求矛盾激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巨大,学生如何在校期间对自己未来岗位进行认识与规划,成为高校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因而基于当前社会背景下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也就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任务与挑战。

一、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逐渐扩大,毕业生每年成倍增长,这一方面满足了人才市场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也为毕业生带来了就业压力。据资料显示,2010年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约700万,但是实际就业率却不到80%,而往届毕业生也有160万人找不到工作。为了使学生对未来岗位有着充分的认识,帮助在校学生调整心态迎接工作,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高职学生在就业前的重要课程,能够对他们的人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

美国的著名学者安东尼.罗宾斯曾经对成功提出了一个万能公式:“成功=确定目标+制定详细计划+立即行动+检查修正完善+坚持到底的勇气”。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后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对于学生自身来说:第一,能够让学生减少迷茫,提升自信。学生在学校中一直处于封闭式的学习与生活,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前进的方向如何,很容易造成对未来的迷茫与悲观。当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引导时,让学生能够看到目标所在,并且有信心与动力去前进。因此高校需要对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在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第二,可以帮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抓住机遇,走向成功。由于一些学生并没有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因此没有具体的想要实现的目标,更谈不上怎样实现,因此在学习与生活中显得十分被动,走一步看一步,并不积极地去面对未来的工作岗位。因此职业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者帮助学生抓住机遇。

其次,对于学校来说: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当学生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走上优质的工作岗位,让学校能够有着更多的优秀人才,进而提升学校自身的影响力。

第三,对于社会来说:第一,能够得到更多的人才。当学生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能够更准确地定位自己的目标,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岗位上能够得到更多的人才。第二,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服务。当优秀人才在自己岗位上研究出成果的同时,也为社会收获了收益。

因此学校应当在教学中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程,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素质,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规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2]。

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职责所在,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前重要课题。虽然我国在近几年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教学呈现出一些问题:

首先,职业规划引导队伍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在当前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高职院校要有毕业生的工作保障组织体系。因此高职院校也专门设置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部门,但是这是被动的机构,无法替代职业规划教学的职能。多数高校中,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老师都是其他课程的教师兼职,大多数有政治辅导员兼任,因此并不具有专业化、规范化的特点,难以展开针对性的职业引导工作[3]。在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并不重视职业规划教学,安排的人员能力参差不齐,信息储备量较差,难以达到教授学生的水平,对于学生选择职业的时候无法给出可行性建议。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内容单一。由于教师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单一,在教学内容上也只停留在对于就业形势的介绍、政府的优惠政策与一些法律法规上面,对于学生的兴趣、特点等并没有针对性,因而难以培养学生对日后职业选择的能力。

第三,就业指导效果不明显。当前,很多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主要形式是通过给学生授课的方式,一般理论知识较多,很少有着具体的实践,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我们一般看到的都是通过大会“灌输”,类似单位的报告会一样,做得好一点的也就是给学生开开选修可,这种教学形式难以针对学生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有效地指导,并且教师没有对当地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做具体的调研与观察,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4]。

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容

在传统的观念中,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帮助学生指导一条就业岗位,而在我看来,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学历、能力、特点、性格等对选择的职业方向进行参考与分析,然后教师根据市场需求与学生个人选择对其职业有着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在高职院校中,一般毕业生面向的是基层与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性人才,而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对于人才需求是随时更新的,因此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职业引导观念,帮助学生在寻找到工作的同时,更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对口的职业[5]。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对自己面临的职业岗位有着充分的了解,进而为日后准备职业与选择岗位留下充足的时间。然而在当前的市场中,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开展更是必要的。在日常的教学内容中,除了解决学生遇到的一些职业问题,更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就业、择业、创业等新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四、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首先,确立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高职职业引导体系。高职院校面向的是应用型岗位,因此我们教职员工应当面对这一特点,对人才培养结构转变与调整,转变传统观念。第一,对学生加强就业观念的教育。许多学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还没有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因此我们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在学生中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一些学生由于心高气傲,希望自己一毕业就能够创业成功。学校应引导他们树立“到生产一线和艰苦行业去”、“先服从家长的意愿”等职业新观念。第二,鼓励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意识。在当前市场中,人才的流动性较大是主流形势,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是主流特征,因此在校学生应当以适应当前市场就业形势与适应社会为主要目标,转变幻想岗位适合自己的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做好准备去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去。第三,对于课程的安排要增加内容。传统的课程中,教师只是对理论进行灌输,似乎有着喊口号的嫌疑。而在当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并且对于当前的就业市场形势进行分析,制定出自己的目标,然后在随后的教育中不断完善。

