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影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影响

数字化影响范文1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工业设计 影响

数字技术仅用了几十年就让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开始向数字化时代过渡,在这种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对工业设计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影响层面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数字化技术工具对工业设计平台与媒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基于数字虚拟空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起,工业设计师在设计手段、设计媒介等方式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二是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文化和美学观念,这就对工业设计师在设计理念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综合起来讲,数字化时代对工业设计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设计趋于数字化与智能化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辅助设计促使工业设计从传统的二维空间拓展到虚拟的三维空间,数字化的工业设计流程,从理论上讲已经脱离了各种各样的尺、规、笔、纸等传统草图绘制工具,同时在数字化技术支撑下,数字化设计平台可以提供概念设计的虚拟空间,将设计师从传统繁琐的手绘设计过程中解放出来,将工业设计引入数字化空间,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技术为工业设计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数字化技术平台,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计算机辅助造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3d技术以及数字化感性技术。

同时,数字化技术促使工业设计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产品的智能化,构成了人、机(产品)界面符号认知系统的新语境,使人对产品的认识和操作改变了以往人与产品硬件的密切接触,从而使劳动强度、工作效率、环境安全得到了根本改善。比如:人对数控产品的操作,只须按相应的指令输入设计数据便可完成产品的加工过程,所具有的人性特点更加符合人的情感交流方式,而使人和产品的关系变得亲和与融洽。

二、革新工业设计理念

在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及网络已经从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深化到影响人们的意识观念,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普及下,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和信息交流中互联网所表现出来的信息魅力,导致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交流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以网络为中介的交流方式,于是工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也不得不随之改变,数字化对工业设计理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环保为中心的绿色设计理念。在数字化技术时代,人们在产品设计上除了关心产品设计的质量、利用价值,更加趋向于关系产品设计的环保型以及产品设计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理念。以绿色环保为主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上也较为突出,数字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绿色环保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相结合,其中包括了对人文生态的重视。绿色设计要以人类自然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和使用效率,减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在总体布局上将建筑与道路尽量安排在生态压力最小的位置上,减少或不构成对生态的破坏。

二是时尚的个性化设计理念。受数字化技术的影响,大众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个性化与差异化特征日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工业设计师们也将随着传统的格式化设计转向迎合客户的个性化设计。与此同时,受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个性化产品所能提供的广阔市场与前景也为工业设计师们提供了充分展示才智的机会,追求时尚与个性化同时也是工业设计师自己的追求,一方面数字化的发展环境促使工业设计师设计理念朝向时尚化个性化趋势发展;另一方面,许多设计师自身的时尚化与个性化设计理念也不断推动者消费市场的个性化发展,引导时尚潮流前进。数字化时代使个性得到尊重与强调,那些具有个性的设计师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他们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三、数字化技术提高了工业设计效率与质量

在数字化时代,以计算机为主导的设计工具和系统承担起了设计过程的大部分事务性、重复性的工作,只是把机器难以做到的事情——思维和创造留给工业设计师,从根本上改变了技术密集型的工业设计师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的状况,同时由于有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业设计的分析、创意等方面,在现代工业设计趋向多种学科集合的趋势中,工程师、设计师以及经济师需要紧密合作起来,把整个设计项目的策划、设计、工艺、施工预算等活动体系整合起来,极大的缩短了工业设计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数字化技术为工业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建模工具,大大减少了对设计师个人美术技能的要求。工业设计是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传统的设计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设计者的美术技能,这样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及设计师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美术技能的提高,而且设计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图形的绘制与修改,采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后,原先必须用画笔及特殊技能才能完成的效果图,现在通过caid(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中提供的大量工具就能以很快的速度完成,大大减少了对传统美术技能的依赖,弥补了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美术技能的差异,同时也使得制图时间大大缩短。还使得设计对象的透视与阴影关系更为准确、生成的模型更加精确美观,所包含的信息也更加丰富,从而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来考虑设计的细节问题。此外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还可以生成许多用传统的方法难于实现的特殊效果,这样就可以给设计师们提供更大的设计空间与设计自由度,使设计师的想象力以及创作欲望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发挥。数字化技术还为工业设计师们提供了设计知识的积累、知识收集以及知识再利用的各种有效途径。由于数字化的资料便于获取、存储和再利用,使设计工作的知识积累变得更为方便有效。在设计时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收集和利用已有的各种成果和资料,还可以将自己的设计结果及其他设计师的设计结果存储起来,进行设计积累,从而使新的设计可以从更高的起点开始,并如同搭积木一样的有趣工作。设计知识的积累和再利用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节约设计费用,并可以使以往工业设计师独享的知识变成一个团体,乃至所有团体的共有资源。

