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数字化行动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数字化行动方案范文1
近几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高教社”)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05年,高教社在《2006~2010年行动纲要》中提出“技术兴社”,确定了以改革谋发展、以技术促发展的新思路。作为主要出版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材的出版社,高教社充分抓住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教材出版提供广阔空间这一良好机遇,积极推动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进程,至今搭建了两个平台:ERP管理系统以及内容管理系统。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高教社就率先在财务、发行方面使用了自主开发的计算机管理软件,但随着高教社事业的发展,这个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时上ERP与不上ERP成为焦点。2002年10月,在长达8个月的充分论证之后, ERP项目在高教社上马,这标志着高教社的IT应用开始从“局部应用、自我开发”走向“全面集成、标准软件定制”的新阶段。第一期开发的项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物料管理、销售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7个模块同时上线。之后启动的ERP二期和三期工程,数据仓库、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企业门户、数据交换等模块分批上线,基本完成了对整个出版社供应链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了数据的高度集成和共享,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
关于数字化内容及管理平台的建设,高教社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2年底开始,高教社提出了“立体化教材”的理念。
所谓“立体化教材”不仅包括了纸介质的教材和教辅,还包括了数字化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等,从而实现教材、教师参考书、学生指导书等不同内容出版物的横向立体化配套,以及纸介质、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出版物的纵向立体化配套。
现在,高教社出版的“立体化教材”品种达到1000多种,《大学体验英语》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第二阶段:2004年,在“立体化”的基础上,高教社又提出了“教学内容集成方案”的新理念。
所谓“教学内容集成方案”是指在数字化资源库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为教师集成出最合适的教学实施方案,这里既集成了不同组合的产品,又集成了优秀的教学经验。其目的在于进一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教学需求,为教师提供完整的教学内容集成方案,从而推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到目前为止,高教社正式立项的资源库有10个,教学内容集成方案有15个,故被称为1015工程。该工程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资源库的推出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第三阶段,为了向广大教师提供更有效的集成服务,同时也实现生产方式的网络化、数字化,高教社于2005年启动了“内容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该系统是一个集素材采集、存储以及管理和应用为一体的资源共享的管理系统,其中自行开发的内容结构标准、内容元数据标准以及基于XML的中文排版标准,在国内首开先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内容管理系统的建立是盘活教育资源的基础。在没有内容管理系统时,对于出版社而言,其开发的内容资源是以图书、音像、电子和网络产品的形态,以不同类型的文件格式,分散在出版社内部各个部门的,这样无法形成聚合效应。内容管理系统则通过统一的技术要求,按照科学的分类,把分散在出版社内部各个部门的内容资源数字化后,放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同一内容资源可以为图书出版、按需出版、网络出版、电子出版、学科网站等反复利用,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做到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多次重用,实现一鱼多吃。
同时,内容管理系统还搭建了一个作者和编辑协同工作的网络平台,在平台的虚拟工作区中,作者、编辑、审稿人员、版面设计和封面设计人员等可以进行各自的工作并互相进行沟通,这意味着将改变传统出版的生产方式。
教育数字化行动方案范文2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阶段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硬件建设:备课和示教设备(如备课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资源管理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设备(如计算机教室等);管理设备(如校务、教务、政工、财务、后勤等管理用计算机、打印机等);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网卡、网线、光纤等)。软件建设: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平台及工具软件,示教及学习软件。理论建设:教育理念建设.教育体制建设,教育模式建设,学习模式建设,教师角色形成机制建设,教育评价机制建设。
2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2.1重硬件.轻软件,忽视理论建设
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投资少,维持基本教学必须的软件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无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发挥;忽视软件版权问题,使用盗版操作系统等软件,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旦遇到严格的维权行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没有形成权威的机构和配套的政策、制度来保证示教和学习软件的开发、升级、维护以及地方化,使师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适用的教、学软件。而理论建设研究滞后,多是零散的、初级的,缺乏组织性和系统性,极大地制约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2.2用技术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现实实施的可行性
