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气治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废气治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废气治理方案

工业废气治理方案范文1

【关键字】工业废气排放;TOPSIS

1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应运而生,工业污染作为工业生产在所难免的附属产物,已呈现加剧之势。“十一五”期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85.7%,工业烟尘占烟尘总量的75.5%。同时,研究表明,工业废气的排放会对居民健康产生显著影响,污染区的患病率为36.57%,清洁对照区患病率为8.06%,对居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工业废气的排放实施监督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的工业排放废气增多也是伴随着工业发展而产生的,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告诉发展,我国的工业排放废气呈现加剧之势,工业排放废气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正对于向工业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时期,如果按照现行的工业发展模式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将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后果。为维持或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减少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将是今后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也相应的做出了防治举措,淘汰和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实践;积极防范突发环境事件;对工业危险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制度等。美国和日本也对工业废气排放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使得工业生产增加的同时,工业废气排放在减少。

本文就31个省的工业排放废气进行了TOPSIS方法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对我国各地区制定更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十分有益。在数据方面,选取的《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工业废气排放的数据。

2 TOPSIS分析方法

2.1 TOPSIS分析方法概念

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称为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它借助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各方案的相对贴近度。正理想解是一个方案虚拟的最佳方案,它的每个属性值都是方案中最好的值;负理想解是虚拟的最差方案,每个属性值都是方案中最差的值。将备选方案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作比较,最靠近正理想解又远离负理想解的方案是最佳方案。

3、对31个省份工业废气排放综合评价

对全国31个身份工业废气排放量进行评价,考虑以下7项指标,废气治理设施数、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生活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都是经济型指标,故不用进行指标转换,即不用将高优指标转化为低优指标,或将低优指标转化为高优指标。

(1)原始评价矩阵如表1:

4 结果讨论与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全国31个省份中,、海南的工业废气排放少,河南、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贵州6个省份的工业废气污染最为严重,由于和海南工厂不多,工业废气排放少,河南、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贵州6个省份的工业发展好,工业废气排放多,这是和人们的认识相吻合的,这说明了我们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发展的同时要保证污染少,即要发展和污染相协调,可以在工业发展不好的省份建立多一点的工厂,在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较少的影响,可以在工业发展较好的省份建立更多的污染处理点,让污染减少到最小,这样既可让人们生活的更好也不会让人们受到污染的影响。

5 结论

本文对全国31个省份进行了工业废气排放综合评价,评论结果与实际结果符合,这些结论可以作为相关职能部门监督或进一步考核的参考依据。通过上述讨论与分析,论述了TOPSIS方法用于工业废气排放综合评价是可行的。但是这其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可以考虑TOPSIS方法的加权,这样可以使结果更加可信。在今后的应用中也可以把TOPSIS方法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应明,徐南荣.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工业经济效益[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11(4):17-20.

工业废气治理方案范文2

关键词:生物制药;园区建设;环评要点

1引言

随着国内生物制药产业近20年的不断发展,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200家。但是大多规模较小,生物制药占整个制药产业比重仅为7.36%。国务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生物制药为科技中长期发展和战略新兴领域产业。《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预计“十二五”末生物产业产值达4万亿元,其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3.6万亿元。在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下,生物制药及相应的现代化规模化新型生物产业园区势必成为发展趋势和追逐热点,但该类项目对环境污染重,研究其环评十分必要。

现代生物制药企业园区一般分为实验研发区、生产区、中试试验区、生产辅助区、行政-生活区及污染处理区,并对各分区的分布有严格要求。本文所举示例项目位于市郊,为生物制药类企业园区建筑群及配套设施建设。园区规划引入企业包括现代生物制药公司、创新化学药物类公司、生物农业类公司、生物环保类公司等类型企业。

本文以西部某生物制药园区新建项目为例,从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规范标准、项目组成特征、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技术等方面入手,试分析此类项目环评的技术要点及工作思路[1~3]。

2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

项目必须符合相应政策和规划才能获批建设,环评应调查并分析与生物制药相关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对生物制药园区建设逐一分析其符合性,并给出结论和项目立项文件。

2.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工信部《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指出:“应推动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一批管理规范、环境友好、产业关联度高、专业配套齐的医药产业聚集区”,《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引导和鼓励医药企业向符合规划要求的工业园区集聚”,《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制药行业应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引导和鼓励医药企业向符合规划要求的工业园区集聚”,故新改建生物制药项目应落户于专业规范的产业园区,该示例项目符合要求。此外,环评应提出针对引入企业的要求:首先,企业类型应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 鼓励类,第十三条、医药”的项目;其次,该示例项目园区因位于西部地区,需分析是否与《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符合;若为外商投资,则应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修订)》中“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十一)医药制造业”或《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8年修订)》对应。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要求不得入驻。

