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方案

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全面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提高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的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保障全县食品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多方位宣传教育网络体系,食品安全常识和法律知识得到普及,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制观念显著增强,宣传报道进一步规范,相关信息更加公开,形成全民关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三、基本内容

——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等重大决策部署。

——广泛宣传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等活动取得的成效,曝光食品违法典型案件。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常识的普及宣传,倡导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大力宣传重视食品质量安全,讲求企业信誉的典型,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宣传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的成果,宣传优质食品、优质品牌,提高我县食品信誉,增强公众食品消费信心。

四、主要措施

(一)完善工作体制

各乡镇、各部门要把食品安全宣传纳入工作计划,制定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各村(居)委会要支持和配合相关部门宣传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倡导科学、健康的食品安全消费观念,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作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大力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曝光忽视食品安全,制售伪劣食品的行为。食品安全领导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研究制定全县食品安全宣传计划和重大活动方案,组织协调全县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

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活动,采用张贴版面、举办公益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食品安全常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活动,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和谐社区、安全社区的建设。开展食品安全“进学校”活动,将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校公共安全和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在学生中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发挥“一带四”的作用。行业协会、团体、专业性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组织要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长,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传授科普知识,帮助群众掌握识别伪劣的常识,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创新工作方式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以举报投诉、来信来访、舆论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公众参与制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宣传。建立食品安全网站,通过互联网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监管部门与公众间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推进食品安全新闻会制度,统一重要食品安全信息。通过食品安全简报、内部参考资料等,及时向各级领导通报全县食品安全的状况及变化趋势。通过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树立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氛围。

(四)加强教育培训

坚持食品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度,职能部门、行业组织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法人代表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使依法经营、规范生产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监管部门要加强工作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大力宣传“无公害蔬菜”行动,向农民传授农业种植、养殖的安全知识,使农民自觉维护食品源头安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乡镇、各部门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二)科学组织,周密部署

各乡镇、各部门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配合,讲求实效,认真组织实施各自职责范围内宣传教育活动,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抓、总负责,层层分解任务,建立起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要落实宣传教育专项经费和具体负责人员,保证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正常开展。

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方案范文2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师生安全知识知晓率大幅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普遍增强,安全素质得到普遍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显著提高;校园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落实,校园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建立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围绕创建“平安校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把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生教育全过程。通过各种宣传阵地和现代媒体,采用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全方位、系列化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重点做好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校园伤害、防火灾事故、防食物中毒、防传染病、防拥挤踩踏、防自然灾害、防传销、防诈骗、防侵害、防等安全教育。积极创新教育载体,加强安全教育的实践和体验,加强互动式安全体验教室(馆)、体验中心建设,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习惯、安全素养,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二)开展安全发展理念宣教活动。以“平安校园”建设为主线,利用班会、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网络、标语、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宣传,普及安全防范基本知识,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宣传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典型,使安全教育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开展预防学生溺水安全教育。把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摆在安全工作的突出位置,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切实落实“十个一”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坚持开展警示教育(每天一分钟安全警示教育、学校进出门口醒目位置设置防溺水安全提示牌等),做到防溺水教育全覆盖。通过家访、《告家长一封信》、手机短信等形式,提醒学生监护人切实承担起学生脱离学校监管后的教育、看护、监管责任,做到《告家长一封信》全覆盖,并有家长反馈回执。

(四)开展师生交通安全教育。进一步落实“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可通过“案例教育”(利用发生在本地本校周边的交通事故案例进行教育)、“互动教育”(法制副校长、交警与学生一起对重大事故案例剖析,以案说法,查找原因,总结教训,举一反三)、“自我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交通安全社会实践活动,由学生查找本校和身边的交通安全隐患,并提出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和办法)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知道交通法规,认识交通标志,认识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觉避让机动车辆,抵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突出抓好中小学生乘车、骑车安全教育和管理;教育学生不乘坐有安全隐患的车辆,防范交通安全事故发生。

(五)开展学校消防安全教育。从强化宣传教育入手,全力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学生严禁野外用火、玩火;开展烟花爆竹限放宣传教育(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一次)活动。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活动,使师生懂得一般火灾预防措施、懂得自救逃生常识、懂得一般火灾扑救方法,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建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定期开展演练。特别注意冬季防火教育,防止火灾事故和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六)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活动。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食品安全法规宣传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正面教育与事故警示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对学生食品卫生的知识传授,教育引导学生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学生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聘请疾控中心人员开展流行病、传染病防治方法讲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治方法,在流行病、传染病暴发时能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高预防能力。

(七)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加强对师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切实培养师生的法制安全意识,经常性地开展预防暴力侵害教育,要求学生(特别是住宿生)不携带管制刀具、棍棒、易燃易爆等有危险的物品进入校园(经常开展对危险器具的收缴工作);要求学生不参与非法传销活动,不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不参与赌博和其他违法活动,不到歌厅、酒吧、网吧等营业性娱乐场所活动,提高学生防范人身侵害、防受骗和自护自救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架设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桥梁,使法制安全教育效果得到巩固和延伸。

(八)落实应急疏散演练制度。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要求,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建设,在校园醒目位置、楼道口张贴紧急疏散标志、路线图,开辟避险场所,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安全素养,将应急疏散演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使应急疏散演练与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防地震、防火灾、防踩踏、防等应急疏散演练,做到教职员工、学生全覆盖,让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自护方法,增强应急避险能力。

(九)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将安全教育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年度工作计划,把安全教育内容纳入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教职工特别是对班主任的安全教育培训,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安全委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及时发现班级安全隐患或苗头,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举办的各项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三、重要活动安排

(一)校园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1.以“预防学生溺水事故”为主题的汛期安全教育。

