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学习感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路学习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路学习感悟

电路学习感悟范文1

一、以任务为驱动,在“做”中学

电子线路是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且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较高。这门课对于中职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差)来说,学习难度很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以任务为驱动,在做中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对学习资源进行积极主动的应用,开展自主探索、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当讲授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这一章时,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任务的提出

先让学生观看举重比赛的视频场景,然后提出任务:假设举重比赛中有A、B二个副裁判和一个主裁判C,只有当主裁判同意时,且副裁判至少有一人同意时,举重成绩才能有效,否则举重成绩无效。请试设计一个裁判电路并由实际电路进行测试。视频的播放、真实场景的再现、任务的布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任务

任务提出后,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出的逻辑电路五花八门,但笔者并不急着告诉他们哪个是正确的,而是让他们现场介绍自己设计的逻辑电路图。笔者通过上台发言、小组讨论、相互修正等活动,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们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中手脑并用、互帮互学,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3.实施任务

在课堂上,当学生设计好需要的电路图后,笔者又要求其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选择自己所需的元器件,按照自己的设计连接电路,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正确。在此过程中,老师必须全程指导,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4.学习效果评价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不应过多地强调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根据电子线路课的特点,笔者不仅评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等情况,还评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相互协作的能力等。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促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以人为本,在“做”中教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厌学文化和专业理论课。但他们对于实践课、实验课以及其他需要动手操作的课程,往往兴趣浓厚。因此,专业教师应因势利导,在讲授专业理论课的同时,更多地通过做(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来达到教的目的。

如在讲授二极管、三极管器件时,笔者首先出示了二极管、三极管的实物,让学生直接观察。老师提问“这是什么”,接着问“有什么用”;接着,笔者展示拆开的电子产品(如充电器、收音机等电器),把这些产品分发到学生(以小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手中,让他们找出相同器件的位置;最后,再由笔者讲述这些器件的作用。这样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又如讲到三极管的判断方法时,可把学习环境移到实验室或实训室(营造氛围),学生每人一个万用表、若干个三极管,安排两名教师进行教学和指导。一名教师按照判断三极管类型、管脚的步骤,逐步操作,逐步讲解;学生仿照教师的动作进行按步操作、按步理解,此时另一名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学生很容易掌握三极管的判断方法,另外也可以通过对坏器件的测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以“做”为中心,学以致用,在“做”中悟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字,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要使学生学到真本领,教学内容必须尽可能转化为“实际电子产品”,一定要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把所学知识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电子线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材中的内容大多都与实际生活中的电器有密切联系,因此,每讲完一章节,教师都可以准备一些专业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课题。当然课题不能设计得太大、太难。例如学完二极管后,教师可让学生做一个电子猫(利用发光二极管);学完稳压电源后,让学生做一个稳压电源(可用集成稳压),为其他电路提供电源;学完功率放大电路后,学生就能完成OTL电路的制作,并连上音箱、VCD等附属电器,达到播放音乐的目的。当学生看到自己通过各种方法、多种渠道独立完成的作品时,那份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对知识的渴望也就越来越强。

当然,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会碰到很多的问题,如购买器件时的价格、型号问题以及调试无结果等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当初碰到问题时的真实想法,与学生进行交流,把自己的心得、想法、领悟说给学生听。通过真实的、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感悟知识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获得的,是自己通过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之后才能获得的,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到科学知识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乐趣。

电路学习感悟范文2

 总体原则是应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路,认识、感知电路。实验中本着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如按下图1过程进行学习)。在教师的指导、讲解和学生动手、思考相互结合下,学生对电路及电路图就会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比较轻松愉悦地掌握。

   

在实际学习、操作和训练中,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细节教学:

 

 

一、使学生重点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一个用电器没有电流通过,其他用电器也没电流通过。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的工作,且开关的作用与位置无关。

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一条支路没有电流通过,其他支路仍有电流通过。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的工作,支路中的开关控制各支路中用电器的工作。开关的作用与位置有关。

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他们学习电路知识的最基本的基础。对学生学习其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正确分析电路及电路图。

分析电路及电路图时,一定要先找到电源。结合并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从电源正极出发,电流在回到电源负极的过程中,观察有几条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则为串联电路。否则,为并联电路。

