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的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计划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计划的内涵

生产计划的内涵范文1

关键词:均衡生产;优化流程;精益管理;信息集成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研究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在从计划向市场体制转变,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任务非常繁重,时间要求非常紧,能否满足用户急需和产品配套是对企业的最大挑战。而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并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降低企业成本为最终目的,以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为最终目标的生产经营计划管理工作也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改革、夯实现行生产计划管理机制,强化、创新生产计划管理新思路、新模式,已成为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关键。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生产力,构建和谐企业,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已成为企事业单位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生产计划管理的概念

生产计划管理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和产品制造密切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生产类型的确定,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能力的核定,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日常生产的生产准备。在制品和半成品管理、生产调度、生产进度控制以及生产作业核算等等,以实现企业生产活动预期目标。

三、现状与问题

1.投产时间滞后、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目前,各企业生产部门投产的依据是以与订购单位的签定合同为准,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合同的签订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签订时间也总是相对滞后,这种起点滞后的状态造成了我们正常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的局面。从投产开始,由于时间已经不能正常保证,再加之基础数据的缺乏、过程控制监管不到位,大家虽然加班加点,疲劳作战,但仍然错误难免,给计划部门造成了非常被动的局面。

2.生产计划管理流程不规范、奖惩不分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包袱越背越重,变成一头“笨象”,造成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下。再加之因为没有完善的管理流程制度,将直接影响事态变化的不同,这种随意的处理问题方式,没有说服力、不能做到严格按流程办事。同样的问题,因为参与人之间个性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将会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

3.信息不共享,数据到处找;库存堆得高,资金占不少。面对企业里各方面的信息,由于没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环境和平台,造成计划投产部门、生产厂、工艺编制中心、物资供应中心、及相关专业科室各自为政。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数据信息,却因为信息不能共享、软件互不兼容等问题而需要多个部门重复输入。这种工作现状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非常困难,再加之数据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准确性不能保证,造成了人力、精力包括财力等诸多方面的浪费。

四、改进和建议

1.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基础建设。收集、整理和核实督促所属企事业单位建立新的生产计划管理运行模式下各自所需的的各种基础数据和信息,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个成员单位的基础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物料管理等生产运营情况。帮助其完成产能效率分析、质量因素分析和成本因素分析,为以后的生产有效推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为进一步推行新型管理打下并积累一定的基础。基础的东西,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东西。准确的各项指标,将是及时组织、实施和考核整个系统生产计划运行过程的最有力依据。

2.创新、优化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向提高生产力要效益。创新是前进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加快探索与形势相适应的工作思路、工作体制和工作方法,不断促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从而推动生产计划管理有新提高、新台阶,使生产计划管理更加突出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3.在企业内部开展精益管理工程。以精益思想为指导,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开展群众性的改进改善活动,大干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实行并行工程,改变接力棒式工作程序,解决各项工作及科研、生产大幅度的平行交叉等问题;坚持内部挖潜,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快投入、快产出,边投入、边产出;把精益产品开发工作与主动销售、积极开拓市场相结合,做到快速了解市场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决策,迅速开发和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获得最大效益。

4.从生产管理入手,实现生产过程精益化。由生产管理入手,实现生产过程精益化,其内涵已经从制造领域扩展到产品开发、协作配套、销售服务、财务管理、企业组织等方面。推行精益生产方式,首先着重于生产制造过程,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益化。建立组织柔性、设备柔性、劳动力柔性的高柔性的灵活多变的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以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及时组织多品种生产,实现柔性和生产率的统一,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5.全面实现企业工程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和质量信息的集成。在MRP思想的指导下,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实现企业工程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和质量信息的集成。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引进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先进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手段,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把企业发展成为整体协调,全面优化的现代化企业,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论

生产计划管理需要攻克的课题很多,总结以上设想,我认为新形式下的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就是一个“夯实基础,统筹规划;抓住重点,突破关键;构建体系,创新发展;科学实施,提升能力”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企业上下所有从事生产计划管理的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产品生产新特点,研究适应新特点的产品生产计划管理新途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桂荣.成功项目管理模式[M].中国经济出版社.

[2]周小桥.项目管理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

[3]袁义才.项目管理手册[M].中信出版社.

生产计划的内涵范文2

关键词:协同商务协同营销

协同理论强调协同,强调系统功能和整体协同效应。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协同管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思想和战略方法,它强调把相关的业务集成到协同网络上,共同运行,共享资源,从而达到1+1>2的效应。

协同商务的基本概念

(一)协同商务定义

协同商务最初被GartnerGroup于1999年提出,其定义为:“一种激励具有共同商业利益的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的商业战略,其主要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因此,协同商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企业为了增强市场开拓、渗透和竞争能力,在营销理念、营销目标、营销手段及营销资源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以达到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及扩展品牌知名度的共赢局面,从而实现协同效应。协同商务更是一种允许企业内部、企业与其业务伙伴之间或者贸易社区(TradingCommunity)的参与者之间协同交互的新型商务模式。