其次,建设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学生的就业关系到学校日后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要培养与建立一批高素质、规范化的职业指导队伍,对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校的重点教学内容。学校对于稚嫩的或者或刚刚进入成熟期的就业指导人员要排除,而是需要资深的专业教师或者专业人员进行教学。对于指导教师,需要根据有关部门的培训计划,可以对资深教师进行培训,掌握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以便在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岗位知识。

第三,多种渠道开展就业指导活动。高职院校是一个教育机构,需要对市场需求还培养人才,然而面对当前的市场形势,需要能够在岗位上操作能力较强的人才。因此学校应当转变原有的单一的教学形式,顺应整个社会的需求,通过多角度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比如在每学期的教学中,安排本校本专业中的成功人士进行教学讲座,并且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能够解开心中的谜团与疑惑,增加学生的信心与就业知识,让学生能够有所准备地走向工作岗位。另外,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随时帮助学生解开问题。指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适合的职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针对学生特点来对他们的职业进行规划。学校还可以创新形式,转变原有的所有专业都是一样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内容的课程,比如偏向理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听专业人士的讲座;而偏向应用型的学生可以去实际的实践场所去操作与参观。

第四,注重个性化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专业分布较广,而一般职业规划教学都是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几乎老师面对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是一样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缺乏了教育的针对性。当前更需要提倡的是职业引导的个性化,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点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定一套独特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逐步找到自己的就业方向。

五、结语

高职院校要为人才市场进行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关注在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在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个人发展,更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是学生与就业岗位之间衔接的桥梁。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与实际相联系,避免学校在校期间与社会相脱节,实现“充分就业”的功能,为市场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在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多元化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学生走向未来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润玲.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的实用性[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计划生育新规范文3

关键词:高等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

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为大学生认识自我、确定职业目标、实现事业成功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学与用紧密结合,避免了人才浪费和国家教育投资的浪费。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新生事物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高校的教学体系还不适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和实施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体系,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提供保障。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学体系的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向、时间、方案。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对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职业目标以及就业的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并对实现目标所需的知识、能力、技术的培训、教育和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从跨入大学开始,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这对高校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需要有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需要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决策。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是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此,大学生单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是难以正确把握的。有关部门在北京人文经济类重点综合大学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2%的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学生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16%的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因此,高校需要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和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逐步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体系和长效机制;从大一开始就设置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在了解和把握就业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条件,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指导,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帮助大学生做出符合个人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职业目标是人们选择职业和职业发展所围绕的中心。埃德加·施恩研究提出了5种典型的职业目标,后来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在其基础上拓展为8种,即技术/职能型、管理型、创造型、自立/独立型、安全/稳健型、服务型、挑战型、生活型。职业目标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实践教学是确立职业生涯目标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自己的兴趣,认识自己的能力;通过实践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据此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实践教学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大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和谋求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三)要有灵活的课程体系和一定的专业选择余地

大学生就业偏好于专业对口,因为这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以及获得较高的收入和待遇。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一般也首先考虑专业方面的特长。美国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发现,专业与职业匹配的劳动力的月收入要高出不匹配的劳动力9.6%。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求高校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和未来的发展需求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要强调基础性,实践教学体系要强调针对性,从而帮助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高校除了要开设足够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以外,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在了解学科建设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

(四)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生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因此教师首先就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创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教书育人,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方向,明确学习目的,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及时解答学生的就业困惑,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

二、现有教学体系制约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的因素分析

完善的教学体系是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保证。教学体系是由教育理念与构成教学系统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Ⅲ。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体系,应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为目标,以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为途径,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是由教育思想、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教育评估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体系有许多不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实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存在错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新时期高校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3个方面。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学习和掌握知识,而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思想或理性。掌握知识是培养智力的手段。目前,部分高校形成了以单纯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还有一些高校互相攀比,盲目升格,追求办学大而全、高精尖,不能正确处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教育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或比社会的实际发展“慢半拍”。