软硬件企业出于赢利的动机。其设计的各种软硬件方案,从理论上讲,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在实际上,往往了忽视了我国学校实施的可行性。(1)忽视了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十分紧张,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笔资金满足那些先进方案的开发建设。(2)淡化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由于数字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无法率先获得对先进的软、硬件进行学习和演练的机会,使得这些先进的方案常常难被学校师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学校对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为增强产品竞争力和方案对学校的吸引力,企业常常在方案中应用新的技术,在宣传中也大量使用带宽、升级、扩展、浮点运算、网络拓朴、资源库等概念加大营销力度,而这些企业着力渲染的功能,多数是学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设中的本末倒置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和示教设备以及学习设备是与学校中心工作联系最紧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最大的因素。备课和示教设备、学习设备是数字化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设备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工具。而网络设备则是将前三类设备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系统功能的工具。如果没有足够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类设备,再好的网络设备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由于对数字化校园认识的局限性,许多学校忽视了我国教育所能提供的经费条件、人员素质等办学实力的现状,表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有技术上的一步到位和时间上的立马实现的思想,把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样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简单化,把发达地区和重点高校的特化经验普通化,盲目应用到地方学校和中小学,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失去了持续有序的发展动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设也暴露出问题。2002年8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连接,80%没有充分利用。IT厂商们接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校园网建设大单,花费学校大量经费,苦心建起的校园网却大部分闲置起来,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理论建设是相对于硬件设、软件建设更为薄弱、滞后的部分。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决定了理论研究应该超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识别、分解.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课题指南。(2)从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教育管理机构等部门遴选研究人员.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才资源库,使研究人员结构合理。(3)以系列课题形式将已识别的问题分解到相关研究人员手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4)对研究的结论进行有组织的验收、评估、实验、改进和推广应用。
3.2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
调整数字化校园建设核心和顺序,即调整现行“先建网——再开发资源——最后应用”的建设步骤,按照“先从教学应用着手——通过需求达到或超过供给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和网络建设”的技术路线进行。(1)以服务教学、实现教学数字化为建设核心。将投资重点和优先项目调整到目前已经成熟和稳定的对教学起直接作用的设备上来。(2)管理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建设应注意数据、接口标准的统一,并围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教学环境的主题展开,为后期联网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数据挖掘功能,让管理设备成为学校及各部门领导提高决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学校网络建设应在教学设备和办公设备的建设与利用达到一定水平.对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较旺盛,网络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时加大投入;应本着先内部网络、后因特网的原则进行规划,尤其是在中小学,不应过于强调互联互通和适时交互的功能,与因特网相连可以在专线、拔号等方式中灵活选择。
3.3推出符合实际的经济型解决方案
不同地区学校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建设进程。(1)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可从现行企业的大量解决方案中选取适合的方案进行快速开发。(2)各地中小学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步骤.建设中注意因陋就简.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经济的产品。(3)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建设目标、进程和评估方案.避免不发达地区和地方学校不顾自身能力与发达地区或重点高校盲目攀比现象.使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
3-4开展教、学软件的开发模式研究及实施解决教育软件的版权问题、软件的开放性和适用性问题。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强选择软件平台的技术指导.把好软件学习、使用人门关。以政府批量采购的措施降低采购成本。以政府控制软件版权的策略解决教学软件的开放性问题。(2)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科研能力强的群体自行开发实用的软件。也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发。
4持续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骤
4.1认识阶段
在各级各类学校只有少量的计算机单机运行时。师生员工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参观等形式对数字技术的用途开始形成理性认识并有意识地关注此领域的相关信息。学校领导开始关注兄弟单位建设情况。咨询数字化教学对本校的发展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进程和使用程度上开始进行建设规划和经费、人员的安排和骨干人员的培训与人才储备。
4.2学习阶段
学校的计算机数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办公场所都有了配备.人们都可以从身边直接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只要愿意还可以有一定的上机学习时间。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操作一些比较有名的商业教学软件和由各种渠道交流、获得的软件。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课件,参加各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竞赛。开始尝试在自己的一些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管理人员也开始运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学校与外部的数据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过专门的网络.而是以光盘等硬件存储传递。有时也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传递。
4.3使用阶段
学校计算机设备和数字化资源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正常教学的需要。大多数教师也具备了驾驭设备、运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的素养.并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实际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计算机在学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经实现常规化.并能运用各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的评估、规划、决策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可以通过少量的电话线上网来进行。
