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改革成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方法改革成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 教学方法 创新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问题

德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明显的不同,说教色彩浓,实操内容少,这样对德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德育教师普遍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手段比之前的黑板教学更易让学生接受,但是如果教师没有更新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也会变成一种单调的教学。目前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大部分德育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非常的单一,讲授法仍是最常用教学方法,很少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这就造成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与主动参与性被忽视,师生的互动教学相差很远。

(二)德育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态度存在问题

受到整个教育环境的影响,作为中职教师队伍,比对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学前教育,中职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不强,目前中职学校中有部分德育课教师认为在中职学校工作社会地位低,不受尊重,觉得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太差,即使再怎么用心也无法教好学生,对教学现状极不满意,认为在当前状况下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非常困难。种种因素导致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德育教师普遍存在教学信心不足的问题,厌教现象比较突出。

(三)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厌学情绪严重

据调查,多数中职学生在德育课的学习上心态消极,不喜欢德育课,有43%的学生不喜欢或讨厌德育课,认为现行德育课的教学方式不适合他们,教学内容与他们的思想实际、知识水平相去甚远,理解较困难,很少参与德育课课堂教学中来,导致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难以真正溶入到课堂中,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心不在焉,有的干脆把德育课看成休息课,上课睡觉现象比较常见,学生对当前的德育课教学不够重视,学习热情不高,厌学现象普遍存在。

二、创新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对策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借助一定的设施、设备、场所和工具,为学生创设一种共同活动的环境气氛,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某种活动情景中体验关爱、协作、自主、分享等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学生的这方面品质和能力。情境创设按照呈现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有“语言描述”、“计算机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模拟场境”、“现实情境”、“问题提出”等类型。我们创设情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还原课本知识的背景,通过情景的生动性、丰富性来恢复知识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此种方法应用于教学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班级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仅贴近的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把学生最感容易出现偏差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同时,也增强学生法制意识。这种选用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比单纯运用知识去讲授效果更为有效。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极大的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探究教学法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利用课前布置任务,课上进行交流的形式,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种探究活动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情绪,通过展开热烈的小组讨论,去探究与发现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社会实践撰写调查报告这种探究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从课堂走入社会,不仅增强了德育课的实效性,而且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德育课真正的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经济意识与职业意识。

(四)讨论教学法

师生关系的转变:由距离型转变为伙伴型。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应该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教学形式,民主、平等、互动、合作应成为师生关系的新的理念,据此,教师要由学生的权威变为学生的伙伴,在与学生的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完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的建立与发展。

媒体手段的转变:由演示工具转变为认识工具。无论是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实物、图片等)还是现代的教学媒体(如音频、视频、课件等),都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工具,或是一种手段。如果在学生观察了媒体的演示或借助媒体而创设的情景后,教师不是越俎代庖式地分析、说明、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探究理性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抽象、概括得出理性的结论,这样就使媒体的作用发生了质变,由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识工具。

教学过程的转变:由传授型转变为引导型。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的活动,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不应再是服从,而是如何调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提倡学生的独立探索。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教学过程教师应从讲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

以上就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问题谈了个人的一点思考,研究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目的在于改革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因此我们每一位中职德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或创造适宜的德育课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丽娜.提高中专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02).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范文2

关键词:客舱服务 教学方法 改革

客舱服务质量是航空公司的窗口之一,客舱服务质量直接决定旅客对航空公司形象的评价。客舱服务既是民航服务的核心内容,也是集中体现乘务人员综合素质,客舱服务质量是考验空乘人员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这就决定了《客舱设备与服务》这门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1.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性

《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是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既是对前期所学专业课程如民航概论、航空运输地理、服务礼仪、形象设计等的综合运用,又是学习机上急救和应急处置课程的基础。在《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教学中能够集中体现空乘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其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质量和专业建设成效。适合当今学情的教学方法决定着决定整个空乘专业教学体系的运行效果。西航职院《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的教学团队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工作任务导向为思路进行《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教学方法改革情况如下:

2.1教学思路改革

教学思路的改革有利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并能使是学生尽快的接受新的知识。西航职院《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设计了十个教学情境。内容如下:

学习情境一:航前准备会,一名乘务员在接受飞行任务书之后,首先进行个人准备包括飞经地标介绍和个人仪表等内容,然后到达基地参加由本次航班乘务长所主持的航前准备会.

