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

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范文1

根据对23个城市经济土壤(经济规模、软件企业活力、软件出口)、基础设施、创新能力、智力资源、人力资源培养、产业集聚等6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计算,报告分析认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苏州为第一梯队,这五个城市的软件创新综合实力遥遥领先于其他软件城市。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经济发达、软件企业数量众多、基础设施完备。

杭州、大连、天津、成都、南京和无锡为第二梯队。这些城市创新能力较强,但是在经济发展程度、软件产业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与第一梯队还有差距。

第三梯队有重庆、沈阳、济南、珠海、西安、武汉、长沙、福州、哈尔滨、大庆、合肥和南昌。这些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在23个城市中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原因是软件产业在这些城市中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潜力巨大。

Office2010:微软公司送给中国用户的大礼

据市场上相关信息表示,中国销售的office2010(6月18日正式向大众市场推出)共三个版本,售价均远低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行情。在欧洲国家,微软一共了四个版本的office2010,分别是家庭学生版、家庭商用版、专业版和商务专业版。

软件套件内容没有太大出入,在定价方面却有很大差别。家庭学生版在国外的售价是149美元,而国内只需要人民币398元(同时装三台电脑)。购买密钥卡,在国外需要119美元,国内只需要人民币299元,比美国的售价便宜了67%。而这也是针对中国市场研究之后制订的价格。

相关数据显示: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据某咨询公司推出的《2009年个人即时通讯网络安全研究报告》显示,网络安全问题越发突出,而IM用户的安全意识随着问题的出现而越来越高。一方面说明安全问题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也另一方面也说明解决安全问题已迫在眉睫。2009年普通用户对腾讯QQ、阿里旺旺的满意度普遍比较高。

相关的调查显示,用户受垃圾邮件、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的影响事件越来越多。各项违法案件都比2009年有了明显的增长。显然未来的安全问题,应受到广泛的重视。

服务外包及软件企业今年将获8亿扶持资金

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范文2

现代医患关系正呈现出激化之态,日益普及的社交网络在推动医患关系和谐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医患纠纷及暴力事件的发生情况,从市场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提出现代医患关系的内涵较之传统概念更加完善,同时阐明该变化的意义与实现途径;最后分析国内新兴的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对现代医患关系发展趋势的重要影响,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简要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医患关系;社交网络;在线诊疗

“生物医学”模式下的疾病诊疗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获得了长足而显著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患关系中人性的淡化。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被推向市场以后,这一弊端已逐渐显现,医患关系正趋向紧张,医患矛盾亦日益尖锐。解决医患矛盾的根源在于推动医疗资源总量的增加和分配的公平,与此同时,医患矛盾的缓和需要多种方式的共同作用。本文着眼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社交网络的兴起,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医患关系的概念,从而借助社交网络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1医患关系的困境与成因

1.1医患纠纷及暴力事件发生情况

近20年来,我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呈上升趋势。据中华医院管理协会调查显示,98.4%的医院发生过医疗纠纷,其发生率和医院床位数呈正相关;73.5%的医疗纠纷会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从经济损失上看,全国县级以上医院每年医疗纠纷索赔金额高达42亿元,占医疗收入的5.9%;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与此同时,暴力伤医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比例亦在逐年上升。有研究数据显示,发生医务人员因医暴而受到明显损伤事件的医院的比例从2008年的47.7%上升至2012年的63.7%,每年每所医院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的平均数从2008年的20.6次上升到2012年的27.3次[1]。各类医疗投诉、医患摩擦更是层出不穷,给医疗服务行业的正常运转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1.2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成因

医患矛盾的本质是患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与医方的医疗服务相对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包括器械和技术在内的高端医疗资源大量涌向高层次医院,医疗资源纵向分配失衡状况愈发严重。特别是对于我国由政府主导、半市场化的医疗行业而言,满足医疗需求的方式相对单一,导致高层次医院超负荷运转及医疗资源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在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院发展靠自营创收的社会环境下,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由此出现医患沟通不畅、医疗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2]。可见,改变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方法是加快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进度,同时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更多的医疗服务需求者得到及时而便捷的医疗服务[3]。

2医患关系内涵的发展与更新

2.1医患关系内涵的发展与变化

互联网高速公路的发展与普及,为专业的健康社交网络铺设了基础,推动了医患关系概念的更新。借助网络,医生可以同时与多名患者进行信息交流,医患关系由此发展为一个医疗团队与其所负责的多个患方之间的关系,即由原来的“一对一”变为“一对多”的医患关系。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概念极大拓宽了医患关系的范围,尤其把不同的患者团体囊括其中,同一类疾病的多个患者作为一个群体的共同医疗需求得到更高效的满足,在高度互动的在线站点内,患方群体相互交流,为处理当前医患关系提供了便利;同时,医生与其负责的多个患者借助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可以更便捷地传递最新、最准确的诊疗指导,使循证医学得以更有效的贯彻。

2.2医患关系内涵变化的意义

2.2.1增进医患沟通。

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基础上,但面对面的沟通不仅耗费医患双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常常“沟而不通”。2011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接近三分之一的互联网用户平时不愿与医生分享健康信息[3],而新概念下的医患关系利用新通讯技术弥补了这一缺陷,医患沟通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由个人发展为组群,这显著拓宽了沟通范围,提高了沟通效率。