 

 

三、正确连接电路及画电路图。

在连接电路或画电路图时,一定要先从支路入手,分别连接完每一条支路,再把各支路并联,而后去连接干路中的各元件。

 

 

四、理解电流表、电压表的实质

初中范围内,让学生把电流表理解为一根可以显示出通过电流大小的导线即可。把电压表理解为断路。(而在分析电路或电路图时,把电压表视为“不存在”效果更好)。分析完电路后,再去观察电流表测谁的电流,电压表测量谁的电压。

 

 

五、简化电路及电路图的几点作法

在实际电学问题中,有些电路及电路图较为复杂,学生分析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以下措施十分有效,首先,使学生认识到电路中任意两点间没有任何用电器时,都可以把这两点看作是一个点。其次,画出其等效电路图。再次,电路图处理完毕后,一定要在电路图上标出各物理量,结合相关的公式及物理规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处理完毕后,学生有柳暗花明的感觉,使难度一下就降低了50%.

六,特殊电路图

在一个电路或电路图中,若出现电压表、小灯泡(或其他用电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串联时(如图所示),可把小灯泡、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视为导线,即把电路简化为只是用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路接通后,出现的现象为: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小灯光不发光,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

 

 

 

 

 

 

 

七、电路正确分析理解后,回归到以下思路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I

.结合下表中归纳的串、并联电路中各物理量的规律,进行对号入座,便能愉快轻松的解决电学问题。

串联电路

公用公式(适用于串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规律:I=I1=I2

电压规律:U=U1+U2

电阻规律:R=R1+R2

R> R1;R> R2 原因: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推论:====

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起到分压作用

I=

W=Pt=UIt=I2Rt=t

P==UI=I2R=

R=

W=W1+W2

P=P1+P2

电流规律:I=I1+I2

 

电压规律:U=U1=U2

 

电阻规律:=+

 

 

 

R< R1;R< R2原因: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推论:====

在电路中并联一个电阻,起到分流作用

R2   U2  I2

电路学习感悟范文3

所谓“一二三教学模式”,总的来说其基本构成就是:一张讲学稿、二类教学法、三项学习要求。

一、 一张讲学稿

(一) 讲学稿的形成

1. 每周一开一次物理教研组会议,确定备课的节次和主备人,并且每人对要备的节次内容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为主备人提供必要的备课资源。

2. 主备人通过个人研修以及他人的见解综合形成草案。

3. 周三小组研讨修改形成定案,并由主备人执笔修改。

4. 讲学稿印发后,任课教师在上课前还要针对自己所带的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确定适合本班学生的知识结构、方法程序。

(二) 讲学稿的具体格式

1. 预习导学

2. 合作探究

3. 自我检测

4. 拓展延伸

学生在预习自学中能充分体现其主动性、独立性与独特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负担为享受,使学习事半功倍。

学生在学习的具体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通过预习导学的检查,这种差异就会体现出来,从而能使老师的教有方向、有目标,知道每个学生已掌握哪些知识,需要什么知识,能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既节省了老师的讲授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 两类结构教学(解决教师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

(一) 教什么

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以知识树的形式呈现)

一棵大的知识树是由若干个小的知识树嫁接起来的。知识树的作用是先让学生看到这一节知识内容的全部,然后再顺藤摸瓜各个击破,即先整体后局部,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建立起对一节课知识的整体框架结构,也可以是一个单元、也可以是一册书等的整体框架结构都可慢慢建立起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把自己当做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找到了一种学习的方法——整体建构法,建立起了知识的整体概念。

(二) 怎么教

“三环两线一核心”

三环指:通过例题寻找方法,通过习题感悟方法,通过试题验证方法。

两线指:以例题、习题、试题等教学内容构成的知识线;以贯穿其中的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而构成的方法线。

一核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某一类知识或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

例题:额定电压为220 V的热得快的电阻为275 Ω,如果其正常工作10 min,将产生多少热量?

