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思政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思政指导意见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构建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专业发展的传承特征。从19世纪早期的“学院派”建筑教育到20世纪初现代建筑教育在德国包豪斯出现 ,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一直是本专业的核心之一,是提高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核心模式
1 高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三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1999―2005年,发展建设时期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高[2000]2号)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00]19号 )
《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教发[2000]41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七部委以教职成[2004]13号)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4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
1.2 第二阶段:2006-2010年,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动力,专业建设为抓手,提高质量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1995年《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
1.3 第三阶段:2010-2015年,以骨干院校建设为动力,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为抓手,提高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 教职成[2011]6号)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2]1号)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 (教职成征求意见稿)
《关于加强建设类专业学生企业实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人〔2012〕9号)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
即将修订或出台的法规、文件:
修订《职业教育法》、修订关于教材建设的意见
颁布《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出台《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即将召开的会议:第七次全国职教会议
高职教育的教改已经从宏观发展到中观和微观,教改的微观问题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最紧迫的问题。
目前,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开发、专业师资队伍个体能力、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2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要素分析,人才培养模式要素调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素含
教育理念(基础要素)
教育目标(核心要素)
培养过程(关键要素),可以含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基地、教学模式、方式方法、教学管理和评价等。
2.1 关于教育理念、观点
高校的职能是教学、科研、服务、文化传承。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端技能型的企业人,不是面向考场的博学的读书人。
九融合:校长与厂长、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徒弟、课堂与车间、作品与产品、理论与实践、招生与招工、育人与增效。
知识可以传授,能力无法传授,只能靠训练来有效解决。知识是完成任务的工具,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知识本身不是教学的目标,而是为做事服务的工具。
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知识与能力之间有一道沟,这道沟只能用实训来填平。“有了知识,就有能力”这是职业教育教师观念上一个误区。
职业院校学生不是来泛泛接受知识的、盲目积累知识,而是来通过学习能在未来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
2.2 关于教育目标
专业课教师要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设计者,不能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实施者。
课程教学必须以课程目标为标准,不能以课本为标准。要教课,不要教书。从课本到课堂需要一个教学设计过程。
善于从直观实例出发,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打破“先学后做”的习惯,采用“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
2.3 人才培养构建要素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叙述: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12号文)
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9号文、12号文)
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8号文), 与行业(企业)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12号文)
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8号文件);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12号文)
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8、9、12号文件)
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9、12号文件)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8、9、12号文件)
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8、12号文件)
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8、12号文件)K
2.4 关于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1)办学模式:校企合作
(2)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宏观):
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中观):
各学校细化(微观) : 123、 411、2+1、12368、333
(3)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宏观)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行动导向(中观)
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先做后学、先学后做)(微观)
教学模式要适应培养模式,适应生产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实现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4)教学形式
班级式(行列式、中心式、圆弧式)、分组式、个别式(个别交流、自学、独立工作式),现代师徒制
(5)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演讲、问题、讨论)、直观演示(实验、实物展示、实物分解)、实例讲解(案例分析、现场考察)、问题讨论(师生、学生、团队)、情景教学(模拟教学、项目、表演法、障碍排除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法……
(6)教学手段
场所、布局、媒体(实物、教具、视频、多媒体、软件、网上学习)
(7)教学组织
多学期、分段式地组织教学,选择相适应的形式、方法、手段
2.5 关于培养目标及规格
培养规格:是指依据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具体标准。通常以较为具体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描述,包括通识知识和通用能力、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拓展知识与能力。
对培养规格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内容:一是要划分清晰,不要混淆;二是不要遗漏内容;三是在后面的课程目标中能找到影子,前后呼应。
【调研:职业能力建设司(处)、行业、企业、人才市场、毕业生跟踪、教育领域等】
2.6 关于课程体系
(1)课程改革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向加强实践教学的改良型学科体系课程转变。
第二阶段――指向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第三阶段――以职业竞争力培养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2)课程体系构成
由文化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与工学结合课程和拓展课程组成,其中,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大体为1:1,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学时的70%以上。
新课程体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职场)
传统学科体系:以学科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基础,以逻辑为载体,理论和实践分离开设(考场)
(3)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的内容:课程标准、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 (教学模式、教学组织、评价等)、精品课程、教材建设以及课程教学资源等。
其中:课程教学资源包含文本库(教学文件、课程介绍等)、图片库(设备图片、内外工作场景图片等)、音视频库(教学录像、任务演示、工艺流程、职业环境认知等)、动画库(业务流程、业务操作、法规宣传等)、案例库、素材库、政策法规库、行业特色资源库、考试培训库、习题库、试题库等。
2.7 关于考核评价
考核方式:自评、互评、主持(学生、教师、企业人员等)评价;过程考核(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出勤率、课堂表现、创新创意等)与成果考核(小结、展示与交流评价)相结合。
考试地点:教室、基地、在线考试等。
考试形式:笔试、面试、实操、成果展示、能力证据考核、免试等。
成绩构成:不同类型的课程,构成要素的权重不同。
3 结语
河南建职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为主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技术和管理人才)。
三个阶段(“2+0.5+0.5”)、三种课程类型、三种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
双主体、双体系、双证书、双师、双基地
“三”个类型(学校、企业、学生)的人员或“三”个层次(领导、职工、学生)的人员“舞”动起来办充满活力的学院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螺旋递进、真题实做‘2.0+0.5+0.5’”。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高[2000]2号)[Z].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00]19号)[Z].
