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自主创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自主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自主创新

农业自主创新范文1

一、 物联网的发展为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带来机遇

互联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云计算与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互联网更广泛的应用和延伸,将世间万物纳入其中,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比如射频技术、分布式计算、传感器、嵌入式智能、无线传输及实时数据交换和互联网均已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并在农业、食品安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农村各种生产经营主体应抓住这个机遇,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之中,把企业联系在"经济云"之中。物联网也着力利用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建立一个"物物"相连的网络,从而完成远程实时数据交换与控制,为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提供一个完善的平台。

二、 什么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并不是什么都要由我们自己研究、发明和开发。自主创新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加强原始创新,要在各个生产领域内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重大的技术发明;二是要突出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要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指有关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的产生、推广及应用,使得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率得以提高的过程。物联网的发展为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提供一个完善的平台。它可以提供全球范围科学发现和重大的技术发明;供我们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中,有些技术在相关领域已经得到成熟使用;像射频识别(RFID)作为一种非接触的快速识别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现代养殖业中;通过传感设备对农作物的灌溉及环境实施监测,并进行科学预测,帮助农民进行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应注重得几个问题:

农村各种生产经营主体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将信息化规划充分纳入到企业战略、运作管理考虑的范畴,结合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信息化作为工具对企业战略、运营的支撑作用,制定能够支持企业长期战略和中短期运营发展的信息化规划。按照信息化的要求,进行流程调整与重组。对于信息化系统提供的标准的流程以及嵌入标准流程中的最佳实践,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外部变化进行适当地调整,使得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实现最佳组合。

农业自主创新范文2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黑龙江垦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1.企业竞争能力弱

目前,黑龙江垦区工业企业共有946家,其中,规模以上中型工业企业仅为179家,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则为767家。由此可见,黑龙江垦区缺少大型工业企业,缺少有影响力的全国性企业品牌,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2.企业创新能力弱

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重要指标。黑龙江省垦区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的贡献率较低,2012年全年垦区新增专利仅为189个,规模以上中型工业企业平均每家1项,这与建设创新型垦区尚有较大差距。

3.企业创新意识弱

目前,黑龙江垦区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市场和竞争的观念和意识不强,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垦区内的企业家缺乏创造性的企业家精神,思想保守而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导致周期长、风险大的自主创新冲动大打折扣。

二、影响黑龙江垦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分析

1.市场环境

完善的市场环境通常会对企业的自主创新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市场竞争的压力也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相比之下,黑龙江省受我国计划体制影响最深,尤其是以保障国家粮食生产为主要目标的黑龙江垦区,其经济发展受计划经济影响尤为强烈,尽管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深化改革,黑龙江垦区的经济发展依然过多依赖政府的计划体制,非市场因素对垦区经济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全区的涉农民营工业企业的力量还较为薄弱。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垦区涉农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2.文化环境

优秀的区域文化和制度能够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培养本地区的创新型企业家从事创新活动,同时也能够形成对人才、技术 信息等创新要素的吸引力,进而提升区域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黑龙江垦区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与此同时,长期的农业开发形成的农耕文化也形成了安于现状风险意识淡漠等观念上的弊端,这是由黑龙江垦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人文环境等因素长期积淀所形成的。与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较,黑龙江垦区的企业家缺少积极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对于市场经济规则认识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3.创新服务环境

目前,黑龙江垦区创新服务环境较差,尤其是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垦区各级管理部门对于企业创新的服务意识不强,鼓励创新的政策很难发挥出预计的理想效果;垦区的一些中介部门主要是为农业的生产流通服务,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企业创新的投融资较为困难;市场化的科技中介服务部门缺失等现象严重。这些因素都成为黑龙江垦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制约。

4.融资环境

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和研究开发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企业从事自主创新的核心要素。目前,黑龙江垦区内的工业企业以中小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普遍存在抗风险能力差和信用等级低等问题,而且黑龙江省目前的融资体系仍然以传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主体,银行从对贷款的风险和收益角度衡量,不愿为风险程度较高的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资金。另外,黑龙江省内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健全,垦区内工业企业的规模也远远达不到证券市场的要求。

三、影响黑龙江垦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部因素分析

1.科技人才严重不足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垦区各工业企业相继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定点人才招聘基地,与全国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型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但是,由于垦区地理位置原因,相关人才政策不够健全,导致企业招人难,招到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难,现有的人才结构不合理,研发人员少,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导致企业几年甚至十几年没有开发出一个新产品,引进的新产品也难以进行生产和加工。