解:方法:1. 首先分析是否是纯电阻电路:

若是纯电阻电路,则Q=W=I2Rt=U2t/R=UIt=Pt

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则Q=I2Rt

2. 根据题设条件利用已学知识先找出求Q所需的量I、R、t

3. I、R、t三个量的单位都化成国际单位制单位

4. 把整理好的三个物理量带入公式Q=I2Rt计算

I=■=■=0.8 A R=275 Ω

t=10 min=10×60 s=600 s

Q=I2Rt

=(0.8 A)2×275 Ω×600 s

=105600 J

习题:某电热水器铭牌上标有“220 V 1500 W”字样,对它通电1.5 h,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通过本题练习,学生会感悟到本题属于纯电阻电路,消耗多少电能就产生多少热量,所以Q=Pt=1500 W×1.5×3600 s=8.1×106 J

试题:有一电烙铁,它的额定电压是220 V,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1210 Ω,若正常使用3 min放出多少热量?

再通过此题验证解题方法,使学生对此类问题有法可解,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 三项学习要求(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1. 深入预习(课前或课中),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基础知识,提出问题存疑(要求用铅笔做标记,教师抽批)

2. 互助探究(课中)个别学习、对组学习或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学生执教、情景表演、一问一答和教师讲述。(记录用黑笔或圆珠笔,订正用红笔)

电路学习感悟范文4

本研究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学单元简单电路一课为例,结合相关研究,通过教学过程分析,揭示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思维的目的。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互动中要注意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抓住积极因素,在课堂中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大胆质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

儿童心理研究结果明确提出:想要孩子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孩子科学有趣地“玩”。要将“玩”合理地融入教育。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及生活实际,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等。如,在五年级下册《简单电路》一课中,学生对于电有着各自的认识,对于电路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我选择从学生熟悉的路引入本课。结合自身的出行经历,本节课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介绍了一次出行的计划,从连云港市出发,经过盐城市,到达泰州市,最后返回连云港市(图1)。学生可以从图中直观感受到行进线路以及行进方向,为学习电流在电路中如何流动做好铺垫。从学生熟悉的“路”开始,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路,学生可以联想到是电流走过的“路”,使学生初步形成电路的概念,从而让“路”成为这节课的主线。

二、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实验操作

《简单电路》中点亮小灯珠是学生在科学课上最喜欢的探究活动,每当成功地点亮了小灯珠,学生总会兴奋地欢呼雀跃。可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放手让学生摸索,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找不到头绪,非常沮丧;而由教师进行示范演示,学生进行模仿,可以很快地完成实验,但缺少了探究,学生对于概念的建立就没有了自主建构的过程。

例如,教学《简单电路》一课时,在学生尝试连接电路前,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

方法一:课前录制一段实验操作视频,并配上相关的解说内容,学生可以先观看操作过程,然后再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再次观看视频。

方法二:可以选择一组学生先操作,将学生的操作过程同步至大屏幕,方便所有学生看清实验过程,学生在观看实验时可以寻找演示者的操作重点以及操作失误问题,为自己进行实验操作积累经验。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是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是落实“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根本保证。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掌握《简单电路》知识的具体目标: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简单电路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建立“电流通路”的概念,通常的设计都是以点亮小灯泡为主要探究活动。本节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提供学生预设猜测、充足思考的时间,所以学生不仅在乎电路有没有连接成果,而且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探讨连接成功的原因,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科学探究活动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四、运用信息技术,练习延伸拓展巩固

新颖多样的实践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红绿灯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进行连接,有学生会认为只要在已完成的电路中再加入一个小灯珠即可完成,当学生真正连接完成时他们会发现:虽然小灯珠都被点亮了,但是它们只会同时发光,同时熄灭,无法达到红绿灯真正的效果。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思考电流如何经过现在的电路(图2)。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先经过绿色小灯珠,再经过红色小灯珠,最后回到电池的负极,如果想让两个小灯珠不同时点亮,就需要为两个小灯珠设计各自的电路(图3)。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开关,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两个开关来控制小灯珠是否点亮,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开关来控制两个小灯泡,可以提示学生思考设计关键在于开关应该摆放在图中的什么位置上,从而设计出带有开关的红绿灯(图4)。红绿灯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让学生设计出生活中有用的电路可以激发他们思考的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运用信息技术,形成课堂反馈与评价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方法和策略上有多种选择,每类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优化组合,相互配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