(二)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已受到广泛重视,但是大多数高校仍停留在就业指导方面,主要是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过分强调暂时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忽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以及创业和创新能力的引导。这导致多数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发展、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在找工作时也很盲目,往往是上班后频繁更换工作。有关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选择在工作的第1年就更换工作,75%的大学生会在2年内更换 工作。这种缺少规划的选择职业和更换工作,不仅使大学生承受就业压力的时间变得更长,也增加了其在工作中学习的负担,导致了人才的浪费和国家教育投资的浪费。

(三)课程体系不完善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偏重理论性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课程较少;且选修课相对较少,学生选择的余地比较小。从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计划看,必修课占70 %左右,选修课占30%左右。其中,选修课中有一部分是限制选修课,可供学生任意选择的选修课大约只占10%左右。其次,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实践教学开始的时间比较晚,许多大学在三、四年级才开始有实习。这不利于学生职业倾向的正确引导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不清,进而产生不满情绪。第三,许多高校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带有城市指向性和城市专用性,这使毕业生不适合在农村工作,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选择。

(四)师资队伍素质不健全

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师资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几年,许多高校引进了具有高学历的年轻教师。他们思想活跃、基础理论扎实,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经验。但是,他们也存在知识面狭窄,缺乏实践经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等问题。一些教师存在浮躁情绪,不注意自身的修养,过多追求优厚的待遇、地位,停留在原有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水平上,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教学投入不足,在教学中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在科研上缺乏突破。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学体系

(一)明确人才培养这一主要职能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是高校的主要职能。因此,高校要正确处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关系,树立以培养人才为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既要培养学术型研究人才、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也要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要确立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缩短大学生成才的时间,增强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竞争能力。

(二)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

首先,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的原理、方法等理论知识。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职业规划的内容,通过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的类型、内容,促进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兴趣、价值观、职业目标、职业能力的认识,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其次,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开展个性化教育。高校要根据学生所确立的职业生涯目标,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修第二专业,或跨专业选课,以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知识、能力、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高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师不断跟踪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及时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高校要为教师提供参加学习和对外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主动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作风;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参加学术会议;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感染和带动学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四)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首先,高校要确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主体,在现有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评价、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的基础上,引人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其次,要完善教学评价内容,对教学状态、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在确定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考虑就业率这一因素,还要把就业是否理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就业期望是否得到满足等因素考虑进去。

计划生育新规范文4

关键词:积极心理 学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关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存在很多弊端,导致许多学生对就业问题不明确,缺乏自我认知,对个人需求也比较模糊等共性问题。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人的生存状态和意义,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使个体获得美好的生活。用积极心理学去指导职业生涯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发现个人优势和潜能,提升职业自我效能,适应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

一、积极心理学

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于1997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心理学思潮。它提倡积极人性论,主张心理学要以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观点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解读,并实施积极有效的干预。它关注正常人的心理机能,主张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和生活、如何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积极心理学从积极认识入手,修正了传统心理学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研究视角,完善了心理学的功能和使命[1]。

2.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观层面的研究,主要研究个体的主观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等,其重点是对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个体层面的研究,主要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力、洞察力、才能与智慧等。三是群体层面的研究,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致力于研究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以培养公民的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礼貌、职业道德。三个主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积极体验的获得有助于积极人格的形成,而拥有积极人格则会增加获得积极体验的机会。另外,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能够为前两者的获得和形成提供社会支持[2]。

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对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其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仅是协助其找到工作,而且帮助大学生真正的了解自己,并结合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拟定可行性高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3]。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目前许多高校仅在毕业班级开设相关课程,授课内容主要是就业测试、择业途径、简历写作、面试技巧、职业礼仪等方面,基本上是围绕“就业指导”开展的。在高年级才开展该课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作用甚微,很少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难以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第二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单一。多数采用填鸭式灌输,单纯的理论讲解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少采用互动演练、模拟游戏、个人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使学生无法投入到课堂,重视职业规划,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培养优良职业品质。第三指导教师非专业化。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队伍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和指导,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本身没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所以在教授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偏差,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第四缺乏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指导。学生就业过程是职业理想走向社会现实的转变过程,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例如,患得患失、难以抉择;急躁焦虑,临阵怯场;缺乏自信,自卑自弃等各种心理障碍。但目前多数高校并未加强择业心理的指导,使学生无法减轻心理压力,实现角色的及时转变[4]。

三、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使学生顺利的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就是关注人的自身力量,发挥其自身潜能,获得美好的生活。针对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弊端,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运用到大学生职业指导中,对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1.加强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教育

