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感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学习感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学习感想

初中学习感想范文1

一、自尊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自我的关注加强,自尊就成为影响其学习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自尊对个体的学习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较强,高自尊的个体对自我持肯定的正向评价,普遍认为自己比较出色,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缺点,对自我较为满意,自我接纳与和谐程度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较多,消极情感较少,因此幸福感体验较高。低自尊的个体则与幸福感体验成反比。笔者在问卷中发现:有44%的学生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偶尔或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数据表明,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低自尊状态,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体验。调查问卷也发现:有13.81%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语文学习不太有或一点也没有自信;初中生语文学习幸福感与学习个体的学习信心度不无关系,语文学习信心大的学生幸福感普遍比较强,而语文学习信心差的学生幸福感则普遍比较弱。

二、应对方式

问题解决、求助、合理化、发泄四类应对方式均与个体学习幸福感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使用问题解决、求助和合理化方式多的个体,学习幸福感水平较高;使用发泄、退避和不良情绪应对方式多的个体则学习幸福感水平较低。本次问卷调查中:您在语文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如果将选项“发呆或开小差”归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应对方式。将选项“以听老师讲为主”、“常处于思考感受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归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合理化应对方式。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较多使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使用较少;女生在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应对方式的使用上要多于男生;重点中学比普通中学的学生多采用问题解决应对,而较少采用消极和忍耐应对。

三、目标确立

初中生语文学习幸福感是初中生从语文学习的理想到现实获得的最美情感体验。一般认为,正性情感与目标的出现和维持有关,也与趋近目标及实现目标相关;而缺少目标,目标之问的矛盾和冲突,指向目标的活动受干扰则会产生负性情感。学习目标是影响语文学习幸福感的主要中介变量,学生通过目标确立体验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成功的体验会使人们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强大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幸福感。问卷中,在“您对学习幸福感的理解”问题调查中,有六成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有目标、有追求”。

目标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相应的幸福感就会产生。确立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懈追求是幸福感的调控装置,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取决于学生确立的目标及实现程度,学生将语文学习过程中个体潜能和价值的实现看成是最大的幸福。当然,这个影响因素有较强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性变化,如学困生在考试成绩及格时感到非常幸福,优秀生在考试成绩优秀时才感到非常幸福。

四、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当代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它对初中牛的语文学习质量起着消极的影响作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幸福体验。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习压力大是导致初中生语文学习幸福感普遍偏低的主要因素,其中,学习成绩、回答不出问题、家长的埋怨是压在学生身上的二三座大山,尤其是学习成绩对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不仅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学习体验产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与语文学习幸福感成正比例关系:学习成绩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学生语文学习幸福感较高;学习成绩差,情况相反。

五、教学理念

教育以课堂教学活动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与幸福感紧密相连。问卷调查中,对于“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最有可能增加您语文学习的幸福感?”这一问题,被调查的四所学校的318名学生有89.00%的学生选择了“老师幽默,知识丰富,语文课堂丰富多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方式您喜欢哪一种”这一问的题调查中,有39.05%的学生选择了“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在“您喜欢哪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问题调查中,有将近八成的学生选择了“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参与和学生小组互助学习”。这表明:在当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恶习仍然被很多学校和教师奉为圣经,社会、学校、家长对教育急功近利地期待以及学校管理上以分数和升学率对教师进行评价的状况,必然导致教师严厉、专制,课堂教学死板、教条,组织活动单一,很难产生和蔼可亲的幸福情绪、感染学生的幸福情境;致使学生因为追求成绩,整日过着苦行僧式的学习生活,实在难以形成学习的幸福感。

