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商消费趋势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商消费趋势报告范文1
在报告中,NPD DisplaySearch按服务类型进一步分析电视出货情况。基本的联网电视指的是通过运营商系统来接入到网络系统以获取服务,如欧洲的Hbb.TV,英国的BBC iPlayer,美国的Hulu和日本的AcTVila,Netflix和YouTube也是此类服务提供商。根据NPD DisplaySearch,智能电视不仅是可以提供YouTube等服务平台,或者是接收运营商服务,它还可以接入到品牌端平台并进行系统升级。由此,我们将智能电视按照服务提供方式进行分类:
“品牌商管理内容的智能电视(Set maker controlled)”——享有品牌所提供的平台服务,品牌间特色均不相同,平台上服务内容基本通过apps提供,而消费者对apps选择与使用由消费者自行配置。
“消费者可控内容的智能电视(Consumer controlled)”——用户可通过电视接入到整个网络系统,内容与服务不限于运营商服务范畴,由消费者自行选择,这些机型通常内置浏览器。
报告指出,2012年第一季智能电视占全球电视总出货量的20%,日本最高为36%,中国为30%,西欧智能电视的占比超过29%,北美为18%,全球所有地区智能电视渗透率均在10%以上。
“联网电视的成长绝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目内容”NPD DispalySearch电视研究总监Paul Gray表示:“网络节目丰富多彩,因此成了重要的娱乐渠道。随着网络视频从个人电脑转移到电视屏幕上,中国消费者可以从网上找到许多新鲜的节目内容,由此也促进了联网电视的成长。”
来源:NPD DisplaySearchQuarterly Smart TV Shipment and Forecast Report
从报告可以看出,联网电视在全球各个地区出货量占比均较高,这一点较为令人吃惊。发达地区联网电视出货量较高,但中东和非洲等宽带普及率较低的地区也对联网电视表现出强烈兴趣。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趋势,”Gray补充到,“在新兴地区,许多国家的移动宽带覆盖面远超出固定线路,因此我们发现消费者还是希望能够在大屏幕上收看视频内容。”
从地区来看,中国是最大的智能电视市场,出货量近3百万台;其次为西欧,为210万台;北美占据第三,为140万台。中国传统的春节假期更促进了智能电视的销售,而西欧消费者对智能电视较为谨慎,市场需求有些许降低。
电商消费趋势报告范文2
日前报告称,2012年中国服装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3050亿元,同比增长49.9%。作为服装消费大国,服装电商在中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报告分析认为,自2009年起,中国服装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0年增长尤为迅猛,交易规模同比增幅高达100.8%。
报告称,从B2C服装网购市场份额来看,天猫依然处于绝对领先位置,占整个B2C服装网购市场的71.2%。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是京东与凡客,占5.9%和5.4%。
分析师莫岱青认为,服装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具有三大动力:
一、服装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开展电子商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获取利润;
电商消费趋势报告范文3
衣间。渠道在多元化中不断走向融合,没有哪个渠道能真正成为唯一的霸主。
当我们花一整天时间逛街,拖着疲惫的脚步,拎着一大堆“战利品”回家时,打开电脑,赫然发现刚刚购买的衣服、化妆品、日用品都能够在网上买到,而且价格比店铺里实惠得多,所有的成就感顿时烟消云散。也许你已经意识到,产品供应商和消费者第一次如此亲密接触,一场关乎每人生活的渠道(通路)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在这场变革中,生产企业纷纷调整自己的渠道策略,力争向着短、平、快的方向发展。无店铺销售成为他们缩短渠道、压缩成本、掌握终端控制权的最佳选择。未来商场、店铺不再是商品买卖的场所,而是新产品的陈列室、消费者的试衣间。终端消费者成为整个零售业围绕的核心所在。当然,鉴于消费群体层次的不同和需求的不同,渠道也在多元化中不断走向融合,没有哪个渠道能真正成为唯一的霸主。
变革一:金字塔向扁平化
生产一台平板液晶电视,厂商得到的利润只有 10元人民币,在金字塔式的传统渠道下,这种现象并不鲜见。即使是格力、 TCL、蒙牛这样的大牌生产商,长期以来也一直备受渠道商挤压而导致利润空间缩小。围绕对渠道的控制权,企业与渠道商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不对等的权益关系促使这些超级供应商开始探索渠道变革之路。