协同商务以竞争-协同为基本指导原则,从社会经营大环境的视角看待企业商务活动,认为企业商务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互补者、中间商、政府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有效资源整合并利益共享的过程。协同商务既突破了传统商务活动孤立化的桎梏,又符合现代市场竞争的特点,充分整合相关企业资源,达到“双赢”或“共赢”的效果,是对传统商务模式的革命。

(二)企业运用协同商务理论需具备的条件

1.相同的品牌核心价值和企业理念。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能给目标消费者带来的核心利益。企业在进行协同商务时,首先要考虑合作各方的品牌内涵是否具有相同性或关联性,只有具备这种相同性或关联性,合作各方才能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展开协同,才能展开紧密的营销合作。

合作各方在品牌内涵定位相同的前提下,要想展开有效的协同商务活动,还需要各方在营销理念上首先进行协同,即合作各方要在开展什么样的协同营销活动,如何开展,对活动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提升等各方面形成共识。

2.共同的营销目标和目标市场。只有各方在营销目标上形成共同的意见,才会更加充分地利用营销资源,才不会出现“一方向东,另一方向西”的状况,从而保证协同营销活动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企业开展协同营销活动的目的是借助“协同”更加有效地达到自身的营销目标。而这一“协同”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合作各方的目标消费者是否具有相似性,只有面对相似的目标消费群体,各方进行协同的努力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相当的企业实力与企业形象。企业实力与形象的“门当户对”是开展协同营销的又一重要前提。一般来说,大企业一般不会跟小企业联袂,因为这样的合作伙伴可能会出现许多麻烦,强大的一方可能会对另一方指手划脚,而弱小的一方就会过分依赖强大的合作伙伴。如此,双方便不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制定决策,其稳定性和发展前景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在一般情况下,协同双方的实力与形象都应该相当。

4.成本分担与利益分享。协同商务是一种合作联盟,参与协同的各企业要想维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必须确定一个透明合理的成本分担与利益分享模式,保证合作各方的合理投入与收益。即要在确定协同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搭建共赢的成本分担与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使所有合作成员在共同付出的同时都能获取合理收益,发挥其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促进合作成员的持续发展与业务创新。

此外,协同商务需要从企业内部开始,把企业内部部门级协同管理整合于一体化的企业级协同,进而发展到整个商务链上相关企业的协同,从而解决原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常有的“孤岛效应”等问题。

基于协同商务思想的采购问题解决案例

笔者对国内知名家具制造企业穗宝集团河北公司进行过细致研究。穗宝是一个在中国家具业有较大影响的品牌,是中国生产软家具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销售持久领先的企业。对于这个以生产家具原辅材料、弹簧床垫、椰棕床垫等产品为主的企业来说,产品的交货时间和补货速度是关键问题。不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物资供应不及时而导致的生产受到影响的现象时有发生。公司曾下大力气试图杜绝这类问题,并且采取过不少的办法,但总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在协同理论指导下,对该问题进行了全面解决。

(一)背景

该公司非常重视对下游客户和经销商的交货承诺。不过,由于原材料断档而造成生产计划受到影响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公司做了严格的规定。当生产一旦停止或停顿就要处罚相关人员,并且连他的上司也要负连带责任,按说相关人员理应会很重视生产的正常运转,各相关部门、相关环节理应会竭力去避免因为自己的工作责任而导致生产受阻现象的发生。问题是,当无论是生产计划部门、采购部门还是生产部门都努力尽职尽责,但还是避免不了物资供应不能及时到位,进而影响生产,这里面肯定有其更深层的原因。

(二)分析

协同的思想就是系统的思想。系统的观点告诉人们,要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它,首先要了解影响个别行动以及使得这些个别行动很相类似的背后“结构”。这里的系统结构所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行为结果的一些关键性的相互关系。正常生产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仓库断货;思考度;程序执行;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

1.缺货,是影响生产的直接原因。缺货可以分为四种情况:宏观市场出现了异常,物资供应短缺,造成价格上扬,供应难以到位。这种情况不是企业能左右的,出现这种情况以后,企业可以做的就是尽可能地缩短采购时间,尽量保证生产不受影响;生产计划突然增加。因为市场进入了旺季、或因为需求集中而至、或因为大客户突然进货、或因为集团批量进货、或因为其它什么原因,造成生产计划突然升高。面对这种情况,尽管立即采购是通行的解决办法,但延误生产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安全库存。日常必要的、关键性原辅材料要真正建立安全库存制度,否则,很容易影响生产;供应商的问题。有的经销商不能适应企业对产品质量、供货时间等方面的要求,造成供货不及时或因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问题要求其退货、换货,从而造成生产受影响。

2.程序,是正常生产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没有程序或没有执行程序都会影响到物资的正常供应。规范的程序可以确保“供应——生产”忙而不乱。建立健全每一个环节的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3.机制,是影响生产的关键原因。请示机制、监督机制、纠正机制没有建立健全,使得问题发生失去机制保证。请示机制就是只要发生的情况非常规,跟平常的情况不一样,就要执行请示。监督机制就是通过岗位描述、绩效考核、监察检举等手段,促使各个岗位的工作严格按规定动作进行。