数字化技术可以消除设计交流的屏障、距离和时间的限制,使得工业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及协同工作更为顺畅。数字化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资源,极大方便了设计组内设计人员之间与不同设计组之间以及不同设计专家之间的交流,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可以对产品进行协同设计、评价及沟通,进行集体设计,从而加快了设计进程,减少了设计费用。数字化系统还可以将工业设计的初期规划、方案设计直至末期的视觉传达设计等各个设计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之间的衔接更为准确,更为平滑,各个阶段的设计成果可以为其后的设计过程所直接作用,可以直接将工业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转化为生产或施工图纸,甚至可以直接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相联结,这不仅可以缩短整个设计的施工或生产周期,减少模型转换的偏差,而且可以帮助设计师从设计到生产等多个方面上对设计方案进行整体的考虑,从而大大减少各个阶段间可能出现的误差与矛盾,最大限度地加快各个设计阶段的设计进度、提高设计质量,并且可以大大节约各个阶段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今天,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打印机和先进的绘图软件是设计师必不可少的设计工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有效的对设计图进行修改和调整;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设计师不仅可以通过三维效果图了解产品完成后的虚拟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快速成型机制作模型,展现设计的真实效果。绘图软件的制造商们已经宣称“只要你想得出,我们就可以做得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大大的在加快工业设计速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业设计质量。

总之,数字化技术对工业设计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从技术层面到工业设计的理念层面,现代的工业设计都无法脱离数字化技术的影响。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设计在技术支撑手段以及工业设计理念上也要与时俱进,以数字化技术进步来推动工业设计技术与理念的创新,实现工业设计的跨越式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朱宏轩.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6)

数字化影响范文2

关键词:文学艺术 数字技术 创作形态 传播手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宇航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1998年1月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随后同志提出了“数字中国”概念,此时全球信息技术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技术的深刻变革,这场以信息的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将对世界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其它领域产生重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无疑也对文学艺术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面对数字化及网络技术全球化的冲击,现当代国际上许多著名的美学家、艺术学家,甚至许多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也都在思考文学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关系问题。数字技术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渗透到文学艺术领域的各个角落。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论述。

一、数字技术对创作题材的影响

数字技术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包罗万象的素材资源,直接影响和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现内容,扩展了文学艺术的表现范围。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探索自然的能力日趋增强,从而大大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视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全世界的资源全部共享,目前,Internet己成为世界上资料最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资料库。不管在世界什么地方,只要坐在微机前,都可以从Internet分布在世界各地计算机上浩如烟海的文件中找到所需文件资料和素材,或者至少对你提供这种文件的相关信息。Internet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更大的范围内服务于社会。文艺创作者能够在浩瀚的素材资源中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和审美感受,有利于激发文艺创作者的创作灵感,从而对其自身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启发与推动作用。

二、数字技术对创作思维和创作观念的影响

随着数字新技术和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快步进入现代技术文明的新时期,网络虚拟空间的引入,现实和虚拟世界的交错,引起人类社会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革新,人类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交往方式和节奏都在改变,文学艺术的思维深度也不得不进一步拓宽和立体化、多样化。

文学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文学艺术作为时代的影子,在时刻关注着世界的一切变化。《技术帝国》一书的作者特意发出了一个警告,他说:“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将越来越受制于世界的数字化。”社会各个行业也都在积极迎接数字化的变革和洗礼,文学艺术更是毫不例外。英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和宗教都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科学则属于现实实证的领域,理智的领域。而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理论的推广与应用,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联姻,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紧密结合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思维当中。

现实与虚拟的碰撞,极大的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形式,同时也使人们产生了新的审美取向。在审美感受中,美和新是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种美好的艺术方法一旦停止发展陷于重复,就会在读者和观众心理中引起疲倦,文学艺术家只有紧跟数字技术化时代的步伐,不断变异和更新自身的创作思维和观念,才能保持最大的审美价值。