目前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存在对自我认知的缺失,没有明确合理的自我特性评价就无法达到合理的人职匹配。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帮助个人寻找与其特性一致的职业,从而达到人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高校职业教育应加强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特性评价。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主要指工作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毅力、宽容、创造性等一些积极的潜在的特质。将积极心理学这一理念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通过各种心理学测试、心理游戏、个人体验等多种形势使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以及推荐的职业类别,找到自身的优势和潜能。此外有一个合理清晰的自我认知还能帮助今后克服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冲突,这对个人保持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2.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对过去、现在、未来的体验。明确的方向、合理的目标可以全面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和激发巨大的潜在能力。大学生职业指导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积极关注,规划好大学生活,设定阶段目标,积极科学制定职业规划,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个人价值。随着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主要表现在迷茫、自卑、失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这就要求高校把心理辅导与职业生涯辅导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元化课程及课外辅助,进行体验式的辅导与培训,加大学生的积极性体验。这不仅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调动个体的积极性特质,降低就业压力,缓解心理障碍。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却忽略了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当前大学生职业选择趋向功利化,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今后的职业生涯。高校要重视把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融入到大学生的职业观教育中,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在的、积极的心理能量,产生好的自我评价,从而形成好的自我认知,塑造积极特质,在职业生涯中积极的、客观的分析自己、理智全面的分析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状况,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这对学生自身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全社会的文化建设都非常有益。

4.强化学校的教育支持和构建积极社会支持系统

高校的职业指导是滴水穿石、耳濡目染的工程,因此要进行全程化的指导,职业指导要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学生刚入学就要开设指导课程,结合所学专业,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开展指导工作,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消除各种障碍因素,建立多梯级、多阶段、多目标的、系统的职业指导体系。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要全员参与,教师参与体现在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创造性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学生需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今后的影响,要有主动参与意识,积极的进行体验和实践;家长能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理解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社会支持体现在联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争取人力资源和岗位信息的最大开放性,争取更大程度上的社会认知,资源的引进和整合,为学生的就业服务[5]。

参考文献:

[1]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2]冯林,积极心理学:校园普及版[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5.

[3]张小建,于法鸣.创新职业指导[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8.

[4]向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5).

[5]林春晴,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J].宿 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8).

计划生育新规范文5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

作者简介:高建波(1971-),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刘燕鸣(1975-),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专项课题“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编号:ZJ1311),主持人:刘燕鸣。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3-0033-04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高职学生不能对自身职业准确定位,就业也存在盲目性、被动性,高职学生就业状况不乐观、职业满意度较低。职业生涯规划重视学生个体发展,对此高职院校教育者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规划,并学习一些有助于职业生涯的专门课程、参加相应活动。

一、职业生涯规划分析

(一)职业生涯含义

“生涯”是从“职业”拓展而来的,广义上理解分析,可以认为“生”与一个人的生命相联系,“涯”则具有边际含义,主要指人生经历、道路及职业、事业等。人生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少年、成年及老年,其中最重要的时期是成年阶段,这是人们进行职业生活、追求自我并实现自我的重要人生阶段,也是人们生活主体。由此,能够总结出生涯主要是指个人一生道路或者是发展路径。许多学者对职业生涯含义提出了不同理解,其中萨波认为职业生涯将人一生中发生发展的各种职业及生活角色统合了起来,概括了人生活中各种事态连续演进历程。我国学者张德持这种观点:职业生涯将心理、生理及智力等多方面开发作为基础,并将工作内容确定、变化及工资待遇等作为标志,其目标是满足需求,职业生涯其实是一种工作经历及内心体验历程。其他学者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虽然表述不一,但大概意思相同,也就是说职业生涯概括了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职业、职位变动及实现工作理想等整个过程包含其中,其主线是时间,载体是工作内容,并且具有动态性及发展性特点[1]。职业生涯又细分成外职业生涯及内职业生涯,前者是指所从事职业总称,属于客观上职业,后者是指人一生中价值观、处世态度等变化过程,其中个人能力、学识及经验等属于此范畴。