2.2规划符合性分析

在环评报告中,须提供相关依据,如立项文件、开发区用地意向文件、规划审批部门的意见[4]。生物制药应符合《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及《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要求的“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鼓励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医药产业;因地制宜,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该示例项目所在地药材资源丰富,具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条件,符合国家行业规划。亦须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三、四级实验室须获得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从事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并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新改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该示例项目已通过当地有关部门审核并立项,符合规定及地区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环保等规划。

3项目选址及外环境合理性分析

建设项目选址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应符合地区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和环境功能区划,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敏感区域的方位,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表1)。

考虑到生物风险性,除环保要求外,选址还需多方征求意见,尤其是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微生物等方面专家的意见,确保项目选址科学、合理[5],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应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承担实验室设立和运行的技术咨询工作。

该示例项目位于市郊,园区规划范围周边为居民区,不符合三、四级实验室对周围建筑距离的要求,环评明确要求其不可引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4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平面布置合理性关键在于能否保障药品研发及生产的环境需求,若能则同时可满足环保对各污染源分布要求。国家相关规范已设定了明确的技术参数及要求,评价时只需对应参照即可。

由表2可知,产生污染的建筑应按污染由轻至重顺序沿风向分布,减轻干扰。针对该示例项目,环评分析了产污区与非污染区、产污区与居民区相对位置合理性并提出:辅助区、行政-生活区应与实验研发区及生产区相呼应,便于生产管理,与生产部分要有通道相连,并布置在车间上风向,减小对周边环境及园区内活动的不利影响;建议中试放大置于多能车间内进行,按GMP标准化建设,视为小规模生产区域,既保障生产安全,也便于污染治理。

5环境污染因素及治理措施

环评重点是评估污染物来源、传播途径并提出治理措施。园区设计方案虽符合建筑规范,但很难全面考虑污染防治要求。环评目的是为真正做到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故其核心在于分析污染源及治理方案,评估设计施工是否为入驻企业预留了污染收集治理设施的布设空间。

5.1大气环境

5.1.1实验研发区域

实验研发区域大气污染物产生及治理途径见表3。

表3实验区大气污染及治理措施

污染源污染物处理途径最终处置 (实验室排风系统)实验室内部空气气溶胶、熏蒸消毒挥发消毒剂经负压排风进入实验室排风系统动物负压隔离设备、动物独立通风饲养设备(IVC)排气带菌、带毒气溶胶及恶臭气体经设备高效空气过滤器及过滤器外侧安装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进入实验室排风系统负压通风柜、生物安全柜排气生物气溶胶与化学废气经高效空气过滤器处理后,均进入实验室排风系统干/湿热消毒灭菌器、离心机排风罩尾气可能未灭活病菌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局部排风污水处理房及污水处理仪器尾气可能未灭活病菌排气管中安置高效过滤器和活性炭吸附装置[4]排风系统(清洗消毒间、淋浴室和卫生间单独设置)设置高效空气过滤器(四级实验室在排风口设两道B类以上过滤器)及废气净化装置(设在排风机负压段),通风系统内部采用化学熏蒸消毒,尾气经内设废气净化装置处理,排风经楼顶2m高以上排口入大气

5.1.2生产区域废气收集治理

(1)有组织排放。车间内废气(含微生物及病毒)经由排风系统高效空气过滤器(最多设置2级)和消毒排风装置处理;含尘废气通过净化空气调节系统负压段的除尘器捕集;溶剂经蒸馏塔进行回收,并作为生产工艺主要部分,不能回收的燃烧法处理;发酵尾气通过活性炭吸附、喷淋法、活性氧化法和生物法进行臭气处理;酸、碱废气采用吸收处理。

(2)无组织排放。一般通过操作的规范避免。如容器的敞口操作,易挥发物质密封储存等。

5.1.3污染治理区域废气收集治理

污水处理厂建于封闭房间内,设置废气收集和吸收措施,采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送排风,沼气脱硫后用于锅炉供热,恶臭经收集后用碱吸收、化学吸收或生物吸收等方法处理消除二次污染。焚烧炉废气经排烟管道的烟气吸收或吸附净化装置处理后排空。

5.2水环境

5.2.1实验研发区废水收集治理方案

(1)含病原微生物的污水治理。废液与废水先在实验室进行化学或物理消毒,然后排至专用特种灭菌罐(分间歇式、连续式两种,见图1、图2[6])灭菌,再排至室外污水管网至本单位专设的综合污水处理站进一步处理。大型实验动物设施粪便量大,含病原微生物多,需单独设置化粪池集中处理。若实验活动产生低放射性污水应采用衰变池处理。

图1间歇式活毒废水处理流程

图2连续式活毒废水处理流程

(2)含重金属污染物污水治理。单独收集,在实验室内采用膜分离法、吸附法、化学沉淀技术、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方法等方法处理达标后,再排入下水系统[7,8]。

