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辅导计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辅导计划方案范文1
〔关键词〕心理辅导;个案研究;教育契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12-0014-04
一、问题的提出
本人先后在小学、中学担任心理教师,常常面对一些班主任或家长转介过来的学生,这类学生大都并不是纯粹的心理方面存在不可调节的问题,而是行为习惯不良,他们都有这样的特点:一是主动诉求改变的需求不强,有些甚至是觉得班主任或家长“逼”他来找心理老师的,所以不愿意配合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二是对父母和老师的戒备心很强,不但不领会父母和老师的教育,而且经常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找的借口就是父母和老师的不妥的教育措施;三是自律心和自控力很差,稍微没有外界的监控和引导就会“犯错”,因此,这类儿童通常是家长和教师的“头痛孩子”。面对这样的学生,单是运用各种心理咨询的技巧与他进行有计划的面谈,是很难收到改变效果的。因此,本人在困惑许久的同时一直在实践怎样的辅导方法能够对此类学生的辅导有成效。
后来尝试了“教育契约”法,发现即使对此类儿童的改变艰难,但比其他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因此本文试图结合本人所实践的两个案例――一名小学生和一名中学生,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希望能给众多跟本人遇到同样问题的心理教师一些启发。
二、对“教育契约”的认识
说起“教育契约”,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它的法律意义:契约涉及双方平等主体――各级各类学校,作为教育服务的供应方;家庭,作为教育服务的需求方。有关“学校校长与家长签署了一个‘教育契约书’,在教育领域引进合同方式”的报道常见于各种报刊及教育刊物中,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评论和争议。还有可能会联想到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学生与家长签订“亲子合约”“母子公约”或“父子公约”,一些专家认为,此“家庭契约”会忽视家庭教育所需要的气氛和两代人之间所慕求的和谐,令孩子感到父母只是在履行契约的职责,而不是付出真正的关爱。
本人在此运用的“教育契约”与上述学校、家庭之间的契约有相通性,但本文并不是企图去解决上述存在的争议,而是思考“教育契约”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的运用,探讨“教育契约”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对改变青少年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相互作用。本人认为,“契约法”也是和“代币制”是一样属于教育心理辅导的方法,“代币制”是平时老师和家长都惯用的方法,“契约法”一直为老师和家长所忽视,因为操作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家长、老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融合。因此我设计这样的一个“教育契约”, 希望通过这个“教育契约”来规范行为偏差学生的某些不良的行为,发展其积极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就是呈现笔者在这方面探索的具体操作和思考。
三、研究个案
个案1:三年级学生小烨
小烨的家长经常为接到老师和其他家长们的“投诉”而伤神,小烨的不良行为表现为:经常跳上跳下忽左忽右,甚至不知道危险的动作,不能自我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有时会对班上同学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危险性的攻击行为。他的班主任每一次对他的行为纠正、再纠正,讲道理、树规范、竖起“大拇指”和写表扬信等方法都用过,但是收效甚微;他的家长也配合老师的教育,经常到校和老师一起探讨辅导孩子的对策。本人经过一年多的了解,跟他面谈多次,与他一起对他的行为和心理作认知分析,并没有起很大的作用。
个案2 :初一学生小夕
小夕并非生性多疑,但最近总怀疑周围的同学有意找她茬儿。爱吃零食,到处借钱,日积月累,借了那个还了这个,总是欠债,班上好多同学都是她的债主,最后发现她多次偷窃。并且不爱干净,刚上初一住校时被同学发现不刷牙不洗澡,因此遭到很多同学取外号讥笑,跟同学的关系渐渐处理不好。学习上经常不做作业,老师检查作业时说忘了做,爸爸在家问起作业就说老师没布置。本人多次跟她面谈,感觉每次面谈效果非常好,她很配合我对她的分析并进行反思,但是回到她的生活中还是一切照旧。而且面谈时,她都会提到她单亲的爸爸会用很粗暴的方式惩罚她,比如动手打她,或是让她跑三千米等,然后就簌簌落泪,让人感觉这孩子又是不幸婚姻的牺牲品,不良行为的产生是不负责任的家长造成的。
四、“教育契约”应用于心理辅导的实践
面对以上两位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和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我都尝试了自行设计的“教育契约”的方法,因为年龄、心智、环境等因素不同,所以对他们采取的辅导方案也有所不同,以下将具体阐述“教育契约”辅导方法的操作。
(一)辅导方案的设计
个案1:四年级学生小烨的辅导方案
首先,本人设计“小烨健康成长计划”合约,融合老师、妈妈、爸爸和他本人的承诺;其次,结合了“代币制”的方法设计了“小烨的超级积分卡”,分为“校园版”和“家庭版”,因为这只是一次辅导计划,不可能把小烨的不良行为全部纳入计划进行纠正,因此只是针对他在校和在家各四项最需纠正的不良行为入手。
“小烨健康成长计划”合约
老师们承诺:
1.小烨每做好一件“超级积分卡上”的事,都会竖起“大拇指”给他。
2.每天在放学的时候,检查小烨的“校园超级积分卡”,一天中如果小烨做好积分卡上的事,就给一颗红星星;小烨没做好“超级积分卡”的事,就给蓝星星。
3.老师每周会把“校园超级积分卡”拿给妈妈,让爸爸妈妈来签名。
4.老师相信并鼓励小烨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好“校园超级积分卡”,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妈妈承诺:
1.每天给小烨四个“一定”:一定检查辅导小烨的功课,一定让小烨学会做一件家务,一定陪小烨练二十分钟的书法,一定检查小烨的衣服和书包整不整洁。
2.每天晚上睡觉前,检查小烨的“家庭超级积分卡”,如果小烨做好积分卡上的事,就给一颗红星星;小烨没做好“家庭超级积分卡”的事,就给蓝星星。
3.妈妈每周把“家庭超级积分卡”拿给老师,让老师来签名。
4.妈妈相信并鼓励小烨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好“家庭超级积分卡”,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爸爸的承诺:
1.一周记录一次小烨的“超级无敌积分卡”,把“校园积分卡”和“家庭积分卡”里的红星星记录到“超级无敌积分卡”上。
2.一个月内总算一次小烨的“超级无敌积分卡”,卡里的红星星超过一定数目时,颁发一次“神秘”小礼品给小烨,鼓励小烨。
3.一定相信,并鼓励小烨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小烨承诺:
1.每天做到“家庭超级积分卡”和“校园超级积分卡”的事,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2.假如自己不小心没做到,给班集体、给同学、给自己造成伤害时,愿意接受来自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适当惩罚,并扣掉积分卡上的红星星,换成蓝星星。
爸爸妈妈、老师、小烨都不得反悔自己承诺的事情!!
签约: 日期:
超级积分卡――我是小烨,我能行!!!我最棒!!!(校园版)
