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规划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制定规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制定规划方案

制定规划方案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策划;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1.城市规划实施的概念

城市规划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实施,即把预定的计划变为现实,城市规划制定得再好,如果不能有效实施,也不能发挥作用。城市规划实施通常是通过规划对各项开发活动的控制和引导,促使城市建设达到规划所预期的目标,从而不断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保证各项城市经济、社会和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并持续地按照规划进行[1]。城市规划的实施涉及到政府、开发商和市民公众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方面政府依照法律的授权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另一方面经批准的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城市的纲领,其实施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也关系到市民公众、开发商等各方面的根本利益。因此,保障城市规划的正常实施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事情[2]。

2.新区城市规划实施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新区一般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依据各城市的发展实际和布局特点提出的符合城市长远发展目标的新建设地区[3]。为了保障新区开发建设目标的实现,新区规划部门通常会编制一系列规划策划方案,除了法定规划,还有各类非法定规划策划,而各类规划的实施相对于编制而言困难重重。

2.1新区城市规划实施

2.1.1政府实施城市规划

新区政府实施城市规划包括多种方式,一是通过编制各类城市规划策划,制定实施计划等,合理确定新区发展目标并引导新区开发建设朝着该目标推进。新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通常为新区规划分局、规划派出机构或新区开发主体,主要负责新区所辖范围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及以下规划的组织编制及规划协调,对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从而达到对城市及新区总体规划进行深化和实施的条件;并按照已经审批同意的规划成果办理新区规划审批工作,对新区城市开发建设进行有序有效的管理,使规划的宏观导向能够贯彻在具体的行为之中,并使城市建设的具体行为成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有目的的行为[4]。

二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通过财政拨款等手段,直接投资项目建设。一般新区人民政府或管委会主要投资公益性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需扶持产业项目等项目,对于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正在逐步采用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减轻新区财政压力,使政府投资真正用于公益项目。

三是制定积极的城市规划政策对非政府投资行为进行控制和引导。新区城市规划是一个从制定到实施的连续过程,要把新区城市规划成果逐级转化最终落实为具体的建设项目,需要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城市规划政策。如根据建设项目性质、投资额度等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投资贷款贴息、减免或取消规费等手段,引导非政府投资更多地投入新区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和领域。

2.1.2市民公众、开发商等的行为

市民公众、开发商等与城市规划实施密切相关,他们或是城市规划实施的相关利益主体,或参与项目的投资,关心并监督规划的实施。市民公众是城市规划实施的受益者,他们期望通过城市规划实施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水平。开发商是城市建设的投资者,其开发建设水平关乎项目建设的成败和城市开发建设目标的实现,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在实践中,由于法制建设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开发商仅从自身利益诉求出发,干预城市规划实施,直接影响并侵蚀公共利益。

随着市民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对城市规划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参与愿望,加强规划的宣传,让公众了解和支持规划,自觉地执行规划的规定,服从城市规划管理,有利于纠正开发商的投机行为和规划相关部门的现象,更好地保障和维护公共利益,也有助于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

2.2新区城市规划实施存在问题

2.2.1新区规划编制不到位影响规划实施

为了更好地指导新区开发建设,新区规划管理部门通常会编制一系列规划,但规划体系常存在规划缺项或内容重复,同时规划时序不尽合理。如新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不同步,专项规划的内容不能有效落实到总体规划中,导致专项规划支撑作用不足,且各专项规划之间相关内容不完全一致等;新区上位规划不能全面指导下位规划,下位规划编制完成后,为了更好地实施,反过来修改上位规划的事情时有发生,导致新区实际开发建设与总体规划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2.2.2新区规划跟踪控制不到位影响规划实施

通常认为规划成果编制完成即完成了规划工作,忽视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过程跟踪控制,无论已有规划实施效果如何,新的规划总是在不停地编制,缺少对已有规划实施情况的综合评价,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并根据现状实际情况进行校正。

2.2.3受管理体制限制影响新区规划实施

城市规划实施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新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只是其中的一个作用者,规划管理部门的职能主要以规划编制和监管为主,缺少规划实施操作职能[5],其他相关部门如发改委、建委、财政、区政府、投融资平台等,不仅能够制定相关领域规划计划,还负责项目投资、建设等,导致规划的调控和实施处处受到其他部门的牵制。

