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神经网络;安徽旅游;市场需求预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备受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将旅游业确立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促进安徽国际外向拓展的先锋产业。若要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对旅游业进行合理的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是决定安徽旅游发展好坏的关键因素,而旅游需求预测为旅游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所以深入分析安徽旅游业市场需求,并利用神经网络对安徽旅游市场趋势进行预测,对安徽旅游规划及旅游业冲刺万亿产业,建设旅游强省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安徽省旅游业市场需求分析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上半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2287.42亿元,同比增长18.55%。其中,全省接待入境游客209.94万人次,同比增长1408%;接待国内游客2.45亿人次,同比增长15.84%。

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直接体现,也是区域旅游业竞争能力的外在表现。本文在整理相关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得出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指标,如表1所示。从表1分析可见,安徽旅游业呈现如下特点:首先,安徽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及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其中,国内旅游人次从1998年的237725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44400万人次,增长了1768倍;而入境旅游人次也从184198人次增长4446000人次,增长了23倍。国内旅游收入从1998年的11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980.5亿元,增长了34倍;而旅游外汇收入也从7036.05万美元增长到226000万美元,增长了近31倍。其次,从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市场对比来看,入境旅游市场需求发展强劲,尤其是2008年前,入境旅游业的效益明显高于国内旅游业,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快速增加,增速超过了入境旅游市场,且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率明显高于旅游人次的增长率,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前景较好,市场提升潜力较大。最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脆弱性,受外在因素干扰较大。如2003年,受“非典”事件的影响,安徽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明显出现了大幅下滑,尤其是入境旅游发展严重受阻,市场风险较大,但与此同时,旅游业又具有较强的复苏能力,2004年,旅游市场出现大幅度反弹,尤其入境旅游人次增长了78.4%,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68.6%。

2基于神经网络的安徽省旅游业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2.1神经网络法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模型的构建

神经网络是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连接的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神经网络具备模拟人脑的信息分析功能,且因其具有非线性、非限制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故障诊断、模式识别、市场预测等方面。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前馈神经网络,该网络的特点是信号的传播是前向型的,误差传播是反向型的,该学习过程能较好地揭示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内在相关性,减少信息损失,易于进行市场预测。此外,神经网络在做预测前要先进行网络训练,通过训练使网络具有联想记忆和预测能力。神经网络法可用于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即通过研究过去的历史统计数据进行训练,利用一个经过适当训练的神经网络去解决一些由数学模型难以处理的问题。如可用时间数据序列的前k个值[X(t-1),X(t-2),…,X(t-k)]去预测下s个值

本文根据旅游市场数据收集的实H情况,运用Matlab软件,采用单因素神经网络法进行安徽旅游市场需求预测。

2.2安徽省旅游业市场需求预测实证分析

2.2.1预测对象的选取

本文选取安徽省旅游业市场需求发展情况作为对象建立预测模型,同时根据安徽统计数据可获得性等实际情况,选取1998年至2015年安徽省旅游人次与收入作为预测研究的基础数据,设计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2.2.2数据预处理与分析

由表1知,安徽各年的旅游人数及收入呈逐年递增的现象,且增长率呈现非线性关系,难以用一个线性关系式来表达相关数据间的关系,故本文将利用神经网络法来进行数据的分析与预测。假设可以根据前几年的旅游指标数据预测当年的旅游指标数据,即按照以往四年的接待人数及收入可以预测第五年的接待人数及收入,可列矩阵表2。

如表2所示,2013年以前的数据为训练数据,2014及2015年数据为验证数据。根据安徽旅游业相关指标的具体情况,本文设计相应的单因素模型程序。因模型输入变量中的数据变动范围较大,我们首先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构建BP神经网络,设置网络隐藏神经元数目,并应用样本向量对网络进行训练。待构建好的模型经过多次的训练过后,达到了预设的精度要求后,便可开始预测旅游业的相关指标数据。

2.2.3数据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模型实际要求,本文设置网络隐藏神经元数目14个,各项指标网络分别经过5次、2次、65次和5次迭代后完成训练,其误差均达到预定目标以下(见图1)。

从图1、图2可以得出,训练后的网络对样本数据仿真效果较好,除个别数据外,预测的误差率均较小,模型训练能力较好。由此,现可利用训练好的网络进行安徽相关旅游指标的实际预测了。预测结果如表3所示。