4-4网络化阶段
由于数字化教学已经常规化。对于数据的需求、传递、交互的要求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建设校园网成了当务之急。通过校园网把已经运行的教学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形成了完整的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由此。学校内部各环节工作有机地协调起来,许多工作自动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已经相当轻松,具有很明显的研究性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数字化资源的改进与完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面。在这一阶段。校园网已经通过宽带与Internet互连.对外数据交流的流量也渐渐增大。但总的来看。学校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对系统外部的依赖性还不是很强。
4.5信息化阶段
教育数字化行动方案范文3
关键词 美国;教育信息化;网络连接;“连接教育”行动计划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0-0069-05
2010年3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颁布了《变革的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标志着本届政府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工作纲要形成并构设了基于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式。2013年6月6日,奥巴马在北卡罗来纳州穆尔斯维尔的一所学校发起“连接教育”(ConnectED)行动计划。会上,奥巴马向在场的学生、教师以及全国民众承诺将号召联邦通讯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用5年的时间让全国99%的学生连接上高速宽带网络。2014年11月19日,奥巴马召集来自全国的100多位学区高级负责人在白宫签署了“未来做好准备的学区承诺”(Future Ready District Pledge)。这标志着以“技术推动学习,为未来做好准备”的ConnectED行动计划将在学校层面全面展开。
一、 ConnectED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
(一)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教育部差不多每过5年就会颁布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文件,来指导每一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联邦教育部在1996年、2000年、2005年、2010年相继颁布了4部指导美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文件①。从颁布的4部文件来看,每一部都反映了在这一时间段内教育的信息化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前瞻性。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美国已经达到97%教室配有电脑,93%教室能够上网,教室中学生与电脑比例达到5.31的水平[1],但是与韩国100%的学校已经实现高速网络相比较,美国仅为30%,显然已经落后了。此外,统计还显示美国教师在教学时间内使用电脑的比率通常为40%,有时为29%[2],并且相当数量的教师对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感到不适应,这更加剧了美国对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学能力的担忧。ConnectED行动计划正是建立在学校网络速度不佳,设备需更新换代,教师需要接受专业培训以及他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飞速发展之上而推出的行动计划。这有望成为实现美国教育突破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世界各国教育竞争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国际教育竞争愈演愈烈,这使得各国都在提升本国教育质量上做足文章。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国的未来国际竞争力水平,所以近年来诸如PISA、TIMSS等国际测评项目吸引着大量国家参加。每次测评成绩公布后都会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大讨论。排名靠前的国家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膜拜和赞赏,而对于排名不理想的国家来说,受到的批评亦是不绝于耳。在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的排名面前,成绩不理想的国家不得不反思本国的教育与他国存在的差距并力图找到解决的办法。这在美国表现的十分明显。2009年美国学生在共计65个参赛国中数学、科学和阅读成绩排名分列30位、23位和17位[3]。在2012年的结果中,各项排名也毫无进展。令美国人不安的是,在亚洲,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各科测试成绩领先于美国,而在西方诸如芬兰、加拿大也遥遥领先。这样的结果使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阿恩・邓肯在PISA测试结果公布后说:“非常糟糕,2009年PISA的测试表明美国学生对于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奥巴马总统也表示:“如果我们今天在教育方面落后,那么我们就会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落后。”在日趋激烈的国际间教育竞争下,美国正积极采取各项改革措施来促进关键学科的成绩,提高教育质量。显然,ConnectED行动计划也是想通过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来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良方。
(三)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外在举措
在2010年5月美国教育部的《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国家教育技术规划中,强调本届政府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缩小所有学生之间的学业差距,不论其种族、收入、家庭,都要保证其顺利从高中毕业并进入大学学习。该报告提出了从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5个方面作出改革提高学生成绩,并加强学校网络化、信息化建设[4]。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学习变得更加具有交互性、个性化的特征,但糟糕的是,虽然美国目前一般的学校都拥有了像家庭一样的网络连接速度,但是这样的网络速度却在为超过家庭人数200倍的人服务。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学校网络能够满足他们的教学需求[5]。而宣布实施的ConnectED行动计划正是奥巴马政府通过落实其信息化教育政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人们对网络和信息越来越充满期待,因此希望学校也能够将高速网络覆盖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这样教师就能够利用好高速网络并通过电子教学设备和软件实现个性化教学,学生也会对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充满兴趣。此外,实现教育公平也是奥巴马政府对国民的许诺,本届政府在学前教育、择校、学生贷款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收到一定成效。而ConnectED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全国所有学校的网络覆盖和电脑连接保证每个孩子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学。显然,这对促进教育公平是十分有益的。