3.强化新区城市规划实施的路径

3.1建立科学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理顺工作时序

建立由法定规划、非法定规划策划构成的全面完善的规划策划体系,通过非法定规划策划为法定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或依据,强化法定规划的可实施性。针对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发展定位、规模、产业、交通、市政等提前编制规划策划、专项规划,并落实到总体规划中,提升总体规划的可实施性,对于各平行规划之间的相关内容及时组织规划协调,保证规划内容的一致性;明确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等法定规划的控制性内容和引导性内容,突出以公共开发为主导,而对市场主导的设施则主要加强方向引导与总量控制,增强规划弹性,为下位规划的局部调整留出空间,保证下位规划不偏离上位规划确定的城市总体发展目标;要求各规划方案中提出规划项目,明确项目的实施主体及实施时序,并在后续的实施策划及行动计划中予以落实[6],重点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时序性要求,使其与土地供应计划相结合,保证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落到实处。

3.2强化规划实施过程控制,注重规划实施评价

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立即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规划实施的内容、时间计划、职责分工、投资等,并成立专门部门跟踪规划实施,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重点包括:一是对规划内容的评估,包括规划内容是否存在缺项,规划理念是否先进,规划技术方法是否合理等;二是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实际结果与规划预期结果的符合程度,对于严重偏离规划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校正,保证规划总体预期目标的实现;三是对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的评估,包括规划实施配套政策、资金投入、规划宣传、部门联动等。

3.3优化规划管理体制,保障规划实施

科学合理的新区规划管理体制,有利于保证规划“龙头”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引领和控制新区开发建设达到既定目标。过分集中于市规划主管部门会降低规划编制、审批的效率,过度的分权于新区规划主管部门则易导致规划执行力度的减弱,不利于预期规划效果的实现。新区规划管理体制需要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诉求相协调,并随着新区发展阶段而进行适当的改革。结合目前各新区规划管理体制,为了进一步提升规划实施效能,建议成立新区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新区规划实施,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对规划管理部门编制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价,负责监督各相关部门实施规划方案中确定的规划项目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区城市规划的成功实施是实现新区开发建设目标的基础。优化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强化城市规划实施过程控制,适当进行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强化新区规划实施、实现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红娟.浅谈城市规划实施的特征[J].山西建筑,2009,(22):60-61

[2]马文军,王磊.城市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研究[J].规划师,2010,(6):65-67

[3]张吴,张鲲.浅析城市新区规划中引入整体城市设计的目的及意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6):229-231

[4]孙施文.有关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研究[J].城市规划,2000,(7)

制定规划方案范文2

1相关概念及背景

干系人也称利益相关者,这一词最早被提出可追溯到1929年,其定义和观点也多达数十种。其中,以Freeman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干系人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4]”近年来,干系人的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并逐渐被引入到了环境领域,尤其是在环境规划和管理这一领域上。在国外的环境规划中,干系人参与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美国EPA(环境保护局)2008年3月的《HandbookforDevelopingWater-shedPlanning》中对干系人参与制定流域水环境规划的机制做了较详尽的阐述。早在2004年,香港PeterHills就从干系人的视角对生态现代化和香港的环境改革进行了研究[5]。然而在我国大陆,即使复杂的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都尚未建立起干系人的参与机制。在我国环境规划的理论研究中,干系人参与机制鲜有学者提及,可查资料寥寥无几。

2干系人的确认及分类

干系人的确认: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规划师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界定干系人。首先,识别决策者,即谁有权利决定做或不做某些行动。其次,寻找参与者,即为了完成一个项目,哪些人要参与行动。第三,界定受影响者,项目的实施会使哪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或更差。同时,规划识别的干系人应当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干系人过多会使规划成本过高,影响规划的费用有效性。因此,干系人的识别要控制在适宜的规模,既保证规划的公平制定和成功实施,又不使费用过高。干系人的分类:根据上面的定义及分析,本文将干系人分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者、受规划制定的影响者、有能力协助或阻碍规划实施者三大类;或者按具体职责的不同分为规划师(专家)、政府、排污企业、社区(公众)和其他相关者五类。其中,其他相关者主要是指提供资源或协助者,以及做过类似项目的相关者。根据我国的国情,本文认为将环境规划所涉及的干系人按具体职责划分较合适,有利于对其职能的界定。