(3)普通污水治理。同处理后的含病原微生物、含重金属废水一道排入综合污水处理站,经集中处理达标合格后排入城市下水道或水体。综合污水采用“二级生化+消毒”工艺处理。

5.2.2生产区废水收集治理方案

生化制药产生废水主要分为:生产工艺废水,辅助废水,冲洗废水,制药用水制备产生的高盐废水,回收残液等。废水应分类收集处理:含病毒细菌的工艺废水经灭菌、灭活后采用“二级生化-消毒”组合工艺处理(发酵废液经灭活、灭菌处理后作为危险废物处置)。有毒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应预处理。高浓度废水经厌氧处理后与低浓度废水混合,好氧生化处理达行业排放标准后,排至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厂。不得设置排水沟收集实验室及车间废水,排水管道必须为明管以便于检修和消毒。

2014年1月绿色科技第1期5.2.3消毒灭菌技术

常用的技术方法是热力消毒灭菌(物理法)和化学药剂消毒灭菌(化学法)。热力消毒灭菌法通过加热使废水温度达到或超过有害微生物存活最高极限以灭菌。化学药剂消毒灭菌法利用化学药剂对有害微生物杀菌消毒,常用的有臭氧、消毒、氯酸钠、二氧化氯、甲醛、碱消毒等。

5.3声环境

生物园区项目的噪声包括生产设备、实验设备、公用设备(如冷却塔、水泵、空调机组)产生的噪声[5]。在产生强噪声车间与非噪声车间及居民区之间设置一定的距离或防护带。对局部噪声源采用消声、隔声、隔振等装置[9]。产生严重噪声的设备,通常将其放置于地下室,或独立的房间隔音。

5.4固体废弃物处置及利用

三、四级实验室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固体废物在实验室内彻底消毒灭菌处理,并达到微生物指标零排放后,移出实验室彻底焚烧,或根据就近集中处置原则交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操作应符合《医疗废弃物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要求。

制药生产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包括:高浓度釜残液、生产母液、菌丝废渣、过期原料、报废药品、废吸附剂和过滤器、废催化剂和溶剂、沾染危险废物的包装材料等,应按危险废物处置。废活性炭应回收再生利用,不能回收按危险废物处置。动物尸体作为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药渣做有机肥料或燃料利用。除尘捕集的药尘作为危废处置。焚烧炉炉灰安全填埋。污泥在清掏前进行消毒处理,再送至专门的处置场所。

根据生物制药各分区污染特征及处置技术,环评逐一对照分析该示例园区原设计施工方案,并结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提出了修改建议。

工业废气治理方案范文3

近十几年来,北京市连续采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但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超过环境容量,空气质量与国家新标准和公众期盼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大气污染复合型特征突出,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染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气污染防治形?菔?分严峻。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市特制定《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计划中明确要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到2017年,北京市工业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与2012年相比累计减少50%左右。尤其在汽车制造、电子、印刷、家具、建筑等行业,重点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推广使用先进涂装工艺技术,优化喷漆工艺与设备,深化涂装有机废气治理,溶剂型涂料涂装工序必须密闭作业,配备有机废气高效收集和回收净化设施,加强其他溶剂使用工艺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

同时,为贯彻国务院下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北京市政府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鼓励排污单位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环保技术改造,加快推进固定源大气污染治理,北京市特制定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改造项目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2015年,北京市环保局重点对汽修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对其中的部分企业采取了强制审核,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及资金奖励管理办法等措施,鼓励汽修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防治环保技术改造。

1 汽修行业VOCs排放特点

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称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通常指沸点50 ℃~250 ℃[1]、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 Pa的有机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烃类、卤代烃、氮烃、含氧烃、硫烃及低沸点的多环香烃等,VOCs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大气化学科学家们的共同重视。

鉴于北京市的汽车拥有量基数大,以4S店为代表的汽车维修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汽车修理企业数量众多,遍布京城各地。4S店为顾客提供漆面修复服务时,在汽车修理的喷涂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VOCs排放,主要是甲苯和二甲苯等[2],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大多数4S店喷漆烤漆使用油基涂料,其中作为溶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具有光化学活性,当排放到大气中,是形成细粒子(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质,从而增强温室效应,同时在环境中具有累积性和持久性等特点。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大气中半挥发或不挥发的有机物在PM2.5细粒子中的比重占到20%~40%左右,还有部分的大气细粒子由VOCs转化而来。

2 国内VOCs处置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升级的重要抓手[3]。从处理方式来看,VOCs污染控制技术分为破坏性、非破坏性方法,破坏性的方法是由化学或生化反应,用光、热、微生物和催化剂将VOCs转化成CO2和H2O等无毒无机小分子化合物。非破坏性法是通过物理方法,控制温度、压力或用选择性渗透膜和选择性吸附剂等来富集和分离挥发性有机物。它们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对于高浓度(>5 000 mg/m3)或比较昂贵的有机废气,宜采用吸收法、冷凝法等加以回收;对于中等浓度(500~5 000 mg/m3)的有机废气采用直接燃烧、催化燃烧、生物过滤等,对于低浓度(

