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行业的发展历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业行业的发展历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业行业的发展历程

物业行业的发展历程范文1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业务转变 转型升级 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47-02

一、中间业务在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作用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费、咨询、、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它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又能为商业银行增加其经营利润。

中间业务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外商业银行的主业。当今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40%~70%来自中间业务。随着市场和信用的发展,一方面产生了对中间业务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中间业务的大规模供给,这样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有了中间业务的飞速发展。

目前中间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处于起步阶段,中间业务只占商业银行业务总量的10%~20%,有的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业务总量的50%,这说明中间业务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已成为主业,而在我国商业银行总的来看,还处在附属地位。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差距

虽然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发展相比,我国仍有十分明显的差距。

1.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差距。在经营理念上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从事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运行和操作,银行利润主要来自存贷款利差收益和资产业务收益,普遍没有树立把中间业务收益作为银行主业收益的理念。理念上的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在内部管理上,我国商业银行大多还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业务的拓展没有领头部门去规划、组织、管理、协调。

2.我国银行受严格分业管理制度约束,中间业务产品同质化,服务趋同化问题突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普遍起步较晚,业务范围较窄,金融产品较为单一、缺乏吸引力。而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已达2万多种,形成了包括结算及其衍生类、避险类、信用类为主体的完整的业务体系,涵盖了投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基金业务、保险业务等几乎所有的领域。

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服务上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行业内存在许多同层面的低端竞争,极大地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作为未来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中间业务创利水平代表了银行创造高附加值金融产品的能力,其收入水平更能反映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金融创新,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借以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

3.中间业务的科技含量低,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大都依赖机构网点多,企事业单位在银行开户等硬件l件,且停留在一般的服务项目,如银行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保管业务等,很少能利用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的软件优势开展高端服务。

我国银行对于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不充分,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落后。如许多银行的收费业务常常因为系统故障,而使顾客不能及时缴费;网上银行也常常出现问题,技术服务水平不高制约中间业务发展。

4.缺乏创新型人才是主要弊病。事业是人创造的,伟人创伟业,有什么样人才,就有什么样事业。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是金融业的高科技“板块”。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专门人才。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各行应尽快建立一支能将系统性、综合性金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水平。

三、实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跨越式发展的策略建议

1.以先进理念带动业务转型升级。商业银行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创新理念,高度认识发展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经营理念上从专业银行向现代银行转变;在经营目标上从间接创收向直接和间接创收并重转变;在经营意识上从“副业”向“主业转变;经营模式上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在经营品种上从传统产品向新产品转变;在经营手段上从科技含量低向高技术转变;在服务策略上从低效向高效转变;在经营态度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经营机制上从僵化向灵活方式转变;在经营作风上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通过系列转变,提高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而推动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使中间业务发展有法可依。中间业务作为近几年商业银行的创新型业务,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最为重要的是我国金融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中间业务往往处于尴尬状态,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处理中间业务的混业经营同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管理的矛盾。实践表明,任何新型业务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引导,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许多问题关系模糊,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导致中间业务存在界限不明,责任不清。因此,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制,把中间业务纳入正常运行轨道。

3.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中间业务的科技水平。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快商业银行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信息化程度。根据中间业务范围广、操作技术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创新类金融产品,是集人才、技术、信息、资金和信誉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业务,利用现代电子化技术是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强大的推动力量。因此,应花大力气完善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实现银行业务全国网络化,使客户享受到方便、快捷、完全、周到的全方位服务。

4.招聘和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知识型产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中间业务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中间业务产品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对于刚刚起步的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来说,掌握专业知识并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是必不可缺的。对于中间业务来说,是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崭新渠道,和传统的存贷业务有很大区别,没有深厚专业底蕴的人才作为业务的驱动者,该项业务很难有长足的发展。

商业银行应建立富有吸引力的人才选聘和培养机制,全方位地做好吸纳人才的工作,引进和培养一批熟悉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运作和电子化建设等方面的优秀人才,银行才能有竞争力。因为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

参考文献:

[1] 于春红.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分析[M].商业研究,2006(10)

[2] 程飚.制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瓶颈对策.中国金融家网,2005.5.29

