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考核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考核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考核制度

小学体育考核制度范文1

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中学生中考、高中生高考都是人生中的一次巨大考验,而武术作为一门非必修的科目,并没有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习,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武术不但不会在竞争激烈的高中考中加分,而且学习武术只能是将大量的宝贵时间给浪费了,与其如此还不如多花时间在文化课上。再加上很多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武术师资力量并不充足,很多教师并不是专业的武术教师,大都是半路出家的或者是以前有学过一点,这使得很多教师在理论和技术上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将武术技术的内容及内涵很好的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对学习武术的兴趣自然也会感到无趣,而不是像电视上演的那么好,对武术失去了兴趣。在很多学校武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学校领导自然也就不会太注重,从而也会觉得在体育其它项目中武术的安全性也不够高,会引起学校打架斗殴的事件,所以有意识地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武术。

2、普及武术运动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策略

2.1、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现今,人们受新观念和新思前的影响,传统的体育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考验,体育教学者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另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各方面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改革和创新教育的思想为主体,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者的教学能力,并且不断加强体育教育者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保证中小学生得到全面地发展。

2.2、建立相应的考试考核制度

尽管现今中小学教育不断向素质教育发展,可是考试考核制度仍然是检测教学成果的一种必要手段。因此,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育者都应该将武术教学放到一个较高的位置,不断地将武术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谈及开来,甚至可以将武术教学也归到考试考核当中去,并且将考核结果也列入到总成绩。可以说,是将传统的只考文化课而不考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加以改变,不断提高武术教学的重视度。另外,还应该将武术也视为是体育达标项中的一项。

2.3、加大宣传力度,扭转大众对武术错误肤浅的认识

武术不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民族文化。武术最早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民间杂耍”,而博杀则是我国古代中“用武止武”的一种有效手段。武术因与其所结合载体的不同,所呈现出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而人们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则是“民间杂耍”、“军事战争”等,对于武术的文化性的认识却很少。为了改变人们以往的认识,将武术的文化价值和功能发扬和传播出去,就应该不断地借助媒体和其它有效的手段进行宣传。

2.4、完善教学设备

现今,在甘肃省的各中小学当中,武术教学所需要的各类设备极为匾乏是影响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适当的加大对学校武术设备的投入,协助各中小学的训练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和购买,保证学生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应适当的扩建武术教学场地,以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训练及比赛。武术作为我国的一种民族文化,应该不断地发扬光大,绝对不能将其视为是一种普通的体育项目,而是要将武术内在的价值及内涵挖掘出来,将武术教育的真正功能发挥出来,为培养优秀而全面的中小学生发挥积极的作用。

3、结语

小学体育考核制度范文2

目前国内外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也制定出了一系列的优化对策,但迄今为止各地方高校还是存在形形的问题与困境。本文从学校的实践课程、师资力量、学生心理、实习考核、硬件设施等多方面对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

1引言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此昭示着我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将从理论论证层面向实践应用阶段过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教师示范能力,其很难成为一名优质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既要具有一般教师的师范技能,又要具备娴熟的体育专业技能,强调普遍性与专业性并存。因此,使学生理解新课程标准,明确实践目标,提高师范技能,通过实践教学能力的训练成长为符合地方中小学人才需求、适应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基础宽厚、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的应用型体育教师[1]是每个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首要任务。

2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程缺乏综合性,体系不完善

在教学计划课程中,理论课程和技术课程太过独立,课程内容之间没有更好地相互交融,从而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较为散乱,利用率低。而且,在理论课程中,部分课程内容出现重复,例如:体育教学论、中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和学校体育学,这三科课程中内容部分重叠。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课时,而且造成学生对课程存在不满情绪。此外,在课程分布中,专业课程占的比例过大,而体育教育作为一个以教育为基础的专业,学生并没有接受到充足的教育基础知识的学习,因而会造成学生师范技能偏低,实践教学过程出现问题。