2.以“警校联创零发案校园”为主题的治安防范教育。

3.以“禁止乘坐非法营运车辆”为主题的交通安全教育。

4.以“提高四个能力建设”为主题的消防安全教育。

5.以“杜绝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为主题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6.以“过一个快乐、祥和、安全的节假日”为主题的节假日安全教育。

7.以“预防和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侵害”为主题的预防自然灾害的安全教育。

(时间:2016年1月—12月,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交警支队、消防支队、县地震局、县食药监局,实施单位:各级各类学校)。

(二)专题安全教育活动

1.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暨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时间:2016年3月,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食药监局、县交警支队、消防支队、县安监局,实施单位:各级各类学校)。

2.组织开展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时间:2016年4月—10月,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实施单位:各级各类学校)。

3.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和竞赛活动(时间安排:2016年3月—5月,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地震局、县人防办、县科协、县安监局,实施单位:各级各类学校)。

4.组织开展“5.12”安全教育演练日活动暨开展防空防火综合演习活动(时间安排:2016年5月,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地震局、县人防办、县科协、县安监局,实施单位:各级各类学校)。

5.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活动(时间安排:2016年6月,牵头单位:县安监局,配合单位:县教育局,实施单位:各级各类学校)。

6.组织开展“119消防日”暨消防安全教育月和消防安全演练活动(时间安排:2016年11月,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消防支队、县安监局,实施单位:各级各类学校)。

7.组织开展“12.2全国交通安全日”暨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时间安排:2016年12月,牵头单位:县教育局,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县交警支队、县安监局,实施单位:各级各类学校)。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是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各有关部门,学校要迅速行动起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各学校要制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含每月主题教育活动安排),精心策划安排、落实,使广大师生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2.加强宣传,多方联动。各部门要立足职能结合实际,创新宣传举措,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密度,加强沟通联动、共同参与,广泛依靠和动员各部门的力量,优势互补,形成宣传合力,深化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整体效果,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的。县安监局、县教育局将邀请有关媒体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报道。

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方案范文3

一、指导思想

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按照“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分工协作、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和“因地制宜、先易后难、梯度推进、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三网”建设,积极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和专项整治,建立健全乡镇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完善农村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进一步规范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农村居民安全消费,促进农村食品安全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

二、创建范围

根据先点后面的原则,20*年,在大市聚镇创建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创建标准在全县全面推开,成熟一个,验收一个。

三、工作目标

1、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镇乡(街道)、村(社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100%;

2、农业投入品得到有效规范,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在95%以上;

3、应建连锁超市、农村放心店(含社区、学校)全覆盖,食品统一配送率达80%以上;

4、生产加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小作坊全面整治和规范,地产食品抽检合格率在95%以上,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5%以上;

5、大中型餐饮业、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达95%,以行政村为单位,农村土厨师上岗培训率、健康证持证率达95%,农村家宴申报备案率达80%;

6、各环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要求建立进货台账,可追溯率达100%;

7、未发生三级及以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工作内容

1、完善乡镇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成立镇乡(街道)、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机构,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配备食品安全专、兼职工作人员,保证相关工作经费;摸清辖区内农产品种养殖基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含小作坊)、农村副食品商店、放心店、宾馆饭店、小饮食店、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及农贸市场的情况,建立动态监管档案;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体系,确保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试点镇负责,职能部门配合)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规范农产品种养殖行为,全年建成1-2个规范化的示范基地。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杜绝禁用农药、兽药、渔药经营或使用,规范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减少药物滥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在95%以上。加强畜禽的免疫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杜绝病死畜禽流入市场,辖区内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5%。(县农业局、商贸办负责,工商局、林业局、水电局和试点镇配合)

3、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业监管。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的监管,认真组织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整治,基本消除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全面推行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等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按照食品质量卫生标准组织生产,杜绝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行为,严格开展产品自检或委托检验,提升产品质量控制能力。质监部门每年对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的监督检查面和产品抽检面达100%。(质监局负责,卫生、工商和试点镇配合)

4、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建立优胜劣汰的长效机制,巩固“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成果,积极推进放心店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放心店食品统一配送率达80%以上。严格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进一步规范农村普通食品商店的经营行为,加强准入管理,督促农村食品经营者实施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不合格食品退市和质量承诺制度,基本消除“三无”、假冒、过期食品经营行为。落实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开办者的食品安全责任,加强对农贸市场监管,落实各项市场管理制度,经营者按规定取得有关手续。(工商局、商贸办负责,卫生局和试点镇配合)

5、加强消费领域食品卫生监管。积极推进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普及面达80%以上。按照食品卫生许可条件开展食品卫生许可整治。加强对餐饮业的日常卫生监管,落实餐具消毒、保洁和防蝇措施,督促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食堂餐饮单位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和餐具消毒合格率达90%以上。食堂和大中型饭店100%推行原料进货索证、验收和溯源制度。全面开展农村土厨师培训、家宴申报、现场管理等内容的农村家庭集体聚餐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卫生宣传指导。(卫生局负责,试点镇和各部门配合)

6、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在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等各种群众性宣传活动中,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固定的宣传教育阵地,利用农村宣传橱窗定期刊出食品安全知识,制作路边墙体标语,在集贸市场设立食品安全宣传广告牌或宣传横幅,将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列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和种植养殖户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生产技术培训。(试点镇负责,各部门配合)

四、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从20*年11月至20*年12月,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年11月-12月)。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确定创建试点单位,食品安全各职能部门根据本方案起草好实施细则,落实责任分工,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年1月~20*年9月)。由试点乡镇协同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开展创建工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创建工作开展督查、指导。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20*年10月)。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根据本方案确定的目标要求统一制定验收评分标准,组织有关部门按照验收标准进行现场检查和评分。验收合格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授予“*县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荣誉称号。