传统的销售渠道结构呈金字塔式,在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市场营销环境下,传统渠道存在许多缺点。一是生产企业难以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二是多层结构有碍于效率的提高,且臃肿的渠道不利于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三是单项式、多层次的流通使得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反馈;四是厂家的销售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落实。
因此,许多企业正在将销售渠道改为扁平化结构,简单说来,就是减少中间环节,使产品经过尽可能短的渠道与消费者见面。这种演变趋势发展到极致,就是国外已经很成熟的直销模式。雅芳、安利这些世界级直销巨头在中国市场已经取得相当好的业绩。以安利为例,它的纽崔莱系列保健品已经成为国内保健品市场第一的品牌。
渠道的扁平化发展使零售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比如,媒体被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产品推广的平台,也是产品销售的平台。随之而起的电视购物、网络购物和以杂志形式为载体的目录销售,成为厂商和消费者进行信息交流和商品买卖的平台。由于中间环节的压缩,生产商原来 30~50%的流通环节费用有很大一部分让渡给了媒体。各种媒体将商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消费者又可以通过电话、邮购等方式将自己的体验回馈给企业,在渠道扁平化趋势下,生产企业得到的消费者信息既快速又准确。
以往消费者购买商品可能更加重视在什么地方购买,是什么品牌。但是随着无店铺销售的发展,消费者似乎不太关心商品是从哪里来的,只要是他喜欢的那一款就够了。
变革二:中心由经销商转向消费者
传统销售渠道一般通过有形商店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被称为“有店铺销售”。这种销售方式的优点是地点固定,便于消费者购买,销售量也较大,但是也有不少缺点。有形店铺租金高、店员工资水平上升、广告支出增加都会使经营成本加大,最终导致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负担加重。由于这种方式需要生产商给中间商让利,竞争力又被减弱了一环。而随着人们对休闲活动日益重视,让消费者花大量时间去固定的地点购物,更加不合时宜。于是无店铺销售( Non-Store Retailing)方式产生了。生产商不需要经过中间商和零售店铺,直接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
2005年中国商业零售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在 2005年正式实施后,无店铺销售方式被我国零售业所承认,全国各地的无店铺销售业正在飞速发展。上海、北京等地发展速度最快。以红孩子、乐友、京东商城、淘宝商城等为代表的无店铺零售商悄然崛起。这个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正在不断扩大。
以往消费者购买商品可能更加重视在什么地方购买,是什么品牌。但是随着无店铺销售的发展,消费者似乎不太关心商品是从哪里来的,只要是他喜欢的那一款就够了。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关注的中心已经从经销商向终端消费者转移。电视购物、网络购物和目录销售这三大新渠道最大的特点就是拉近了生产商与消费者的距离,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最精确的地点与最合适的人实现最快速的沟通,以消费者为导向,进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变革三:多元化下的渠道融合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细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特征越来越明显,传统渠道模式导致的商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竞争需要。高端消费者通过多种渠道消费的趋势日趋明显,他们对采用多渠道销售的企业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Forrester研究公司在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预计,在美国,跨渠道消费占消费总额的比例将从 2007年的 20%增长到 2012年的 38%。如果这些数据准确的话,那么到2012年,美国 3万亿美元消费总额中将有 1.1万亿美元是跨渠道消费。