初中学习感想范文2

关键词:情感教学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教学效果

引言:初中思想品德是引导出中青少新身心健康发展的科目,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意味着学生的在身心成长过程中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通过何种方式使思想品德教学有效,使思想品德课程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天地,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1.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法的必要性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有些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有曲解,认为学习是中考要求;还有些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并不感兴趣,认为“没有用”,更有些学生将这门课程的学习视为无聊,学生在课堂上搞小动作、玩手机的事情时有发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思想品德课程实际上对初中生的身心成长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思想品德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教育,可以解释为对学生心理、情绪、品德、知识等全面发展状态的追求,这其中就包含了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和态度,也包括学生对学习内容中所包含的的精神力量的深层次理解。而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而情感教学正是从学生情感体验入手进行教育的方法,是解决思品德教学问题、使思想品德教学作用得以发挥的主要手段。

2.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从师生关系建立角度实现情感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担负着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更为重要,也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情感教学的基础。建议教师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的积极评价来促进师生关系的建立,例如,在学习“父母与家庭”这个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们对“爱的冲突”举个例子,有的同学会说“妈妈和爸爸吵架了对我也很凶不能算是对我的爱”,对于这种表达,教师应该先对学生的分享加以肯定,然后站在“体谅父母”的角度分析应对这种家庭事件该有的心理和适当的行为,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敞开心扉,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因为教师的积极评价,也会更喜欢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积极。

2.2 采取延展课堂的方式实现情感教学

通常情况下,教师讲,学生听的思想品德课堂不能使学生产生“情绪感受”,教师应该将课堂延展到生活中去,使学生通过实践去感受思想品德教学对他们情感发展的冲击。例如,我在讲授初二教材中的环境问题时,先请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然后将一节课设计为“报告课”,每组学生都对自己所调查的环境问题进行报告总结并发表,然后提出问题,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而更重要意义在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生活态度都是他们能够从延展课堂的方法中提炼和感受情感发展,这就是情感教学法的精髓所在。

2.3 采用课堂活动的形式实现情感教学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情绪感受,达到情感成长的目的,是情感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说对学生情绪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建议采用课堂活动的形式开展情感教学。如在进行“自强不息”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候,单纯从书本内容对学生讲解自强不息的事例以求达到学生心理的成长是不可能的,我使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均质小组,进行“学习任务完成”的比赛,进入竞争机制会大大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面对问题和困难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完成,并通过学习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肯定,这是他们情感发展的表现;另外,我也从学生们积极、专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情感教学法为初中思想政治课堂带来的变化,从而更加精确的去调整对课堂的控制,教学的双赢局面也因此形成。

3. 对情感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总结

“报告课”的延展课堂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深入社会的调查,学生们对思想品德学习内容的分析能力和叙述能力有所提高,学生深深的体会到了展示自我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小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和对自己公民权利的重视性;比赛形式的课堂模式使思想政治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更容易对思想品德教材进行深层的精神挖掘,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更加真实和深刻。而在教学中重视师生关系的建立,使我和学生之间建立和稳固的情感联系,这是情感教学法得以发挥作用的根本。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着学生学习不积极、对思想品德课程态度有偏差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思想品德教学和学生情感发展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情感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重视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延展课堂使学生重视到学习内容的实践性,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情感教学法行之有效,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雪璞.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10-12.

初中学习感想范文3

关键词:情感因素 二语习得 教学策略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影响二语习得者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动机、态度、个性特征、移情、焦虑等方面,学习者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学习结果的不同。因此,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也应重视情感因素的影响,努力帮助学生克服情感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促进英语学习。下面,我们就从情感因素的各个方面入手,来深入分析各项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我们在教学中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态度对学习的影响及教学策略

在Gardner看来,动机与态度有直接的联系。态度是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的早期研究往往把动机与态度混在—起,将它们归为影响外语学习成效的一组因素。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态度和动机的定义被区别儿来,“态度”一般指“个人对事物和人的一种评价性反应”(引自王初明,1990:103)。研究者认为态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认知、情感、和意动: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个人对事物的信念;“情感”指的是对事物的褒贬反应;“意动”指个人对待事物或采取行动处理事物的倾向性。语言态度是指不同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说话者各自对他人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所持有的态度。