第四阶段:推广阶段(20*年11月起)。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总结试点乡镇经验,修订完善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标准,召开现场交流会,在全县全面推开。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是当前创新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展示新时期农村食品安全发展水平的一项民心工程。各部门和试点乡镇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组织上加强领导,切实保障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各部门要落实一名分管领导,乡镇政府主要领导要主抓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并把创建示范乡镇列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同时,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将这项工作纳入对各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方案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以食品放心工程为基础,“三网”建设为重点,专项整治为手段,增强综合监管能力为保障,着眼于提升我县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为构建“平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食品安全保障。

二、创建目标

经过一年的努力,使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各项指标达到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验收标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状况较为满意。

三、创建标准、责任分解和工作措施

(一)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

1、食品安全工作有组织领导,有计划部署,有检查考核,有经费保障。

牵头单位:食安委。

责任单位:食安委办公室、财政局、主要责任部门、各乡镇(街道)。

工作措施:县食安委及其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计划部署,严格检查考核;县财政局根据工作开展情况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责任部门成立食品安全组织协调机构,制定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平时按计划积极开展巡查,并有记录,年终根据责任制开展考核,奖优罚劣,能确保必要的工作经费支出。

2、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教育局、农业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经贸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工作措施: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对部门和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及主要责任部门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各乡镇(街道)与各行政村(社区)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相关监管部门、各基层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监督站与食品相关生产经营者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教育局与各县属学校、学区、镇(乡)校签订责任书,各学区、镇(乡)校与下属学校签订责任书;各乡镇(街道)、主要责任部门均建立健全内部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

3、“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在实现全覆盖的同时开展扩面、提质、增效工作。乡镇连锁超市向较大行政村和学校延伸,“放心店”向厂矿、社区和较大自然村扩展;农村“放心店”多种形式的食品统一配送面达到95%以上;着力探索解决“无店村”的安全食品保障问题。

千万工程提质扩面及“无店村”安全食品保障责任单位:经贸局、工商局。

工作措施:完善“千万工程”政策,加大扩面、提质的扶持力度;与连锁龙头企业签订扩面提质责任书,加强连锁门店的食品安全检查;探索“流动配送车”的运行机制,基本解决“无店村”的安全食品保障问题。积极推进“放心店”连锁化改造进程。已改造为连锁龙头企业门店(包括直营店、加盟店)的“放心店”,由龙头企业采取巡访制度实现配送;其他农村“放心店”通过与放心批发企业签订配送协议实行配送。

4、加强社会监督和群防群治。健全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基层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监督站的职能。

牵头单位:食安委办公室。

参与单位:各乡镇(街道)、农业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经贸局、教育局。

工作措施:进一步整合农村公共安全监督员队伍,加强对基层监督员的指导、培训和管理;加强各基层工商所、卫生监督分所与基层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监督站的沟通联系,齐抓共管做好辖区内食品安全工作;由县食安委办公室负责牵头健全落实食品安全统一举报和奖励办法。

(二)种植养殖环节

1、开展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管理工作。鲜活农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责任单位:农业局(其中放心农资连锁体系建设责任单位为供销社)。

参与单位:工商局、质监局、供销社,各乡镇(街道)。

工作措施:加大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力度,杜绝损农事件或因使用违禁药物引起食用农产品中毒事件。

(1)全面开展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一是制定《*县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工作原则、建设内容及保障措施等。二是全面开展农资诚信经营承诺。年内完成与全县260家农资经营企业、20家兽药经营企业的业主签订“农资诚信经营承诺书”;继续做好规模猪场、生猪贩销户和饲料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的《不使用瘦肉精承诺书》签订工作,确保应签率达到100%。三是积极引导农资龙头企业开展连锁经营。争取完成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核算、统一服务”的“六统一”为标准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点180家,使农资连锁经营网点覆盖全县60%以上的乡镇(街道)和30%以上的行政村,统一配送率达70%以上。四是加强农资监管网络建设。聘请15个乡镇(街道)的农技人员作为乡镇(街道)农资协管员,在重点乡镇(街道)的主要行政村聘请村级农资质量监督员20名,逐步完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农资监督监管网络。五是建立健全农资信用信息网络。在*农技110网、*农民信箱和*农业执法网等专业网站,录入农资经营企业相关信息,建立覆盖全县的农资信用信息平台,使农资监管信息上下互通,横向相连,实现农资信用体系网络化、信息化。六是建立健全农资经营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产品保管等诚信经营管理制度,帮助企业实现由责令规范向自我规范转变,逐步实现农资连锁经营的“六统一”要求,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农资信用等级评价和诚信度评比工作。七是积极争创全省百家诚信农资示范企业1-2家。

(2)积极组建农业产业化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组建完善*县生猪养殖协会等行业协会,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加强行业内部管理和行业自律,进一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3)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的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种子、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市场的质量抽检力度,提高检测密度,确保假劣农资不上市、伪劣农资不下田,保障农产品生产源头安全。

2、广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推进活动。辖区内主要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制定生产标准;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目标任务,并抽检合格;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本辖区放心工程规划要求。

责任单位:农业局。

工作措施: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推进工程方案,一是年内完成制定主要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并组织实施。二是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造条件,组织申报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以及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年内完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个以上,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2个以上,并通过上级抽检合格。通过建设,使全县主要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要求,农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均达95%以上。

3、深入开展“千场无公害万户信得过”工程,制定活动方案,对水产养殖生产者开展源头管理培训,组织渔药和饲料监控及初级水产品的残留监控,完善整改措施,落实追溯制度。鲜活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无公害水产品基地面积达到本辖区放心工程规划要求。

责任单位:水利局。

工作措施:一是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规范的推广力度,加强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进行养殖枝术、投入品管理和质量安全等知识培训力度,提高涉渔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切实抓好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二是每年完成1~2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到2009年10月前,全县达到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2个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3个。三是每年向*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抽样送检初级水产品检测样本3~5个。按照省政府和省海洋与渔业局的要求积极开展“千场无公害万户信得过”工程,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建立水产养殖单位、企业的生产档案,规范“三项记录”,在2009年10月前争取有6个以上的水产养殖个人和单位被省海洋与渔业局授予“*初级水产品质量信得过”证书。