二、ConnectED行动计划的实施机制
奥巴马政府宣布实施的ConnectED行动计划号召联邦通讯委员会采取进一步措施来建立高速的数字化网络连接美国的学校和图书馆,确保99%的学生能够从先进的教学方式中获益。作为E-rate(教育折扣计划)②项目的升级,ConnectED行动计划将充分利用现有的项目资金确保这些技术进入到学校和教室。在项目设计蓝图中,联邦教育部勾画了项目实施的框架,见表1[6]。
表1 ConnectED行动计划实施框架
升级网络连接
(upgraded connectivity) 该计划将在5年内,在学校和图书馆通过下一代宽带网络和高速无线网,连接99%的美国学生。
教师培训
(trained teachers)
该计划将投资用于提升教师技巧,确保美国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获得支持和培训,以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业。联邦教育部将与州和学区一起努力并通过《初等和中等教育法》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有策略的投入到这些职业发展中,以此来帮助教师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与技术要求。
以私营企业创新为
基础
(build on private-sector innovation) 来自企业的资助将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到功能丰富的教育设备并且这些设备与一般的教材相比越来越具有价格优势。高质量的教学软件所提供的内容与在全国范围内被采纳和实施的大学和职业准备的标准相一致。
(一)发展目标
ConnectED行动计划从宣布实施之日起就具有清晰的发展思路以及明确的发展目标。在2013年6月6日,奥巴马在北卡罗来纳州穆尔斯维尔的一所学校的公开演讲中就明确地表述了ConnectED行动计划的目标,那就是在5年内让全国99%的学生享受到高速宽带网络。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在美国1996年联邦教育部颁布的《让美国学生为21世纪做准备:迎接技术素养的挑战》后,政府通过了E-rate计划并全力支持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在教育的信息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09年,美国所有公立学校连接到网络的比例已经从2000年的77%上升到97%,而奥巴马在ConnectED行动计划中宣称将全美99%的学校连接到高速网络。这单从数字上来看并非难事。但是考虑到其目标是基于网速不低于100Mbps,甚至达到1Gbps的高速网络连接,因此完成这一项任务是具有挑战性的。
此外,ConnectED行动计划的目标不仅仅是通过有线的网络将学校连接起来,而且还要求实现学校无线网络的全覆盖,这样才能让更多的无线电子设备进入到教室和课堂。ConnectED行动计划的目标就是实现网络的升级和无线网络的覆盖并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软件引入到学校和课堂,从而让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因此,连接教育计划的目标设定是具有挑战性但符合美国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需求。
(二)资金设备
1996年,克林顿政府颁布了《1996年电信法案》(The Telecommunications Act of 1996)。该法案旨在通过E-rate计划使全美的学校和图书馆都能够通过打折优惠享受到高质量的电信网络服务。此次的ConnectED行动计划,将继续使用FCC实施的E-rate计划的项目资金。在此基础上,FCC将在两年内额外投资2亿美元来专门发展学校的高速网络连接。国家通讯和信息部门(the 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NTIA) 也将在技术上为ConnectED行动计划提供支持。特别地,美国电信普遍服务(Universal Service)将通过普遍服务基金(The Universal Service Fund)再次加大对偏远乡村地区的优惠力度,使偏远乡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得到更好发展。教师培训费用方面,联邦教育部要求各州通过《初等和中等教育法》的第二条(titleII of 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利用好现有的联邦补助资金,并与各州合作向教师培训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使教师能够顺利接受培训。此外,计划还将使用《初等和中等教育法》第六条(Title VI of 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 )资金用来培训教师掌握基于电脑技术的学生评价方式。除了政府的资金保证外,连接教育计划还有来自企业的捐赠。自2013年ConnectED行动计划推出以来,各大企业的捐赠热情高涨[7]。美国企业承诺在未来将贡献总计超过20亿美元的资金设备为实现信息化教学提供支持。一年多来,连接教育计划已经汇聚了超过4亿美元的项目资金和教学设备软件。
(三)教师培训
随着电子教育产品及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不断增多,谁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谁就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更胜一筹。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技术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如果没有优秀的教师在课堂进行指导,这一美好的愿景是很难实现的。
在ConnectED行动计划中,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能够在课堂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实施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该项目的教师培训重点也将放在教学技巧和教学工具的运用上。ConnectED行动计划将通过网络的换代升级给教师提供最新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只要通过学校的高速网络,教师就可以接收到来自世界范围内的专家的授课示范。“技术提高教育”(Enhancing Education Through Technology ,EETT)项目将使更多教师得到高质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项目将支持教师建立起专业的网络学习社区,使来自全国的教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培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实行实时评估,这样就可以为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成绩。全新的在线交互性课程能够使教师清楚的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及缺点,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和活动安排,更好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见,如果不通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很多教师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此外,联邦教育部还专门开发了基于个性化教学的培训手册对教师培训作出指导。项目还将会加大学校间、学区间乃至全州、全国的教师交流活动,并组织教师学习及经验的交流分享。
(四)学区承诺
2014年11月19日,奥巴马在白宫召集到来自全国100多个学区的负责人并签署“为未来做好准备的学区承诺”。此举旨在号召学区和学校加入到ConnectED行动计划中,通过学区和学校的努力工作,为学生和国家的未来做负责任的学校。在会上,奥巴马表示项目实施一年来已经筹集到大量资金,并且有诸多企业参与其中为学校提供教学软件及设备,目前的任务就是如何在学校层面实施和推进。签署“为未来做好准备的学区承诺”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以每个学校和学区为基础,为ConnectED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支持。
