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新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创新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创新发展

农业创新发展范文1

一、安徽省农业保险创新发展成果

(一)农业保险产品不断丰富

安徽省积极开发以省内特色农产品为标的的保险产品,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计有53个特色农业保险产品,保障范围包括茶叶、果品等经济作物,大棚蔬菜、水产养殖等农业设施等。此外,安徽省率先试点气象指数农业保险,分别选取了合肥市长丰县、宿州市??桥区、芜湖市南陵县和无为县为试点地区,总计为149笔保单承保32万亩种植区,安徽省气象指数保险的探索为全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二)?r业保险服务质量提高

在农业保险服务创新上,安徽省金寨县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出了菜单式保险服务,为全国农业保险改革提供了“金寨样本”。金寨县菜单式保险服务涵盖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特色养殖保险、市场价格保险等等。金寨县还探索出“三下两上”的保险服务模式,通过保险需求问卷、产品开发与修订等工作环节,使保险菜单能够根据需求及时更新和完善。

(三)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方式优化

安徽省在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方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保监局2008年委托安徽国元农业保险有限公司在安徽省开展县级种植业保险区划研究,根据安徽省不同地区的风险差异进行费率分区厘定工作,使保险产品定价能够充分反映保险标的的风险,提高保险产品定价的合理性。在风险分散机制上,2012年中国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安徽国元农业保险的农业保险业务提供再保险,该实践为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安徽省农业保险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

充足的有效需求是促进农业保险创新的动力,有效需求不足会抑制农业保险的创新发展[2]。近些年来虽然安徽省农业保险发展迅速,但是安徽省农业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依旧较弱。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是最基本的原因,较低的收入水平造成农村保险需求总体较弱;第二,农民投保意识不强,农民进行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意识较弱;第三,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无法理解保险合同条款和保险专业术语,加上对保险的固有偏见,农民往往对保险有抵制情绪。

(二)农业保险相关制度不完善

农业保险的创新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制度环境,安徽省在农业保险的相关制度上需要根据实际进行改革创新。一方面,安徽省在对农业保险的资金支持上力度不足,和上海、江苏等相比,安徽省财政资金相对不足,从而造成财政资金对农业保险的支持相对乏力[3]。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对农业保险的监管缺少经验。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

安徽省的农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不能为农业保险的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首先,1982年~1996年,安徽省的农业保险主要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政府代办农业保险,之后又经历了十年的萎缩期,安徽省的农业保险的数据积累不足;其次,安徽省气象设备建设落后,不能满足相关产品的开发等工作;再次,安徽省设在基层的农业保险服务设施不完善,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基层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总体较低。

(四)保险机构承保能力有限

安徽省农业保险主要由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和人财保险安徽分公司两家机构进行开展,主要保险业务由国元农业保险办理,区域内承办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较少,一方面导致行业竞争程度较低,形成垄断局面,不利于农业保险的创新;另一方面导致对农业风险的保障能力较弱,农业生产风险较大。

三、安徽省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创新农业保险服务理念

创新服务理念是农业保险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提高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服务水平,有利于农业保险的支农惠农作用落到实处[4]。首先,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要创新农业保险承保服务,在于农户和企业协商保险合同的过程中,经办人员要积极与农户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保险标的的经营管理情况以及客户的保险需求;其次,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要提高理赔效率,克服出险之后查勘难、理赔难的问题,在承保时就要做好保险标的的登记、查验工作,减少出险之后的手续和流程,做到快速查勘、快速赔付,帮助客户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再次,农业保险经营机构要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保险产品的增值服务,积极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在充分了解客户的基础上为其设计适合的产品,协助其做好保险标的的防灾防损工作,实现保险业务各方的双赢甚至多赢;最后,保险经营机构要加强公司内部管理,通过优化公司管理方式,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效率,加强对公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执业素养,从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