4、全面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依法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生产档案,严格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农业局。

工作措施:一是全面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调查,初步划定有工业污染和三废污染的区域为农产品禁、限种(养殖)区域。二是进一步加大现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以及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环境的安全监测,加强产地环境安全评价和监管,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条件,逐步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的全面监测。通过产地环境安全监测,依法做好全县农产品禁、限种(养殖)区的划定,探索适宜稻米、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产地区域的划定。四是制订统一、规范的农产品生产档案(样本),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规范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同时,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可追溯管理。

5、积极推进“农产品标识计划”,明确示范核心区与示范龙头企业,建立以产地准出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产地标识准出制度。

责任单位:农业局。

工作措施:一是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县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制度》,正确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个人建立本企业农产品标识、准出等制度。二是在2个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产地准出示范,以此带动全县的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工作。

6、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达到每个乡镇(街道)都有一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

责任单位:农业局。

参与单位:各乡镇(街道)。

(三)生产加工环节

开展打击违法违规生产加工食品专项行动。加大对无证生产加工行为的查处力度,基本消除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食品行为。严厉打击黑窝点和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加强巡查普测和专项抽查,年抽查、普测批次数不少于监管企业数的1.5倍。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健康证持有率达100%。开展小企业、小作坊综合治理。对28大类无生产许可证食品企业无证查处率100%,城乡结合部以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建档及目录监管率100%,城乡结合部以内已进入无证查处期的28大类食品企业关停取缔率100%,积极探索城乡结合部以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临时准产制度。食品抽检合格率85%%以上。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全面实施食品添加剂使用申报制度,使用申报率达100%。食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企业的取证率达50%。没有发生因区域性食品质量问题被省级有关部门“红色警告”和“黄色警示”通报。

责任单位:质监局。

工作措施:一是坚决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白酒、乳制品、饮料、饮用水、肉制品、味精、食用油、食品塑料容器等高风险食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违法生产加工企业。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基本条件改造,帮扶具有一定生产条件的小作坊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禁止使用定量包装,限定区域销售,全面推行产品治理安全承诺书制度,对小作坊基本实现规范管理并有计划地逐年减少数量。二是加强对获证企业的专项检查和抽查工作,加大对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和不能确保必备生产条件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获证企业持续保持和改进生产条件。三是对食品生产比较集中及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区域,开展区域整治,进一步完善区域监管责任制。四是严格食品市场准入,组织开展强制检验和专项抽查,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剂备案制度。加大监督抽查的力度和覆盖面,使抽查基本涵盖所有食品种类和应抽查产品;对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等高风险食品,加大抽查的频次,通过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对容易出问题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加强跟踪抽查,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隐患,对重点关注产品进行跟踪监督抽查,及时公布抽查结果。大力加强产品质量预警、预测、预防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到今年年底,所有应取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都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在产品上加贴QS标志;小作坊全部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基本消除使用各种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违法行为;基本遏止滥用防腐剂、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乡镇(街道)政府所在地和城乡结合部基本消除婴幼儿配方乳粉等16类食品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行为。

(四)流通环节

1、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经销病死禽畜肉制品及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活动,查处打击印制和使用食品的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等违法行为;积极推行食品流通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购销台帐制度、销售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市场主办者责任制、不合格食品退市召回等六项制度,县城所在地市场、超市100%建立索票索证制,彻底解决县城、乡镇(街道)所在地小杂食店无照经营问题;有计划开展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测和市场快速定性检测,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200个商位以上的农贸市场建立检测室,开展市场流动快速定性检测工作,规范市场快速定性检测的记录、结果汇总(包括设施、设备)及信息公布。没有发生因区域性食品质量问题被省级有关部门“红色警告”和“黄色警示”通报。

责任单位:工商局。

工作措施:一是积极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开展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清理,把好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关;加强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测,确保农村食品质量安全,制订年度定性检测计划,发挥检测车流动性好、覆盖面大的优势,深入农村市场,集中开展季节性、节日食品市场专项检测行动;要切实加强监测不合格食品的后续处理工作,加大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市场食品准入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会同农业、卫生等部门做好农贸市场畜禽、肉类、卤制品、豆制品等重点食品的准入工作,督促市场举办者和经营户建立健全进货台帐、供货凭证、特约经销关系备案等准入制度。二是集中开展各类食品专项检查整治活动。要以粮油、肉禽蛋、水产品、副食品等四大类食品为重点,突出对农村集镇、城乡结合部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副食品批发市场的检查,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等六项制度,规范食品市场经营秩序。三是切实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深入农村大力宣传食品质量安全法律知识,增强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完善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网,充分发挥农村监督员的作用,及时调解农村食品消费纠纷,努力做到纠纷调处不出村、不出镇;对农民举报和投诉的案件,要优先立案,依法从快处理,切实维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监管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设立或委托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承担日常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检验工作。

责任单位:工商局、农业局。

工作措施:一是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责任管理,督促*农贸市场切实履行市场举办者食品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责任管理。二是突出监管重点,依法查处问题产品,切实加强*农贸市场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三是健全检测机构,加强日常质量抽检。要求*农贸市场等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明确分管领导和日常质量检验员,规范开展上市农产品日常质量抽检工作。四是加强对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签证管理,确保上市或外销农产品检疫合格,做到件件有证、证物相符。