物业行业的发展历程范文2

关键词:个性发展 饭店服务与管理 课程设计

当前我国职业学校现行的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些弊端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只有对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使之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发展相一致,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只有通过职业活动的调查分析,才能合理的设计出适合本专业的课程。

1.饭店服务与管理职业活动调查

1.1职业面向的调查

笔者通过对北京外事学校、广东旅游学校、兰州旅游学校、大连商业学校、云南旅游学校等五所学校1000名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多达19个,职业生涯发展也有5大领域。

就业岗位:饭店迎宾员、客房预订员、总台接待员、问讯员、外币兑换与收银员、商务中心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客房服务中心联络员、公共区域清洁及服务员、餐厅迎宾员、餐厅服务员、酒吧服务员、调酒员、送餐服务员、餐务管理员、健身及娱乐场所服务员、茶艺、花艺与咖啡厅服务员等岗位就业。

职业生涯发展领域:一是饭店服务技能发展,进入更高级酒店工作,有的成为了金钥匙;二是进入管理岗位,任商务快捷酒店的经理、星级酒店的客房部经理、餐饮部经理、前厅部经理、康乐部经理,甚至总经理等;三是创业,经营自己的茶艺馆、咖啡馆、花店、酒吧,甚至快捷酒店;四是成为茶艺、花艺、调酒、咖啡、礼仪,甚至宴会设计大师;五是成为饭店业咨询师、培训师。

1.2职业活动的分析

为了客观掌握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中的职业活动,特邀请星级酒店:北京饭店、国际俱乐部、长富宫和商务快捷酒店:如家、锦江之星、橘子等12位行业专家,应用现代职业分析方法1,对饭店服务与管理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进行分析,提出了饭店服务与管理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表。

2.饭店服务与管理职业活动特点分析

通过分析饭店服务与管理技能型人才职业活动发现,饭店服务与管理技能型人才的服务与管理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着客人需要展开的,而客人的需要是与自身情况和所处服务情景密不可分的,饭店服务人员采取什么服务活动,取决于客人的不同和情景的变化。客人可能因文化、年龄、身份、性别、信仰、情感等而不同;情景因所处环境、所办事项、时机等因素而变化。如果把客人也考虑到情景当中,饭店服务与管理技能人才职业活动特点是受情景所支配的,即饭店服务与管理技能人才职业活动具有典型的情景导向特点。

3.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依据教育部教职成[2009]2号《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2。公共基础课程按照国家统一要求2安排,专业技能课程按照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职业生涯发展领域分为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形成基础平台加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课程体系结构。为了保证饭店服务与管理技能型人才职业特质和职业能力的形成,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类型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辅以知识课程和技术课程。

3.1专业必修课程的确定

依据由企业提出的饭店服务与管理职业活动和国家颁布的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形成知识课程、技术课程和职业活动课程。例如: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它的知识技术课程可以是饭店文化、饭店职业生涯设计、饭店服务心理与待客技巧、饭店服务礼仪、饭店专业英语、饭店信息技术、形体;职业活动课程应该是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

3.2专业选修课程

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方向,设置咖啡调制与服务、茶艺与服务、插花艺术与服务、调酒与服务、饭店管理、宴会设计、金钥匙作为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内容要依据咖啡调制与服务、茶艺与服务、插花艺术与服务、调酒与服务、饭店管理、宴会设计、金钥匙要求的职业活动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设计。

3.3专业课程安排

首先安排饭店文化和饭店职业生涯设计,然后遵循学习的难易程度、服务过程想统一的原则,安排其他专业课程,并根据教育部教职成[2009]2号《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按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选修课程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等规定,形成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郑予婕.现代职业分析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教职成[2009]2号《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3]教职成[2008]6号《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物业行业的发展历程范文3

[关键词]物业管理 发展阶段 趋势展望

重庆物业管理从90年代初开始起步距今已10年。10年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住宅商品化和产权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促使物业管理快速进入社会经济生话,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社区建设、城市管理和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庆物业管理运作正趋向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管理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广。

21世纪是中国经济实力急剧增长的世纪,也是中国物业管理行业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完善、加速发展的世纪。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跨入全国物业管理先进行列和“五个突破”的目标,下面就重庆物业管理10年的发展历程作简要的回顾和总结。