3结论

本文在分析安徽省国内旅游及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单因素旅游需求预测模型,通过导入前四年数据至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中进行预测第五年的旅游人数及收入,预测效果较好,误差较小,该预测方法可继续广泛运用于各种市场预测中。但同时,针对旅游市场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今后可考虑综合采用多种预测方法(如多因素神经网络法、灰色关联法等)进行旅游市场预测。

从数据分析上来看,未来几年的安徽省旅游业收入增加比例均在9%以上,增长势头较为强劲,尤其是入境旅游市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率超28%,旅游效益较高。因此,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做好美好安徽旅游宣传工作,推进旅游业国际化和特色化水平,在扩规模的同时调结构,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真正实现安徽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进而加速推进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安徽日报.上半年全省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双增长[EB/OL].http:///html/ahrb/20160826/article_3490283.shtml,20160826.

[2]朱证.基于BP神经网络的凝血功能分类模型[J].中国电子商务,2010,9(7):3738.

[3]周晓晔.基于区域一体化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沈阳经济区为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

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范文2

论文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发展模式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较多位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由于相对边远和闭塞,这类地区往往保存着完好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蕴藏丰富而有特色,如黔东南、滇西北、川西北、湘西等地区。当前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这类地区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选举措。尽管这类地区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然而,从全国来看其发展现状还不尽人意,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与其资源富饶度极不相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旅游业属于综合行业,同时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者、旅游企业及其相关单位逐渐形成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规模报酬递增功能、外部经济循环功能、提高产业竞争功能、带动关联产业功能等,[1]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论文的格式。

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一)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

民族地区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往往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保存较为完好,拥有悠久的民族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是我国旅游资源富集地带。截至2008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有世界自然遗产5处、文化遗产3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2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分别为17个、20个和17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3个;国家5A级旅游区12个,4A级旅游区180个发展优势,3A级146个,2A级212个,1A级43个;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21个,保护区面积达到8142万公顷。[3]与此同时,民族地区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占全国的42.2%和51.8%,[2]生态环境良好,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民族村寨、民风、民俗、传统工艺等“藏在深闺人未知”,“多样”和“多元”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基本条件。

(二) 市场需求优势

从目前和将来旅游市场规模看,中国现处在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快速发展阶段,需求旺盛,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而民族地区更是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游客,除了个别特殊年份(2003年非典和2008年汶川地震等),其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在不断地快速增长,如表1所示[3]。随着世界旅游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增长,低碳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等旅游产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民族地区自然和文化多元性、神秘性、原生性等特点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市场需求是现代生产和再生产的根本动力,巨大的市场需求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决定因素。

表1 2002―2008年民族地区国内外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一览表

 

年份

国内旅游人次(万)

增长(%)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增长(%)

国际旅游人次(万)

增长(%)

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

增长(%)

2002

11988

11.6

750.84

63.1

678.26

96.3

9.21

11.4

2003

12332

2.9

562.96

―25.0

215.09

―68.3

6.0

―34.9

2004

15470

25.4

764

35.7

388

80.4

10

69.7

2005

19022

23.0

962

25.9

485

25.1

13

28.0

2006

23529

24

1356

41

600

24

15.8

21.0

2007

29300

24.6

1698

25.2

758

26.3

21.8

38.0

2008

32400

10.5

2003.7

17.9

899

18.6

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范文3

摘要:旅游品牌是旅游建设的灵魂,任何一个地方的旅游要想可持续性发展,必须突出旅游特色,打造并培育好旅游精品,提高并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使之适应旅游市场不断壮大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是是从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来为塑造本地区的旅游品牌和推动本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意见。

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特色;旅游品牌;旅游管理

旅游品牌是旅游核心竞争力,要是失去了这个核心,整个区域的旅游业就谈不上发展,我省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包括有彝、羌、纳西、藏、蒙、回等少数民族,三州地区山清水秀、瀑布林险、洞奇湖美,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文人景观以及率真纯朴的民族风情、古老神秘的文化遗产,使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一、四川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2010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772.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74亿元;甘孜全州实现旅游收入23.56亿元,增长32.5%;阿坝州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3.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5%和81.4%。2010年,四川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71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62.03亿元,增长28.2%。从上面的数字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虽然三州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全省其它市区相比,仍然还有较大差距,三州地区旅游总收入只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8.5%,所占比率很小,特别是单个景区和景点,其品位和规模以及竞争力都非常小,真正具有震憾力、强烈吸引力、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没有从根本上开发出来,当前三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交通,四流知名度,五流经营”。

