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趋势

数字化趋势范文1

关键词:插图;数字化;网络;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J2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064-01

一、插图艺术的发展及现状

插图是具有强烈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是一种运用图形来表现形象的世界通用语言。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消费文化的到来,以书籍插图为主流的插图艺术,向商业的各个领域拓展,其概念、内涵、手段更是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地各个领域。插图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萌芽之初,古人就以“图”和“书”进行记事,传达信息。后来随佛教文化的传入,为宣传教义在经书中用“变相”图解经文而出现的版画形式的插图。不管是画于墙上的壁画,还是刻于竹筒及画在纸和绢上的图像,或者是用雕版印于书中的图形,统称为“图”或“像”。在欧洲,“插图”有“举例说明、例证、图解、注释”的含义。现代意义上地插图不只是简单地把书籍中地文字或信息传达的内容进行视觉形象的阐述,还要将文字中所表达的情感准确、直接地通过画面传达给读者。因此,现代插图地意义已不仅仅是附属于书籍或文字,而是主动地、独立地以个性化的方式把信息传达出来。几乎所有当代的视觉传达方式都被用于插图艺术设计和表现中。从传统纸媒介到现代网络新媒介,任何领域、任何样式、任何内容、任何形式、任何内涵的信息元素,以视觉艺术符号加以表现,并与文字互为补充,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视觉传达形式的图形设计都可称为“插图”。

插图,在传统概念中通常是二维的画作。现在的状况是,传播媒介由原来的报纸、书籍、杂志、电视发展为以网络互动多媒体为新兴代表的多元传播渠道。而传播终端的人,即受众,他们的接受习惯由原来单纯的看、读,逐渐向集感官、体验于一身的复合接受形式转变。插图艺术的表现形态与应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二维空间,则是将三维、四维空间和综合感观形式引入插图艺术领域。 现代设计领域,插图与数字艺术的结合,使得插图具有更加强的表现力, 广泛用于现代设计的多个领域,涉及到文化活动、社会公共事业、商业活动、影视文化等。

二、电脑技术为插图艺术提供强大平台

数字插图是插图艺术的数字化的体现 ,作为设计艺术领域 新的学术分支,数字插图是建立在计算机软硬件发展的基础之上,是利用包括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数字化设备进行创作的插图艺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数字特效能够在电脑里轻松模拟手绘效果,商业美术插画在设计领域又开始复苏。明快艳丽的电脑插画风格成了最流行的时尚,受到青少年的推崇和喜爱,运用电脑进行插画设计的新锐不断涌现出来。国内开始形成专业从事商业美术插画制作的工作室和公司,与出版社和大广告公司合作,为其提供专业插画图像设计方面的服务。目前,国内主要流行杂志的插画,有很多已是数字化产品。可以说,我国的商业美术插画艺术经历了多年的低谷之后,在数码技术的推动下,在繁荣市场的刺激下,已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和活力。各种计算机硬件及绘图 软件的开发及运用所建立的数字化平台 ,使数字插图的产生和 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插图的应用软件包括二维、三维的图形、图像设计软件,例如:Photoshop、Freehand、Coreldraw、 Painter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便捷的操作技巧 。在硬件方面 ,对数字插图影响最大的是压感笔、 扫描仪和数位板 ,它们代替了传统插图的笔和纸,改变了插图师的工作模式。正如插图画家尼克-辛吉斯访问彭塔格莱娜设计有限公司时提到“在我的潜意识里,用鼠标画画,早已和用一只笔或一根油画棒作画没有什么两样了。这一媒介使作起电脑来更快、更好,而且更便宜。”

如今我们会发现很多插图设计师完全投入了电脑设计领域, 对软件的熟练掌握使得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出各种插图, 电脑具有强大的数据传输、处理能力,提供了许多手工无法达到的效果和功能。对于设计人员来说, 电脑软件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方便与快捷,同时,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发挥空间。数字插图艺术借助数字技术以及设计软件的帮助,使这一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具生命力,丰富了样式,为图解艺术迎合了商业奠定丰厚的基础。

三、数码摄影技术带来的全新理念

20世纪80年代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传统手绘制图技术也受到摄影的挑战,摄影技术方便快捷,在真实再现上有无可比拟的效率和优势。数码摄影技术的插图更加真实、可信,与人们再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最为接近,因此更容易被受众接受。便利、快捷、高效,是数码摄影的另一大优点,照片一拍, 输入电脑, 就可以打印输出, 而且还可以根据各种自我需要加以后期处理, 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