[3]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教发[2000]41号)[Z].
[4]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Z].
[5]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Z].
[6]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七部委以教职成[2004]13号)[Z].
[7]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4号)[Z].
[8]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
[9]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Z].
[10]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 教职成[2011]6号)[Z].
[1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Z].
[1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Z].
[1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
[14]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Z].
[15]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征求意见稿)[Z].
[16]关于加强建设类专业学生企业实习工作的指导意见 (建人〔2012〕9号)[Z].
课程思政指导意见范文2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方法革新;教学原则
G641
乘我国大力发展应用型大学的东风,我校于2014年从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定位于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扩大学生的学习自,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根据我院的办学历史及国家相关部委的要求,如何上好思政课,以彰显思政课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中的作用是我们尤为重要的任务。为此,我们在本校学生中进行广泛调查,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随机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到958份有效问卷,以了解学生思政课堂的学习特点,从而总结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革新的原则。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学习特点分析。
教学原则的总结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的。根据调查,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特点包括学习目的的实用性需求、学习过程的愉悦性需求、学习方式的参与性需求、学习内容次重要性。
1.学习目的的实用性需求。
学习目的的实用性需求是指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理论对学生本人的升学、就业、应付考试、能力提升、思想疏导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当问及“如果您喜欢某一门政治课,主要是因为什么”时,511位同学选择的是“课程对自己的升学或就业有用”,占有效样本数的53.3%。有450位同学选择的是“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我们的思想问题”,占有效样本数的47%。当问及“以下哪种授课方式你较喜欢”时,有639位同学选择“引用材料和实际案例来说明书本理论知识”,占有效样本数的66.7%。问及“您平时上思想政治课的状态”时,有319位同学选择了“厌烦这种课,但是还会听以应付考试”,占有效样本数的33.3%。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实用性需求非常突出,是我们教学原则的确立,方式方法选择的基础。
2.学习过程的愉悦性需求。
学习过程的愉悦性需求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形式追求愉悦的感受,希望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的任务。在回答“如果您喜欢某一门政治课,主要是因为什么”时,489位同学选择了“教材生动有趣”,占有效样本数的51%,546位同学选择“任课教师有魅力”,占有效样本数的57%,539位同学选择了“教学过程轻松,能够看看电影之类”,占有效样本数56%。以上数据在教材、教师、教学过程都有明确的要求,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创造一个轻松、宽松的氛围,让其在学习中能具有愉悦性的感受,使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明显地相区别。
3.学习方式的参与性需求。
学习方式的参与性需求是指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倾向于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愿意做学习的主人,以取得第一手资料。在回答“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时,573位同学选择了“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占有效样本数的59.8%,在回答“以下哪种授课方式你较喜欢”时,有395位同学选择了“互动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发言”,占有效样本数的41.2%。从数据显示可以得知,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方式追求参与性,不再满足于传统高中的灌输型教学模式,是学生欲摆脱高中学习方式的表现。
4.学习内容次重要性
学习内容次重要性,是指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认为思政课在学校开设的众多课程中居于次重要的位置,对其中的理论知识要求不高。从态度上而言,他们认可思政课的重要,如在回答“您对现在的思想政治课的看法”时,有414位同学认为“重要,能帮助建立完善的思想体系”,占有效样本数的43.2%,但也有419位同学选择了“比起其他课程显得不重要”,占有效样本数的43.7%。在问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理论知识,您认为”时,有595位同学选择了“重要,但只需大概了解”,占有效样本数的62.1%。这些数据说明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次重要性,对理论知识要求不高的特点。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革新的原则