3干系人的资源及其特征分析

干系人的资源:通常情况下,干系人群组所能具备的技能有会计、平面设计、信息技术、筹款、公关和其他技术专长等。除了干系人自身的技能外,他们还可提供大量的宝贵资源,诸如接触媒体、招募志愿者、获取数据集、接洽地方组织、获得会议设施、得到实地考察场所等。环境规划的制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涉及极大范围的技术和人力资源,而干系人正好拥有丰富的技能和资源,这就极大地推动了规划的制定过程[6]。干系人群组的特征:由于大多数的环境规划(如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范围较大,涉及到的干系人众多,这些干系人组成了一个干系人群组。这个群组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征:①整体性。干系人群组是由各个不同身份的干系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所有干系人都是为着整体目标而努力,经过商谈、博弈所制定出的环境保护规划也必定是其整体利益的代表,而不再是某一部分干系人利益的体现。②有序性。虽然所有干系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并不是说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各个干系人的作用和贡献是均等的。必定有一部分干系人处于领导和决策的地位,是流域规划的发起者、制定者或是协调者;另一些干系人则发挥辅助作用。因此各个干系人之间的地位是有顺序的。③动态性。这里所说的动态性,主要指干系人的组成呈动态变化。即一旦干系人被召集,可询问他们在代表性上是否还存在遗漏,可根据他们的反馈将其他的干系人补充进来。当然,随着进程的推进和形势的改变,也可能会将一部分干系人调整出去。保证干系人的广泛参与,同时又维持其在一定的数量,这也是在制定环境时所要遵守的费用有效性的基本要求[7]。

4干系人的角色和职责分析

规划师:在环境规划中,规划师起到了组织和推动作用。规划师是指受政府部门委托,协助和指导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的专家或研究人员,一般来自高校和专门的研究机构。规划师不是孤立地作为环境规划的制定者,而是广泛地组织干系人参与,并利用干系人参与的成果,制定出反映干系人中各利益集团利益的环境规划。具体而言,规划师参与的工作有:①充分调查现状,识别出所有的干系人,提交给政府来组织干系人参与讨论;②与所有干系人共同确定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供讨论,直到达成普遍接受的方案;③总结各种干系人的意见,并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使其更符合实际,提出达到目标的多种可行的行动方案;④分析比较各个方案的费用效益,根据费用效益分析和各干系人提出的意见筛选并组成最优的行动方案,并协助政府部门将行动方案分解到具体的企业、社区等;⑤总结和审阅干系人的行动计划,提出监督方案、检查方案、风险管理等方案,并输出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文本;⑥控制与评估环境规划的实施状况,根据变化情况对环境规划方案做出适时修改。政府:在环境规划中,规划师要尽量缩小政府的决策权,使决策更大程度地由干系人做出。因为政府在决策方面的权力要明显强于其他干系人,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流程和积极的规划师,决策结果可能更多地是反映政府部门的意愿,而不是公众的意愿[8]。但政府在环境规划的各干系人中是最为重要的一方,没有政府的参与和支持,环境规划将不具备现实意义。但应当警醒并真正认识到,政府如果缺乏合法性,没有权威,便丧失了“有效组织生活的基础”[9]。具体是政府在环境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协调干系人中的排污者和社区集团的利益,在环境规划的决策过程中扮演决策参与者,而不是唯一和最后决策者的角色。在规划的制定过程,需要政府参与的阶段有:①发起规划,邀请规划师;②按照规划师的建议,组织相关干系人讨论;③在干系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决策;④监督规划的实施。排污企业:作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它没有治理污染的动力,也不会主动提出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因此,为了能使企业积极执行环境规划中的各项措施,在规划开始制定时就应主动要求企业参与讨论制定规划。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参与谈判,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将企业纳入干系人中,其目的就是在环境规划中体现污染者的义务,促使污染者主动执行该项规划。所以,环境规划应当吸收排污者参与决策,以利益为驱动,激励他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增强环境规划的可实施性。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应参与问题的界定、规划方案的讨论、规划措施的执行等环境规划的重要环节。社区(公众):公众是环境规划的主要受益者,公众的环境利益是环境规划的最终目的。作为环境规划的受益者,公众是保护环境最为积极的人群,公众的诉求也最能反映环境问题。但是他们没有紧密的组织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声张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较弱,因此社区的环境利益是政府和规划师最需要主动倾听和调查的部分。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社区(公众)参与的阶段有:①参与对目前环境问题的界定和对未来环境做出规划设计;②参与确定环境规划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③参与环境规划的实施并对实施进行监督[10]。其他相关者:其他相关者是规划的重要协助者,主要是指提供资源或协助者以及做过类似项目的相关者。每一个环境规划的制定都应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极广,需要大量的资源。因此,将那些有过类似经验的人作为干系人让其参与进来,他们的相关经验可帮助规划师对当前问题做出较为迅速和正确的判断,使规划的制定尽早步入正轨。他们在规划制定过程中,主要参与下面几点:①参与问题的界定和总体目标的拟定;②参与目标的修正和分解;③协助规划师做费用效益分析,从而筛选出可行性方案;④参与规划监督方案的制定。

