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域发展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域发展的核心

区域发展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区域化 芯片 融合

一、芯片的发展

386/486微机系统使用的控制芯片组,早期的386微机中采用的控制芯片组是82C30系列。82C30芯片组采用了六片结构,再加上一片外设控制芯片构成完整的386微机控制系统。82C30芯片组单片芯片的集成度小,功能差,是C&T公司的早期产品,但是它的某些基本功能,至今仍然在使用。目前使用的大规模集成的芯片组,常常是把多个芯片的功能集成在一两片芯片中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除了82C30系列外,典型的386控制芯片组还有OPTI公司的WB386PC/AT芯片组。486处理器把协处理器集成到CPU内部(即FPU),控制芯片组的局部性能有小的调整而已。常见的486控制芯片组如:FRX46C401FRX46C402;HT321HT342;M1489M1487;82C40682C496等。486控制芯片组大多为两片结构,即由系统控制器和数据缓冲控制器组成586时代以后,随着控制芯片技术的发展,主板逐渐显露出我们现在主板的雏形,这时候,包括Intel和威盛等主要芯片厂家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总体而言,每一代的芯片制作其前一代产品相比,都着重改进了系统的可靠性;并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度,采用了隐形性的区域化制作结构;在性能上有所提高。芯片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质量轻体积小性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这也整体符合区域化芯片的研究与发展方向。区域化芯片就是将笨重的芯片大佬,改制成及多种功能与一体的小精灵。

二、芯片的不同功能

(1)IC。就是集成电路,泛指所有的电子元器件,是在硅板上集合多种电子元器件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模块。它是电子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担着运算和存储的功能。

(2)芯片组。芯片组(Chipset)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为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北桥芯片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内存的类型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纠错等支持。南桥芯片则提供对键盘控制器、实时时钟控制器、通用串行总、数据传输方式和高级能源管理等的支持。其中北桥芯片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称为主桥(Host Bridge)。

以上两大类型的芯片,是现代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必要硬件条件。但是当前两大类别的联系并不是很多,至此可见区域化芯片对于此状况的打破的至关重要作用。如果在单独提升各自独立性能的基础上,在一个芯片上的不同区域内,分别置入如发声、发光、散热、语音识别、读入和输出等功能,在经过一定技术的检测与改进,那么区域化后的整体芯片将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小精灵。这种强势芯片的出现,必将打破当前科技产业的变革,可能会带来科技产业的另一番景象,促进当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区域化芯片的应用

区域化芯片即将一块芯片划分成若干的小区域,在各自的小区域内进行不同技术的改进,达到各自的最优程度,再通过一定的技术支持进行芯片测试和整合,实现最终的整体最优化效益。区域化成功后的芯片可以大大缩短数据的传输距离并提升计算任务的处理速度。此外,由于这种设计减少了电脑制造商需要购买的组件数量,因此生产成本会降低,电脑的尺寸也可以变得更小。整合带来的好处至少有两个方面主板性能大增,在一些处理数据很繁杂的芯片区域同时兼有电压温度和其他一些方面的检测功能后,主板结构迅速简化可靠性也随之提在安装维护方面助益不少;在南桥芯片控制区域内增添一定的辅助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芯片的处理性能,即额外效益及数据机功能可大幅降低整体系统的成本,同时大部分功能的整合大大减少了芯片的使用数量,节约资源也减轻了负重。

对于如何应用好区域化芯片这项技术,应确实落实一下几点:

(1)实施积极的财政、税收、融资政策。遵照市场经济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规律,在国务院18号文件的基础上,制定更为优惠的、可操作的产业政策,加快制定《芯片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将集成电路专用设备、仪器和材料纳入政策扶持范畴;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优先在创业板块上市;通过设立引导资金、资本金注入、融资信贷、减免征收交易税等方式,对企业联合重组给予支持,推动优势资源整合。