“为未来做好准备的学区承诺”的签署主要要求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承诺:在学校内促进和领导形成数字学习文化;帮助学校和家庭过渡到高速的网络连接;使教师能够得到接受专业学习机会;加快步伐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设备;提供有质量的数字学习内容;提供数字工具来帮助学生和家庭再上新台阶;指导其他学区并帮助它们过渡到数字化学习[8]。
由此,以“为未来做好准备学校”(Future Ready Schools)作为主力军促进美国数字化学习的ConnectED行动计划在学校层面顺利开展。他们成立了专门的官方网站、举行定期的研讨交流峰会、研发了专门的专业教学技术学习手册并积极开展专业的培训工作等。在十多个州,签署承诺的学校将定期组织峰会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和讨论交流。其主要的工作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职业学习;技术、网络、硬件;预算和资源;数据、隐私;时间的利用;社区合作关系等[9]。
三、简评
虽然美国ConnectED行动计划的顺利推行与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密不可分。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ConnectED行动计划的实施,上至总统为其热情呼吁,下到各学区和学校的积极配合和工作,这说明项目本身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项目本身清晰的发展思路和灵活的实施方案更是其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美国ConnectED行动计划,可以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如下启示。
(一)重视在阶段规划下的具体项目实施
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美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的构建,并在这些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切合实际的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具体项目。美国联邦教育部自1996年以来,已经颁布了4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整体规划,而在每一部规划方案下又开展切实的实施项目,以此来推动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具体来说,2010年颁布的《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从整体规划了未来五年的教育信息化方向,具体通过“教育折扣”项目提供的资金升级网络连接,继而实施ConnectED行动计划与企业合作发展高速网络、培训教师,从而完成这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由此可见,美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明确的实施项目,注重教育信息化的阶段规划并通过各具体项目来展开实施,从而完成目标。
(二)注重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美国政府除明确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教育折扣”计划为教育信息化注入资金外,还号召各大企业投身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中。在以总统为代言人的引导下,多家高科技企业纷纷加入到这一行动计划中,并给项目提供了资金、终端设备、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软件等,大大减轻了政府负担。反过来,学校在设备采购、教师培训、软件升级等方面又会促进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回报。因此,政府-学校-企业间的互动形成了双赢的模式,从而保障三方收益。当然,最主要的是给学生带来了切实的利益,为美国的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三)加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培训
ConnectED行动计划非常重视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并开展专门的项目为教师服务。除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使用到电脑教学设备外,更加注重教师如何在课堂中灵活的使用教学软件实施个性化教学,并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评价和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保障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关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公平问题
ConnectED行动计划思路是以提升学校网络连接和更新电子教学设备为核心,以E-rate为主要手段推行,并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资助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已实施多年的E-rate项目,在过去近二十年中不仅从整体上大大提升了美国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而且因为其实行的对偏远落后地区的照顾政策使得这些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从而保证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平衡发展。ConnectED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了对美国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和升级,使教育信息化带给他们的不是“数字鸿沟”而是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参 考 文 献
[1][2]Teachers’ Us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U.S. Public Schools :2009[EB/OL].[2015-03-01].http://nces.ed.gov/pubs2010/2010040.pdf/2015-3-1.
[3]PISA 2009 Rankings[EB/OL].[2015-03-02].http:///pisa/46643496.pdf/2015-3-2.
[4]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 [EB/OL].[2015-03-10].http://ed.gov/sites/default/files/netp2010.pdf/2015-3-10.
[5][6]ConnectED:President Obama’s Plan for Connecting All Schools to the Digital Age [EB/OL].[2015-03-10].https://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docs/connected_fact_sheet.pdf/2015-3-10.
[7]ConnectED Initiative[EB/OL].[2014-10-05].https://whitehouse.gov/issues/education/k-12/connected/2014-10-5.
教育数字化行动方案范文4
关键词:教育装备;数字化管理;大数据;区域研究
一、研究缘起