2.2.2提高患者认知水平。

在过去,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医患沟通的障碍,但众多患者因各自不同的病症可以形成相应病患团体,出于对病友的高度信任,在该团体中患者可自发地相互分享患病、治病的经验,进而能提高患者个体对于相应疾病的认知,使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2.2.3营造良性就医氛围。

患方对医方的低信任是阻碍和谐医患关系的直接社会原因。在新概念的医患关系下,患者通过网络能够更加了解医生的日常工作状态及其职业的特殊性;同时,患者群体还能相互监督,形成制约,减少“无理取闹”的发生,有利于对医生产生理解、信任和尊重,从而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

2.3适应现代医患关系新内涵的途径

2.3.1建立高效医疗资源整合与分配模式。

新概念的提出必将对现有的医患关系与医疗模式产生冲击,因而需建立新型的医疗咨询和治疗模式,例如网络上流行的“春雨医生”和“求医问药网”之类的新兴医疗方式,极大提高了医疗资源整合与分配效率。

2.4.2培养适应新型医患关系的医疗工作者。

面对新形势下的诸多变化及其影响,医务工作者不能将目光局限于传统医患关系上,而应加强医学知识的积累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利用新兴沟通模式与患者进行多种渠道的交流。

2.3.3加强网络医疗信息的建设与监督。

网络信息环境十分复杂。首先,互联网时布信息门槛降低,导致各种“伪知识”大行其道,因此要加强对于虚假信息的监督力度。此外,由于网络的便捷性,患者往往会选择“患—患”沟通,因大家“同病相怜”,难免会出现误解医生的情况,所以要对于病患间的沟通正确引导。

2.3.4借助网络舆论正面宣传。

网络媒体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医患关系的新概念下,网络媒体需要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合理判断,另一方面要站在医生角度合理思考,处理好网络舆论与医患关系的问题,力求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3医患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与趋势

3.1推动医患关系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3.1.1移动互联网的推广。

回首二十年来的网络历程,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6.32亿,普及率达46%;互联网经济总量占GDP的4.4%,达到全球领先国家的水平,高于美、法、德等发达国家[4]。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保有量超过20亿,移动媒体成为用户连接网络的首选方式,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此同时,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社会步入了4G通信时代[5]。巨大的网民基数、便捷的移动设备、高速的通信网络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社会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迈进。

3.1.2社交网络的普及。

《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显示,经常登录社交网站的网民比例高达53%,从社交网站获取健康信息的用户数量之庞大可见一斑[6]。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社交网络平台的涌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社交网络已然触手可及。腾讯公司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社交平台手机应用———微信,截至2014年初其用户保守估计已超过6亿,是社交网络在移动互联网中应用的成功范例之一。

3.1.3应用软件的移动化。

应用于移动互联网中的社交网络,其用途目前已远远超过了交友、聊天和分享等传统通讯功能,移动互联网融入医疗行业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市场上可以下载到的医疗健康类手机应用已超过2000款,包括面向患者求医问药的“春雨掌上医生”、面向医生学习交流的“医学文献”以及用于购买药品的“康康买药”等各类不同功能的手机应用如雨后春笋般萌生,满足了医疗行业内各方的多种需求[7]。

3.2现代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人们对就医的时间成本更为重视,医院内咨询、挂号、候诊需花费大量时间是多数轻症患者选择在线寻求诊疗帮助的重要原因。有调查数据表明,约34%的用户曾利用过社交网络的支持寻求医疗信息;约有73%的患者在就医之后继续在线寻找医疗信息,并且其中超过六成用户认为搜索的健康信息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决策[8-9]。其他民众选择通过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和指导的初衷不一,譬如寻找更经济的治疗方案、对就诊过程中的医疗术语做进一步的了解、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以佐证及甄别医生的诊疗方案、自我保健等[10-12]。同时,微信公众号、QQ群等网络社交平台也发挥巨大作用,它不仅使许多“同病相怜”的患者获得了情感上的慰藉,也让他们分享求医问药的经验,更好地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4现代医患关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1网络媒介对医患关系的负面作用

在新医患关系的背景下,发挥社交网络的优势有助于医患之间的交流,但潜在的问题也不能被忽视。从患方角度来看,由于疾病具有复杂性与独特性,看似相似的疾病实则机理、治疗存在巨大差异。患者之间的好心交流、经验之谈,有可能酿成大错,出现“好心办坏事”的尴尬结果。此外,不排除个别人员混入患者队伍中,向患者兜售药品、散播虚假信息等现象的发生,破坏“患者圈”的正常秩序[13]。从医方角度看,社交网络平台可能会加大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这对原本已劳累不堪的医务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4.2对策

网络的开放性较大,导致医疗信息良莠不齐,很难获取有效信息,甚至出现网络医疗诈骗等问题。鉴于此,建议由各大医疗卫生机构牵头,按区域、疾病种类、医生等建立类似于“医享网”式的医疗服务网络平台。患者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进入不同的患者圈,一方面有助于患者产生同病相怜般的“共情”之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医生间相互竞争与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由于有正规医疗机构的维护与监督,医疗信息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患者求医问药也将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借助社交网络建立患者圈,还可以实现患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减少医疗纠纷,也为基本医疗常识的普及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网民医疗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综上考虑,在将移动互联网应用于医疗活动时,要加大基本医疗常识的普及力度,提高患者对医学的认识,减少“病急乱投医”现象的发生,同时提醒患者不要随便采纳病友的药方,治疗详情应以专业医师为准。此外,加强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对不法分子严惩不贷。平台上的医务人员应以自愿为主,量力而行,并给予适当奖励,鼓励医务工作者在留有余力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平台为患者解疑答惑、排忧解难。

作者:徐志杰 王经杰 戚麟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学员旅

参考文献

[1]贾晓莉,周洪柱,赵越,等.2003年-2012年全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2014,18(3):1-3.