在企业,“局限思考”是普遍存在的习惯性错误,它使人们无法看到问题的解决是否还有其它变通的方法。在异常情况下,以往所习惯的思考方式依然具有惯性,大多数人在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还是做些习惯的被动的反应。

(三)解决方案

1.内部部门之间的协同解决。成立物资采购供应部,强化其协调职能。采购供应部负责人参与新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根据库存物质状况和采购中期提出生产计划进程建议。

生产计划部门在接单时就要把最迟交货时间核定好,并且在下单时要尽可能地做到平衡制定生产计划。对各车间的生产能力负荷预先进行分析并建立产品资料、产品工程资料;生产前期做好完整的生产排程和生产计划,提高备料准确率,提供顺畅生产的计划保证;计划部门根据季节的变化、节假日、促销活动情况、历史销售记录,做出销售态势的变化预测,适时提醒库管做好备货工作。

仓库管理员配合生产计划做到良好物料损耗控制和备料,做好事前增购申请。首先明确怎么知道事前增购?什么时候才叫做事前增购?第一,根据历史生产情况,即历史资料。可以根据前一个月的、去年同期的、过去三个月平均的量等来制定。这里的量是相对量,是一种历史资料。细分一下历史资料,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历,作为一名老库管,应该曾经经历这样的事件,根据经验,应能判断出现在是几月份、是淡季还是旺季、该不该申请定货等;另一种是评估,也就是根据历史库存原始记录来预测本月的情况。如果仓库管理人员很好地利用了这两种资源,在生产大幅度增长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会减少断档的机率。第二,根据存量。如果有安全库存量的话,当接近安全库存临界时即刻进行采购申请。如果仓管人员对以往经历、资料评估、安全库存采取积极的态度,断档就有可能被消灭。车间要对生产进度及物料进度及时跟进和沟通协调。

仓库库管建立原始资料记录制度并进行分析。库管根据月份建立原辅材料用料走势图;结合销售形式和生产记录,按月份做出需量测评。正常生产情况下每日所需要的原辅材料的数量乘以最小进货周期就是安全库存量。供应部门、生产部门、仓库管理一起挑选出必须建立安全库存机制的若干种材料,进行安全库存控制。总经理牵头,责成供应部、生产部、生产计划部、库管,结合采购周期、生产季节、库存容量,测评出安全库存水平。一旦进入安全库存临界点,就即刻启动采购程序。同时,供应部要用切实的措施提升准时交货的能力。

凡是造成或疑似造成生产受到影响的,都要应用思维树原理来做分析,查明原因。包括当事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缜密分析,发现事件本身还隐藏着哪些不易被发觉的诱因,从而形成严谨的管理机制。通过剖析,可以找到造成生产受到影响的原因,通过分析每一个原因,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从根本上来说,处罚可能不是最佳的选择。要建立一套缜密的思维模式,通过事情的表象看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供应部、库管、计划部、车间主任、生产部长进行思维树理论的培训,建立系统思想,树立系统结构观念;同时,集中大家的意见,在上述思维树原理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完善,增加实操性。借助思维树这种科学的思维和心智模式,掌握分析、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核心动因,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形成无缝溶合、自我监督、反馈约束、自我愈合的活体系统。

建立工作流程制度。公司部门多,人多,效率是非常低的,必须通过工作流程机制来解决。内部工作协同主要是通过工作流程。有了工作流程,一方面是共享和透明,大家都能看得到,一方面通过工作流程控制项目的进度。比如新产品上市,听起来好像挺简单,但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从市场调研到策划、相应广告怎么投放、市场促销政策怎么制定、技术部门的生产工艺什么时候出来、生产什么时候可以准备好、物流能否及时配送到,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协同。

岗位职责与考核。对生产、采购等进行考核,用考核从导向上引导各个部门,争取大环节的控制。比如生产传统以产量、质量、品种来考核,我们觉得这样考核不能迎合现在市场的需要,现在市场需要把有效产出作为主要的考核对象,为此我们设计了一整套考核体系,力图用有效产出来考核其工作业绩。

2.建立与供应商圆心型协同采购平台。企业的生产计划通常是这样的:首先采购部门根据客户需要结合市场预测制定物料采购计划,与此同时,生产计划部门做出主生产排程,接着从中细分出2-3天的主生产排程和具体生产计划,生产部门依此计划进行生产。过程本身很简单,复杂的是如何处理其中出现的差异,包括预测与接单的差异和采购的误差。对外部协同来讲,就是当市场变化的时候,生产和采购是否随之变化;当采购变化的时候,生产如何回复到市场的水平。

家具生产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依据家具类型不同而长短不一。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市场做出反应?从根本上说,必须解决协同采购问题,为供应链提速。为此,笔者构建了圆心型协同采购平台。其实施要点包括:

采购中把货源管理与订货职能进行分离。建立企业内部的资讯整合,即做到生产、运营、销售、采购、财务等的内部协同。而这一点通过前面的解决方案的实施,是非常容易做到的。

所有供应商进行评估。从供应商的发展意识和经营理念、产品质量达标程度、与本公司的合作意愿、在同业中的信誉度、交货保证承诺、管理能力、物流管理水平、产品质量零缺陷状况、物资供应延迟与否等指标进行评估,建立供应商档案,那些信誉高质量好供货及时的供应商列为一级供应商。

