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课教学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就业指导课教学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就业指导课教学建议

就业指导课教学建议范文1

可以预见,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发展,毕业生就业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如何培养出不仅具有学位证和毕业证,同时还兼具良好就业能力的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一项必修课题,也是就业指导课面临的一个难题。

当前的现状是,在国外,就业指导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国内,较完整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只有十几年历史,《就业指导》课程于近年才被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授课学时仅仅为16个学时。所以要想使学生成功转型为职场人,仅仅通过《就业指导》课堂学习是不够的。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下实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效的突破,是本文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比之一本、二本抑或是专科院校,办学时间短,社会认同度一般,没有特别的优势,所以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得到社会及企业的认同。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在高校开设现有《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打造一个贯穿大学四年,覆盖第一、第二课堂和学习全程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和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培育和锻炼,以达到加强学生就业意识和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目标。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以入学教育为基础抓好职业培养第一课

大学新生一入校的入学教育环节非常重要,尤其是其中的专业介绍环节,可以说是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第一课。因此,一般应由资深教师来承担这一任务,通过对专业的现状、知识、应用前景、职业方向等进行专业介绍,使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了专业,初步认识所学专业和以后所在的行业的大致概念,从而有利于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

同时,结合大一上学期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和帮助学生做好初步职业规划,具体内容有: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和查找资料了解所学专业涉及行业里的龙头公司及其用人标准,并初步了解自己的职业意向,明确大学四年学习目标;通过近些年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就业压力的宣传,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正确引导学生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努力的动力等。

通过入学教育,使学生树立起规划意识、就业危机意识和奋斗意识,并学会独立思考,让自己在大一的时候就真正了解“我是谁”“我想要成为谁”这两个问题。

二、以第二课堂为基础抓好职业培养过程建设

大学与中学相比,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少了,课外时间多了,兴趣展示的舞台也更大了,很多同学都会积极投身到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去。因此,把《就业指导》课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比如通过“请进来”系列讲座活动,邀请学校优秀的毕业生、成功企业家来分享自身奋斗拼搏的例子,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树立起创业意识、奋斗意识等;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选拔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实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能够提高沟通能力,完善其就业技能;通过利用企业资源开展校园版“职来职往”活动,使学生提前参与和感受企业招聘过程,了解企业需求的人才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发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等。

此外,大二、大三这两年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等相关实践环节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电子电脑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等一系列专业竞赛中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团队协作等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悟“我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做得更好”这两个问题。

总之,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一系列的活动,配以教师的专门指导,实现学生对就业目标的准确判断和就业技能的不断完善,最终达到成功就业的目标。

三、以职业教育为重点,促进职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就业指导课教学建议范文2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就业教育,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其培养目标。这里所说的“素质”,不仅是指专业素质,更是指学生的综合素质。《商务礼仪》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道德修养、得体的言谈举止、正确的待人接物行为等,对于学生就业后以良好的个人形象立足于社会,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有显著作用。那么,基于就业导向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应如何定位?应采取何种教学模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呢?

《商务礼仪》教育定位

(一)角色定位

作为高职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高职礼仪教育与礼仪知识普及教育不同,应符合高职教育的定位。高职教育是培养某个行业、某个专业领域的技能型人才的,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适应某个岗位的职业要求。所谓就业,其实就是一次商务谈判,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优异的价格推销自己。在这种谈判中,往往有许多竞争对手。如何能脱颖而出,又能快速上岗?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学生的礼仪素养。因为礼仪能体现求职者的文化素质,体现求职者的道德水平、个性特征,一名员工的礼仪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

高职学生面临毕业求职、走向社会、工作生活的考验时,意识到个人形象对求职面试、工作以及人际交往的影响。因此,高职《商务礼仪》教育应为学生走向职场做准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商务活动过程中各种与职业相关的礼仪规范。因此,它应该定位于专业礼仪教育,注重职业特征,与贯穿从入学教育到专业教育再到就业指导的整个礼仪教育体系互为补充,以实现对学生礼仪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岗位上都能体现出较高的礼仪素养。