1.学校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需要在对杭州市西湖区各中小学校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教育装备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学校管理意识淡薄;账目不清、帐实不符;制度不全,管理松散;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规格化、系统化、网络化的装备管理平台缺乏等问题。2.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装备必须要率先现代化,教育装备配置的标准化、均衡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是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必备内容。区域要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必须加快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教育装备资产管理,实施区域教育装备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建立一个服务型模式下规范、标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切实推进教育装备的“建、配、管、用”,提升教育装备在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统筹发展、助推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中的作用。3.国内相关研究国内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时间并不长,只能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时间就更短了。2006年,邢顺峰、聂义山著的《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与实务》中,提到了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固定资产账簿设立、财务运作、使用管理,以及教学仪器管理、图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教育装备管理的研究,也仅仅是近十年的事情。董绍武主编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丛2005》将第二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的获奖论文汇编成一套大型专业论文集,许多论文在理论上、实践上,对教育装备管理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和论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区域教育装备管理的研究还没有非常深入,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但尚没有形成广泛运用的研究和推广。
二、概念界定
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对于学校而言,固定资产则主要指其各种教育教学设施等。2.教育信息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随着城域网与校园网等网络技术为教育、教学、教研提供更加强大的服务,它们正促进着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变革,促进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发展,改变着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质量。3.大数据大数据,指“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的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的特征:数据体量大(Volume)、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处理速度快(Velocity)。
三、研究实施
(一)组织领导,推进行动方案的有效执行
1.成立区信息化领导小组西湖区将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区创建工作纳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中,由教育局分管局长牵头,教育局基财科、会计核算中心和信息与装备中心协同推进,制定了创建方案,并召开领导小组动员会议,明确任务和职能分工。2.成立装备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装备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以装备中心主任为组长,中心行政装备室全体成员、各个学校分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为小组成员,定期反馈、商讨、总结。3.成立装备管理系统学校工作小组学校分校区成立教育装备资产管理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到部门和个人。以后勤校长为组长,总务主任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教研组长、实验室管理员、信息中心负责人等为组员,进行软件操作的培训学习,根据不同的教育装备管理岗位职责,在装备管理系统中完成相应资产的录入和核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层层领导,并创建各级行动方案和计划安排,定期反馈工作进度,及时交流反思,提高行动执行效率,促使工作有序推进、高效达成。
(二)阶段实施,推进管理平台的建设开发
1.提前谋划,合理规划平台布局区域教育装备管理系统要遵循现代教育“大装备”的管理理念,要在全区各校得到推广和广泛应用,必须具备:能使资产管理工作简化、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分级管理、后期管理功能强大等条件。基于如上考虑,在向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调研、征求意见、详细解读浙江省教育装备标准等文件之后,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装备系统中实现分模块管理:分学校情况、系统管理、期初建账、装备资产管理、申购管理等,实现对学校详细情况的记录、校内所有资产的电子存档、电子管理、自动分析等功能,以期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装备使用效益。平台中做到数据唯一、分类清晰。不仅对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课程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也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图书分类数据、实验室用房、功能室用房、音体美劳卫等教学设备、其他教学专用设备和一般教学设备等办学条件进行管理。2.试点先行,完善平台功能建设平台上线之后,我们反复思考,锁定了四所试点学校:九年一贯制西湖第一实验学校、有两个校区的翠苑中学、有两个校区的翠苑一小、刚从求是集团中独立出来的竞舟小学,这四所学校学校是我们西湖区学校的四种不同类别学校的代表。试点学校成立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资产录入工作时间安排合理。从试点测试会议、装备中心下校调研测试问题、试点反馈会议、试点结束一共经历了三个多月,做到时时反馈、周周总结,将问题与技术公司进行交流、沟通、解决,一步一步完善平台中的各项功能。四所学校的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积极配合、认真参与了试点测试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3.经验指导,逐步推广平台应用资产管理不是学校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学校自上而下、统筹管理的工作。装备工作“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为明确相关工作要求,落实操作培训,切实发挥平台在教育装备资产管理中的应有作用,先后分两批召开西湖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推广培训会议,涉及人员有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社区学院、直属单位的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等共200多人。四所试点学校以自身学校在平台应用、资产处理试点中的实际操作和体会为例,将他们如何做好教育资产装备网络化、数字化的经验和大家做了分享。便捷、及时的问题反馈交流平台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建立装备管理平台QQ交流群,方便老师、技术公司客服等及时交流、解决碰到的问题,少走弯路。各校的经验介绍、平台操作说明书、人员分工参考、资产分类录入说明、培训会议录像等文件均放到交流区共享,供学校相关管理人员重复学习。为了使平台应用推广工作顺利、有序,制定了工作安排表,并严格按照工作安排表有序推进工作。