三、数字技术对创作方法的影响

“数字”或“数字化”揭示了计算机工具的本质,是指直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工作,其着眼点在于工具本身。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文学艺术的创作表现提供了新的方便快捷的技术手段。相对于传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它在编辑、表现、传播、存储、复制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形成了科技美与文学艺术美的融合,它使得许多思维想象变为视觉审美呈现,冲击人的视觉神经。

通过数字技术收集、整理、保存、加工、编辑、展示、研究各类文学艺术信息,数字技术介入了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成为文学艺术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来创造文学艺术形式的整个过程。传统的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阅读鉴赏的方式是线性的由点到线到面,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则使许多想象中的画面具有直观性、整体性和多元性。然而数字技术的创作方法引入到文学艺术的创作当中直接冲击文字的表现功能。

四、数字技术对创作形态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文学艺术的创作形态产生了质的影响和改变。数字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文学艺术的表现提供了新的物质手段和技术手段,使文学艺术作品更富有表现力,也促使了新的职业人群和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种类的产生。例如:网络文化、自由撰稿人和数字艺术专业。

数字科学技术在文学艺术创作形态中的介入,促使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更大程度上向视觉艺术形态的转变,同时促进了数字艺术的发展。数字艺术是一种以技术为主导表现的艺术,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并以技术为核心的新艺术,广义的理解就是艺术的数字化。狭义的数字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的发展和全新的传媒技术为基础,把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感觉巧妙融合一体的艺术。数字艺术作品必须在实现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技术手段。

通过数字媒介,数字化后期合成技术使得许多幻想画面呈现视觉上的可能,数字虚拟现实能使人造事物像真实事物一样逼真,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逼真。使艺术的各种成分,如:声、光、色、画、镜头、语言文字交融成一体,从而给人一种审美的共通感。这种审美的共通感是我们单纯在书面语言的文学作品中无法获得的。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许多传统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经过数字化技术的加工也正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又呈现在人们眼前。如:《西游记》、《红楼梦》、数字电影京剧《对花枪》、《指环王》等。

五、数字技术对传播手段的影响

数字传播媒体的应用及普及,便捷的收集、整理、保存、加工、编辑、复制、展示和运输,使得文学艺术的传播手段由静态转为动态、由单一转为多元,由二维转为多维,它创造了新的审美活动形式,为文学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空。

数字技术对文学艺术传播手段的影响,最重要的表现在于文学艺术的电子媒介化倾向。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艺术作品的表现、传播和体验都能在技术上很容易地融合在一起。传统的纸质媒介、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传播媒体,即:数字传播媒体。数字传播媒体技术介入了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成为文学艺术的一部分,同时也大大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与广度,创造了新的审美活动形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残奥会的开幕式的呈现即是文学艺术数字化传播的典范,为人们呈现了一场文化艺术的视觉盛宴。

但是,数字传播媒体技术对传统信息传媒形成强烈冲击。《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认为,人类的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加数字化,从事与信息相关事业的人,如果不及时进化到数字化时代,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在美国,“如何才能拯救报纸?”已成为当下美国报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当然,数字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但同时数字化本身也是一柄双刃剑,对文学艺术也产生了某些消极的影响,如:数字技术的复制性和仿真性与文学艺术独创性的矛盾、数字世界的全球化与艺术的民族本土化的矛盾、技术理性与审美情感教育的矛盾,及文学艺术的商品化倾向、对某些传统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的毁灭性的改变等等,同样也值得我们深思。而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文学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最大限度地认识和运用数字科学技术,去防止数字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人文精神缺失、审美趣味庸俗化与心理疾患蔓延等负面影响;用好数字科技这柄剑,让文学艺术真正地发挥它的审美教育作用,让世人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达到精神的愉悦与审美的满足,让人类的发展再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杨建民:《艺术感觉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2]张佐邦:《文艺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朱 狄:《美学・艺术・灵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谭好哲、凌晨光:《文学之维:文艺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数字化影响范文3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变电运行;影响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在社会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数字化变电站应用于其中,是电力工程领域的一大变革。数字化变电站对变电运行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快速发展。所以,相关人员针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具有必要性。然而,要充分发挥数字化变电站的积极作用和强化变电运行管理,电力企业必须从综合角度而开展工作。