2.1 适用于高浓度(>5 000 mg/m3)的有机废气

2.1.1 吸收法

用溶液、溶剂或清水吸收工业废气中的挥发性气体,使其与废气分离的方法叫做吸收法。吸收法适合较高浓度的废气回收,去除效率高,投资低,能耗小,安全可靠,但操作条件要求苛刻,吸收剂消耗量大,需不断补充。

2.1.2 冷凝法

冷凝法是用来回收VOCs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态污染物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通过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力,使某些有机物凝结出来,使VOCs得以净化和回收。该方法适合沸点较高的有机物,具有回收纯度高、设备工艺简单、输出为液态油可直接利用等优点,但冷凝法要达标需要降到很低的温度,耗电量巨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

2.2 适用于中等浓度(500~5 000 mg/m3)的有机废气

2.2.1 燃烧法

燃烧法分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

(1)直接燃烧:直接燃烧技术将废气作燃料加热到有机溶剂的燃点温度以上(760 ℃~980 ℃)燃烧净化,适用于净化含可燃有害组分浓度较高的废气或者燃烧时热值较大的废气,优点是净化效率高,净化彻底,基本没有有机副产物。但缺点是燃烧室温度过高,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2)催化燃烧:催化燃烧技术是借助催化剂使VOCs在较低的起燃温度条件下进行无火焰燃烧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用于处理可燃或者在高温下可分解的有机气体,适合于较高浓度没有回收价值的混合有机废气。该技术的优点是降低燃烧温度,提高能量利用率;无焰燃烧产生的热流温度适中,无需冷却空气稀释,提高了热效。但是该技术的气体燃烧反应条件非常苛刻,需高温、高空气和高水蒸气分压;催化剂须具备高活性、高热稳定性,抗中毒。

2.2.2 生物过滤

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对多种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可以有效去除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质,此即为处理有机废气的生物法。该法处理效率高,工艺简单,费用低,无二次污染,但对高浓度、生物降解性差及难生物降解的VOCs去除率低。

2.3 适用于低浓度(

2.3.1 吸附法

吸附技术是最为经典和常用的气体净化技术,也是目前工业VOCs治理的主流技术之一。活性炭因其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而广泛应用于吸附回收有机气体。活性炭适用于低浓度的各种污染物,活性炭价格不高,能源消耗低,应用起来比较经济,通过脱附冷凝可回收溶剂有机物,应用方便,只与空气相接触就可以发挥作用。但是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混合气体中存在大量水蒸气会导致活性炭的使用寿命较短,因此需要经常更换活性炭,造成了回收处理成本的增加。

2.3.2 低温等离子技术

低温等离子技术是一种通过外加电场的作用,使介质放电产生大量的高能电子,高能电子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子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等离子物理和化学反应,进而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毒无害物质的方法。废气处理浓度范围广泛(1~10 000 ppm),在100 ppm以下处理效果更佳,但该技术的设备投资费用较高。

2.3.3 光催化氧化

光催化氧化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催化剂受光照射,电子跃迁,生成电子-空穴对,对有机废气氧化还原净化。此技术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催化剂无毒。缺点是催化剂效率下降易失活,副产物较多,后期的净化效率较低。

2.4 汽修企业VOCs处置措施

2016年,对某4S店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清洁生产的过程就是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因此,通过综合手段在源头、生产过程中全面预防污染物的产生,发现该企业在挥发性有机物处理存在的问题:(1)未使用环保水性漆;(2)调漆间与洗枪区设置在一个房间,但洗枪环节未单独设置废气处理系统,且未在密闭空间进行;(3)通过污染因子平衡可知,该4S店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量远大于每年活性炭的用量,明显处理能力不够,因此需对原喷烤漆房废气处理系统进行改造。

针对该企业的以上情况,经过研讨提出了以下环保防治措施。

方案1:将面漆(油性漆)更换为环保水性漆。

(1)方案简介。

由于油性漆中含有大量的苯、甲苯及衍生物,使得车辆作业中产生较多的VOCs排放,严重影响作业健康和大气环境,通过使用环保水性漆替代油性漆,可大量减少VOCs排放。

水性漆和油性漆在施工的时候都需要用稀释剂进行调和,油性漆的稀释剂中包含各种有害物质,其挥发时间可能需要5~8年,有的甚至长达10年,而环保水性漆中主要以水和水合溶剂作为漆料的溶剂,因此大大减少了有机溶剂的含量,从而降低了VOCs排放。