二、我省民族地区旅游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民族品牌文化挖掘和开发度不够。

没有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旅游品牌文化精品来拉动和牵引客源市场,事实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了只有品牌才能带动区域旅游的发展。我省民族地区旅游产品种类繁多,但没能很好的提炼和开发出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富有特色的民族品牌资源。有的州虽然精品目标已经确定,但所有的这些尚未拉动整个地区的旅游,很多地方对民族品牌文化和民族风情品牌旅游价值的建立缺乏认识,导致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旅游资本,民族品牌精华未能打造成旅游产品,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简单地将民族风情品牌活动改换成节庆,导致各种节庆不断,品牌文化底蕴不足,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主打”产品。

2.财政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是制约旅游品牌建设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省政府和州政府对三个民族自治州加大了对路政设施资金的投入力度,总共新建和改建了四千多公里的路程,这对于三州旅游品牌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但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通往景区主干线的交通状况,与其它交通设施发达的市相比,还显得非常滞后,所以概括起来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我省民族旅游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道路不畅,旅客可进入性差。

3.缺乏固定的关于民族品牌建设的文化研究传播基地和展示场所。

关于精神层面的文化,几乎都是无形的,许多民族风情都是分散的,必须要通过媒体或者是其他传播载体要向游人展现,但要传播就得有基地和场所才行,否则再精粹的传统文化、民族风情,也都不能向游客集中展现和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更不要说切身的体验了,所以我省民族地区缺少多功能的综合展示民族文化的“平台”。

4.对旅游品牌建设的宣传和促销不力度不够,难以产生轰动效应。

去年阿坝州接待入境旅游者13.10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3452.4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19.1%。;甘孜全州实现旅游收入23.56亿元,增长32.5%,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55.9万人次,增长32.7%,接待入境旅游者2.78万人次,增长52.4%。从甘孜和阿坝两地区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与出入境游客数量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入境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仅百分之一都不到,足见对外宣传促销上的乏力。所以我们应加大宣传和推销力度,塑造我省民族地区“旅游胜地”的品牌形象。

三、塑造我省民族地区旅游品牌的对策研究

1.培育特色精品

随着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的饱满,人们更注重对精神的追求,游客对品牌旅游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增强特色旅游产品竞争力,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集中力量狠抓特色旅游品牌建设。同州外其它的主要旅游城市相比较,三州地区最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是集旅游、休闲、探险、科学考察于一体独一无二的世界级自然景观――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具有民族、民俗风情的“彝寨”及“羌碉”;具有难国风情凉山州螺髻山和邛海庐山国家级风景区;通过资源整合和培育这些景区景点,使之形成三州具有实力的抢占未来旅游市场的旅游精品,将特色的民族文化、自然风景、民俗风情集于一体的三州民族地区建设成为大西南旅游集散地。

2.打造旅游经济圈

通过区域联动,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要各自突出自己主题和重点,三州应突出民族风情特色;阿坝州应抓住自然风景项目的建设和完善;凉山州要突出湖泊景观和阳光度假胜地的开发,并起到龙头带动作用,按照州政府提出的建设“城市经济圈、通道经济、产业经济地带”的要求,精心设计具有内外辐射的精晶旅游路线。以水域风光、历史人文、生态旅游为主的西部旅游线路,使百色的旅游业真正地联动起来。

3.提升旅游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州地区的旅游产品主要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而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会展商务等旅游产品都还不够成熟,旅游业所到来的整体效益不高,因此必须调整三州旅游产品结构和游览方式,由单一的观光游向集会展商务、休闲度假、健康疗养、科普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向发展,全面拓宽消费层面,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内涵,开发一批生态型、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项目,以适应多元化的旅游市场发展需求。

4.加强交流与合作,实施资源共享

民族地区旅游应加强与其它市区旅游的交流与合作,使该区域的旅游品牌溶入西南旅游网,并努力构建跨省区域的立体旅游网络,同时不断加大旅游产品联合宣传促销力度,与攀枝花、昆明等地联合打造“大西南旅游经济圈”的旅游品牌,加快建立推进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的市场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吸收区内、区外资金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形成旅游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参考文献:

[1] 郑崇芝.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开发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李秋洋.四川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 旅游研析.2006