[2]袁晓玲,赵爱平.医患沟通技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25(10):91-93.

[4]麦肯锡.中国的数字化转型[J].IT经理世界,2014,17(17):12-13.

[5]欧阳盛劼.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研究[J].卷宗,2014,4(9):262-262.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R].北京:2013.

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范文3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转型升级;传统贸易;广东外贸

自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以来,透支信用来消费,不可持续发展模式被摒弃,国际市场复苏缓慢需求疲软,传统外贸摩擦不断升级。国内从2010年开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步入新常态,人民币持续升值、人力资本成本逐年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内需受到挤压,传统国际贸易受到较大的冲击,广东较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倒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境电商作为基于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正在重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链条,给广东的中小型带来了新的出路口。

一、跨境电商定义

跨境电商也叫外贸电商,分处不同国界和地区的交易主体,依靠互联网商务交易平台进行商品信息沟通和支付结算,运用电子商务将传统外贸的信息、展示、洽谈、成交等环节电子化,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贸易活动。[1]1999年阿里巴巴实现用互联网连接中国供应商与海外买家后,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就实现了互联网化。在此之后,经历从信息服务,到在线交易、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境电商产业转型。

二、广东省跨境电商发展状况

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交易额约3.1万亿人民币,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12.1%。2008―2013 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1%。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超过5000 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已超过20 万家。预计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2016年将达到6.5万亿元,2017年将达到8.0 万亿元。[2]中国的跨境电商最早源于珠三角,一些沿海的企业通过eBay的海外网站等开设店铺,主要销售消费境外电子类产品,如车载的导航仪、耳机、数据线、摄像头等,虽然单价不高,但利润较高。

广东省占据全国电子商务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最成熟的区域之一,同时广东也是我国第一大外贸大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具有较好的基础。2015年5月30日,《广东外经贸蓝皮书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4-2015)》,该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广东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列全国第一,占全国份额的70%,广州、深圳名列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列。[3]

三、广东省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新模式

以直销为主的经营模式,小批量和个性化订单逐步成为外贸企业主要经营模式,打破了在传统外贸模式下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分销商甚至零售商的垄断,使得企业可以直接面对个体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是直接的消费者;订单模式改变,跨境电子商务单笔订单多为小批量替代传统的国际贸易大批量形式;国际贸易服务升级,正是减少了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有效减少了成本,提供专业服务,节省的中间环节成本为企业营利能力的提升及消费者获得更大实惠提供了可能。这样模式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直接开展跨境小额批发和零售的国际贸易。这个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倒逼中小外贸企业,通过依托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EBAY等第三方平台为载体,采用跨境电商这样的新型的国际贸易模式,重新整合传统国际贸易经营方式,实现了直接开展跨境小额批发和零售的国际贸易即B2C跨境电商模式。广东省内特别是深圳出现了较多的跨境小额批发和零售的的小公司,国家也及时引导,广东省自贸区正式挂牌,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珠海横琴自贸区,利用自贸区吸引更多的跨境电商企业公司入驻广东,也会带动物流公司、在线支付信息技术公司、报关等企业进驻。

从当下实践过程中,对于B2C跨境电商模式,广东省跨境电商出口产品主要去向美国、欧盟、香港、台湾、东盟、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广东商品在B2C跨境电商模式下主要的运营方式是,一类是广东直发,另一类是海外建仓。这与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息息相关。

广东凭借其自身工业门类齐全,纺织服装、食品等产业,有优质廉价的货源,拥有全国最大货源地,直接打通广东产品与国外消费者,广东直发才能有底气,缩减了传统国际贸易中间至少两个环节,减少了中间商,把更多的利润把控在广东,使广东濒临倒闭中小外贸企业,能找到出突破口,扭转倒闭危机。广东直发,就是从广东以邮政小包裹的形式寄出,通过国际快递送到外国消费者,时间相对长,一般在半个月才能到达,若是国内的快递超过3天肯定被投诉。主要是由于我国基础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形成了规模效应,物流成本相对国外较及时和便宜。当跨境电商企业,有一定实力和规模,还是要建立自己海外仓库,海外建仓就是在海外仓库中将货物通过快递寄送给外国消费者,时间较短,与国内时效性差不多,2-3天即可到达,客户体验评价较好。

四、广东省跨境电商存在问题

(一)跨境物流瓶颈。跨境电商小批量和个性化订单,对其速度有较高的体验要求。而大多数广东的跨境电商,主打就是优质廉价,而物流主要是选择运费较低的邮政小包裹,如:中国邮政、邮宝等,往往需要外国消费者要等上半个月才能收到产品,物流信息不完善,外国消费者难以实惠查询货物配送物流信息,时效较好的快递自然费用较高,如UPS等商业快递。在物流的分拣和包装环节,存在包装不符合要求、暴力分拣严重掉包等问题,这些不仅给消费者带来糟糕的跨境贸易购物体验,也让跨境贸易商家承担而外的费用,从而严重制约了广东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4]