(2)改造方案。

将目前使用的面漆由油性漆更换为水性漆,需对原有设备进行适当的改造,并添置必要的专用设备,设备改造包括如下内。

①对调漆间重新规划、布局,采购水性调漆架、调漆桌一套。

②过滤装置配备足量过滤棉及活性炭。

③采购带气压表的水性漆专用喷枪。

④采购安装文丘里(水性漆专用吹风筒),用于局部干燥。

⑤采购安装油水分离器。

⑥选用环保水性漆。

(3)环境及经济可行性分析。

采用水性漆替代油性漆产生的环境效益是可以大大减少VOCs的排放,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降低了面漆VOCs排放:根??4S提供的面漆(油性漆、水性漆)的成分表,可以看出,采用油性漆VOCs排放量占比56%,采用水性漆VOCs占比10%,有效降低了VOCs的产生及排放。

第二,降低了稀释剂和固化剂的使用量:使用面漆(油性漆),需要稀释剂和固化剂调配,而采用面漆(水性漆)以水作溶剂,因此可降低稀释剂和固化剂的使用量,减少VOCs的排放。

第三,降低了洗枪稀料的使用量:油性漆需要用稀料进行清洗喷枪,而水性漆可用水清洗,大大减少稀料的消耗,并有效减少对作业人员的伤害。

方案2:VOCs废气治理改造。

(1)方案简介。

VOCs废气治理分为:调漆及洗枪过程VOCs废气、喷烤漆房喷漆废气。设计方案如下。

①调漆间:购置一台洗枪机,加集气系统,调漆及洗枪过程VOCs废气集中汇集至喷烤漆房末端一体化处理设备设施。

②喷烤漆房: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两间喷烤漆房轮流使用,因此设计一套末端处理设施,并在每间喷烤漆房尾气排放管道加装一个管道阀,分别进入末端处理设备,不用时关闭,使用时打开,处理设备末端设置一个排放烟囱。

(2)改造方案。

改造设施包括如下几项。

①预处理系统:以过滤棉除漆雾+精过滤的方式去除漆雾和细粉尘,目的是保护活性炭的使用寿命,为后续活性炭再生创造条件。

两级过滤后可以保证粉尘净化效率在99%以上,净化后进入吸附剂层的废气中粉尘浓度在1 mg/m3以下,保证吸附设备长时间正常运行。当被捕集物逐渐堵塞过滤棉或滤筒的孔道,减少过滤面积、增加过滤阻力时,过滤材料会达到容尘饱和,更换时间根据系统的浓度不同而不同。

②活性炭吸附系统:活性炭吸附技术具有净化效率高,适应范围广,工艺路线简单,治理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是目前VOCs治理的主流技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活性炭吸附法处理VOCs。

③更换风机、烟囱。

④建议安装VOCs在线监测探头,可随时监测活性炭吸附率,从而节省运行成本。2016年执行《汽车维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228-2015标准,标准要求,“采用非原位再生吸附处理工艺,应按审定的设计文件要求确定吸附剂的使用量及更换周期,且每万立方米每小时设计风量的吸附剂使用量不应小于1 m3,更换周期不应长于1个月”。VOCs在线监测装置监测活性炭吸附饱和度,达到设定预警值时报警,此时进行活性炭更换,以节省活性炭费用。

3 结语

工业废气治理方案范文4

恶臭是各种气味(异味)的总称,大气、水、废弃物中的异味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思维而被感知[1-2],迄今凭人的嗅觉即能感觉到的恶臭物质有4000多种,其中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有硫醇类、氨、硫化氢、甲基硫、三甲胺、甲醛、苯乙烯、酪酸、酚类等几十种有机物[3-4]。恶臭物质分布广,影响范围大,成为一些国家和区域的公害,上海市2010年度的《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中,全市环保系统受理的投诉中,大气污染共6444件,占39.03%,排名第一。臭味物质大多是气相污染物,经挥发扩散到大气中,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占绝大多数,VOCs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大气的污染和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上海的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区日益涌现和扩大[5],工业区气味扰民现象不断增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上海某工业区为解决区内气味投诉问题,进一步改善区内环境,保护居民身体健康,同时摸清区内现有气味企业及潜在气味企业,对工业区气味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掌握工业区气味污染来源、现状及特征,对现有企业和后引进企业做统筹规划管理,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居民投诉问题,在环境管理上达到更高目标。

1调研方法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及日本气味源分类原则,将研究区域内不同工业企业按照气味源进行分类分析,找出共同点,以便于管理部门的后续跟踪管理和监测工作[6]。将VOCs和恶臭作为初步筛查阶段主要监测项目,对区域内重点和潜在气味企业进行大范围的现场踏勘和筛查,着重对生产车间及工艺、原辅材料、“三废”管理进行VOCs和气味调查。