(2)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区域化芯片的推广应用工作。设立专项资金,建立整机企业和芯片企业在研发阶段互动机制;设立风险担保基金,对国产芯片的首购给与担保,逐步建立整机企业对国产芯片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加强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在金融卡、交通卡、社保卡、医疗卡等领域,各级政府应优先采购国产集成电路产品。

(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做好标准引领工作。利用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等重大专项、集成电路研发专项等政府基金项目,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突破核心技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拓展产品应用领域;突破现有管理体制的障碍,吸收国家组织开发二代身份证的成功经验,组织新的国家级工程,带动一个完整芯片产品链条的发展。

四、区域芯片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效益

英特尔第8座晶圆厂落户中国,体现了IT产业的这一发展趋势,也是英特尔顺应潮流,就中国市场而言,凭借着市场需求巨大、低成本生产要素 劳动力、土地、智力资源等,以及具备相当实力的产业基础和生产能力等综合成本优势,获得了承接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有利地位。

中国经济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也使得跨国公司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的价值,中国对其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销售市场的概念,芯片产品的显著特征是它的渗透性和增值性,它渗透到一切信息系统产品之中并应用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增强了信息系统产品的功能,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增加了应用领域的技术含量,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带来经济的增值。

现代经济发展的数据表明,每1~2元集成电路产值能带动10元左右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进而带动100元左右的GDP增长。目前,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大产业,也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已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0%~60%,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65%与集成电路有关。以现代汽车工业为例,汽车90%以上的革新来源于汽车电子,其关键技是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的大量应用集成电路产品是现代军事装备和武器系统的核心器件,一个国家如果自己不能提供关键的军用集成电路芯片,就会在军事上受制于人,就会在现代战争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谁拥有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技术,谁就拥有最先进的武器及军事系统,就能在军事斗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市场调查表明了,当代经济、科技等很多方面的发展得依靠高新科技的发展,当然芯片的发展是最基础、是最重要的支撑。就近几年来看,小小芯片不仅可以带动万亿元的产业规模,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工业安全。我国的芯片产业在最近十年里发展迅猛,但产品依然9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额超过石油的事实让人忧心。在信息业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一战略性产业背负怎样的沉重包袱?该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世界格局中“突出重围”,实现弯道超越?这是区域化芯片研究与发展的必要性就表现得毋庸置疑了。

从酷睿处理器首次将CPU与GPU两颗芯片封装在同一块处理器可以看到,芯片整合应该是今后的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高速的QPI总线将两颗芯片互连以提高计算效率。32nm的Westmere架构极大地提升了显示核心(HDGraphics)的3D性能,使其拥有完全具备匹敌入门级独立显卡的性能,而功耗更低、平台架构更为简洁,此举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平台购买成本,也令高性能MiniHTPC的搭建成为现实更节能的处理器构架。这已经表明区域化芯片的研究是要一定的技术基础的,又在当前芯片业亟待改变的情境下,区域化芯片的研究与推广看来是势在必行了。

五、结语

在当前芯片乃至科技产业到达一个瓶颈的境地,区域化芯片的研究和推广是必要的。区域化芯片的成功研究与推广,将会极大的助力我国科技行业的前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无芯”的尴尬情形,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迎来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在有些芯片企业已经开始试验将不同技术整合到一个芯片的基础上,区域化芯片的开发并不是不可制作的。我相信,在区域化芯片得以推广的时候,必然会带来科技与经济的高速飞跃。

参考文献:

[1]高婷.我国集成电路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09,(24).

[2]丁文武.新时期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对策[M].天津大学学报,2010,(11).

[3]孟庆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M].开发研究,2001,(2).