(二)通关问题。通过效率低和通关通常无通关手续,无法提供报关单据,从而较难享受出口退税政策。传统的国际贸易货物量大,通关次数较少,传统的通关监管是可以满足,但现在发展较快的跨境电商小批量和个性化订单,通关次数多,而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还未及时调整监管的方式,通关速度较慢,一般长达40天,给广东的跨境电商快递的产品不能有效及时送达国外消费者手中。

(三)跨境支付隐患。从全球的视野来看,国际跨境支付体系还不完善,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对于网上跨境支付发展水平使用支付习惯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买家的信用,信息不对称,在进行网上跨境交易支付时会存在支付隐患,《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安全报告》指出,2010年国内约1亿在线消费者受到虚假网络信息侵害,诈骗金额高达150亿元。[5]

(四)跨境电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缺乏。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逐渐暴露出跨境电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缺口严重等问题,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通过对300多家企业的调研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86%被调查企业认为存在严重人才缺口。

五、广东省跨境电商对策

(一)广东省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完善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广东省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家层面已经对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尤其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在东盟东南亚、欧洲国家投资兴建高铁、高速公路等。广东省要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借助国家战略投资项目,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合作,培育广东省自己能掌控跨境电商物流企业,与此同时,逐步设立海外仓库,组建自己的配送渠道,解决跨境物流时效性不足。

(二)广东省政府建立通关适合跨境电商监管的管理模式。广东自贸区就是积极推进跨境电商通关一体化监管服务,借助大数据收集处理整理,大大的提高了跨境电商通关速度和质量,创新了服务模式,推动了广东外贸转型升级。

(三)支持跨境支付建立跨境电商广东省信用征信平台模式。建立跨境电商信用征信平台,可以查询电商相关信息,提升跨境电商的资格认证,支付认证等,目前流行的支付方式PayPal,Moneybookers等多种借记卡支付,支付安全问题还未有效解决,广东省加强与支付银行公司合作,推动跨境电商交易可靠性。

(四)培养跨境电商人才。随着广东自贸区设立,跨境电商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急需跨境电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目前广东省各高等教育各阶段都还没有跨境电商这个专业,跨境电商涉及到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交叉,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不仅需要通晓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熟悉企业电子商务建设、运营和管理,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策划、网络营销、更需要有良好的外语水平,要具有国际贸易实务知识。[6]广东省高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较快适应这样趋势,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商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懂电商、知国际贸易实务、良好外语的复合型管理技能型人才,服务广东跨境电商发展,满足广东社会用人需求,极好推动广东省自贸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西汀.跨境电商对职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05期.

[2]郑双双,李泽.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业,2016年02期.

[3]陈德宝,许德友.广东省会计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06期.

[4]蔡俊柳.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J].现代营销,2016年04期.

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范文4

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法律监管

一、引言

为了规避银行资金流动的风险,确保银行业的稳健运行,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不断完善,不良贷款率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并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我国银行业在防御信用风险方面的能力在不断加强,信用风险也是对于银行业来说面临的最为复杂贯穿银行所有业务的最主要的风险,但是我国针对其他风险尤其是法律方面的防范力度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影子银行开始进去公众的视野,小企业、低收入人群则普遍通过“影子银行”获得资金,在银行的高门槛下, “影子银行”便填补空缺,不断发展。而影子银行的不断扩大,对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那么,在危机四伏的当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现存的风险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当前意义上的“影子银行”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董事保罗・麦卡利(Paul McCulley)在2007年8月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用以概括“那些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以外的机构”。①目前我国对“影子银行”尚没有准确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影子银行是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之外,与传统银行联系密切,受到较少监管或不受监管,具有信用中介功能并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②笔者也比较赞同这个观点,既将囊括范围确定是在传统商业银行之外,又准确的将其作用和性质表现出来。

D表参考:智研咨询集团《2016-2022年中国影子银行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根据此定义可以看出,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类,一是民间借贷,一般是公民之间或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以亲友关系或个人声望等作为担保直接借贷的非正规信贷行为,其利率较高。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新的形势,如人人贷,拍拍贷等。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业务,如典当行、担保公司、小额款公司等的信用业务。三是银行的表外业务,指银行绕开贷款规模的限制,与信托公司、银行、证券公司、企业等开展合作的业务,如银银合作、银信合作。银监会则强调,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不属于影子银行。但笔者认为,由于银行的表外业务所受的监管和传统银行大不一样,应当属于影子银行的范围之内。

三、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及风险

2016年10月28日,据俄罗斯卫星网消息,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消息称,2016年上半年中国影子银行交易量增长19%,高达58万亿人民币(折合8.568万亿美元)。根据穆迪2016年中国影子银行季度监测报告看出,中国影子银行活动持续加速,P2P网络贷款增长迅速,信托公司贷款增长趋缓,理财产品加速发行,总体上国内影子银行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发展的越快,关注的热度越高,呈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让大众的视野聚焦在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

根据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出大众关注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宏观经济环境风险、流动性风险、兑付风险、系统性风险、法律风险等。目前信用风险和以及其他风险目前已经有许多较为可行性的措施,本文主要针对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探索,特别是对目前还很不完善的法律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付盈亏,自我约束。”③一些“影子银行”业务,特别是理财产品和信托计划中的“资金池”业务,大多数具体“短债长用”的特点,短期资金连续滚动,来对接长期项目投资,存在十分明显的期限错配问题,资金条万一断裂,就会对信托公司和银行造成很大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④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也会抑制这一风险的发生,在此不多加以阐述。