据德勤咨询美国零售行业负责人 Kasey Lobaugh观察,当下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不同渠道对商品进行查询、选择、购买和退货。同时他指出:“应对这种跨渠道的消费方式,不仅仅是增加销售渠道那么简单。发展多渠道销售,应该从消费者角度分析,避免在自己的渠道里出现互相排挤和抢业绩的情况,应该不断地激励不同渠道之间的相互协作。”
在中国市场,消费多元化趋势也在促使厂商不断开辟新的渠道。以联想为例,去年 8月联想推出了 “IdeaPad S9、S10联想淘宝旗舰店网络预售”活动,此外还在 Telweb销售大学生笔记本电脑,并在上海推出了电视购物销售方式。据统计,联想在淘宝网开店后,一个星期销售出 1000多台IdeaPad S9/S10。在上海某电视台,一个时段 45分钟销售出400台笔记本电脑。在 Teleweb,三周内预售出 8200台适合学生用的电脑。对此,联想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消费事业部总经理刘杰刘杰表示:“在网上开店、在电视购物频道做销售,既有销售功能也有推广功能,两者都是创新性的尝试,符合一些用户的购买习惯和消费潮流。 ”
电商消费趋势报告范文4
连最能折腾、崇尚以战养战的京东都要如此变脸,这意味着中国电商企业以持续融资、以牺牲毛利率和持续亏损换取规模与品牌效应为特征的早期草莽阶段正在终结,它们正身处新的黄金十年的临界点,利润率将随着规模增长、成本效率提升而逐步好转,以争取微弱盈利导向的精细化运营中期阶段正在来临。
要探讨这一转向,尤其不能忽略目前关于电商红利终结的争论,多数观点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人口、网购人口的高速攀升已经刹车,加之平台崛起、电商价格与营销血拼等态势存在,新流量金贵如油,很多电商企业陷入了“无营销无增长”的尴尬境地。
不过,尚有三大红利并未被充分挖掘:一是老客户挖潜,客户忠诚度管理将成为电商必备利器;二是网购黄金用户群(36~50岁中年人士)尚未真正活跃起来,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数字新生代3.0》报告称,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平均年龄仅为28.9岁,“年轻的探索者”(26~35岁)依然是网购主流人群;三是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增速正超越PC互联网,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在其2013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也谈到了印度市场的移动互联网已经超过PC互联网,其他国家也将朝这个方向迈进。大朴网创始人王治全甚至称,“中国电商真正的红利时代还远未到来,现在只能是坚持”。
2013年,在传统企业深度触网、平台型电商控制格局、垂直电商寻觅出路等三股主要力量的激荡之下,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出现如下五大新趋势:
并购与融合将主导竞争格局变化。据易观国际预测,2013年以资源整合为目的的大佬级并购持续,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二八原则显现,这也意味着大平台将垄断消费的绝大部分份额。平台生态之争会使得更多的垂直电商陷入困境,并转而需求出售给大型平台,而平台商也将依托并购后的融合,对电商市场进行卡位和深度布局。
此外,除了互联网电商平台加速布局,传统的零售巨头以及大型品牌商也将通过更多并购或与垂直电商合作,它们将成长为新一代的融合型电商企业,其核心特征是虚网做深(B2C官网+多平台分销,或者打造自己的电商开放平台)、实网做虚(线下店化身体验中心、虚拟仓库,强化物流和售后服务能力等虚拟增值业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业务的新型融合。
这意味着它们会从单纯的卖产品向服务转型,从单纯将电商视为渠道向实现企业新商业模式转型,而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企业是连锁零售巨头苏宁、商业地产巨头万达以及家电制造巨头海尔。
以C2B为代表的新长尾经济继续萌动。C2B概念诞生于阿里系要扶持小而美电商、保持平台生态健康性等方面的考虑,阿里系也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来对生态内的电商施加影响。目前能够看到的方式包括D2C、预售模式、聚划算的个性化定制团购、双十二中的生活方式标签化尝试等。这些都是比较初级的探索,但阿里系的平台影响力已经使得更多的企业在关注并尝试C2B模式。