选择三家以上的供应商作为供应同种产品的采购对象,并作为候补一级供应商。

与一级供应商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联盟成员享受一级资讯。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就做到了资讯的相对透明化,每个供应商都可以看到需要多少订单,需要多少零部件之类的资讯。

将供应商拉到这个平台上,建立内外协同。在企业同供应商之间建立一个协同平台,当销售的情况有变化时,快速的通知生产管理和采购人员,让其能够迅速进行调整和备料,作到企业内部的快速协同;同时将最新的物料需求信息在第一时间发送给供应商,让供应商也能够进行送货、生产、备料的调整,避免盲目生产导致的库存积压。

采购中心成为采购协调、资讯、信息反馈的圆点,变以往金字塔型的供应链管理机制转换为同心圆型的供应链协同机制。所有的原辅材料的供应商都围绕在这个供应链的周围形成一个圆。信息的传递不再是以往的垂直式的,而是变为放射状的沟通,从而消除了“长鞭效应”的影响。

建立定期与供应商的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协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该解决方案实施以来,库存降低40%,订单周期降低60%,采购时间减少25%。协同采购的效益是很明显的,不但大大缩短了采购周期、减少了采购成本、降低了库存量和库存的损失、提升了库存的回报率,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了和供货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找到了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生产计划的内涵范文3

一、存货管理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为销售以及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有形资产。对存货进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传统方法中,存货管理的数据来源主要是企业的各类手工账簿及报表。原始单据、凭证、明细账、日记账、总账分别由不同人员开立、记录,工作重复而繁琐,且需要不断核对,造成工作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很难及时进行存货的分析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资源计划成为企业存货管理的一个共同的需要。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 ERP 系统。

二、ERP的内涵

ERP就是指将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包括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物料管理、销售和分销管理、质量管理、产品开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利用信息技术集成在一起,经过计划设计之后,形成一个信息管理系统。

实际上,ERP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们这里提出的企业ERP 系统是指借助计算机及网络工具,配合管理软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企业资源计划,达到高度综合的效果,为公司管理提供更有指导意义的资源信息。也正是由于ERP 系统具有高效、及时等特点,使得企业存货管理可以从中获取更为积极有效的信息,用于随时调整存货量及处置呆滞品。ERP系统正成为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ERP系统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影响

1.整合企业价值链

企业存货主要分为为生产产品而储备的材料、正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及为销售而储备的产成品和商品。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客户、供应商数量的增加,产品、材料种类的增加,相应的存货储备量也急剧上升。如果企业能及时获取客户需求信息,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其库存管理就可以大大优化。因此,现代化的企业不但需要对自身资源信息的掌握,同时需要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供销体系。而ERP 系统则正好为企业提供了这样一个技术平台。企业通过ERP系统信息平台的共享,可以登陆客户的ERP平台,获得其近期的生产计划和产品需求,据此排定自己的生产计划;同样,企业的供应商也可以登陆企业的ERP平台获取相应信息,企业也可以登陆供应商的ERP 平台获取供应商实时的生产信息和完工信息。因此,如果客户端需求或生产计划有所改变,可以第一时间被企业及其供应商获取,企业及其供应商就可以相应调整生产计划。这样在供应商、企业、客户端各个环节的库存都可以大幅度降低,真正实现共赢。

2.实时的跟踪

传统存货管理,虽然也有事前预计、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等几个环节,但是由于其基本数据依赖于手工单据、凭证和账簿,这些数据的汇总分析周期较长,其事中控制的环节实际上很难做到。由于事中控制的缺失,事前预计实际上也仅为增加采购、增加库存的预计,很难根据实际产、销的变化来减少、控制库存,所以在事后分析时,往往发现期末库存比原来预期的要多很多。而在企业ERP系统下,物流和信息流是同时进行的,管理者可随时得到任何时间和任何时段的库存信息,且管理信息越来越精细和集成。这样,当产业链上的产、销信息有变化时,存货管理者可以及时查询当前的库存信息,并据以进行企业的生产和采购业务调整,及时、准确的将调整信息传递下去,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库存,减少库存。

3.信息流的变化

信息的来源向业务的源头延伸,特别是涉及物流的信息都要由物流人员在物流业务处理的同时生成信息流,并定期或随时传递到整个系统。财务人员汇总各种信息载体的功能将向业务部门转变,财务更多的是监督信息的形成、分析信息、提出建议。业务与财务已经真正连为一体,信息共享。在采用经济批量模型、陆续到货模型、商业折扣模型、存货ABC控制法、分级归口控制及适时性管理等方式时,也可以利用ERP系统制定特定的报表和模型,这样财务人员可以及时将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形成对管理更有价值的信息。

4.财务工作的变化

ERP 系统的实施对于长期使用手工操作进行财务会计处理或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的财务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由于 ERP操作全部依靠电脑进行,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