2.2师资力量较好,但教师基层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大学执教老师大都为高学历、高科研能力的优秀教师,也正因此,此类教师大多数为本科—研究生—博士的系列式经历,并没有长时间的在基层的中小学教书育人,这就导致大学教师普遍缺乏基层实践教学经验,对基层教学情况了解不足。从而导致,大学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基层经验和基层需求少之甚少。因此,学生缺乏对中小学的教学现状、需求和学生心理的了解,实践教学不能更好地贴近现实,存在理想主义化。

2.3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学风建设有待加强

反观当下大学校园,多数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抱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只要触碰不到丢失毕业证、学位证的底线,学生们普遍会优哉游哉地进行大学学习,积极性貌似是大学校园里的稀有气体,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主观能动性,总是被动地去学习、考试,并且,在考试中还会时常出现违规作弊的现象,这不仅助长了违规学生的嚣张气焰,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若行为主体缺乏自身推动力,那结果一定不尽人意,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也不会有较大的提高。因此,大学学风建设有待加强,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也亟待改变。

2.4学生教学实践不足,缺乏实战经验

学生教学实践机会不多,体育理论和技术学习都是建立在理想化的基础上,对不同体育教学环境、背景、教材、对象等针对性不强,高校的学习与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施衔接不及时,导致高校毕业生在工作中适应阶段延长。[2]“功到自然成”的道理是人人皆知的。地方高校在提供学生实践教学机会方面已有众多举措,但在力度和广度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学校每年开展的师范生技能大赛对学生的教学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但开展形式的单一、参赛人数的稀少都限制了该活动的预期效果。此外,学校的见习实习活动大都针对大三大四的即将毕业的学生,而忽略了对积极性相对高一点的低年级学生的实践教学的培养,没有把握好对学生稀缺的积极性的利用,让学生从步入大学开始就重视对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2.5实习考核制度过于宽松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实习考核制度太过宽松,会使学生没有学习压力。本就缺乏积极性的学生再失去外界的推动力,那结果只能是学生得过且过,自身实践教学水平滞步不前,实践能力低下,综合实力落后,无法跟上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缺乏社会竞争力。

2.6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有局限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体育教育专业这一特殊专业的学生,想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场地器材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若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那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增强。

3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的优化对策

3.1调整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综合性

针对上文提出的“课程缺乏综合性,体系不完善”,学校应及时作出调整,在注重体育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外,适当增加教育基础课程的比例,使体育教育这一师范专业的学生掌握必要的师范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师范技能和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学校在开展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学习时,应注意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实践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增加理论知识的铺垫和理论支撑;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增加实践课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更清晰深度地理解知识内涵。优化课程体系、完成课程内容交融,为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水平提高提供保障。

3.2注重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师资力量

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水平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水平,教师的基层教学经验也是决定教师水平的一大重要因素。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为中小学培养优秀体育教师,该专业培养人才方向也正决定教师团队应具有一定的基层教学经验。因此,地方高校应针对本校的教师团队水平制定相应的措施,学校应经常组织本校教师对中小学体育改革内容、中小学体育课程发展等内容进行学习。

3.3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学生学习心态引导

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其学习态度对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应致力于加强学风建设,严查严打上课、考试违纪的学生,营造浓厚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作为学生自身,更应该保持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主观能动性,从心理上明白实践教学能力在自己今后工作中的必要性,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教学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

3.4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增多实战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课程中的知识讲的有多完美,都必须放到实践中运用还会知道其达到的具体效果,从而才可以对运用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使学到的知识在实践教学中达到最佳效果,也使实践教学能够吸收知识的精髓,呈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锻炼自己的师范技能和实践能力,也在实践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并积累更多的实践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

3.5健全实习考核制度,适当增加考核难度

关卡的难度,往往决定闯关者的能力。适当的增加关卡的难度,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在实习考核中,学校应适当增加考核难度,让学生有一定的考核紧迫感,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和创新力,使其更用心地对待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学生实践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的目的。

3.6改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场地器材设施不足会严重限制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和创造力。学校应积极改善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完善、优越的硬件条件,为学生解决实践教学的后顾之忧,使其能更好地创造出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和组织方式,使教学过程更有新意。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水平的最终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鲁克,严德一.21世纪师专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02(6).