5干系人对环境规划决策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

5.1对环境规划决策的影响

在制定环境规划中引入干系人进行分析,是为了更好地模拟现实世界,使环境规划具有更强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干系人将参与环境规划制定、讨论、实施的全过程,起到参与、促进、监督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作用。由于环境规划和每个干系人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使他们都关心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并积极地参与其中,促进环境规划的实施。干系人参与对环境规划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干系人参与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由于各个干系人的参与,使环境规划的制定过程变成了类似多方谈判的过程,每个利益集团都有自己利益,相应的也就都有利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当这些利益集团需要达成一致时,各方必须都同时做出让步,最后达成一个混合方案。规划不再是某一个利益集团意志的体现,而是所有参与者意志的共同体现。所以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的机制,避免了规划只代表部分人的利益。②干系人参与机制激励了相关干系人参与制定规划的热情,有利于形成真正的“共同治理”。由于干系人的参与可以为自己的团体赢得利益,使他们有了参与规划制定的热情和驱动力。由于多方参与,这样就提高了规划的水平,大大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广泛参与制约了各类干系人之间权力的严重不平衡分配,使规划的出台代表了所有干系人的共同利益,达到了“共同治理”的效果。干系人参与有助于提高政府环境决策的质量,降低政府管理环境的成本,并避免因“一家独大”所带来的风险,对企业则可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对(社区)公众则维护了他们对环境权益的要求。

5.2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①各个干系人的利益目标有时是与规划目标不匹配的,各个干系人之间的利益也难以协调。在不同种类的干系人之间甚至同类干系人个体之间都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想协调各方干系人的利益以求达到共赢,难度非常大。如何选择共赢的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②在我国现行的环境规划中,还没有全面的干系人参与的经验可供借鉴。在我国,由于干系人参与机制的利用和发展仍停留在企业层面上,至今也没有真正地引入到环境规划中来。因此,我国还没有相关经验可供参考,现阶段还要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案例对我国干系人参与规划进行探索,并从中不断积累经验。

制定规划方案范文3

关键词:规划;村镇;基础设施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村镇基础设施投资,投资额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随着村镇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对村镇基础设施规划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发现,村镇基础设施规划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

1、村镇基础设施规划现状

1.1规划项目单一,不成体系

村镇基础设施是为发展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包括交通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园林绿化、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因此村镇基础设施的规划是一个考虑到以上各项的一个综合性规划,其基本要求应该是在考虑到规划对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实际情的前提下,对基础设施各个子项目进行合理配置,统筹安排,以达到限定资源下的效用最大化。而目前的村镇基础设施规划中普遍存在规划结构单一问题,即没有考虑到从村镇基础设施全局规划出发,而是仅仅对某一项基础设施做了具体的规划,例如许多村镇在修建村级公路时都制定了比较具体的公路规划,但是没有同时考虑到商业设施、水利设施、教育设施的规划,因此导致在以后修建该类基础设施时,造成了各种基础设施不匹配或者配置效率不高的情况出现。

