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教学方式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教学方式的建议范文1
初中正是人一生的“过渡时期”,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时期”、“青春叛逆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不再象小学时那么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话,也不同高中学生那样有独立的思维,他们正处于独立思维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生理上一系列的变化,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太轻易表露思想,不再喜欢和家长或老师沟通,不愿家长、老师知道自己的内心想法,更多地是和同龄人或比自己大一点的孩子交流。初中学生处理问题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愿家长、老师干预,有些事情甚至不愿让同学知道,表现出一种“小大人”的特点。对于家长或老师的指责,他们往往反应激烈,有的是“不让我做,我偏要做”,有的则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时的他们硬的不吃,软的不听,很让家长和老师头痛。与此同时,他们在人格尊严上有了一定的需求,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这对教育他们来说,是件好事,可以此为楔点让他们接受教育,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我是在初中任教,所教学科又是学生比较头痛的数学,所以经常需要找学生聊天与谈心。
一、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一般反映在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喜欢做小动作,作业不能独立或按时完成,这在各个学科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从初一到初三课程内容逐渐增加,学习负担逐渐加重,有的学生能巧妙地安排时间应付自如,显得较轻松自如。有的学生忙于应付,感到越来越吃力,就会放弃,干脆不学。还有部分学生需要老师随时随地的督促,老师抓得紧,成绩就上去了,老师放松,成绩就直线下降。虽然初中学生的思维已经有独立性,但他们同时还保留有孩童的部分特征,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虽然思想上想做,但意志力不够,不能坚持。比如:当看到考试不及格时,伤心难过,下定决心好好学,三天过后,一切就又恢复原状。
2.过度“自尊”
在数学课上,有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同学都在做老师出的习题,有几个学生抄了题目后就无所事事。于是问了其中一个同学,为什么不做题,他说不会。单独给他又示范了做题的方法和步骤,可这位同学做题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他的同桌是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我问他:你怎么不问一下你的同桌,他会给你讲的。这位学生低头不语,我猜测性的又问了一句:你不好意思问?他点点头。其实这样的学生很多,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中有很多人也想学,就是因为基础太差,听不懂,又害怕别的同学笑话他们“什么也不会、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所以就把问题积压下来。更有甚者,见到别的同学问题,就会在旁边冷嘲热讽。他们害怕问题,因为这样可以暴露出他们不懂、不会的一面,他们一时的“自尊”,成为他们学习中最大的障碍,阻碍了他们攀登的步伐。
3.缺少关爱
现在是大班级教学,一个班人数较多,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随时随地注意到每一位同学。学生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如果他们感受到了漠视或者是压抑,就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不听讲、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等。现在很多家长由于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不能坐下来和孩子平等地、朋友般地谈心和聊天。而初中的学生对父母还是有着依赖性的,他们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尤其当他们在各种新的生活和学习任务面前感到惶惑的时候,特别希望得到父母或老师的关照。相比小学和高中阶段,初中学生内心体验到的孤独感在这个时期比较多。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初中生的以上特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身教重于言传
这一点我感触颇深:课堂上,为了节省时间,在书写解答题时,最后一步没有写完,只写了“答……”。然后对学生说: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写了省略号,你们在作业本上可不能这样写,必须写完整。结果交上来的作业,很多学生照着学,最后一步写的是“答……”。哭笑不得的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要想让孩子做到,老师和家长必须先做到。
2.重过程大于重结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样,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数学是一门较难的学科,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虽然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不能取得好的成绩。这时,就不能再指责学生了,应该尽可能多地帮助、鼓励他。在别的学科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家长和老师不能只看重学习的结果,更要看重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3.降低要求,逐步实施
对教学方式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医学生培养 父母教养方式 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家庭内部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体问题行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特别是对于个体形成健康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学人才的生力军,对于未来执业,拥有健全人格是决定其是否能真正担负职责的基础,特别是拥有奉献、担当等品质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关键。
许多心理学家根据他们的临床经验,运用心理测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提出了多种健全人格的模式和标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能在子女年龄很小甚至是还未出生的情况下规划子女的未来健康发展之路,这既是望子成龙的期许,也体现出整个社会对于教育培养方式关注度的提高。本研究将选取医学生作为被试,分析被试的人格特征,其父母教育方式的特点,进而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健全人格塑造的影响。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涉及临床医学、精神医学、药学、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共对150名大学生施测,有效问卷129份,有效率为86%,其中男生53名,女生70名。
1.2研究工具
《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EPQ)由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系和精神病研究所心理学家H.J・艾森克制订,本研究采用由陈仲庚等1981年修订的版本。问卷共有85个题目,包括四个因子:内外倾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和掩饰性(L)。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于1980年编制,本研究采用由中国医科大学岳冬梅等人1993年修订的中文版本。本问卷共有66个题目。其中父亲教养方式由58个题目组成,构成“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六个因子;母亲教养方式由57个题目组成,构成“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五个因子,共计11个因子值。