(二)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职业生涯”及“规划”两个词构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这样认为:“为实施既定方针及必需目标、政策、程序、规则及任务委派应采取的步骤,实施过程中要使用资源与其他要素复合体,相应的安全与经营预算是其支持。”从中能分析得出:规划本质是对目标追求及实现所制定的最佳方案。根据职业生涯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来说就是策划及准备为未来职业发展,这个过程会将个人与组织结合起来,然后结合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测定、分析并总结,综合分析及权衡自己兴趣、爱好及能力,并依据自己职业倾向,最后确定最好职业奋斗目标,并做好相应有效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对未来职业发展历程的尽可能规划,将个人价值、智能及兴趣等考虑进去,并对外部环境优势及限制进行详细估量,设定出比较合理可行的职业发展方向[2]。高职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将个人及组织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并就职业生涯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及测定,明确职业目标后再采取实践行动方案。

二、高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分析

(一)认识自我

高职新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全面客观认识自我,采取科学认知方法及手段,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特长、性格及能力等,明确自己的优点与特长、缺点与不足,在工作中积极扬长避短,逐渐改进完善自己,心理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工作及适合做哪种类型工作,将全面自我盘点及科学自我评估作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首要环节及任务。高职学生正确客观认识自我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同学、朋友及老师评价及相关心理测验等方式,积极学习参照人职匹配理论原理,明确个体特征不同,每种职业对个体的能力、知识及性格等要求也不同,高职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时,应结合自己个性特征选择相应职业种类进行人职匹配,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及职业成功率。

(二)认识职业

高职学生所学专业与其未来从事职业关系密切,用人单位更倾向录用那些专业对口及专业技能精湛的学生,因此正确客观认识职业首先要认识专业。高职院校一般按照专业设置课程并组织教学,并对学生实施专业训练,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是其大学生活的主线,其成功就业的基础条件是学好专业知识及技能。学生进入高职院校选定好专业后,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到专业培养目标、特点及专业发展前景。从学校及老师那里,也能了解到社会上此类职业及行业的就业形势状况。职业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对个人存在也是如此,人们通过职业进行社会劳动,利用自己的专门知识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然后获取合理报酬,以此满足物质及精神生活需求[3]。高职学生应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及社会环境认识职业分类、性质、工作条件等素质要求等,选择职业发展方向并确定职业目标。

(三)结合自我与专业

许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志愿多数都是非理性的,其并没有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等,也不是非常清楚自己所学专业内涵及外延,多数学生常常凭感觉选择专业,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进行自我深刻剖析,常常盲目跟风、随波逐流。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应进行客观、冷静的全面分析,分析出自己兴趣、爱好及能力等并找到与这些适应的发展专业,促使个人个性特点、专业特点及职业素质相适应,达到个人与职业的完美匹配,这也是符合人才成长科学理论的,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依据自我个性及潜能优势设定未来发展方向,将会最容易取得成功并实现自我价值,也能由此感受人生幸福及满足,并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四)结合专业与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行业、职业机构调整速度加快,大学生择业、就业机会也日益增多,其跳槽频率也日渐加大。高职教育常常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主要为社会需求培养出一些专业型技能人才。现在的社会是双向选择及自主择业的信息化时代,大学毕业生面临着繁多海量的职业信息,择业时感到十分迷茫,对从事专业对口工作还是非专业工作无从选择,常常是就业后还频繁出现跳槽现象,跳槽率十分高。实际情况表明: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将专业及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适应社会需求,为成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4]。高职学生则应在大学阶段对专业知识及行业需求情况进行主动了解,明确用人单位需求,尽快依据人生目标及市场需求准确定位自己岗位方向,并进行针对性知识补充及能力培养,提升自身择业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三、适应力与职业价值观关系分析

(一)职业价值观含义

关于职业价值观,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总结概括这些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职业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领域中的体现,它是个体通过职业生活展现出一种价值取向。于海波等人在2001年依据前人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职业价值观定义:它是一整套的信念系统关于个体对职业,具有稳定性、概括性及动力作用;其主要在职业领域中将个体人生价值观体现出来;个体职业价值观决定其选择职业及工作态度;个体通过职业体验总结出来的感受;职业价值观更具有个性倾向范畴。这些思想观点经过综合分析后,能够分析出职业价值观是一种个体内驱力,是一种信念态度,属于职业领域范畴。

(二)适应力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

职业价值观中体现出来的职业态度及信念将会直接影响个体决策及行为,因此职业价值观也成为个体选择职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体应对多变职业环境需求中。很多学者对此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观点,王荣山认为:了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能较好地预测职业成熟度;李雪等人研究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影响大学生职业行为及决策。个体具有越清晰的职业价值观,其就能够做出较为明智长远的职业决策;但是若个体将职业价值观混淆后,就可能会产生选择不明问题,导致其无法对职业发展路径进行长远延续。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那些重视自我职业价值观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也较好[5]。综上所述,个体生涯适应力发展受其职业价值观影响,而且这种价值观念会影响个体整个生涯。