明确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特点,对思政课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也就有了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轻松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适当性原则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革新的几个重要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王道俊、王汉澜在《教育学》中认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由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目的具有明显的实用性需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也就成为我思政课教学方法革新的首要原则。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讲授某一理论时时应先有案例,让学生有一种感性的接触,然后引入一种理论。在理论讲授时,应简明扼要地明确基本理论,在表达理论时应简短化、通俗化,使思想政治理论与某一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相互印证。在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中,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持之以恒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能使学生在思政课中得到思想提升和能力锻炼。
2.轻松性原则。
轻松性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一种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轻松地完成学习的任务。此原则是针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过程的愉悦性需求而提出的。学生经过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对此类课程的印象是枯燥、刻板、教条,学习过程没有什么趣味性可言。这种形象须要教师创设一个愉悦的氛围,使学生轻松地进行学习。从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从几个方面进行尝试。首先教学内容时代化,即将教学内容的设计渗入当今时代的信息。如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应多挖掘当代的人或事。如周杰伦成功的启示、林书豪征战NBA的启示等。其次,是教师服饰的适当性。对于思政课教师的服饰应不应该严肃是一个讨论的热点。我们认为应该是适当而不是严肃。自然就是适当。中老年教师应该体现有内涵、青年教师应该体现活泼。再次是视频教学的适当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掌握到更多有利于教学的视频资料,思政课教师应通过大量审查过的视频资料为教学服务,使整个教学过程更为轻松。最后,教学语言的多样性。教师的语言是最能感染学生的方式。教学语言力求多样,面对不同的问题、理论,有时需要慷慨激昂,有时需要娓娓动听,使学生在听觉方面感到轻松,从而轻松进行学习。
3.主体性原则
教育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张耀灿、陈万柏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认为,所谓主体性原则,是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将受教育者视为教育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必,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思政课学习方式有参与性的需求,体现了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教育的意识。因此,有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贯彻主体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师先根据教材的内容,概括若干个主题。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每一小组负责一个主题,要求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围绕主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收集资料,制作PPT,通过演讲、演示PPT、游戏等方式向其他小组同学介绍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规定学习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生深入到网络、图书馆、社会去收集资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成员之间有不同的分工,需要团结合作,能培养其团结合作精神。更能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体现在每个小组的自我价值。
4.适当性原则
适当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要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能太难,使其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理解和接受。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认为思政课在学校开设的众多课程中居于次重要的位置,对其中的理论知识要求不高。这是由于学生认为思政课“无用”的概念所导致的。所以贯彻适当性原则,首先要解决思政课的“有用性”问题。思政课的“有用”与专业课的“有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业课中的“有用”是技能性的,比如会操作某机器、会某项技术。而思政课的“有用”更应该理解为“有益”。有益身心健康、有益于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有益于人生全部奋斗历程。有了这样的认识,使学生不至于将思政课与专业课进行横向的对比。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高考录取时学业成绩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因而教师要根据此特点设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应该教授难度太大的知识,但也不能太简单,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掌握即可。最后,思政课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性。当代的大学生学习生活在信息化社会中,他们思维敏捷、知识面广,信息来源多。这些特点要求有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信息及学生的价值观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众多的信息源里,认清是非曲折,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汪元宏、蒋德勤、王有炜,高校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索【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杨冠亚、王兆香、陈惠珍,新一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效性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4(12).