(三)机制推进,提高装备数字化管理精准度
良好的推进机制是装备数字化管理精准度提高的关键。重点构建和推进四个机制:1.应用试点机制确立四所具有不同类型代表性的数字化管理试点学校,实施资产处理、资产录入、网络管理的试点,促进平台功能完善,形成资产处理策略框架,为全面铺开该项工作积淀经验和做法。2.数字化管理培训机制建立装备管理平台应用的分级、分项培训机制,实施有针对性的应用培训。组织学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召开区域推广培训会议。再由学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制定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工作方案和工作小组,通过分级培训布置任务。3.落实推进和考核机制将技术装备数字化管理列入中小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强化过程性、阶段性的督查和指导。在具体实施中,将教学仪器及设备配置情况、采购管理、装备管理情况列入了中小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各项考核内容要求明确、认定办法有依有据。4.装备采购审核报备机制将采购资料、装备管理系统细目录入核准与采购支付凭证开具有机整合起来,从而获取到真实准确的装备数据。将学校年度预算、申购计划通过申购管理网络上报,采购完毕的同时在教育装备管理系统中入库,依据入库情况、相关采购电子档案报备等情况,及时开具支付凭证。
四、研究成效
(一)实现教育装备资产管理数字化
1.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电子化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了学校教育装备管理意识,加强了学校管理力度,各类资产和录入落实到人,由分管校长负责审核学校所有资产的录入。特别是通过学校期初建账,对学校装备实体进行了一次全面核实,学校在区域的统一规范要求下,对教育装备实现了规格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管理。同时解决了因为管理人员的临时变动,而使资产管理脱钩的问题。装备系统“日常管理”中的“入库”、“调价”、“报废”“、校外调剂”等操作,方便了教育装备的管理。西湖区多校区办学的学校较多,多校区或集团办学的学校后勤校长等能通过装备管理系统方便查询各个校区的教学仪器设备、用房配套设施、现代教育技术、图书期刊、办公生活设备等使用情况、经费投入情况,为后期学校建设提供更直接客观的参考数据。学校使用网上采购流程功能,实现年度预算申报、申购计划批复、采购状态查询、物品入库等系列操作,大大简化了申购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年度预算申报、申购计划上报、采购物品入库到支付凭证的开具等环节信息化之后,省去了多次跑教育局、装备中心的麻烦。同时电子档案的存档也方便了档案的管理和汇总。同时,实现了学校装备年报统计中所需的数据从装备管理系统中读取,简化了学校年报统计工作,同时更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区域装备资产管理网络化目前,根据管理系统上的数据,西湖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学院、直属单位等共有140多个管理总账号,已经录入了所有的装备资产数据。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直接查看学校的资产报废情况、新增情况、校外调剂情况等,能一目了然地掌握学校的管理动态。通过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立全区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全面、系统、准确掌握各中小学教育装备的基本情况,实现对全区中小学装备的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科学、规范、直观地呈现区内各中小学教育装备配置情况、每年新增及报废报损情况。能更准确地让学校对照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核准学校的教学仪器配置,并实施数字化装备管理和集中采购项目的网上申报和统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配置成效,促进装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
(二)凸显教育装备配备管理信息化
1.区域教育装备系统分级管理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实现了教育局、装备中心、学校三级管理。教育局账号可以对管理系统中学校的所有数据进行审阅浏览。装备中心实现了对装备系统中下级用户管理、各种数据的终审、查看、统计、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录入、资产盘点开启、采购计划审核、采购物品汇总等操作。学校可以实现本校的资产录入与管理、校内教师用户管理、权限分配、装备年报录入、上报,装备日常管理维护、年度预算上报、申购计划填报等。各个级别的管理中,还可以分出更细的不同权限,可以将装备管理的工作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责任到人。这样分级管理,方便了教育局全面了解区域内教育装备配备和使用情况;方便装备中心作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做好指令性工作的布置、督促,整体了解区域内教育装备配备情况,详细知道各个学校的配备、采购、维护情况,同时能便捷地指导学校解决教育装备使用配备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亮点。西湖区多所学校为集团办学,有多个校区,在管理系统中,可以做到集团总账号管理查看集团内其他校区的装备管理情况。2.区域教育装备申购管理信息化结合“西湖区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操作流程”“、西湖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在装备管理系统上实现采购管理信息化功能,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中小学年度预算审核、申购计划批复、支付凭证查询、采购汇总查询、采购物品入库等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形成采购工作各环节数据和资料数字化档案,提高查询统计和审核评定的准确性。
(三)生成区域装备管理数据自动化
通过“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立全区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可通过实时监测、跟踪研究对象在平台中产生的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研究结论和管理对策,为提升教育装备使用绩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学校在教育装备管理工作新增、报废、盘点等工作中留下管理痕迹,学校新增资产比例准确分析,学校总体资产各比例分析,全区各装备资产配备情况与学科教育教学的关系、区域内教育装备均衡化分析等方面,可以找到内在规律,从而为教育教学服务,推进西湖教育信息化。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区域内全体中小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电子化、区域装备资产管理网络化,有利于学校教育装备配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但是,要使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使用绩效最大化,装备队伍的专业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系统功能的优化完善等是后续还要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使装备系统建设事半功倍,真正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使西湖教育装备现代化,进而率先实现西湖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邢顺峰,聂义山.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与实务[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2]董绍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丛[M].地质出版社,2005.
[3]王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4).
