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1

【关键词】医德教育;专业课教学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其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的渗透,哺育了历代医家高尚的道德,严谨的作风、高超的医技。“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接受中医的宝贵遗产,是包括医德和医术两方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应让学生不知不觉受到德育的熏陶,在中医药教学过程中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医药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出真正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这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 要力争把德育教育变成自我教育,使受教育的人也成为教育自己的人。

1加强当前医药专业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1是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的需要

医药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药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医学生健康成长, 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一方面, 从医学院校毕业出的学生,大部分将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故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在医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实际工作中,人们在衡量一个临床医师的工作质量和医疗效果的优劣与好坏的过程中, 往往同等看待其职业道德素质与业务水平所起的作用。他们的存在和发展必须要符合社会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这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追求。在现代医学教育过程中,医学教育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德育活动的中心,这是现代教育的呼唤,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是医生这个特殊行业的需要

医生行业是高危险的行业,需要医务工作者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传染性疫病、放射性损伤、针刺感染等危险性因素,都会给医生的生命造成威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几年的 非典和禽流感,让人们对医务工作者有了新的认识。正是所有医务工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感染了所有的人, 大家同舟共济,共同战胜了这些疾病。在教育过程中,应让医学生深刻认识到,既然要做一名医生, 就意味着责任和风险。只有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无私奉献, 勇于献身,才能换来人民的尊重。

1.3重视德育已成为世界发展趋势

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的竞争,道德教育有利于开发人类潜能。医学生是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因此,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好坏,事关重大。医学生的德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的主渠道,将德育贯穿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更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和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既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医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2医德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渗透

2.1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如在中药学的开篇讲授时,即将中医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数千年的历史渊源向学生传授。从“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余毒”到第一本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的诞生,至各个时期的本草著作的问世,向学生展示了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我国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第一部药典《唐本草》较欧美纽伦堡药典问世还要早 883 年的历史,说明了我国中医药在世界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医药发展史就是一部我国劳动人民不屈不挠与自然和疾病抗争的历史。中医药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已被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所接受,近年来,随着世界疾病谱的改变和天然药物和非药物疗法的兴起,中医药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医药专家的重视,全球已有百来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中医药防病治病。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中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榜样”。因此,通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中医药事业,加强了他们的民族感和社会责任感。

2.2寓医德教育于专业课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如中医学的教学十分重视医德, 强调医学是一门“非仁爱之人,不可托也”的科学。“医乃仁术”,要求对任何患者都要竭尽全力,给予关怀和救治。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有一段极为诚恳地告诫: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急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又说到“见彼烦恼,若己有之”苦病人之所苦。这些无不是中医“爱人”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用“仁者,爱人”之心去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用“仁者,人也”之心去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到“大医精诚”。就近处而言,有了仁爱之心,同学之间就能够相互关爱、友善、包容,人际关系融洽,有利于形成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构建和谐班级。就长远而言,以古代医家的仁爱之行作为榜样,苦病人之所苦,不分贫贱,平等对待,不贪私利,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也是对利益冲突日益紧张的医疗环境的有效伦理引导。

3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的素养、品德以及行为会对学生未来的行医模式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既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又是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坚实基础。教师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保证,素质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科技发展使知识不断更新,也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我,也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探索。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探索新时期德育教育的规律和艺术,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来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融素质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一体,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4 结束语

德为医之先。医学生要立志成为白衣天使,要无愧于这一称号,就必须具有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医学生能不能成为具有高超专业水,和高尚职业道德的医务工作者, 学校教育是重要环节。因此,医学院校要不断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日后践行医学生誓言,做一个专业精湛、品德高尚的好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院校在德育工作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教学的内容中处处渗透着儒家传统思想, 我们既要继承“仁爱”、“ 以和为贵”等等这些优秀传统,又要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展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儒家思想与高等中医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最佳道路, 我们中医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并付诸实施,它的社会意义不容忽视。总之,中医教育要重视中医文化,重视中医医德的教育与实践,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中医人才。

参考文献

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2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 渗透方法

一、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求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要得到进步和发展。

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则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若学习失败,则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若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则感到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有益。

三、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由于情感教育具有非理性、非逻辑的特点,其教育方式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而应以渗透为主。所以,根据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数学教学的本身需要,我觉得情感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