课程思政指导意见范文3
关键词:艺术生在校思想现状;文化基础;纪律表现;生活表现;工作对策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艺术专业辅导员普遍认为艺术系学生难管。在人们的印象中,艺术系的学生学习、纪律和生活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差,作为带班的辅导员,除了繁琐的辅导员工作外,如果再碰到懒散、违纪、任性的学生,工作压力更大。笔者为某高校艺术系的一名辅导员,此论文的研究基础是在针对所带2008级视觉设计班的现象而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一些工作思路和方法。由于该班基本上代表了艺术系学生的特点,所以笔者也以此班为例,阐述在带班中工作的一些现状和对策。以其抛砖引玉,探讨更有效的艺术系辅导员工作对策。
一、艺术系辅导员工作的现状
1.2008视觉班学生思想活跃,普遍重专业学习,轻文化学习,缺乏文化素养。这类学生只关注专业的学习,讨论专业的知识,轻视文化课的学习,如英语、语文、毛邓等文化课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使得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比较被动。文化基础差、对文化课的学习有偏见、缺乏认真塌实、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听不懂、没用处”便成为其经常逃课或不听讲的理由。如:笔者曾经找一位旷英语课较多的学生谈话并劝其上课。但该生认为英语课和艺术专业完全没有关系,不实用,还不如在宿舍里画画比较现实。学期末由于该生旷课太多,英语科目挂科。其实文化课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生不仅仅要学习专业,更加需要伴随着各种知识和文化不断的渗透认知教育,丰富学生知识的羽翼,但很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对此不理解。
2.艺术系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部分学生由于其他专业分数线太高而选择艺术类就读,不管专业是否喜欢,先踏入大学门槛,将来获得文凭,再慢慢找工作。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一般,没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开始了“心安理得、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更别提刻苦学习和专业研究了,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如敷衍老师作业、无故不参加班级活动、不履行自己在校的义务等。如:有一位经常旷课的同学,当辅导员亲自“请”她回来开上课时,该生说“老师,那我请假算了,我不想赶去学校上课了”;有一些同学,敷衍学业积极开展副业,如开淘宝店、格子铺等的也有。
3.行为懒散、自制力差是该班学生最常见的一个现象。由于艺术专业的课堂是比较开放的课堂,大多以技法练习为主,很多同学都认为缺一两节课无关紧要,也经常找各种理由向辅导员请假;迟到和早退的现象较其他系也相对严重。上课不带书、不按老师的要求带相关的资料,老师一讲技法理论就想着尽快下课,盘算着回宿舍下载资料完成作业。自制力差,明知道逃课不对,但总因为一时懒惰而逃课;明知道英语的重要性,但是总有一大部分的同学不能坚持学习英语知识,到考试时就企图作弊。
4.由于在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方面都比较注重突出和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艺术专业学生体现得更为注重个性,与别人交流的意识很差,甚至半个学期后还有同学互相不认识。自我意识过强,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自由散漫,我行我素,懒于打扫卫生,宿舍内务卫生差,个人生活习惯混乱,白天黑夜颠倒,人际关系紧张,不服教育管理。如不少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影碟,且大开音响,影响了既按时作息的同学,也容易恶化宿舍关系,产生矛盾:如宿舍电费、作息时间、学习等。
二、艺术系辅导员的工作对策
综上所述,艺术系辅导员工作的现状比较棘手,“管好学生”也成为工作的口头禅。面对艺术系的学生不良现状,许多艺术系的辅导员大为困惑,不知该从何入手,有的辅导员认为只要采取习惯性做法,保证学生不出问题、不出差错者就行,在学生工作往往忙于事务,忽视了辅导员真正的职责是“管理育人”、“精神导师”。笔者根据个人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及方法:
1.注重学生交流,建立良性的关系
平时要注重和学生多交流,多关心和帮助学生,处理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为他们着想,督促他们,并要尽量融入他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艺术系的学生虽然大部分懒散、个性冷漠,但是他们情商很高,在内心里对于自己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还是愿意帮忙和配合工作的。如一个男生宿舍,宿舍内务卫生差,网线的安装不规范,为了整改该宿舍,系部通知了几遍,都没有达到效果。于是我亲自到该宿舍布置工作,用亲切的口吻交代他们,“你们看老师也说了很多遍了,宿舍卫生本来就是要保持干净的,把网线拉规范也只需要你们花费几分钟的时间,这个工作对你们来说也不是难度很大的事情,请你们今天内把网线重新整理好吧。”身临现场的效果再加上耐心的劝说,让他们认识到整改宿舍卫生是迫在眉睫,该宿舍男生更加主动地把宿舍卫生和网线重新整理。
2.教育方式灵活,适度
艺术系的学生很多外表成熟,实际心理年龄并不成熟,所以我们采取的教育方式要灵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注意公平、公正,把班级建设的权利交给学生,辅导员及时给予意见。如在08视觉班的一次踏春活动中,同学们就时间、地点的问题各抒己见,意见不一。辅导员采取民主的投票方式,选择了一个票数较高的活动,尊重了大部分同学的意见,辅导员在其中控制好适当的时机,进行意识上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班级活动是一个集体活动,而集体活动的目的不仅是出去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加强他们对班级的荣誉感和凝聚力、提升班级活力,体现集体的精神。
3.把思政工作融入到专业学习当中
艺术类学生普遍比较崇拜专业较好的老师或者懂专业的老师,辅导员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比赛和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画展,让学生得到启发和学习的动力,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无形中鞭笞学习。如2010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配合课任教师,要求学生把课程作业的方向以大赛的要求为准,督促同学们完成课程学习并参加比赛。在此过程中,新的目标让同学们的作业赋予了新的形式,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变得更加主动,更加深入。功夫不负有心人,大赛的结果揭晓时有三位同学获得广告节的优秀奖,这是对他们专业学习的认可,也激励了全部同学。在本学期我在班会上再次宣传此类比赛的时候,同学们表现跃跃欲试的状态,明显感觉到班风、学风的良性发展。
4.树立良性的态度面对艺术系学生
辅导员要搭建起课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消除课任老师对艺术系学生的偏见也是一个关键问题,部分外系的教师认为艺术系的学生难管,一开始就对他们戴上有色眼镜,如某一公共课课任老师,一开课就批评艺术系的不是之处,到课点名也只挑艺术系的班级来点,这种偏见的加重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许多学生觉得到课成为负担。艺术系的学生虽然文化基础不好,但是大部分还是愿意学习,如此一打压,他们更加厌学、心态更加浮躁,对于管理他们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综合性大学或非纯艺术性院校对艺术类学生评价和关注程度上应转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工作不仅需要辅导员和学生本人的努力,更需要课任教师、行政领导的支持和鼓励。辅导员从中起协调的作用,把授课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学生在心里不仅接受了辅导员老师,同时又接受了课任老师,达到自然的和谐。
课程思政指导意见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现代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职业性培养是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具有明显的职业特色。社会对高职学生的综合评定,越来越偏向于学生的“职业素质”。面对新形势下的学生就业困境,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出击,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类型,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1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普遍问题
1.1高职院校对职业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职业素质培养的现象。对职业素质教育不重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没有开设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因而出现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人文等问题。[1]部分高职院校仅仅在大三的时候开设一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授课中,教师仅仅让学生对职业有了简单的认知,而对于职业素质的培养却寥寥无几。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班,较大一部分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建立完整的职业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未能相融合。
1.2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含糊