[3] 农国忠 打造旅游品牌建好旅游大市 当代旅游.2010

[4] 凉山彝族自治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 甘孜州2010年统计公报

[6] 阿坝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7] 中国旅游网:enta.gov•en/

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范文4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措施

前言

在我国,旅游业方兴未艾,属于一种朝阳产业,然而其经济收入已经相当可观,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10,其仍在继续增长。所谓旅游业指的是,在特定经济环境下而发生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其主体包括两大方面,一个是旅游业,另外一个是商品经济。现阶段,我国旅游经济还存在诸多不足,给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所以,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经济概述

(一)实质

所谓旅游经济指的是,旅游行为主体基于旅游活动这一前提,以商品经济为依托,通过诸多旅游活动,借助当前的各项科学技术,把旅游行为和经济行为有机关联、融合到一起,并客观反映在一系列旅游活动中,以及旅游者和相关经营者之间,遵循相关利益准则而发生经济行为所最终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经济效益的总和。对于我国国民经济而言,旅游经济属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子系统,涵盖了旅游者消费、旅游行业生存、旅游市场运作等诸多内容。

(二)重要性

首先,旅游经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普遍存在的就业压力。在旅游的整个活动中,旅游者有着诸多需求,最基本的莫过于食、住、行、游、购等几大方面,涉及多个行业,换而言之,能够提供一系列就业机会。其次,旅游经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调整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直接或间接促进相关产业的良好发展。再次,能够推动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能够增加税收,从而让当地政府获得充足的建设资金;能够推动当地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而为当地民众提供一个现代化的生活环境;能够以自身为窗口,扩大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投资,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对外开放水平。

二、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一)服务不到位

对国内诸多旅游企业进行研究发现,其普遍存在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中小型旅企业,对服务质量重视不足,相关投入自然有限,如此一来,造成我国旅游经济出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即整体服务质量不高。我国经济正处速发展时期,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旅游人数随之爆炸式增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尤其是节假日,大量游客由四面八方齐聚景点,拥挤现象十分严重,所以,部分旅游企业对服务工作重视不足,局限于现阶段经济利益的获得。另外,旅游行业从业者众多,但存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使得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以上问题将会直接或者间接导致旅游行业服务不到位。

(二)保障措施过少

首先,缺乏科学系统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我国基于此进行了相关改革,但实际效果还不尽人意。受限于管理体制的欠缺,我国旅游经济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管理错位现象较为突出。其次,信息化管理较为薄弱。我国旅游业尚未建立健全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因而旅游者很难或者无法从互联网上及时获取相关的旅游信息。再次,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由于旅游营销意识相对薄弱,因而在相关保障设施建设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重视不足和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旅客的实际需求。最后,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及科学的运行机制,造成旅游经济无法可持续发展。

(三)激励制度不健全

首先,旅游市场主体不够明确。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施加过多干预,导致旅游产品在整体上创新不足,缺乏发展动力。其次,缺乏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如一个名人却有多个故乡,以及强买强卖现象。再次,组织结构不合理。在我国旅游经济中,政企不分情况较为普遍,再加上激励制度的欠缺,很难充分调动相关各方的积极性。

三、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措施

(一)提高旅游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若想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则需要重视并提高旅游行业整体服务水平。首先,要做好相关服务人员(如导游)的培训工作,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更要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从而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服务需要。其次,应重视并做好相关硬件设施建设工作。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做到质价相符,要坚持诚信经营,通过硬件设施水平的不断提高来尽量满足游客们的相关需要。再次,应建立健全一系列服务质量监督制度。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可尝试定期游客满意度以及相关投诉信息的做法,从而便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扫清障碍。最后,应建立健全旅游管理制度,结合国内旅游市场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为我国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完善相关保障措施

若想实现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是比不可少的环节。首先,应对现阶段的旅游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革,将现行的监督模式的管理体制转变成优质的服务模式的管理体制,从而促进我国旅游管理的不断完善。其次,应建立健全旅游公共保障体系。完善一系列配套的基础旅游设施,为游客的食、住、行、购物提供更大的便利,满足游客的合理需求,从而大幅提升游客满意度;再次,应建立健全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旅游市场进行严格规范和有效约束,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理想的法律环境。