调查中采用动态稀释仪法,结合现场人员气味嗅辨,对工业区气味企业、潜在气味企业的各气味产生环节进行气味嗅辨;现场同时采用RAE公司生产的PGM-7600型和PGM-7240型VOCs检测仪,对踏勘企业的生产车间、废气治理设施排放口、厂界进行现场TVOCs浓度测定。同时,根据所调研企业特征和TVOCs的初步踏勘和监测,综合分析气味强度高盒TVOCs值高的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排放源,参考USEPATO-14A/15方法进行SUMMA罐采样,GC/MS分析106种VOCs,以确定特征排放物及排放特征[7],工作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综合文献对臭味的等级划分[3,8-11],结合现场踏勘嗅辨中的气味强度差别,调查中采用的气味强度等级划分(气味强度、味道)见表1,同时记录气味类别(如油漆味、溶剂味、污水臭味等),以利于气味的分类管理、识别和划分。在项目调研中,对各踏勘点位依据此气味强度进行记录、分级,各行业也依据气味强度和TVOCs值进行分类排序。

2结果分析

2.1监测方案推荐

气味调查期间结合区域规划及前期企业调查名单和分类,先选出气味投诉企业、气味严重行业及潜在气味企业进行实地踏勘,再根据现场调研及监测结果,同时结合企业周边情况,推荐工业区区域大气管理和监测补充方案共3个从一到三要求标准由高到低,可根据区内监测计划、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案。

方案一,监测因子:SUMMA-GCMS,106种VOCs;臭度;H2S,NH3。气味严重企业废气排放口;厂界下风向。监测频率:每月1次。

方案二,监测因子:19种VOCs;臭度。监测点位:同方案一;监测频率:每月1次。

方案三,监测因子:19种VOCs;臭度。监测点位:同方案一。监测频率:每季度1次。

方案二、三中19种VOCs为美国城市重点控制的VOCs类有毒空气污染物[12],包括:乙醛、丙烯醛、丙烯腈、苯、1,2-丁二烯、四氯化碳、1,2-溴甲烷、1,2-二氯丙烷(丙烯酰氯)、1,3-氯丙烯、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环氧乙烷、甲醛、肼、二氯甲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乙烯,分别来自工业有机化工制造,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涂料、丙烯酸和腈氯纶纤维生产,有机化工制造业,医院消毒器,固氮内燃机,脱漆,木材存储等行业。

2.2工业区环境空气管理

工业区范围内由于企业和居民区混杂,因此有必要对工业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优先监控监测,推荐采用20种VOCs,属于加拿大1992年制定的空气污染工程手册中常见VOCs限制标准,各化合物及标准限制见表2。推荐的工业区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工业区上风向、下风向各一;敏感点(如重点气味企业下风向居民聚集小区内);气味企业集中区100m下风向。

3结论

3.1气味企业分类管理

根据现场踏勘、调研及监测结果,上海某工业区的气味企业及工业区环境空气管理工作分为三类,根据管理要求的不同进行排序管理,逐步推进。

3.1.1重点气味工业企业

主要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涂装业,包括各类金属、木器表面喷涂作业行业,有电线电缆制造、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玩具制造、汽车修理业等;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食品制造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气味和VOCs排放源来自该类工厂内的原辅材料仓库、生产车间、废气排放口、污水处理站和固体垃圾堆放区。另外,需关注垃圾中转站和污水泵站等社会源,这些站点主要建在居民区附近,尤其需加强夏季的垃圾周转频率及装卸垃圾时气味逸散管理。

3.1.2筛选出的高VOCs排放行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印制电路板制造;印刷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塑料制品业;汽车修理,电线电缆制造;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主要气味和VOCs排放源同上。

3.1.3重点气味控制区域

气味企业厂界,重点为下风向区域;气味企业下风向600m区域内居住区;气味投诉较多的居住区。属于重点监控区域和对象。

3.2工业区气味管理建议

3.2.1建立气味和VOCs动态数据库

根据调研结果,由于工业区存在不同气味行业,各企业排放气味物质种类及浓度也不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生产产品及使用原料也不相同,同时企业也在不断进行工艺改进,因此对工业区气味管理提出建立动态数据库建议:(1)建立工业区VOCs动态数据库;(2)分区域、分行业建立VOCs排放清单;(3)实施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同时结合监督监测结果实行分级管理。

3.2.2臭味物质分析及管理

由于工业区的不断发展,一些企业与居民区相邻,气味扰民问题时有发生,根据调研结果,总结出以下方案:(1)根据动态数据库数据进行区内气味管理,结合SCREEN3和AERMOD模型计算结果,预测不同季节、不同气象条件下气味企业烟囱排放及车间无组织排放VOCs物质对区域环境空气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做到宏观掌控、及时预报,以便提前防范;(2)根据动态数据库资料,若有气味投诉问题或气味扰民问题发生,则及时进行样品采集,结果由PCA数学统计方法分析出最大可能气味企业及来源;(3)根据数据库资料,对企业气味及时跟进管理,定期监督抽查,避免气味污染情况发生。