1.2没有因地制宜,考虑当地优势

村镇基础设施的规划是对规划农村未来的一个整体性的思考和行动方案,因此村镇基础设施规划必须要有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和概括性。一个合适的村镇基础设施规划需要充分挖掘规划农村的优势,用长远的眼光进行统筹规划,以求能到达减少不利影响,获得最大效用的结果。而我国目前村镇基础设施规划普遍没有存在制定规划时眼光不够长远,没有考虑当地的优势的问题,造成规划实用性不强的结果。具体来说,村镇基础设施规划在制定时容易忽视一下几点因素:第一、当地资源。当地的资源和一个村镇的富裕程度和村镇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联系,因此村镇的基础设施规划都需要考虑到当地的资源规模、分布,以便制定的规划能够适应未来的资源开发和管理,而现在许多村镇基础设施的规模没有考虑到资源因素,导致了公告服务设施利用利用效率不高,重复建设的情况;第二、区位条件。村镇的区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村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内容、规划规模。而忽视当地农村区位的基础设施规划必然会出现导致村镇基础设施的利用水平不高,增大基础设施投入成本的情况出现。

1.3规划方案没有考虑资源节约,浪费严重

村镇基础设施一般投资巨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国家财富,因此在制定规划方案时考虑资源节约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目前许多村镇的基础设施规划,没有考虑到当地的经济条件,超出了当地的财政经济实力和农民经济实力,比如有些水资源缺乏的农村在制定规划时增加了许多游泳池、游乐园设施,这显然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的。另外一方面,在规划过程中,没有按照节约资源的原则而进行铺张浪费的规划案例也有存在,例如修建建筑规模大的地标建筑等等。

1.4短、中、长期规划区分不清

按规划期限来分,可以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而村镇基础设施规划也可以分为这几种。不同期限的规划目标和内容是有很大的差别,其制定所依据的条件也有较大的差异。而目前村镇基础设施规划普遍不区分时间长度,企图一个基础设施规划解决村镇未来基础设施建设出现的所有问题。这样结果必然会导致村镇基础设施规划指导性不强,例如本应在长期规划中所需要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短期会因为前期配套不完善、资金不到位等原因而无法实现,而短期规划中应该实现的基础设施投资因为不满足长期规划的要求而搁浅。

2、解决村镇基础设施规划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村镇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对耕地、水体、乡村建设用地、林地等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土地利用的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过程。2010年底,国务院47号文件为促进村镇土地整治提出“以耕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减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目标,规范推进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内容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我国村镇的土地整治有了一个新的目标: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村镇土地整治不仅包括田地,更包括生活空间和生态环境。①保护:保护具有景观生态意义的生态斑块,如林地、湿地、动植物栖息地、自然水体等。保护乡村人文景观,充分认识地域文化和村庄特色的保护和管理的意义,对有景观价值的住宅和村庄风貌予以更新。②改造:通过生产性活动目的性的进行生态性建设,如河流堤岸的生态化改造,乡村垃圾的一体化处理、地表灌溉等。③塑造:塑造新的生态景观,如建立生态绿色廊道的道路廊道、建造防护林、建设分散的生态斑块等。

2.2村镇水环境治理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着大量的公路等不透水区域的迅速蔓延,加上村镇绿色植被的减少,导致河流和地下水位下降,村镇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减弱。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村庄建设之后已经将乡村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上,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并辅以人工措施来保护乡村本底的自然景观,为我们提供了案例借鉴。

村镇水环境治理包括乡村河流景观治理和村镇雨水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内容。村镇雨水基础设施利用自然环境并应用人工模拟自然生态方式,通过生态技术手段,治理乡村水环境,提高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实现乡村水体的良性循环。如雨水收集净化装置,渗透性道路铺装,植被浅沟等措施。乡村河流景观治理则主要是针对乡村现有的河道景观,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式:滨水生态景观带,滨水绿道,对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等,在较大范围层面上则可以采取设立自然保护区,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区域性生态走廊等方式。

2.3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走资源节约的道路。而基础设施投资一般规模较大,投入大,消耗的社会财富大的特点就更加要求村镇基础设施规划时应该坚持资源节约的原则。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基础设施规划应该以使用为主,使用清洁节能技术。在制定村镇基础设施规划时应该尽量使用适合农村使用的清洁节能技术使用,例如在进行农村卫生设施规划时,可以推广沼气技术。第二、在制定规划时坚持节约土地的原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占用大量的稀缺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规划中必须使用节约土地的方案。第三、坚持保护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的原则,例如在规划卫生设施、水利设施时要考虑到对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保护。

2.4区分规划期间,形成规划体系

在制定村镇基础设施规划时首先需要确定规划区间,然后根据各个区间当地具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确定具体的规划。这样可以使规划的长期和短期目标相符合,建立起适合当地发展状况的动态基础设施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1] 汪光涛,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J].城市规划学刊,2005(4):1-5.