1.加强数学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因此,数学老师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发挥行为表率作用。面对学生,要有饱满的精神,积极向上的形象,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自身魅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就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而学生在得到鼓励后,就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奖赏,行为可能被铭记,而惩罚并不能拒绝行为。因此,动辄训斥学生,对学生妄下断语的行为都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而能从每个学生的身上发现闪光点,才是教师智慧的表现。所以,教师不仅要在每个学生正确回答完毕后给予肯定,还应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不吝惜对他们的鼓舞与欣赏,这对于塑造学生的性格十分有必要。

2.深刻挖掘教材,渗透情感教育。

数学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时代的进步,是与时俱进,传播文明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深刻挖掘其内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教育。数学知识之间是具有丰富联系的,在强调内部联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恰当地把数学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国情国策、市场营销、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现代时尚等方面的问题为背景,内容涉及理化生、政史地等各个学科,加强数学源于生活的思想教育。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形象动态情境、质疑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等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情感得到发展。

3.倡导建构型学习,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沟通。

建构型学习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驾驭课堂。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学会包容,而这也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应根据内容的特点,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同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不同结果的问题等,要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每个人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吸取营养,同时充分自由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不同意见提出争议。既努力使别人赞同自己的看法,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不仅是自主学习的需要,而且是认知的交换、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共鸣、个性的发展的需要。

4.创造全新的评价实践,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人性化的、动态的、发展的评价理念。由于传统教学和考试的影响,教学评价成了目前制约课程改革的最大瓶颈,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灵活机动地改进自己的评价模式,多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发展。新课程中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又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在评价中引起高度的重视。

学生是阳光下的一朵朵美丽的花,他们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更需要我们用心地浇灌。随着课改的实施,情感教育已经慢慢发展起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让数学课堂变得和谐而生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进而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江苏教育出版社.

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3

关键词: 理科教学科学观测技术教育意识

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大背景下,理科教学被赋予了肩负提高公众化学和科学素养的重任。科学素养一般包括如下内容:(1)知道必要的科学内容;(2)对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有必要的了解;(3)对科学和社会的关系有必要的认识。观察和测量是诸多科学方法的一种,在理科教育中很受重视。然而,科学观测技术在科学教育中却容易被忽视,我们应加强科学观测技术的教育。

1.充分认识科学观测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科学观测包含科学观察和科学测量,是科学家研究客观事物对象时获得数据资料的重要方法。科学观察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科学认识方法。通过科学观察可以获得所研究对象的自然信息,经过分类、对比、归纳,然后形成某种假说或结论。科学测量是运用测量仪器在一定条件下对研究对象所进行的量的观察,它可为研究者提供客观、精细和准确的感性认识。

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观测。在运用自然观察方法进行研究时,我们应对自然状况下的客观事物及现象在不作任何人为的干预和控制的情况下进行观察,从而获得大量客观事物的表象素材和数据,经分类、对比、归纳,进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在运用实验观察方法进行研究时,我们应通过人为的干预、变革或控制实验对象进行观察,获得大量实验数据,再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经分析、归纳、抽象,从而揭示其内在规律性。

2.理科教学中科学观测技术教育的要求

2.1要培养观测意识

在科学研究中观测意识很重要。在面对所要研究的客观事物时,研究者要努力寻找可以表征客观事物属性的量或变量,运用合适的测量技术和工具去获得数量,从数据中分析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例如面对植物观察,我国古学家王阳明信奉朱熹的“即物而穷其理”、“一草一木,皆含有至理”的理论,曾站在窗前,面对竹子,苦思冥想,想通过“格”那个竹子,“格”出“理”来,“格”了七天,病倒了也没有得出科学结论[1]。而比利时的化学家海耳蒙特在观察和研究植物时,用定量土壤栽培一棵柳树,海耳蒙特在盛有200磅干土的瓦盆中栽了一棵重5磅的柳树苗,只用水浇灌。经过五年,树和每年的落叶总重169磅3盎司,增加了164磅3盎司(74.389公斤)。他将泥土重新烘干,其重量只减少了2盎司(0.091公斤)。海耳蒙特由此证明柳树增加的重量只来源于水[2]。虽然他的研究没有考虑到空气的影响,但所得结论比起王阳明来,先进多少。海耳蒙特选择重量作为研究变量,而且给出了测量数值,结论的可信性大大提高,而王阳明的观察只停留在普通观念的“看”上,没有科学观测意识,也就得不出令人信服的可靠结论了。