一、数字化变电站的定义及特点

数字化变电站以数字化技术为重要依托,能够对电力企业变电站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管,通过信息数据的智能化处理,能够提升变电运行的效率。可见,数字化变电站具有诸多技术优势特点。首先,变电运行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能够实现数字化采集和管理,系统可以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输出,以满足电力企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其次,系统结构具有层次化的特征。数字化变电站设计过程中,其结构主要由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三部分组成,是基于光纤技术基础之上的通讯手段,数据传输较快,且抗干扰能力强。最后,电气设备具有智能化,如电子式互感器等先进设备,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数字化变电站在电力运行中的积极作用[1]。

二、数字化变电站对变电运行的影响

(一)数字化变电站影响安全事故处理效率

数字化变电站对安全事故的处理效率有影响,是电力企业发展必经之路。基于传统变电站条件下的安全事故处理,主要依靠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而开展,因而在安全事故处理方面相对较为快速。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深入,数字化变电站的经验相对较少,因而在处理安全事故方面,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借鉴传统变电站条件下的安全事故处理经验和方法等,使其为现阶段安全事故处理提供经验借鉴。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字化实践,相关人员能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后续电力安全事故处理提供有力依据。二是相关人员应定期对数字化变电站设备及各项电力装置进行检查,如果遇异常,则发出警报信号,使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处理安全隐患问题。基于此,数字化变电站条件下的安全事故处理,应以预防为主,进而为变电运行创造安全可靠的环境[2]。

(二)数字化变电站影响电力安全防范

数字化变电站的影响下,诸多新技术、新设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而使变电运行的安全防范工作相对较为复杂,但如若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则能够确保变电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电能。与传统变电站相比较,数字化变电站的安全防范工作相对较为复杂。首先,电力工作人员通过后台操作,对软压板接口处进行相关检修操作,以保障该区域的安全性能。其次,基于数字化变电站的安全工作,必须从整体网络角度加以考虑,以充分发挥数字化变电站的优越。例如:对主变闸刀、GPS对时系统等设备需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基于此,变电运行安全防范工作较为到位,实现安全稳定的目的[3]。

(三)数字化变电站影响变电运行规程

数字化变电站对变电运行规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基于数字化变电站的电力企业,大多广泛应用网络化二次设备、智能化一次设备等数字化设备,因而与传统变电站下的变电运行规程有差异,要求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应及时对变电运行规程加以修订或增加方面的调整。首先,如若传统变电运行规程范围内不含有新技术和设备,则在数字化变电站背景下,必须增设相关运行规程;如若传统变电运行规程与数字化变电运行规程之间存在矛盾,则以后者为主,对已有变电运行规程加以修订调整,以适应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的需要[4]。

(四)数字化变电站影响变电修试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电力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变电站设备在变电运行中可能存在诸多不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电力企业供电质量,对其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变电站,能够提升变电运行效率,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数字化变电站对变电修试工作有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数字化变电站能够将计算机中的控制、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对变电运行状态进行如实反映,使电力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获取相关故障信息,进而促进变电修试工作顺利进行。其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企业人员能够将相关先进技术积极融入于数字化变电站中,对提高数字化变电站的工作性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五)数字化变电站影响变电运行的巡视项目

数字化变电站在电力企业中的有效应用,集新设备与新技术于一体,使传统变电站条件下的变电运行诸多巡视项目发生系列改变。首先,在数字化变电站的作用下,变电站设备外观结构发生一定改变。例如:电子式互感器中的巡视项目相对较多,但在数字化变电站的作用下,相关人员可以忽视端子箱引线的巡视工作。其次,数字化变电站条件下的交换机等关键设备,在巡视过程中,应以光字牌、指示灯等内容为巡视重点。由此可见,数字化变电站影响变电运行的巡视项目[5]。

数字化影响范文4

(沈阳工程学院信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摘 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高校信息化的建议,教学平台成为当下较为流行、深受师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教学平台,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平台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控制及教学成果评估及解决实践问题等方面融为一体。通过教学平台,可以重新部署信息化的教学方案,通过多样化的学习以及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着重研究教学平台对教学的影响与作用,为日后的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提供有理论依据。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模式;教学沟通;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218-02