[2]樊胜根,张林秀,张秀波.经济增长、地区差距与贫困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彭代彦.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解困[J].经济学家,2002(5).

制定规划方案范文4

关键词:汽车租赁系统;系统过程与作用机制;三维分析;系统的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F540.5;TP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4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115-02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行业,汽车租赁行业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壮大了。使用汽车租赁管理系统可以规范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行为,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建立论证、组织、实施与管理汽车租赁系统的步骤是相当繁琐的,这里涉及到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问题,如汽车类型管理、会员类型管理、保险类型管理、销售商管理、保险公司管理、客户信息管理、会员信息管理和汽车租赁、续租、归还管理等等,汽车租赁实施过程需要由众多单位共同努力。

一、汽车租赁系统过程与作用机制

一般系统理论认为,系统输入、系统转换、系统输出构成了任何有形系统,各种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借此一般系统结构,可以分析汽车租赁系统作用机制(图 1)。该作用机制模型简洁明了,大致刻画了汽车租赁系统的过程及管理结构,反映了汽车租赁系统的作用机理。

系统输入:从汽车租赁系统过程与作用机制模型中可以看到,系统需要输入的人、财、物信息包括汽车类型,汽车信息,会员类型,会员信息,客户类型,客户信息,保险类型,保险公司,汽车租赁,汽车续租,汽车归还,系统用户信息,销售商信息,相关管理制度,服务打分。这些系统信息的输入由汽车租赁管理系统的用户即汽车租赁企业的管理人员来完成。

系统装换:根据基本信息的输入,可以将汽车租赁系统进一步划分为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客户会员管理子系统,租赁业务管理子系统,系统用户管理子系统。汽车租赁系统将在系统开发,系统运营,系统保护之间进行系统转换。

系统输出:系统输出的重点是根据系统运营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出企业的竞争力优势,从而对抗来自系统内外部风险,提高汽车租赁企业的竞争力。其中包括外显的盈利能力,营销能力,服务水平,再访水平,以及潜在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二、汽车租赁系统的三维分析

(一)汽车租赁系统三维结构模型

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于1969年提出了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它从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三个角度来刻画系统工程的组成以及立体空间结构, 为大型复杂的系统进行规划、组织、管理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思想方法,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维结构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 笔者构建汽车租赁系统的三维结构模型,对其中任一阶段每一个步骤进一步展开, 形成分层次的立体结构体系,以备进一步分析。

(二)三维结构分析矩阵表

A11:本阶段主要是按照设计要求提出系统目标,制定规划和政策,以及了解问题所处的环境,同时收集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切实弄清问题。

系统目标:使用一个汽车租赁管理系统来规范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行为,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所处的环境:汽车租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行业。

制定规划和政策:汽车租赁管理系统的基本规划和政策。

A12:本阶段主要是确定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和相应的评价准则。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汽车租赁管理系统的用户以及用户需求功能。

用户:是汽车租赁企业的管理人员。

需求功能:包括汽车类型管理、会员类型管理、保险类型管理、销售商管理、保险公司管理、客户信息管理、会员信息管理和汽车租赁、续租、归还管理等主要功能。

根据汽车租赁管理系统的用户以及用户需求功能我们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评价准则,通过这些评价准则,设计人员分析出一系列实现途径。

在确定系统目标、系统规划和政策后,深入了解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和解决方法,用数学规划等定量的优化方法去判别各种方案的优劣,进行方案选择,继而按决策结果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然后进一步分析系统的使用对象和用户需求,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

最终制定出实施方案和计划递延到时间维的下一个阶段——方案阶段。

A21:本阶段应提出具体的方案,进行系统的初步设计。

(1)汽车租赁系统技术水平是否达标?人员配备,资金投入是否充足?