(五)消费环节

严格食品卫生许可管理。加强餐饮单位开办前审查工作,旅游景点、农家乐、大排档等集中经营场所的餐饮企业(单位)卫生许可持证率达100%,彻底解决县城所在地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照经营的问题。做好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杜绝无健康证人员上岗。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大、中型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100%,积极推行小型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在大型餐饮业、快餐供应企业和学校食堂开展“五常法”管理等试点,餐饮卫生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食堂(包括学校食堂)和县城所在地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食品索证制度,重点食品和主要原料的可溯源率达100%。全面实施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开展农村厨师登记、卫生知识培训工作,30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现场指导率为100%,农村集体聚餐(8桌以上)备案率达80%以上。充分发挥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职能,与基层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监督站做好沟通衔接,共同做好辖区内食品卫生工作。

责任单位:卫生局。

参与单位:教育局、各乡镇(街道)。

工作措施:组织开展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一是开展卫生许可整治,严格卫生许可审查,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加大对农村、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许可整治力度。凡达不到许可条件的,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按《*食品卫生许可条件》进行评分,评分在60分以下的,予以取缔;对无证经营的单位,要会同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坚决予以取缔。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强化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杜绝无健康证人员上岗。二是继续大力实施“放心小餐饮”工程和“放心学校食堂”工程。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和验收制度,规范餐饮业原料索证管理,开展餐饮业和学校食堂原料进货索证的专项检查,结合现场检查情况,对食用油、酱油、熟肉制品、蔬菜等食品原料卫生指标进行抽检,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行为,防范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学校食堂和大中型餐饮业必须建立食品原料进货台帐,重点食品和主要原料(乳及乳制品、酒类、饮料、酱油等调味品、肉及肉制品、粮、油等)全面实现可溯源管理。加强餐饮单位的餐饮具消毒效果监督监测,积极推广餐饮具统一消毒服务,提升餐饮业的餐饮具消毒卫生水平,确保餐饮卫生抽检合格率达标。三是全面推行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在大中型餐饮业和学校食堂全面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小型餐饮单位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按照《*小型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对小型餐饮业实行拉网式检查,评定其等级,在食品卫生A级单位、大中型餐饮业和学校食堂开展“五常法”管理试点工作。四是实施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和农家乐食品卫生提升工程。制定《*县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聚餐申报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流动厨师的卫生管理,开展农村厨师的登记和卫生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工作。根据申报情况对聚餐场地、加工场所卫生条件、菜肴、厨师健康证的有效性和参加卫生知识培训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督促聚餐承办者和厨师严把食品采购、加工关,并同时做好清洁、消毒等工作,对30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要确保现场监督指导全面到位;制定《*县农家乐卫生监督指导意见》和卫生许可条件,严格督查,强化指导,扶持和引导规模较大的农家乐合法规范经营,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五是加强卫生监督分所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卫生监督分所的监管职能,将监督工作重心下移,大胆探索城乡一体化卫生监督的监管模式,注重与工商所、乡镇(街道)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监督站等沟通衔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辖区内食品卫生监管工作。

(六)生猪定点屠宰及肉食品消费安全

严格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加强定点屠宰场畜禽检验检疫和上市肉品检验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全面遏制注水肉和病害肉上市。全县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上市猪肉“瘦肉精”等β类兴奋剂检测平均检出率控制在0.5%以内。积极推进牛、羊定点屠宰和禽类集中屠宰工作。

责任单位:经贸局。

参与单位:农业局、工商局、卫生局。

工作措施:一是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私屠滥宰行为;二是严格执行进场生猪检疫和肉品检验制度;三是认真做好生猪宰前“瘦肉精”检测(按日屠宰量的2-3%比例抽检);四是严格执行肉食品上市准入制度,坚决查处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问题”肉食品的违法行为;五是县城所有超市、市场、集体食堂、餐饮单位使用和销售的猪肉100%来自生猪定点企业;六是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市民的法制意识和肉品质量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生猪定点屠宰工作上新台阶。

(七)食品安全信息信用体系建设

实现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县食品安全信息网站信息共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制度。编制年度食品安全状况报告。

牵头单位:食安委办公室。

参与单位:食安委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等。

工作措施:进一步健全《*县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并监督实施;及时更新*食品安全信息网内容,开展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开发调研。

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强化企业诚信意识,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牵头单位:质监局

工作措施:发挥行业协会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发糕行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扩面工作,制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两档一制”建设。

(八)应急体系建设

完善《*县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各乡镇(街道)完善本辖区《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制定本辖区的操作手册。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保障机制,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及时有效地应对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率和处理率达100%。不发生Ⅲ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延伸到重点乡镇(街道)、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

牵头单位:食安委办。

参与单位:食安委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有关企业。

工作措施:从实用出发,适时对《*县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进行修订完善;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及培训;督促乡镇(街道)建立健全应急体系;要求食安委办公室成员单位及各基层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监督站督促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应急体系。

(九)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整合和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资源,逐步做到统一检测计划、统一信息。

责任单位:食安委办公室。

参与单位:质监局、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工作措施:整合食品安全监测资源,建立*县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由县食安委办公室统一制定检测计划,实现统一检测检验,统一配置食品检测设备,统一检测标准,统一汇总检测结果,统一信息报告和。

(十)宣传教育工作

成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五进”活动。重视校园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校公共安全和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千家社区、入万户家庭”宣传活动,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覆盖面达100%、利用当地政府门户网站、报纸、电台、电视台、农村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建立宣传栏目或宣传版块,使创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70%以上。

牵头单位:食安委办。

参与单位:食安委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组、各乡镇(街道)。

工作措施: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印发宣传资料,协助举办各类食品安全讲座,组织开展或几个单位联合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及时报道食品安全信息,适时开展问卷调查。

四、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包括动员部署、组织实施、自查迎检等三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20*年5月—6月)。召开创建示范县动员大会进行部署,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上报省、衢州市食安委办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年7月—2009年8月)。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对照该方案和省《评价标准》,全面疏理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创建任务,并建立健全台帐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食安委办对进展情况定期开展督促检查。