(二)丰富农业保险产品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安徽省要继续推进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满足新常态下农业生产对风险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对于茶叶、、中药材、蔬菜、水产、林特产等价值高、投入大的特色农产品,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农业保险产品,满足种养大户、涉农企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风险管理的需求;其次,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创新,建立不同金融业态在支农惠农中的联动机制,与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协作,开发能够满足不同农产品和农业经营主体多样化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吸收“草莓种植小额信贷组合保险”等已有的经验,探索“农业保险+龙头企业+农户”、“农业保险+利率优惠”等农业保险创新发展模式;再次,加快推进“县级种植业保险区划”的研究工作,在不同种植区实行不同的保险费率,提高农业保险产品定价的合理性,使农业保险产品的定价能够准确反映不同地区的不同风险程度。

(三)健全农业保险风险防范体系

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天气、病虫害等因素造成的巨额损失的风险,要对农业保险中蕴含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第一,政府要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但发生灾害时,一方面用准备金对农户进行补偿,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对保险机构进行补贴,降低其面临的灾难性补偿压力;第二,利用多种渠道对巨灾风险进行分散和转移,目前国内再保险与农业保险的合作还不成熟,需要探索有效的模式发挥各方在应对农业风险中的作用,比如政府可以为开展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购买再保险等,此外还要积极与资本市场对接,吸收国际上农业保险风险管理的经验,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将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中,如探索巨灾债券的使用等;[5]第三,国内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推出天气指数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通过温度指数期货等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可以对农业生产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6]

农业创新发展范文2

1.突出提质增效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控制直播面积,坚决杜绝人为抛荒。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推进高产创建,推广良种良法和全程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继续实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结构调整试点项目,抓好湘米产业工程,保障粮食种植品质,确保全县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2万公顷,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二是抓好生猪生产。大力推进畜牧水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严格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三是抓好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湘莲、油茶、竹木等优势产业和茶叶、禽类等特色产业。

2.突出产业融合加快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一是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物流)小区建设,积极推进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商标和品牌农产品。二是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产品加工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牌。三是培育新型主体。全力推进百家示范工程,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3.突出改革创新

一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流转服务平台作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二是全面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按照总体要求,把握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确保改革取得实效。三是抓好“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商直销、物流配送等现代物流方式,扶持淘宝网湘潭县馆发展,打造新的农业产业增长点。深入推进农超、农校、农企对接,不断提升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突出项目带动

一是做好项目申报筛选。围绕特色产业,积极申报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项目、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光能利用、风能发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先进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广和集成应用。二是抓好项目实施。建立健全项目组织机构,强化部门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参与项目。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三是抓好项目管理。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抓好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5.突出城乡统筹

一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公路改造和农村新能源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快示范片、美丽乡村和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城乡日常保洁、农村垃圾处理、镇区综合整治、城乡绿化美化、面源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培育一批美丽屋场、秀美村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率达到100%。

6.突出因户施策

农业创新发展范文3

所谓“巧实力”,它是综合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一种整体的战略运用能力。“巧实力”之“巧’主要在于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适时适度地将各种资源综合平衡运用,以灵活的方法应对复杂的现实变化,从而取得利益的最优化、最大化。

现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气场很好,全省上下干劲十足。无论从资源、人才、科研、文化、区位及政策等方面的硬实力、软实力应有尽有,但与工业及新兴科技产业相比,湖北农业发展的"短板"现象仍然明显,这既受农业固有的产业条件影响,也与传统农业惯性的发展思路有关,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植入‘巧实力”的创新理念,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当然,“巧实力”不仅只是一个概念,我们应从实践路径上来探讨其表现形式。