(2)要使汽车租赁系统取得成功需要哪些资料准备?是否齐全?

(3)预期的专利能否获得授权?若申请但没能获得所承担的风险有哪些?程度如何?

(4)有无专职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管理相关事宜?哪些条件(如费用)还不具备?分工是否明确?具体事项的安排是否到位?

A22:分析、比较相关方案。

(1)根据汽车租赁系统的总体规划来确定开发研究应产生几项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的难度分级以及人员分配指标是否到位?哪些指标已经达到?哪些不能实现?

(2)确定此阶段汽车租赁系统开发人员的组成及职责。

(3)明确技术关键,集中攻关。

(4)预计安排费用多少?分布情况?

(5)确定系统完成的具体时间。

A23:得出一系列实现途径。

(1)指标明确后,下达任务书;

(2)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将汽车类型管理,会员类型管理,修改自身密码等各个子系统的资源分配到位,并与技术人员沟通;

(3)渗入集成管理思想,各个子系统开发组进行有效沟通,并且整合技术资料;

(4)汽车租赁系统与外界的关系,如市场调研,法律保护,申请专利。

A24:针对提出的具体方案,得出最优实现途径。

(1)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的要求,资金状况以及时间要求,是将所有子系统都设计研制出来?还是一个子系统设计完成后,先运行这个子系统而不同步运行?

(2)是否设计中英文版本?

(3)转入开发研究还是将该阶段的成果转让给他人?

A25:在以上思路的基础上,通过财务、法律、技术、人事等各个部门的综合协调,就可以制订出汽车租赁系统的实施方案,整个过程转入研制阶段。

三、汽车租赁系统的优化模式

夯实基础,即完善系统基础,为汽车租赁系统正向突变创造基础。理顺各种相关内在机制,发挥各个子系统的协同作用,通过协调提高客户体验,为汽车租赁系统向“服务一流”的方向演化奠定基础,使得汽车租赁系统给管理人员及客户提供便利。

促推变革,是不断发挥来自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客户)希望变革的力量,发挥内外部中小的变革推动作用向“服务一流”迈进。

制定规划方案范文5

一、明确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

湖南省政府及卫生厅对实施世界儿童问题两个文件的要求和总理的承诺很重视,为此召开了厅长办公会,决定把此项工作与“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今年重点进行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制定妇幼卫生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及《九十年代行动计划》为目标,以卫生部制定的有关妇幼卫生工作文件中的各项规定要求为标准,以项目县为突破口,并在全省推广项目县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这样,我们决定首先摸清我省妇幼卫生的基本情况,澄清本底,然后找出我省妇幼卫生工作的特点及薄弱环节,确定保证措施及技术关键,进而建立监督验收制度,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规划目标的首要工作是真实掌握全省妇幼卫生状况

为核准情况,澄清本底,我们按项目县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从1991年9月开始在全省开展了对1990年妇幼卫生工作的本底调查。对这项调查,我们提出的要求与项目县的调查是一致的。我们认为进行全省基础调查很有必要:

(一)使我们不致盲目满足于报表的成绩而不思进取。

(二)找出真实的工作起点,以便衡量实施计划后的工作质量及成效。

(三)从群体上找出孕产妇死亡及婴儿死亡的真正原因。全省基础调查工作以县为单位全面铺开,完全按项目县的培训方法、调查方案和方法、抽查考核、查漏补漏、统一资料汇总等进行,全部资料正在计算机整理中。各地(市)、县均有主要领导参加,把它做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性任务来布置。省卫生厅出资5万元用于印刷表格及组织技术指导组,县以上财政共为此项调查拨款27.2万元。基础调查共用经费总计150万元,动员了27118名妇幼保健人员参加;共抽样614个乡,9210个村,抽查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5.3%。从调查整理的初步数据看,与历年上报数字有较大差异,这也是事先预料到的。全省婴儿死亡率为49‘85编,县级市以上为38.80%。,农村为53.59编;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为9.26/万,其中55.59%死于产科出血。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的状况也令人优虑。全省71%的专业机构无急救用交通工具。专业机构中的人员具有本科学历的仅为4.19%,大专学历的为17,09%。妇幼卫生的经费投人不足,199。年全省人均卫生经费为5.13元,妇幼卫生经费人均仅0.18元。各级专业机构设备奇缺,73.74%的村没有血压计。基础调查的数据显示我省妇幼卫生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要达到“宣言”目标的要求需做更大的努力。