C2B并非简单的个性化定制,而是企业通过聚合消费者需求,通过模块化设计与柔性化生产的方式,实现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传导和满足。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规模化的不规模经济,也是一种新型的长尾经济。目前最主要的难题在于上游供应链不支持、成本及效率尚不足以支撑模式的良性循环,但在服装、鞋类、家电等行业一批传统和新创企业的探索下,该新长尾经济会继续呈现模式探索上的多样化趋势。
微电商将成为一种新基因。所谓微电商,主要指电商企业利用社交化、移动化两大趋势进行的电商服务链条延伸,其业务重心并不在于拉新户、促成订单成交等PC互联网的核心诉求,而是在于实现电商业务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的迁移,从而实现企业的社交化、O2O化整合以及移动电商等新战略布局,从而占据未来竞争高地。
其主要特征有三:一是向移动终端屏幕迁移,尽管受制于屏幕大小、通信流量等先天限制,但它具有较高的直达率、利用碎片化时间、与用户随行等优势;二是提升移动化的增值空间,主要是实现移动购物以及O2O的商业创新,可以包括签到便捷化、CRM准确辨别、瀑布流设计、富媒体信息展示、移动支付创新等购物路径重设,还要加入商品的物流查询、点评、CRM二次营销、社交化分享等功能;三是基于社交化的矩阵设计,企业会以自己的电商官网为核心,构建包括PC互联网、PC社交媒体(微博、人人、开心、空间)、移动社交媒体(微信、微博、APP)等构成的矩阵,这会带来企业在组织架构、营销模式等方面的新变革。
微电商可以被视为企业迎合SOLOMO消费趋势的必备基因,变革背景在于社交化与移动化已经呈现不可分割的融合趋势,同时,要依托O2O模式盘活线上与线下的资源,企业必须做出有针对性的组织变革、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探索。
非标品垂直电商的黑马崛起。在垂直标品电商饱受争议、出路渺茫之时,针对非标品的方案型电商正如黑马般崛起,它囊括了家具家装、旅游、半工业品(IC元器件、化工产品)、高端服务定制及设计师D2C、农副产品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很多高额、低频的行业领域前景广阔。
非标品垂直电商正呈现出方案化的特点,即它们不仅卖产品,还要提供一整套的基于服务的解决方案,从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程去覆盖客户的需求,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组合、渠道供应和售后服务。和一般电商相比,方案型电商更偏重于专业性的方案输出和服务,而和C2B相比,方案型电商虽然不能完全个性化定制,但却能在已有产品上进行不同组合建议,给不同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组合方案。
电商消费趋势报告范文5
另外,类似同洲这样的专业机顶盒企业同时面对两大压力,其一,市场份额逐渐被一些大型家电企业挤压。其二,从未来机顶盒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机顶盒功能将逐渐集成在电视机里,做到硬件和软件分离,最终的受益者将是家电机顶盒企业。因此,专业机顶盒企业要在技术上做到未雨绸缪。
主营业务利润下滑
作为近两年一直保持国内机顶盒市场份额前5名的深圳同洲电子所的2006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利润总额较2005年同比下降5.42%,净利润同比下降0.7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比下降239.2%。而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卫星接收机、IP机顶盒、有线机顶盒、地面机顶盒)利润率同比下降0.29%,其中,有线机顶盒和地面机顶盒的利润同期增长1.21%和1.51%,而卫星接收机利润率同比下降0.38%,IP机顶盒同比下降12.45%。
东方证券分析师张小嘎表示,虽然同洲2006年年度报告对外显示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资金大量用于招聘人才和扩充销售终端队伍,但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环境也是导致一些机顶盒企业利润下滑的直接原因。从投资国内机顶盒市场而言,虽然2006年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带动了国内机顶盒市场的销量增长,但完全由有线电视运营商主宰的市场,机顶盒企业往往是有了订单却没有回款,回收资金困难,致使公司销售收入较低,亏损可能性较大。
从同洲2006年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到,一直以出口卫星机顶盒为主的同洲在2006年,其卫星机顶盒利润率同比有所下降。张小嘎表示,去年欧洲MPEG-2组织向国内机顶盒企业索要专利费直接影响了同洲机顶盒的出口,如果专利费索要成功,这对于以出口为主的机顶盒企业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多元投资前景堪忧