工业废气治理方案范文5

为进一步加强医药制造企业环境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切实解决医药制造企业废气扰民等环境污染问题,督促医药制造企业认真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分局决定开展医药制造企业专项环境执法检查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全面排查医药制造企业,重点以发酵类、化学合成类为主,摸清企业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严肃查处企业违法建设项目、污染物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促进医药制造企业健康发展,改善企业周边环境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检查主要内容

(一)医药制造企业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制度情况;

(二)医药制造企业废水、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危险废物贮存、处理处置情况;

(三)医药制造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

(四)医药工业园区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

(五)群众投诉反映的污染问题解决情况。

三、检查要求

(一)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年环保专项行动,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做到排查仔细,督促有力,查处到位。

(二)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排污申报登记数据信息,结合日常监管情况,处理处罚情况,全面开展排查。按照不同的生产工艺,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发酵类、化学合成类、提取类、生物工程类、中药类、混装制剂类六项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或地方标准。加强对发酵尾气、有机溶剂、合成废气以及药物提取、生物工程类废气及恶臭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加强对化学药品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母液、反应基或培养基危险废物的监管,禁止随意倾倒、丢弃,不按规定处置。

工业废气治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污染源;企业;绿色招商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5-0038-03

1 引 言

近年来,黑龙江省宁安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数量变动频繁,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新的工业污染日益加重,成为制约该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宁安市根据全国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基本摸清2007年度全市污染状况。本文以工业污染源普查成果为依据,探讨该市工业污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有利于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政策、环境规划和污染治理方案,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

2 宁安市工业污染现状

根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界定的工业源普查规模和范围,宁安市符合普查要求的工业源194家,占全市污染物排放量的80%。普查范围覆盖全市所有符合普查要求的工业源。数据采用顺序为监测数据、产排污系数核算、物料衡算,数据真实可靠。本次普查结果基本上体现和代表了全市的工业污染现状。

2.1 全市企业分布18个小行业

该市无大型企业,中型企业7家,其中重点源是6家,一般源是1家;小型企业187家,其中重点源是72家,一般源115家。

全市工业企业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大行业,18个小行业,主要分布的行业制造业占优势,共计154家;热力供应位居第二,共35家。制造业中:以69家木材加工及木制品业、33家农副食品加工、15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位居前三位。全市工业源区域分布情况见表1(三陵乡无工业污染源未列入)。

2.2 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2.2.1 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宁安市锅炉总数130座,锅炉总额定出力355.46MW,窑炉总数40座,废气治理设施总数84套,无脱硫设施。废气治理设施的投资2 531.50万元,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费用706.24万元,废气治理设施设计处理能力2.1788×106m3/h,废气治理设施实际处理废气量385 649.50万m3。工业废气排放量563 995.39万m3,其中:燃烧过程排放量277 886.55万m3。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量:烟尘排放量6 346.37t;二氧化硫排放量1 554.55t,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量1 256.18t;氮氧化物排放量1 175.66t,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量976.71t。工业粉尘排放量1 529.43t,氟化物排放量1413.24kg。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强度0.50kg/万元GDP,单位面积排放量是34.35kg/ Km2。工业综合能耗38 9339.83t,工业GDP能耗为0.72t标煤/万元GDP,以宁安市城区消耗最大,占全市的80%,全市能源消耗原煤位居第一位。

供热行业是33家,也是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的行业,城区是25家供热企业,东京城镇8家供热企业。用煤量是59530t,废气排放量是61839.16万m3,烟尘排放量是789.74t,二氧化硫是272.2t,氮氧化物175.01t,供热量达到729744GJ。

2.2.2 固体废物排放使用情况

宁安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是204129.2t,共有冶炼废渣、炉渣、粉煤灰、污泥和其他废物,以炉渣和粉煤灰为主,两者之和占总固体废物的56%,基本上全部综合利用于建筑行业或铺路等;其他废物85757.39t,占固体废物的42%,其中84356.89全部综合利用;污泥量为439.03t,其中320t综合利用,116.03吨进行处置。全市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量为202608.11t,综合利用率达到99%。

2.2.3 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宁安市136个企业用水,用水总量2835.73万吨,取水总量427.43万t(城区和渤海镇取水总量分别占总取水总量的62%、28%),其中:60个企业用城市自来水(地表水)8.38万吨(城区、东京城镇自来水取用量分别占74%、18%);78个企业用自备水(大部分是地下水)419.05万t(城区和渤海镇自备水用量分别占自备水总用量62%、29%)。其中23个企业有重复用水约2408.30万t,其它乡镇的取用水量很小。全市工业源自备水中只有倍丰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3000吨自备水为地表水,其他均为地下水。