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有自身固有的特点,它既要学生能够掌握适应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又要学生能够具备适应本专业的个人内在素质。目前,在高职学生的职业认识中,众多学生都存在着“技能至上”的现象,学生认为,在学校只要学好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就能够谋取一份不错的职业。而对于职业素质的认知却处于含糊状态。面对就业时,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就业时,随意伪造个人简历,对于职业的选择过分关注于薪酬待遇和工作地点,工作不踏实。笔者调查了部分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学生在选择用人单位时,最关注的问题是“我每月的底薪和提成是多少?”“4S店在哪个位置”等。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就业时,会出现“一山望着另一山高”的状况,随意和企业毁约。用人单位的人事流动频繁,让用人单位伤脑筋。
1.3教学模式简单、方法单一
部分高职院开设了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授课的方式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没有将本专业独有的职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缺乏职业文化的熏陶,授课效果的实用性、针对性不强,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专业教师能利用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授课,但由于高职院校的实训场地一般都在校内,缺少职业素养教育的氛围,不能将企业的职业素质文化有机融合到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缺少职场应有的素质教育。这样的授课方式、教学环境、教学效果都无法达到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
1.4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部《关于全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给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文件中指出了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2]职业素质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育,它覆盖的知识面广、实用性强、综合性高,授课教师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实践经验及社会技能外,还应对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而在高职院校中符合这种要求的专业教师极少,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授课教师大多数是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或思政课教师,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实践经验都有限,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2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途径
为了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进行教育改革,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把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强化职业精神培养。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改革的根本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实际,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以校企合作为载体,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切实将职业素质教育落实到高职院校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结合《关于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针对职业对从业者具体要求,加强职业素养训练,以此提高学生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3]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例如我院就提出了“崇德、尚能、精业、有为”的人才培养目标。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改革的关键
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教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主观态度和课堂实施效果直接决定了职业素质教育的最终成效。打造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双师双能型”的职业教师队伍,是推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全方位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全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训为平台,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参加形式不同的国培、省培,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能力;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兼职式”的方式,(1)“走出去”,选派专业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以提升教学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采用轮岗模式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探索并建立长效考核机制,教师通过在企业的顶岗,结合所教专业现状和企业文化优化素质教育模式。(2)“引进来”,创新机制,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从企业引进具有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型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将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合。高职院校还安排职业素养课程教师指导专业教师的渗透性素养教学、课程设计,将课堂的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进行相融;定期开展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为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3)聘请行业优秀人才做兼职教师,加深师资队伍的广度和深度。我系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聘请了大众、别克、吉利等4S店的销售经理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将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教育引进专业教学,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机对接。
2.3建立评价体系是改革的保证构建
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不仅是学校自身之任务,也是整个社会发展之要求。[4](1)建立技能等级与职业素养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高职的学生除了专业技能评价考核,还应增加职业素养评价考核。并将考核工作放在真实的工作场所或者模拟的工作场所进行,避免学生的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脱节。例如:对于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在技能考核中要充分体现4S店对销售人员的要求,严格按照6S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也可以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将我们的学生带入4S店,由企业的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让学生提前进入职场,感受企业对员工的综合考核要求,并将其转换为学生在校的考核标准,逐步建立起专业知识、技能考核、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生综合考核体系。
(2)建立教师共享式评价体系。学校是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是直接培养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职业特色的诠释、企业文化的讲授、职业道德的养成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应明确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将职业素养的提升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评估,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使教师能够自觉主动地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
3结束语
专业技能是高职学生的“硬实力”,而职业素养则是高职学生的“软实力”,二者不可替代,互为补充。高职院校应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强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还需要广大职业院校和职业技术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宏.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18-19.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2006:1.