教育数字化行动方案范文5
报告首次审视了来自全世界各发展中国家的大量证据,这些证据说明数字化支付给付款方和收款方提供了哪些直接的好处,以及数字化支付如何增强公民使用可负担的金融工具的能力。
报告还强调指出数字化支付通过使妇女摆脱以现金支付为主的经济的限制而与金融主流挂钩,有助于增强妇女的金融独立。
此外,报告得出结论认为,建立汇款的数字化支付取代现金支付,对于新兴市场的贫困人群极具好处,并可推动金融发展,也可有助减少对汇款透明度和可追踪性的担心。
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莱奥拉・克拉珀博士说:“数字化支付的好处远远超出发达经济体的许多人所认为的技术带来的便利。数字化金融服务可降低汇款、支付和收款的成本,提高其安全性,由此而增强金融包容性,对于妇女赋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G20金融包容全球联盟该研究项目提供资助的优于现金联盟和盖茨基金会强调指出,在数字化支付与G20各国政府的目标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这意味着应迅速和有目的地采取行动。这两家机构敦促政府在2014年11月G20布里斯班峰会上讨论如何采纳基础广泛的数字化金融系统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妇女经济参与和拓宽包括汇款在内的支付服务渠道的有效路径。
盖茨基金会联兼首席执行官的首席经济与政策顾问杰弗里・蓝柏说:“政府必须率先和推动数字化金融发展。有证据表明,私营企业会创新,民众会很快掌握和欣赏数字化支付方式。但我们需要政府设定愿景、建立数字化平台和提供监管保障,以使亿万目前还被排斥在外的民众能够充分参与到现代经济中去。”
“政府有权成为数字化金融发展必要条件的主要推动力量。在有私营部门作为重要合作伙伴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在规管改革等领域带头鼓励发展,推动电子化工资支付和数字化社会福利发放。”
报告为政府提供了一个实现数字化支付效益的行动方案,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 推进政府支付和收入、包括社会转移支付的数字化,籍此创造一个私营部门可利用的基础,包括个人间支付,如国际国内汇款。
2. 积极参与推动监管议程,政府需要鼓励监管部门通过鼓励竞争、确保消费者教育和扶植商业模式创新,为数字化金融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3. 联合公共和私营部门构建一个基本的技术性支付平台设施,使提供方赖以竞相开发产品。公共和私营部门可围绕一个支付平台汇合,并推动额外金融服务的创新与竞争。
4. 创造有利环境扶植私营部门创新。政府需要提供清晰的愿景和实在的激励,确保私营部门成为一个卓有成效、具有竞争力、透明高效的合作伙伴。
5. 承认汇款服务提供机构的作用,汇款服务提供机构为汇款人和收款人提供了一个使用正规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入口点。例如,收款人无须取现,汇款汇入银行账户、电子钱包或智能卡的汇款即可进入保障安全储蓄的账户,也增强了透明度和可追踪性。
教育数字化行动方案范文6
选题背景、意义以及研究价值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通过五年多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发达地区硬件设施建设与“校校通”工程方面的成果比较显著,但是,在实际应用层面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重硬轻软(重硬件建设,轻实际应用);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效果(效益)不知如何;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优质资源缺乏的同时却没有得到共享,而且低水平重复开发严重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发了“区域推进”的动因。“区域推进”的目标聚焦在信息技术在教学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上有所创新,善于发现和培育一批有效应用的典型,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最终达到整个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和均衡发展。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创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如何结合地方实际,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是迫切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当前,国内一些学者和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并进行了本领域的初步研究。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与我国首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出的“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区”行动计划中,以“区域推进”为核心内容,对实验区进行区域推进的计划与实施操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 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也采用了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策略,通过课题研究实验区,全面推动了整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但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的全面系统研究,从区域发展模式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探索研究,目前在国内外还十分欠缺。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选题意义,其主要表现在: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内驱力来源于一个地区对经济社会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前瞻与追求,是对教育挑战的回应,它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的互动过程。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既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教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只有根据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之路,才能促进国家整体教育信息化健康、协调地发展。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是实现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增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转化为决策的可操作性,推动我国宏观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与教育政策、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相关的学科建设和研究队伍建设,大大丰富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在:
从关注技术教育应用的表面转向关注各学科的渗透,使不同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得以实际提高,从而克服信息技术应用的表面现象,通过以点带面,实现真正的应用普及与提高。
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共享。
从关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实际应用的效益和效能,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益,特别是规模效益。
从关注短期行为转向关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避免教育信息化的短期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关注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向关注成片的联动,产生区域的规模和质量效益。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剖析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质与内涵。
(2)分析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影响。
(3)建立适合国情的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实施方案。
(4)构建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模式。
(5)建立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成本效益模型。
(6)健全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保障机制。
2.研究内容
(1)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质与内涵研究。
(2)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影响研究。
(3)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实施方案研究。
(4)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模式构建研究。
(5)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质量和效益研究。
(6)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保障机制研究。
3.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是: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以实际广泛应用作为区域推进的前提,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基石,以规模效益为抓手,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全面研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实施方案,构建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模式,建设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成本效益和保障机制研究。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区域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第一线教师为主体,以智能数字化平台为研究工具,以专家指导为纽带,强化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成果;借鉴国外同类课题研究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本课题遵循的研究路线是:理论先行,科研领路,注重实践,即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区域实验――模式构建――总结实践,使研究逐级深入,螺旋上升。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战略规划、区域经济学、社会学、未来学、比较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区域实验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文献调研、统计数据分析、模式研究法、专题研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多种研究方法,选择不同地区进行实验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1)有关理论依据的研讨及国内外相关经验的研讨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2)外出调研及研讨等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3)模式建立主要采用模式研究法。
(4)方案等的制定和完善及是否和实际相吻合,主要用案例分析法、调查法。
3.技术路线
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应用为依据,紧密跟踪国内外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创新性研究,发展新的理论与技术,持续不断地将新成果及时地融入到对于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策略研究中来,使该研究不断丰富、完善。技术路线的具体实施方案为:
(1)制定科学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2)综合集成我国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已有的研究成果。
(3)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研讨会,汇集阶段性研究成果,确定下一步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