四、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方法

(一)重点关注生涯辅导工作

适应力是个体职业生涯成功的核心与关键,生涯适应力会直接影响个体健康发展,如果个体生涯适应力越高,其在生涯转换、决策及规划等方面会表现得越好,因此生涯适应力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来说具有重大意义。高职学生生涯适应力整体水平较高,但是存在内部发展不均衡现象,均分最高维度是生涯关注、最低的是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及生涯信心位于中间,由此也能够分析出高职学生生涯控制能力比较缺乏。通过进行一些问卷调查也能够从数据资料分析出:学生对认为学校生涯辅导在帮助提升自己生涯适应力水平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这与实际情况也相符。因此高职院校应实施生涯辅导工作,帮助大学生制定科学、准确的生涯规划,提升生涯适应力水平,并促使其生涯均衡发展。对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生涯辅导工作,给予学生全面系统地职业生涯辅导及就业指导,避免单纯就解决学生就业问题采取一些辅导及指导措施,不能过于重视指导内容速效性及技巧性,因为个体的生涯发展常常是循序渐进、逐步成长而来的,需要长期进行生涯辅导。访谈一些学生及高职院校从事生涯辅导工作老师结果表明:多数高职院校从大一就对新生讲授职业指导课程,但是常常流于形式,并没有实质性有用内容,教师教学方式也较为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高职院校应进行系统规划针对生涯辅导,并将其作为学生职业指导,生涯辅导教育对象应包括高职院校各个年级学生,并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给以后的生涯发展提供更好支持及帮助[6]。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生涯辅导教师队伍专业建设,对现任骨干教师增强培训,有效提升其专业素养,积极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并善于从本校教师队伍中选拨一些优秀者实施严格专业培训,让其承担职业生涯规划责任。因为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内部发展不均衡,对此应采取对应辅导方案,大学生生涯控制能力缺乏,不能较好地做出适当的生涯选择,其职业生涯常常处于不确定状态,因此高职院校相关教育者应利用生涯咨询帮助学生,引导帮助个体进行分析选择,使其明确最紧急重要的,逐渐培养其果断态度,对这些个体进行自我肯定训练、决策训练,并培养其责任感、自我管理策略等等,通过锻炼态度、信念及能力,有效增强其个体生涯控制感,激发其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探索及努力。

(二)开展针对性的生涯辅导

大学生性别、年龄及是否参与过社团等因素影响其生涯适应力水平。对此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涯辅导时,一定要关注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生涯适应力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因此应重视女生生涯心理辅导及教育工作,这种现象是由生物、环境及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社会上多数用人单位、企业常常更乐意招收男生,也对其提出的职业期望较高,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女生很容易受家庭恋爱等因素影响,其对未来职业控制感可能会比较低,其职业选择自我效能感也会因此降低,高职院校给予女生职业生涯辅导教育时,应重视关注这些人,增强其生涯辅导。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辅导时,重点指导学生了解专业前景、职业定位,并制定相应职业生涯规划,以此提升自身职业控制感及职业选择的自我效能感。高职院校还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对其职业生涯辅导方针及内容进行制定,一般情况下大一新生对自我未来职业发展关注度比较高,对此高职院校应在其入学时就对其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对其进行职业生涯方面的解答、做好生涯规划的准备[7]。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显著高于城镇学生,这与其经过高考竞争及所受磨难有关,这些学生充满自信心、自我估计过高,高职院校应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定位自我职业。

(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职业价值观,促进适应力水平发展

学生生涯适应力受“成就实现”、“社会促进”等因素影响显著,学生个体的成就实现及社会促进水平越高,其生涯适应力水平就越高,如果个体轻松稳定维度水平较高时,生涯适应力水平就较低。而且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生涯辅导时,最好能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指导学生树立科学职业价值观,让学生更重视“成就实现”在制定参考内部动机性标准时,并以此作为其职业选择及评价的指导准则,不要引导其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在职业选择及评价过程中,指导学生不单纯考虑个人利益,应多多关注社会及人类的协调发展,更应考虑职业与自己兴趣性格符合度[8]。