电路学习感悟范文5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实验教学 分层教学模式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电子技术》同步开设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实验教学是中职学校训练学生动手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渠道之一,但传统实验教学过于按部就班,内容单一、形式呆板,只重视形式上模仿,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为了真正训练学生动手技能,促进每位学生个性得到最大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构建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分层教学模式。

一、《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分层教学内涵

1.分层教学含义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发展和提高。笔者依据本校实际,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分层内容包括:实验目标分层、实验手段分层、实验练习分层等。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众多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展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有的针对所有课程实施分层教学,也有针对某一门学科的分层教学。十几年来,中职校内进行的分层教学试验,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改进,已提供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依据。

2.分层教学目标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给每个学生以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量主动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其次,根据学生智力水平和理解、感悟能力差异,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使不同个性学生能朝着各自“最近发展区”不断发展进步。最后,让每位学生动手技能真正得到训练和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熟悉学习方法。

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分层教学实践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紧紧把握一条宗旨是:激活实验课堂教学活动,用好教材,灵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诱发每一位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达到个人学习目标,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获得初步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能力。

1.实验目标分层

初级目标(所有学生应该达到):学完这门课后,基本上掌握电子技术实验基本知识及进行电子技术实验一般规则,基本学会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基本上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以及利用方法。可以按照实验报告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中级目标(较好学生可以达到):通过实验学习,对电子技术实验基本知识及进行电子技术实验一般规则比较熟悉。比较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以及利用方法。初步具有排除电路简单故障和解决实验中遇到实际问题能力。能写出实验报告。

高级目标(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达到):对电子技术实验基本知识及进行电子技术实验一般规则非常熟悉,熟练利用常用电子仪器正确利用方法。能准确观察实验现象,正确测量实验数据,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写出规范实验报告。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电路,具有排除电路简单故障和解决实验中遇到实际问题能力。初步具有组装和调试简单电子产品能力。

以上三个目标,教师首先让学生选择,为自己确定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自己能力来进行学习。老师作引导,力求让每位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

2.实验手段分层

由于现代信息突飞猛进,学生要关注和学习知识很多,感兴趣技术也很多,特别是对电脑利用,基本上每位学生都会利用电脑,并且是喜欢玩电脑。实验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可以结合新技术以达到这一目标,所以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笔者结合电子仿真实验,学生可以熟练利用传统实验仪器去完成实验,也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去掌握实验内容,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达到每位学生学习目标就行了,还有可以通过仿真软件和实际电子制作去体现知识运用和综合能力提高。

3.实验练习分层

在以往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到实验场地限制,学生上完实验课之后,除了完成课后电子小制作,对实验内容要进行复习几乎是不可能。但采用分层教学后,因为学生可以通过仿真实验来复习,所以布置课后实验练习就有了可能。

在布置课后练习时也采用了分层模式。如在学习移位寄存器时候,在实验课要求学生动手设计时,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移位原理和计数原理各设计一个实际电路,设计完成后在学习机上或仿真软件上验证设计是否达到自己预先设计目,完成这两步后,每位同学还要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设计原理和该设计能实现功能,如果学生能做到这一点,说明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原理,这样运用知识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设计电路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知识水平和能力高低,可以选择两位、三位、四位、甚至是八位移位寄存器来设计,这样实验教学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平均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调节形成自我学习能力,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设计好电路后,首先通过学习机或仿真软件验证了,然后实验最后一项内容是小制作,让学生在设计电路中挑一个自己满意电路(要包括这一学期学到内容,涉及所学内容多少是评价一项指标),用实物来焊接,制作成一个真实电路,制作电路要根据自己水平来制作,能力差设计电路可以简单一些,只要能够完成就行了,能力强的同学设计电路要求要高一些。这样,教师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三、分层教学实施要求

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实现了个性化发展,有效推进了教学改革,但在实施的时候存在几点问题。实施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要端正,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综合素质,面向全体学生。目标、内容等分层一定要简便易行,方便操作,如果操作不方便,给正常教学带来很大麻烦,这种改革就是不成功的。同时,实施分层教学,一定要得到学校全方位的支持,否则,很难实施下去。

参考文献:

[1]陈敏.高职课程分层教学研究与探索.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05):25.