学习情境二:设备清查:到达飞机之后,要对厨房设备卫生间设备psu旅客服务组件各种应急设备进行检查.以及机供品清点

学习情境三:欢迎旅客:直接准备完毕之后,旅客登机,乘务员安排旅客就坐,帮助旅客摆放行李。

学习情境四:关闭舱门: 得到机长许可之后关闭舱门,并将滑梯杆预位.

学习情境五:安全演示:每次航班都会为旅客进行安全演示,介绍部分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学习情境六:安全检查:在飞机起飞之前,巡视客舱并.进行安全检查,即让旅客系好安全带打开遮光板调直座椅靠背关闭电子设备等.

学习情境七:书报服务:飞机平飞之后,乘务员为旅客发放报纸和杂志.

学习情境八:餐饮服务:为旅客提供饮料和餐食.

学习情境九:细微服务:在航班飞行过程中,客舱乘务员会不时的巡舱,观察旅客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加水打开阅读灯等工作.

学习情境十:航后讲评:航班到达目的地之后,打开舱门旅客下机,完成交接工作之后,乘务员完成由乘务长主持的航后点评会议,进行总结和评估.

当十个教学情境学习完毕后,学生不但学会了客舱服务设备应急设备的构成及使用方法,而且学习到了客舱服务的标准和服务流程.不仅对本课程的内容有了充分的掌握,也将服务礼仪形象设计英语口语视听说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里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从而使学生总体素质有所提高.

2.2教学方法改革

《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授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示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采用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法,我门将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综合应用.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考核方式改革

原考核方式是在教学结束之后进行试卷考核,再结合平时出勤及课堂表现,给出最终成绩。改革后的《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的最终考核是将学生学习过程考评,终结性考评,及学习态度考评相结合的方式.给出最终成绩.

2.4教学场地改革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客舱设备与服务》课程的教学场地丰富,尤其是实训条件比较丰富,校内实训条件包括模拟客舱实验室,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服务流程训练还有形体训练室,在这里可以进行安全演示和服务规范动作等内容的练习.

校外实训地点包括首都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vip接待,西飞宾馆等.

2.5师资结构改革

师资结构的改革主要是引进航空公司的专业人员参与到教学工作中。现在的教学团队专职教师占多半,并且大部分拥有国际航协的空乘教员资格证,外聘教师都来自航空公司.学历方面硕士研究生占大部分.高级职称也占多半.

3.改革后教学效果

3.1提升学生素质

客舱乘务员的每一个细微的一个动作都代表了她个人和航空公司,如何提高服务质量要从细节抓起,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后的课程学习,学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点.比如在旅客登记之后,2号乘务员负责清点人数,在没有强调要领之前,是这样,如果你是二排d坐得乘客,心理感受如何,应该这样,这个姿势她们学过,都会,但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两外起飞之前乘务长巡舱,双臂展开,十分不雅,应该单手,去一边,回来一边就可以了.学生刚开始在模拟客舱上课时都穿着平时的衣服,那他们做练习之后,自己都感觉效果不好,当换上职业装之后,同样的动作,就像乘务员做出来的.平常倒水时都是这样,但在客舱中是禁忌,原因是,机上服务时经常遇到气流颠簸,这么高,很容易撒到旅客身上.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3.2提高面试成功率和培训合格率

教学方法改革之后的教学效果第二个体现是提高面试成功率和培训合格率.空姐面试成功率平均百分之五.通过了三年系统的专业学习,使学生在面试中的形象展示,专业笔试,综合能力测试环节的通过率都大幅度提高.另外面试成功之后航空公司会进行专业培训,其淘汰率较高,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培训合格率相对较高。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范文3