(二)内容定位

高职专业设置都具有很强的就业针对性,在专业课程设计上也是以操作性和职业性为原则,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和熟悉商务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并能运用到工作中,特别是经管类专业、服务类专业,如市场营销、酒店管理、文秘等,这些行业的工作岗位都是与人打交道,职业礼仪修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另外,《商务礼仪》课程特别强调操作性与技能性,因此,课堂教学应与实地实践相结合,注重实战演练。

《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认知

(一)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知识结构为主线,实践教学存在诸多弊端礼仪课程虽然已纳入高职课程体系中,但一些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大多以大班教学为主,使得师生互动比较困难。其次,由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缺乏训练综合能力的实训项目,部分教师对实训环节重视不够,往往介绍知识点多,实践行动少,学生在礼仪课程学习结束后,却不了解礼仪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甚至不清楚该怎样与人握手,如何选择职业装。这样就没有达到开设礼仪课程的目的。

考核方式落后目前,礼仪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还是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考核方式单一。这样的考核导向,对于一门主要讲授行为规范、具有极强实操性的课程而言,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锻炼和考察,也就未能达到教学目标。

(二)构建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礼仪课程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只有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设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时,以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重构课程框架商务礼仪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参与各种商务活动的礼仪素养并能灵活运用。为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在设置课程框架时,应基于工作过程,通过对各种商务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将课程内容设计成几大模块,在每个模块下,以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设计出若干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均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把礼仪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编写行之有效的实践性讲义或教材在教材开发中,以实际需要为中心,将教材分为个人职业形象的塑造和商务活动礼仪,不仅讲解知识点,同时设计相应的实训方案、案例讨论、情境模拟等,注重实践性、可操作性、可观赏性、可模仿性。

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配备相应的校内礼仪实训室,设计实训脚本,进行情境模拟表演,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礼仪知识解决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多参加各种商务活动或接待工作,给学生多提供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机会,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重设考核评价体系和方式根据商务礼仪实践教学的要求,重新确定评价标准,实施注重实操、开放灵活的课程改革方案,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细化实际操作的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标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1)平时成绩占50%。其中,40%的分值来自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课堂发言状况;10%来自学生的考勤;50%来自商务活动方案的脚本设计、课堂模拟演练或较大案例分析的成绩。(2)期末成绩占50%。其中,50%来自综合实训项目考核,另外50%的分值来自理论知识考试成绩。这样,通过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创新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判定学生的综合成绩。

《商务礼仪》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基于就业导向的《商务礼仪》课程是通过职业形象的塑造和商务礼仪知识的讲授,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因此,传统的讲授方式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运用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案例讨论法在教学中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引导学生从礼仪角度学会分析、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学习个人形象塑造时,举出著名公司招聘人才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每一个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引导学生自觉认识并接受“个人形象需要精心塑造”的理念。再如,在讲授握手礼仪前,让学生上台演示,然后再讲授握手礼仪,让学生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在无意识中加深了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创设情境,模拟“实战演练”商务礼仪的可操作性,使得师生可共同设计实训脚本,将礼仪基本知识和动作融会贯通到生活场景中。教师先提出要求,学生模拟不同角色,最后共同评议交流。如见面礼仪,就可以分几组各自设计不同的见面介绍情境,如长辈之间、男女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拜访客户等不同对象与场合,学生先了解礼仪规范,再进行演示,最后一起点评演示中的仪态、表情、语气及细节表现,在实践中体验礼仪规范。

教师示范与学生个人体验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相结合。如训练学生的仪态举止时,教师一边介绍各种姿态的动作要领,一边亲自示范各种规范动作,让学生对规范仪态有更直接、更形象的认识,然后让学生与教师一同练习,在直接练习中把握对仪态礼仪的理解。可采用分组练习、个人表演、相互观摩的形式,掌握基本的举止礼仪动作,进一步美化仪态。