1.3施测与数据处理
采用团体施测,现场发放问卷并回收,时间约25分钟。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被试人格特征的研究
被试的人格特征比较显示:在内外向性、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维度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见表1。
根据父母是否健在、父母是否离异划分单亲家庭组和正常家庭组,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知:两组被试在人格特征各维度得分均无显著差异。见表2。
同时,人格特征在是否独生、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2被试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父惩罚、严厉(FF2)、父偏爱被试(FF4)、母惩罚、严厉(MF4)、母偏爱被试(MF5)这四个因子的性别差异显著。
根据独生、非独生将被试分为两组,发现两组被试在父惩罚、严厉(FF2)、父过度保护(FF6)、母惩罚、严厉(MF4)这三个因子上差异显著。见表3、表4。
2.3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神经质(N)与父亲拒绝、否认(FF5)负相关,神经质(N)与父亲过度保护(FF6)负相关性非常显著,精神质(P)与父亲惩罚、严厉(FF2)负相关,精神质(P)与父亲拒绝、否认(FF5)负相关性非常显著,掩饰性(L)与父亲拒绝、否认(FF5)正相关;内外倾向(E)与父母教养方式各个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见表5。
3.结论与讨论
3.1人格特质与塑造健全人格
人格是在漫长的进化史中形成、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需要而进化适应的产物[2]。作为人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人格是在先天生物性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在个人和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一无二的个体行为模式。排除先天遗传因素,人格的形成有赖于后天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的统一协调才可以发展形成健康人格状态。
根据表1结果,可以认为被试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塑造总体来看总体良好,内外向性(E)得分居中,即不外向也不内向。适度随和、乐观和爱冒险,既可以动也可以静,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性格踏实。神经质(N)得分居中,情绪即不特别容易激动也不十分平静,情绪反应适中,平时不受焦虑、紧张、易怒的困扰。精神质(P)得分偏低,有同情心,λ人有爱心,能很好的遵守社会规范。掩饰性(L)得分居中,测定被试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较成熟老练,同时反映被试回答比较真实,测验结果是有讨论意义的。值得指出的是,刘媛[3]研究结果表明单亲大学生与非单亲大学生的有明显差异,但根据表2结果可知,对单亲与非单亲家庭情况进行t检验发现差异不显著,分析原因,可能为被试不同所导致,本研究的被试均为医学院校学生,而且被试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导致了统计结果的差异。
对教学方式的建议范文3
《物理化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一般只开设一学期,实验项目可达到14~16个,包括热力学、动力学、表面化学及结构化学的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了一些普遍问题。下面针对我系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1《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
1.1物理化学实验内容与物理化学理论内容的不同步
《物理化学实验》开设的各个实验,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较多专业理论与实验不同步,指导教师在实验演示前要花双倍的时间及精力给学生讲述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关键是,每堂课只有30min左右的时间,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很难完全接受该部分的理论内容,结果就是学生实验后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达不到培养的目的。
1.2物理化学实验某些仪器设备较少
鉴于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与其他基础实验课程不同,除了基本的玻璃仪器外,物理化学实验需要使用到较多其他整套精密设备,如精密控温仪、压力计、磁化率测定仪、电动势测定仪等,成本一般较高,需要较多的购买资金,导致某些仪器设备数目较少,学生分组后人数较多,使得有些学生实验过程处于没事做的状态。
1.3课程教师全程指导所有实验项目
物理化学实验中涉及热力学、动力学、表面化学及结构化学,知识面广,实验项目多,都是由一个任课教师进行全面指导,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精通所有实验项目的内容、详细操作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在实验前准备各实验项目所需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这样的上课方式,不利于实验项目的更好进行,毕竟每个老师都不是全才,严重增加了教师的准备工作。要求任课教师完全弄懂每个实验项目,对实验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1.4学生实验积极性不高
一般在实验的第一节课已经向学生说明实验前要预习,进实验室时要有预习报告。但是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高,预习报告完全是为了应付检查才写的,这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教师进行原理、实验内容讲授时,少部分学生属于游离状态,教师在演示实验操作时,学生没有认真注意细节内容,真正到他们进行实验时,问题出现了,不懂得如何解决,而一味的在书本上找答案,还是没能最终解决问题。遇到此类情况,甚至有些学生干脆就不思考,任由错误的发生。由于需要分组进行实验,小组中有个别学生基本都没有亲自动手操作过,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得很不积极。
1.5学生抱应付心理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物理化学实验中测定数据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这也是探究实验机理、剖析实验内容的必需步骤。有部分学生完全不理会实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只是一味凭感觉简单处理;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真正明白原理,引起处理数据不完整;还有一部分学生查阅后采用软件进行处理,但是由于不知所云,所以很多也都只是给出了图形。比如在三液系组分相图的绘制中,很多采用了某些理论课提供的软件画图,只是纯粹的画图,当问到三角坐标中每个点具体代表什么,学生没法回答。基于以上的情况,主要的根源还是学生要完成实验报告的任务,只能这样的应付了事。这对培养学生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基于现状,有些事情无法完善。因此,某些时候,针对这些好学又不是很明白处理原理的学生,需要更加耐心指导,注重不同类型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6简单的考核方式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一般都是考查课,通常采用平时实验报告及平时表现进行综合给分。但是实验报告都是组员之间相互讨论给出,甚至有些都是抄袭过来的,并且对于平时的表现也不好衡量,该课程考核结果不是很满意,所以应该思考下能否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