品类定位的路径。这里是讲,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要结合实际,根据比较优势,寻找新品类定位并长期坚守。比如福娃集团在创业初期,虽然走出了由大米加工向深加工的迈进,但由于只是跟随其他企业一样做米果、仙贝和雪饼,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一直不温不火,有时还出现生存困难。2009年,福娃集团在穷则思变的过程中,找准了“糙米食品”这个新品类,通过设计、改造推出的“福娃糙米卷”走向市场就成为明星产品,一举改变企业的困境,引领企业跨越式发展,打造出中国糙米食品第一品牌。今后他们还将深挖糙米脆、糙米棒、糙米薯条、糙米蛋卷等糙米系列食品,不断巩固糙米食品的领军产品地位。

福娃集团的成功,并不代表湖北农业企业的整体大进步。纵观湖北农业企业发展现状,如粮、油、茶等行业,大多数企业还是在看政策、讲投资、拼价格式发展,虽然有些企业是在按市场规律操作,但其产品创新和市场运作技巧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加快提升湖北农业企业运用“巧实力”操作市场的综合能力,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品牌价值的路径。品牌是潜在顾客心智认知中的核心竞争力,它能帮助企业创造顾客,占领市场,获得溢价。但品牌不仅仅只是取一个响亮的名字,或喊一喊的口号,它是需要企业用真心真情长期去打造的结果。劲牌酒业之所以成为保健酒行业老大,是他们长期对质量的承诺和对服务的倾注,才打造出强势品牌。

除了品牌创建以外,品牌输出更显“巧实力”价值。河南“好想你”枣业,开始只是一个小作坊,但坚持品牌创建之路。品牌有了知名度后,进行品牌输出,现在已建有陕西、新疆、甘肃等多个合作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全国设有2000多家专卖店,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并成功上市,打造出了买全国卖全国的传统农业跨越式发展样板。但湖北农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产业固有特点和综合实力等原因,普遍表现在打造品牌上或认识不够,或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又形成了恶性循环,使企业长不快、长不大,甚至消失,这些很值得深思。

模式创新的路径。经营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其本质是创新。传统农业,大多是处在种养殖和生产加工等低附加值环节,产业链条短小,而产业链上下游的种苗、研发设计及市场营销又缺乏知识和资金条件。这样致使不少中小农业企业不敢、也不会创新经营模式,只好固守传统模式,导致农业企业创新发展不足,发展不快。

其实,经营模式创新很简单,就是为消费者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以及如何去创造这一价值,这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必须认真操练和实践的“内功”。举例来说,近几年兴起的农业生产中工厂育秧、农业合作社、农机专业联盟,食品产业中的专业品牌运营商等都是经营模式的创新。 其思路就是明确客户是谁?他们要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突出市场价值优化,有效地去组合资源。有些资源是自己擅长的,有些不擅长,那就需要整合一些自己所能整合的资源;而另一家企业就要去整合它所能有效整合的资源,这样两种与客户对接的方式,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

有需求,就有经营模式,有不足,就有创新的余地。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农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有创新经营模式的条件和潜力。

创意农业的路径。传统农业有运用创意发展的最佳优势。创意农业是利用科技、文化、旅游、人文等多种因素,对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进行设计、改造与提升,从而拓展传统产业功能,提高产业附加值的新业态。创意的好坏可决定一个企业或行业的兴衰。砖茶曾是湖北、湖南、四川等省的优势农产品,如我省赤壁市的砖茶历史悠久,一直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是砖茶的主要代表。但由于没有顺应国内外市场结构的变化,一直走不出“低质低价”和市场缩减瓶颈,现在一些茶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与此同时,近几年湖南省安化市挖掘砖茶的加工工艺,整理衍化砖茶功效和发展历史,定名黑茶,大肆进行宣传公关和产地旅游,一举成为全国黑茶的正宗产地,名声响了,价格翻翻,年产值奔向百亿元。又如,今年2月19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中国小鲵”再现湖南衡阳》的文章,看后才知道,早在1899年一位外国人就在湖北宜昌发现过两尾这种动物,正宗产地应在湖北,但湖南又有通过创意宣传把‘中国小鲵’正宗产地居为己有之嫌,稍加开发、衍生又将是一个大产业。这只是利用历史文化因素创意的例子, 传统农业创意的价值是无限的,现已在全国许多省市迅速展开,但湖北还显准备不足。