2.创新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黑龙江垦区科技投入虽有较大增加,但是总体投入规模与科技创新的需要相比仍然由较大的差距,研发投入强度以及人均研发经费较低,而工业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更是严重不足。黑龙江垦区2012年各级科技投入9.2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0.8%,比黑龙江省平均值低0.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值低1.03个百分点。科技投入规模和方式无法为黑龙江垦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支持,这也成为导致垦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3.创新活动产出能力不足

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重要指标。黑龙江省垦区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出的贡献率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2012垦区新增专利189个,累计拥有专利数685个, 规模以上中型工业企业平均每家增加1项,这与建设创新型垦区尚有较大差距。

四、提升黑龙江垦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1.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建设

加强垦区企业自主创环境建设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转变管理机构职能,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创建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第二,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和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重点建设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投融资等创新中介服务平台;第三,完善创新激励的政策体系,加强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以政策体系的完善激励企业的自主创新。

2.创建以企业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

第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通过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二,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创新机制体系,引导企业加强与国内农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推动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化;第三,最大程度整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和开发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力度

根据国际OECD通行标准,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小于1%的企业难以生存,小于2%的企业勉强可以维持,要有竞争力并保持领先水平,研发费用须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要进一步增加垦区工业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对于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工业企业,增加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降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的风险。为了鼓励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提高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政府应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争取垦区龙头和骨干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提高到占当年本企业销售收入的2%以上。

4.完善企业内部自主创新人才制度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励人才,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由于垦区地理位置偏远,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人才工作的热情不高,企业为了激励人才,可以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应该培养各类人才爱企业、与企业荣辱与共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韩斌,程美秀,闫玉.山东省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东经济,2007(5):143-147.

[3]李鑫.黑龙江垦区科技创新能力SWOT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2010(11):47-49.

农业自主创新范文3

1、自主创新在国家竞争力中具有核心性,要将“自主创新”摆在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突出位置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创新的要素不外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化力、外交力和资源力,这些要素又可以分解为若干方面,由各个具体指标组成。这些指标中,一个国家的人口、面积、矿产等资源是个常数,而其他各个指标则是动态的、变化的,在这些要素中,起核心作用的则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它可以对其他要素产生倍增的效果。当今世界,国家间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力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

2、自主创新在国家竞争力中具有先导性,引领着时展的潮流

在国家竞争力诸要素中,自主创新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带头、引领和推动作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引领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推动和造就新的产业核心。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技术升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努力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3、自主创新在国家竞争中具有全面性,必须把自主创新贯穿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主创新并不仅仅表现在推动科技发展上,它往往全面地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仅仅作用于国家的经济力,并且也作用于国家的政治力、国防力、外交力、文化力和教育力。推进自主创新在增强国家竞争力中具有全面性,应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除了重大领域和关键领域里的自主创新,还要在企业、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生物、社会公益性研究等领域推进自主创新,使各个行业形成自主创新的新局面,从整体上增强我国的国家竞争能力。

4、自主创新具有自主性,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走自主之路,紧紧依靠自身的力量和资源

要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幅度地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树立“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理念,立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自主之路,通过自身的力量和资源,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大关键领域里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力争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尤其是在原始创新方面力求有所突破。

农业自主创新范文4

张 瑞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贸易量的增长,高新技术已经成为一国对外贸易竞争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对外贸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技术发展滞后,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无法提升。本文通过分析高新技术对于对外贸易的推动影响,从而得出技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技术;国际贸易;策略;影响

一、技术创新对于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

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可以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如工业部门的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多样化和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产品的差异化、生产力的国际化影响国际分工,最终改善本国产业结构。又如农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不但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的工厂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大机器生产,农业的发展由于诸多新的技术的注入而发生很大的改变,如合成化学工业的兴起以及植物生理学的发展。通过农业革命与农牧业生产量的迅速增长,发达国家在国家粮食自给率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国际市场上的输出量也在不断增大,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输入剩余产品。借助于合成材料工业,发达国家在许多原材料领域内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主要是合成纤维工业、塑料工业等,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原料依赖性进一步降低,许多初级产品的生产逐渐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行转移。

(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

一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其相对价格和产品的品质。相对价格一般是指价格低于贸易对手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说要素禀赋与使用效率共同决定了相对价格,并且宏观汇率也会有所影响。而产品的品质则是其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在消费者需求满足上所能形成的竞争优势。相对产品优势与产品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对价格和产品的优势对一国出口竞争能力的形成具有互补性。如果两个国家的产品质量相近,价格水平较低的国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如果两个国家的相对价格水平类似,具有较高产品质量的国家具有较强的优势。

因此,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改善原有产品品质并开发差别化产品来提高产品出口竞争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对外贸易效益水平