三、以墓础调查的本底情况为基础,按实施方案的目标制定全省妇幼卫生工作“八五”计划及2000年目标(略)

四、根据基础调查的情况,针对湖南妇幼卫生的薄弱环节,拟定具体保证措施

(一)加强妇幼卫生规范化建设和规范化服务,并认真端正业务指导思想,端正办院(所)方向。卫生厅党组决定着手改变省级妇保与儿保分割为两个机构的现状,年内整顿为统一的机构。县级妇幼卫生专业机构统一名称为妇幼保健所。要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从基建开始便应具有以保健为中心的特色,房屋安排突出保健工作位置,内部机构设置不能套用医疗模式等。除了行文布置外,还代拟了各级妇幼卫生专业机构模式的建筑图纸,以保证卫生机构中妇幼保健的服务用房。

(二)决定到2000年地(市)以上妇幼保健机构专业人员应以大学本科层次为主体,县级以大专为主体,乡级以中专为主体,村级以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为主体。每年,同济医科大学及其他医学院校毕业生不少于40人输入地(市)级机构;衡阳医学院及湖南医学专科学校大专班不少于80人输入县级机构;14个地(市)卫校坚持办妇幼卫生专业,并吸收待业的卫生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村级卫生机构从事保健工作。

制定规划方案范文6

一、党支部书记要带头自觉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指导农村工作、规范农村各种组织行为的准则。如何发挥好党支部“上传下达”的作用,关系到党能否有效地实施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农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去贯彻、去落实、去执行。一是联系农民群众。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党的方针政策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群众反馈的建议,都需要通过村党支部集中起来,反映到乡党委,使乡党委及时了解农民群众的情绪,听到农民群众的呼声,知道农民群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宣传农民群众。党的方针政策、上级下达和部署的任务,都需要通过村党支部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教育,解决难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从而为农民群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三是组织农民群众。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最终还是要依靠村党支部去组织农民群众、带领群众努力实现,否则再好的想法也无法实现。四是团结农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村党支部只有把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紧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把他们的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才能形成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

二、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制定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是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规划和计划,明确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才能使本村的经济按照既定的目标更好更快更协调地发展。同时也能使全村群众看到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通过采取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户,以“三联十帮五促进”为载体,村党支部不仅要制定本村经济发展的规划、计划,而且还要协助农民制定农户工作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确保规划、计划的完成。

不少村党支部在发展经济上有“任职一届,致富一方”的雄心斗志,既考虑当前,又考虑长远,很重视制定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使全村经济发展有明显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但也有些村党支部胸中无数,走一步看一步,没有长期打算,或满足于乡党委布置的临时性任务。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有了预期的目标、计划,就能引导农民把事情办成。没有长远的打算和预见性,干到哪儿算到哪儿,事情就很难办好。村党支部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听取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村经济发展的规定和计划。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计划,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为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制定规划、计划要讲科学性。农村经济发展是有规律的,制定的规划、计划,要符合实际,符合规律,要使制定的规划、计划建立在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基础上。如果规划、计划标准太低,余地太大,达不到鼓舞农民群众艰苦奋斗、加快经济发展的目的;如果标准太高,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挫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因此,制定规划、计划要尽可能做到恰到好处,切实可行。

制定规划、计划还要遵循民主程序。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涉及各家各户的切身利益,在制定规划、计划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又要注意吸收其他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并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由村民委员会提交全体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确保村民“一事一议”落到实处。这样做,既可以防止规划、计划脱离实际或少数人说了算,又有利于把群众参与制定的过程,变成群众理解、支持的过程,使规划、计划变成农民群众的要求和实际行动。

三、发挥党支部领导决策作用,着力解决好农村经济中的重大问题

首先,村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到解决涉及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性。村里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根本的还是经济问题。发展农村经济,要宣传、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要制定规划、计划,明确经济发展的方向目标。这些工作的落实,最终体现在能否抓住影响本村经济工作全局的关键环节进行认真研究,做出正确决定。

其次,要明确经济工作中重大问题的范围。一般来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