农业创新发展范文4

关键词:农业推广体系;创新;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31-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改革中不断积极探索创新。市场经济为农业推广体系提供了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选择合适的农业推广模式,加强农业推广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农业技术创新、有利于农业科技产业化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改革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公共农业推广体系

1.1 不断强化农业公益职能

农技推广机构是国家设立的公益组织,强化农技推广机构,首先要明确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在新的经济形势发展下,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但是,有的农业推广机构没有很好发挥职能作用,出现农技人员缺岗或服务职能不到位现象。农技人员是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如果农业科技技术水平不高,农产品竞争不强,将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要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经济增长。作为政府部门,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和服务农业生产,要认识到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推广机构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工作,加强农业基础工作和创新。

1.2 明确责任,改进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实施相关的公益性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农业部门要履行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及时沟通。构建以政府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下,全面了解一些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品种、成果、信息、产品等)服务的组织、团体及个体。在推广方式上向技术服务与农村教育与培训相结合、项目示范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的方式过渡,从产中服务为主逐步向产前和产后服务领域延伸。根据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和农场品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加强关键技术的推广和重点区域的指导和服务,对区域内不同生产类型,成立农民专业协会等民营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充分发挥其社会化服务功能。建立一批稳定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扩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规模,不断推进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

1.3 强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由于没有明确划分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对乡镇农技站的管理职能,给工作开展带来了一些麻烦。因此,要建立乡镇区域性推广站。依生态特点、农业发展特色,建立跨乡镇的区域性农技推广站,作为县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从事公益性的农技推广工作。每个站负责几个乡范围内的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乡站的技术人员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而且要能吃苦,在群众中有威望。利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人员竞争上岗的有利时机,科学设置农技推广机构与岗位,合理配备人员。可采用聘用制,选一些技术能人担任乡站技术人员。乡镇政府的技术推广部门不要直接参与经营性业务,要搞好公共服务。

1.4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运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公共技术推广的投入是实施农业推广的物质保障。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保证才能完成。公益性职能的农技推广机构的各项费用需要有很多资金来支持,政府除了建立相应的制度外,还应在经费上提供充分的保障。要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要保障要相当多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

2 提高农民科技接受率和科技到位率

2.1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也是科技兴农的需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只是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还包括对农民的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推广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整体的科技文化素质。开展大规模的农业科技培训,可以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速度。要发挥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作用,建立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成人中心校为阵地,普及农业适用技术。把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手段运用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农村社会与农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要积极发挥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研究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发展组织,吸收更多的农民入会。根据各乡镇特点和需求,及时开展培训,构建农技推广网络。形成政府推动,县、乡、村技术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网络。

2.2 降低农民科技应用风险

农业保险面广量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重,存在高风险和高赔付率。为了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搞好农业新技术应用风险的转移和防范工作,要最大限度的将技术风险转移。对于风险较高的项目给予农民适当补偿,增强农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健全农业保险组织体系,化解农业风险,维护农业经营稳定。农业保险的发达,可以降低投资农业的风险和损失,能够推动个人和企业投资农业。转变农业保险方式,可以开发农民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风险的农业保险险种,甚至可以鼓励保险公司投资农业。

2.3 引导农民接受新技术

有的农民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能够利用优势主动出击,积极寻求科技及经济信息,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思想保守,接受新事物慢,缺乏主动性。多年来,我国农业推广工作对农民口头的、文件的行政干预,不符合技术采用的自然属性,致使农民产生不信任的心理,并导致抵触行为。农民了解信息主要是收看电视、听广播、看报,但农民最信服的还是亲眼所见。农业科技示范园、科研基地成了农技推广的新模式,使技术应用与信息传播一体化,是实物化的信息展厅。通过在示范场内把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集中进行试验与示范,便于农民观察学习,提高农民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可以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作用,直观地以事实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还可以成为技术人才培育和信息传播的中心。