数码摄影技术的产生对插图艺术来说,是插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数码艺术和新媒体时代,影像图形在信息传播中呈现出一种强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流行的沟通手段。从艺术角度来说,数码技术的出现,增加了艺术的风格样式,拓宽了插图创作的范围,更加适合现代“信息社会”的大众审美情趣。完善的数码技术不仅可以模仿制作几乎所有风格的插图,为其带来新的活力――全新的另类“数码”风格。同时,结合摄影、摄像和电影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图像技术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创造空间。

四、网络和多媒体的交互性使插图艺术走向多元化

进入 21 世纪,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崭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出现在 我们生活中, 以网络为平台的数字媒体技术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来对声音、文字、图像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技术 。在网络中, 插图可以说是文字以外最早引入到网 络中的视觉传达对象, 而网络中的插图的应用也具有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由于网络和多媒体的介入, 使网络中的插图由原来的静态发展到动态, 而且还可以和文字、声音等因素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表现空间, 网络插图设计以鼠标代替笔、纸、色,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将语言、图像、动画、影视、三维空间、虚拟现实等试听语言综合于一体,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地域广、传播快等优势,扩大了受众面。 虽然网络被称为第四大媒体,但实际上 ,它已经在发展速度、传播强度、覆盖率等方面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并驾齐驱。甚至,因为它自身实时性、交互性、无地域性等优势特点在很多方面超过了其它传统媒体。

网络为插图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空间,自然也就给数字插图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插图的数字化将逐渐摆脱单一的传统平面媒体,更多的被运用到网页、电子出版物、游戏、网络广告等领域。插图艺术在网络和多媒体这个广大的平台会越来越绽放自己的光彩,插图的表现形式、表现技法会更加的多元化。

媒介环境的改变、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变化,带来了插图表现的语言变化, 颠覆了人们对插图的审美习惯。插图不仅具有为读者服务的功能,更要求不断创造出读者喜爱的富有时代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插图艺术的数字化应用赋予插图艺术新的内涵,也是未来插图艺术发展的趋势所在。

参考文献:

[1]鲍瑜.浅析现代插画设计的发展方向[J].中国包装,2008

数字化趋势范文2

自成立以来,一康智医疗以“服务新医改,幸福亿万人”为使命,以专业手段推动医疗卫生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供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数字化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和居民个人健康管理信息服务备受业界关注。

在第66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很多代表驻足在演示大屏幕和大幅展板前,聚集在福州国际会展中心的的解决方案体验区,就各自关心的问题与一康智顾问深度交流。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医疗器械及相关产品、服务展览会,CMEF汇聚了全球顶尖医疗行业精英和医疗设备、服务品牌,产品覆盖整个医疗器械产业链,为众多设备厂商、专业买家提供了全方位的行业平台体验方案。本届医博会推出“基础医疗解决方案”这一展会主题。众多知名参展企业纷纷响应,顺应市场与政策导向,推出一系列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系统解决方案,以“经济”“适用”为特色,重点提升基础医疗设备配置与服务水平,将优质医疗服务延伸到基层,从而为更多老百姓造福。CMEF医博会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医疗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综合“云”平台。展会集贸易、学习、创新、交流四大功能为一体,服务广大业内同仁。“云”平台理念致力于汇集医疗行业内每一个参与者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展会平台的沟通与分享,为广大专业观众提供维度广泛、便捷易得的优质商务服务。

在蚌埠市卫生局“关于医院建设、规划、发展及医疗信息化应用讲座”上,深圳市一康智科技有限公司胡云总经理和工程师曾云锋先生关于海云工程展望的演说,更好的指导各医院进行医院的建设、规划、发展及医疗信息化应用,使大家对医疗信息化有更加全面及长远的认识。

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一个方面提供了新的契机。它将有效地整合社会医疗和服务资源,对于转变卫生发展模式,推动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重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在本世纪初引入我国,特别2003年SARS以后,数字化医院成了医疗界的流行词。各医院也不管自身信息化做到什么程度,都在谈数字化医院。可是大部分医院并没有让患者品尝到数字化医院所带来的好处,虽有些改变,但是长时间的排队、信息不透明等现象还是让诸多人一提到医院就头疼。不但患者头疼,医院也头疼,因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不是件容易的事。