从2006年同洲的步伐可以看到,通过上市融资之后,同洲不仅在广电领域参与产业链中的环节增多了,也开始渗透GPS、手机、汽车电子等产品领域。
同洲电子董事长兼总裁袁明在2007CCBN的第四届数字技术创新论坛中讲到:“为促进整体转换互动的发展,目前同洲提供多种的资金筹措的合作模式,一是可以参与项目投资,帮助业务运营规划;二是可以提供资金筹款;三是提供前端到终端的设备销售;四是提供增值服务。”
同洲电子总裁助理孙宫宪曾表示,同洲数字电视产品将从机顶盒扩展到安防、通信、集成电路等产品。可以看到,同洲欲向消费电子提供商转型。
但是,这种多元化的投资,也影响到了同洲2006年的利润总额。飞利浦数字电视机顶盒策略及发展事业部产品经理孙喜庆表示,从目前来看,同洲的主营业务还是机顶盒,但同洲仍旧还未退去专业领域制造商的印象,成长为一个知名的消费电子品牌尚有待时日。随着机顶盒市场的持续升温,由垂直市场转向水平市场将是必然。水平市场的竞争将是渠道、网点、物流、售后服务、品牌、营销等全方位的综合比拼,而在这些方面,同洲并没有准备就绪。如何在水平市场上和传统大型消费家电提供商展开竞争?似乎同洲并不关心。
如果同洲不抓住数字电视现有的机会,在主战场巩固基础,扩大战果,而开始拉长战线,甚至跨行业作战,一旦新投资的行业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将会影响到公司的整体利润。张小嘎同时认为,同洲最大的优势在于机顶盒这块主营业务,如果不趁现在加快机顶盒的技术研发,将会逐渐失去机顶盒的主导地位,这恐怕也不会是同洲所期望的。
回收资金是难题
虽然2006年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带动了国内机顶盒市场的销量增长,但完全由有线电视运营商主宰的市场,机顶盒企业往往是有了订单却没有回款。
“这也是为什么同洲现金流下跌的主要原因。”张小嘎表示,“由于有线电视运营商对机顶盒回款周期太长所致,这也会促成同洲在资金财务上的压力。”
这种现象也是其它机顶盒企业所面临问题。诸多机顶盒企业对于目前机顶盒所带来的收益苦不堪言,一位机顶盒厂商老总曾称:“在国内市场,目前几乎所有投身机顶盒的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但即使是亏损,面对数字电视数千亿元的市场规模也必须先期靠抢占市场来换取份额。
北京海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张星屿表示,“投资机顶盒虽然在前期不赚钱,但机顶盒企业更多的是看到数字电视在增值服务上所带来的商机,这也促使很多企业为运营商提供包括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款等方式的合作方式。”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数字电视机顶盒产品经理孙喜庆认为,表面看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其它竞争者进入的门槛,其实不见得是高明的做法。这种合作方式对有稳定收入的地市运营商来讲其实是一种纵容,对于直接用户较少的部分省网来讲确是解决了其燃眉之急,但回款周期不容乐观。
受竞争对手挤压
格兰研究公司调查显示,2006年以家电为代表的机顶盒企业在机顶盒市场的出货量上开始跃入第二梯队,在有线机顶盒领域,以长虹、创维为首的家电机顶盒企业上升势头非常迅猛。这也从中挤压了专业机顶盒的市场份额。
同洲在2006年年度报告中对其市场竞争存在的风险也指出,机顶盒生产厂家迅速增加,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大型家电企业进入,使公司竞争压力加大。
格兰研究分析,目前中国的机顶盒市场基本上是机顶盒厂商直销与商销售模式,机顶盒逐步家电化,进入卖场进行销售是机顶盒销售渠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机顶盒进入卖场后,家电厂商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
电商消费趋势报告范文6
夏女士出自豪门。一天,专属销售代表通过电话告知她,店内刚到一批新货,其中有些应该非常符合她良好的时尚品味。于是她来到了半岛酒店香奈儿旗舰店,那里以客人少和销售人员众多为特色,专门服务于超级富豪。当客服代表带她进入VIP房间时,年幼的儿子则交由其他店员照顾。所有向她推荐的产品都经过精心挑选,在店期间,她可以享受酒店专供的带有香奈儿商标的甜点。最后她成功购买了两款香奈儿包和一款裙装。
在过去10年,中国电子商务整体上得到了蓬勃发展,奢侈品零售商也毫无疑问地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尽管奢侈品零售商们想方设法提高其在线销售量,店内体验还是击败了在线体验,赢得了像夏女士这样的更多高端客户。
中国人向来不以冲动任性为特点,而以勤俭节约和坚持不懈著称,与流行及时享乐的美国形成鲜明对照。但也有迹象表明,伴随着西式消费主义风潮的盛行,西方的短期行为方式也在逐渐渗入中国文化。