就业指导课教学建议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157-03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指引下,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并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建设进行很多有益探索。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中,没能很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导致就业指导课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虚设。

一、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 就业指导课自身教学的需要。(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这一规定明确提出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必要。虽然就业指导课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和针对性,但两者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比如,就业指导课中的择业观、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其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内容相互渗透。再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国情教育与就业指导课中的择业观、职业素质教育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就业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开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和平台。另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始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属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无论是宣传就业政策,培养正确的择业观,还是训练就业技巧,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2. 高职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转变观念的需要。在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找工难”与“招工难”现象同时并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就业观念问题。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中存在很多误区:择业目标理想化,起薪水平上期望值过高,地域上目光聚集在大城市发达地区;过分注重自我价值,淡化社会价值,功利主义倾向比较突出等。可以这样说,高职学生就业不存在根本性的困难,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于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择业观,正如今年两会期间某些政协委员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的建议:转变观念,扔掉面子,就业的路会更宽。如何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这就需要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3. 培养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需要。心理素质是指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心理素质对人的思想素质、智力开发、创造能力的培养等是一种基础性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成功就业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许多不健康的心理:由于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有些高职学生在择业、就业这道关口前茫然不知所措,不明确自己究竟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缺乏自信心和应变能力,心理准备不足;由于期望值过高,一旦求职失败,就会非常沮丧和消沉,自卑和挫折心理严重;在择业过程中,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主观意识淡薄,对学校和家长的依赖心理较强;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念还存在落后保守的一面,自主创业的意识不浓,在创业上有较为严重的畏难情绪,等等。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挫折、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解决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4. 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职业素质是指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职业素质的根本。新时期各类员工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俭节约、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开拓创新。卓越的职业素质是获得职业发展的基石,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专业技能、道德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存在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精神的问题。以职业素质的核心要素之一——诚实守信为例,在大学生人才市场,人们感到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诚信。比如,一些大学生挖空心思做虚假材料,假造各种荣誉证书、资格证书,杜撰子虚乌有的社会实践经历等,甚至于有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就业协议,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任意毁约,就业报到后又频繁跳槽。这些现象不仅造成了就业市场秩序的混乱,也使大学生的整体诚信度下降,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勤学苦练只能提高职业技能,而职业素质只能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就业指导课教学建议范文4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校不太重视就业指导课

一些高职院校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生,对就业指导课都不是很重视。不少教师认为就业指导课可有可无,就业指导课是学校就业部门的事情。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兴趣不高,认为对自己的就业没有太大帮助。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一般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前开设此门课程,并且课时较短,没有起到就业指导的作用。

2.没有固定的就业指导课程教材

现在高职院校将就业指导课设置为选修课,教务处没有组织相关教师编写就业指定教材,致使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没有教材标准,对学生的授课五花八门,没有形成统一的教材体系和标准的教学体系。

3. 没有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课教师

由于大多学校不太重视就业指导课的建设,没有指定教材,学校没有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课教师,上就业指导课的教师来自哪个部门的都有,有教语文的、有教专业课程的、还有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

二、如何上好就业指导课

1. 学校编写标准就业指导课程教材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组织开展统一的职业指导教材编写工作。各个学校也可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各院校的专业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写指定教材。

2. 提高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的兴趣

笔者主张将心理学原理尤其是心理测评工具更多地引入课程中,让学生不止是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人格有初步的认识,更应借助心理学的帮助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进行深入细致的认知。所以,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应参加心理学方面学习和培训。

同时,就业指导课和其他基础课或专业课一样,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让学生从课程中学到知识,指导自己的就业生涯。

3.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

要想提高学校的就业质量,必须加大教学投入,建设一支高素质、重实践教学、专业性强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可以外派教师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让每名毕业生受益。