区域发展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物流;区域物流;区域物流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096-01

随着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德州作为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被列为全省七大省级物流节点和六大物流区域核心城市。如何实现德州市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对德州市区域经济物资流动进行协调、达到整合区域资源的作用,如何实现德州市区域物流各个要素的系统最优目标,这些都是德州市物流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德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区位优势明显,物流资源整合不合理

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交汇处,有着“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地缘优势。从德州市的产业布局来看,产业资源较为分散,如汽车产业就包括了武城、乐陵及德城区三个主要地区,夏津、乐陵、陵县和禹城同时形成了棉纺、毛纺产业群,新材料产业则分散在了经济开发区、德城区和武城县,而木材物流园区在德城区和宁津都有一定的聚集发展,但各为其主,很难发挥物流的集成化平台效用。

(二)政策大力扶植,但是物流发展不统一

《德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建设高效率的物流平台,立足华北、华东地区,建立电子商务物流的商品分拨和配送中心,积极引进知名网络营销商在德州建立物流配送基地。对引进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在土地优惠、税收奖励、收费减免、资金支持、环境服务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

但由于对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的出发点和高度不统一,由此造成在推进现代物流的进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重复建设时有发生,忽视了现代物流市场运作的客观要求。存在部门、行业和地方本位主义,各管理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多从本部门、行业和地方利益出发,造成一种不正常的、不公平的竞争格局,不利于形成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和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网络。目前,德州市除了由运达物流园区发起的德城区物流行业协会和黑马集团发起的形成的行业性质的物流协会以外,政府没有组建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及行业协会。

(三)物流企业发展快速,但第三发展滞后

2010年,物流业收入完成305亿元,德州市物流企业达到1100多家,黑马集团等两户企业跻身山东省物流50强,资通国际、盖世冠威等3户企业被评为3A级以上物流企业,九达物流等3户企业被列入全国物流税收试点企业。但很多企业没有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内部物流进行整合和重组,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不愿将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自我服务的物流组织形式影响了专业化、社会化物流的发展,不利于物流装备充分使用和专业物流人员等资源合理流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企业对高效率、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

(四)物流园区初具规模,但竞争力不强

“十一五”期间,德州已经形成了一批诸如运达物流园区、九达物流园区、山东盖世冠威国际物流园区、德州资通综合物流园、齐河煤炭储配物流中心、铁西综合物流园等多个物流园区,其中营业收入过千万的物流园区达到24家,煤炭、木材物流园区规模和交易额均居全省前列。但从整体上看,物流业呈现功能单一、业务不稳定、成本高的特点。由于许多大型的企业大多还处于传统运行模式阶段,造成竞争力低下。

二、德州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想

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化平台是业界公认的实施物流信息化的根本途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区域内物流作业、物流过程和物流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筛选、储存、分析、评价、反馈、、管理和控制的通用信息交换平台。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构想。

(一)规划原则

德州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首先应遵循“总体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立足现有的物流信息网络、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和政府门户网站进行规划,明确职能分工,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次为了满足将来可能出现的新需求和满足现在各种用户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信息需求,应遵循扩展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最后为了保证信息平台的顺利运行,应遵循安全性原则。

(二)功能定位

首先定位于服务功能,为了更好得促进德州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用快捷、便利、有效的服务模式;其次定位于德州本地六大产业群的物流服务需求;最后定位于德州区位优势带来的外部物流服务需求。

(三)实施模式

结合实际,德州市可以采取信息资源物理与逻辑整合相结合模式。区域物流信息逻辑集中而物理分布适用于业务系统分布在多个地方,由统一的整合平台实现各物理分布之间的数据共享,可实时访问分布在各处的数据,对物流企业原有业务系统影响小,能够降低实施风险和成本。

(四)建设实施步骤

结合德州市现状,我们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统一认识,统筹规划;第二步,重点突破,展开试运营;第三步,全面启动,正式运营。

(五)商业运营模式

采取“前期以政府引导为主、市场运作为辅,后期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行为为辅”的商业运营模式。政府主要起到引导、监督和管理等服务功能,主要经营运作还是依靠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

参考文献:

[1]陈火全.区域物流信息化规划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1,2.