关键词:数控编程;操作技能;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是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省级精品课程之一,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通过教学改革,总结出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数控车削技术,适应岗位需求。

一、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坚持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二者在学习中缺一不可:在教学中,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本门课中,如何根据零件图的技术要求编制科学合理的数控程序,是理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坚持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对理论的教与学,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强调“授人以渔”。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类比引导,举一反三,深化理解

接触数控编程之初,学生头脑中没有任何概念,加上他们对感性知识的缺乏,因此在介绍数控编程时,可将其与学生熟知的小学语类比。并通过举一反三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把指令的各种应用形式“刻”在学生脑里,解决以往学生编程时出现“不会用指令”、 “指令格式错误”、 “编程规则错误”等现象,增强其信心,打下良好的编程基础,为技能操作做理论准备。

2.模拟仿真教学,变被动为主动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数控模拟仿真软件,让学生观察并体验自己所写下的每一个程序段在整个程序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编程,通过现象增强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接受能力,引导其思考。同时,通过反复的模拟检验,学生自主完成模拟仿真作品,会产生成就感和快乐感,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并用,拓展编程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充分地拓展思路,避免编程时思路窄、思维不灵活、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等缺点。可将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并用,并通过反例,让学生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学会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可以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典型“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总结并积累经验。

4.以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开放式实践的目的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意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其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提供条件保障。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主设计或选择实践内容,并根据加工要求进行加工准备、编程、仿真校检、加工及质量检验工作。实训指导教师全程服务,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自主拓展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能力锻炼和培养,为步入社会后更好地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用实践验证理论,重视技能的逐步提升,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1.讲练结合,奠定操作技能基础

讲练结合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示范性操作,学生从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本课程中,学生在首次接触数控车床时,教师要采用面板操作,程序的输入及调试,对刀及加工等边讲边练的教学法。每一个学习项目也要根据学、练、做结合的总体教学思路,学习一个零件进行数控加工的各方面的知识综合,通过仿真模拟练习、技能训练来强化所学知识。最后,要通过实际制作零件来应用和验证所学知识。

2.任务驱动教学与行动导向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编程与操作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小组协作完成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提升操作技能。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完成任务的各种信息。而教师负责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保证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安全指导,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使理论与个人经验相结合,构建工作过程知识;完成任务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各组的方案及加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适合企业生产的、经济可行的最优方案。

3.根据生产实际,利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真岗实操,强化操作技能

根据生产实际所立教学项目,由简到难,并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以真实零件为载体,实训基地工厂化,变师生关系为师徒关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同时,利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企业的数控车床加工全过程,安排真实工作任务,教师统领全局,类似于车间管理人员、小组长管理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模拟行使企业里班组长的职责。在工厂化的环境中,使学生的实训过程和内容与工厂的实际工作保持一致。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使学生适应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拓宽就业面。

4.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精炼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教学项目,边练边赛,小组项目完成绩效作为成绩考核的主要部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借助比赛,在全面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精加工意识和时间观念,真正实现“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目标,以适应紧张忙碌的一线工作环境。

三、构建新型的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范文4

一、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

1.基础性强,在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这类课程一般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甚至是核心课程,它的实用性也较强,如果掌握不好,将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

2.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这类课程需要的前置基础知识起点高,有些甚至要用到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导数等知识;同时这类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方法)较多,内容点多面广,系统性强,知识点间的衔接紧密,高职生自学课程的难度相对较大。

3.以理论讲授为主。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运用PPT课件逐章逐节讲解教材理论知识,而这类课程配套的实践环节则相对较少,甚至完全没有。

二、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教材处理简单粗糙。一是不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在教学观摩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讲授《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时,由于忽视课程前置基础知识的铺垫,致使一些学生难于听懂教学内容。二是忽视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表现在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相关课外知识的延伸,PPT 课件中的内容几乎就是教材基本知识点的逐一呈现,结果学生是雾里看花,一知半解,抓不住重点。三是教学内容偏离高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例如,有些教师过分拘泥于公式或结论的推导过程,却忽视了公式或结论的理解和应用。

