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发展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方发展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方发展的建议

地方发展的建议范文1

1.1独特区位优势三亚向东经菲律宾至西太平洋,向南经澳大利亚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四通八达的海、陆、空交通,为三亚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1.2独特市场优势作为国际热带滨海旅游集散地,三亚市生态环境良好,拥有阳光、沙滩、海水、气候、森林等风景资源、地热资源。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的聚居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艺术,令人神往。浓郁的乡土风情与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气息交汇,客源充足,需求旺盛,为生态农业建设创造了条件。

1.3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旅游业相比,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但对于保证就业、维持生计、保障社会稳定等,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三亚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初步具备了支持农业发展的条件。产业结构日臻完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广泛使用,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农业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基本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为三亚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存在问题及不利因素

2.1土地资源退化,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强烈的风化和淋溶作用导致土壤酸度大,阳离子交换量低,保肥性能差,自然肥力不高,土壤养分贫瘠化。长期大量使用化肥而不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导致土壤理化性状的劣化,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这还导致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和富集;加速土壤酸化;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还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大量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焚烧较多,堆肥还田再利用较少;加之周年不间断生产,土壤自然更新受到抑制,土壤肥力下降。山林地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加剧了水土流失。水资源虽丰沛,但时空分配极不均衡,干季和湿季分明。节水灌溉尚未普及,土地地块狭小及不合理的利用,河、岔、沟、渠垃圾堆积,行洪、蓄水功能削弱,水质下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温度、降水波动性加剧,农业有害生物波动性爆发,冷害、干旱、涝害及台风等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2.2快速城镇化,耕地面积减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主城区不断向四周扩展。随着规划的调整,许多村落和耕地面临征用,农户在拿到补偿金的同时也因此失去了长期赖以生存的土地,并且后备土地资源中耕地极其有限,特别是与主城区紧邻的吉阳镇、凤凰镇以及建设中的“国家海岸”海棠湾镇。如吉阳镇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39hm2,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2,农业呈萎缩状态。2.3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大量的农户分散经营,缺乏对产品市场需求的预测和研判,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削弱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分散经营,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很难实现,特别是在农产品的病虫害防治上,统防统治很难实现,规范规程形同虚设,造成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农产品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贸、工、农一体化程度低,产业链脱节,流通环节繁多,农户利益受到挤压,为了多赚钱只能以量取胜,产品质量却难以保证,这种有重大缺陷的半截子产业化难以满足市民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

2.4城乡收入差异显著,导致农业劳动力丧失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城乡收入、公共基础设施差距的逐步加大,加之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能够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很少,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城。农村更难以留住喜欢热闹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对开展生态农业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3三亚市建设生态农业的对策

在新形势下,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查找问题,才能因势利导,抓住机遇,统筹规划、创造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

3.1重新认识城市生态农业城市生态农业指城区或接近城市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和依托城市的科技、经济和市场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城市农业相比,城市生态农业把生态功能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注重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发展城市生态农业已成为城市生态体系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随着三亚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吉阳镇、凤凰镇许多村落已融入主城区,现有的耕地、林地已成为城市绿地和城市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高效的生态农业基地及独具特色的景观绿地(如农业公园),既能增加城市绿地率和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城市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又使人们能在充斥着压力和竞争的城市生活中找到一片身心放松的绿洲。如迎宾路许多苗圃等林地可更新成为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

3.2科学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与时俱进科学规划生态农业是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打造龙头产品,避免重复建设和同业竞争,发展优质、高效、低耗、环保农业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生态农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市所辖的镇、场距离城市主城区、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地形和资源条件差异很大、当地的种植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因此,要将农业规划纳入整体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当中,按照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考虑整体与局部、眼前与长远的结合、典型示范与逐步推进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并不断调整、完善、落实、提高。如育才镇结合自身特点确定的“美丽事业”、“绿色事业”、“奔跑事业”、“腾飞事业”和“甜蜜事业”就很典型。