一、重庆物业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规则到规范,从单一管理服务到全方位经营服务的发展阶段

(一) 1991年至 1998年,是重庆物业管理探索起步阶段

1991年重庆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重庆房地综合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分公司宣告成立,率先打破重庆市实行40多年的福利型行政性房屋管理的计划经济模式,相继在文化街小区、龙溪镇小区、南坪小区、学田湾小区,实施物业综合性专业化管理,并推行有偿服务,标志着重庆物业管理的诞生,迈出了重庆物业管理的第一步。

1992年以后,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相继来重庆开发房地产,并组建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其所开发的物业,这些企业带来了国外及香港、沿海地区物业管理的经验和模式,对重庆市物业管理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和启发。特别是1994年建设部33号令《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随着大量新建住宅和商业楼宇建成并交付使用、管理,物业管理所具有的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和管理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社会对物业管理的需求,促进了重庆市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1995年重庆市建委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逐步进行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提高了物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1996年深圳国贸物业管理公司来重庆,组建成立了重庆深国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并受托管理中安大厦,将深圳物业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理念带到了重庆。同年,起步较早、管理规范的锦绣山庄、建设路小区、桂花园小区被评为“四川省优秀住宅小区”、桂花园小区还同时获得“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小区”的称号;1997年,加州花园获得“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小区”称号,至1998年2月,重庆市物业管理企业已达105家,显示出重庆物业管理迅速发展的态势。

(二)1998年至2001年是重庆物业管理快速发展阶段

1998年2月,市政府明确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作为全市物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重庆物业管理开始步入规范、快速发展的轨道。其主要的特点表现为:

l、设置行政管理机构,规范企业行为、提高管理水平

为加强对行业的宏观指导和管理,重庆市、县(市)、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相继设置物业处或物业科专司物业管理工作,市国土房管局在管理全市物业管理过程中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整顿市场秩序,对全市物业管理企业重新进行资质审查和注册登记,以保证合法企业的权益;二是提高人员素质,对全市物业管理企业部门经理、管理人员提出持证上岗要求,并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工作;三是以评促建,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市级、国家级优秀(示范)住宅小区(大厦、工业区)的达标考评活动,引导物业管理上规模、上水平。1998年底锦绣山庄、渝海城、龙湖花园、洋河花园四个物管项目,参加国家建设部组织的考评验收,其中:锦绣山庄获全国城市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称号;渝海城、龙湖花园、洋河花园获优秀住宅小区称号。

2、加强法规建设、奠定物业管理生存与发展的法制基础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重庆市加快了物业管理立法步伐,1998年11月,市政府审定通过了《重庆市物业管理办法》,并相继出台了《重庆市物业管理资质管理规定》、《重庆市城市物业管理收费实施办法》、《重庆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考评暂行办法》、《重庆市业主委员会实施办法》等法规、文件和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业主公约、业主委员会章程等示范文本。这些政策、法规、规章及办法的制订与实施,使物业管理企业能够按照较为完善的市场规则去依法管理和运作,对引导、规范、促进重庆市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成立物业管理协会、增强行业发展动力

1998年11月20日重庆市物业管理协会(社团组织)宣告成立,协会在市民政局的监督管理和市国土房管局的业务指导下,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大力协助、主动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研究行业发展和管理中的问题,为政府主管部门在制定全市物业管理政策和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以营造良好、宽松的企业外部环境,较好地发挥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大力加强行业建设,积极组织制定、实施行规行约,建立自律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协调重庆物业管理市场,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创办行业会刊——《重庆物业管理》(双月刊),大力开展物业管理理论研讨,积极宣传政策、法规,及时反映物业管理企业的呼声和业主需求,传递物业管理信息、展示行业风貌与动向,树立行业形象,为行业发展提供舆论阵地;四是为尽快缩短与先进地区的物业管理差距,认真组织业内人员赴国内外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国外及我国沿海城市物业管理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专题讲座、沙龙论坛,进行理论研讨,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4、重视专业理论研究、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物业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系统理论的指导,重视并加强物业管理经验的总结交流和物业管理理论的应用性研究,是重庆物业管理发展的显著特点。近年来,重庆物业管理协会组织完成了重庆市科委和重庆市国土房管局下达的《重庆市物业管理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科研课题;合作完成了《旧城区物业管理运作机制研究》并获重庆市国土房管局2000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了《重庆市物业管理数字化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由李英儒主编,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物业管理手册》正式发行。此外,《旧城区实施物业管理探析》等理论性研讨文章,还分别收录和刊载在‘99中国住宅发展论坛论文集,以及《中国房地产》、《中国房地信息》、《中外房地产导报》、《重庆大学学报》、《重庆物业管理》等学术刊物上。