1.我能做到每节课堂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不干扰老师、同学上课。
2.我能做到不随便借同学的东西,我会礼貌地问他们,他们同意后,我才拿来玩。
3.我能做到不和同学打架,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会请求老师帮忙解决。
4.我能做到不随便爬栏杆,爬窗台,爬柜子,那是很危险的。
超级积分卡――我是小烨,我能行!!!我最棒!!!(家庭版)
1.我能做到在学校不随便爬栏杆、爬窗台、爬柜子,那是很危险的,会让爸爸妈妈担心的。
2.我能做到在学校收拾好自己的书本和不弄脏自己的衣服,每天很整洁。
3.我能做到不和同学打架,不让爸爸妈妈伤心。
4.我能做到每天很乐意跟妈妈讲学校的故事,而且能耐心地听爸爸妈妈、老师们的话。
个案2:小夕的辅导方案
对于初中生小夕,“代币”的积分卡已经吸引不了她了,合约书也让她有 “一种被监视,被哄着来改变”的幼稚感觉,她没有答应签订书面的合约,但是答应我、她的爸爸和她三方现场握手为誓。考虑到心理辅导首先是尊重辅导对象的意见为前提,我没有设计类似于小烨的积分卡和合约书,我约了她的爸爸和她在一起进行了家庭咨询,口头约定我们的计划大致如下:
1.小夕会努力地去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爸爸也会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脾气。
2.小夕准备一本家校联系本,平时用来登记作业,每周五放学,老师会在本子上写评语,记录小夕在校一周的表现,周末爸爸也在本子上写评语记录小夕在家的表现,一起为小夕加油。
3.小夕不会再发生偷窃的行为,这是不道德的,会让爸爸担心和操心。
4.爸爸答应不体罚小夕,因为这是对小夕成长不利的方法。
5.小夕会学着规划自己的零用钱,每周不得超支,不经常买零食。
6.每周一回校时爸爸只给一周的伙食费和零用钱,爸爸有权通过老师到饭堂查询小夕的饭卡消费记录。
7.小夕每周末把作业登记本上的作业完成后,爸爸必须抽出时间来检查,并且签名。
8.老师和爸爸承诺家校联系本不是交流小夕的“犯错”,而是鼓励小夕能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
(二)辅导过程
虽然辅导过程中充满变数,充满细节问题的泛化,或是突发问题的干扰,但本人对这两个学生的辅导过程可以概括如下:
1.以心理辅导老师的名义发出家长意见征询书,征得家长的同意才实行以上计划。
2.分别和家长、学生、班主任三方各自进行面谈,并告知辅导方案,征询辅导方案的修改意见。
3.和老师、家长、学生、班主任进行集体面谈,明确此次辅导的目的、方案和过程的注意事项,兼顾孩子的心理感受,本人将这次会谈命名为“爱的承诺”,而且这次会话的立场偏向学生。
4.定期检查学生的积分卡,了解家长、老师、学生三方有没有履行各自的承诺,并观察学生的行为有没有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良好,学生的认识是否有了初步的进步。
5.与班主任交流辅导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6.跟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
7.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总结、反思、评估辅导的成效。
(三)辅导成效的评估与跟踪
1.对个案辅导成效的评估
总的来说,比起之前只是和学生进行的多次面谈辅导来说,这种辅导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小烨对“合约”表现出空前的兴趣和恪守承诺的“斗志”,在刚开始进行辅导的那段时间,某些不良行为确实得到显著改善,比如,不再爬栏杆,上课不干扰老师和其他同学,不随便拿人家东西等。小夕不洗澡、不刷牙、爱吃零食等生活上的不良习惯也得到改善。遗憾的是在之前设计辅导方案时没有设想到对个案进行前后心理测量,通过数据来观察他们的心理道德素质的改善情况。现只能通过对个案的行为观察和与班主任、家长的交流来感受。
2.后续跟踪
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个人认为这不算很成功的辅导。小烨最终还是没能摆脱“问题孩子”的标签,后来因本人的工作单位变更,没有继续跟踪。小夕在表现好了一段时间后,不知是外界因素的干扰,还是她在脱离辅导方案后回归原样,之后又发生了说谎、盗窃行为。说起这件事,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遗憾,那段时间老师和家长们都发现她进步时,我也送给她一支原子笔,不久就听闻她疑似再次发生盗窃行为,我为表示辅导的权威和严肃,收回原子笔,理由是她并没有真的进步,继续犯这种她最不能犯的错。也许这件事是导致她后来疏远我的“祸首”,她接下来不再信任我,见到我就躲,这是我从事心理辅导工作以来感到最挫败的一件事。
五、“教育契约”应用于心理辅导工作的思考
(一)经验
1.“教育契约”是可以应用到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由于结合了行为治疗技术,因此能够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个案的辅导可计划、可观察、可追踪、可监控。
2.“教育契约”在处理品德行为不良青少年的问题上有其特有的优势,尤其适合用在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中,因为小学生对来自教师、家长的“平等式”的承诺比较信服,特别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个案中的小烨听到跟爸爸妈妈、老师签订“合约”,非常兴奋,每天关注他得了多少颗红星星,看到蓝星星贴上的时候,总是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小夕每周五回校时准时拿她的家校联系本给我,等我写完评语后,总是很着急地拿过去看,而且愿意跟我交流她家庭更多的事情。
3.区别于其他只是和个案进行面谈咨询的辅导技术,“教育契约”的辅导是全方位的辅导,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做到对问题学生的辅导,而且还和家长和老师一起进行多次的沟通和思考,共同探讨对策,能对家庭教育和师生关系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优化问题学生的教育环境。这一点在两个个案辅导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4.“教育契约”法通过师生、亲子、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承诺,让学生从他律状态过渡到自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控性。对于那些班主任或家长转介过来的,不是主动求助的学生来说,这个方法只要取得他的认同,也会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
5.“教育契约”辅导方法需与其他辅导方法相结合,如:在小烨的个案中运用了“代币制”辅导技术;在小夕的辅导中,引导小夕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设计自己的零用钱规划,用日记本记录自己的成长喜悦等认知辅导家庭作业,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6.“教育契约”辅导方法并不能纯粹地在亲子或师生之间强调“契约”的承诺和责任。采用“教育契约”方式辅导孩子,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宜过分夸大。家长、教师应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解、理解孩子上,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和行为轨迹,从孩子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出发,及时沟通和引导,才是教育的高境界。
(二)不足