4.增加就业指导课教学时间

对就业指导课,从学校层面就必须重视起来。就业指导课是贯穿整个大学期间的课程,学校要从大一开始,每年开设一定课时的就业指导课,并且将就业指导课设置为必修课程。这样学生才会好好上课,起到就业指导的作用。

就业指导课教学建议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对策

1.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雏形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中形成的。多年来,各高校在大胆借鉴西方国家大学生生涯辅导等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 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些适宜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从整体上看, 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以提供就业信息为平台,以就业政策与技巧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就业率为目的的综合体系。

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

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经验缺乏、职业目标不确定等原因,在分析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及其优势劣势、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找到比较满意的就业岗位等方面常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在择业会感到无所适从、迷惘和困惑。通就业指导课可以帮助大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从而指导大学生的成才与发展。

2.2 是国家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需要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知识层次高、活动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对于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3 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生存发展的需要

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能否被社会接受和欢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地位,甚至生存和发展。高校要提高自己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使自己的毕业生受到社会普遍欢迎,不仅要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还必须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和综合实力。就业指导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从中可以获得大量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并掌握社会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3.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目前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多以集体授课或讲座的形式出现。加之,就业指导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授课内容多数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需求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内容、形式单一,没有新意,不能够给学生以有效地指导,从而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2 课程形式缺乏多样性和实践性

高校通常采取在毕业班集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通过填鸭式教学, 像讲授其他课程一样灌输, 想一朝之际解决所有问题, 而学生对之感到索然无味, 使该课程备受冷落、形同虚设。这种“快餐式”的教学形式忽略了大学生的职业准备是一个在实践之中不断渐进而漫长的过程, 等到临近毕业才开始进行临渴掘井式的就业指导, 局限了部分学生的职业发展。

3.3 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和全程化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依靠行政推动, 教师大多是政工干部或学生工作者, 高素质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严重缺乏。就业指导的学科属性不明确, 教学随意性大, 并且教材陈旧, 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过去以经验性为主的就业指导很难适应学生的需求, 而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 系统、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十分缺乏。

4.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完善的对策分析

4.1 实现指导全程化,构建结构体系

构建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的结构体系要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专门的教学组织,充实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形式。在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研室,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交流和实施教学校查与测评等。并要求教研室组织教师通过学习、广泛调研,参加专门培训,系统有序地确定教学内容、编写讲义,制订完整的授课计划和教案,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 丰富课堂内容。

4.2 紧扣专业特色,丰富教学内容

就业指导课教学要密切联系各个专业的特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等。学生关心就业现状,关心学校、学院,甚至本专业近年的就业情况,想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作用和就业前景。首先,就业指导课教师应准备生动鲜活的实例,例如请师兄师姐现身说法,讲解他们的求职就业经历;其次,就业指导课教师应深入社会,尤其应深入与本校或本学院专业相关的领域,进行广泛调研,搜集在择业和工作中涌现的典型事例,总结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或教训,编写就业指导案例。在一定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再次,就业指导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理解期望值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之间的矛盾,自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树立深入基层积累经验的就业意识。

4.3 促进师生互动,改进教学形式

学习的目的关键在于充分运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团体辅导技术,如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无领导小组讨论等达到教学目标,让同学们在形势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中体味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例如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模拟招聘,可以在实例纠错和榜样效仿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走出教师的“自我中心”,增强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关注学生对职业指导的迫切需求。课前征集学生们对就业问题的困扰,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对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作出针对性或小组讨论解答,激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还可以搭建信息平台,建立就业网站和开设相应的就业论坛,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隐蔽性,了解学生的择业心理和就业动态。

4.4 努力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高校应该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培养学生们的就业意识。在大学一年级开展成才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引导学生适应新生活,确立就业目标;大学二年级主要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的教育,教育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侧重如何塑造和完善自己,努力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构;大学三年级主要是就业观的树立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侧重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大学四年级进行就职前的培训,组织参加各种招聘会,主要进行政策、技巧、心理等方面的指导,讲授求职择业程序和就业权益保护等。四个阶段相辅相成,有机连接,形成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的结构体系。