麦肯锡公司在去年12月公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去年因一时冲动而购买奢侈品的中国消费者人数骤增。报告指出,37%的奢侈品用户不出一天就会做出购买决定,而这一比例在2010年时仅为24%。
因此,奢侈品零售商们对店面的豪华装饰、对顾客的百般宠爱就显得愈发重要了。只有那样才能让顾客拿出34万元人民币当场买下一件孔雀羽毛风衣。
但是要想进一步利用这一趋势,奢侈品零售商们就需要提前考虑冲动消费的终极方式:网络购物。
少数品牌开设网商
虽然中国冲动消费的增长得到了广泛体现,但关于人数少但比例不断增加的线上奢侈品消费者的报道却不多见。参与了麦肯锡调查的1000名中国奢侈品购买者当中,有8%在过去一年进行过在线交易,比2010年增加了6%。
中国的5亿多网络用户都是极具潜力的网购客户。很多中国消费者都非常喜欢由淘宝等供货商提供的种类繁多的在线产品,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实体店还没有普及的低级城市。
麦肯锡报告显示,奢侈品销量节节攀升。去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了全球27%的奢侈品,比2008年增长了13%。在2008到2012年之间,中国奢侈品购买量也以27%的惊人速度不断上升。虽然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发展速度预计将在2012年到2015年期间减缓至12%-16%,但这一增长速度还是远远高于全球其他地区的3%-5%。
据投资银行里昂证券公司驻香港奢侈品分析师玛丽瑞娜·寇(Mariana Kou)分析,为了充分利用这两大增长趋势,少数奢侈品零售商已经在中国开设了网店。其中,巴宝莉中国网店在2011年开始运营;阿玛尼与意大利网络零售商Yoox合作在2010年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网店。其他奢侈品零售商也很有可能效仿这种模式:顶级品牌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网络商店,而较低层次的品牌则与Yoox这样的第三方合作。
在电子商务中,奢侈品没有必要屈从于一双鞋子或一台双杠洗衣机的销售模式。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愿意通过网络购买某些奢侈品。客户会考虑在线购买某些小件的、价格相对较低的奢侈品,而不会去店内花高价购买。当然,如果想量身定做一套西服,肯定会去实体店。但是如果只购买一些类似于钱包的小件商品,消费者们还是更喜欢从网上订购。
据McKinsev报道,因为目前只有极少数奢侈品零售商开设在线业务,电子商务在2012年仅占奢侈品销量的3%。但即使顾客不能在网上买到他们在实体店看到的某款镶满珠宝的手包,在线业务对于奢侈品的整体销售来说还是必不可少的。
电子商务不可或缺
奢侈品牌没有必要在线销售所有产品来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而来自于其他网络购物者的评价尤其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根据麦肯锡公布的数据来看,奢侈品制造商官方网站的产品销量只占总销量的4%,而消费者们却会经常光顾像淘宝这样的具有客户评价的第三方经销商。各大奢侈品牌也可以尝试在脸谱网粉丝专页上发起讨论,来打造网络形象。
网络购物会刺激冲动消费。比如临晨2点突然觉得某品牌的微波炉或电热毯不错,这种想法也是永远正确的。消费者们会在购买某件商品之前上网考察,而他们看到的内容也许会影响购物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比起直接进店,网络客户有可能会更全面地权衡自己的购买决定。因此,各大奢侈品牌必须要控制消费者的在线购物体验。
现在的顾客越来越懂行和理智了,奢侈品行业必须要应对这一变化。玛丽瑞娜·寇表示:“很多品牌现在都发现中国消费者多了几分老练而少了几分冲动。当然电子商务也有可能会快速发展起来。”
虽然零售商们永远都不可能用网络模式代替实体店经营,但电子商务将越来越变成不可或缺的补充形式。不管奢侈品客户的购买冲动是出于网上对某款手包的众多好评,还是因为对店内橱窗不经意的一瞥,成功的奢侈品牌都要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精英客户青睐体验
麦肯锡上述调查发现,奢侈品牌必须继续提供超一流的店内体验来吸引顾客。
当被问及什么因素最有可能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时,超过一半的购买者选择了与店内体验有关的一些要素,比如,他们对店内购买的商品做出的评价、与店员的对话、在商店橱窗里看到的产品、店内产品展示、细心阅读店内产品目录或观看视频展示等。
调查发现,购买奢侈品的时间越长,他们对所光顾的商店就关注越多。在那些购买奢侈品五年以上的顾客中,有52%表示更青睐“店面宏大,装修气派”的商店,而在购买奢侈品五年以下的顾客中,持有以上观点的只有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