3.3合理选择生态农业模式一般认为,生态农业可分为生态农业模式和生态农业技术2个部分,前者喻为生态农业的硬件,后者喻为软件。生态农业建设实践表明,其核心和基础是模式建设。因此,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经济条件,利用各种组合效应选择和组建较为适宜的生态农业模式并对其进行优化,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前提。三亚市在推进一池三改的沼气复合环模式、水田稻、渔共养、瓜菜轮作间作、山林地种植、畜禽、蜜蜂养殖、庭院热带果蔬立体化种养、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都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要及时查找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模式示范、推广和创新,并加强配套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支持,从生产组织、技术示范、产品包装、市场流通、信息服务、风险防范上狠下功夫,推动生态农业的健康、均衡、快速发展。

3.4依海兴市、取财于洋鉴于陆域发展空间狭小的现实,开发利用海洋是必然的选择。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优先发展渔业,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作为海南省重要渔业基地和海产品集散地,要积极拓展远洋渔业,实现“造大船、闯深海、抓大鱼、收大益”。还要大力发展海水养殖,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养殖模式,实现养殖模式的创新,在养殖品种、养殖条件上下功夫,如建设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观赏鱼养殖等。通过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健全病害防治体系,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实施水产品精深加工工程,进行渔业产业价值链整合,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增值。渔业还要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历史机遇,将海洋旅游、滨海旅游作为海洋渔业转移的新亮点,以休闲渔业为载体,编制规划,建设基地,开发观光渔业、垂钓渔业、海洋探险等特色产品,增加收入。

3.5推行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从源头抓起,建立覆盖产前(原材料种子、土壤)、产中(农药、化肥)、产后流通、贮藏、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模式,就成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首先,要在国家已有的农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地方配套标准等。结合现实条件,部分标准还要拔高,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其次,建立健全检测监督机制和常态化的工作模式,全程监督。最后,针对小户分散种植、销售难于监管,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难形成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要引入龙头企业,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积极推行“以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的规模种植、计划种植效益、全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便于统一管理的质量保证、有较强市场定价权、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品牌,做大做强生态农业。目前,全省已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通过登记,将承包地块、合同、权属证书落实到户,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土地的合法流转和集约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3.6以旅兴农,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和创意农业休闲旅游农业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风光景观的深层次开发与旅游业延伸交叉形成的新型农业开发模式,是亲近、回归自然的产业。创意农业则可理解为“农业上的创意”,是用文学创造审美意境的手法,来对待、完成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对于生产者来说,丰富了农业生产的文化内涵,延长了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对于消费者来说,满足了只有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方能享受到的审美情趣,而且将都市人强烈的回归自然、健体强身、陶冶情操等多种本能性需求得以满足。未来农村不再仅仅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农业的多功能性将更加彰显,富裕起来的城市居民将把农村作为理想的旅游、度假、观光、体验的好去处。

地方发展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辽宁;发展;社区银行;必要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469-01

一、辽宁发展社区银行的必要性

2004年,浙江象山的绿叶城市信用社、义乌的稠州城市信用社、台州的泰隆城市信用社和银泰城市信用社成为社区银行的首批试点单位。试点单位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我省虽然截至2009年底,共有18家注册资本金大多在8000万至1个亿之间的社区银行――村镇银行挂牌营业,其他形式的准社区银行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沿海先进省份及我省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社区银行总量少。根据辽宁省银监局对辽宁农村金融情况的粗略调查显示,农村金融环境很不乐观。例如,辽南某地级市共有525个自然村,而设在该市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仅有90个,并且这些网点基本上是分布在乡政府所在地,村民存取款、贷款都非常困难。二是社区银行开拓市场的能力受限。辽宁省社区银行业务种类较少,业务结构不合理,主要靠贷款获取利润,中间业务比重低。目前,辽宁省的村镇银行一般只设一个网点,现代化手段缺乏,城乡居民存取款十分不便,吸储能力不强。此外,村镇银行等社区银行无联行行号,一直未能接人人民银行结算系统,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只能使用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的系统处理对公业务。三是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对贷款户的要求严格,对于那些没有固定收入和资产担保的贫困农户来说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四是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相比,社区银行的市场认可程度低。由于村镇银行等社区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尚未树立起品牌与信誉观念,社会公信度欠缺,农村居民对其持观望态度,心存顾虑,难以认同,影响村镇银行等社区银行的发展。同时,村镇银行也很难得到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当前,辽宁省的地方经济发展迅速,政府融资需求强烈。但当地政府融资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短缺问题,而村镇银行受自身经营规模和实力的限制,金融供给能力很弱,难以满足政府的融资需求,双方不能建立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当地政府也就不愿更多关注其经营,更不愿出台优惠政策予以支持。五是准社区银行一一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仍然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辽宁中小企业融资仍然是一个难题。2010年,只有城市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相对增长了,其他中小银行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与年初相比均是负增长;从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与全部贷款余额增幅比较看,仅有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增幅高出贷款增幅19个百分点,其他中小银行在贷款余额均实现一定增幅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却是负增长或与年初基本持平,其增幅远低于贷款增幅。