1.“教育契约”的辅导涉及的关系较广,较难控制操作的过程。因为这种辅导除涉及到基本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外,还涉及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这些心理辅导工作者都不可能随时关注和干涉,因此,辅导过程较难掌控。
2.由于“教育契约”的辅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将“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寄希望于学生、老师或家长在遵守承诺的基础上发生改变,因此,对于辅导过程中的儿童情感变化,心理辅导老师的关注和及时的引导都显得很被动。
心理辅导计划方案范文2
制度健全,建立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学习《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法》、《新疆大学各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职责》、《新疆大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0*学年工作计划和经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200年工作计划,为工作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学院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健康教育工作。
设立经济学院心理辅导室,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辅导室职责》,但因条件有限,设备不齐。
配备心理辅导老师,接受了新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培训,迪老师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各班级培养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成立了经济学院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小组(三级)。
(三)培训工作4分
对辅导员、学生会干部、班委、团支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员进行了心理健康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日期:
1、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2、200×××专题讲座《怎样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3、200×××10专题讲座《调整心态,学会适应》;
4、200×××专题讲座《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5、200×××专题讲座《勇敢面对,愉快度过我们的青春期》;
6、200×××专题讲座《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日常工作4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制定了《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经济学院20*-20*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撰写了经济学院20*-20*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能够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有:
1、关于做好20*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2、20*-20*学年第一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信息;
3、关于做好20*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
4、做好20*级新生upi普查协调会;
心理辅导计划方案范文3
一、朋辈心理辅导现状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并受督导的学生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互动交流,对需要帮助的同辈提供倾诉、支持或咨询的服务。与专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朋辈心理辅导尽管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但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实现“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1]。
随着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我国许多高校都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朋辈心理辅导的不同形式与路径:一是通过校园广播、校园刊物、校园网络以及微博、微信、QQ群等渠道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朋辈辅导的意义所在,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的效果;二是组织朋辈心理咨询小组,开通朋辈热线,实施轮流值班制度,实现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络聊天等多种形式沟通交流方式,定时,定人,定点,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心理咨询方式[2];三是通过举办朋辈心理讲座、心理情景剧、朋辈心理社团、心理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的技能。
实践表明,朋辈心理辅导员能最直接地体验和了解咨询者的心理感受与心理问题,能比较及时地了解他遇到的实际学习与生活问题,并帮助他解决。并且,朋辈心理辅导员解决同学们较为简单的问题而减轻咨询老师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但现阶段的朋辈心理辅导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重要体现在:首先,欠专业:朋辈心理辅导员缺乏系统专业的辅导培训,尽管在各个辅导员开展工作之前有过短期的学习,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许多专业性方面的不足逐渐就会暴露出来。同时,辅导员们都由学生兼任,为保证自身学习时间的完整和充分,只能尽量在课余抽出时间来做相关的工作,因此时间的限制也是朋辈工作正常开展的阻碍之一。其次,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从开展时间来看仍然是比较新的一项工作,而且最初由学生自发组织开始,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朋辈辅导的效果得不到保障。再次,没有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考核:朋辈心理辅导员没有考核来进行约束和考评,就没有精益求精的动力,可能会降低辅导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技能,从而提高辅导的效果,就需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绩效管理。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沟通过程,是指为了实现目标,通过开展持续不断的沟通,完成根据组织目标而所制定的所预期的效益和产出,并促进团体和个人做出有助于达成目标的行为[3]。