区域发展的核心范文3

【论文摘要】高校不仅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知识的产出和传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环节也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河北省高校创新体系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是距离建成能为区城创新体系提供一个知识和技术强力支撑点的高校创新体系仍存在较大差距,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高校应在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应对挑战,结合区域特色、学科优势、科研水平等因素积极探索实现发展的路径,并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

1.参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必要性

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内的政府、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中介机构之间为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相互作用,并将创新作为区域变化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的系统。通过区域创新体系的确立,使区域形成知识的创造能力、技术的创新能力,知识和技术的流动能力、开放的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绩效。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参与主体之~。对创新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高校具有教学和科研两大核心任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是区域知识创造、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实现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应用的区域创新职能。其次.高校通过大量的科研活动与体系内的其他行动主体——企业和政府、中介组织、创新环境等产生交互影响.呈螺旋式发展,共同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最后,高校不仅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知识的产出和传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环节也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2.河北省高校参与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河北省高校创新体系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是距离建成能为区城创新体系提供一个知识和技术强力支撑点的高校创新体系仍存在较大差距,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2.1高校创新成果与企业创新需求脱节在现行科研管理模式下,高校科研活动以自由探索为主线,虽然也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但职称认定、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政策倾向,决定了,科研人员仍然以争取科研经费、政府奖励、、出版著作为科研活动的主要目标。一方面高校形成了大量无人问津的科研成果,专利转让率低。另一方面,企业却找不到能运用于生产过程并能够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难以按统一的科技创新目标凝聚和集成相关创新活动,致使以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的区域集成创新能力不足。

2.2区域内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各高校之问、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之间等跨机构的创新网络体系尚未形成。各创新主体的优势与科技创新资源难以有效集成。资源的整合与可获得性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效率的关键一环。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的合作少,而且大多是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能满足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要求。没有形成统~的符合市场要求的能将整个区域内的创新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并向区域内所有创新组织提供所需科研设备、科技文献资源等方面服务的区域协调机制。

创新合作机制的不完善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区域内的创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科技文献资源、科学数据资源、专业技术资源等科研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各单位各自为政、封闭使用。这就导致一方面.创新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许多创新资源闲置,派不上用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的建设缺乏统一布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突出。科技创新资源总量不足与大量闲置并存。

2.3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严重匮乏河北省的科技人才已经初具规模,但在科学研究领域。有重大影响和在国际国内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与北京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科技队伍的总量和质量都需要再提高一个档次。同时高层次人才流失的现象也依然存在。

3.河北省高校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发展战略

如何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实现自身跨越发展对高校来讲既是重大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应在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应对挑战,结合区域特色、学科优势、科研水平等因素积极探索实现发展的路径,并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

3.1加强高校自身的创新能力建设。高校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是高校参与整个区域创新建设的基石。高校应进一步巩固其基础研究基地的地位,从源头创新的角度深化知识创新,发展成为区域创新的源泉.产生强大的辐射和示范效应,推进区域创新的发展。同时,开展高校内部以及与其他高校、企业、研究院所等机构之间的战略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渗透,催生创新成果。此外,营造创新环境,创新要有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和宽容的学术环境,高校要通过民主管理,走创造性、学术性、开放性、民主性之路。尤其是行业背景明显的高校,特别是在基础能源和基本设施建设领域拥有学科优势的,应成为这些行业创新的引领者和支撑者。高校还应该主动与企业、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提高科研成果在高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流动效率。

区域发展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有效课堂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urriculum Integration

Li Huaizhi

(Shandong Yanzhou 6th High School,Yanzhou272100,China)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idea to put the first focus on people,stressed that education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development of every student".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other disciplin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and value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focuses on the ways and means of integration.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Effective classroom

在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高速发展并密切结合的今天,信息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特征。而在此前提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呈现了它与时共进的特点,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和内涵