1.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不断产生多种类的创新型教育教学方式,其核心都是借助数字化、信息化及网络化来推动当代教育教学的前进与发展[1]。教学平台是当今高速数字化建设的产物,是多种优质教育资源以及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在教育领域,数字化与教育的结合至关重要。尤其,建立以互动性为主的教育资源类教学平台,使其能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以及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以及个性化服务,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教与学两个方面质量[2]。数字化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手段,其在教学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关系到授课方式的转变和课程建设的质量与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和人才[3]。目前,很多教育机构以及高校已经开始利用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通过平台的多类型资源,可以重点部署数字化的教学方案,通过多样化的学习以及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的章节中,本文将重点阐述数字化教学平台对教学的影响与作用。

2.教学平台对教学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1)教学平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首要作用就是丰富教学的多元化形势。教学平台的应用不仅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接受教师授予的知识,而且还能够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获得对知识的多方面讯息,能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点[4]。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云平台的教学资源以及互动平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在云平台上,教师能够通过丰富的云资源提供的功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学生对授课内容理解的程度。同时,学生之间还能将资源以及学习心得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分享与讨论,保证学以致用。这样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2)教学平台的另外一个优势是能够将随堂测试的内容实时传达给学生,达到随教随考,随考随阅,随时反馈问题的效果[5]。教师将讲授过的内容以及试题及时给学生,学生立即针对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习题做出解答,教师即刻看到学生的答题状态以及答案正确与否,同时针对学生答题内容评估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使全校师生习惯使用学习平台来进行日常沟通交流的手段。

(3)教学平台还能够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更多的创新作用。通过教学平台的信息化技术,实现远程视频课堂[6]。在校教师可以利用此学生平台达到“随堂测试、期末无纸化考试、课程设计论文批阅及留存、毕业论文评审、下发通知、资料上传、课堂视频资料留存及回放”等功能。此学习平台中的课堂视频影像资料能够长久保留,学生能够随时回看教师的上课视频内容,反复观看,以满足其求知欲望。教师能够做到将资料、作业试题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及时下发给学生。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受教师的试题资料并做出解答。

3.结论

本文阐述了数字化教学平台在师生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教学平台的多元化教学、教学平台的服务提供以及教学平台的教育模式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影响以及作用的深入分析。使用教学平台后,能够将课前、课中、课后、期中、期末、上学、放学各种时间段模糊化,将学习贯穿到学生的每个时间段,达到随时随地的学习状态。为今后创新性教学模式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曲宏毅,韩锡斌,张明,武祥村.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进展[J].

中国远程教育.2006(05).

[2] 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程建钢.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

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

[3] 王志军,余胜泉.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和分析模型研究[J].电

化教育研究.2012(05).

[4] 闫静怡.LAMS与Moodle的比较与整合[J].软件导刊.2010

(03).

[5] 王木林,洪伟林.Moodle和电大在线平台之比较研究[J].现代

远程教育研究.2007 (05).

[6] 范良聪.Atutor、Blackboard和Moodle之比较分析[J].科技信

数字化影响范文5

【关键词】媒体数字化;消费者;信息接收模式;广告传播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使数字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早在2009年的“两岸互联网发展论坛”上,安吉斯媒体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桂芬就曾断言:“未来所有的媒体都将数字化。”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普及率39.9%,手机网民数量3.88亿,媒体的数字化浪潮正席卷而来。而在媒体数字化趋势下,消费者的信息接收模式和消费行为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进而也对广告传播产生着深刻影响。

媒体数字化对消费者信息接收模式的影响

消费者主要通过媒体接收商业信息,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必然影响着消费者的信息接收模式。

媒体数字化对消费者信息接收最为本质的影响就是消费者身份的改变,即在数字化环境下,每一个消费者不再只是听众或观众,消费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可能是新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传受身份的这种本质变化,又导致了消费者信息接收模式的变化。

信息控制由媒体中心模式向大众中心模式转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是媒体控制中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是完全被动的,信息接收的时间和内容完全受控于媒体。而媒体数字化则将单向传播变为双向甚至多向交互式的传播。在数字媒体环境下,信息是海量的,并分类细致,消费者可以利用搜索引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类型与信息内容,并通过BBS、讨论组、博客等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实现受众与媒体、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交互传播。在数字媒体平台上,不只有广告主一个声音,消费者可以听到、看到来自其他消费者的不同的声音与态度,这也就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控制权,使传播由媒体中心控制模式向大众中心控制模式转变。这使得信息的受者与传者、受者与受者之间的交流更易实现。传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信息传播内容,调整信息传播策略;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者,加入信息传播的队伍中消费者可以及时将自己的看法等反馈,从而影响信息传播制造者,但同时也因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受到更为复杂的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不可控。