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长期以来人们储蓄存款的固有意识使得流动性风险被忽略,但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长不在拘泥于单一的理财方式,信托、小额贷款、担保民间金融的出现,满足了大众的这一需求,影响了存款的稳定性。据统计,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变化为:1996年为10.98%,1997年为8.64%,1998年为7.92%,1999年为5.65%后又一直呈下降趋势,2015年3月为2.5%,2015年5月为2.25%,2015年6月为2%,2015年8月为1.75%,2016年为1.5%。很显然,我国的存款利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这就导致公众为了利益最大化和日前各种理财方式的频出而减少了银行储蓄。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是一较庞大的群体,而影子银行正是针对这一群体提供服务,影子银行的膨胀化导致银行投资需求和融资需求无法满足,加之银行降息,负利率时代的来临,使得银行吸金能力下降,这些现状都有利于影子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影子银行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监管法律的匮乏、监管力量分散、对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大等方面。中国这些年来对金融犯罪的立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完善,但是对非法集资和民间借贷以及小额贷款公司均没有高位阶的全国性法律,仅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此类规定是不够的,立法的滞后性是影子银行大大增加的主要因素。

据我们调查,桂林市某区人民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迅速增长,2014年民间借贷案件约占全院案件的10.1%,2015年约占14.4%,2016年11月份之前则已经高达22.2%。同时,我们还走访了一个老律所,据调查得知:1998年至2000年底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和集资诈骗案件数量为4件;2001年至2010年底案件数量为8件;2011年至2016年下旬案件数量增至为15件。可见,无论是法院还是律所,民间借贷案件都在的迅速增加,这足以表面影子银行法律风险在不断加大。再加上近日“裸条”事件等校园借贷事件的频繁发生,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对借贷宝等网络借贷平台的管理十分的松散,在东窗事发之后这些第三平台只会发表声明推卸责任,而我国对网络借贷、地下钱庄的监管少之又少,加强影子银行法律监管迫在眉睫。

四、我国影子y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影子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

相比事后的危机处理,事前的防范显得尤为重要,影子银行未来的流动性风险的预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进行监测分析是进行有效监管的首要条件,有效的风险监测要求监管当局对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规模、发展速度、信贷资产质量等进行全面的掌控,时刻关注影子银行的资金流动动态,发挥自身优势公布现时的信息状况,增加公众对影子银行的了解,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并进行处理。

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测同时和信息的掌控息息相关,影子银行有着信息不透明的特点,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影子银行监管的重点,对预防风险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有很大的作用。从国务院2013年第107号文可以看出,我国的监管方法是根据不同种类的影子银行,由同此最密切的监管部门进行针对性监管,但我国的信息收集工作的进度并不完善,信息披露的范围十分局限,各个监管部门之间总有灰色地带监管不到位,因此监管部门应该明确各自监管的种类,扩大监管范围,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不能有漏网之鱼。加强对影子银行的保护,使金融体系存款流向透明化,存款人明确存款去向的权利,以减少民间借贷纠纷和集资诈骗的出现。

同时,还可以借鉴欧美经验,将特定业务作为信息披露的中心。有的学者认为监管过严会抑制金融创新,我们认为,监管力度不大是导致影子银行的风险加大的重要因素,近年金融事件频发显示出我国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的各种漏洞,目前我国的金融信息不完善,不能对影子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加大信息披露的范围有利于规范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不会抑制其发展进程,而是让其有序地发展下去。

(二)政策和法律监管相结合,完善监管立法

2016年11月4日,银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在校园借贷这一方面,政策是及时提出的,政策可以在问题凸显的时候下达文件通知,那么没有法律依据怎么办呢?反观我国的金融立法,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仍然只有若干意见和规定,没有高位阶的全国性法律,因此在影子银行的相关业务领域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就要从立法着手,为影子银行市场交易、监管等提供法律依据,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行政部门才能进行有效地监管,影子银行的交易主体才能在纠纷产生时通过合法的途径去解决。

不能因为立法的滞后性而纵容违法行为,我国应当加快金融立法的步伐,首先,应当完善法律体系的层次和门类,强化协调性和可操作性,消除现行法律的盲区和“灰色地带”。如,要明确影子银行的法律地位、主体性质、服务范围、交易方式。⑤其次,明确民间融资的合法性问题,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进行规范,严厉打击高利贷等非法行为。我们认为,对新兴的网络借贷进行法律规制,建立起问责制度,在出现纠纷时,作为平台的第三方不能推卸责任,而应承担连带责任,这是一种出于金融借贷行为安全的保障。最后,增加对模糊的规定的解释,明确此罪与彼罪的区别,划分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的界限,防止有的人假借民间借贷之名义逃脱刑事责任,这才能彰显司法的公平正义。

(三)严格影子银行体系的准入门槛

我国要从根本上保障公众的权利,减少影子银行体系内的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减少纠纷,就应当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投资主体进行审查,监管机构应该设立严格的影子银行投资者市场准入制度。对投资主体要从资产规模、投资能力、专业知识、风险识别能力与承受能力等方面加以认定。这并不是抑制金融创新,而是对金融创新的肯定,同时也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和公开,有利于协助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定期公布影子银行的数据,反之,这既让更多的民众能够了解影子银行的规模及运行的情况,又有利于信息披露制度的具体落实。