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商人的移动并达成协议的方式是传统国际贸易,但是对于货物运输途中的状况难以有效的了解,对于国际贸易的难度与风险是很大的提高,此后经历了通讯革命,各种新的设备不断涌现,人民借助电话、电报等工具,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远在万里之外也能达成交易,并随时可以知道货物的流转状况,从而形成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和国际贸易的效率与效益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充分体现在了电子商务方面,即网上交易额的迅猛增长,导致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的电子化与国际贸易方式的改变, 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与效益。

二、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尽快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体系

进行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因此,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中心的贸易能够促进自主技术创新体系的生产,以此通过技术的创新促进贸易。为此,对于要提高和加强外贸企业在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首先,要建立大型企业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心,然后再对其进行完善。企业要增强自己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建设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同时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也要加大,并大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的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该企业所特有的,而且是竞争对手难以转移和复制和模仿的能力。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因此,加强技术创新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二)营造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

劳动力资源丰富和便宜是我国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一个很大优势。这直接表现为我国加工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一度迅速上升。这种现状使许多企业在技术发展的路径上只青睐于技术引进,而认为自己组织力量搞开发,花钱多,还费事。结果导致企业开始“变懒”,自主创新意识变得淡薄,只满足于简单的工艺模仿和来料加工。尽管这种做法在短期内能给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但对于长远发展却非常不利。“科技兴贸”,是我国在新的经济形式下提出的一个重大决策,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改革体制与机制才是关键。鼓励与支持能力建设,优化环境,培养创新性社会氛围。自主创新对于全社会不仅是构件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并且是国家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存活的关键举措。

(三)实施促进技术创新的人才战略

作为自主创新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是一种非常稀缺的宝贵资源。近年来无数的例子显示出,高端人才或尖子人才对于原始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才的选拔与使用对于一个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主创新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才储备,特别是创新性基础科学研究能力较强,转化与应用创新能力突出的人才。要大力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各类人才,就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环节,并切实落实自主创新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是实现自主创新的根本性问题。

三、结论及启示

我国外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外贸易理论的指导来不断完善,特别是对于外贸国际竞争力有着显著地提高效果。而技术因素是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只有实现技术的不断进步才能优化国际竞争力。此外,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应当以国际贸易理论为依据。国际贸易理论是基于技术因素而总结出来的,我国为了适应当前的国际竞争形势,提高外贸的国际能力,应当以自主创新为主,模仿创新为辅。一方面,应积极利用国外的技术外溢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这需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引进外资,并把引资的重点转到引进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方式上来, 从而通过“干中学”,利用技术、知识的“外溢效应”有效的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不强的局面要如何突破,其重点在于自主技术创新。技术外溢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国贸易产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没有根本性转变技术落后的局面,自主创新仍然是我国实现技术层面飞跃的关键。只有自主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质的转变,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外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爱歌.浅谈技术创新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2,31(1):2-5

农业自主创新范文5

**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怎样才能通过自主创新,使更多的工业产品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提高竞争能力、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工业亟待破解的重大战略课题。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只有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才能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主攻核心技术,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国际社会科技竞争、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第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较强的企业。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要在“**”末实现市委、市政府确立的“6511”目标(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00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500家,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各100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100家。)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尤其是一些关键技术对外依赖性比较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不多,影响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层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生产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高技术条件下,首先开发新技术的企业,往往能在一定时间内享有对该项新技术的垄断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又能凭借它对某一领域应用技术的垄断,不断开发出新技术,并在较长时期内享有垄断收益。对技术垄断高收益的追逐和激励机制,是当代科技型企业争相自主创新的动因。需求牵引、工程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社会化分工与市场化运作,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需求牵引、工程依托,是指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应以明确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的需求目标为依据,重大创新应有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载体。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科技创新问题,如总体设计问题、材料问题、制造与安装工艺问题、电子信息控制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会使工程项目本身获得成功,而且会使相关技术得到突破并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从而提高国家的整体创新实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近年来,**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科技创新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出了一批勇于自主创新的成功企业,重汽、济钢、中创、浪潮、齐鲁软件、积成电子、元隆生物等企业先后分别承担了国家重大技术开发专项、国家信息产业专项、国家技术中心创新能力专项等项目,形成了行业技术优势。目前,我市工业企业拥有7个国家级技术中心、28个省级技术中心,分别居全省第二位和第一位;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著名商标66个;中国名牌产品7个;**名牌产品58个。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数量居全省前列。从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到人才密度都居全省之首。**企业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但是,从国际角度看发展,站在全国看**,我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多数企业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严重制约了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各国各地区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间的竞争日益趋同,自主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角逐国际市场的制胜法宝。为此,我们的企业只有加快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扭转依靠低附加值加工制造取得国际分工、依靠廉价商品占据国际市场的状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才能切实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责任