(三)健全相关激励制度

若想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则有必要健全相关激励制度。首先,重视旅游企业的培育,并使其发展成为市场主体。在推动旅游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而减少具体的、过多的行政干预,从而最大幅度调动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其次,政府应重视并做好监管工作。在发展旅游经济的一系列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协调所辖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行为,对旅游业进行必要规范,从而一个构建积极的、健康的旅游市场秩序。最后,应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竞争机制,并予以有效的宏观管理。要推进宏观管理进程,转换旅游行业目前的运作机制,通过政企分开的推行,发挥旅游企业主体作用,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运作及发展规律,从而不断强化其竞争力。

(四)创新旅游产业结构

首先,应重视并做好旅游精品建设,强化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幅员辽阔、风景宜人,且具有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这给我国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应立足于世界高度,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品牌,建设面向世界的优秀旅游景区。应树立宏大目标,制定科学规划,让旅游景区走出中国和亚洲,面向世界。如此一来,便能不断开拓国内旅游市场,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应重视并做好旅游集聚区的发展,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结合现阶段国内旅游市场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常见问题,如旅游基础设施较为缺乏,服务体系不够完整、管理水平相对低下等,积极寻找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重点关注和发展旅游精品以及文化旅游,基于游客的具体消费需求,建立并完善一条龙服务模式,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食、住、行、购物环境,赋予旅游景点更大的吸引力,从而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范文5

随着经济和国力的持续增强,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物质上的极大满足促使人们开始学会享受精神上的释放与满足,并且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与日渐加大的生活压力,老百姓更加愿意在旅游上花费精力和金钱,旅游业显然将会变成新世纪的最热门产业,拥有深厚的发展潜力。目前,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中国已经成为竞争最激烈最有活力的旅游市场的其中之一,而相关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机遇与困难并存。因此,中职院校更应从现代社会对高素质、高能力的旅游人才的需求来看,致力于深化旅游管理教育,培养新型的、合格的旅游人才,促使旅游市场的快速拓展。

二、现阶段旅游管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首先,大部分院校没有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环境,部分院校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实习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的认识,一味的将旅游管理教育看作一般的文科专业,让学生随便找个实习单位见习就当是结束了实践学习课程。然后,不合理的课程,使得学生不能全面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而使学生无法根据市场的需求对未来工作方向选择进行科学的选择与规划。科学的课程设置可以展现专业的特色体系,平衡课程教学与实践实习占教育全程的比重,只有科学的设置课程才可以充分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但是事实却是:大部分中职院校旅游管理课程老套不够创新,与市场的需求脱节,不了解市场需要怎样的人才,不知道该怎么样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市场需求不断,但毕业生难以就业的矛盾局面。

(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水平来决定了旅游管理教育工作的成效,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很多中职院校旅游管理教育的质量依然比较低下,使得旅游管理教育的质量也是不尽人意。首先,旅游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专业都有一定的交叉重叠,正因为这样,想要提升国内旅游业的竞争力,各方面专业人员的储备和系统的图书资料和硬件设备、稳定的教学实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在中职院校的各种资源十分匮乏。然后,旅游专业教师数目的增长依旧无法满足中职院校对于旅游管理师资力量的需求,在教育产业化的时代背景的促动下,部分高校仅仅是为了增加收入而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缺乏资深的专业导师,甚至滥竽充数,随便找个相关专业的老师进行授课,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真正的成为市场所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三)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事实来看,还存在着一个十分显著的矛盾就是,院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不是真正需要的人才。原因之一就是,部分高校是专业教育的同时忽略了对道德素质的教育,旅游服务是一个十分重视道德素质的行业,各行各业都有着其道德标准,而旅游面向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明程度。就现阶段而言,要想持续稳步的发展旅游事业,高校必须加强在专业教育的同时,提升专业学员的道德素质,培养出一批专业素养过硬,道德素质高的专业人才。然而现在的一些职院仅仅是传输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生活文明习惯不加以约束,以及缺乏对于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视。