2.2要培养技术意识

当一般观测手段获得的数据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必须寻找更有效的观测手段来作深入研究。超越人类肉眼观察范围的自然世界的观测需要现代观测技术和手段的支持。例如在化学元素发现史中,1844年前,人们用古典分析法和电解法等手段发现了几十种元素。1844年至1859年的15年间一种新元素都没有发现,直到1860年第一台光谱分析仪问世后,陆续发现了铯、铷、铟、铊等一大批新元素[2]。这说明用过去的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再发现新的元素了,我们只有借助光谱分析仪等先进观测技术手段才能有进一步的发现。

现在人们可利用的观测技术很多。例如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细菌等微生物;通过电镜,我们可以观察较大的原子分子,以及纳米尺度的材料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仪,我们可以观察晶体结构。没有这些现代观测技术和手段,我们就无法知晓微观世界的奥秘和规律,因而可以说现代测试仪器扩展了我们的认识范围。因此,在理科学习和研究中要具备观测技术意识,学会思考或寻求扩大观测范围的技术和方法。另外,在研究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的自然现象时,有技术意识的观测常会导致新观测技术和仪器的创新和发明,也将会大大推动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2.3要注意科学观测与其他科学方法的结合

在学习科学观测技术时,我们不能孤立地采用观测方法,要注意与其他方法密切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科教师手册里对科学过程和方法提及的13种是:观察、分类、数值关系、测量、空间时间关系、传达、预见、推论、获得操作型定义、形成假说、解释数据、识别和控制变因、实验[3]。简化的过程为:发现或提出问题、收集数据资料、分析数据资料、形成结论或假说[4]。不难发现,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运用不同的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科学观测为运用其他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不同的科学家在运用和处理科学观测的数据结合不同的科学方法时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方法系统,如拉瓦锡的化学定量方法,道尔顿的观察和实验方法,范特霍夫巧妙地将数学方法、模型方法、类比逻辑方法应用于化学,等等。由此说明,在理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时,我们要把科学观测方法和其他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不能为观察而观察,为测量而测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观测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载于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91-204.

[2]张家治.化学史教程.山西教育出版社,1987.6:77-79,188-190.

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4

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是师生间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提问的首要目的在于鼓励和引导学生由认识的现实阶段向潜在阶段发展,这是提高认识能力的必经阶段;把握好课堂提问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提问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了解到学生学习及生活等许多方面的困难,了解到学生对有关问题的观点、态度。通过提问教师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那么,课堂提问应运用哪些诀巧呢?

1.把握好难度和提问的时机

难易不当的提问是毫无意义的。如果问题过难,学生回答不上来,提问的目的自然没有达到,如果问题过易,学生回答轻而易举,提问的目的同样没有达到。一般说来,提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所提问题要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而定,不难发现,在一个班级提问顺利的问题到另一个班级也许就行不通。同样,把握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它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2.不同问题交叉运用

课堂上,教师通常用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这类问题我们把它称作检查性问题。这类问题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个单词、短语、句子等是否理解,因此,所期待的回答不必冗长。发挥性问题是指有些问题不希望学生只用一两个词来回答,而是希望学生尽量多进行一些阐述。提问这样的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焦点不要过于集中,或者说,要将问题问得泛一些。这样学生就可有更多的发挥。如“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就是发挥性问题,而“do you usually do your home workin the evening?”就不是发挥性的。学生对于后者的回答很可能只说“yes,ido”。当学生对于发挥性问题有一些回答后,教师如果还想让学生继续说下去,就可以进一步提示,如教师可用“what about...?”来引起某方面的话题。

3.停顿时间要适当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一段思考的时间。教师和学生对课堂里的沉默,即使是短暂的或瞬时的沉默也会感到紧张,短短几秒种的时间似乎像几分钟一样长,有些学生需要思考的时间或许要长于其他学生。

但是教师往往不能忍受这种思考时的沉默,而往往催促学生回答或自问自答,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必要的沉默是应该有的,思考的时间不会白白浪费,停顿时间要视问题的情况而定。

4.提示要适当

学生有时一时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对问题本身没有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重述问题,或者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如果学生对于问题里面的某个词不知道或不理解也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反应。例如一个教师说“canyouelaborateyouranswers?”若学生没能反应,教师应迅速改变说法,如“canyousaysomethingaboutit?”等等。毫无疑问,课堂上让那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更应随时给以提示,以调动他们积极参加课堂的积极性。