二、辽宁发展社区银行的建议

1.紧紧围绕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全面加强管理的工作重点,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努力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董(理)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董(理)事长、监事长和行长(主任)的职责与权限,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决策体制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约束机制。为保证决策的独立性和民主性,保护小股东的权益,董事会成员要有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为更好实施董(理)事会的重大决策,加强内部风险控制与监督,还应设立监督委员会(或监事会)、稽核审计委员会、信贷审查委员会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同时,要建立与经营业绩和风险挂钩的干部管理,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完善的内控制度包括:建立并认真实施统一、严格的业务标准和程序;建立并严格实行统一、有效的授权、授信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系统,具有独立、高效的内部稽核审计系统,完善的内部报告及住处系统,以及重要岗位的监督、制约机制。

目前,只有农村信用社是以县(县级市)为法人单位且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这种产权组织格局要保持长期稳定,而不宜通过行政手段推动以省为法人单位的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少数直辖市除外)。今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应鼓励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并购或者市场退出,而不应该是行政主导的产权统一上收。

2.改善农业发展银行运作机制,适当扩大业务范围。农业发展银行业务明确划分为国家指令性和银行自营性两类,并相应建立国家账户和银行账户,实行分账管理,专项核算。截止到2006年6月末,农业发展银行的国家指令性业务占82.08%,银行自营性业务占17.92%。

继续深化农业发展银行改革,下一步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基于市场化基础上的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功能,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市场定位和责任,整合政策性支农资金,调整政策性金融运作机制,提高政策性金融效益。

3.探索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农村金融机构

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银行。适当降低社区银行的准入门槛,允许私有资本、外资参股。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简化农民、农村小企业的贷款手续。在有条件的地方,培育发展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以村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成立真正合作意义上的资金互助组织。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的监测和管理,应配合银监会对“高利贷”、“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非正规金融活动依法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

地方发展的建议范文3

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1、建立健全符合市区实际情况的住房保障体系,规范住房保障工作运行机制,扩大住房保障范围,通过全面实施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住房保障措施,为市区最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双困户”等提供有效的住房保障,按照市区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低收入家庭住得起经济适用住房,新就业人员租得起房,困难群众人均住房面积不少于20m2的要求,逐步实现全面覆盖、应保尽保。

二、培育鼓励消费市场

2、贯彻落实国家、省鼓励支持住房消费的政策。

(1)调整契税适用税率及标准,契税税率由4%调整为3%,其中个人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已贷款购买一套住房但人均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申请购买第二套普通自住房的居民,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购买自住住房,暂不受面积、价格及贷款次数等限制;购买二手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可享受新房贷款政策。

(2)认真落实住房转让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购房者的经济负担,活跃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市场。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暂定一年实行减免政策。将现行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转让免征营业税,改为超过2年(含2年)转让免征营业税;将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不足2年转让的,由按其转让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改为按其转让收入减去购买住房原价的差额征收营业税。将现行个人购买非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转让按其转让收入减去购买住房原价的差额征收营业税,改为超过2年(含2年)转让按其转让收入减去购买住房原价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购买非普通住房不足2年转让的,仍按其转让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3、对开发建设的高层建筑项目和购买高层建筑的购房户,金融机构积极给予信贷支持。

