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区域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区域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区域发展

城乡区域发展范文1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地理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信息容量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以及地籍信息等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技术。通俗的解释,就是运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细节,最常见的其实就是电子地图,全球定位等。我们生活当中用到的最多的也正是手机中的以及车载的地图、导航、定位等等,包括日常定外卖时用到的定位。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地籍管理、地理信息更新、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等等这些,都需要用到地理信息技术。因此,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下文将首先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入手,介绍目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在此前提下,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

1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科技与社会发展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乡村发展也在不断推进,将乡村发展并入城市,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社会发展新环境下,出台了相关的规章文献《城乡规划法》,这是基于另外两个文献《城市规划法》以及《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而总结后提出的。以往的规划管理工作上是将城市与乡村两者分开来进行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的规划管理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这也是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正式的进入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局面。

2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现状

2.1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技术。在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的时候,我们要明确两个概念既: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技术。前者是指信息,后者侧重于获取、整合、显现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与科学手段。二者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必备的基础图件、详实的现状信息和科学的评估依据,是土地利用、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护与应急响应的监控管理平台,是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2.2专题地理信息。这是具有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包括行政区划信息、资源环境信息、土地利用信息、城市建设信息、城市规划信息、市政设施信息、公共设施信息,以及包括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在内的专题属性信息。2.3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应用中取得的成绩。城市在空间发展上需要先制定好规划与部署,在科学的规划下才可以开展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城市的建设已经不是传统的单一地上式建设了,在空间上有地面、地上、地下更加多维度的发展,这也意味着地理信息更加繁杂。二十多年来,城市规划行业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完成了“甩掉图板工程”,实现了电子报批,在CAD辅助制图、GIS数据建库、OA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具备了良好的网络平台、硬件设备、软件应用和数据基础,促进了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应用中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建议

3.1建设完善的地理信息数据体系3.1.1扩大地理信息覆盖范围。城市建设范围的迅速扩大和区域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迫切要求协调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测绘工作,扩大横向上在区域范围和纵向上在专业领域的地理信息覆盖,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性地理空间框架。3.1.2丰富地理信息含量。从侧重城市建设扩大到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在基础地理信息基础上采集丰富的专题地理信息,建立反映城市圈基本地形地貌、自然生态资源、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地理空间信息支撑平台。3.1.3扩展地理信息深度。城市空间综合开发的普遍开展,要求建立数字三维地图,为城乡建设管理、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基于三维可视化的技术平台;开展城乡基础地质调查和灾害危险性评估,建立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数据库,为城乡规划和产业布局提供宏观决策依据。3.1.4加快信息更新速度。城市旧城改造的加快,要求缩短地理信息更新周期,航飞定期更新与竣工测量实时更新相结合,加快城市建设热点地区及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信息更新,重视历史数据管理,为建立规划动态监测与评价体系奠定基础。3.1.5将信息共享机制进行完善。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并且要兼顾到方方面面。因此,这里的信息共享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方便工作中进行统一的网格划分并且也利于编码体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着大量的地理信息需要整合,信息共享机制能够便于地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的整合与提高。同时还需要建立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空间数据交换中心以及空间数据协调机制,这样一来便于实现跨地域、跨部门之间的地理信息相关数据的共享和交换。3.2发展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体系3.2.1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需要统筹规划城市圈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考虑和建设覆盖城市圈的定位基准体系,实现坐标系统的对接与联系,为实现各地、各类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奠定基础。3.2.2地理信息整合与管理技术。需要进一步加强三维GIS、多媒体GIS、虚拟GIS、时态GIS、数据融合与无缝集成、空间分析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并完善技术标准体系,解决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多源数据转换与集成、异构操作平台信息链接和综合应用等问题,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分发、安全管理和便捷服务。