[3]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0-81.
课程思政指导意见范文5
关键词:高校;转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62-02
围绕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的重大部署,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财政厅发出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九大任务”。包括:(1)科学制定转型发展规划;(2)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3)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深化应用型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5)建设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6)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7)引入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转型发展;(8)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9)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治理结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学校改革,加快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建设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本科大学,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要求、部署,结合实际,在教学科研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按照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的有关精神和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改革和转型。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培养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有鲜明个性特征、有社会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有特长专长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方案与专业认证、行业标准的对接。发挥莆田学院政校企合作协调领导小组作用,在二级学院设立产学研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区域发展和行业需要,面向企业单位,加强校企合作。吸引更多的企业单位加入到产学研战略联盟中,为师生实践学习、创新创业、科技创新提供很好的平台,实现专业与企业、学科与行业紧密结合,形成高效率的产教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在科技、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与企业实现合作,构建校企、校地立体合作架构。建设专业的产教研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并进一步扩大此课程所占比例。
开展卓越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海外合作教育,办好教改班。加强与国(境)外应用技术类型高校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欧美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合作本科教育项目,继续加强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等的项目合作。深入实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探索建立“校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主辅修制度,逐步实施双学位制。
二、推进学科专业转型调整
按照“做大工科,做强医科,做实文理,做精师艺”及“工科搞特色,医科走基层,文理转应用,师艺留精品”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以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学科专业特色为核心,加快学科专业转型调整。
重点发展工学、医学、管理学类新兴交叉专业,推动工医结合、医管结合,尽快形成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链。改造与发展传统优势专业,加快发展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机械、电子、信息、化工、医疗器械、电子商务、港口物流、文化产业管理等应用型专业。并建设以学科为基础,与产业相结合的专业群,并根据实际企业需要增设新的能为企业服务的学科,并将服务同一产业链的关联专业组织为专业群统筹管理。在现有8个专业群基础上设置65个专业方向,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与西门子(中国)公司合作设置医疗器械专业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医院管理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方向等。
探索建立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结合的新专业设置制度,并设置评议制度,以政府机构主导、各行业专家积极参与。以专业认证为标准,开展专业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力争在三年内建设一批有地方特色、产学结合的重点优势专业。
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完善学科建设指标体系,开展学科建设绩效考评。完善学科负责人(带头人)制度,促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成长。建立完善重点学科遴选制度,根据学校学科发展方向和目标,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
三、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完善以就业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岗位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课程评价机制,实现课程建设与职业素养、岗位能力的对接。加大课程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3年内建设100门左右基于岗位工作实际的应用型校本课程、40门左右网络共享课程,引进50门慕课课程。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通过实现矩阵将人才培养标准导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必要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进美育教学。
四、强化实践教学