2.课堂教学模式欠佳。尽管大部分教师能使用PPT课件来上课,但大都推行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无法得到真正的调动和发挥,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乐趣和激情,甚至对课堂感到厌倦和无奈。与此同时,课程的平时考核自然也就偏重于考核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学生课堂纪律的表现,而忽视对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激励和考核。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现象普遍持绝对化的禁止态度,而很少考虑是否可以因势利导、变害为利。

3.学生的实践需要有所忽视。由于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总学时数一定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往往忙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讲授任务,以至忽略了本来就偏少的实验或实训内容。调查中发现:验证性实验通常被忽略,甚至连一些探究性实验也不做,课程教学几乎变成纯理论的讲授或PPT 课件的展示,结果学生兴趣被压抑,应有的动手机会被剥夺。同时,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自主性课外实践活动,普遍缺乏利用已有资源开发新实验(实训)设备的意识,能在其中有所作为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

三、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做法

为了探求提高工科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笔者组织了一个由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为主,专兼职督导、学生代表参加的教改研究团队,以所任教的2013 级、2014 级相关专业理论课程为载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模式、实践环节等开展一系列为期一年的教改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如下:

(一)端正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工科类专业培养的不是研究型理论人才,而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首先,我们针对高职生的知识基础以及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对配套教材的内容进行有的放矢,即删除一些推理性的、推导性的过渡性内容和介绍性的章节,而对一些确实不能省略的环节,则用PPT 来呈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一些实用性结论或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说明。这样做不但抓住了重点,精简了课堂,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工作也变得轻松而富有效率。其次,我们在备课时要恰到好处地补充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来充实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讲授《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中关于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这一节内容时,就以导弹制导系统和GPS 导航系统为案例,配以图片、视频资料进行讲解,结果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我们在教材的具体应用方面做到与时俱进。由于一些原因,教材内容总是相对滞后于相关技术发展的现状,例如教材《供配电系统》中关于常用照明光源的描述,就没有介绍现在已经成熟并已经普及推广的LED 光源再如其中关于输电方式,只介绍了目前传统的、主流的交流输电方式,而新兴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直流输电方式并未作介绍。为此,我们应及时将最新的相关技术资料整合补充到课堂教学设计当中,使教学内容更具前瞻性和完整性。实践表明,这种变固化的课本为灵活教材的做法,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既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也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个良好的教学习惯,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课程教学目标更高层次的实现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模式

一是变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导法,教师从传授者角色变为课堂活动的导演,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课堂活动的主角。例如,在提示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把教材刻板的知识点细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采用抢答、轮流答题或随机点名答题的方式推进课堂活动。二是尝试师生角色互换。先安排一段时间给学生预习教材内容,然后由学生就其中的知识点提问题,让教师来回答,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质量进行点评、补充和归纳。三是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将课堂玩手机的消极行为变成积极的学习行动。例如,我们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生僻的学术名词或相关的课外知识问题,让学生通过手机互联网去搜索答案,然后对学生提供的答案进行评价和小结。这种手脑并用、兴趣与学习相结合的自觉行动,学生不但喜欢,而且非常有效。四是改进课堂评价模式,将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重要考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参与、主动有为。实践表明,通过以上措施,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活动变得富有成效,师生在课堂中都感受到了乐趣和满足。

(三)尊重学生天性,满足实践需要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范文5

关键词:教学改革 师生关系 探究学习

教师要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好语文,先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教材的重点,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并总结出哪些知识点适用于哪些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学方式更具有针对性。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形式辅助教学,还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表现进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一、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对语文知识运用自如,必须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小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活泼好动,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导入方式,如讲故事、放视频等,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差,课堂效率不高。想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上,然后适当组织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同时,学到一定的语文知识。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能够将文字、图片和声音有机结合起来,使课本中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所以,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播放。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为学生创建愉快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因此,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三)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学生通过活动学到一定的知识。