三、发展和创新旅游管理教育的对策

当前,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旅游管理人员可以使我国在这个大的竞争舞台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分量。然而,国内旅游管理教育事业的相对薄弱,使得我国在这一舞台的没有太过突出的表现。所以,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管理教育,改革创新原有的教育体制,完善各类相关教育设施,致力于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育理念。对于开设了教育管理专业的中职院校,要积极完善教育理念,针对于思想教育,学院应大力拓展创新,不能继续传统的被动式的教育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以实践为手段,在基本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将科学研究、理论知识、实习见习相结合,形成自己所独有的教育体系。把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等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院校要建立良好的校内外学习实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锻炼能力,将科研与实践结合,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真正的获得各项职业技能。同时,学院还要与各类旅游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旅游行业的最新动态,并且将这些新的问题,新的动态纳入教学内容。开展实例案例分析,这样对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应用应变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二)聘请专业资深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师资水平严重限制了院校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开拓创新教育事业的重要前提。因此,学院应加强旅游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舍弃随意找些相关专业教师滥竽充数的做法,院校应该支持部分教师去其他旅游管理教育相对发达、经验丰富的院校进修。聘请一些旅游管理教育的资深专家定期进行专业讲座,学校应积极开展针对于老师专业知识的考核。只有在师资队伍整体得到提升之后,旅游管理教育事业才能得到更为快速的发展。完善的师资结构,是推动教育事业开拓创新的前提。

(三)创新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新型的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才是旅游管理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院校要与旅游业人力资源部时刻保持相对紧密的联系,掌握旅游业的最新动态,了解旅游业的各个岗位的职能分布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依此作为编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依据。这才能培养出最新型的旅游管理业的相关人才。学校随时关注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业,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多元化管理的综合性性人才。除此之外,院校应开展专业知识与道德基础相结合的课程学习,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素质不仅仅反应了学校的教育水平,更是代表了中国旅游业的门面,所以提升这类专业人才的道德素质就变得尤为重要。

四、结束语

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现状范文6

(一)旅游市场主体的涵义。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于市场主体的定义,市场主体(MarketEn-tity)是指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和资产,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法人或自然人。任何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以在满足社会需要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旅游市场中必然也存在着各种经济主体,即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资产,在旅游市场中从事经济活动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和组织体。由于旅游产业自身所具备的关联性、网络性、信息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所涉及到的各种经济主体比其他产业都要多,并且不同主体围绕旅游产品交换的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复杂的利益关系群体。因此,在研究旅游市场主体的具体问题时,可以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分析谁是旅游市场主体,如何处理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形成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

(二)旅游市场主体的分类。根据一般市场主体的分类,旅游市场主体可以分为旅游投资者、旅游经营者、旅游消费者和旅游服务者。

1.旅游投资者。旅游投资者是指对旅游产业领域进行一般性营利性投资的法人或自然人。

2.旅游经营者。旅游经营者是指从事旅游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有偿旅游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它是旅游活动的供给方。旅游经营者的资格一般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具有参与旅游活动的资质,即信誉能力。第二是有具体的经营范围。第三是拥有一定的旅游资产和财产。第四是具备相关旅游经营管理的技术能力。在具体的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投资者经常结合为同一个主体,表现为综合性的大型旅游集团,开展“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综合性的旅游投资及经营业务。

3.旅游消费者。旅游消费者是旅游活动的需求方,也是旅游活动的发起方。旅游消费者通过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体育运动、文化研究、乡村体验和生态旅游,以满足自我的和身心的享受。同时,旅游是一种消费品,是一种需要付费的消费活动。因此,旅游消费者是指以非盈利为目的购买旅游商品或者接受旅游服务的人。

4.旅游服务者。旅游服务者是被经营性旅游企业雇佣来为旅游消费者提供直接或间接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人,比如导游、旅行社工作人员、旅游司机、酒店服务人员等。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进行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和基础性力量。但是,在竞争不充分或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所以,单一通过市场调节是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此时,只有政府实施一定程度的适当干预,才能保证旅游经济活动的有序和高效。虽然政府不能列为旅游市场主体之一,但它以产业管理者的角度,通过制定一系列旅游经济规制措施和旅游产业政策,解决市场有所不能的问题,引导市场有序、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并实现政府预定目标和市场发展目标的协调统一。因此,在探讨旅游市场主体的问题时,也有必要考虑政府与四大旅游市场主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利益关系者模型是国内外学者分析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管理及生态旅游研究的常用理论之一。旅游投资者、旅游经营者、旅游消费者、旅游服务者以及政府虽然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但他们都在旅游经济活动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以依照核心层主体、紧密层主体和外延层主体构成一个有机的利益关系体(如下图1)。

二、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的对策

(一)我国旅游市场主体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旅游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旅游市场主体也不断发展壮大。