(三)自查迎检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各级各有关部门及时完成示范县创建工作资料整理、归档,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特点和主要成效,按照要求开展自评,并于2009年9月下旬将总结材料和自评情况上报食安委办公室。食安委办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上级组织的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示范县”建设工作的领导,确保“示范县”建设的顺利推进和取得实效,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经贸、教育、食品药品监管、供销、水利、财政、宣传部、广电总台、新闻宣传中心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连小敏

副组长:王良春、吕玉茹、薛伟、李建民、洪一舟

成员:严凛冰、陆雄、李竹生、吴军、夏浩波、吕美姿、范卫祥、李林、郭筱丽、陈卫平、陈金新、贾仲银、应敏、楼林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管局内,由郭筱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工作是全面提升我县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的有效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扎实推进,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将“示范县”建设工作列入本单位重点工作之一,层层落实责任,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有关部门要尽快结合部门实际,制定本单位开展“示范县”建设的工作方案,并于20*年5月15日前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二)加强指导协调。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各个环节。在试点工作期间,食安委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工作,同时要加强创建示范乡镇的工作,要注意研究解决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上下沟通协调,确保顺利推进。

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方案范文5

一、加强教育演练,提升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1.扎实开展安全教育主题(专题)活动。组织开展第二十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第八个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安全生产月、综治宣传周、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12.2交通安全日及特种设备、水上交通安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重视抓好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体验式生命教育和平安暑期、寒假专项作业等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社会实践基地等阵地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积极协调公安、交通、消防、地震、气象等有关部门支持,在各类校外教育实践场所布置、开设一系列安全宣传教育功能室及专题讲座;加强与广播电视、手机媒体、公交电视、户外传媒合作,大力宣传普及综治安全法制和基本常识,及时报道综治安全工作特色亮点和成绩经验。利用“两微”平台、手机短信、校讯通等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安全家庭教育和社会宣传,营造保障学生安全的家庭和社会良好氛围,提升全社会综治安全意识。

2.全面落实安全教育课程。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做到安全教育课程、课时、教师、教材、教研和考核“六落实”,确保各学校每学年安全教育课程不少于12课时,并列入正式课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必须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组织学生使用好《公共安全教育读本》。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教师安全教育职责,提高教师安全教育水平。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研内容之中,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师资培训,加强课程资源和教学教研课题研究,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安全教育教学新模式,强化学校安全隐患台帐网络管理平台建设。组织督查调研,总结、交流和推广教育教学成果,举办优质特色课程观摩评比活动,提高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的实施水平。

3.加强应急逃生疏散演练。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全面落实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将安全演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做到教职员工、学生全覆盖。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有效组织防地震、防火灾、防踩踏、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防校园伤害等系列演练活动,提高师生避险、逃生技能和自护自救能力。

二、深化“两项创建”,构建安全文化

4.全面深化“两项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创新创建载体,丰富创建内涵,强化创建措施,巩固创建成果,增强创建实效,提升创建动力和活力;不断完善创建考评激励机制,把“两项创建”实效作为精神文明、党建先进评选和绩效考评的前提条件,纳入学校综治安全工作重点和目标责任制考评重要内容,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形成精品特色,确保完成2015年辖区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及“平安校园”等级创建评审达标率不低于65%的任务目标。

5.构建校园安全文化。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制定建设办法与标准,培育2—3所校园安全文化创建示范校。坚持学校安全文化建设与平安校园创建紧密结合,重点夯实校园安全物质文化、构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培养学生安全行为文化、凝聚校园安全精神文化。会同有关部门,深化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震减灾等安全示范学校建设活动。

三、推进管理创新,提升能力水平

6.加强安全防控机制建设。严格执行中央综治办、教育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公安部、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标准GB/T29315-201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等文件规定,不断加大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投入,将“三防”建设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构建新型校园安防体系,加强重点要害部位视频监控、消控、报警等技防设施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和“人机互动”。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及保障制度,完善事故预警、应急救援、善后处置预案,推动落实安全管理日志制度。完善校园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主动协调配合综治、公安等部门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巡逻防控和治安排查。健全完善学生人身伤害校方责任险和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制度。

7.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联动机制,健全完善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台帐制度、报备制度和挂牌督办制度,做到隐患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和管理信息化。及时总结推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经验,县教育局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各学校必须每月进行1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行动。

8.提升安全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应用水平。借助“福建省安全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创新安全教育方式,探索新媒体信息化条件下学校安全教育教学新模式。开展平台应用操作培训,开设在线安全教育课程,组织线上安全教育活动,布置平安寒暑假作业,实现安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推动互动式安全体验教室(馆)、体验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9.强化队伍建设与岗位培训。重点加强县、校两级特别是民办学校安全管理(保卫)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安全管理(保卫)人员,以适应工作需要。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有计划地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学校负责人、安保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参加省、市、县、学校四级岗位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将安全教育及管理内容纳入开展校长、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师训干训的必修课程。指导推动各校利用教育网络教研平台,开展校(园)长、安全管理(保卫)干部和特殊岗位人员岗位安全远程教育培训。

10.强化信息报送和档案管理。切实履行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职责,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学校安全事故报告规定,杜绝迟报、瞒报、不实报现象的发生。建立安全工作记事和分析制度,加强安全数据档案管理,做好相关数据统计、报送、分析、建档工作,规范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整理、成册、入柜管理。

11.加强理论研讨与优秀成果推广。充分发挥“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的职能作用,组织开展学校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实践教学研究及成果推广,总结交流安全教育及管理经验。适时开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及福建省《实施办法》、《福建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执行情况和公共安全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等专题调研和经验推广交流活动。