工业排水主要是排入牡丹江,全市共有废水治理设施21套(18个企业),总投资4 321.1万元,运行费用441.36万元,耗电量316.2kW/h,废水处理设计处理能力64734t/d,年实际处理量为1 318.37万t。2007年GDP539 400万元,工业增加值147 120万元,工业源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强度为3.8kg/万元GDP,13.98kg/万元工业增加值,单位面积排放量为259.55kg/km2。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314.44万吨,排放量的百分比为宁安市城区64%、渤海镇21%、宁安镇9%、兰岗镇4%,重点排水企业主要分布在城区及渤海镇。

水污染物中相对排放量大的主要有化学需氧量2056.69t、占67%;生化需氧量809.34t、占27%;氨氮148.63t、占5%;石油类21.54t、占1%;挥发酚0.18t、接近0%;氰化物1t、接近0%。城区、渤海镇排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位居前两位,主要排放化学需氧量的单位是镜泊湖糖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年排放量分别为1370.07t、166t。位于渤海镇的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排放化学需氧量205.59t。氨氮排放量大的企业倍丰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年排氨氮107t,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排氨氮38.33t。

倍丰集团宁安化工有限公司、镜泊湖糖业有限公司、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丰酿酒有限公司、鑫鹏肉业有限责任公司5户排水企业的取水量之和为360.5万t,占工业源取水总量的84.34%;排水总量为260.07万t,占全市工业源排水总量的82.71%。该市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主要是氮肥制造、制糖、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酒精制造、畜禽屠宰业等。

3 宁安市的主要环境问题

(1)企业的布局和污染物的排放负荷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城区、渤海镇、东京城镇,经济相对繁荣的地区,排放污染源的负荷越大,污染越严重。

(2)该市有些企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排放的污染物量很大。应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及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的力度,限制耗水耗能高的企业。

(3)区域工业布局不合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有个别企业或建在居民区,或建在居民区主导风向上风向,或临近居民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

(4)为搞活地方经济,大力招商引资,对招商项目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环境管理机构无法全面履行环保监管职能,导致进入该市的项目,执行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过于简单,污染问题随之出现。

(5)有些乡镇企业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管理水平差,属于初级产品加工型和消耗自然资源型,竞争力相对较差,“三废”产生量相对较高。

4 防治对策及建议

4.1 调整产业结构

限制耗能高、耗水大、浪费资源的行业,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及生产线。例如关停天马水泥有限公司两条落后生产线,关停粘土烧砖的小企业等。

调整乡镇工业发展方面,严格控制污染严重项目的建设,根据资源条件,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因地制宜,引导乡镇企业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的行业。在管理中应注意:产品结构要合理、选址要得当、坚决实行“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2 合理工业布局

把调整工业布局作为防治乡镇工业污染的重要对策。如划定铁西和范家工业园区,对工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科学制定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努力使乡镇工业的发展与村镇建设结合在一起,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必须用战略眼光统筹规划,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要统一协调关系,对于环境隔离带很小的区域,要特别注意大气的交叉污染和水质叠加影响,在工业布局中要留有足够的环境隔离带和避开水域相邻区域的水源保护带。新建的乡镇工业项目选址。不但要考虑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影响,而且要考虑周围相邻环境的环境。在城镇的上风向、水源上游、城镇居民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限制建设工业企业及有污染的乡镇工业群体。

4.3 针对性治理高污染企业

对氮肥制造、制糖、淀粉及淀粉制品的制造、酒精制造、畜禽屠宰业等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和33家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对较高供热企业,以及工业废气治理方面无脱硫设施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或零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4.4 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

结合乡镇工业调整,对于那些污染严重效益差又难于治理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的措施,减少污染的数量;对于居民密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内的有污染危害的企业,必须实行关、停、并、转、迁的措施;对于搬迁困难,而且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抓紧技术改造,实行停产限期治理或合并、转产等措施;对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的乡镇工业分别采取停产或限期治理等措施。

4.5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加强环境管理,实行环境保护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所辖企业的污染防治负责,把保护环境作为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综合平衡因素。环境保护部门切实行使国家赋予的规划、监督、协调等职能。

应建立健全乡镇环境机构,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成立或配备兼职和专职的环保工作人员。

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制定和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建立环境法制体系,使环境保护工作在法制轨道上开展。4.6 依靠科技进步减少废物排放

依靠科持进步是防治工业污染最积极、最根本的措施。必须明确环保科学技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向,提供适合市情的治理技术和科学管理依据。

努力提高监测工作水平,及时准确地报告环境状况,提高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使之适应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针对宁安市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开发和引进节约能源和资源,无废物排放或减少废物排放的清洁生产工艺、新技术、大力推广“三废”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技术,使“三废”资源化、产业化、商业化,逐步实现废物排放量最少化。

4.7 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的环境意识;抓好环境管理部门和乡镇工业管理部门领导和职工的环保教育工作;对乡镇企业专职和兼职环保工作人员的进行相关培训。大力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普及环境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人人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