4、市财政安排住宅商品房交易专项补贴资金。凡2009年2月28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需是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时间和购房款全部交清时间均在上述时间范围之内,下同),购买住房(不含二手房)单套建筑面积144m2(不含144m2)以下的由地方财政给予房款总额1%的补贴。补贴在办理房屋产权证后,由市财政局扎口发放。

三、加大对房地产企业的支持力度

5、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完工前的预售收入,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的预计利润率下限标准预征企业所得税,实行按季预缴、按年清算。房地产开发企业按未出售房产的建筑面积比例缴纳土地使用税,将房屋交付使用之日作为次月调减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使用税依据。

6、根据全市市场行情,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推出的节奏、数量、结构和价格,不断优化土地出让条件。

7、根据住房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全市住房供应的总量规模和区域分布。在满足规划设计的条件下,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适应市场需要,调整房屋的套型结构。在建项目经批准后,可对房屋套型设计作必要调整。

四、提升对房地产行业的服务水平

8、积极帮助开发企业协调解决开发建设中拆迁和水、电、气配套等矛盾问题。

9、加强商品房市场秩序管理。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交易透明度,鼓励开发企业以合理价格促进消费。进一步完善普通商品房住房价格管理,暂停执行核价要求,认定标准主要以容积率和套型面积为依据。推进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加强房地产市场销售监管,保障商品房预售和二手房交易资金安全。规范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物业服务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地方发展的建议范文4

一、减免相关税收。自2008年12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住房,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

二、降低二手房交易门槛。凡在2009年12月31日前交易二手房的,税费减半征收,先征后奖,凭税票兑付。

三、凡个人零星购买多层商品房(商品房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公开出让经营性土地上所开发并取得预销售许可证且对外公开销售的房屋),给予房价总额1%的补贴;凡购买高层商品房的,6层以下(含6层)参照多层商品房补贴,7层以上的给予房价总额2%的补贴;凡同一村或同一单位团购10套以上住宅的,由县财政每平方米补贴50元。凡在城南新区核心区(北起纬四路、南至阜泰路、东起奋进路、西至射阳河)12平方公里范围内购买住宅商品房的,给予双倍补贴。符合以上多项优惠政策的,只能享受其中一项。以上奖励或补贴资金由县财政预拨付给县建设房产部门,购房者凭购房合同、发票、契税发票在办理房屋产权证时一次性兑付到位(购房合同必须是县房产管理局网上销售合同,凡弄虚作假以欺骗手段套取政府购房补贴的,一经发现,除追回补助资金外,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凡农村居民进县城购买商品房自住的,其子女享受县城居民子女入学、入托政策。

四、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计算方式,提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时,购建住房最高总价款的计算建筑面积由90平方米调整为144平方米。购买二手住房、建修住房的贷款最高比例由房价的60%调整为70%。取消对二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限制。

五、加大对房地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要加大房地产行业贷款投放力度,重点支持普通商品住房和政策性保障住房开发建设,支持经营管理和企业信誉好的开发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办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放业务,适当降低贷款基准利率。

六、新开工项目缓缴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费,自批准之日起缓缴半年。放宽新出让地块地价款首付期限和比例,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适当放宽商品房预售许可发放标准。凡2009年元月1日以后竞得土地者,建12—18层(不含18层)的高层住宅,其中,1—7层的基础设施配套费按每平方米40元征收,8层以上免征基础设施配套费;18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其中,1—7层的基础设施配套费按每平方米20元征收,8层以上免征基础设施配套费;15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出让指标规定的总建筑面积;建12—18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台电梯补助5万元;建19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台电梯补助10万元。

七、放宽建设项目开、竣工期限。在受让人支付相应土地款后,可办理交地手续,并先行办理部分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对按期动工确有困难的,由受让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可延期开、竣工时间,最多可延期一年。

八、房地产企业相关收入税收,按国家税率最低标准征收,可按季解缴。

地方发展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我国房地产经济 低碳经济影响 发展建议

进入21世纪,我国对新型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真实,尤其是在我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社会的环境也给予一定程度上的保护,这对我国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发展的优化和调整等形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从而对其现有的资源的利用率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在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运用,避免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形式。但是,在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其发展形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发展形式进行全面的创新,建立多元化的发展形式,从而提升了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发展形式,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我国房地产行业对低碳经济没有足够的认识