1.角色扮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还可以指定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人物的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设置游戏

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游戏学到一定的语文知识。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多给予他们一些肯定与表扬,使他们保持语文学习的热情,而在对他们提问时,则可以适当提一些创造性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并积极回答问题,多提一些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问题,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回答做出合理的评价,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重视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自主、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并且每个组中让学生自己选出一名组长。在课堂上教师可就某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者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的组长,让组长组织学生一起研究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学习问题的探索和研究。通过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新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还要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研究,进而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山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教学方法改革成效范文6

Abstract: The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determine the importance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takes the rol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duc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then proposes measur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教学方法;改革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human resources;teaching methods;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76-02

1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作用

1.1 有助于高职院校教育的平态化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应该是以市场要求为导向,其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各种它们需要的人才,让他们在高职院校接受的教育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因此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育我们在给其定位时应该保证高职教育符合平态化的发展特点,而不能脱离市场,发展超出市场要求的所谓“学术研究知识”。

1.2 有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具备使用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薪酬制度以及处理人事关系等等问题进行深刻的学习与了解,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对社会工作岗位的正确认识,为他们以后的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后,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就会倾向于他们,因此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1.3 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时间还不长,但是人力资源课程对于高职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力资源课程的开设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高职教育的目的也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因此站在高职院校教育的整体利益上分析,人力资源课程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2.1 重理论忽实践 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书本的理论知识为重点,而忽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方法是依靠在课堂中照着书本知识照本宣科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对于一些具有实践性操作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采取理论演示的形式,而不会给学生提供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机会。其教育的结果就是学生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没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这种理论知识又不能与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因为高等院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术型的人才,这样就会为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

2.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内容落后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反应及时调整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以此为市场培养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人力资源课程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学科知识,它与市场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需要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相关的内容,但是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其教学的内容并不是以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是采取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有的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甚至一直沿用比较落后的书本,其的其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相脱节。

2.3 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建立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评价,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对教学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尤其是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评价还不重视,结果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3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3.1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理论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知识,其中理论知识是学生以后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时一定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性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比较枯燥,而不愿意学习,但是此部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基础,它对学生以后的实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概念知识的重要性与枯燥性,根据不同的理论知识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工作,比如对于难点知识教师要侧重教师的讲授作用,通过教师的反复强调,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其内容实质。具体的教学策略可以按照“合作法”教学策略进行,也就是将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教师提出相应问题,让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再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最后根据探讨的结果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样的形式可以逐步的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而且这种掌握并不是机械式的掌握。

3.2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高职学生一般来说社会中的一些人力资源问题的认知不足,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开展,因此人力资源的实践性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提高学生的易懂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较多的真实案例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将校园内的一些日产活动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学习中。例如班级干部的竞争上岗制度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真实体现,教师对学生干部的评价就是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班级干部的工作范围属于工作分析范畴。可见通过将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一些日产生活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以情景模拟法,培养学生实战能力 通过情景模拟法可以锻炼学生的真实感受,有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人力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现实的企业管理环境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氛围,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情境中实现对人力资源理论知识的运用,这样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人力资源课本内容的综合运用,而不是将知识简单细分化,这样可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的实战能力提供了以此很好地锻炼机会,当然教师要对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学生运用人力资源知识的方向。

3.4 导入新的管理理念、模式及方法,弥补教材更新速度慢的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在实践中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不断有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产生,没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够完全跟上这种时代性的变化。因此,在选用教材时只能在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理论知识点相对完整中选择最适用的。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教师就必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不断充实自己,将必要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补充到教学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

3.5 打造“双师型”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人力资源教学方法改革的推动者,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教学思想等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教学改革的成果,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尽可能的让自己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所以高职院校要给教师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鼓励教师到实践第一线进行技能方面的学习或者到更高的院校接受再教育培训,并且教师也要讲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在教学中要将实践性的东西贯穿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李飞虹.高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2(6).

[2]李珂.高职文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