自主创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市政府主管部门,我认为当务之急要着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一要建好自主创新的领导机制。成立**市自主创新领导小组,统筹规划、领导全市自主创新工作,制定自主创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自主创新健康发展。二要建立健全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要鼓励自主创新,制定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还要研究制定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的具体措施,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三要加快自主创新的人才机制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资源开发观念,由注重开发自然资源转向注重开发人力资源。正由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围绕着创新型科技人才展开的争夺,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挖掘人才已成为日益激烈的全球争夺战。越是素质好、层次高、专业成就突出的专门人才,国际流动的频率越高,各国的争夺也就越激烈。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加大了在全世界搜寻、吸引、利用人才的力度。全球范围的人才争夺,要求我们必须以国际化的眼光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使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作用。创新是多层次的,包括科研院所进行的原始性创新、企业进行的技术创新和广大工人农民开展的群众性创新。因而,创新型人才也是多方面的,蕴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我们必须着重加强三个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创新型领军人才;二是加强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这样一支规模可观、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城市就有了保证。同时,还要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努力为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还要加强科研机构在整个创新体系当中的骨干和排头兵作用,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五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扩散。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我们遵守国际规则的需要,也是保护我们自主创新成果的需要,没有一个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削弱。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鼓励自主创新至关重要。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完善法律和加强执法,扩大宣传教育,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形成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行为和提高创新回报的社会环境。六要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一般地说,生产者采用新技术的动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利润。但创造和使用新技术需要付出追加成本,只有在新技术能让生产者获得收益时,他才愿意用新技术来取代原有技术。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使创新有利可图。要实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引进政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加强对自主创新的统筹协调。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工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一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工业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工业比重较高,如果用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维持经济增长的话,必将对社会、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而且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还会对**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力。因此,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工业的必然选择。首先,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重化工业层次,推进消费产品升级,“**”期间实现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其次,要调整优化技术结构,将自主研发与引进转化相结合,经过几年努力,高新技术产值比重突破40%,显著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在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以最少的土地资源占用、最少的资金投入、最少的能源消耗、最少的环境污染实现最大的经济产出、最大的投资效益、最大的资源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培植自主创新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培植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

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看,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有坚实的资源保障作基础,而目前资源的瓶颈约束却越来越明显。从我市当前情况看,煤电油运形势不容乐观,资源压力越来越大。为此,我们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放到了突出位置,在制定**工业“**”发展规划时,确定实现两大目标。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由0.8吨标准煤,下降到“**”末的0.45吨标准煤以下;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由目前的6.4立方米,下降到“**”末的3.5立方米,分别比“十五末”降低40%和50%左右。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的战略选择。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限制高消耗产品的生产、限制高污染产品的生产、限制技术工艺落后产品的生产。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节能、节水、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技术,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减轻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要发挥财税政策的导向作用,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集中力量推出一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重大示范项目。培育和发展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推广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规范节能产品市场。要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农业沼气等新能源、节油、节地、农业节水灌溉、废水“零”排放、中水回用等技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大环保产业引资力度,加快环保设备和产品国产化进程,要采用信息、生物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改进和提升环保技术和产品。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高科技资源节约设备和技术,提高我市资源节约技术含量和水平。

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原动力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要把自觉树立自主创新价值观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坚决纠正一切束缚自主创新的政策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弊端,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特点的自主创新能力。

农业自主创新范文6

科技创新水平实现历史跃升

到2015年,湖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11位,比“十一五”末前进了4名。

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保持上升,全国仅两省份获此成绩。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4.29%,增幅位居全国首位。

全省专利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十强。

科技创新实力进入全国前列。全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实现“翻一番”目标。

2015年全省7人新当选两院院士,当选人数创历史之最。

自主创新成果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十二五”期间,湖南取得了一批标志性自主创新成果,每年获国家级奖励的创新成果数保持在全国前7位。

世界首台煤矿斜井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海牛”深海钻机等尖端工程机械相继问世。

高铁电传动系统、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抢占世界轨道交通技术制高点。超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三超”领跑世界,成为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外交名片。

国家级科技创新改革试点布局丰富

2014年获批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湖南创新发展的“核心级”。目前已明确“一区三谷多园”的空间布局、“5+5+X”的产业布局。2016年上半年,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技工贸收入增长14%。

一大批国家级科技创新改革试点示范布局湖南。湖南是我国第二家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环洞庭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获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同时,湖南省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群、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国家科技文化融合试点、国家科技惠民计划试点、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

“双创”、科技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高新技术产业逆势增长。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达25.7%,较同期GDP年均增速高出15.2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12.3%增加到21.1%,提升幅度是“十一五”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