近几年,我国只有在项目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有效的结合,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将低碳经济涉及到我国的金融市场经济领域中,对金融市场的作流程、交易制度等各个方面都进行的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另外,我国一直在推行低碳是金融市场经济领域,但是在我国房地产经济一直是以信贷为主的交易市场,将贷款规模缩小,经济的比例相对较小,我国的一些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依然保持空白的状态,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没有足够的认识度。另外,在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没有足够的认识,严重缺乏专业性人才,没有设立专业的部门,这样的情况严重的阻碍了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

(二)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价抬高

目前,在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若是要想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形式,这样就需要对相关的能源和新型技术形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且,对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材料和新型能源,进行全面的宣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我国房地产是市场的房产均价,这样对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的后期发展形式,是非常不利的。

二、提升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

(一)加强我国金融行业的认识度

提高房地产经济的认识度是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我国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对房地产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引起高度的重视,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形式。并且要不断的开发我国房地产经济产品,避免产品单一化,构建适合大众的房地产经济产品,加强房地产经济的交易规模,完善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结构,这样可以使房地产企业在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对低碳经济的认识程度。例如:在一些房地产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房地产经济产品的质量,像是经济适用房、商品房等各个形式,这样可以使房地产企业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了房地产经济行业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以及重要性,并且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形式,提高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度,更进一步了促进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

(二)利用我国政府的力量,对发展的结构进行调整

在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有效的缓解了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的形式。因此,在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利用我国政府的形式,对其内部结构的发展形式,进行全面的调整,并且给予高度的重视。另外,在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也加大力度低碳经济在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应用形式,对其内部形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这样不仅仅促进了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形式,也避免了发生不必要的资源发生浪费的现象。

另外,在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政府部门要对相关企业发展的形式,进行严格的把关,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房地产经济产品的发展形式,也相应的完善了我国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内部的调整形式,这对提升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发展形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要全面加强房地产经济交易的形式,通过利用相应的辅助形式,这样有效的为低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完善了我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交易结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更进一步的加快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赵洁.论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J].工程经

济,2015,01:92-96.

[2]柯丹虹.探析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产生的影响[J].现代

经济信息,2015,04:5+18.

[3]徐林.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6:276.

[4]刘路琼.浅谈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J].经营

管理者,2015,27:210.

[5]石颖.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造成的影响探讨[J].现代商

业,2014,05:57.

地方发展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民间美术;地方高校;艺术教育

民间美术作为人类艺术的母体,历史悠久、博大深厚、灿烂多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为满足其审美需求而创作、应用、流传的朴素艺术形式,是不同地域的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审美智慧的“活化石”。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物化形态,表达了劳动群众对美好生活理想的积极追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和创造智慧。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对于呼唤民族精神、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阶层也采取了种种措施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

但在政府及各文化领域抢救民间美术的各种举措中,出现了种种弊端和不足,忽略了民间美术中最本质的民族精神传承,忽略了民间美术作为活态艺术的传承特征,也忽略了民间美术保护和传承中应有的普遍性群众基础,更忽略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民间美术传承体系。

一、高校艺术教育是传承发展民间美术的最佳载体

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在“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的致辞中说:“希望各地高校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事业中,发挥大学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职能、人才培养和培训以及重要的文化发展创新作用。……在更广阔的人类文化背景中整合、发掘民族文化的新资源,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的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将民间美术引入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立足地方民间美术文化优势,构建起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艺术教育理念是地方高校的应有之举,可以弥补抢救传承民间美术中出现的种种不足,极大地推动民间美术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振兴。

1.将民间美术引入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便于对地方民间美术进行系统化的收集、挖掘、整理和研究。长期以来,民间美术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加上历史和政治运动的破坏,民间美术的生存更是岌岌可危,文献资料极为匮乏,学科资源相当薄弱。而地方高校担负着当地科研的责任和使命,其师资和教学科研环境有利于对地方民间美术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从而构建起当地民间美术发展的立体框架,系统地分析地方民间美术历史与现状,为民间美术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展开提供文献意义上的指导和学科理论的支撑。