小学体育考核制度范文3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建议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并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责任。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体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目前,就镇安县来说,由于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体育设备不足,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师资不足等因素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镇安县体育的整体水平和学校教育的发展。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发展镇安县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商洛市学校体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镇安县中学、镇安县第二中学、镇安县达仁镇中学、镇安县柴平中学、镇安县大坪中学、镇安县枫坪中学的体育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对象,学校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镇安县中学教师、场地设施、教材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课时、体育成绩考核及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等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98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体育教师队伍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多要素的动态综合体,就年龄结构,老中青三结合是最佳的。从调查中得知,6所中学共有38名体育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的比例为31.6%,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为39.5%,在40岁以上的为28.9%,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有30名男教师和8名女教师,女教师占的比例较少。主要是因为体育院校在招生的时候女生名额的比例明显比男生少,部分学校在聘用体育教师时偏向男性。学校错误认为女体育教师没有男体育教师有威慑力。调查结果显示: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例较大,体育教师的职称中教一级和中教二级所占比例较大;高级职称教师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愿意调到条件好的高一级的学校,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

2、影响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态度的因素

教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是教师应具备的首要品质。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态度的主要因素是工资待遇、教学条件和社会地位。这些是导致体育教师积极性不够高的主要原因。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在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如何提高体育教师地位(绝对不允许学校里再有挤挪课的现象出现)等方面做工作,以此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一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

3、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情况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镇安县6所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田径、篮球、排球等传统项目仍是镇安县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在当前群众中较为热门的健美操,体育舞蹈项目却开展的不是很好。其原因首先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仍是左右教学内容的主流。其次,场地的限制导致大多数学校体育授课内容比较单一。再次,女教师的缺乏导致一些易于女同学学习的教学内容无法普及。最后,受“主课”临时占用的情况,体育课不能完全按照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导致教师在体育课内容的选择上存在随意性。

4、中学体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调查数据显示,讲解与示范法、完整示范与分解法是每个老师都会用到的教学方法,游戏法和比赛法则用的相对较少,而这两种方法正是能够提高学生兴奋性,使学生乐在其中的方法,反而没有被教师充分利用。究其原因,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大,缺乏创新,没有意识到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作用。另外还发现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电化教学也逐渐被一些教师应用,然而录像教学法则很少被教师采用,使得课堂单调乏味。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差,多媒体、电教设备不足,使得电化教学和录像教学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5、中学体育教学设施条件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镇安县中学体育设施条件较差。还发现上述场地还有一些是“一场两用”情况,4所学校有田径场,6所学校有篮球场,2所学校有排球场,3所学校有足球场。但多数是不标准的,大部分的场地都是土场地,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设施条件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教师及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6、中学体育课时安排情况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通中学生,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三分之二的学校每周安排2节体育课,剩余的学校每周安排1节课,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难以落实,而且大多数学校的课外活动次数随着年级的增长,课外活动时间逐渐减少。镇安县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严重,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

7、中学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调查表明,镇安县中学组织开展早操与课间操的情况较好,只有个别的学校没有早操,但课间操坚持每天做。课外活动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学校组织较少,学生学习压力大,大部分课外体育时间都用来给学生上课和自习,因而无法满足学生体育的发展特长和体育课的开展。

8、体育考核情况

镇安县体育成绩考核主要是体育教师商议由体育组组长制定的,而每个学校的制度都不完全一样,调查得知,镇安县中学每所学校的技能考核分数占很大比例,在技术成绩占总成绩的80%的考试方法中被调查的6所学校有4所采用,占到66.7%,这就说明镇安县体育教学过程中很重视技术技能,忽视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和进步幅度等因素的重要性。其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镇安县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结构较合理,但是女教师的比例较小,上课内容也比较传统单一,高级职称教师较少。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师的工资待遇、教学条件和社会地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态度,从而影响了教学。镇安县处于山区受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导致很多场地无法合理建设。体育设施条件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教师及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镇安县中学课时安排不合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校考核制度不能全面的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2、建议

学校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及早更新落后体育设施, 充分提高现有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开创体育教学发展新局面。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l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学校在体育教师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课时酬金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要一致,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教师应大胆创新,改革考核制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翟水保,陈秋丽.陕西省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4.7.25.