结束语

城乡区域发展范文2

【论文关键词】城管执法 促进经济发展 维护城市形象

【论文摘要】在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建设大潮的推动下,城管执法工作的开拓性、创新性更显得尤为重要。城市的规模多大,城管执法的范围就有多大。城管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对市容市貌的执法管理,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为经济提供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直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建设大潮的推动下,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城管工作,思路有新的突破,观念有新的改变,作风有新的表现,能力有新的提高。通过创建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直接或间接地服务和服从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1]

一、城市形象管理的重要性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决定了城管的重要性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城市化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在区域中,城市的中心地位和主导性,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维护城市形象的城管工作,对于做好城市管理意义重大。

(二)城市的发展壮大决定了城管的重要性

城市的特点是人口密集,企业集中。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包括大量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居民的生活、学习、休息和娱乐活动,以及衣食住行,所有这些如果任其无序发展,那么城市马路再宽也要拥挤,城市建筑再好,也要被垃圾污染。城市三分建、七分管,维护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正常有序,就需要城管保证这一切有序进行,这就决定了城管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

二、城市管理工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的发展要用国际化的标准来衡量,国力的竞争就是国家中心城市经济的竞争。环境是资本、是品牌、是生产力,优化城市管理体制和模式,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的作用,推动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良好的城市环境,就会吸引人、吸引资金。人流物流的增加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维护城市形象的城市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优美的城市环境,配套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吸引外来投资者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是新时期我国城市管理的“主力军”,通过行政执法改善城区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文明城市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障碍物清理、维护本市形象、促进本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城管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栽下梧桐引来金凤凰,投资环境吸引企业来落户,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城管应该是构筑这个平台的得力人选。

(一)提高使命感,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管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一个大的范畴,我们都羡慕新加坡的城市文明,这个文明是靠严厉的执法得来的。******总理曾经指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把城市管理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推动经济建设、促进区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一个城市的建设,会投入巨额资金,这是社会上纳税人的血汗钱,维护好城市的建设,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贡献,是城管工作的历史使命,充分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管好城市为己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二)规范执法,保护经济发展

城市管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规划建设水平密切相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也只是城市管理的一个方面。确定正确的执法理念,为城市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城管工作是以“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当地、服务群众”为工作目标,改变人们心目中城管“抢称、掀摊、追贩子、没收罚款”的不良形象,通过沟通讲解。让百姓理解并支持城管工作。切实为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市容秩序,打造一流投资环境。做到依法执法、规范执法、科学执法,数字化城管,以服务与人民和社会的心态做好城管工作,是保护区域经济发展的必须。转贴于

(三)人性化执法,推动经济发展

2008年1月7日湖北天门市城管执法人员耍威风打死路人,触犯刑律被逮捕;2008年4月23日,南京市城管执法人员群殴市民事件;2009年3月11日,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城管执法局,滥用暴力,致使当事人受伤,引起市民众怒;这样的报道频频,与城管没有实现人性化执法有很大关系。执法必然涉及到处罚,处罚势必会带来抵触。怎样实行人性化执法,从而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呢?城管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强化公民法律意识,提高执法质量和效果。我们龙港镇作为全国第一座农民城正处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容环卫设施相对滞后,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与人口素质和文明卫生习惯养成相对滞后的矛盾,给城管执法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人性化执法的深化和完善,是执法技巧、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外在体现。城管工作难点的违章建筑、占道经营、城市三乱、街巷卫生、渣土抛洒等。通过规范的人性化的城管执法,推动本市经济的发展。

结语

维护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杜绝被各种“禁止、不准”束缚,该干的事没干好,该取缔的项目没有取缔的不作为;处理棘手问题和驾驭现场局势的能力弱,不按程序执法、导致矛盾激化的现象时有发生的乱作为,是目前我们城管执法的工作重点。

[1]张凤英.试论兰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系统运行体制改革[J].甘肃农业,2010(12).