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定实施实践教学标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设一批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尝试将校园部分物业管理纳入学生创业范畴。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平台,把创业教育和训练渗透各类课堂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开展“实验室建设年”等工作,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在新校区规划建设实验园区。加快校内现有实验实训室的整合、改造与提升,与企业、行业、科研机构共享共建一批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室。依托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工程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每个二级学院都要建设1~2个高水平的实习实训基地。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实训环境和对象,建设与应用高水平软件共享虚拟实验、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实训等教学资源。
五、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探索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合时代特征推广微课等教学新方法。改革考试方式方法,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元的评价方式方法,改进教师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和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办法,以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推进大学英语、思政课课程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改革。
六、优化教学管理
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建立完善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由学校、实习单位、用人单位、行业团体、技能鉴定机构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强化教学督导,建立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常态化机制。建立教学管理队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和规范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职能,推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逐步将课程管理、教师调停课、实践经费管理等权限下放二级学院。
七、完善科研管理体制
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逐步建立以创新、质量和团队为导向的科研评价、考核和奖励体系,推动科研资源配置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坚持应用性科研导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校地互动承担横向科研项目,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造、决策咨询。
逐步下放科研管理权利,以二级学院为基本管理单位,发挥其在科研项目申报、立项、过程管理等环节中的积极作用。健全科研经费校、院、团队三级管理体制,强化二级学院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建立完善校内科研机构管理机制,明确校内科研机构准入条件和设立原则,建立科研机构考核、激励制度,逐步实行不合格科研机构退出机制。
修订学生科研管理制度,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把大学生科研实践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八、推进科研转型
按照面向地方、面向教学、面向项目的要求,推动科研主攻方向向应用型研究转变。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组建一批科研创新团队和服务地方团队,强化服务地方的意识,加强与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联系,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加强应用型科研平台建设,组建校级协同创新中心,鼓励二级学院与企业联合共建研发中心,推动产教融合与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将科研资源和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以科研项目为抓手,鼓励、支持教师面向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课题开展攻关,不断提高立项层次。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关键一步,教学科研方面改革更是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更会引发深刻的观念变革和理念创新,具有全局性、复杂性、长期性;只有抓好教学科研方面改革,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课程思政指导意见范文6
关键词:关联规则;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0-0075-03
一、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造成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等方面面临严峻的考验,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已经不能够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都是在以往的专业课程设置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简单的进行修改,很少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听取企业的建议或者遵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导致课程应该在哪个学期开设或者是否继续开设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采用基于WEB的教学管理系统对学生成绩信息进行有效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管理系统将产生海量的数据,大量的数据没有被充分的利用,因此,如何利用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发掘隐藏在海量学生成绩数据背后有价值的信息或者规则,如课程之间的联系,学生成绩与课程之间的联系等等,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理论指导。
二、关联规则挖掘和改进的Apriori算法