电路学习感悟范文6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电路;控制理论

1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由电子技术、电力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交叉而来的新兴学科,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电力电子技术具体地说就是指利用电力电子元器件来构造不同的转换电路从而实现对电能的一系列变换,是一种利用弱电来控制强电的技术。同时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工业、交通运输、通信到新能源系统等各方面都有应用,甚至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比如现在家用电器中很流行的“变频”技术就是电力电子技术的一个小应用。

2教学体系结构及要求

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分成三部分:元器件、控制电路和控制技术。我们学校给这门课一共安排了80学时,如果这三个部分都要详细介绍的话,时间上是不够的,所以主要介绍前面两块内容。电力电子元器件是本门课程的基础,包括半控元件、全控元件和不可控元件。控制电路主要包括四大基本电路: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直流到直流变流电路以及交流到交流的变流电路。控制技术部分主要介绍SPWM脉宽调制技术和软开关技术。元器件部分要求学生首先要能分清楚各种元器件所属的类别,其次要求能理解各自的工作原理,最后要求能够按照电路要求自主选择元件;控制电路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能够分析并画出电路的输出波形图,能计算电路的一些参数来选择元器件;最后控制技术部分要求能够掌握SPWM的原理即可。

3理论教学

(1)兴趣的培养

电力电子技术是自动化、电气工程专业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也的确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要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从心理上重视这门课就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上好第一堂课对该课程后续的展开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第一堂课上要多多的展示一些电力电子应用方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电力电子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1];同时可以给他们展示一下对口的公司在招聘信息上对该课程的要求来引起他们的重视。然后后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慢慢引导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

(2)教学思路的把握

教学的顺序是先介绍元器件,然后介绍各种转换电路,最后介绍控制技术。在介绍元器件时,要讲清楚半控、全控和不可控指的是对电路“开”与“关”的控制。在控制电路中元器件是作为开关使用的,输出波形的转换也是因为电路“开关”的切换实现的[2];在介绍各种转换电路时,首先要介绍各种电路实现的功能,然后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分析下如何用电路实现这些变化,最后提出典型的变换电路进行讲解。在课堂内容上应以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为基础,以整流电路和有源逆变电路的原理、搭载各种不同负载时的波形分析为重点,特别是在介绍感性负载和纯电阻负载时波形的变化是很重要的。无源逆变和直流到直流变流电路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由于目前变频技术在家电行业应用广泛,所以交流到交流变流中的变频技术也可以进行详细介绍。

(3)教学方法的改变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以绝对的优势替代了传统板书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电力电子技术这门学科在教学时涉及很多复杂电路、波形的绘制,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提前将这些波形准备好,节约了大量教师课上板书的时间,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采用FLASH动画来吸引眼球,能更直观的仿真出电路通断的过程,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以多媒体教学这一手段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自带的工具包搭建各种电路来仿真,通过软件仿真出对应的图形。这样通过计算机算出图形,要比直接把图形显示给学生看更让他们记忆深刻,也更让他们信服。

4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任何一门课程中都应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能帮助他们记忆。而电力电子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新型的电力电子器件、新技术、新的使用方法,都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其可用性。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配备的实验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四种控制电路以及控制技术都有对应的实验,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从中选择一些有较高实验价值的项目进行。例如整流电路是教学时的重点内容,那么这一方面的实验就可以做一些。可以让学生搭建桥式整流电路,然后搭配纯电阻负载、感性负载和反电动势负载,通过观察波形变化来加强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讲直流斩波电路时,可以让学生在六种典型斩波电路中选择一到两个电路进行测试,深入理解理论课上学习的原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设备有限不能做到每人一台设备,一般都是几人一台,这样就会出现有些同学整个过程游离在状态之外的情况。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将一组学生进行任务的分工,分成设计电路的、搭建电路的和验证实验结果的,这样每个人都分配有任务,就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了。

5小结

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要求和实际教学三个方面分别阐述笔者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体会。对一门课程的处理方式,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式,但都希望能以较为恰当的教学方式把最需要最重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刘广忱.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12).

[2]张波,丁金林.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体会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