12.加快推进综治安全信息化建设。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学校综治安全信息(网络)系统,推进省市县校综治安全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和深度应用,实现互联互通;促进地方和学校建立集治安防控、隐患排查治理、校车管理、安全管理、网格化服务及公共应急指挥等多位一体的校园安全云服务管理平台。主动适应大数据、新媒体时代要求,强化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工具信息综合运用,加强安全教育信息平台、“学校安全”网站(页)建设,及时通过网站(页)信息资讯、解读政策法规、传播安全知识。

四、突出工作重点,构建长效机制

13.有效预防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加强宣传引导,开展警示教育,建立每日提醒警示制度,即学校门口显目位置设置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牌,利用每天5分钟安全警示教育,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警示教育。持续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安全教育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当地新闻媒体,通过家访、《告家长一封信》、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学生游泳和交通安全提示,增强家长安全意识和监护责任意识。推动建立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分析研判制度和联防联控机制,主动提请当地党委、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及镇(乡、街道)、村(居)和社区,广泛深入地开展重点水域、路段安全管理及排查巡查,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减速带、隔离带、防护栏等设施,努力降低学生溺水和交通事故发生率。

14.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根据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安监局联合下发的《县校车及学生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集中接送学生车辆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的深入开展,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健全集中接送学生车辆和非法营运车辆交通安全举报监督制度,严查接送学生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并补充、修缮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警示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提请地方政府并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农村寄宿制学生周末班车开通运营工作,进一步规范规模较大学校校园内交通安全及师生接送车辆安全管理。

15.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清剿火患”行动,强化“四个能力”建设。严格落实消防安全条件、隐患排查整改和日常管理制度措施,强化消防安全“标准化”、“户籍化”管理和火灾风险评估。明确学生宿舍、实验室、图书室、食堂餐厅等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设立单位消防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岗位人员,加强防火巡查和应急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学校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提高火灾高危和消防重点单位的人防、物防、技防水平。

16.强化饮食卫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规范卫生操作规程。健全完善食堂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定点采购、索证、登记与食品留样、记录等管理制度,定期检查食堂及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加强人员培训,有效治理校园餐桌污染,强化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安全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无证经营饮食摊点卫生安全整治。严防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17.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校园周边综治防范措施,认真贯彻落实闽教安〔2014〕2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及周边综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作用,健全完善部门协同的齐抓共管机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交通秩序、文化娱乐场所、食品市场、网络诈骗和“护校安园”、“清剿火患”、“六打六治”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坚持前端管理、源头防范,实现预知预警、预防预控,主动提请当地政府协调有关部门,深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挂牌督办、联动推进、督导检查机制,强化校园周边易肇事肇祸、有潜在暴力倾向等重点人员的排查、救治、帮扶、管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矫治、管理,建立心理预警、疏导机制,推进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开展管制刀具、器械收缴行动,有效预防和控制侵害学生及学生打架斗殴等涉校涉生暴力案件的发生。

18.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及时调处、解决不稳定、不安全隐患及突出问题,依法处置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健全完善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引导师生依法逐级反映诉求,及时排查、分析、研判教育系统存在的突出矛盾纠纷,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学校、班级综治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防止网络诈骗和传销。加强问题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行为管控和台账管理,及时排查化解可能发生的师生矛盾纠纷。

五、强化督导检查,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19.加强阶段性督导检查。建立全县学校综治安全管理工作专项督导制度,探索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健全完善督导检查、督查通报、落实整改、限期反馈和“回头看”等工作制度,提高督查效率效能。探索建立学校交叉检查机制,协调并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交叉检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和明查暗访等方式,重点加强防溺水、校舍安全、校车及学生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网络安全、校外集体活动安全等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通报情况,挂牌整治,实现督导检查与隐患整治、规范管理、督查通报、绩效管理有机结合。

六、落实岗位责任,构建履职考评体系

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方案范文6

(一)影响学生安全的校内外因素

(1)校内因素

(2)校外因素

(二)针对影响学生安全的校内外因素制定对策

(1)设立安全主任,加强安全管理

(2)合理做好安全评价

(3)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创建平安校园

(4)加强安全教育

(5)警民齐手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6)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关键词:安全;因素;对策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师生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

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少年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是社会、家庭和三位一体的共同责任。因此,在学校(教育系统)这个特殊的部门里,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防止学生的伤亡事故,其次才是财产损失事故。现就学生的安全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影响学生安全的校内外因素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有两个主要方面,就是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在校园里则体现为学校的各项设备设施是否安全,是否有存在不稳定因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触碰到而导致事故发生。在校园的安全工作中,安全管理员或老师的意识行为对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能否维持,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成长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影响他们安全的因素又可以细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校内因素和校外因素。根据两者不同的环境特点又可以把其再细分如下:

(一)校内因素

1.场地、器材、设备设施

2.规章制度

3.思想教育

4.消防安全

6.预防坍塌

7.防震减灾

8.食品卫生

9.课堂实验

10.体育锻炼与竞赛

(二)校外因素

1.治安状况

2.交通状况

3.天气情况

4.消防安全

5.用电安全

6.预防坍塌

7.防震减灾

8.防溺水

9.食品卫生

10.城市建设

11.校园周边环境设施

所有社会人士及教育工作者、家长都不愿意看到安全事故的发生,但事故一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发生,那是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是一种失去控制的事件,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就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去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了。在日常生活中,人类会遇到而且必须克服来自自然界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震灾害,上体滑坡、路陷、恶劣天气等。

二、针对影响学生安全的校内外因素制定对策

所谓对策,即预防事故发生,确保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二是控制事故损失扩大的措施。

(一)设立安全主任,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全面而又耗时、艰巨的任务,需要安全管理者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落实、执行。

一个称职的安全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努力的敬业精神,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仅此是远远不够的,不掌握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不熟悉安全专业技能,仅凭一股工作热情是无法胜任工作的。再者,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安全科学技术在我国作为一门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级学科,更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中,不学习就会落伍,不学习就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努力掌握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安全技术知识,以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去学习、去钻研、去提高,才能胜任并做好工作。