(四)对生涯辅导课程进行科学设计

高职院校还应在必修课中列入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并使其存在于学生入学、毕业直到整个学习培养过程中,设置的生涯辅导课程应促使学生真正地发挥出自己优势及潜能,将学生作为根本,密切结合高职学生人生阶段、生理及学习阶段特点,并结合本校专业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本校学生生涯发展的特色化课程及教育模式,这是对生涯辅导课程理念上的科学设计。高职院校生涯辅导课程内容应设置为:生涯发展心理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学业辅导及就业辅导课程。生涯辅导课程应采取多样化辅导教育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生涯辅导活动,例如生涯规划大赛、专题讲座及生涯发展咨询等等。

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学生、学校及社会的重视,其对指导就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面有效落实,使高职学生更加明确自己职业目标并实现自我,也能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性、动态变化过程,因此高职院校最好在高职新生入学时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其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含义及内容,明确职业价值观与生涯适应力关系,最后提出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策略,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邓宏宝.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2]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单作民.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刘益青.高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职业人培养路径探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5]黄恩超.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广西大学,2012.

[6]谭小芳.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湖南大学,2011.

计划生育新规范文6

他一手打造出中国最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新精英生涯国际教育科技中心,他的微博粉丝达200余万,他在众多80后的眼中是一名足以颠覆传统职场理念的生涯大师。

他就是古典,一个拒绝循规蹈矩的人 ,一个敢于为梦想而行动的人。“从不可能到可能,只需一点改变,你的人生也许就此大不相同。”

拆掉思维里的墙

古典曾说,社会发展变化太快,过去的“专业对口”和“一个职业干到底”都已过时,现在专业技能是优势,而不能成为限制。正如他的一部专著的书名《拆掉思维里的墙》,只有拆掉思维里的墙,才能发现原来我还可以这样;只有打破那些禁锢发展的思维枷锁,才能发现人生更多面的精彩。

大学毕业正赶上出国热潮,古典报了新东方补习英语,为备战出国留学而攻克语言关。在新东方的几个月里,他开始反复思考自己的未来:已经学习了四年依旧毫无兴趣的土木专业,继续深造是否是最好的选择?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22岁的古典大胆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留在中国,寻找自己真正的方向。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新东方的理念让当时正处在迷茫期的古典一下看到了自己所寻觅的目标。在突击英语的几个月里,他发现自己在记忆英语单词上有特殊的天赋,别人花费几个月都难以掌握的GRE单词,他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完成了。他坚定地相信,这就是他与众不同的能力,他要去新东方把这种方法分享给更多人。

2000年初,古典从湖南只身来到北京应聘新东方教师。投送的简历没有音讯,他直接找到了招聘部门的主任,大胆举荐自己试讲一堂当时在新东方还没有开设的词汇课。学生的认可证明了古典的能力,他被新东方留用,成为了GRE词汇讲师。

俞敏洪曾回忆最初对古典的印象:“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古典是在2002年。他在新东方楼下发GRE班的传单,我邀请他到我办公室,并且对他说:我希望你成为一个比我更加好的词汇老师,他告诉我他叫古典。我知道那段时间,是他人生中的低谷,失恋、想逃离出国、放弃自己的专业。新东方真正吸引他的,应该是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精神。”

2007年,当古典在新东方的执教之路做得顺风顺水之时,他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辞职创业。更令人惊讶的是,他选择了当时中国鲜见的“生涯规划”领域。

从词汇讲师转向生涯规划,古典做了充足的准备。他系统学习了职业规划、心理学、国学等科目,同时考取了美国生涯教练国际认证BCC,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全球职业规划师、高级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和企业教练四个认证的生涯发展专家。

2010年,古典将自己几年来对生涯规划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归纳出书——《拆掉思维里的墙》,对很多看似正常的思维怪圈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买房,卖梦想的房奴”“爱奴:你一个人也能好好过下去”“不要只和要结婚的人谈恋爱”……一个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为都市人解开了一道道心中的枷锁。75万的销量见证的不仅仅是一本书籍的传奇,更是一个思想传播的过程,古典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也改变了古典的人生轨迹。自此,“生涯规划”理论开始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生涯规划领域里的“新精英”

2008年,新精英的横空出世,将“生涯规划”理念带入了中国,经历了初创期的艰难,到逐渐摸索出面向不同人群的产品线,新精英在生涯规划这片空白的市场里开辟了自己的生存模式。