(一)信息技术整合的概念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两种主流理解

1.广义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广义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课程设置的名目不变,但相关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包括例子、练习等)、学习的手段等课程要素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2.狭义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分列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特征。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二、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及对这些问题的反思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劳心费神的课件制作,华而不实的课件应用。

2.单一的整合,无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

3.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分层次教学。

(二)对于这些问题的反思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分析,可以得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以下的误区:

1.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解的误区。

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包含在学习情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高判断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多个方面。

2.教师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主导地位的误解。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3.学习资源的误解。

从来就不存在万能媒体或唯一媒体。这种观点在教育技术领域里经过多年的误区产生及争论后,早已有了这样一个定论。网络亦然。它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确因为它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作为提供学习资源来讲,网络不是唯一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将带来观念的变革,将带来教学要素的重新建构,构筑新型的教学结构,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的进程,转变为探索发现进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进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新型的教学结构将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方面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区域发展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 法国 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质量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世界方兴未艾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法国在继承其传统基础教育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和特点。

1.更加关注教育民主化,促进教育自由和公平

机会均等和民主化一直以来都是法国教育事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法国已经完全普及初等教育,从数量上看,小学入学率已经达到100%,初中入学率也达到了95%。2005年法国政府颁布《面向未来学校的方向与计划法》,提出了“100%的学生能够从学校教育中获得一种文凭或证书”的目标,体现了政府对教育民主化和教育公平的追求。但是现实中,多年来仍有1/3以上的小学生不能按期完成5年学业进入初中,小学生留级率居高不下的现实使法国政府十分担忧。因此,近年来,法国政府不断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要,特别是处境不利群体的特殊教育需要,尽力使每一个儿童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以解决长期困扰初等教育的学业失败问题。社会阶层、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居住地等因素,是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困难和学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据研究统计,一大批学习困难、学业失败的学生来自农业工人、产业工人家庭,他们居住在贫困和偏远地区。为了解决这类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消除学生之间的学业水平差异,法国教育部从2008年9月的新学年开始,将小学的周课时从26小时减为24小时,取消周六上午的课时,每周上课4天。同时,教育部为了保证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教学质量,规定各个学校必须在周一到周四之间给这些学生单独辅导2个小时,每次不得超过1小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留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更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的普及,完成教育民主化的任务。

2.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重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法国历来重视基础教育质量,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对基础教育质量的关注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也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2000年至2006年,法国中小学生参加了三次分别以阅读、数学和自然科学为侧重的PISA测验,与OECD的其他一些成员国相比,法国学生的考试成绩都很一般。中小学生在PISA测验中的表现迫使法国政府和社会更加关注基础教育的质量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质量直接关乎未来人才的培养,以及国家未来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同时,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发展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民主和平等,即追求每一个孩子都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在这种新的理念之下,基础教育改革开始极大地关注教育质量。因此,法国政府提出基础教育必须树立新的质量观念,即基础教育数量上的增加必须与质量上的提高相适应。在教育改革中,强化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的协调功能,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监控,扩大学校办学自,鼓励办学形式多样化,促进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打破传统的学科划分,简化繁重的学科内容,强调教育教学要切合学习者的需要,保证学有所用,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实现知识和能力共同提高。