在注重理论学习、研究的同时,物业管理协会加强了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工作,除依托重庆房地产业培训中心开展对全市物管企业部门经理进行上岗培训,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外,还充分利用重庆市高校教育资源,建立物业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目前,重庆大学、西南师大已开设有含物业管理的工程硕士和物业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重庆大学、三峡联大物业管理学院、重庆工学院、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等一批大专院校,相继开设了本科及大专学历的物业管理专业。重庆市物业管理协会、重庆大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渝开发物业公司、深国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还与在渝高校就实施以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达成了产学合作意向,并共同建立物业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共同培养既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又有管理才能的应用型物业管理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满足物业管理日趋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探索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同步发展模式。

5、物业管理企业发展迅速、品牌企业脱颖而出

重庆物业管理经过10年的发展,无论是从量还是从质都显示出了一定的规模和档次。到目前,全市物业管理企业从过去105家,发展到677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62家、二级资质企业230家、三级资质企业385家;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实施物业管理面积达5500多万平方米;有3个住宅小区、大厦荣获“全国城市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大厦)”称号;8个住宅小区、大厦荣获“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称号;6个住宅小区、工业区、大厦荣获“重庆市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工业区、大厦)”称号;21个住宅小区、大厦、工业区荣获“重庆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工业区、大厦)”称号;有20多家物业管理公司通过了ISO9002或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涌现了一批如渝海、锦绣山庄、龙湖、康居、大正、安达、渝开发、深国贸、南方、大昌祥、庆通、中渝、中天、经济技术开发区、天骄、绅帝、康达、庆安、志大、渝能等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物业管理知名企业。这些公司创出了企业品牌,为提升重庆物业管理的社会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并成为重庆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物业行业的发展历程范文4

起步虽晚发展迅猛

1994年底,上海市物业管理协会成立时,有112家物业管理企业参加,当时上海的物业管理刚起步,物业管理企业也只有300家,距第一家物业公司的诞生也只有3年的时间。在国外,物业管理却已存在了100多年;在深圳,物业管理也有了15年的历史。

九年弹指一挥间,上海的物业管理从零起步到规模发展,再到现在正式注册3000家物业管理企业,上海已成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速度最快、企业总数和整体规模最庞大的城市。

虽然上海的物业管理出现的时间较短,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企业已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政企分开,房管所改制,外资物业管理企业增多,这些都为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十年的发展历程,上海物业管理协会目前已拥有会员单位800多家,并设理事会,有理事单位20多家,并且他们大多是上海物业管理界的代表、骨干或领头企业。

九年辛苦不寻常,上海物业管理立法,物业管理理论研究,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以及物业管理协会的运作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已走在全国前列。

基础扎实立法及时

为使上海的物业管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上海市政府及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十分重视对物业管理规范运作的引导和扶持。1995年,上海市建立起了必须持有资质证书方能从事物业管理的行业准入制度;次年又进一步作出了对管理资质进行分级评定的决定,并从当时的1791家物业管理企业中,评出二级资质企业49家,三级资质企业412家。1996年上海市房地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规范化管理为目标的达标创优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物业管理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进程。1997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个地方性物业管理法规《上海市居住物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使业主的自治管理意识和物业企业依法办事的意识大大增强物业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大为减少,对于物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1997年上海市房地局又提出了物业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要求,并为实现这一制度举办了8期企业部门经理、管理人员培训班,经考核并核发了上岗证,同时培训企业经理并核发了2415份上岗证。当物业管理在规范运作的框架上取得长足的进步之后,如何使它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一步完善机制和增强活力,这就成为上海物业管理协会引导行业深入发展的新课题。