城乡区域发展范文3

关键词:高速铁路;高速铁路站点;节点价值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1-0083-02

1、高速铁路的定义、特征及发展现状

1.1 高速铁路的定义和特征

根据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定义,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km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km以上的铁路系统。1964年正式通车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起始,途经名古屋,京都等地终至(新)大阪,全长515.4km,运营速度高达210km/小时,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随后法国、意大利、德国纷纷修建高速铁路。高速铁路的建成,大力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促进了房地产、工业机械、钢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降低了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1.2 国内外高铁发展现状

高速铁路发展的第一次浪潮是在1964-1990年之间。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共同推动了这次建设浪潮。这一时期法国东南TGV线、大西洋TGV线,意大利罗马至佛罗伦萨线开通并投入使用。此后,欧洲大部分国家开始大规模修建国内或跨国高速铁路,逐步形成欧洲高速铁路网络。90年代至今,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建设高速铁路的。高速铁路的建设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逐渐得到更广层面的共识。高速铁路的建设被认为是节约能源、节约用地、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200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客运专线建成,时速超过300km,是当时世界上运营时速最快、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高速铁路。而2010年-2012年,中国将建成以北京为中心的8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络。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开通的高速铁路包括京津城际高铁、石太客运专线、温福、甬台温铁路、武广高铁、郑西高铁和福厦高铁。

2、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高速铁路良好的发展前景为许多设站城市提供了成功的发展机遇,带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经济的转型。

2.1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强地方实力

高速铁路对地方经济振兴的催化作用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高速铁路不仅是高新技术的集成,其独特的产业链条,紧密带动机械、冶金、建筑、橡胶、合成材料、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相关产业发展,并促进这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京沪铁路为例,开工当年完成投资552亿元,创造了中国铁路单一项目完成投资最高纪录。根据定额测算分析,完成这―规模的投资能够产生200多万吨钢材、1200多万吨水泥、10多万吨外加剂的需求,并为沿线地方和相关行业带来近60万个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高速铁路的建成,缩小了时空距离、增进了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了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物质资料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从而有助于沿线城市整体性的人口与产业的增长。从经济史的角度看,铁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日本为例,据统计,1955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刚到240亿美元,只有美国的1/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69美元,只是美国的1/9。1964年建成高速铁路“新干线”之后,不仅在8年内收回全部3800亿日元投资,而且使日本经济结构整体转型。这一转型不仅使日本在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冲击之后,依然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而且使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560美元水平,成为一个超过英法德、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到1970年初,新干线使日本的人均收入比建新干线之前提高了近6倍。

2.2 强化城市等级体系,促进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

Pol(2002)在论及高速铁路的出现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时提到,高速铁路的发展会强化现有的城市等级体系,并有助于促使城市网络的形成。以日本为例,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京滨、中京、阪神这三大城市群成为带动日本经济的火车头,1964年东海道新干线投入运营后,把京滨、中京、阪神城市群纳入“4小时经济圈”,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的产业形成,还实现了原有工业布局的调整,以新干线、高速公路和现代通讯网络将大型工业基地与大城市相连,最终形成了以城市群经济为主体的健全的城市网络体系。(图1)

2.3 转变地方发展思路,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高速铁路对对城市经济的增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催化和促进(Pol,2002)。从催化作用来看,与高铁网络相联系会吸引新的经济活动到城市中去,从而带来经济的增长。催化作用往往发生在经济欠发达或者正处于转型期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决策者期望通过与高速网络的连接激发本地区的经济潜力,并不遗余力地游说以获取更为全面而紧密的连接。

促进作用则往往出现在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需要新的基础设施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以确保其可达性与经济增长步调一致。

以法国里尔为例,里尔地区位于法国北部,受传统工业衰退的打击,加上缺少发展新兴工业的基础和动力,里尔地区面临日趋衰败的境况,迫切需要经济结构的转型。1986年,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荷兰共同签署协议,建设欧洲北部高速铁路网络,里尔市主动出击,通过不断游说不仅使得高速铁路线路放弃原线路而通过北加莱海峡地区,并且将最终的选址牢牢锁定在里尔市中心。这样,里尔利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伦敦、巴黎、布鲁塞尔三座城市通过高速铁路相连,直接接受这三个城市的经济活力辐射。里尔TGV与新旧车站、国际与国内、城际与城内交通网络的良好接驳,使其一跃成为欧洲可达性最好的城市,’提成了里尔在欧洲的地位,成为工业城市转向工商服务业城市的典范。(图2)