[2]黄德春.巢湖市中学体育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 6.68-69.

[3]曹春贵.浅论教师的教学态度及其影响力[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6.1.27-31.

小学体育考核制度范文4

一、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渗透

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这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例如,团体协作类的体育运动,篮球、足球、接力赛等等,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培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还如一些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爬山、跳高、羽毛球等,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以及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再如一些律动性的运动项目,体操、舞蹈等等,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教育,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在体育教学常规中渗透

“无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教学常规包含课堂纪律、考勤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三个方面,体育教学常规的建立,是保证体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组织纪律教育,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适应和遵守教学常规,“在方圆中找自由”。例如,体育是一项集体活动,在授课之初,应该注重队列练习,要求学生心系集体,队列整齐,口号洪亮,精神抖擞。倘若其间有一个学生做错,就会影响整个集体的容貌和精神。这样,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对于学生严格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

小学体育考核制度范文5

关键词:课余训练;制约因素;解决办法

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在近几年的奥运大赛中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国人感到

我国的人口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实不然,就拿邻国日本来说虽然在近几年的奥运会中其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其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却超过了中国,全国的平均寿命也超过了中国。而在我国,群众健身活动虽也搞的如火如荼但最根本的学校体育教育却没有质的变化,反之在青少年中却大量的出现了近视眼,青少年肥胖,以至于学生的心理疾病也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这些都是因为学生课业过重,不能全面发展所造成的。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其突破点就是体育与健康教育。

1 学校课余训练势在必行的原因

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因是,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对所学习的文化课知识加以印证,使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通过体育比赛,学生可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在失败中寻找差距;通过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意识,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催化剂,可以给学校体育活动带来许多积极因素。如:日常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体优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同学的日常交流中体优生可将训练中的体会与所学习到的体育专业知识讲给同学听无形中促使体育常识在学生中的传播,并带动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以体优生的传、帮、带,促动全体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再通过学生与家人交流,使体育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得到广泛的宣传,才能使全民健身计划得以全面实施。全社会经过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才能有本质上的提高。

2 制约中学生课余训练的因素

现阶段制约中学生课余训练的因素有很多,最根本原因在于素质教育与人才选拔制度相抵触,使外部因素(人才选拔制度)与内部因素(学生学习目的)相叠加共同造成了课余训练的制约因素。

2.1中学体育考核制度的不完善

中招体育考试从首次出现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从考试开始至今可以说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及家长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也使学校和社会对学校体育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在逐年上升。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中招体育考试正逐渐丧失其在学校教育与体育教学之间的杠杆作用。

2.1.1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体育考核中的身体素质测试,统过短期训练均能达到优良标准,不足以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学生会认为那是毕业时候的事,到时再说。

2.1.2会使体育教学进入应试教育的死胡同 中招体育考试只是简单的把体育课纳入到中招考试中,在短期内可以起到调节学生学习重视度的作用,但长期下去,学生会形成只是为了考试而去参加体育锻炼的概念,同样会使体育教育进入应试教育的死胡同。

2.1.3给课余训练造成的不利因素 以上两点会给参加课余训练的学生在思想上形成训练只是为了学校的荣誉和自身获取荣誉,对将来自身的发展并无多大的用处,且不能得到同学之间的认可(初中生在认知程度上还不成熟,形成上述概念的学生较为普遍)。同时组织训练的教师也会遇到学生训练积极性不高,参加人数少,受日常文化课教学制约,不能保证训练时间,家长不支持,等阻力。加之现阶段仍处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转轨期,应试教育仍是培养与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学校只要完成体育中招考试和平时体育达标工作,课余训练也就无需去抓。

2.2学生、家长、学校对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后顾之忧

从2.1中体现出现阶段从事课余训练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都没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即便是学校重视,学生积极参加,家长大力支持也只是个别的短期的现象,尤其是在学习与训练、比赛发生矛盾时,影响到学习成绩这都是学校、家长、学生所不愿看到的现象,不能让学生为了荣誉而做出不必要的牺牲。