引导得法发展健康

上海物业管理协会自成立起,就确定了自己的“二为”方针,即为政府服务,为企业服务,紧扣物业管理行业的脉博不懈地耕耘着。在1999年5月上海市召开了物业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培育和发展上海市物业管理市场的主题,一批市场意识较强,敢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浪的企业家率先将企业的航船驰进了市场经济的深海。1999年7月上海第一个居住小区鑫城苑公开向社会招聘物业公司,上海市物业管理协会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个案给予肯定和支持。随后,一大批各种类型的物业,包括拥有物业公司的发展商也打破了以往自己物业自己管的惯例,将新建的楼盘推向市场。2000年又出现将原由房管部门管理的老式住宅的管理推向市场。由此,上海物业管理市场的招投标体制的确立,是上海物业管理行业加快市场化进程,加速同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在此发展过程中,上海物业管理协会的“二为”方针以及勤勤恳恳的工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标明确开拓性强

上海市物业管理协会角色定位是: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行业业务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它具体承担的工作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积极参与政府为引导行业发展而实施的重大举措。例如在《上海市居住物业管理条例》的起草过程中,协会参与了《条例》课题组的组建,参与了《条例》内容的起草和修改,并收集了大量物业管理实践中的情况和问题,提供给立法部门参考。在行政部门组织的达标创优活动中,协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参与了考查和评定工作的全过程。在这些政府主持的重大活动中,正是协会的参与,才使这些工作得以加强、补充和更为有效。

物业行业的发展历程范文5

下午好!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物业管理已从单纯的专业性行业管理转向综合性社会管理,并成为建设和谐社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自2011年4月1日起实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培训班,就是为了更好地抓住机遇,创新思路,贯彻落实《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进一步推动沪东社区物业管理水平上新的台阶。

一、新《规定》的背景

本市物业管理从1997年市人大颁布《市居住物业管理条例》,到2004年市人大颁布《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再到2010年市人大对《规定》重新进行修订,再到2011年4月1日新修订的《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正式实施,20年的发展历程,可看出住宅物业管理法制建设更加完善。

1、与《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保持一致;

2、本市物业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情况;

3、市民群众改善物业管理的迫切要求。

二、新《规定》的基本框架

新规定共有6章88条,包括总则(6条)、业主及业主大会(25条)、物业管理服务(16条)、物业的使用和维护(22条)、法律责任(15条)、附则(4条)。

三、学习新《规定》及如何贯彻实施的三点体会

(一)贯彻实施《规定》要正确认识物业管理的现状,增强责任意识

1、取得的初步成效:

本市物业管理自1991年起步以来,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业主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物业服务行为不断规范,行业管理力度不断加大,行业监管手段不断完善。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监督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居委会对业主大会、业委会的组建和运作都负有相应的监督指导责任。

二是业主自我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业主作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一方面存在着主动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不强、制度运行不畅的问题,决策难、执行难现象较为突出;另一方面,部分业主过于关注自身权利、义务意识相对淡薄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不遵守管理规约、违法搭建、拖欠物业服务费等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物业服务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物业服务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物业从业人员大多为下岗人员和外来劳务人员,存在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不高、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部分物业服务企业缺乏竞争意识,致使业主投诉不断,导致了很多纠纷。

四是市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在住宅小区中,擅自改变物业使用性质、专项维修资金续筹难、物业服务费欠缴多、物业保修责任落实难等问题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有待解决。

(二)贯彻实施《规定》要认真学习修订的重点内容,把握关节点

《规定》在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条文由原规定的四十九条,增加到修订后的八十八条,在理顺监督管理体制、完善业主大会组建办法、优化业主自我管理模式、强化物业行业监督、规范物业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细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关节点:

1、物业管理体制要构建新格局。

2、业主自我管理要遵循新规则。

3、物业行业监管要采用新手段。

4、房屋安全使用要推行新制度。

5、贯彻实施《规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担当,加强横向协调配合。

(三)加强《规定》的宣传培训工作

我们要通过小区板报、宣传栏、多媒体显示器等多种载体,向小区业主宣传物业管理法规和相关业务操作规程,提高社区居民对法规的理解认同和自我管理能力。

物业行业的发展历程范文6

今年我公司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企业机制,强化基础管理

l综合管理部要紧抓基础管理,突出重点,不断加大对各管理处的监管力度。对一些发生过事故的小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对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组织学习,分析原因。严格执行公司各项制度,对存在的发出意见书,落实整改,强化小区责任评估工作推进力度,使各管理处长效监管机制健全。