3、高速铁路对城市影响的作用机制

作为顺应经济发展需求、应对能源危机的产物,高速铁路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基础。首先是相对稠密的人口和密集的城市群,能够承受高速铁路的票价和多点停靠需要;其次是较高

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基础,能够保证高速铁路的施工、运行与维修需要。从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和建设的情况来看,高速铁路的发展模式都是首先连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沿线的城镇则或多或少地受到带动与辐射。

高速铁路网络的建设不仅意味着铁路运输的复兴,也意味着高速铁路站点及其周边地区的改善与重建,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城市发展的鼓励与促进。然而,这并不是必然的情况,单纯的高速铁路的建设对城市经济的增长没有完全直接的带动作用。(Pol,2002)。如果希望高速铁路在城市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那必须使其与所服务地区的经济水平、产业类型发生关联(郑瑞山,2008)。因此,高速铁路站点及周边地区,不仅仅要实现必要的交通价值,也要承担一定的城市功能价值。

3.1 高速铁路站点的交通价值和功能价值

关于交通枢纽的节点的定义,西方学者认为,节点的本质应当包括交通与基础设施的集中(concentration of transport andinfrastructure)和城市功能的集中(concentrationI of urban functions)(Berfolini,1996,1999;Meijers,2000)。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良好的可达性会吸引商务、居住、工业等活动的集中,而一个高度发达的多功能区会带来大量的交通需求,并且为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支持(Serlie,1998)。

节点价值(node value)与场所价值(place vaIue)的定义及模型最先由Bertolini提出的,他认为,车站地区应该包括交通与基础设施的集中和城市功能的集中,比如围绕站点地区设置居住、就业等功能。

3.2 在规划中实现高速铁路站点及周边地区交通价值与功能价值的整合

作为城市对外联系的窗口,高速铁路站点首先承担的是交通功能,提高高速铁路站点的可达性和通达性,使其更加方便地服务于更大范围,有助与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速铁路对城市的带动作用。在满通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高速铁路站点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开发功能,以其为载体灵活开发商业、旅游和居住等功能空间,形成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增值资金补偿投资的良性循环。

位于大阪北区的大阪火车总站不仅是大阪内外联系的交通枢纽,也是当地的经济中心。JR线、地铁线、阪神线、阪急线在这里交汇。3家铁路公司和城市地铁公司的8条轨道交通线可分别通往京都、神户、关西国际机场等地区,平均每天客流量达80万人以上,是日本关西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站。交通的便捷吸引了大量人流的集聚。围绕梅田车站积聚了大量的商务办公楼、商店和休闲场所,形成城市的经济中心。其它与高速铁路共生的商业项目,如百货商店、体育场馆、游乐公园、宾馆等都围绕在车站周围,既可以利用高速铁路的客流,又能够为高速铁路带来大量的客流。除此之外,高速铁路运营还特别注意以极优惠的方式吸引各类学校、医疗中心、邮局、图书馆等其他机构,因为它们不仅能够增加当地的房地产吸引力,还可以为铁路提供非高峰时间客流,使高速铁路各站成为沿途的社区中心。

参考文献:

[1]郑德高,杜宝东,寻求节点交通价值与城市功能价值的平衡――探讨国外高铁车站与机场等交通枢纽地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国外城市规划,2007,22(1)72-76.