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的主体是心理咨询师和管理者,对象时朋辈心理辅导员。决定绩效考核是否有价值或价值有多大的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决定是否接纳绩效考核信息的也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为朋辈心理辅导员提供帮助与支持,通过专业化培训,协助和配合管理者做好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工作;学工处老师作为管理层的一部分负责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分配、考核和奖惩等具体事务,具体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政策、程序与规则,是决定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水平高低的关键;管理层的另一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他们主要负责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政策、程序与规则的统一制定,在学工处老师和心理咨询师之间,就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进行组织、指挥与协调,并为各级管理者提供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方面的辅导、帮助与培训。管理者和心理咨询师一起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不断沟通并进行考核,使朋辈心理辅导员在沟通中发现自身在辅导过程中的优缺点,根据目标,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来提高朋辈辅导员个人的辅导效果,从来推动整个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的提升。
(二)对朋辈心理辅导实行绩效管理的效用
1.有利于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与角色认同
对朋辈心理辅导现加之以绩效管理为朋辈心理辅导提供了一个规章制度,通过这个规章制度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提高他们的角色认同感和责任感。如果在培训时遇到问题,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解决他人的心理问题,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培训技能,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广大同学提供咨询服务。
2.有利于加强朋辈辅导的规范性与系统性
通过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根据规章制度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行为进行约束,规范他们的言行,从而提高辅导效果。学校制定规章下达到各个院系,院系用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每一位朋辈心理辅导员,同时院系将内部辅导信息反馈至学校,完成一个系统性的循环。
3.有利于降低高校心理危机管理成本
首先,朋辈心理辅导能够及时发现同学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危机管理的效率,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理危机的管理成本。其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通过内部交流解决心理问题,可以减轻校内心理咨询机构的压力。再次,提高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自觉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培训成本和日常管理成本。
三、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的管理机制
(一)设定计划
朋辈心理辅导在开展部门的组织战略时,务必将组织战略细化成具体的有效任务计划,并保证每个辅导员在工作的开展上具体落实。例如将学生的学习问题、个人的情感问题,以及学生对毕业后就业的疑问划分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中,并在工作中进行解决。管理者和朋辈心理辅导员定期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展开讨论与工作创新,并将发现的问题及不足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落实到之后的工作开展中。
(二)双向沟通
前期确定好良好的绩效计划后,管理者需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确保朋辈心理辅导员有效地开展辅导工作,管理者要对其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指导与培训,以便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之后的辅导工作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监督及指导工作中,管理者及辅导员双方的沟通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在沟通过程中,对辅导员工作中的积极变现给予其一定的肯定及奖励,这个称之为“正面沟通”。正面沟通有利于辅导员在之后的工作开展中能保持高度的热情。而在辅导员在朋辈心理辅导时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及问题时,也应及时与之沟通,如果之后还出现相应的问题,管理者应对其给予建议及指导,帮助其及时做出完善。
(三)信息收集
为了使绩效管理变得更加自然和谐,有必要认真做好信息收集,记录下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文档,以作为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
1.信息收集与分析的目的
在事实的基础上,完成一份完整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情况的绩效记录,将绩效评估和有关决策为基础,可以最快地发现问题,以便找到解决方案。通过收集朋辈心理辅导员行为、态度的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长短处,为有针对性的提供培训打下基础。
2.收集信息的内容
并不需要收集和分析所有的数据,也不是收集的信息越多越好。因为收集和分析信息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因此,在收集信息过程中要考虑目的,只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包括目标和标准达到或未达到的情况、朋辈心理辅导员因辅导工作受到表扬和批评的情况、对问题有帮助的其他数据、就绩效问题的谈论记录等。
3.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收集信息的渠道可以是所有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包括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的汇报和总结、其他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观察、管理者的检查和记录,以及被辅导者的反映和评价。