5.反馈要注意方法

每个问题回答完毕和整个提问结束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需要提出的是,教师对所提问题要预先估计到学生的各种回答。对于学生回答完全正确的问题,教师要热情地毫不含糊地给以充分地肯定,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就感。对于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的问题,教师在指出其错误时应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时,可由教师自己说出正确答案,也可让另外的学生继续回答。总之,评价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

6.提问形式要多样

(1)教师问,全班答,如回答多种多样,再叫单个学生回答

。这样做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但此种回答方式有时会影响课堂纪律,过多或不恰当使用此种方式会使课堂秩序混乱。

(2)教师提问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然后让一个学生回答。这样做可使全班学生处于高度思考的状态。

(3)教师先叫一个学生,然后再提出问题。这种方式针对性强,但容易使没叫到的学生放松注意力,觉得问题与他无关。

(4)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回答。这种方式能鼓励学生回答,但容易使水平高的学生回答问题机会太多,而水平低的学生机会太少。

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5

【关键词】情感教育 学习兴趣 陶冶情操 良好效果

近几年,根据有关专家的调查:你认为最讨厌的科目是什么?你认为最难学的科目是什么?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大部分学生都把数学首列其中。由此让我们感觉到应试教育中重“知”轻“情”的后果。如果说数学教学是长身体(知识)的骨骼和肌肉,那么情感教育则是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强壮的身体是可怜的,但缺乏健康的灵魂是可悲的。那么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在新课标下应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

根据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情感使个体决定怎样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刺激作出反应,比如趋近或远离,消极或积极反映。教学中,学习者首先记住的是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其次才是数学内容。这是由于主管情绪的杏仁核与丘脑之间有一条极短的神经通路,而进行意义建构的新皮质则稍慢一步才接受到来自丘脑的大量具体信息。如果学习内容对学习者来说代表着消极情绪,则其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也许还会有抵触情绪,这样,消极的情绪通过神经电波传到新皮质,抑制了认知活动,大大降低了认知效率。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学生不是收录和播放声音的机器,学生是具有复杂内心世界的完整的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的并不是汇集使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而是有影响的射线,它能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情感,引起愉快、愤懑、痛苦、惊奇、同情等体验。”教学过程不但具有知识传授这一特定的活动形式,而且要注重情感教育。因此,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内隐的情感需求,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一、展示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

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具体的阐述道:“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因此,数学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诱导学生去体会和发现数学美,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1)简洁美。数学力图用最简单的语言(文字、符号和图形)、概念、理论、方法和逻辑结构去解决困难、解决复杂的问题,简单、清晰、明快、易懂,给人以美感。例这个式子简洁、和谐、奇异等美学要素于一身,相去甚远的7个数学符号,简洁地统一在一个式子中,堪称世界一绝。(2)对称美。既相对,又相称的事物总给人以美感。例如:几何中的中心对称、轴对称与镜像对称;代数中多项式方程虚根的成对出现;线性方程组的矩阵表示和克莱姆法则等都呈现着对称性。(3)统一美。在多种多样中求得一致,于部分和整体间实现和谐,这样的美感在数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计算柱体、锥体和台体等不同形状几何体体积时有统一公式;有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统一的极坐标方程;集合论则可以将绝大部分的数学内容集中到其麾下。数学美不仅具有逻辑美、内容美和思想美,而且形式美、方法美和技巧美,简洁、均称、和谐,到处可见。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其丰富的内蕴,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乐于学数学。

二、动之以情,创造学习氛围

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关爱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每天才会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在学生面前,如讲课时的津津乐道和笑容可掬;指导时的言为心声和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娱乐时的积极参与和朋友式的亲切交流等等。都会营造出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其次要多表扬,少批评。过多的批评和指责,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师生情感的积极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表扬的手段,即使是批评,也要寓批评于鼓励之中,这是情感教育的法宝。最后是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展示一个模型:解决问题实际上我们从这个模型中,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它是进行其它数学活动的前提;顺利进行数学教学的有力保证;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双基因此,数学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感情投资”。

三、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故事、图片、动画和实际生活事例等方式,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从而让学生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使学习过程始终处于自觉的激发状态,使教学系统优化发展。例如讲授《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可以先讲著名数学家高斯求1+2+3+…+100的故事,在学生惊奇于他的解法绝妙的时刻,水到渠成地引出公式推导依据:到首末“等距”的两项和相等;讲授《函数的图像》时,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展示函数图像随各系数的变化情况,让学生“眼见为实”,充分体验函数的内在规律;讲授研究性课题:《有关分期付款中的计算》时,引入北仑高峰房地产的按揭售房热点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趣味性、现实性和价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另外,在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不同的学生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开展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比如,在课堂提问中,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满足他们的虚荣心(渴望被承认);在例题选择上,安排梯度不同的习题,力求让每一位学生有所得,让他们感到数学并不是“天书”;在作业方面,实行弹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选择不同的题量和难度,不强求“一视同仁”。这些措施,均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会讨厌学习数学。