有调查表明,外语学习的态度语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度高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态度与成绩之间的相关度。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甚至可以夸大一点说,“态度决定一切”,至少要意识到,态度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有趣的是,在以往的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态度与性别也有一定关系,一般女生对待外语学习的态度更为积极,因此,英语成绩好的往往是女生居多。学习效果与态度的关系还会引发英语学习中的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成功的学习者会逐渐建立起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态度,这种态度又会反过来促进外语学习。反之,学习失败则会引发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造成外语学习的恶性循环。

以上研究的结果,提醒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对在以往学习中,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应特别予以关注,不能任其自由发展,要对其进行积极正面的强化引导,使其首先改变学习态度,肯定他们的进步,让学生逐步进入态度和学习效果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个性特征对学习的影响及教学策略

个性特征,也叫性格特征,也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者的性格一般可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外向型的学习者喜欢交际和晚会,朋友较多,也喜欢寻求刺激和冒险,爱开玩笑,平时表现非常活跃。而与之相反的内向型性格特征的人总是比较沉闷,喜欢阅读,不爱交际,朋友较少,而且往往会避免令人兴奋的事物。人们往往认为“外向型”的性格更有利于外语学习,但大量研究证明并非如此。事实上不同性格的学习者在处理不同的学习任务时运用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比较善谈和善于反应,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输入和实践机会,他们获得基本人际交往的技巧往往胜过内向型的学习者。但他们往往不十分注意语言的形式,所以有可能语言知识零乱,没有系统,缺乏理解的深度;而内向型的学习者可能更善于利用其沉静的性格对有限的输入进行更深入的形式分析,并使用推理等战略,有分析地接近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在发展认知和学业语言能力方面强过外向型的学习者。但是内向型的学习者在课堂的各项活动中的参与意识较弱,情感焦虑过重,语言实践的机会少。总而言之,对于外向型还是内向型的学习者外语学习学得更好至今还未有定论。研究结果显示,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中,既有外向型性格的,也不乏内向型性格的,只能说各有千秋。

因此,作为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性格特征,对不同性格的学习者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在了解学生性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身性格优势,让他们意识到无论外向型性格还是内向型性格都各有长处,要善于利用这些长处发展语言技能,同时避免性格因素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教师对待各种性格的学生应一视同仁,而不应显示出教师对某种性格学生的偏爱或厌恶,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移情对学习的影响及教学策略

移情是语言学习和交往中的重要情感因素。所谓移情,就是对别人的思想、情感和观点能够想象并产生共鸣。移情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情感,也不是必须同意他人的观点。实际上,移情产生的前提是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感(Hogan,1969)。比如教师只有把握了自己的情感,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体现移情的特征。人们关于移情和二语习得成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关联的程度的争论不断。但是有研究表明移情的确能促使二语习得的成功。

正如EarlStevick所说:“与学习材料、教学技巧、语言分析相比,课堂上学习者的内心情感和人际关系对语言学习的成功作用更大。”因此,教师应积极为学习者营造适合外语学习的情感环境。如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学习的环节,合作式的学习对学生情感会产生积极影响。学生可以在小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积极作用,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学会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同时,这种学习方式还可减少学生的焦虑情绪,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焦虑对学习的影响及教学策略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焦虑属于变态性格之一,又称心理异常。研究发现,学习者学习语言时也会感到焦虑,这种焦虑可称为“语言焦虑”。语言焦虑是指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一种不安、烦躁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学习者在集中精力于学习任务之前,首先需要一种安全感,需要远离压力,因此焦虑可能是最妨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Arnold,2000)。Gardner等人的研究表明,语言焦虑与语言习得成反比,焦虑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语言习得。焦虑过高,就会使人过度紧张、慌乱、恐惧或思维混乱,从而极大地束缚人的认知能力,因而习得就少;焦虑过低,又会使人缺乏紧张,变得不易激动、反应迟钝、行为松懈,激发不起学习的热情,因而习得也少。