(四)加强法制教育宣传

公众的专业知识匮乏和法律知识缺失以及投机心理是民间借贷等借贷纠纷频发的重要原因,除去公众对影子银行信息的不充分了解,他们的法制意识十分淡薄,就拿校园借贷事件来看,不谙世事的大学生,稍不留神就踏入高息重费、暴力催收的漩涡,进一步陷入等违法的深渊。为此,加大金融法规和政策的力度是势在必行的,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公益广告、报纸、电视、网络等方式曝光犯罪的手段,向公众解释非法金融活动的真面目,提高公众自我承担风险和防范风险意识。

五、结语

影子银行的飞速发展,表明我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创新,目前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监管漏洞和法律缺失应当引起监管当局和立法者的重视,在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压力打击金融犯罪行为,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行业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公众自我防范意识。建立起动态的预防机制是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前提,我国的法律和政策在自我完善的同时也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针对我国影子银行现状进行监管创新,建立适应我国现状的影子银行监管体系,有效地规避风险,减少金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①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中国金融》2011年第12期,第31页。

②彭江莱:《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法律思考》,《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第110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一版),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

④韩宗英主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8页。

⑤李鸿杰、黄晨:《影子银行防范类型及打防对策》,《湖北警官学院报》2014年第7期,第145页。

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范文5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通过打造数字化的线上交易平台,突破了传统贸易的时空限制,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新形式。

综观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新的经营主体正在大量涌现。据商务部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每年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注册的新经营主体中,有90%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

贸易规模迅猛增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跨境电商成交额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已达150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幅度超过3096,远高于我国其他贸易交易额的增长水平。预计2014年跨境电商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新兴电商市场成为亮点。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成交额大幅提升,成为境内众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平台快速发展的市场基础。据艾瑞咨询集团最新的《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预测,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持续高速发展,到2016年将达到6.4万亿元,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8.5%。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主要有阿里全球速卖通、敦煌网、兰亭集势、米兰网、易唐网等。这些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无疑将引发境内众多贸易公司和银行业运营模式的巨变。此外,走秀网、海淘城等专销海外商品的网站、海外购物平台的崛起,也将对传统海外代购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电子商务和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从事跨境电商的商户群体也将发生急剧转型,大量传统外贸公司、制造企业和本土品牌供货商蓄势待发,积极准备投身跨境电商市场,跨境电商已成为未来境内跨境贸易的主要模式。

根据运营模式差异,我国跨境电商企业主要可分为第三方服务平台、小宗B2B或C2C、大宗B2B、独立B2C四大类型,未来或将出现O2O或C2B企业。

随着跨境电商政策的完善和新型电商出口海关监管模式、信用体系的建立,跨境电商模式将从传统的信息服务平台,向交易、营销、支付、物流等综合服务方向转变。运营模式的转变势必带动跨境电商交易额的突飞猛进,确保我国进出口贸易额持续稳定增长。

政策“破冰” 跨境电商稳步推进

跨境电商是拓展海外营销渠道、提升品牌国际形象、扩展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外贸快速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2013年7月,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扶持跨境电商发展的“国六条”;2013年8月出台的《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和2014年1月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针对零售出口型企业,在海关、质检、税收、外汇、支付和信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法规。

上述政策的制定实施,让政府相关部门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的交易信息真正实现了共享,拓宽了境内消费者通过正规方式购买境外商品的渠道。

2013年12月28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并启动了中国首个跨境贸易电商试点平台,这使近年来一直处于“半地下”状态的“海淘”(指跨境网购、代购)行业有了合法身份,全球商家也有了“直邮中国”等面向中国消费者开展个陛化服务的正规渠道。

随着税务结算政策逐步细化,政府对跨境电商的支持力度已从形式深入到企业实际经营之中。更重要的是,相关政策打消了消费者的信任疑虑,完善了信用体系,为跨境电商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预计在未来几年,政策“破冰”后的跨境电商行业将通过上海自贸区,把产品影响力渗透到线上交易的各个环节。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试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

目前,“跨境通”与“东方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为上海自贸区首批入驻企业,并获得了在自贸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资格许可。其中“跨境通”将采用自贸区“仓储保税进口”模式,即货物直接从仓库到客户,优化了管理链,大幅度降低管理成本及物流成本,缩小了境内外价格差距。此类电商平台的崛起,将消除或削弱目前“海淘”、海外代购所存在的关税流失、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无法保障等缺陷。

上海自贸区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更为宽松的融资环境,未来无疑将成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领头羊”。在享受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跨境电商可以自由进出口、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免除常规的海关监管手续。

据介绍,在自贸区内,入驻企业可以对产品进行加工、改装、混合、分类、储存、展览等各类操作。对海外卖家而言,今后可以利用自贸区,降低大批量产品的物流、通关等多种交易成本,并通过在线零售开拓中国市场,这无疑是一种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的掘金方式。

而对于众多海外中小品牌而言,上海自贸区或将成为其进军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繁华背后暗藏“陷阱”