信息接收由无差别接收模式向选择性接收模式转变。传统媒体时代,受制于模拟信号传输的局限,传播者的信息传播是无差别的,消费者在信息接收时选择余地也很小。数字化媒体则不同,其传播技术的基础是数字传输,具有易于采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使数字系统能兼容电话、电报、广播、电视和其他通信媒体;可以采用数据压缩技术,便于数据的存储和传递;网络传播的光纤通道具有容量大、信息损耗小、不易受干扰等优点。因此,它传递的信息是海量的,这就为信息分类奠定了技术基础,使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信息专业化、分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同时,观点性的信息也大量出现。现在的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之前,大都会上网搜索更多的有关产品的信息,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强。像互联网上的博客、论坛的影响力已经大有超越广告的势头,成为广告主无法忽视的重要领域。

信息时效由滞后接收反馈模式向即时接收反馈模式转变。由于技术及信息审核的原因,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需要一个过程,消费者多是事后得知。比如报纸,新闻事件从发生到编辑成稿件,用计算机排版、印刷,最后通过多种渠道将其传递到受众手中,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消费者再通过信件、电话、面访等方式反馈信息,其到达的时限也相对滞后。而媒体数字化之后,因信息制作、传播的过程变得异常简便,网络传播又省略了信息审核环节,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消费者可以同步了解事态发展。并且商家可以通过点击率实时监控消费者的关注情况,使消费者的信息接收反馈由滞后向即时转变。

比如网络广告,不仅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点击次数、显示次数等量化指标跟踪广告效果,通过广告或商品评价,可以深度了解消费者对广告商品的性能、价格、销售环节等的评价,信息反馈快捷全面,信息收集成本低廉。

由“接受/拒绝”的简单模式向“接收—分化—重聚”的复杂模式转变。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导致消费者的信息接收只能被动接收,而媒体数字化使得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对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后形成自己的意见,通过博客、BBS等渠道再次进行传播,从而影响他人,主动性更强。众多信息通过网络汇聚、分类再传播,并在循环往复中实现量的增加和观点的分化融合,其复杂程度也大大提高,使消费者的接收模式向“接收—分化—重聚”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方向的不确定性也无限增长。

媒体数字化为广告传播带来的新课题

传统的广告传播是利用大众媒体由一点向大众做大面积传播,具有低成本、速度快的优势,它的本质是告知。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广告主往往通过购买媒介即可取得对媒体资源的垄断,从而获得传播优势。但媒体数字化使现代媒体从一对多的简单传播进入多种媒体多样传播的崭新阶段,打破了过去传播不平衡为广告主带来的渠道优势,剥夺了广告主实行单向告知的特权。消费者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原来消费者无法选择信息内容,他们被动接收传统媒体传播的商品信息,引发兴趣,形成购买,但目前这种线性传播与接收模式已经被改变,消费者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商品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己的评价与使用经验,从而从信息接收者身份转变为信息制造者。广告主一厢情愿地单向,已经很难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这就为广告传播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广告传播如何由信息告知者角色向信息引导者角色转变?

广告应更加注重实事求是,不要妄图欺骗过关。数字化之后,媒体不仅成为信息传播的平台,也成为消费者自我学习的平台。借助信息分类功能,消费者的商品知识和消费经验大幅度增加,辨别能力也随之提高,传统媒体时代广告主的信息优势已经不再,因此广告信息的传播要更加注重真实性,广告所传递的信息应是诚实、有道德、可信的。当目标消费者认为该信息比较准确时,影响其信念、观点、态度和行为的“内化”才开始发生作用。如果接收方将其视同玩笑或当成“恶作剧”,就会对网络广告本身带来负面影响。