信息收集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工作记录法、他人反馈法。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方法使用的正确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信息的质量,最终影响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四)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朋辈心理辅导绩效考核是一段时间(通常是半年或一年)绩效管理的一个总结,对绩效管理中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表现进行总结[4]。绩效管理的成功关键在于绩效考核的正确实行,并且注意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如此才能强化朋辈心理辅导员对绩效管理的认同感,才能鼓励先进和鞭策后进,达到提升朋辈心理辅导管理水平的目的[5]。
1.目标考核法
目标考核法是一种基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完成辅导目标的程度而进行考核的绩效考核方式。在考核开始之前,管理者告知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完成的辅导要求、辅导的效果、时间期限以及其他的考核的标准,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将这些标准作为这一周期辅导的目标,可用自己的能力并参考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辅导技能,尽全力去达成目标。在时间期限结束时,管理者对照原先制定的考核标准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完成的辅导情况做出具体的考核评估[6]。朋辈心理辅导员通过考核评价,找出自己实际辅导的情况与预定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差距的原因,通过调整自己的辅导方式来缩小差距。
2.小组评价法
小组评价法是指由两名及以上熟悉朋辈心理辅导员辅导工作的管理者,组成评价小组对各位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情况进行评价考核的方法。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被考核的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均由管理者的评价小组的主观评价形成,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为了提高小组评价成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应该让朋辈心理辅导员在进行小组评价之前熟悉了解考核的内容、依据和标准,在评价结束之后,要向朋辈心理辅导员公布评价结果,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指导。在使用小组评价法时,为了避免受评价小组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应该和朋辈心理辅导员个人评价相结合,当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结果差距较大时,评价小组成员必须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具体工作表现和辅导效果进行再次考察和评估,再结合个人评价,然后再做出决定,最后还应对比前后工作成效,对误差进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7]。
3.360度绩效考核法
360度绩效考核法是由与朋辈心理辅导员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管理者、其他朋辈心理辅导员、被其辅导者等组成,他们分别对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匿名考核,根据考核时的态度、方式方法、效果等表述自己对其的肯定或者否定,被考核者自己也要对自己绩效考核,针对自己心理辅导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由管理者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根据有关人员对被考核者的评价,对比被考核者的自我考核向被考核者提供反馈,让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更加全面时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更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差距。
(五)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管理者通过沟通交流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给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管理者在肯定辅导效果的同时,要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分析产生这样的绩效的原因,双方共同探讨,制定改进计划,共同努力制定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改进点,从而提高绩效,提高朋辈心理辅导效果。
心理辅导计划方案范文4
【论文关键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女大学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代表着个体对于职业选择的自信心程度,是社会认知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在择业过程中,个体对自身选择能力、基本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自我知觉…,对择业过程有强烈的直接影响。利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的治疗与培训,被广泛地应用于身心健康、教育研究、职业干预等领域,具体的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技能训练以及言语说服等。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是新时期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协助来访者将自我概念转变成相应的职业角色,进行职业探索并做出职业决策的过程。本文报道了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且即将面临四年级的职业选择,因此采用广告招募方式选择河北师范大学三年级女生,共报名67人,经过面谈,面谈题目为:“你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团体?”“你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你对参加这个团体的期望是什么?”。筛选标准为:(1)身体健康,无明显言语表达障碍;(2)有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愿望;(3)有时间保证,能够按时参加每次辅导;(4)团体辅导的人数限制之内(8—15人)。有28名女学生人选,均为文科(法学10人,学前教育8人,历史4人,传播6人)。随机抽取14人为干预组,进行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14人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由研究者本人担任团体心理辅导的辅导者。