对教学方式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 微课 影视剪辑艺术 教学方法
伴随新媒介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的出现,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在这样一个数字化、信息化日渐浓郁的氛围中,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样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是微课的兴起,引发了一场从思维模式到教学方法、方式的革新。
一、微课的概念及教学优势
(一)微课的概念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以主题突出、内容简短、视听元素结合等特点已在高校教学过程中逐渐被认可,并有意推广。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微课这一概念的理解大家各不相同。有人将其简单理解为“微课件”或“微视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仅仅是概括出了微课的“微”特性。其实微课从设计角度说,“是一种基于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知识难点或重点)设计而成的、注重即时反馈的微型化在线视频课件”[1]。
换言之,微课的组成部分不仅包括教学视频,而且包括与此主题相关的一系列教学辅助材料,以影视剪辑艺术这一门课程中“水墨画”效果的制作一节为例,包括:教学课件、教学素材(风景图片、题词、工程文件、制作完成的效果视频)、课后练习(结合卷轴画知识点制作动态的水墨画效果)、课后反思、学生反馈(疑问、出错点)等内容。因此,其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资源更丰富,优势更多。
(二)微课的教学优势
1.内容精简
从教学时间长度上说,与传统教学的每节课45~50分钟相比,微课的时间基本保持在5~10分钟,一般以重点、难点或疑点知识的讲解为主,每次集中其中一个知识点来讲。而这一特点也恰巧与影视剪辑艺术这门课程的结构框架相贴合,能将小的案例以微课形式讲授,课堂上将疑难点以讨论形式进行解答,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额外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增进对当堂课程知识点的识记和巩固。
2.形式新颖、趣味
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接收信息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重大改变,逐渐趋向于“碎片化”的信息读取方式。换言之,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注意力或眼球较难被吸引,而微课的兴起,一方面从形式上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即将传统课堂搬到在线网络平台,这样也大大丰富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自主学习意识。
3.教学空间的可移动性
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的出现,极大拓展了教学空间,不再单单局限于课堂教学,从信息接受者角度看,实现了信息的随时接收与学习,只要在网络空间中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随时看到授课视频,进行自主、自由学习,学习方式更为灵活,实现在线随时更新学习。比如,“中国大学MOOC”除了网络公共平台之外,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实现在线链接听课学习。这一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课程,其中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经管法学、工程技术等多种类别。学生通过登录,可以浏览学习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无论视频还是文档文件均可查看或直接下载保存。之后通过技术更新,还可以使学生直接进入讨论区进行在线讨论。
二、普通本科院校影视剪辑艺术课程简介及教学现状
影视剪辑艺术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也是最为基础的一门专业实践类课程。其与After Effects课程构成了“姊妹篇”,满足了学生对于后期制作工作的基本要求。该课程的设立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最终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自主掌握并独立完成电影预告片、MV、微电影、纪录片等影视作品的剪辑制作。
就近两年的教学实际情况看,很多专业学生在入校前并没有真正接触过相关影视剪辑软件,基本算是零基础。所以在一开始接触该门课程时,对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包括软件工作界面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同时影视剪辑艺术课程的知识点较多且琐碎,相似知识点很容易让学生混淆,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据此可见,课前的引入及课后的巩固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接受该门课程尤为重要。而普通教科书及相关参考书对于此类知识的讲解一般较为冗长,不易理解,长此以往,影响学生创新意识,不利于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影视剪辑艺术课程中对微课教学模式的引入(以水墨画效果的制作为例)
(一)知识要点的引入――课前预习环节
在水墨画效果的制作这一案例中,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由普通照片――水墨画的处理;题词的处理;背景的处理。其中第一个层次的完成主要应用Premiere中的黑白、色阶、高斯模糊、裁剪内置特效将彩色照片做成水墨画的效果;第二个层次的完成主要是应用亮度键这一内置特效处理题词;第三个层次的完成主要是运用彩色蒙版制作水墨画的背景。那么为了便于学生对本案例有一个清晰认识,可以借助于微视频将案例进行课前分解,并将每一环节的实际效果图融入其中。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知识点。同时对于课前视频讲解中有意识地设定几个问题作为课题导入。
(二)知识难点的引入――课程讲解环节
在水墨画效果的制作中,知识难点是对亮度键的使用。这里需要制作一个小视频,通过一个小案例对亮度键的使用单独讲解,以便学生对该特效有深入理解。在传统课堂中可以将微视频引入其中,通过观看,更形象、深入地理解这一特效,同时这样能尽量保证在传统课堂中对主体案例(水墨画效果)讲解的完整性。
(三)知识点的巩固――课后复习环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课堂学过的,甚至学生亲自制作完成的案例在下一节课进行测试时,依然会有部分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制作。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必要的课后巩固和复习。虽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节课结束时会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但真正课下按照要求复习制作的人少之又少,加之大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环境自由,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身主动性,所以,作业成了形式,质量好的呈现断层,而这些对于学生有效地识记知识产生了一定阻碍。鉴于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微课这种形式提高课后知识巩固的趣味性和效率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影视剪辑艺术这门课程更偏重于实践,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将作业以视频展示的方式布置给学生,同时视频的制作最好由教师和各班学生联合拍摄制作完成,制作周期可以以章为单位,提前组织好学生来做。而且作业的内容最好结合当下的文娱热点或学生生活来做,对学生会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实现更高的参与度。
四、结语