数字化媒体广告既要有传统媒体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引发促销回应的功能,又不能像某些传统媒体那样遭到抵制与拒绝成为令人厌恶的垃圾信息。数字化媒体广告应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利用视觉传达直观生动的优势、媒介整合力强的优势,通过内化—认同—依从的心理学原理来构建广告信息传递的认知模式。即通过营造氛围,使广告消费者产生体验的真实性,形成广告信息传递的“内化”效果;通过视向引导,使广告消费者产生浏览的情趣性,形成广告信息传递的“认同”效果;通过猎奇画面,使广告消费者产生品味的独特性,形成广告信息传递的“依从”效果等。

多种渠道进行信息传播。数字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灭亡,相反,经过碰撞融合之后,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将重新定位自己的传播优势与受众群体,在竞争中相互合作,从而形成新旧媒体并存的局面。广告传播应以传播目标为导向,充分认识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的特征与优势,采用多渠道组合方式进行立体化的信息传播策略,将更有益于达到传播效果。

比如,用电视媒体广告达到大范围告知的目标后,再用企业网站进行商品信息的深度传播,通过楼宇电视、交通工具上的传媒终端有效锁定目标消费群,通过引导BBS、讨论组等网络平台的舆论方向增加潜在消费者的关注度与信心,再通过户外广告、广播广告进行实时提醒,从而可以实现品牌信息的多渠道立体化传播。

注重互动和参与性。数字化媒体时代,消费者不是单一信息认知的被动接收者,而是对大量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动主体。广告应以消费者为中心,由信息告知者角色转变为信息引导者角色,发挥数字化媒体互动性优势,创造一种支持和促进信息传播和信息认知的环境,从而使消费者在心理上产生内化的效果。

例如,网络广告如果仅仅是一幅图片(包括动画)被动地等待用户的点击,其交互性往往不够明显;一个企业网站,如果采用静态网页则更是体现不出其交互的功能。当我们通过电脑浏览一幅交互式网络广告或者一个多媒体形式的产品演示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击某个部分进行详细的研究,甚至可以改变各种图像的显示方式,可以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或者根据自己的指令组合为新的产品模型,这样才能显现出一定的交互性来。可见,交互性的主要特征是用户的实时参与。这种参与可以是有意识的询问、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顺序和内容的改变,也可以是随机的、无意识的点击等行为。交互的程度除了设定的程序之外,也与参与者的兴趣和参与方式有关。在互联网上,交互式广告、网络游戏、智能查询、在线实时服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交互性。采用动画效果往往能使广告富有情趣性,在互动性游戏中留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如能调动消费者对信息储存中与广告有关联的相似性、熟悉度和喜爱程度的记忆,就能更好地使消费者产生认同感。通过情趣性的视向引导让这些消费者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种视向引导包括三个部分:引导消费者完成对问题的界定和表征;引导消费者寻找答案并提出假设;引导消费者验证其认知结论。

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播媒介的生态环境,也改变了传统媒介下传授双方的角色定位,激发了受众希望能与其他人进行平等交流,从而获得一种参与感的潜在欲望,从而改变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模式,可以说对广告传播是一个挑战,因为它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难以保障的效果,然而,也为广告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它使广告传播的渠道更为多样化,并在互动传播方面为广告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也许正是未来广告形式大变革的序曲。

[本文为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数字化进程下吉林省广告传播面临的新课题》(课题编号:2009B124)及吉林省教育厅课题《广告学专业产学研结合机制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数字化影响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室内环境设计;表达方式

Abstrac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s, the impact of a variety of digital technology means the coexistence of Being Digital computer as the core to the various fields of art and design. Digital technology for art and design has brought new ways of expression, that the knowledge of digitization and digitization of information. Digital technology designed for indoor environment brings new creative methods and language, and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art and design.Key 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design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expression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一、 数字化技术为艺术设计带来新的表达方式

1.1 知识的数字化

知识的数字化即信息载体的数字化,包括声音、文字、图像的数字化。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对知识的汲取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千里之外的远程视屏、电子杂志的在线阅读和下载、图像的传输与共享等。知识的数字化也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语言和美学形态。

1.2 信息的数字化

信息的数字化,即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以前信息的传递大多数使用模拟信号,但模拟信号失真、易受干扰,不能最高精度的还原到原信息且难以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计算机处理的是数字信号将信息用二进制数码表示,其简单又可千变万化,也方便信息压缩传输和储存,多存储于光盘和磁盘。如将图书、报纸、期刊、杂志、文献、论文等内容通过数字化加工以后以电子文档资料格式存储和管理,并支持浏览、下载、打印、修改、分类查找、全文检索等。