安全主任要胜任工作,必须把安全原理作为一门重点课程来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安全管理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支撑的管理体系,又为单位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供保障。

安全主任的管理责任:

安全主任的管理责任,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点内容:

1.依据国家颁布的《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协助学校领导,督促建立并逐步完善以安全工作责任制为中心的教职员工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2.熟悉掌握校园安全工作的现状。尤其对校园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及重大危U源点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随时向学校领导提出事故隐患情况报告及整改建议。

3.学校人员发生伤亡事故,须积极组织抢救伤员,并根据国家规定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统计和报告,同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做好工作。

(二)合理作好安全评价

通过评价的结果,决策者才可以选择最佳方案,领导和监察机关才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督促学校改进安全状况,保险公司就可以按学校的安全性要规定不同的保险金额。我校的做法是与保险公司合作,购买了“校方责任险”和“教师意外保险”,使学校在发生安全意外事故时把风险降到最低,保障学校和师生的利益。

(三)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创建平安校园

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防、自卫、自救能力,创建平安校园,我校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学校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落实安全工作措施,健全安全工作检查制度。

2.利用安全教育日,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安全手册》,举办交通、消防、法制等知识讲座,提高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后勤组要扎实落实门卫管理职责,完善门卫管理制度,规范学生上学放学秩序,防止校门口大量聚集学生。

(四)警民齐手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一方面,安全教育能提高各层级岗位对安全工作保护方针的认识,增强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提高贯彻执行安全法规以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安全教育能使广大教职员工掌握安全工作的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操作的技能,为实现安全教学创造条件。

安全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1.安全态度教育

为了增强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首先应使之对安全有正确的态度。

2.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3.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技能培训包括正常作业的安全的技能培训,异常情况的处理技能培训。

4.分享一下我校密切与相关部门联系,警民齐手加强安全宣传的工作:

(1)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反恐教育、消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事故和防范各种灾害事故的安全教育,并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保证每学年“四防”教育不少于10课时。

(2)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月”、“安全教育活动周”、“安全教育日”等活动,适时组织安全演练,丰富教育内容,切实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全面提高师生的安全素质。

(3)继续完善消防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消防安全工作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同研究、同布置、同落实、同评比。

(4)继续做到各项安全工作,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同研究、同布置、同落实、同评比。

(5)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做到每月一小查,每季一大查,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治。

(6)严格落实门卫、保安等人员的聘用和管理制度,严格登记、验证,把好进出校门第一关。

(7)为了加强少年儿童的法纪教育以及规范“交通安全卡”的使用,提高少年儿童对交通法规的认识

(8)组织了师生进行次以“安全第一线”为主题的逃生演练。

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11月9日是消防宣传活动日。我校每年开展2次安全逃生演练,提高师生的预防、避险、自救能力。主要内容有:①悬挂一条宣传标语;形成校园浓厚的宣传氛围;②上好一堂主题班会课,并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普及应急知识;③特别组织开展了一次主题为“安全第一线”的逃生演习活动。师生们再一次了解了当危险来临时尤其是在地震来临时自护自救以及逃生的方法、要领等。

(9)与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如交警中队、消防大队等),完善和加强我校校园的安全宣传文化建设。

(10)加强对有先天性疾病、特异体质学生的情况了解,建立和妥善保管学生健康档案,并给予特别的关心。

我们通过开设讲座、班会讨论、小组交流、墙报展示、观看宣传短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学习。配合影像视听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生动活泼、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育,并将教育主题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好读易背,便于记忆。

(11)与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如交警中队、消防大队等),完善和加强我校校园的安全宣传文化建设。

(五)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把我校的做法分享如下:

1.我校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员要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并经常深入安全第一线进行检查、监督、落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安全管理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2.对内部安全及周边安全进行认真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上报有关部门。

3.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按照安全文明校园的要求构建学校及周边治安防控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4.以学校正门为起点,在两边辐射200米范围内做到“五无”,如有发现立即向教育上级部门以及派出所报告处理。

5.全面排查学校内部安全隐患

加强对我校体育场馆、运动场等场所的管理,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的监督,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不留死角,对查出的安全隐患立即处理。

6.全面整治学校周环境

学校周边100米范围内有网吧、游戏机室、赌博性游戏场所等立即上报有关部门或公安机关处理,并教育师生不要乘坐“黑出租车”。

7.全面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

按照省教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落实各类事故的预防措施,如交通、消防、食品卫生、防溺水等,禁止12周岁以下的学生驾驶非机动车上学,禁止未成年学生驾驶机动车上学。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侵害师生安全的流氓团伙和黑恶势力。

8.学校―社区居委―警务室―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四部门联动”,确保“防溺水”工作有效开展,我校做法如下:

从接通知开始,学校安全工作小组迅速制定《年度防溺水工作方案》,并以全校师生动员大会为起点,开展了一系列防溺水工作;全校上下形成浓烈的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氛围,效果显著。

(1)学校悬挂“珍爱生命、谨防溺水、远离危险、平安成长”横幅,加大力度对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宣传教育。

(2)进行全校性防溺水动员大会。全体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参与宣誓,表决做到“六不”。

(3)各班级不下于三次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溺水安全”主题班会。班内调查,鼓励学生一旦发现同学到河边玩耍的,立即向老师举报;

(4)最后,现场统一签订《防溺水家长承诺书》,一式2份,学生家长、学校各一份。

(5)每周末发送短信提醒,让学生家长了解预防溺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6)落实“一日一提醒”、“一周两教育”。坚持做到在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最后3分钟,提醒学生不到河边玩耍,注意途中安全;每逢周五或节假日前夕,各班进行不少于20分钟的安全教育,重点宣讲的主题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防天气灾害安全,每周必讲主题是防溺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