未来跨境电商如何实现规范运作、快速发展?坊间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国际贸易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跨境电子商务将逐步呈现出传统国际贸易所不具备的“多边化、直接化、小批量、高频度、数字化”五大优势特征。政府部门应在政策上做好引导,通过政策支持、简化跨境电商运作流程等方式,促进境内成熟的电商平台走向国际化,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抱团共生。

目前,发展跨境电商的难点在于高效、有序的跨境服务。解决不规范管理、欺诈、违规操作等问题,且不能忽视跨境电商繁华背后所隐藏的“陷阱”。这些问题是跨境电商企业无法依靠自身力量独立解决的,必须依靠政府相关部门及时调整、出台配套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跨境电商市场运作,才能逐步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交易信用及规范问题突出,需建立统一标准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网络商务模式,《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安全报告》显示:约有1亿境内在线消费者受虚假信息侵害,被诈骗金额高达150亿元;有能力网购、但不选择网购的消费者中,有80%对网购信用及安全表示担忧。

而相比境内电商,跨境电商的信用体系更加脆弱。由于跨境电商面向的是国际市场,它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所以必须要加快完善信用体系。但各国相关法律不同,目前跨境电商在国际上缺乏统一的信用评判标准。面对跨境电商商家信用、商品质量标准尚不统一的市场现状,政府部门应参照国际相关标准,来制定统一的标准,并加大监管力度。各大电商网站和制造商也应自觉提高检测要求、信用透明度及抽检频次,培养和提高企业信用意识,与政府合作建立规范、完整的认证信用体系,并争取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和共同遵守。

支付安全堪忧,需建立监管机制

随着境内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支付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由于跨境支付系统提供的是国际贸易服务,比境内第三方支付系统更为复杂,存在的问题也更多。有关机构或管理部门应及早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并设立专门机构或成立行业自律组织,加强监督管理,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对违规者实行严厉惩戒。

跨境电商的主导是跨境消费,而各国和各地区的币种及汇率不同,交易双方很难真正知晓对方的金融状况,因此交易需依赖第三方。加之网上交易具有虚拟性、快速性等特点,网上资金可迅速转移,使其更容易成为非法资金流通的渠道。

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加大与银行的合作,联合银行对其在线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控。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完善跨境消费制度、堵塞操作漏洞的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加大注册用户的信息完善监管力度,为境内外交易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使得外汇监管部门对网上跨境外汇收支情况及资金的流向有一个准确的统计。

跨境物流难度大,需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

跨境物流相对于境内物流更复杂,在跨境存储、运输、关税等方面,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物流成本高,会严重制约跨境电商的发展。对此,首先必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个较完整的国际物流体系。例如,通过远地仓(海外仓)、保税虚拟仓、直航货机、绿色通关渠道以及海外保税工厂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跨境电商的交易成本。

当然,这需要政策的支持、电商网站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其次,针对国内物流企业科技化程度不高所导致低效的物流管理和低水平的服务的情况,应该鼓励跨境物流公司引入更加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信息技术,提高物流信息的处理速度,构建高效物流管理体系,加速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的转变。

价格之战不可避免,需优化供应链系统

跨境电商由于门槛低,在非个性商品领域,境内卖家的产品同质化严重,跨境商务在迅速密集发展的同时,价格战会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管理成本低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主导者。进而出现巨头垄断跨境电商的局面。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共享为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平台之间竞争的核心将是供应链的竞争。因此要倡导“全球网商供应链”理念,突破贸易平台的传统经营方式,让各个交易环节最终形成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有机整体,能够有序、有效地整合物流、资金、商品等全面的交易国际流通资源,形成更加高效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这是跨境电商走向成功的关键。

非统一大市场的“软肋”,形成统一趋势隐现

跨市场、跨国境、跨海关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商务的效率,增加了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未来,成熟的大电商平台,只能存在于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内。在欧盟、“美加墨北美自由贸易区”可以开展跨境B2C的今天,如果国与国之间没有统一大市场,没有统一海关监管等条件,跨境电商就不能完全实现。

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内部控制; 关联度

一、研究的缘起

随着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会计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会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名词、定义的变迁,更是管理手段的革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代表一种与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纵观当前对于会计信息化概念的文献综述,本文认同的概念为:会计信息化是以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控制和集成企业财务活动中的所有信息,为企业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共享和有效利用。会计信息化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于一体,在整合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的过程中,传统的内部控制势必无法适应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的要求,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环境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基于相关背景的分析,本文就建立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研究。

二、内部控制与信息化的关联度分析

会计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优化了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又为内部控制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一)内部控制与信息化的正面关联度分析

信息经济环境下,内部控制本身呈现出新的特征,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新的要求,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优化的前提。

1.组织结构的变化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业务流程的重新组合,消除了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构建起了信息共享的平台。信息化使得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企业内外部可以进行更多的沟通,并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作出快速及时地反应,随着管理幅度的增大、层次的减少,简化了组织结构,强化了控制力,使内部控制的透明度明显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层次由传统的职能型垂直组织结构向顾客导向的精简型转变和发展,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促成了共同管理。

2.内部控制范畴的变化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由原来的对本企业会计信息控制扩展到相关企业会计信息的控制,成为一个涵盖客户、供应商和销售商、竞争者和合作者的系统。企业业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全面集成,内部控制的范畴领域被扩大到了各种管理活动之中,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越高,内部控制反馈的过程越完善,其纳入管理活动的范畴也将越广泛,由“资金或资本会计要素的单项变动控制”发展为“企业价值链系统及网络的多维控制”。