3.改革课程结构和内容,注重个别教学和实践

法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中央水平进行的真正的整体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政府设置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框架。国民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特征、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作品呈现方式作了规定,特别是在中央水平上规定了国家课题领域,要求师生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要求研究性学习要考虑综合两门以上主要学科。同时,法国政府对课程具体展开的人力资源、物质、技术条件作了明确规定,法令明确校长和学校管理委员会有责任安排物质设备为研究性学习课程提供服务,规定了教学辅助人员、资料员在具体教学中担任的角色。(2)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一体化。在法国,新颁布的主要学科教学大纲清晰地体现出这两者的结合。例如高中语文教育大纲,一方面是按历史倒溯的逻辑安排各类文学作品,要求师生从体裁和笔调、文学和文化史、价值和独特之处、作品对读者的影响等方面来研读作品,通过精读、泛读、写作训练、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汲取文史知识。另一方面是学科课程与研究性课程、综合性的公民教育课程相结合。法国政府关于研究性课程的文件明确规定,研究性课程要综合两门主要学科,并在主要学科的教学中研究新的学习方法。(3)加强“个别化教学”,分年级灵活地实施多样化发展。初中一到三年级,确定学习困难的学生名单,组成专门小组,由教师每周进行2―3小时的个别帮助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增设拉丁语选修课,以适应高中准备进入文学系列的学生的需要;进行现代外语教育,开设第二外语或地区语言。初中四年级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第二外语和技术必修选修课,接受职业教育,为将选修古典文学的学生增设希腊语教育选修课。(4)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法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加强学科知识的综合,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提出加强实施“多样化途径”,增加“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实践性教育活动的丰富多彩,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法国在初中还开展职业适应教育,组织学生每年参加职业实习培训,以适应不同兴趣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在高年级学生中举行职业教育论坛,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职业需求和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4.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

法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因为长期以来,法国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教师动辄会受到辱骂,受到人身伤害甚至死亡的威胁,学生吸毒、诈骗、性犯罪等现象较多。据统计,仅2002年的6个月中,法国中小学上报的校园暴力事件就达81000起。校园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更使家长们异常担心自己孩子的人身安全。近十年来,为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法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防止学校暴力的发生,但是校园暴力事件并未能得以有效遏制。法国“学校未来全国讨论委员会”指出,法国20世纪的教育在倡导人类和平共处方面存在缺陷,培养的专家人才在价值观念、生活技能、对多样化持宽容与尊重的态度方面并不理想。如何加强年轻一代的道德教育是法国新世纪基础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法国政府2005年颁布实施《学校未来的纲要与导向法》,提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全体学生成功”,要使所有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之后,都能具有就业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行为准则。并且,法国政府相当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共同基础的掌握和道德价值观教育,一改先前着眼于树立道德楷模的传统做法,而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建立全员遵守的、普遍接受的社会规范上。从初中二年级起给学生开设公民教育课,要求学生认识“民主基础的社会准则”这个法兰西共和国的基础,了解国家宪法和政府机构的职责,掌握关于公用事业、世俗学校、国防和税收制度方面的重要知识。法国学校公民教育课多强调对各学科的渗透,不断更新公民教育内容。同时,建立公民教育社会机制,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的社会参与。

5.重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师资的质量和稳定

近年来,法国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明显转向教育的内在质量,这样一来,基础教育教师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法国政府日益重视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师资质量,以确保基础教育的质量。为了有效保证各地区基础教育师资质量的统一,从而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教育,法国政府坚持中央直接统一管理的教师政策,在国民教育部专门设小学处和中学处,对全国的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定编与招聘、工资等进行管理,政府对教师资格的获得采取严格控制,通过层层考试和筛选来选择基础教育教师,从根本上保证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稳定。同时,法国政府为了增加教育改革的实效,改革的另一重要措施是重视教育和培训人员,提高师资水平。法国教育部将不同阶段的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加以统一,将各级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一体化,以提高师范教育的效益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教师的在职进修次数和学习时限有明确规定,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补充知识和提高能力。法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认识水平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对于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将加强新技术培训作为师资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法国政府还通过教育督导制度来保证教师投入到基础教育改革中,一是在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师的参与,注重教师的想法和意见。尤其对新的课程计划是否合理、是否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是否需要增加和删减内容等,都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二是重新组建了地方教育督导组织,在教育部和实施教育改革政策的教师之间架起了桥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组织对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上传下达的作用,促进教师对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保证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参考文献:

[1]“贫困山区县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课题组.国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模式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2010,(4).

[2]沈丽丽.从法国小学课时改革看其基础教育发展趋向[J].教学与管理,2009,(2).