根据国家新职业“生涯规划师”的定义,生涯规划技术旨在帮助个体发现最佳潜能的结构优势,并科学确立适合发展的核心目标,制定行动方案,提升自信、完善不足,解决在学习、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在2000年初的中国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当大多数求职者为寻找一份好工作而为自己设定职业规划时,古典敏锐地发现生涯规划的巨大潜力,并创立了一家专门做生涯规划的公司——新精英。

对所有尝试新鲜领域的创业者来说,机会与挑战并存。新精英成立之初,团队只有核心的五个人,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接到新的工作就大家一窝蜂地冲上去解决,对于初创期的企业来说,尽可能地发挥创始人的才能是实现企业发展最核心的动力。慢慢地,公司的业务开始扩张,部门开始出现,早期亲力亲为的创业团队逐渐转变为以培训为主,执行为辅。同时,古典也在市场的检验中不断调整新精英的产品,生涯规划从最初定位在大学生人群到逐渐朝着另外两个方向扩展:一方面是面向更年轻的人群,比如高中生人群,强调对特质的发现和发掘;另一个方向是职场人群,针对员工能力的提升、培养与生涯的平衡。

虽然骨子里有着理想主义的情节,但古典同样是个接地气的现实主义者。在公司他反复强调现实与理想的结合,不管你有多理想化的梦想,一定要以一个具体的、实际的、有行动的、能改变世界的方式去工作。新精英的口号是:不让雷锋吃亏,有付出就应该获得合理的收获。

2013年,新精英正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第三阶段。在产品线上,生涯教育、生涯认证和企业培训三条产品线已经搭建完成,咨询业务也做得风生水起,公司已从最初的能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团伙”模式,变成了以市场需求结合企业优势的企业发展模式。在成长中新精英积累了一批最珍贵的财富——新精英学员。凭借着良好的口碑与品牌度,新精英的客户中有40%都是来自学员的转介,这不仅是对原有工作的肯定,更为新精英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精英以它的魅力、特色吸引了很多人,打造出它最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乌托邦的团队

与其说古典是在新精英里打造自己的团队,不如说他是在找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构建出梦想中的“乌托邦”——在这个游乐园般的团队里,每个人都尽情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永远对未来保持着探索心,并且不断学习、成长,成为自己本身的样子。

每个企业都有它独特的文化,酷爱武侠的马云称阿里是江湖,而古典把新精英比作游乐场,一个帮助人成长的游乐场。新精英有句口号叫“在热爱的领域中努力地玩”,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而且是带着玩的心态。

在古典眼里,自己并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他不懂绩效管理、也不懂KPI,对组织架构更是一窍不通。他把条条框框的用人标准物化于几个核心的管理理念中。他对人充满信心,无论是员工还是客户都是如此;在合作上,他只选择专业人士,找到天生对这些专业领域的追求高于自己的人能够把他从琐碎的“监督”中释放出来;而第三个理念是工作与生活平衡。古典相信只有工作和生活平衡时,幸福感最高,做出来的东西都会不太一样,因为只有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爱自己家人的人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蓄势待发,只等红利东风

“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只是自己。”未来的3~5年,生涯规划将迎来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新精英来说,它正翘首期待行业的东风,振翅飞翔。

未来的3~5年,新精英将迎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古典基于对市场和自身分析得来的。新精英在创建的5年里基本完成了从商业模式的探索到产品体系的建立,具备发展的前期条件;更重要的是经过五年的磨合,新精英已经培养出一批非初创人员的咨询团队,通过学员证明,第二代的咨询师在咨询数量和质量上都已经超过了第一代咨询师,具备了持续产出咨询师的体系。另外,新精英已经做好了信息时代的布局,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从市场环境来看,新精英的起飞并不是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而得来的,而是通过整个生涯市场迅速上升而获得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的生涯规划市场还处在孵化期,但在未来几年,生涯规划将迎来一次市场发展的大潮,为新精英这样的企业,带来一次难得的“行业红利”,这便是新精英要等的“东风”。

从2007年创办新精英到现在,古典认为自己所取得的最大成绩是让更多人正视和理解了“生涯规划”这个理念,“理念的觉醒是最重要的”。对于未来的发展,他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生命的可能性,快乐而自由地奋斗。他愿意看到更多的年轻人真正地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

生涯规划

《职业》:哪个阶段的人群最需要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