3.内部控制程序的变化

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由传统的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会计信息化协同处理和管理信息的全面集成,使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地分支机构以及与客户、供应商和销售商等的每一个关键点在采购、生产、供应、销售、控制、预测、决算等业务流程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信息并行送入财务系统进行处理,企业在财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的同时,将数据处理的结果实时反馈给各业务部门,使企业内部控制的程序必须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这种并行业务处理控制程序的要求。

4.内部控制方式的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系统集成化的日趋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对生产经营决策过程的内部控制活动处于实时监控状态。内部控制由定时定期的检查和监督,具体的纠错防弊行为转向动态和实时控制。会计信息化企业的工作通过信息网络沟通可以很便捷地使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地分支机构以及与客户、供应商和销售商等动态地进行协作和沟通,使企业内部控制方式由命令和控制向集中和协调方式转变。

5.控制属性的变化

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由静态控制拓展为动态控制,由局部控制转向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控制,由单一控制变成了立体化、全方位的控制,从单纯的控制活动到对活动、环境、程序、风险、制度等要素的综合控制,从控制财务活动到企业整个资源和业务流程的控制,从事后定期的监督到实时控制与反馈相结合,从单纯硬性控制到硬性控制与软性控制相结合,从对结果控制到对过程的控制,以满足信息使用者任何时间、地点获取所需的信息。

(二)内部控制与信息化的负面关联度分析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将面临许多新的特殊风险,如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的治理风险即IT治理风险、软件中内控机制的漏洞风险、系统运转的不稳定性、操作的人为风险等。IT治理风险即在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信息系统、软硬件、授权与审批方案的规划、开发与设计都会从内部控制的源头带来治理风险;软件中内控机制的漏洞风险即在信息系统软件设计中存在的隐形漏洞;系统运转的不稳定性即在信息系统软件运行环节的任何不稳定因素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者信息系统部分或者全部瘫痪;操作的人为风险即操作人员操作错误或者违规行为以及利用职务之便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其中前三者都是传统内部控制没有面临过的新型风险,增加了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

三、信息化层面下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路径

会计信息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亦需要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方面做出相应的优化与调整。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贯彻和执行的所有因素的总称,营造一个基于信息观的控制环境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无形约束,主要是管理者理念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是有形约束,主要是组织结构和公司治理。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在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企业成员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企业员工的诚信程度和职业道德水准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极其重要的因素。管理者全局信息化的理念可以引导员工的信息意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对企业员工形成较强的约束力,提高员工的信息伦理水平。

良好的组织结构,关键在于职责界定清晰、权责明确对等、结构层次分明以及沟通渠道流畅。信息时代到来,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将被打破,伴随着顾客需求多样化和新的竞争威胁与机遇的出现,企业需要不断适应、调整与信息化环境适宜的组织机构,改变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以控制为导向、层次重叠的机械式组织结构,重新构造以业务流程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层次扁平的有机式组织结构,转变为信息时代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民主化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治理与内部控制同属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制度安排,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基于董事会与管理者、管理层上下级间的委托关系而产生的一种监督机制,也是公司治理契约在企业组织内部的进一步延伸。信息化环境下公司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以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为基础。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也会促使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和有效运行。

(二)完善风险管理与评估机制

会计信息化系统不断演进发展,企业必须保持高度的灵敏,针对变化的信息化环境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企业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软件风险、财务风险、差错风险、决策风险、人员风险、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不可控风险等因素。企业应采取全面风险管理,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方法体系,广泛、持续地收集与本企业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评估风险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确定风险的重要性水平,针对各种风险确定应对措施的程序和方法,采取行动管理风险,并对管理的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反馈及实施。

(三)规范良好的控制活动流程

美国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均强调了对信息系统实施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一般控制包括对数据中心操作控制、系统软件控制、访问安全控制以及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控制。应用控制的目的在于控制应用过程,保证交易处理的完整性、准确性、授权和有效性。企业应按照会计信息化对业务流程的影响,对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重新设计和规划,设置数据整理与录入工作组、数据处理工作组、数据维护工作组等对会计业务从发生――确认――计量――报告过程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控制。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

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将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企业应当建立网络化的沟通渠道,在企业内外部相关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实时传递。信息系统是企业的内部组织的神经系统,信息沟通系统收集企业大量及时有效的内外部信息,并实时在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以及与企业有关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传递、中转、交流并反馈,让信息资源在企业相关利益群体范围内实现共享,同时整合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在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的帕累托效应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五)完善监督与控制机制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定期开展信息系统控制评价测试,同时,根据信息系统的网络体系,利用高度集成的信息平台,实施动态监督与控制,并借鉴智能审计模块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将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相结合,形成审计结论,全面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监督环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完善新型的外部监督体系也同等重要。

信息化是“信息”与“化”的融合,是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工具与手段在会计领域广泛应用的进程。但在信息化的进程中,一些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仍然有着无法超越的优势,因此在信息时代,将传统和现代内部控制制度有机融合,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方能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星贵.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J].山东冶金,2010(4).

[2] 蒋占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内控分析研究[J].煤炭工程,2009(4).

[3] 陈志斌.信息化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7(1).

[4] Edgar H.Sche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M].2010.

[5] 王文峰.基于内部控制环境优化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途径分析[J].财会研究,2010(8).

[6] 黄中生.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控制有关问题研究[R].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