[3]王子峰.法国初中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辽宁师专学报,2007,(6).

区域发展的核心范文6

【关键词】全媒体 融合发展 大媒体

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一、融合:区县报的现实选择

在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上网的主要载体,“智能终端是人感官的延伸,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共识。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不仅极大改变了新闻传播和新闻生产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极端重要、迫在眉睫。

融合发展是降低社会治理成本的时代要求。在开放社会和信息时代,新闻媒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舆论引导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网络等新兴媒体具有信息、舆论传播、社会动员等多种功能,驾驭和运用到位、引导到位,才能发挥正效应,降低社会治理成本。传统媒体必须适应新兴媒体碎片化、个性化、分众化的特点,加快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占领新兴舆论阵地,以巩固红色地带、影响灰色地带、改造黑色地带。在服务群众、满足群众中引领群众,在报道社会主流、关注社会热点中引领社会舆论,在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融合发展是落实党管媒体原则的历史使命。党管媒体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观的本质要求。微博使自媒体迅猛发展、新闻即刻传播,微信公众账号则改变了新闻生产方式,成为深度报道的新兴载体。随着4G技术的广泛应用,每部手机都可能成为一个移动的电视台,每个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一个现场直播的记者。人在哪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点就应该在哪里;新的媒体形态出现在哪里,党管媒体的原则就应该落实到哪里。传统媒体必须加快与新兴媒体的科学融合,在新的舆论格局中继续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流媒体,主导舆论议程设置,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成为引领网上舆论的风向标。

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和挑战,传统媒体特别是区县报的生存空间受到多重挤压。过去,面对电视媒体的冲击,纸媒通过增加信息、文化和思想的深度守住了阵地。今天,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仅靠坚守已经难以独善其身。必须主动进军新兴媒体领域,借鉴新兴媒体的表述方式和信息加工方式,融合新兴媒体的技术优势和传播特点,巩固传统优势,形成新的优势,实现在全媒体背景下的发展壮大。

二、路径:建设立体传播体系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路径,谁有勇气、有谋略,谁就能赢得先机和主动。

重庆市永川区新闻社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战略上树立“大传媒”观,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加强外部合作、新建传播平台等办法,综合应用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党的宣传工作内容,走出了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抢占先机,搭建平台。2008年,率先推出了由重庆市永川区新闻社与新华社合作的永川网,开设了国际国内新间、本土新闻等几大板块栏目。这一报网互动的尝试,不仅扩大了受众面、提升了媒体影响力,更提供了一个外界了解永川、关注永川的窗口。同时,永川区新闻社联合中国移动永川分公司推出了第一份《永川手机报》,内容突出永川本地要闻,关注国内国际时政大局,同时涵盖财经、生活、体育等多方面内容。经过几年发展,永川区新闻社又先后与中国电信永川分公司、中国联通永川分公司合作,实现了《永川手机报》全网运营,至今已有用户达20万户。2011年,永川区新闻社与方正集团深入合作,投人近20万元开发了永川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并于当年10月向全社会推出,以其新颖悦目的视觉效果和多媒体新闻功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新平台的搭建,大大拓展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空间和形式。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传递,落实的效果、群众的意见又通过这些渠道反馈回来,为党委、政府加大督办力度,制定新的政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党的中心工作。

错位发展,互为补充。永川区新闻社利用《永川日报》丰富的新闻资源和完备的信息网络,广泛深入采访,获取鲜活的第一手新闻素材,狠抓深度报道;利用网络媒体强大的信息整合功能和扩展性强的平台作用,全面整合、包装、展示、推介新闻资讯;利用手机报时效性强、阅读便捷等优势,实时最新资讯,提高新闻时效。这样,从始于新闻现场的手机报多点发送、网上快讯滚动播报,到随后报纸、网站的纵深报道,实现广泛覆盖、“第一时间,分级信息传播”全媒体报道格局,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宣传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