(2)财务会计人员岗位的变化。受财务信息来源的影响,很多原来由财务会计人员处理的信息向下延伸,会计工作量会减少,会计人员面临岗位减少的挑战。

(3)财务会计人员角色的变化。会计人员的职责将从简单的核算转化为复杂的管理和分析职能,同时,维护系统正常运行,保证各环节操作规范,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完整,减少错误操作成为财务会计人员的一项新的工作。

(4)财务会计人员工作方式的变化。受国家财务处理业务周期性影响,原来的财务会计工作月初和月末工作量大,而月中则比较平淡。实施 ERP 后,大量的业务在实际发生时即可形成会计信息,业务量向日常转移,月末仅对涉及总账的业务进行过账处理,省掉了大量的汇总、分类工作,实现业务处理的均衡化。

生产计划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国有企业 员工执行力 内涵

执行力(executive ability)是指员工贯彻企业发展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生产作业计划,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是员工将企业发展战略及规划落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效益与成果的关键环节;是一种把想法变为行动进而变成结果的能力。当前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国有企业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承担着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这就要求国有企业针对目前员工执行力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员工执行力建设,提升企业改革发展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领市场份额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执行力内涵的研究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PDCA循环,在该程序中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环节,此时执行只是质量管理科学程序中的一个环节。

拉里和拉姆在《执行》一书中首次提出执行是一套系统流程,该流程包括战略、人员和运营三个要素,并指出怎样才能做到良好的执行。这两位学者为执行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

在执行力的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成果是保罗・托马斯的《执行力》和《执行力Ⅱ》,他在著作中总结了具有较强执行力的企业所共有的特征,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提高执行力的方法与途径,这五个方面分别是: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流程再造以及团队培训,并着重阐述了企业领导者在员工执行力提升过程中的作用[2]。

我国学者对于执行力的研究开始于2003年拉里和拉姆所著的《执行》一书中文版出版之后。

2004年,被称为“中国执行力研究第一人”的周永亮出版了《本土化执行力模式》,该著作立足中国企业特点,系统地阐述了执行力的概念、原理、有效执行力的流程、执行力对企业的重要性、执行力的核心要素、如何提高员工执行力和辨别执行误区、如何构建执行力组织、如何有效评估执行力等内容,对中国企业提高执行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3]。

余世维在《赢在执行》中以国内外企业实践案例为基础,提出了执行系统的4R管理模式:R1――执行的计划/预算系统、R2――执行人的岗位职责系统、R3――执行效果的检查系统、R4――执行结果的考核系统[4]。

章义伍提出了“3+1”执行力建设体系,即“人员、战略、运营(三大硬件)+企业文化(驱动软件)”体系。他认为,提升执行力要有三方面的支撑,即建立科学系统的战略流程、稳定的运营流程以及充分的人才储备[5]。

此外,成功的企业家都非常重视执行力建设,被《财富》杂志誉为“世纪经理”的美国通用电气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认为“执行就是消灭妨碍执行的官僚文化”;戴尔电脑创始人迈克・戴尔认为“执行力就是工作的每一阶段都做到最好,切实执行”。

2.关于执行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将影响企业执行力的因素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管理者缺乏执行力、缺乏企业执行文化、战略规划缺乏可行性、人员配置不合理、运营流程不合理[6]。

保罗・托马斯以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的研究为基础,又增加了三个影响执行力的因素:组织结构、薪酬制度和评估[7]。

顾天辉认为有执行力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组织结构,能够规范、激励、约束员工行为的制度体系和企业文化,以及优秀的领导艺术[8]。

余世维从八个方面归纳了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分别是:企业管理缺乏连续性;管理制度的执行缺乏稳定性;制度不合理;执行过程拘泥于条款;任务缺乏细化和汇总;监督机制缺乏;员工培训流于形式;企业文化缺乏凝聚力[9]。

二、提升执行力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

《财富》一书中这样说到:“多数情况下,估计为百分之七十,问题不是战略本身不好,而是战略执行得不好。”因此,员工执行力在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落实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员工较强的执行力,企业的发展愿景就是不可能实现的镜中花水中月。具体来说,提升执行力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国有企业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境日趋艰难,要想立足本土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国有企业就必须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这些对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在垄断市场还是竞争市场,国有企业能否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和竞争力,提高管理运营效率,都是其能否在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有助于国有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

执行力在企业管理中属于无形的约束机制,通过对员工行为形成舆论压力、理智压力和情感压力来实现其约束功能,从而规范指导员工行为,使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能够主动寻求更好的技术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此外,在执行力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在员工为企业生产做出贡献时基于物质或精神鼓励,使员工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在这样的氛围中,员工工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工作,不断拓展在自己的知识领域,进而提升了自身素质。[10]

3.有助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

如果员工缺乏执行力,他对执行的必要性和执行的方法并不明确,生产作业计划也就很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可见,执行力是员工完成生产作业计划的必备能力之一。此外,良好的执行力能够将企业各部门、各团队以及每位员工连结起来,形成一股合力,为完成生产计划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力,当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各个部门、各团队以及各位员工就会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生产计划的正常进行,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4.有助于国有企业建立优秀企业文化