2.3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其他困难

除了上述的政策因素和人为因素外,制约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训练经费的短缺,除了一些大城市有较高办学条件的学校外,全国大多数学校的训练场地器材都不是很完善,也就更谈不上科学训练,加之前些年的教育经费不足,一些学校不得不改“操场”为“商场”为学校谋求生路,甚至将操场搬上了楼顶,直到现在还有为数不少的学校无法正常上体育课,也就更加无力搞课余训练了。

2.4业余体校与学校教育的矛盾

业余体校是基层体育训练的最高学府,以往业余体校都是将各学校的体育尖子生招来进行集体训练,通过县、市、省进入国家队,可以说业余体校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在紧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单一从事专业体育训练会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人才浪费,加之各职业俱乐部的成立,也给业余体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广大中小学生,尤其是城镇中小学生的家长,迫于对孩子前途的着想,加之业余体校得出路较窄,参加业余体校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现在体校招生难,学生不愿意去的现象。

2.5政府组织比赛的不足之处

2.5.1宣传力度不够,社会效应差 现代体育比赛特别是在奥运会比赛中的表现已经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同样,中小学生体育比赛也代表着一所学校,一座城市在办学水平上的优略,更是全民健身运动得最根本表现,而现在中小学生比赛宣传也大都在体育教育圈内其社会效应不大,也就更谈不上经济效应。

2.5.2对学生利益不大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中小学体育比赛的水平相对较低,参赛意义不大,学生参加比赛过多的是因为学校的荣誉,不足以调动学生参赛的积极性。一些城市虽在中考、高考中对在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给于适当加分,但这在无形中使学生感到优越感的同时产生了学习上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学课余训练受着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多方面制约,使中学课余训练不能得到有效的、健康的发展。虽然各级组织作了一些改进,但大多是短期效应不利于学生长期的、系统的发展。素质教育尤其是通过体育健身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仍是广大体育工作者难以实施的美好愿望。笔者经过一段时间与同行的交流和广泛查阅资料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请广大同行予以指正。

3 解决办法

3.1中招体育考核制度的改革

3.1.1对现有考核项目和评分方法进行改革 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在全国的实施,健康指数考核已经在个别省市取代了身体素质考核.众所周知,身体素质在短期内可以通过训练取得提升,健康指数只有通过长期体育锻炼才可提高,这是推动体育锻练日常化、经常化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每学期的体育课成绩也应纳入统考总分,进一步提高学生和家长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笔者所在市已经从2001年实施,通过近一段时间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和家长都提高了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另外,某市中招体育总分50分中的20分由体育教师根据学生日常锻炼情况给与评分。此项措施的实施杜绝学生“临阵磨枪”的现象,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日常化、经常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经过亲身体验会逐渐培养起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会有更深、更清晰的认识,对参加课余训练的同学给予肯定,进一步会亲身投入到课余训练中。同时家长也会在孩子的影响下对课余体育锻炼和运动队训练予以认可,使课余训练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1.2中招体育考试对体优生的倾斜 在日常市级以上的体育比赛中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加分是合理的,但笔者认为将加分改为中招体育考试免试,以满分计入中考成绩更为合理。一是使学生间的竞争更为公平,二是避免了体优生因为加分存在侥幸心理,而造成学习上的惰性。

3.2小学、中学、大学、职业俱乐部之间体育人才输送网络的建立 近年来CUBA大学生联赛在各大学间搞的如火如荼,大学掀起了篮球热,大学生排球联赛也即将开幕,2001年有小奥运之称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中国的胜利举行,我大学生健儿勇夺团体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无不体现出体育在我国大学中正蓬勃壮大,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次可以预测今后大学将需要一大批高水平的运动员,加之非体育专业院校不得招收专业运动员这一政策即将出台,预示着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的来源就是各级中学。那么中学与大学的人才输送就是我们现在所需面临的问题。