l计财部肩负着调控公司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保证公司财务物资的安全的职责。明年财政部实行的新的会计准则,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账务的处理都要在充分了解经济业务实质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后才能进行,所以,计财部要加强内外沟通,特别是与管理处的联动沟通,在做好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提高团队综合能力,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财政部会计准则和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及物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力求会计核算工作的正确化、规范化、制度化,做深、做细、做好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l行政办办公室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明年以公司对物业管理规范操作的要求为主线,着重在强化管理水平和岗位技能、规范服务标准和质量、不断创新员工培训内容等方面做扎实有效工作。强化办公室的协调职能,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各部门、管理处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l市场部明年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促使指标的落实。对物业市场形势进行调研,提供详细资料供公司参考。对标书制作做进一步细化,严格按照上海市物业管理相关规定和准则制定管理方案,并对商务楼板块按商场、办公楼予以分类制作文本,形成范本。

l人力资源部要着重检查、促进各管理处用工情况,避免违规用工,杜绝各类劳资纠纷的发生的同时,想方设法规避人事风险,降低人事成本,利用本市现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岗位补贴”的优惠政策,享受政府补贴,为公司今后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二、拓展市场空间,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法则,也是市场竞争中颠扑不破的真理。虽然物业管理行业当前,由于物业市场的迅速扩大,竞争日趋激烈是由经济规律所决定的,我们要充分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物业市场的迅速扩大更是难得,为我们搭建了宝贵的全面参与市场竞争的舞台。

l实施成本控制战略,通过推行区域管理制度,消除资源的浪费,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降低工作衔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品质。在降低成本的方案中,最大限度节省人力资源,全力拓展外部市场,广泛开展经营活动。

l承接高端物业管理服务项目。随着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物业市场迅速扩大,依托现有市场积累经验,广泛地参与较大范围市场竞争势在必行,物业管理行业规模经营才能产生效益,只有走出去,参与到全面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的洗礼,我们才能发展壮大,而且才能在更大的范围打造服务品牌。

l锻造一支技术强、作风过硬的队伍,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为公司的日渐发展储备人才。公司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是否能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公司在向一级资质迈进的道路中,除却管理面积的要求,必须拥有具备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不少于20人,目前公司(含外聘)员工,仅有10名人员,距离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要继续加大培训力度,

l扩展服务思路,由于我们直接地、经常地接触着销售终端——顾客(业主)。所以物业公司具备着其它行业不具备的独特优点。拥有广阔的物业市场为物业企业进入中介领域提供了前提。利用豫园品牌优势,商场商铺的经营管理也是我们可以涉足的区域。随着社会分工的明确和细化,物业的延伸必然会得到深远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自

身的优势,集思广益,思索物业延伸服务的可行性,挖掘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应对物业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今后的工作展望目前,物业公司在内部管理方面也就是“软”管理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如服务的及时性、质量、态度及标准化管理方面,但由于物业服务中硬件设施不到位,致使部分服务部分达不到需求。员工队伍整体技术含量低,在今后的人事工作中要加强对高技术、高能力人才的引进,并通过培训挖掘内部技术潜能,发现、培养和储备技术人才。公司目前处于发育阶段,与本市大型物业公司存在着差距,在走向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缺乏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

今后的展望:

首先,加强全体员工的培训、学习,在提高服务意识、水平及质量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规章制度和资料管理,以期在物业资质的评审上再上一个台阶,争取获得一级物业资质;

其次,继续完善工资改革分配制度,运用利益杠杆让每个员工围绕自己的诚实劳动应得的正当利益快速运转起来,彻底消除干部、员工的惰性,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三,要拓宽服务领域,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这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的思想,想在业主需要之前,做在业主需要之先,在为业主提供常规的卫生、安全、维修、绿化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家政、委托、、中介、商业服务等项目,不仅使业主在物业服务中获得切实利益,也使自己的物业服务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四,争取树立品牌服务,利用“豫园商城”这个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品牌优势。物业品牌是物业管理企业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服务理念和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创造机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营方法和经验,在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打造物业管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