初中学习感想范文4

一、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使学困生对教学内

容形成初步认识

课前预习是前置性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反复向学生强调课前预习,而很多学生并没有将课前预习落到实处,或者课前预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显得尤为吃力,难以跟上教学节奏,对学生学习形成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例如,在讲“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学内容涉及图形的旋转、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设计中心对称图形图案等模块.在课前预习中,为了让学困生能够对教学内容形成直观的了解,教师列举出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如,教师出示几张扑克牌,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需要从教材中找寻答案.学困生在教材中对重要概念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就能正确解答出教师预设的数学问题,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课前预设的数学问题,是在学困生的兴趣基础上设定的,是与学困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能使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共鸣,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增强学困生的效能感,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就要合理运用前置性学习理论,重视学困生的课前学习,使学困生在课前学习中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认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

二、合理创设课前学习情境,使学困生迅速融

入课堂学习氛围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显著特点是,对学习数学兴趣不大,课堂参与度不高.这些特点决定学困生的数学水平不高.数学学困生的存在,影响整体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就要合理运用前置性学习理论,从有效的课前学习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例如,在讲“中心对称图形”时,在课前教学环节,为了激活学生的三维思维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一组图形旋转的全过程,使学生观察图形旋转的直观过程,对中心图形的概念形成深刻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对多媒体中呈现出来的图形进行深入分析,对分析过程进行总结,帮助学困生梳理逻辑思维.如,对于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学困生通过观察多媒体的直观感受,得出结论: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有一个对称中心的图形为中心对称图形;图形沿轴对折可以重合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而绕中心旋转180°可以重合的图形为中心对称图形;等等.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学困生逐渐融入到课堂学习氛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教师就要发挥课前学习的重要作用,应用前置性学习理论,让学困生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

三、将前置性学习和激励教育融合,提高学困

初中学习感想范文5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为《农村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研究》提供一些背景材料,我们于2010年6月10日抽样调查了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一、调查方法

1.抽样

本次调查对象是农村初中三个年级学生,按每个年级各两个班进行抽样调查,共计回收有效调查答卷276份(其中初一92份、初二92份、初三92份)。

2.调查方法

在我们学校选择了数学成绩、学习风气、班级纪律都是中等水平的初中六个班,由调查人员直接调查。每个班调查时间为40~45分钟。调查人员先与学生闲聊几分钟,说明调查意图,让学生打消顾虑,然后发给问卷。在学生答问卷时,调查人员巡视并抽取学生交谈,鼓励学生把自己数学学习中的苦恼、数学老师对他(她)的不恰当要求以及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希望写出来,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所调查的三个年级,学生配合都比较好,能如实填写问卷。

三、几点感想

本次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调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1.加强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小学师资水平

(1)“高楼万丈平地起”,数学教学也应如此,小学基础不牢固,初中阶段就难以翻身。这样初中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也辛苦。小学阶段也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情感能力和兴趣能力的培养。(2)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2.大力增强教师的民主意识,适应学生心理发展

学生情感培养与课堂上师生的民主平等有很大关系,常骂学生的教师是不得人心的,不允许学生提问、发言的教师也是学生不欢迎的。应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的调查,改善师生关系,真正把学生的发言权、思考权、读书权、选择作业权等权力科学地、艺术地交给学生。

3.改革必须整体推进

初中学习感想范文6

初中语文主要是为了培养初中生情感认识和价值观,通过情境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在应用情境教育时,需要教师充分认识情境教学,通过一些情境教学视频和文章增强情境教学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情境教学活动,善于发现情境教学中的缺陷,并及时学习优秀的情境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现今教学方式中都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课文情境进行展现,提高初中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和认识,并且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文内容利用视频和图片形式进行展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视觉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比如学生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其中有一段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图片将美景进行呈现,学生能够更加体会到春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外在情境教育中也可以利用视频和音乐对课文内容进行渲染,提高初中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时,教师可以找到关于社戏的视频,在教学时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社戏,并对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有更好的理解。

(3)科学创建课文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初中语文情境教育中,合理创建课文问题,确保问题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查找关于赞美母亲的诗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爱护,写一百字左右的感想。同时让学生积极预习课文内容,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谈论对这篇课文的感想和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思想。

(4)利用实践方法进行初中情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