3.2.1本地人才的输送 各大学首先要注重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在确定所需招收人才后,到各中学或各类比赛中寻找苗子。可将其组队自己训练,也可与某中学建立输送关系,由中学代为训练,定期考核。这需要各级地方教委及职能部门的大力协助。

3.2.2异地人才的输送 在本地人才的基础上,通过异地人才输送,有助于各地之间的人才竞争,在竞争中提高人才质量。其媒介有:省级、国家级的初、高中生综合或单项体育竞赛,各大学或职业俱乐部可从中选拔人才;各省市级教委或有条件的学校将学生比赛的成绩,训练情况,学生特点,文化课情况分类做档,在因特网上,供大学和职业俱乐部挑选。各大学和职业俱乐部将招生计划在网上,供学生选择,形成双向选择的形式。这是现代社会最行之有效的人才信息交流形式,使双向选择得以深化,进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3.3业余体校与全日制学校的强强联合 业余体校的优势在于:训练水平高,有较为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参赛多,且水平较高有助于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可为学生提供从体育成才的就业之路。其劣势是:无高水平的文化课师资队伍,不能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全日制学校的优势是:有高水平的文化课师资队伍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劣势是:课余训练水平低,参赛少,且水平低,不利于培养高水平运动员。那么将两者的优势合而为一便可解决彼此间的困难。具体形式是:体校教练员选择一个距离体校较近的且有较高办学水平的学校,与之达成协议,根据项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训练场地。学校负责对学生进行文化课教育,体校负责训练,其特点是学生在一起学习、训练便于统一管理,保证训练、学习的协调统一;由体委、教委联合联系一些重点初中和高中,一可解决学生和家长对升学业的后顾之忧,二可解决学校追求升学率的问题。

3.4 学校课余训练与比赛的社会化

现阶段困扰学校课余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费的严重不足,那么学校课余训练与比赛的社会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途径。从自身角度上来看,当课余训练成为中学生的一条成才之路,教练自然要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从外部因素上看,因为体校、大学、职业俱乐部的介入,中学课余训练与比赛水平也会逐年提高,观众也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便出现了“商机”,各商家自然会抓住这一机会以冠名、赞助等形式来支持比赛。

4 对课余训练的展望

今后课余训练的目标是为大学、体育职业俱乐部、业余体校输送大批高水平的运动员,成为竞技体育的基础。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发展的路线,学生家长也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练员的协助下为学生选择一条体育成才之路,(特别是以体育特长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使课余训练目标多元化,以解除学生和家长对参加课余训练的后顾之忧,也使学校加大对课余训练的投入,从此改变课余训练的内外环境,使课余训练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现代社会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已成为我国各项领域发展的主流。中学课余训练应把握时机,积极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来寻求一条自身发展的道路,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以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为目标,全面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为祖国的体育事业进一份力。

5 结论

小学体育考核制度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育;改革;现状;问题;解决方法

一、影响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因素

1.1体育课程形式古板,内容单一。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体育课其实就是为了在繁忙的学业中偷得一丝的闲暇,来让自己放松一下,休息才是目的,其他的结果显得不是很重要,这是第一种错误观点;其次,也有很多人认为体育课的意义仅是为了锻炼身体素质。持第一种想法的人对体育课的态度极其不端正,持第二种观念的人在体育课上只想着能去“打球”,对老师的教学指令置若罔闻。其实导致这两种错误观念的原因出自于体育课本身。传统的体育课上,形式十分单一,教师先让学生跑步热身,然后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技能训练,最后让学生自由活动,长此以往,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情逐渐减少,最终会导致以上两种结果。

1.2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刻。根据调查,当前我国在校学生对于体育缺乏深刻的认识和见解,而这种不深刻在不同年龄段表现也不一样。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将体育课的认识理解为“做广播体操”+“做游戏”、“聊天”。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处于比较贪玩的状态,没有系统的认识和看法;中学阶段,由于繁重的学业压力,学生普遍将体育课看作是短暂的休息时间,让自己的身心得到片刻的休息,然后继续奋斗;高校学生由于摆脱了学习的重担,开始有了较为不一样的想法,希望能在体育课上让自己的身体得到锻炼,但是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对于体育,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它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身体素质,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敏捷度、合作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等等。它和文化课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