长期以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是人们对国有企业的基本印象,虽然近年来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从客观上看,还是有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首当其冲就是执行不力的问题。纵观世界知名公司,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但其中的共同点就是十分重视企业执行文化的建设。不论多么先进的企业理念,如果执行不力,就无意义可言。因此,必须把执行提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将企业理念和执行理念渗透给每一位员工,建立具有执行力的优秀企业文化。[11]

三、我国国有企业执行力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国有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都进行了企业改革,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主动吸取国外优秀企业的管理思想,其中一些优秀的国有企业的发展更是不容忽视。尽管如此,我们也应注意到,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遭遇“瓶颈”,究其原因,企业员工执行力低下是根本。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执行力现状归纳起来有以下表现:

一是被动执行,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与使命感,从而对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遇到问题互相推诿,不推不动,甚至是推而不动。

二是存在执行障碍,国有企业的特点之一是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信息传递,甚至有些部门对信息情况选择性地汇报,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企业战略目标、生产作业计划的实施,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三是执行效率低下,工作缺乏时间观念,不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事倍功半,工作中按部就班,缺乏针对性和创造性。

四是执行力文化缺失,目前已有很多企业意识到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却忽视了执行力文化的培养。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制度改革,更要重视文化改革,建立执行力文化体系,将执行力转化为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规范和习惯,体现在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提升国有企业员工执行力的对策建议

提升国有企业员工的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企业中每个部门和团队都必须群策群力、分工协作,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塑造执行力文化,转变员工执行理念,因势利导,合理保留,稳步推进。文章从以下五个方面为提升国有企业员工执行力提出对策建议。

1.实施精细化管理

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细化为可执行的任务,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前提。细化生产作业任务并分配至正确的员工,保证每位员工能够理解个人工作任务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如果只有口号,期待员工自行理解企业的战略计划,则容易出现执行偏差和资源浪费,降低工作效率[12]。

此外,应细化工作界面与岗位职责,确保工作任务能够落到实处。员工承担的责任越大,其执行力的提升空间也就越大。从管理入手,明确各部门工作界面以及各岗位员工的工作职责,以保证每项工作有人负责[13],充分运用管理看板等多种方式,让员工明确了解处理生产作业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流程,避免出现互相推诿、工作任务无法落实的情况。

2.加强团队协作

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及日常生产作业计划需要靠各个部门、团队的分工合作完成,因此,团队协调性和合作程度决定着执行力水平的高低。在员工中间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领导尊重信任员工,在领导与员工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以增强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将团队的协作能力、战斗力与创造力尽可能地最大化。

管理学实践派人物余世维先生曾提出“走动管理”,例如,应邀请一系列相关人员参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研讨与制定,包括战略执行人员、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各级员工代表。经过这些相关人员参与讨论制定的战略规划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同时,也能够使战略规划在执行前就得到了团队认可,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了员工工作的相互协调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了员工执行力的水平。

3.健全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是提升员工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实施绩效考核时,应向被考核者讲解考核程序、方法等相关事项;以生产作业实际情况为基础,设置科学的考核指标,尽量减少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应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以及相关技术管理部门,以便被考核者与相关部门及时对工作方法进行调整;不断完善考核制度,使考核工作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循序渐进地提升员工执行力。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健全奖罚分明的激励制度。将部门和员工放在一起进行激励,一方面认可了团队在完成生产计划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员工会将部门绩效与自己的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生产作业任务。

4.加强员工执行力培训

加强员工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针对工作岗位的特点,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课程内容和深度,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对培训结果进行追踪考核,进而不断提升员工的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员工执行力就是员工理解并实施企业战略规划、生产计划的能力。因此,对员工执行力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理解能力,员工正确理解生产作业计划和方案,这是完成任务的基础;第二,计划能力,对自己的工作任务能够做出适当计划,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与自己工作相关的部门、其他员工的协调能力,应使员工认识到,只有做到团队协作才能实现共赢;第四,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探求新的方法,将工作的过程本身当作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不断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5.塑造企业执行力文化

提升员工执行力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需要企业文化作为支撑。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为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管理理论中已上升至战略高度。在企业文化中设立执行文化,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实,提高员工的执行意识,是提升国有企业员工执行力的重要条件。

生产计划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S);技术资源管理系统(TR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运行监控系统(MOS)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8-1817-02

1 行业概况

大型电力变压器大都是单台订货、单台设计、单台制造,以销定产。其产品结构复杂,技术实现难度高,要求工艺制造过程精细。每一个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就是一个产品的开发过程,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相对偏长,投入的成本相对较大, 存在设计复杂性、生产随机性、产品维护长期性三大难点。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企业不断让利于用户和目前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挤压着企业的利润空间,从企业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益,有效控制和降低产品成本,减少浪费,进而提升竞争力,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断言:以产品创新为特征的变压器企业,需要产品全生命周期[1,2]管理(Product Life cycle Management,PLM)。

2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

PLM是一种企业信息化的商业战略[3]。它实施一整套的业务解决方案,把人、资源、过程和信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作用于整个企业,产品从诞生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PLM是一种先进的企业信息化思想,它让人们思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来为企业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

PLM是企业面对客户和市场,快速重组产品每个生命周期中的组织结构、业务过程和资源配置,从而使企业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先进管理理念。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S)是支持企业实施PLM技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4]。