2.将民间美术引入地方高校艺术教育,能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解决传承的普遍性和最根本的人才培养问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民间美术后继无人,传承机制的现代化转型面临困境。群众的普遍认同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当今民间美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教育是民间美术保护和传承的依托,是对民间美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行为,没有教育作为依托,民间美术就会失语甚至断绝。地方高校的培养对象是广大青年学生,办学目标是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就使得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具有普遍性和高层次性,能发挥主流文化传承教育的认知功能,培养民间美术的爱好者和接班人,振兴和发扬民族艺术文化的精髓,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延续。

3.将民间美术引入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有当地丰富的民间美术教学资源做为坚实的办学基础。鲜明的地域性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特征,广袤的地域催生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生活,进而形成各地不同的民间美术体系和风格。各地在不同文化历史时期积累形成的丰富民间美术遗产,以及各地民间艺人掌握的大量制作经验和高超的制作技艺,都是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育中宝贵的教学资源。地方高校了解、熟悉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的分布和演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源,为民间美术教育提供坚实的办学基础。

二、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途径

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如何利用地方优势,把艺术教育课程作为传承民间美术的实施手段,确立民间美术在地方艺术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把地方性民间美术资源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弘扬民族文化并使其在社会经济中得到转化和应用,是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一个必须受到广泛关注的课题。

1.以公共欣赏课和选修课的方式,将民间美术纳入课堂

课堂教学是普及大学生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方法。立足本土文化优势,有重点、有计划地根据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特点来调整课程设置,修订教学大纲,构建地方高校的民间美术特色课程模块,以开展民间美术公共欣赏课和选修课的方式,将民间美术纳入课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间美术作为重点欣赏的选修课。通过课堂教学介绍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和沿革,欣赏艺术作品,使学生了解各类民间美术产生的文化背景、时代特征和艺术特点,从而普遍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保护民间美术的自觉性,进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构建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民间美术课程体系建设,编写特色校本课程教材

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体系建设, 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应加强民间美术的教育内容,大力开发和构建民间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有计划、有重点地在人员配备、经费支持等方面扶持民间美术课程建设,支持和鼓励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将之努力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民间美术课程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并根据资源特点来调整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按课程适合的范围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教学设计,挖掘自身潜在优势, 突出地域性与民族性,扎实有效地为地方高校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拓宽局面。同时大力支持相关课程教材建设,根据地方民间美术特点鲜明的优势,在现代性、前沿性的基础上编写特色校本教材,申报优秀教材或规划教材立项项目,提高教材质量和水平。

3.注重民间美术教育的开放性,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社会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成立学校民间美术学生社团,聘任本校教师或专家学者进行专业指导,定期开展民间美术讲座、学习、观摩和制作活动,同时有选择地收集和整理民间美术作品,定期在校园内举办各种形式的民间美术作品展览,多视角地展示民间美术的历史、制作工艺及现状。此外注重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下开展教学,如充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社会资源,参观民间美术展览,关注生活中民俗活动和民间美术等。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外民间美术实习基地,组织学生通过校外民间美术考察,与民间艺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进行实地观摩,或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以多媒体、座谈、现场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精湛的技艺过程,使民间美术的教育多元化、形象化、生动化。

4.设立地方高校民间美术研究机构,加强理论研究和指导。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教育和科研的最高学府设立专门的民间美术研究机构,加强理论研究和指导是地方高校在艺术教育中推进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积极举措。地方高校民间美术研究机构可依托本校美术专业院系或公共艺术研究室,吸收本校研究民间美术的教师、民间艺人和社会民间美术研究人士加入,使得这些民间美术研究人员能在地方高校这样一个相对稳定又有教学科研资源优势的环境中从事民间美术的收集、整理、研究、教学和创作工作,对民间美术的教育加强理论研究和指导。

将民间美术引入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不仅能使地方高校艺术教育更具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创新性,还是在当今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这将为优秀民间美术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实质性贡献。

参考文献:

[1]徐金龙.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

[2]吴禾.地方高校民间美术教学体系的构建[J]泰山学院学报2005,3

[3]潘梅.关于把民间美术引入现代教学的一些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2

[4]王薇.民族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