1.3体育课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考核机制不完善。这一现状在中小学阶段和大学阶段又有着不一样的表现。中小学在新课改的压力下,将体育课的次数逐渐提高,由原来的每周一次到现在的两次甚至三四次。但是,迫于应试教育和师生的重视程度,很多体育课被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给占用了,出现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大学阶段则因为体育教师数量有限,相反的,学生数量较多,出现了“狼多肉少”的情况,进一步导致开设的体育课程数量减少,每周只有一次,如果不幸遇到阴雨天气,可能一个月上不了几次体育课。其次,在考核机制方面,体育课的考核机制也不完善。很多体育教师将考试放在最后一次课上,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只能让学生在仅有的时间里得出最后的成绩,这未免不妥,因为这样出现的结果,运气成分太大,经常会出现平时表现不好但考试运气好最终拿高分的情况,缺乏公平。最后,体育课经常被排除在综合考评之外,这也导致了体育课不被重视。

1.4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传统的教学习惯无法改变。关于教学习惯,对于一些从教时间较长的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问题,让他们一时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着实比较艰难,传统的,他们都会将自己的课程分为“热身”、“教授”、“训练”、“自由活动”几个模式,并且按照这样的模式机械化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但是这种模式已经让很多学生产生厌倦的心态,所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还是应该改革。其次,在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很多学校都做的差强人意,甚至我们可以在部分学校看到体育教师由其他教师顶替的情况。

1.5体育教育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环境较差。这是不得不提的关键性问题。在硬件方面,很多学校在做着不断的努力,但依然有很多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体育的重要性,在基础设施方面不愿做出投入,导致该校的运动器材老旧、数量少,让想从事不同体育锻炼的学生无处可去。

二、我国体育教育改革应该强调的几种观念

2.1体育教育应该是终身教育。体育教育不是一项专业技能,可以一蹴而就,这是一项伴随终身的教育。我们经常会出现几天没运动,一旦进行体育锻炼就吃力的状况,这一点足以证明此观点。现代人越来越讲究效率,身心变得十分骄躁,不能沉下心来安静地做好某一件事情,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是一件终身的教育,在生命的每一段旅程里都要进行,不可一暴十寒。

2.2体育教育应该讲究“快乐体育”。关于“快乐体育”的说法,其实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但是落到实践,却总是很令人痛心。快乐体育更多的是面向学校的体育教师。我们的体育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塑自我形象,创新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里进行体育锻炼,逐渐主动爱上体育,而不是将锻炼作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被动的去完成。

三、关于体育教育改革的应对措施

3.1加强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体育教师的素质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角度入手:招聘阶段和在校教师。学校人事部在招聘教师时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并考核应聘者的各方面能力,最终得出结论,避免走后门的现象。其次,对于在校的体育教师,学校应该组织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在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并结合实际进行考核,让在校教师有危机感,从而在教学时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课堂成效。

3.2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在绝大多数学校,我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遇到阴雨天气,体育课便会被取消,因为没有足够的室内空间提供给体育课程,就这一点,笔者认为学校应该拥有自己的体育馆来应对隐喻天气。其次,体育不仅是足球篮球,体育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学校应该注意全面发展,做到满足大多数人的不同体育需求。最后,要加强巡查机制,及时修复或更换不良的体育运动器材,减少体育事故出现的危机。

3.3完善体育考核机制,综合考评将体育成绩作为考察因素之一。前面提到,很多教师因为时间有限甚至自身态度的问题,只能在短时间内得出考试成绩,这是十分片面的做法,对很多努力的学生缺乏公平性。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改变原来的考核制度,将平时的考勤、表现等全部考虑进来,最后结合期末考试得出结果。其次,学校的综合考评着实应该将体育课的成绩考虑在内,体育也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之一,甚至比很多其他方面的素质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库艳萍,任盼红:浅析我国体育教育[J].教育论坛(总第2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