天威保变(合肥)变压器有限公司自2007年开始实施大型电力变压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目前已见成效。

3 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集成

3.1PLMS总体流程图

3.2 功能介绍

3.2.1技术资源管理系统

建立统一的产品数据管理平台,整合与产品设计、制造相关的产前准备信息(投标、合同、计划)、产中信息(设计、制造、试验)、产后信息(产品质量跟踪),将这些信息以产品项目管理为主线统一进行管理,构筑产品技术资源管理平台。

在此平台的安全机制控制下,围绕产品设计全过程,技术人员共享企业技术资源,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快速完成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同时产品的设计信息将直接进入到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与供应链上的采购、生产、销售、商务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从而简化了流程、缩短产品交货周期。

该系统嵌入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其他文档管理软件,建立了CAE(计算机辅助工程)数据接口,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作为技术资源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达到了变压器行业应用标准。

具备如下功能特点:

1)工作流程管理:电气设计、结构设计、工艺会签及等工作均采用在系统中下达任务,整个设计过程中各环节完工转交后系统自动进行完工汇报。设计过程结束取决于最后设计环节责任人在审批流程中的确认,系统自动归档。

2)建立材料定额的计算模型,自动生成材料定额数据。

3)为配合特殊结构的变压器产品制造,需要设计和制造专用设备或工具,其过程同结构设计过程。

4)图文档管理实现图文档的归档和日常维护、对早期图纸的扫描和归档、图纸的分发和查询图纸赋权等一系列的工作。其中,图纸分发是根据工艺路线划分,自动将整套图纸分发到采购部门和生产车间;查图赋权则是根据对非生产图纸的查图申请,进行赋权,实现远程查图的目的。

5)对改版后的图纸进行改版标记,其物料号与改版前的物料号有所区别,便于生产过程中的识别。

3.2.2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以客户为中心构成的CRM系统包括:客户及竞争对手信息管理、项目跟踪、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文档管理、生产进度监控、货物运输、售后服务管理、综合分析等模块。

由于CRM系统与TRS系统集成,使得招标信息直接进入设计、采购、财务等部门,针对招标文件提交设计方案,计算原材料价格,核算三项费用后生成投标方案。同时针对指定期限可进行中标率的计算,对竞争对手及竞标价格进行分析,找出未中标原因,以便工作改进。

3.2.3 ERP系统

与TRS紧密集成,TRS中的产品数据和图纸作为ERP系统的数据源贯穿其中,根据产品订货情况,在进行粗能力计算后可制定远期生产计划,根据工艺路线和生产能力(人力、设备等)自动生成生产计划以及物料需求计划;计算物料需求计划时参考库存物料占用情况,以及安全库存、最小库存情况等。

物流管理系统则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和采购期量生成采购计划,通过审批流程生成采购订单实现采购、到货检验、入库、根据生产作业计划生成物料配送清单实现物料配送;

我公司在生产岗位上进行计算机统一联网,可在各工序岗位上进行完工汇报,以物料检验合格作为完工标志。根据生产完工情况,可进行单台、多台产品、在制品的实时成本核算;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人事管理和薪酬管理两部分。员工考勤来自一卡通,每日以出勤情况计算人力成本,并自动分摊到单台产品。

3.2.4 企业运行监控系统

统计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如:市场营销状况、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人力资源情况、生产情况对照企业经营计划,给出企业领导一个非常直观的数据曲线,对这些数据可进行深入挖掘,找出企业的经营瓶颈,以便更加有的放矢。

3.3 其他技术在系统应用

1)集成条码技术:通过条码设备与系统集成,即可进行物料与产品的自动出入库管理。仓库盘点也非常方便,通过移动数据采集器盘点后上传到系统。

2)生产监控:集成生产车间的监控系统,可以实时集中监控,可以直接了解生产现状,及时获取信息。

4 结束语

PLMS的实现为大型电力变压器制造业建立统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较好的解决了有效控制和降低产品成本,减少浪费,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大大提高了天威保变(合肥)变压器有限公司的工作效率,缩短了变压器生产周期,对公司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PLMS的实现对变压器制造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庄,刘飞,陈晓惠.基于绿色制造的产品多生命周期工程[J].中国机械工程,1999,10(2).

[2] Huaglory Tianfiled.Advanced Lif-cylce Model for Complex Product Development via Stage-aligned Information Substitutive Concurrencyand puter Integrated Manufacutring,2001,14(3)

[3] 胡光忠,柳忠彬,兰芳.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技术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9(9).