1.2方法对于预组进行7次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每周一次,每次3.5小时,对照组则处于常态的自然学习,不参加团体辅导,在实验前后分别取得前后测数据。对照组在取得后测数据后也进行一次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讲座讨论会,以期解决干预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1.3工具
1.3.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ficacy,CDMSE)分5个维度: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共39个项目,五点量表计分。本研究中克伦巴赫,系数为0.9157。
1.3.2焦虑自评量表(ZunggSefl—ratingAnxietyScale,SAS)分界值为标准分50分。
1.3.3自编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成员评估表包括13个项目,分别反馈团体成员对自我改变、活动内容、团体形式等方面的主观体验,在团体辅导结束后由成员做出评价。如:“通过参加这个团体,你对职业选择的信心:1有很大提高;2有一些提高;3一般;4没有提高”。
1.4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职业生涯辅导包括五大要素: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团体心理辅导的阶段理论认为无论什么类型的团体,都经历三个阶段:开始阶段、中间运作阶段、结束阶段,根据这两个理论内容,设计了本研究中的七个单元(主要内容见表1)。目的是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即在自我知觉、收集职业信息、目标定向、制定计划、问题解决方面的自信心,激发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地去面对竞争。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采用的是封闭的结构式团体辅导形式,事先做好辅导计划和准备,安排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让成员实施,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成员保持不变。团体活动中,采用团体互动、脑力激荡、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和协助团体成员积极挖掘自身资源,对团体内其他成员的发言给与积极的反馈,分享自己的感受。每次活动结束前布置家庭作业,下次团体活动时先汇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2结果
2.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焦虑量表得分比较
表2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干预组干预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焦虑总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
2.2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评估表评定结果
l4名干预组成员填写了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评估表。该表主要调查成员对团体目标达成、活动内容设计、团体过程进展等方面的主观体验。100%的成员认为参加团体活动,对自己面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信心,85.7%的成员认为完全达到了本次团体活动的目标,92.9%的成员认为活动对自己有非常大或较大帮助;从活动内容的实用性来看,85.7%的成员认为能学到很多或较多的知识和技能,92.9%的成员认为活动方式非常有助于成员的理解,100%的成员认为活动方式有助于成员的思考,有助于自己与他人分享情感和经验;从整个团体过程来看,100%的成员表示喜欢这个团体,希望继续展此类活动。
3讨论
心理辅导计划方案范文5
三年级:
1、学习目标。(1)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责任。(2)摆正自己在班级(或小组中)的位置,肩负起自己的责任。(3)掌握学习技能,克服自卑,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4)能集中精力,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2、人格目标。(1)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2)学会观察别人的优点,能接受别人的批评。(3)懂得宽容待人,与他人真诚沟通,并体谅他人。(4)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性情。
3、生活目标。(1)了解消费常识,学会合理消费,培养管理钱财的初步能力。(2)培养处理日常班务的能力。(3)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四年级:
1、学习目标。(1)增强学习技能,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会调整学习情绪,具有良好的进取心。(3)增强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人格目标。(1)懂得与他人交往应遵循的准则,尊重他人人格,友好的与亲人、老师和同学相互沟通和交往。(2)能向别人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焦虑,争取别人帮助(3)能谅解别人的不足,在老师与家长地指导下,学会指出他人不足的方法。
3、生活目标。(1)增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2)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3)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五六年级:
1、学习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习技能,灵活掌握学习方法。(2)能及时调整学习情绪,克服考试紧张心理。(3)能自觉集中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2、人格目标。(1)能在成绩面前,保持良好的进取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具有较强的自信心。(2)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别人的不足。(3)能理解别人,真诚待人。
3、生活目标。(1)培养生活中的独立自主能力。(2)进一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3)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和能力。
实施途径的工作目标:
1、使学生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达到优良水平。
2、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性、坚持性、批判性、挑战性、进取性、合作性等个性特征以及创新人格,具有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忍不拔的性格。
3、研究探索编写更适合小学年龄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
4、探究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的方式方法。