数字化医院的主要特征为:医疗设备数字化、医疗方式网络化、医院管理信息化、医疗服务数字化、辅助决策智能化、支持社区与家庭保健常态化。

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宏观层面的问题是认识不全面,专业队伍不足,经费投入不足。这些问题导致了重建设、轻管理,重功能、轻规划,重系统、轻人员的现象。另外,医疗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具体的微观层面的问题,包括:筹建规划不明确;在没有明确需求的情况下开发信息系统,造成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流程和操作规范,或落实不到位;信息中心人员岗位确定不明;日常系统维护、资产管理、项目管理、以及操作不规范等。

医疗信息化需要政府的指导和规范,首先是要把握好总体思路,从战略规划、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技术系统建设等方面,指导我们医院信息化的建设。第二要规范管理,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加强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第三是保障安全,保证医院业务的连续、信息不丢失、数据完整和系统可用。第四是提高效率,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降低医疗差错,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同时,还要服务厂商,以权威的渠道让厂商了解医院的需求特点,更好地参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

数字化趋势范文3

2013年最后一天,华为了一份名为《用数字赢未来,数字化重构新商业》的行业趋势报告。报告对互联网和大数据对于传统产业的颠覆性影响给予了充分支持,并毫不犹豫地提出:未来的企业,无论从事的什么行业,也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首先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升华和改造的企业,在信息时代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我从报告中提炼出了一些有趣的新名词和观点,简要解读:

1)“Internet+”。中文翻译为“互联网+”,“+”后面是什么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华为提出,互联网的核心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连接”,成为电力一样的基础设施。这意味着,互联网的革命会像电力革命一样伟大。电力革命几乎奠定了整个现代工业和人类现代生活的基础。那么互联网的革命呢?可能其影响真的不会次于电力革命。

2)互联网正在由改变价值传递环节进入价值创造环节。以往我们谈及互联网,就会狭隘的默认为,互联网就是社交、电子商务、游戏,尤其是电子商务,它用互联网的方式大同了传统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但今天不一样了,互联网正在直接进入价值创造(更为直接的是产品创造)的过程中。最为典型的是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的众包模式,以汽车制造为例,我曾经写过的《汽车制造颠覆者》中德国StreetScooter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他们让所有供应商都利用互联网平台,参与到了最后产品的设计流程中来,这对传统汽车制造商是怎样的打击啊?以往都是这些汽车品牌商们说了算的,供应商只有按要求供货的份。

3)经营信息和数据对于企业发展无比重要。这是对大数据力量的充分支持。在互联网环境下,一方面获取信息变得无比容易,但另一方面,你可能获得的数据可能永远只是沧海一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对于企业来说,掌握足够大量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将直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信息化的另一面是“信息垄断”,也就是更高规格的“信息不对称”。如果你还没有把自己掌握的各种信息数据当回事,或者还没有开始注重数据积累,那就要小心了,直觉能帮你做出多少正确的判断?真的很难说。

4)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这与华为倡导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似乎不谋而合。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围绕客户需求做创新的思维要求更高——从需求收集、产品构思到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营销和服务等,要的是全程参与、全程互动。拥有开放式创新的思维在互联网时代尤其重要,这个时代不相信“一个诸葛亮”,更相信“三个臭皮匠”。感觉跟不上节拍了吗?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5)未来,如果你不是一家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观点很明确,未来必须全民“高科技”,否则就是死路一条。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今天你可以不用电吗?如果不行,那么明天,你就不可以不用互联网。

互联网对于我们的经济和生活的颠覆性改变不言自明。但是以我个人比较保守的观点认为,互联网的作用无须被过于放大——它是一个工具,一个基础设施,它该改变什么,让它改变好了。再给你一个选择,空气、面包和互联网,你选择什么?答案就像寓言故事里一样简单:你愿意守住一座金山,还是一块农田?对于企业,敞开胸怀拥抱网络时代,但同时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和生存之本。

以下是该趋势报告的全文:

用趋势赢未来,数字化重构新商业

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精彩纷呈的ICT技术,汇聚成了波澜壮阔的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带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但,这仅仅是一个起点,我们正在迎来信息社会的下一波浪潮。信息社会不可阻挡。

“Internet+”驱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引领下一波信息化浪潮

今天,我们已经处在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中,也处于各种各样信息的包围中,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基本上还是平行的,或者说耦合得还不够紧密。信息时代,对任何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Internet+”都会成为创新焦点,或者说传统企业和传统产业要借助Internet来实现重构,驱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不仅仅是基础设施,更是全新的思维模式。