虽然上表中四大旅游市场主体的大多数经济指标的绝对数都呈积极的发展趋势,但其具体的运行状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旅游投资者和旅游经营者总体运行状况差。旅游投资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经济活动中表现为具体的旅游企业,比如旅行社、饭店、景区、综合性旅游企业等。虽然目前我国从事旅游投资与经营的企业数量很多,投资规模也较大,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研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旅游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下滑,旅游企业景气总体平均指数为89.3,处于“相对不景气”区间。其中,旅行社行业最不景气,饭店企业次之,而景区企业景气度相对较高,为“相对景气”(见下图2)。此外,旅游企业在2009年4个季度的运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于4月达到谷底,随后开始反弹,在8月后又出现复苏迹象,总体景气指数低于景气临界点区间。

同时,从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来看(如下图3所示),与景气指数类似,各大子行业的情况差别很大,全国60%以上旅行社都存在经营明显下滑的危机,其他旅游相关企业次之,而景区企业的经营状况仍是表现最好的。

2.我国境内旅游消费者的旅游意愿有待激发。根据我国旅游研究院的调研,2009年我国境内消费者计划出游的比例为92%,阻碍境内和境外出游意愿的主要因素是闲暇时间不足、资金不足以及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投资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不高(如下图4和图5所示)。此外,旅游消费者指出目前旅游市场中存在的旅游景点物价混乱、旅游高峰交通拥挤、旅游管理不规范、旅行社欺瞒游客、导游强制购物和旅游景点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也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旅游热情。

3.旅游服务者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虽然旅游从业人员和拟从业人员在数量上逐年递增,但是他们的服务质量却没有明显提升。笔者去年7月份对100位旅游消费者进行“影响旅游服务者服务质量的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旅游服务者综合专业素养提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的对策

1.改善旅游企业运行状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力的竞争相当程度上体现为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企业竞争力。如果没有一批有品牌、有规模、有影响力的旅游企业,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将面临重大的挑战,它将严重制约我国由一个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跨越的步伐。因此,如何因势利导,大力扶持旅游企业发展,提升旅游企业的运行绩效,是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的首要问题之一。

对于旅游企业层面来说,我国的旅游企业应该首先建立起真正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根据新的经济形势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探索赢利新路径,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由于受到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旅游企业自身不能盲目扩张,要做好存量管理,根据自身实力情况,进行科学的市场开拓、战略性并购和资源整合,尤其是旅游企业中运行状况最差的旅行社行业,必须依照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旅游价值链上的各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优化整合,走精、专、细的战略路线。比如,大型旅行社应该抓住机遇进行并购整合,做大做强;中型旅行社应该专注于专业化方向发展;小型旅行社可以通过加盟、等方式向网络化旅游服务发展。

对于政府层面来说,首先应优化旅游投资和运营环境来扶持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其次,应有选择性通过资产重组、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加强企业间合作、提供融资等手段支持大型旅游企业的发展,打造出一批有优势品牌和强势竞争力的综合性旅游集团。另外,面对当前蓬勃发展的出境旅游市场、2010中国世博旅游年的宣传以及全球旅游业处于金融危机的低谷时期,政府应适时抓住机遇鼓励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国门、谋求国际化发展。

2.激发旅游消费者出游需求。通过对近两年我国旅游需求现状、发展趋势和全球旅游发展态势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国内旅游对我国旅游需求的恢复和振兴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和旅游企业需要着力激发国内旅游消费者的出游需求和热情。

(1)进一步调整和落实三大市场的发展战略,推进优先发展国内旅游、积极促进入境旅游、有序开拓出境旅游的战略方针。此外,各级政府应围绕“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合理降低旅游消费成本和增加旅游休闲时间,来解决旅游消费者因闲暇时间、出游资金不足而影响出游意愿的问题,并进一步着力解决游客反映的服务质量问题,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加大全国旅游市场运行的动态监督管理力度,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旅游企业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运行绩效、服务质量和信誉度,尤其是要注重根据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来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组合,积极开发创新性旅游项目和旅游消费者关注的新兴市场,来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旅游意愿和热情。同时,规范旅游产品操作流程,抵制恶性价格竞争,合理收费,加大旅游产品对旅游消费者的吸引力。

3.提升旅游服务者综合素质。旅游服务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培育可持续发展旅游市场主体重要问题之一,而这点往往在旅游管理实践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政府层面来说,应站在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充分利用境外教育、科技、智力资源,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旅游研究、旅游规划和开发、资源配置、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信息技术及咨询等领域的旅游服务人才。同时,落实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各区域政府和旅游企业聘请善于旅游市场规划与开发、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家,并积极建设健全的旅游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