1.基本概念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1]关联规则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描述数据项之间相互联系的有关知识。[2]关联规则是数据挖掘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其目的是从数据库中挖掘出不低于预先给定min-support阈值和min-confi阈值的关联规则。[3]
关联规则描述为:设I={i1,i2,……,im}为M个项目集,D为交易数据集合,其中事务T是I项目子集(T?I),对应的每一个事务交易都有唯一的标识TID。关联规则形如X?Y的逻辑蕴涵式,其中X?I,Y?I,且X∩Y=ф。如果事务数据库D中有s%的事务包含X∪Y,则称关联规则X?Y的支持度为s%,若项集X的支持度记为support(X),规则的信任度为support(X∪Y)/ support(X)。[4]也就是:
support(XY)=P(X∪Y)
confidence(XY)=P(Y/X)
2. Apriori算法
Apriori算法是关联规则挖掘中重要的算法之一,它的核心思想是采用逐层搜索的迭代的方法通过多次扫描数据库D来找出所有的频繁项集。其算法描述如下:
L1={频繁1―项集};
For(k=2;Lk-1≠ф;k++)do begin
Ck=apriori_gen(Lk-1);//新的潜在频繁项集
for all transactions t∈D do begin
Ct=subset(Ck ,t); //事务t中包含的潜在频繁项集
for all candidates c∈Ct do
c.count++;
end;
Lk={c∈Ck|c.count≥minsup}
end;
Answer=YkLk;
Apriori算法虽然简单明了,容易实现,但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对数据库D扫描次数过多,二是会产生大量的中间项集。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对Apriori算法做了相应的改进,将整个数据库进行分段,挖掘过程只需在段内进行,接着各子数据库挖掘结果汇总,最终刷选出关联规则。
三、关联规则挖掘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包括有图像处理、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网站制作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等。采用改进的Apriori算法对计算机专业课程进行分析,分析流程包括数据选择、数据刷选、数据转换、数据挖掘及结果分析。
1.数据准备
本研究选取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10级到12级学生成绩表作为数据源,挖掘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为了减少冗余数据,将一些对专业课程影响较小的字段删除,删除了思政类、人文类、体育类和公共基础课成绩,最终选取了《图像处理》、《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等15门专业基础、专业骨干、专业核心课程学生成绩作为研究对象。
2.数据筛选
采集的数据往往存在数据冗余、数据不完整性等现象,不能直接进行挖掘,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例如对于学生成绩表中含有学生的电话、地址、出生年月等字段,一一进行删除;对于学生成绩表中的学生退学、转学等记录一一删除;对于学生成绩表中缺考的信息,采用忽略元组的方法删除;对于个别空缺值,采用人工填充的简单方式,其填充值为该字段的中值;对于补考、重修通过的学生成绩,采用替换的方式填充为50分,便于数据转换。经过数据筛选的数据如表1所示。
3.数据转换
从表1中可以看出,每一条元组代表一名学生的课程成绩,表中成绩都是采用0-100的数值表示,如果直接进行数据挖掘,难以取得满意的结果,所以,需要对每一条元组对应的属性值进行量化,如采用区间量化,使每名学生每门课的成绩值落入到特定的区间,最终转换成离散属性。因此,本文将学生各门课程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差五等,分别用A、B、C、D、E表示,90-100分为A类,80-89分为B类,70-79分为C类,60-69分为D类,60分以下为E类,同时,为了便于书写,本文将表中各属性的字段名用英文字母替代,其中KC1为《图像处理》、KC2为《网页设计》,KC3为《动画制作》、KC4为《网站制作与维护》、KC5为《C语言程序设计》等等,数据转换后如表2所示。
4. Apriori算法的应用
要对上述学生课程成绩进行课程关联规则挖掘,本文采用的算法运行的硬件平台:Intel 酷睿2双核 E7500、2GB内存,软件平台:Windows XP、SQL Server 2000、SPSS Clementine。经过数据转换的学生成绩数据已经满足Apriori算法对数据的要求,可以直接使用Apriori模型进行挖掘。为了能够得到准确有效的课程关联规则,经过反复验证处理,将最小支持度设定为30%,最小置信度设定为60%。部分挖掘结果如图1所示。
5.挖掘结果及分析
上面挖掘出来的98条结果并非每条关联规则都有意义,我们对某些无价值的关联规则进行处理,无价值关联就是一门课程的成绩在A、B、C、D类中的其中一类能够同时推出另外一门课程的成绩为A、B、C、D类中的两类或者两类以上的规则。例如,《图像处理》成绩为A的学生可以推出《网页设计》课程的学生成绩即为A或者C等,这类规则就没有意义。关联规则分析主要有两个参考依据:支持度与置信度,若数据集中D有C比例的事务T满足“包含A事务的同时包含B事务”,则称规则AB具有C置信度,置信度的高低代表关联规则强弱,置信度越高,关联越强。
通过整理98条,剩下64条有价值的规则,分析这些关联规则,得到部分主要的关联规则如下:
规则1:C语言程序设计=A网页设计=A,置信度为69.2%,图像处理=A、C语言程序设计=A网页设计=A,说明C语言程序设计、图像处理是网页设计的前导课程,因此,在课程设置中,网页设计排在C语言程序设计、图像处理课之后。
规则2:动画制作=A网页设计=C,置信度为70.5%,通过查看课程的安排学期发现,网页设计课程安排在动画制作课程的前面,导致动画制作课程为优秀的学生,网页设计课程的学生不一定为优秀,因此,动画制作课程应该安排在网页设计的前面。
以下几条规则的含义相似,不在详述。
规则3:网页设计=A、C语言程序设计=A网站制作与维护=A,置信度为85%。
规则4:数据结构=D、C语言程序设计=D数据库技术=D,置信度80.3%。
规则5:C语言程序设计=A、操作系统=A网站制作与维护=A,置信度76.5%。
规则6:计算机基础=A、计算机组装与维护=A、C语言程序设计=A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A,置信度82%。
从以上规则可以看出,C语言、数据结构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课,比较重要。笔者通过分析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简单的得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其中基础课程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图像处理、动画制作、C语言程序设计等,骨干课程为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操作系统、网站制作与维护等,核心课程为动态WEB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通过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能够有效地挖掘出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提供有力地决策支持,也为学生学习提供方向性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J Han, M Kamber. Data Mining:Concepts and Techniques[M]. San Mateo, CA:Morgan Kaufmann, 2001.
[2]付沙,周航军.关联规则挖掘Apriori算法的研究与改进[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