城乡区域发展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城乡;差距

在人的一生中,学前期是人身心等各方面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当然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农村和城市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重庆城市和农村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关于重庆市城区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的现状的调查

综观重庆市城区近几十年的早教水平发展,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园入园率比上年有较大提升,但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公办示范园数量始终保持着较少的数量,取而代之的是个体、企业办的幼儿园或一些私立的贵族化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大多数都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大多是“家庭作坊式”为主,严格按照国家对幼儿园办园标准建设的却很少。据调查,一些民办幼儿园保教设施过于简陋:教室里面由于孩子太多,以及室内布置过于复杂,所以整个教室显得过于拥挤,幼儿的户外场地十分有限,根本无法开展一些正常的保教活动。很幸运的是我得到了重庆区市一所园园长对整个幼儿教育的看法,在调查中她强调:“幼儿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幼儿园最常见的是通过游戏活动、交往让幼儿认识自身,认识社会和他人,这远比进行文化教育的作用要重要得多。然而现在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许多家长心态,热衷于幼儿识字、拼音、写字、算术等教学,不关注幼儿基本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搞“填鸭式”教学,导致幼儿过早地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厌烦。加之教师本事素质的问题,在教学上严重违背了《纲要》的规定。

二、关于重庆市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水平的现状的调查

重庆市乡镇地区的幼儿园,结构形式比较简单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公立园;一种是私立园,目前面临的最大的考验是:师资、生源、设备的问题。据调查在农村的公立园中,从硬件设施方面看来:校舍普遍还是都较大,虽然不存在空间上的拥挤,但在室内和室外的设施上显得太过简陋;从软件设施方面来看:教师队伍普遍呈现老龄化趋势,教师组织儿童活动的能力、教学水平及以及专业化技能都不能达到国家对幼儿教师的标准。所以才造成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的结果。但我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教育认识的不足、重视不到位。调查得知,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方式是“家庭保姆”型的幼儿园,这些大都以农村妇女为主,一般是在自己的院子里,腾出一间或两间空房屋当教室,既可以招收一些幼儿增加收入,又能操持家务。这类幼儿园的老师基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很大程度上只是“看”孩子,只要不出事故,保证孩子安全就万事大吉了。她们招收幼儿的数量并不多,由于没有长远打算,教室内的桌凳往往是家用废弃的七高八低、参差不齐的桌椅,幼儿活动器材更是少之又少。农村幼儿园中存在着更多值得大家关注的严峻问题。

城乡区域发展范文5

关键词:解放思想;统筹城乡;重庆北碚区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144-02

一、北碚区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就

北碚区江东花木和旅游农业产业带(包括水土、静观、复兴、柳荫、三圣、金刀峡等六个镇,即重庆市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是重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三个试点区域之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2007年编制了“一镇二村”试点工作方案,以江东花木暨旅游农业产业带“一线八点”为重点,积极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探索和试验,初步形成了党委主抓、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新体系。通过试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在产业发展方面,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培育了静观小米、静观素心腊梅、嘉陵江名优鱼、绿康447锦橙和合景笋竹等一批有机农产品;在社会保障方面,建立了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农村低保全覆盖;在机制建设方面,初步探索了以“大地渔村”为代表的农民自主型、以“重庆农谷”为代表的政府引导型、以“乡村嘉年华”为代表的业主主导型三种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在土地流转、集中居住、农民工制度等方面探索了新路子。而今,北碚江东花木暨旅游农业产业带“一线八点”形象进一步显现。

乡村嘉年华作为重庆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国家用地政策从紧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主动争取、突破难点,取得了近1000亩征地指标。经过建设,乡村嘉年华活动区和农耕文化及设施农业体验区相继建成,吸引了市内外关注,迅速成为“一线八点”中的最靓点。

重庆农谷成为2008年重庆市重点建设项目,江东花港现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规划,大地渔村建成1000平方米观景平台和停车场,台农园6 255亩核心区总体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准,完成项目环评、可研,正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彩色树种示范培育为主的“多彩园艺”项目2万平方米温室大棚建成投入使用,300亩森禾彩叶观赏示范中心建成,彩色树苗长势喜人。金峡桃源项目补种皮球桃和仙桃1号200亩。胜天牧野项目完成614亩土地流转,种植高羊毛、白三叶、优质黑牧草等三种草种。