微课是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事物,相较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样在运用和制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制作微课的方法并非为每一个教师所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如何更好地通过视听语言来呈现等。所以,当前高校影视剪辑艺术课程教学方法、方式的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长期的“磨合”,摒弃传统教学课堂的不足,汲取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式的优势,将二者更好地融合为一体,才能更好地运用其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对教学方式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案例教学
对教师来说,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应该以严谨的计划作为辅助,案例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他们的需求,制订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其次,教师还应该利用案例的一些特性,改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案例教学的特点之一,也是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要加以利用的地方.最后,为了增加教学的合理性,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听取学生的建议.
一、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计划
顾名思义,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情况来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计划.所谓严谨,是指教学方式应该充分地契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能够在实际的学习状况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在这种情况中,教师应该考虑以下问题.首先,教学计划的可行性.案例教学的主要组成是一些例子,因此教师应该从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地选择例子.所谓科学,是指这些案例应该符合学生的情感和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以便满足他们的切实需求.
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制订一些教学计划,保证教学的进度和质量.四则运算是学生计算能力的基本组成,它是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学生接触这些运算方法的时候,应该首先对他们各自的含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加法和减法是相对的,而乘法则是加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势,除法则是由乘法转变而来.由此可以看出,加法是四则运算的基础.在教师进行加法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合适的案例,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例如,一个苹果和另一个苹果放在一起就是两个苹果,这就是加法的最简单形式,这样的直观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对加法的内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上述的案例可以改变课堂学习的氛围,让学生重新定义数学课堂,并且对教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些都是案例教学所带来的改变,教师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利用案例教学的特点,改变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导致学生对课堂缺乏足够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水平.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的特性进行一些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发现并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问题而言,它们之间也存在普遍的差异性.为此教师可以将其进行一些划分,根据问题的不同,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教师要解决的便是学生的学习情绪问题.这些主要是由于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得到应有感受,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为此,教师应该利用案例教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带有趣味性的案例,帮助学生获取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在不同的学习情况中,学生所面临的情况也有所差异.从以往的教学案例来看,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案例教学中做出一些改变.
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地选择案例,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四则运算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它的内容枯燥,难以得到学生的青睐.为此,教师可以为它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将运算融于具体的情境中,以此改变数学课堂的氛围.对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改变可以有效地改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认知,从而获得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听取学生的建议
对教师来说,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毕竟是一个人的思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听取学生的建议.案例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内容是多样的,而且要随着教学的改变而不断调整.此外,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保证学生对教学问题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尝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就案例与学生进行一些交流,这样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建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经常听取学生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的建议带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由于受到学习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需要合理地选择学生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建议并不是统一的,教师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只能听取大多数学生的建议,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体会.为此,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听取学生的建议,除了课堂上的互动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练习、作业中得出结论,发现学生的思维需求,在教学中做出合适的调整.