生产计划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节能技术;安全隐患;生产成本;发展现状

重视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节能技术应用探讨,有利于减少煤矿机电设备长期使用中的能源消耗量,优化设备工作性能的同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逐渐降低机电设备维修成本,促进现代化煤矿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变频节能技术的深入理解,结合煤矿机电设备的结构特点,实现变频节能技术支持下煤矿机电设备高效工作,不断增强设备长期使用中的节能效果。

1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节能技术分析

1.1变频技术内涵分析

所谓的变频技术是指采用改变交流电频率的方式进行交流电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交流电机正常工作中无级调速的实际需求,其具有良好的调速方式。同时,由于变频技术使用中自身功能的变化是随着电机的负载变化而变化,因此,机电设备工作中引入变频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也能减少设备磨损,优化机电设备工作性能。

1.2变频节能技术原理分析

在煤矿机电设备中,机器的正常使用过程无须一直保持高度运转的状态。为了使设备可以保持足够的动力而又不会造成能源浪费的情况,变频技术就在煤矿机电设备中开始运用起来。变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半导体元件把工频电流信号转换成其他频率,然后把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再依靠逆变器控制和调节电压与电流,让煤矿机电设备进入调速的过程。也就是说,煤矿机电设备的变频是通过改变电流频率来控制电机转速,实现机电设备的自动节能运转。因此,未来煤矿机电设备长期使用中应重视变频节能技术的高效利用,不断降低设备能耗,增加煤矿生产效益的同时也为各种机电设备长期的正常工作提供可靠地保障,全面提升我国煤矿企业的整体生产水平。

2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节能技术应用要点探讨

变频节能技术在长期的应用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可以为煤矿机电设备工作中各种资收稿日期:2017-02-21作者简介:殷世锋(1983-),男,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现在榆林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青龙寺煤矿机电信息科工作。源消耗率的降低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确保机电设备能够一直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因此,需要明确煤矿机电设备变频节能技术应用要点。

2.1变频节能技术在煤矿锅炉、采暖等方面的应用

作为煤矿机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鼓风机工作性能的不断优化,可以为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结合变频节能技术的优势,实现锅炉鼓风机变频器调速系统构建,可以降低鼓风机能耗。具体表现在:在一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随着外界条件变化,风机输出的风量也会发生变化。此时,通过设定鼓风机的各种参数,可以优化其工作性能,避免鼓风机空转现象出现的同时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实际操作中需要注重闭环控制方式的合理使用,结合压力传感器作用,保持信号的正常转换,通过A/D转换与D/A转换获得模拟量输出信号,实现风机转速变频调节。与此同时,结合供热锅炉的实际工作方式,运用基于变频节能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作用,促使锅炉能够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保持其运行效率高效性,增强燃煤效果,降低燃煤消耗量,实现煤矿采暖过程中的节能降耗。煤矿炉排电机正常工作时也会消耗一定量的电能。因此,需要通过变频节能技术实现炉排电机变频调速控制,降低负载电机正常工作时电能消耗量。同时,通过设置变频器可以限制炉排电机启动电流,并在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的作用下实现对炉排电机的实时控制,实现炉排节能降耗。与此同时,在绿化泵工作中通过变频节能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实现水泵流量取代传统的阀门控制流量,降低绿化泵正常工作时的耗电点,满足节能生产需求。

2.2变频节能技术在煤矿皮带输送机中的应用

煤矿皮带输送机的稳定、高效工作,可以满足煤矿生产现场的实际需求,确保煤矿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皮带输送机将井下的煤按照合理的工作方式运送到地面时,其中摩擦力的存在将会使皮带输送机完成各项作业计划:摩擦力通过与张力的共同作用能够使物料在支撑辊轮上进行运动,实现井下煤炭的正常输送。同时,由于煤矿皮带输送机的软启动依赖于液力耦合器,长期工作中可能会降低皮带的工作性能,致使其出现老化、断裂现象,影响着皮带输送机的工作效率。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应结合变频节能技术的优势加强对煤矿皮带输送机的严格把控,减少其内部构件发热与冲击现象出现,促使其功率同步与平均问题能够得到顺利的解决。

2.3变频节能技术在煤矿运煤梭车中的应用

运煤梭车作为煤矿井下的主要综采设备,常工作在比较恶劣的环境当中。其所处环境一般空气相对湿度较高,粉尘较大。使用总功率是219kW,牵引2×85kW,电压为1140V的由美国久益公司生产的变频节能运煤梭车,优化其组成结构的同时实现对其正常工作的实时控制,保持了运煤梭车速度调节有效性,优化了该设备的实际工作性能,促使变频节能技术支持下的煤炭运煤梭车能够始终保持在稳定的工作状态,降低工作能耗。

2.4变频节能技术在煤矿补水泵中的应用

煤矿补水泵的正常工作,关系着煤矿生产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为了使补水泵能耗可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通过变频节能技术的作用实现。补水泵工作中负载转矩与转速变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运用变频器启动补水泵电机,可通过变频器内部的矢量转矩控制技术,优化补水泵启动性能,实现补水泵电机软启动,减少电机启动噪声的同时避免频繁工频启动影响补水泵正常工作,降低其能耗。

3结束语

扩大变频节能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正常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范围,有利于减少设备功耗,实现机电设备低能耗、高效率稳定运行,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因此,未来煤矿机电设备使用中应重视变频节能技术的高效利用,确保机电设备工作中的能源消耗率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煤矿企业生产计划实时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作者:殷世锋 单位:榆林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索少龙.探讨变频节能技术在我国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2015,(9):192-193.

[2]温勇.煤矿机电设备中变频节能技术的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2013,(1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