二、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该区充分发挥示范区作用,创新思路,大胆探索,认真总结,逐渐形成了业主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农民主导型的“三主导”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但是,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北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集中表现在:

(一)土地流转机制还不成熟,影响统筹发展

土地是开发区发展的第一资源,但农业园区征地比较困难。流转用地不能进行抵押,不能在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流转用地上的房屋也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限制了新农村发展速度。

(二)建设资金紧缺,农民新村欠款多

由于没有形成稳定投入机制,建设资金十分短缺。美丽乡村嘉年华开园后,全国各地前来参观考察,花费大量接待费,使原本紧张的建设资金更加紧缺。同时,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重庆农谷项目建设进程,北碚投资1 200多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素心农民新村。农民新村现已安置农民122户、388人,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虽然通过项目资金集中、借用工作经费等多种方式。支付了工程款600万元,但目前还欠600多万费用。

(三)体制仍然没有解除

为推进北碚江东花木及旅游农业产业带的发展,重庆商社集团投巨资打造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农业项目,需要获得北碚江东片区温泉探矿权,经过多次协调,但最终商社集团与208地质队未达成一致意见,至今无法获得江东温泉探矿权。

(四)工作创新不够,“和谐天香”办件难

“和谐天香”休闲会所,是江东花木和旅游农业产业带管委会引进“天香苑”业主,在重庆农谷项目开发的高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占地80亩,将修建管理用房5 000平方米,区里相关职能部门也很支持,只是在具体办件办证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就目前的政策,操作起来相当困难。

三、解放思想,进一步推进重庆市北碚区统筹城乡发展

北碚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必须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生态观光、体验休闲、旅游农业,突出“一线八点”大项目建设,力争取得新突破。发挥应有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认识,明晰发展思路

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北碚要把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尊重民意,积极引导;大胆探索,创新机制的原则,按照“12345”的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为手段,立足实际先行先试。争取主动、赢得支持,统筹兼顾,循序推进,进一步探索具有北碚特色的“现代都市・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模式。

(二)建好“两个平台”,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支撑

1 建好统筹城乡发展的城镇支撑平台。一要把北碚组团建设成为生态产业区、文化旅游城和重庆后花园。二要把蔡家组团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高端商务、高档次娱乐、高品质居住”等“四高”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市。三要把江东片区建设成为精细化工、资源加工、物流配送和移民工业基地,实现在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吸纳农民、减少农民。

2 以生态高效为重点,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产业支撑平台。江东生态农业走廊,要以重庆市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为载体,“江东花木暨旅游农业产业带”为重点,按照“一线八点”的总体布局,打造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长藤结瓜”的产业发展带。国道212生态工业走廊,以同兴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重庆市机电仪工业园、浙江产业园、汽车工业园、华立生物制药基地,打造生态工业经济走廊。缙云山生态人文走廊,通过打造生态景观和旅游景观带,建设中国竹海生态城,展示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厚重的文化、旅游的品牌。只有建好了三条产业走廊,才能解决好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问题,统筹城乡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

(三)把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一要建设一批相对集中的农民新村,构筑农村新型社

区。以人口的就业性转移为基础,完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双双转型。在水土镇大地村、静观镇双塘村试点推进农村户口成建制转城市户口的基础上,扩大到水口、大学城等地。二要激励城镇资源要素“下乡”。要建立一套支持农村、农业发展的城乡互动机制,突破土地、金融、公共财政等相关制度,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以实现城乡社会资源配置、生产要素流动的合理化,让广大农民分享到更多的改革成果。

(四)推广“三主导”发展模式,抓好项目带动,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近年来,北碚把“现代农业意识,商品经济思维,企业管理机制”引入农业,逐渐形成了以“乡村嘉年华”为代表的业主主导型、以“重庆农谷”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及以“大地渔村”为代表的农民主导型的“三主导”发展模式。