二、 以室内环境设计为例浅谈数字化表达方式

2.1 传统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在艺术设计这样一个边缘学科大背景下活跃的一个小小分支,以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室内空间设计。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又满足相应的审美要求,同时也折射出建筑风格、风俗特征、人文需求等。传统艺术设计下的室内环境设计表现手法与形式相对单一,约定俗成地进过绘制草图、前期资料和手稿的整合、设计方案的确立、具体施工,以及对设计结果的审查与验收。然而这种传统的设计流程与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设计师头脑中及时涌现的想法不能快速地经过技术和审美的检验;在创作过程中若发现图纸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甚至一个必要环节的缺失时,就要打道回府从原始的草图阶段做起,既浪费了设计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拖延了工期。传统室内设计注重使用功能和形式美的需求,在材料的运用上以天然材料为主,更多地汲取大自然本身的元素,在装饰手法上更趋向于传统并极具地方特色。

2. 现代室内设计中数字化表达方式的运用

数字化带来的是机械动能到数字动能的转变,从传统的操作技术上升到遥感技术,是人力、物力和视觉的解放。数字化技术打破传统的空间格局,通过自由的位移与重组、灯光效果的运用与变换,实现不同环境下的空间感受。数字化表现是运用数字化的工具与手段,将室内设计方案通过静态的(AUTOCAD)图像、 动态的(3DMAX)影像或者是虚拟现实和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准确地传递方案的体量感、空间感、色彩感、材质感、光感等。使受众有更为直观的理解并准确判断将来生活在这样一个空间会带来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及时对设计师有较明确的反馈。

数字化技术表现也同样影响着人的行为活动,就室内设计师而言,已经从传统的设计手法中解放出来,运用 AUTOCAD、3DMAX、V-Ray、 Photoshop等各类相关的软件模拟真实材料的质感和不同时间段光线的表达效果。传统设计手法由于受到工具、材料和技法的限制,通常没有办法表现出预想的效果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展现出来,数字化设计手法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不仅能快速展现设计效果还能及时查缺补漏返回到任意一个设计环节进行修改,设计的灵活与自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确保设计的可实施性。

3. 室内设计中数字化表达方式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数字的可能性体现在科技与技术的关系、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数字化室内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在现有材料基础上的思维活动,更多地体现出设计师大胆的创新与丰富的想象。数字化时代是以人为主题的时代,是对人的身心最大限度地解放的时代。4D影像、LED灯、远程遥控、仿真机器人等是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切实感受,目前已发展到以人的感应对外界传输信号以达到自动调节的目的。例如当一个人打开房门感觉有些热,他的这种热的感觉会立马传输出去接收系统快速接收并及时调节降低温度,人不需要做任何操作就得到想要的感受。数字化技术带给人们的是极轻松、舒适的生活环境,它使室内空间具有可变性、可控性、可动性,其在未来室内环境设计中必将成为主导力量且具有太多的引导性与不可知性。数字化技术正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正因为各方面发展的不成熟给人们带来更为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使未来有更多的可能和不确定性,我们期待数字化时代带来更优美的视觉享受、更轻松舒适的生活方式、更彻底的物力解放。

三、 数字化表达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艺术设计面临种种的挑战,无论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是社会经济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因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来临在悄悄地改变着。数字化信息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学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时代、注重生活方式与幸福指数的时代,艺术设计的表达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变换。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是为了加快设计中数据化的过程,现已被广泛运用到艺术设计等专业领域,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包括CAD在内的数十种设计软件已成为普遍应用的设计辅助系统。无论是包装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还是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都是教师和学生离不开的设计表达工具,从前期制作到最终效果的表达,计算机都伴随左右,贯穿始终。

四、 总结

数字化技术影响着艺术设计的表达方式,新创作方法与新设计语言的出现,为当今艺术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面对数字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未来的艺术设计中,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在熟练掌握传统设计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用数字化技术为艺术插上创新的翅膀,才能创作出符合社会发展与需求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 傅骞,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的助推器[J],.光明日报,2004,9.

[2] 廖祥忠,数字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5,(28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