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6

关键词:高效课堂 注重目标 抓住关键 和谐愉快 轻松减负

在新课改步步深入的今天,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纷纷出台了有关教育教学“减负”的相关文件和法规。为确保“减负”富有成效,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但收效甚微。众所周知,教育教学“减负”,就是要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学生学习的负担,减轻课业负担与精神上的负担。如果课业负担减轻了,精神负担也会自然而然地减轻。而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成果如何,决定着课业负担减的轻重。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减负”的重要路径之一。

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较高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也就是说向四十分钟要成绩、要质量、要素质,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减负”应从如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学目标明确是高效课堂“减负”的灵魂

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明确是教育教学“减负”的灵魂,只要抓住灵魂不放松,教学目标就能达到,“减负”工作就有希望。所谓教学目标,也就是“教”与“学”的目标,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目标,各学科有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年级有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各单元有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各教时有各教时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应明确各时段更高的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效课堂目标的制定。任教老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的编写,重点与难点的分布,各年级、学科、单元的教学要求及任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班级学生的实际、接受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分别制定出教师教学的目标、学生学习的目标,目标定位应难易适中,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时间分配合理有效,学生层次定位准确,而不能面面俱到。

1.教师教学的目标应具体到用什么方法教,用多少时间讲、写,提问什么样的问题,运用什么样的教具、媒体,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评价等。

2.学生学习的目标、任务要明确,要求严格细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不同对待,让差生吃好,让好生吃饱,让一般生吃得了,学生乐学,学习兴趣高,心情舒畅,学习得愉快。教师学生的教学目标都明确了,高效课堂“减负”就成功了一半。

二、教学方法得当是高效课堂“减负”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教师应紧扣新课改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改善课堂结构,在“高效”二字上下功夫。教师“导”得要有方、有力,“讲”得应确切、明白,“语言”应简洁通俗、形象优美等,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不能讲。教学方法应多种多样,按照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讲,不同学科讲的方式也应不同。例如,用语文课的讲授法去教授数学就不一定适用,用数学课的方法去讲科学就更不适用了。高效课堂教学中:1.应多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敢于“放”,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探求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试一试、议一议、做一做、评一评等,打破被动的听与写、一问一答、满堂灌、死气沉沉的课堂局面,应创设多向交流、学生自主、师导生探的良好情境。对复杂的问题,要做到教师设点学生划线、教师铺路学生上山的方法。要抛弃那些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去探索与探究,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授之以“渔”。2.高效课堂应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发展个性,因材施教,合作学习,师生双主体,精讲精练,不能用“题海战术”、重复抄写、机械背诵等方法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不必要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习,高效课堂就会成功,师生“减负”就会成功。

三、师生课堂和谐是高效课堂“减负”的保障

课堂是师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进行交流活动的地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从理论上讲,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一举一动,甚至与学生打个招呼、幽默地说句话,都可以与学生架起心灵的桥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以“师者”自居,教师对学生就像父母对子女有“绝对”的支配和改造的权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导。这种行为违背了心理学原则,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学生的兴趣,致使学生不喜欢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或产生逆反心理,“你让我学,我偏不学”,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1.教师在课堂上应与学生和谐平等,放下教师神圣的精神拐杖,平等地与每一位学生交朋友。要“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以真诚的爱心去唤起学生的爱,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要在班级统一的教育基础上,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爱”的快乐、学习进步的快乐,把“教你学”变为“我要学”,把“学习累”变为“学习乐”。

2.教师在课堂上要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来组织教学,如“你还想说吗”、“你有什么不同看法吗”、“我的想法和你一样”等等。俗语说“良言一句暖三冬”,虽然话语简单,但足以说明学生已经把老师视为朋友了。平等、和谐、高效的课堂已经形成,学生学习的快乐已在进行中,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已经减轻,课堂高效也就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是高效课堂“减负”的有力补充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是时展的必然。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教学手段必须现代化,教学技术装备必须现代化。现代化课堂应该是有多媒体参与的课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对于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正确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是高效课堂“减负”的有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