结语
案例教学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满足学生们在教学中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订严谨科学的教学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案例教学的相关特点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合理地利用教学案例以及互动关系,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听取学生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数学课堂的情况,选择学生的建议.在不同的时期内,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建议,并且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对教学方式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非专业;国际贸易;授课方式;建议
一、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国际贸易》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两大部分,是一门主要研究国家间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规律,以及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该课程主要介绍和讨论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和当今国际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不断涌现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针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要求,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惯例和国际商品交换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基本方法,认识理解国际经济发展的原因与趋势,讨论和解释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开放条件下的贸易问题以及相关有争议的问题,以及国际商品交易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
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的特点是:
(1)需要讲授的内容较多而复杂。一门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内容通常包含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两大部分。通常情况下,若无特别要求,两大部分都需要在课堂上讲述。
(2)课程设置方面具有独有性。首先,各高校各经管类专业鉴于各自专业的培养方案,对于国际贸易课程所设课时都相对较少,总学时一般仅仅为48学时。而且,在制定教学大纲方面,内容通常包含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两大部分,从而使得一门课程的授课时数并不能满足讲授得需求。其次,非专业教学主要以认识、理解为主。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和理解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并自觉运用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实务操作层面则要求较少。
二、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授课方式的现状分析
(1)授课方式多种多样。由于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本身包括理论和实务部分,同时,国际贸易课程本身就内容多且复杂,所以,教师在具体授课时授课方式上呈现出多样性。最常用的授课方式为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其也是其他课程授课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授课方式造成学生没有自主性,兴趣不高,掌握知识差,实践应用更是无从谈起。毕竟规范化授课与大型精彩讲座不同,单纯的倾听很难实现精力的高度长期集中。
(2)传统教学效果评价掣肘了创新性教学方式的开展。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效果评价下,通常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而期末成绩(卷面成绩)占较大的份额,通常为70%以上。即使在卷面考核中增大应用类题目的份量,但大部分也为概念、选择、问答和论述类等应试教育的考题模式。
(3)教学方式应用混乱且缺乏系统性。虽然在国际贸易课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但是未达成统一的标准量化,各专业教师大多数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创新性教学手段和方式。而该种模式下的教学效果问题,则基于授课教师的能力和方法而参差不齐,甚至远远不如传统式授课方式。而且,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各位国际贸易授课教师对于教学方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无统一的标准,缺乏系统性。
三、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建议
在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上,总体而言,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效果要好于传统式教学,只是其需要逐步完备以更好的适应教师、学生和当今的教学制度环境。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方式,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完备,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因此,对于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建议主要集中于其他创新性的授课方式上,具体如下:
(1)同一授课内容中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除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外,对于同一授课内容应采取其他多种创新性授课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比如在FOB贸易术语中采用了案例教学,同时也应该引入研讨教学。具体操作为:首先,由授课教师把案例向学生们表述清楚,这时并不是紧接由教师分析案例而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就变成了“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然后,由学生组成小组充分讨论,由学生对案例问题进行解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多个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总结出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理论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自然而言的就被调到起来,使得课堂由教师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导的授课模式。
(2)注重课前知识的预习引导。对于创新性的非专业国际贸易授课方式而言,其宗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以教师主体为学生中心,形成主动式学习。由于大多数授课方式都需要在课堂来完成,而课堂时间又是极其有限,因此,教师就应该强化学生们的课前知识预习。有鉴于此,教师在每节课开始以前都需要进行适当的知识引导。对于不同的授课方式,则需要不同的准备引导。最好是在开课之初就将教学计划明示于学生,其中包含每节课前学生应该做哪些环节,应该提前进行哪些准备等等。同时,为了适当与传统的授课评价体系相结合,可以把这些前期准备的成果以作业的形式于课后进行提交。如在讲授反倾销税时,需要引入案例和研讨式教学,教师则可于前几节课或者于期初就将所要探讨的问题交与学生。这样,学生在具体分析案例和研讨式便有的放矢,而不至于临时翻书查找,将大大提高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3)增强对于学生的课堂激励。创新性授课方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因此,需要对于课堂各环节加强对于学生的激励。当然,激励主要是从课程考核和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层面满足来实现。对于通常的加分激励,这是教师在授课中常采用的激励方式。
参考文献:
[1]郑展鹏.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经贸,2011,(5)
[2]刘德光,黄传荣.互动式模式在国际贸易理论教学中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
[3]原玲玲.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式研究与探索,2011,(4)
[4]包翼.试论竞赛式激励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