3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科教协作新机制

3.1 加快科学技术的转化速度

要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科研项目管理,逐步建立农业科研与农民需求、农业发展相结合的选题立项机制。农业科学研究要面向生产,面向经济建设,要从生产实践中去寻找研究课题,克服现在科技成果的适应性差等缺陷,提高科技成果中适用技术的比例。加强农业科研队伍建设,要充分利用人才、技术和科技成果等优势,加强技术开发工作,提高科技人员专业水平及科研能力。科研单位要关心成果的推广和使用,推广单位要和科研单位充分协作,以解决成果推广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加快科学技术的转化速度。加强科研机构内部管理,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奖励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研发。发挥教学科研人员作用,鼓励其主动走出院大门,将技术成果带到基层进行转化实施,帮助农民解答疑问。

3.2 鼓励科技人员进入农村主战场

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到农业经济实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农户从事农业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技术业务。必须大力提倡科技人员进入农村工作和科技推广。根据科技服务项目的需求,鼓励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和有专业特长的基层技术人员、推广人员驻点任职,推广新品种与先进技术。鼓励农业技术部门、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承包。承包双方必须经过充分协商,自愿签订承包合同,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并严格信守合同,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以农业技术要素入股,以农业科技成果转让等方式参与收益分配。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使农业科学技术业务于农业生产经营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3 开展“三农”协作

农业技术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要主动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思想,切实做好政策指导、信息引导、技术辅导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优质业务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化农科教结合内容,提高农科教结合层次。开展农业系统内部科研、教育、推广的“三农协作”。各地对农业技术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农业试验、示范、推广科研项目的用地,特别是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建立示范小区或科研基地的,要优先安排,并在费用上给予优惠。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共建活动。建好高效农业示范区或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把本行业中先进的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引进国外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新产品开发,使示范区成为各级领导指挥农业生产的示范中心。政府要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和保障体系,要实事求是,要协调每个部门的利益,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设施和场所,组织“三农”师资力量,开展多种形式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争在培养农村科技人才方面有所突破。农业科技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资源,争取项目,强化科研,注重开发,抓好农业科研工作,农业科研与开发要有新突破,力争在杂交育种、基因转移、抗性生理、生物技术、资源优化利用与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有新的突破,研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更新、更优、更好的品种。要注重引进、聘用外地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整合科研队伍,壮大科技力量,提升科研水平。

4 结束语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基础支撑。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事关“三农”发展大业,关系国家发展。在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同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要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农技推广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不断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科技改革发展,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步伐,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制机制。

参考文献

[1]丁中文,黄毅斌.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选择[J].科技导报,2006,(5).

农业创新发展范文5

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农业文化正被工业文化所取代”,而由于工业文化中的不合理性,最终又将被新文化形态所替代,这就是未来的工农业综合文化,也就是创意农业的基石。

第一,创意农业是经济增长农业发展的新要求。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强农惠农政策。在一系列政策的积极作用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园艺蔬菜、畜牧、水产迅猛发展,农产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农产品价格剧烈震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稳定,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难度明显加大。这迫切需要我们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农村向城市的要素单向流出向城乡要素投入的双向互动转变。创意农业的发展,则适时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科技、文化、社会、人的创造力等各项资源通过创意的手法变成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使得农村的资源利用更贴近城市居民的需求,城乡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提高产业附加值,创造财富。

第二,创意农业是社会进步消费需求的新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能力逐步提高,人们在消费中越来越追求心理感受,提供以人的体验感受为目标的消费供给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教育体验最适当的来源,而且农业资源具有季节性、地域性、景观性等特性,这些都是营造特色、酝酿创意的有利资源,足以创造产品与服务的差异性,这也就是创意农业兴起的原因。