乡村嘉年华项目土地流转,全是由重庆商社集团出资出力、政府从旁协助进行的征用,占地农民全部按照相关政策安置,有相当多的农民已通过再就业培训重新就业,由农民转为产业工人。此项目是重庆“以城带乡”、城市反哺农村的样板,体现了业主主导,政府协调,农民得实惠。“重庆农谷”项目采用“农民用土地入股+分红”的模式,将分散的农民土地重新集中,统一经营,拆旧建新,农民入住农民新村,获得商业门面、就业机会、年底分红、土地租金等,体现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增收。“大地渔村”项目是“江东花木暨旅游农业产业带”上唯一的农民自主经营的示范村。通过政府引导,成立养鱼协会,推行“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依托西南大学的科技优势,有效解决了农民分散经营的弊端,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效益。

(五)精心抓好城乡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制度创新

城乡区域发展范文6

关键词:乡镇;成人教育;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探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委员会认为:“成人教育对于今天世界上许多成人来说,是代替他们失去的基础教育;对于那些需要应付环境新要求的人们来说,是延长他们现有的教育;对于那些已经受到高级训练的人们来说,是给他们提供了进一步的教育。”成人教育应奉行终身教育思想,促使人们走向成熟,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而担负成人教育使命的成人教育中心校,就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适应群众终身教育需求,创造条件开展各类培训,服务地方经济,提升成人教育的活力和魅力。

1、推进乡镇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知识产业、知识经济正向一体化、国际化、全球化迅猛发展。这些日新月异的新知识,直接影响到人们思维、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变革。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学习,不注重不间断地终身学习,就很难适应现代生活,就会成为新的现代“文盲”。只有不断学习,追求新知,善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当人们都有了这种学习求知欲望,那么,终身教育体系就应运而生了。目前,社区教育的发展总体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之间的社区教育发展还不平衡,农村乡镇社区教育比较薄弱,这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要广泛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居、学习型家庭等的创建工作,面向各类成人举办各类学历、非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实施“教育富民工程”、“两后双百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新市民培训工程”等,在终身教育的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以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基础,构建农村终身教育的网络体系

当前农民的终身教育问题虽然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但要真正落到实处,还存在许多障碍:一是受广大居民自身主观意识的限制。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要以人为本,除了政府部门的积极倡导,成人教育中心校和社区教育工作者及有识之士的努力外,还需要乡镇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初始进程中,村居一线的干部和广大公民还普遍存在对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乡镇内的各类组织对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支持度还不够,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不够高。二是受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制度的限制。乡镇农村人们的思想观念滞后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往往人治的成分大于法治,制度的不完善使终身教育、社区教育难以开展。三是受管理体制的限制。涉及社区教育的部门较多,每个部门都从自身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工作,政出多门,比较混乱。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觉得应以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基础,构建农村终身教育的网络体系。加快推进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成人教育中心校要深入村居、田头,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内涵,积极营造“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氛围。沉入基层,贴近农民,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农民干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以及本地条件适合做什么。通过宣传发动和调查研究,配合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各类培训,使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成为农村乡镇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主阵地。

3、以专业教师为骨干,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农村成人教育的根本之所在,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不可能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制约农民教育的关键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师资水平偏低,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学校无专职教师,大部分教师是从中小学校调进,他们年龄偏高,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又微乎其微,这些教师对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知之甚少,无力去指导和培训农民,更谈不上为农民终身教育服务了。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吸引人才入手,引进新毕业的各类专业毕业生到成人校,并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晋级等方面与中小学教师实行同等待遇,使这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从而改变现有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教师队伍不合理的状况。另外,农村终身教育的教师队伍只靠专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选拔和配备一支学科齐全、专业技能过硬、数量足够的兼职教师队伍是改善农民终身教育现状,提升农村各类教育培训质量的当务之急。成人校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依靠远程教育的优势,借助国内外名师的力量开展农民终身教育。

参考文献:

[1] 朴今海;;加入WTO对民族教育的影响及对策[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锋辉;农村成人教育教师素质现状及提高对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