5、深化家校结合的方法与途径。
6、帮助个别学生克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之以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7、探索“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的方式方法。
四、研究的内容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
1、研究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模式。
2、研究心理辅导活动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
3、研究编写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材。
(二)学科教学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加强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善于为学生创设成功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
4、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会创新、能创新,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
(三)小学生心理咨询研究
1、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使之以健康的心理对待人生。
2、帮助个别学生克服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之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
3、做好个案研究工作,建立健全档案,规范管理。
4、出版心理辅导个案研究成果集。
(四)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辅导的研究
1、提高现代家庭教育质量,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辅导。
2、针对问题家庭开展心理咨询。
3、探讨新形势下现代家庭教育模式。
4、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探讨理论培训的方式,推广家庭教育成果。
5、构件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格局。
(五)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懂得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
2、让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建议,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3、引导小干部自觉在同学们当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4、学会遇事的处理方法。
(六)小学教师健康素质的培养
1、具有自尊、自信和较好的自控能力。
2、能愉快的胜任教学,与学生、家长、同事有良好的关系。
3、具有广泛兴趣、果断、机智,有领导才能,有幽默感。
4、坦白、公正、真诚、热情尊重学生,积极向上,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
五、研究的方法和类型
根据各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性质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调查法 3、行动研究法
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采取以下类型:
1、应用研究 2、个案研究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1)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制定各子课题实施方案,成立各子课题研究小组。(2)组织课题开题会,广泛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组织各子课题组长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2、研究阶段(20013年1月——2014年12月)
(1)各子课题全面展开研究,完成阶段性研究目标,及时写出阶段研究报告。
(2)各子课题完善研究档案,整理研究成果。
3、结题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
(1)各子课题进一步实验研究,并写出实验报告,总课题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完成总课题实验报告。
(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组织专家鉴定结题。
(3)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推广。
七、成果表现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
2、活动课教材及教师用书
3、校刊及研究论文集
4、个案研究典型案例集锦
八、课题研究机构
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陈新能
副组长:谢绪友 张晓毛 叶仕红
成 员:黄明芳 刘 芳 管雪君 王德良 李桂华 伍邵华
周进良
课题实验小组
组 长:谢绪友
副组长:刘 芳 周进良
成 员: 朱 莉 陈雅琴 张 艳 瞿利云 徐晓云 许小丽
心理辅导计划方案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而传统的职业指导模式过分强调大学生的认知因素,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使其只能停留在自我探索、职业探索以及对职业定位技术和理念的掌握上,而无法将各种认知内化为自身的体验,进而外显为行为的力量[1]。知、情、意、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仅强调知的因素,忽视情与意的培养和激发,那么行的动力必然很微弱[2]。这也是导致目前教育的效果难以在行动中有所体现的主要原因。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强调“认知”与“体验”并重,重视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寓于活动和游戏中,避免空泛的说教,使成员在游戏和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和体验[3]。最重要的是,团体辅导还能为参与者提供实践新行为的机会,成员能够较容易地将在团体辅导中习得的行为习惯迁移到真正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增强了辅导的有效性。因此,团体辅导能够加深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有利于其确立职业目标,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增加获得就业成功的机会。可以说,团体辅导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最佳形式。
二、实验研究
1、研究对象