第三,创意农业是农业发展组织创新的新动力。创意农业实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农业发展模式,作为提升一产、接二连三的无边界产业,传递着一种农业文化与工业文化交融的新型文化观:在思维观念上,把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并举,共同驱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制度安排上,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联结起来,构建多层次的产业链和价值体系;在文化传承上,突出以优美的自然农业生态为依托,以高效的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依归,构建出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

创意农业内涵的一般认识

纵观现代世界各地农业的发展成就,其中不乏巧妙创意的结晶,这些“泥土中长出来的艺术品”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为我们推进城乡资源互补、要素互动、社会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创意农业:

第一,创意农业是一种无产业边界的农业发展模式。从产品层面看,创意农产品是技术与文化有机结合、集成创新的产物。如果说传统农产品是“为胃服务”,创意农产品就是“为舌尖服务”,“为眼球服务”,“为肢体服务”,因而很受主流社会与中高收入消费群体的青睐。从产业层面看,创意农业拓展了农业的多功能性,以多种形式将不同的产业融合起来,形成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在内的产业群。其中核心产业是指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文化创意活动;支持产业是直接支持创意农产品的研发、生长、加工以及推介和促销这些产品的企业群,如科研机构、种源公司、现代农业设施、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如会展、动漫、表演等)的策划企业、加工厂,以及金融、媒体、广告等企业;配套产业则是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等等;衍生产业是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业群,如玩具、文具、服饰、食品、纪念品等等生产企业。从经济层面看,在整个创意农业产业体系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有效嫁接,文化与科技紧密融合,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显著。由此所吸引的城市人才流和资金流又会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产生“滚雪球”式的良性循环,这是传统农业所无法达到的。

第二,创意农业的本质是最大程度地刺激消费潜能。无论是利用科技手段改变农产品形状、色彩还是口味,还是增加农产品的文化艺术内涵,抑或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浓厚农耕文化特色的活动,再或者利用自然农业生态景观结合节庆活动来吸引游客,其根本目的就是充分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最大程度地刺激其消费欲望,从而实现增值。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人们对精神层面的消费增加,开始追求个性化、特色化、体验性的消费。2010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人均GDP都超过了3000美元,表明创意农业消费的群体已经形成并在日益扩大,创意农业势必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创意农业的核心灵魂在创意。发展创意农业,最重要的就是灵动的创意。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农业品种、农耕活动丰富多彩,可以进行创意的角度很多,比如农业过程利用、农业景观利用、农业废弃物利用、农产品用途转化、农业文化开发等等。此外,还可以结合节庆活动、纪念活动、生产活动等,“秀”出古往今来的农耕文化,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文化价值认同,从而实现增值。让现代农业发展的明天更富创意

让农产品变礼品、产区变景区、劳动变运动、就业变创业、农民变市民是创意农业发展重要的目标指向。

首先,确立创意农业发展战略思路。各地要把创意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战略视角,确立农业创意发展战略,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推进新变化,以新变化催生新发展。创意农业发展思路上把握“一二三”:一是坚持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主题,二是突出农业浅度体验与深度体验,三是把握好与农业的关联度、农民的参与度和市民的满意度。

其次,制定创意农业发展规划。创意农业旨在传播农耕文化、展示现代农业、体验乡村风情、释怀农民情结、促进城乡统筹。近年来,江苏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发展创意农业的重要抓手、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战略形态来抓,2010年全省已有2500多个具备不同接待条件和规模的各类农业休闲景点,年接待游客5000多万人次,年营业收入在138亿元以上。为强化营销推介,各地打造了一批富有创意的农业节庆活动,如无锡阳山国际桃花节、盱眙龙虾节等。其中南京“嘉年华”被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评为“最佳创意和推广奖”,居全国三大创意农业品牌之首。