4.5 加强师资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目前,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师现有人员多半是该学院的辅导员或者团委副书记,缺乏专业性,同时也缺乏就业指导的专业培训。因此,高校应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建设起一支专兼结合、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同时,要不断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基础建设,加强团队建设,提供师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侧重于教学效果的考核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总之,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系统学科,必须要根据就业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互动式教学,借助社会力量,提高教学实效性,构建合理、科学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

参考文献:

[1]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R].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蔡玉梅.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2).

就业指导课教学建议范文6

【关键词】就业指导 大学生 课程体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根据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24号文件规定,从2008年起,全国普通高校要全面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所有高校都要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各高校需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明确列入教学计划。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规划人生,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顺利步入职场和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

1.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首先,课程体系缺乏全程化,没有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实际上,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其心理、生理是处于连续不断变化之中。就业指导应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分段实施,连续进行。然而,许多学校就业指导课仅仅针对毕业生,而对低年级学生考虑不够,缺乏对低年级学生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力指导,就业指导教育成为“快餐式”的教育。

其次,课程内容单一,知识介绍多,能力培养少。有的学校就业指导课内容偏重就业政策讲解、就业形势分析、择业技巧传授等理论,缺少择业观、创业观、职业能力测试等实践性的指导,课堂中也缺乏就业典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致使就业指导的教学内容不丰富,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少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陈旧”。

再次,课程形式不规范。许多高校往往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在学生毕业时开几次求职讲座或举办几场招聘会等,上课人数众多,纪律较差,使得不少学生也错误地以为这是一般的知识性讲座,学习热情不高,而且这种课程形式随意性和临时性比较明显。

1.2 教学方式缺乏多样化。目前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一般很少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或人才市场等参观学习,进行实践体验,这样使得就业指导课普遍显得单调,缺乏生机与活力。此外,也缺乏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实施个性化就业教育与指导,因为每个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就业观念、择业心理、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都是不同的,使用一套教材、一种模式、一个课堂的方式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不强。其直接的结果不仅是教学效果差,而且使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在遇到就业矛盾和问题时仍束手无策。

1.3 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的应用型学科,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应用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公共礼仪及职业指导理论等学科的知识,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又要熟悉就业政策,了解用人单位情况,掌握人才需求信息。但目前,高校从事就业指导课的教师从数量和质量上远未达到要求,大多由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各院系学生工作部门的书记和辅导员兼任,他们虽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门培训,大都依靠书本完成有关职业指导的学习,对课程的设置、规范、建设、研究不够深入,难以保证就业指导课的实际效果。

2.建设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

2.1 进一步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了更好开展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就业指导工作者

应该进一步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为此,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把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按照必修课程的要求和规范进行设置、完善,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完善规范、系统的课程设置;第二,实行就业指导课全程化、全面化教学制度。

2.2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就业指导课过去单一、笼统的教学内容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首先,高校可以考虑增设职业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就业心理辅导、创业教育等相关学科来增强它内容的全面性。其次,高校可以根据各年级、各专业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例如,一、二年级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就业指导课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三年级着重就业政策的学习,就业形势的分析,就业信息的搜集,求职准备、择业技巧、自主创业、心理调适等具体问题的指导和训练。

2.3 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上课教师,同样的教学对象,因教学方式的不同可能会收到很不一样的效果。就业指导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用性、灵活性等特点,单纯理论的课堂讲学方式显然是不适合的,故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这方面,高校可以考虑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与职业规划、就业工作、创业教育、毕业后追踪服务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例如:讲述求职技巧,可以采用举办模拟招聘会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方式;讲述就业信息,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参观招聘会社会实践的教学方式;讲述职员的素质要求,可以采用邀请企业负责人举办相关讲座的教学方式;就是课堂讲学,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分小组讨论等方式,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