将龙岩学院招募到的大一至大三40位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统一进行前测后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置作个简要说明,从而选出愿意参加此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20人。再对其进行鉴别性访谈,以不具有精神病性、神经症或严重的人格障碍类问题、能坚持到整个活动结束为标准,最终确定出符合研究要求的16位作为实验组。再根据以上条件选取出相对应的16位大学生(四个维度因子分差异不显著、人口统计学资料基本一致)作为对照组。据了解16人中个别几人曾参加过团体心理辅导,而大部分成员在此之前甚至从未听说过团体心理辅导。
2、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量表》[4]进行测验,本量表系林香君(1992)依据国外 Osipow,Caney & Barak,(1976)所编,后经陈金定(1987)修订后再行修订,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高达0.960。该量表包括四个维度:自我认识、自我信心、生涯目标的确立、生涯决策能力,共 26 题,以李克特(Liket)五点方式作答,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采用反向记分为 5、4、3、2、1。得分越高,说明职业生涯规划水平越低。
(2)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方案
本次团体的名称定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干预采用的是封闭式、结构式设计。方案设计以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为基础,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分为四个单元,每隔一周便进行一个单元,从第一个单元的“认识你我,从心开始”到最后一个单元的“成长回顾,笑迎未来”全程贯穿着“相识一自知一改变一行动”的辅导思路,每个单元的团体都按照“创始一过渡一工作一结束”这四个阶段进行,每个单元为2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共进行四周,并随时根据团体成员的心理动态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团辅方案实施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32位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量表》的前测。团体辅导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32名成员再一次接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量表》的测试。
三、研究结果
1、研究前提的保证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结果在自我认识、自我信心、生涯目标的确立、生涯决策能力这四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是同质的,可以进行后续比较。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后得出对照组的总分及自我认识、自我信心、生涯目标的确立和生涯决策能力这四个维度的前后测得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反映在这一时间周期内对照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未发生变化。
2、实验组前测与后测差异比较
由表1可知,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后得出实验组在接受干预前和接受干预后,被试的各项因子的得分及总分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的职业生涯定位得到较大改善。
3、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后得出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我认识、自我信心、生涯目标的确立和生涯决策能力及总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团体辅导在提高实验组生涯规划水平上具有明显的效果。
四、结果讨论
1、团体辅导活动促进了大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有效探索
本研究中的实验组在接受职业规划团体辅导之后,自我认识维度的得分显著增高,而对照组在该维度的得分无显著增加,这说明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经过团体辅导干预后得到了显著提高。
2、团体辅导活动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
本研究中实验组自信心提高的程度达到了显著的水平,表明团体辅导为成员创设了一个信任、尊重的氛围,使成员能够冒险去尝试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寻求认知和行为的改变,不断地提升自己,以便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个体的自信心。
3、团体辅导可以明确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定向
本研究通过“生涯幻游”和“价值观拍卖”等探索活动的进行,使被试对自身的职业理想和目标进行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实验组成员在生涯目标维度上的得分更有了显著的提高。
4、团体辅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决策能力
生涯决策是指一个人选择目标或职业时,所采用的能够使其获得最高报酬并将损失减至最低的方法[5]。在本研究中,只有实验组的生涯决策得分显著提高,也就是说,经过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干预之后,被试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研究结论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测结果的分析,实验组在自我认识、自我信心、生涯目标的确立和生涯决策能力这四个维度上取得了显著的干预效果,而对照组则没有得到改善。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定位的提高和决策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即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深入进行,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明确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定向,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决策能力。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模式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在高校生涯教育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晓清,林小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干预的研究[D].广东,广州,2013.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王琛.专业不满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与干预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