第三、打造创意农业发展载体平台。发展创意农业,要突出载体平台建设,强化营销推介。一是开展“最具魅力休闲乡村”评比。2011年省农委首次开展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评选,产业优势突出、功能特色明显、示范带动性强品牌知名度高的14个村入围荣膺。二是开展观光农业园和农家乐星级创建评选,带动观光农业园和农家乐产业硬件与软件建设的提升。三是开展创意农业竞赛,推出一批具有新意的服务项目、体验项目和创意产品。四是打造休闲节庆品牌,推介特色农产品、推介优势产业、推介风土人情,提升知名度。

农业创新发展范文6

一、创新金融服务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性分析

农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产吩,其实体以资金为主,以信用作为农村金融的手段,表现形式则以货币为主,其主要包括农村资金运动、存款的吸收和支取、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等。相较于其他金融,当前农村金融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与农业经济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通过加快推动当前金融工作服务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当前农村建设工作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全面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村金融工作改革的深入,当前农村金融呈现出商业性、政策性和合作性的格局,农村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可以说当前农村金融危实力和金融服务水平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还存在着信贷供给不足的问题,这对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影响。

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原则

(一)深化改革、勇于试验、突出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

随着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加快改革和创新的力度,全面提升金融支农的能力,有效的解决制约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工作中,需要充分的遵循市场的发展需求,同时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对相关政策进行完善,并做好政策的落实工作。更好的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拓展,进一步缩小城乡金融业务发展的差距。

(三)盘活存量和做大增量相结合的原则

加大对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创新,充分的挖掘其潜能,更好的发挥金融机构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同时还要加快对农村金融主体进行创新,重视当前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培育工作,为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好的满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供给需求。

(四)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在当前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科学设计,同时还要抓住重点,以此为突破口,从而全面推进,通过先行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在范围推进,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全面覆盖。

(五)加快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规范化管理才能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在抓好改革创新的同时还要重视市场监管,有效的对金融风险进行防范,保障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创新农村金融组织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普遍滞后于城镇,这也使当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处于较低水平,金融供给不足及服务缺失在农村金融服务中具有普遍性。因此需要加快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将农村投资金融、农村信贷、农业保险及农业担保等都统一纳入到农村金融体系中来,并构建农业融资的风险防控机制及风险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发展,加大对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扶持力度,有效地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范围,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农村金融服务于农业经济打造良好的条件。

(二)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当前农村不仅金融产品少及金融服务方式单一,而且金融质量和金融效率也无法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因此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成立为农服务的担保公司,为涉农企业和种养大户提供担保,进一步扩大抵押和质押的范围,有效的解决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贷款难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发展速度较快,其与农户的发展现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有效地解决了当前农户小额信贷的需求。因此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大其他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三)完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抓好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加大农业保险的覆盖力度,进一步降低了农业贷款风险;建设农村信用体系,针对具有良好的信用的农户,可以在贷款和参保方面开绿灯,通过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打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为农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农村金融组织需要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力度,有效地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加快推进“三农”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对具备资源优势及竞争力的农产品产业建设的支持力度。重视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和订单农业的建设,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针对当地特点,合理对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进行部署,重点支持主导产业的发展,推动特色农业,并加大对养殖户及专业村建设的支持力度。针对农村中现有农业龙头及产业化项目给予积极的支持。

(五)大力开展农业保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过程中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不仅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同时还会对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随着当前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这也使农业生产风险增加。针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加大力度开展农业保险,以此来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所带来的风险。当前农业保险品种和数量较少,这也使其与农业发展的需要很难适应,因此需要鼓励商业保险进入到农业领域中来,增加涉农保险业务。同时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需要将农业保险纳入其中,通过成立农业保险公司或是开办农业保险业务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同时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产品要实施强制保险政策,进一步稳定农产品的供应,为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需要加快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农村信用体系的全面覆盖。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创建活动,以此来提升农民的信用水平,增强农民的诚信度。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民金融风险的宣传,提高农民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实现对农民合法权益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