互联网的核心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连接”,成为电力一样的基础设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但是,互联网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更大的变革和深远影响来自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变革,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其核心是以“全连接和零距离”来重构我们的思维模式,人和人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商业伙伴之间,都是全连接和零距离的。

因此,企业的思维模式、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研发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等,都必须以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为出发点进行重构,不是仅仅把互联网作为工具叠加在传统模式之上,其中,思维模式的重构是第一位的,因为思维模式是行动的指南。

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互联网将深度改造传统产业。

商业过程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包括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两大环节。在价值传递环节,主要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则打通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并改造了价值传递环节,实现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减少甚至消灭了中间环节,重构了商业链条。

当前,互联网开始向价值创造环节进行渗透,特别是向产品研发和制造等领域渗透。而且这种渗透是全方位的,包括技术的渗透,如特斯拉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重新定义汽车;也包括研发模式的改变,如用户参与的研发、众包模式的研发等等。制造领域也在发生同样的事情,继蒸汽机、电力、IT技术之后,互联网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互联网正在引领工业4.0的发展,实现大规模制造的高效率和手工作坊个性化的融合,这将是又一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和ICT技术向价值创造领域的渗透,就是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才刚刚开始。

信息和数据经营成为核心竞争力,互联网将形成更高层次的信息垄断和不对称。

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播和获取非常便捷,打破了传统企业垄断知识和信息的局面,靠垄断信息获得高价值的企业和产业,将难以为继。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是又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了新的垄断和不对称,互联网巨头通过汇集海量的用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充分发掘用户的行为信息,形成了新的信息垄断,对其他的企业和服务商形成新的不对称,从而形成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垄断。信息社会,信息成为比基础设施更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信息和数据的经营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更加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权力向用户转移,用户的全流程参与,汇集用户的智慧构建新的制高点。

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用户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新的形势下,要求企业在更高层面上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不是简单地听取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客户参与到商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从需求收集、产品构思到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营销和服务等,汇集用户的智慧,企业才能和用户共同赢得未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思维,产品设计、极致用户体验和口碑传播等,都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但用户参与并不是简单的建设社区和论坛,而需要整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研发模式、技术架构等都适应这种新的模式。

借助ICT技术实现颠覆性创新,重新定义市场,ICT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信息时代,企业ICT系统已经不仅仅是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支撑系统,更是面向客户的业务系统、生产系统,从“管理数字化、IT资产化”向“产品数字化、数据资产化”的方向发展。借助ICT系统实现颠覆性创新,从而重新定义市场,ICT正在成为企业业务发展的引擎和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到汽车制造,小到路边快餐店,都可以借助ICT技术和互联网重新定义市场。未来的企业,无论从事的什么行业,也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首先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业务升华和改造的企业,在信息时代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如同今天用马车和高铁来竞争一样。

数字社会将迎来新一波发展浪潮,这个浪潮的标志是互联网从商业的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数字社会和物理社会走向更加深入的融合,“Internet+”成为传统行业创新的焦点,也是传统产业数字化重构的起点。

数字化重构,用趋势建立优势,赢得信息时代的未来

面对不可阻挡的信息社会,顺应行业的大势,以互联网思维,借助先进的ICT技术,以“Internet+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重构,用未来的趋势建立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而且,这种重构是全面的、深刻的变革,并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作为工具使用。

思维重构:以互联网时代的全连接、零距离等为出发点,建立新的商业思维。

当互联网随处可得时,互联网化就成为了最根本的商业思维。因此,互联网必须是一种内生的商业思维,以互联网的全连接和零距离的基本特征为起点,重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等外在形态,并以此驱动管理模式、研发模式、运作模式等内在形态的重构,从而重构整个企业的观念、组织和流程。

思维模式的转变,对于处在新旧时代转换过程中的行业和企业管理者是极其痛苦的,但恐怕别无选择,因为当新时代来临时,生存状况与生存质量往往不取决于是否转变,而是取决于转变得有多快。

业务重构:没有云服务就没有未来,云服务是企业在信息时代的基本经营模式;借助云计算商业模式的变革,抓住ICT走向云服务的战略机遇,再造一个电信业。

云服务首先是一种商业模式和商业思维,不同企业的业务范围不同,云服务的表现形式也不同,有的是提品销售,有的提供售后服务,有的提供在线的信息服务,有的提供在线游戏,有的提供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但是,云服务的根本是超越产品经营本身,在更高层面上经营用户以及用户的数据,这是云服务的本质。没有云服务,就失去了经营用户的基础,无论是什么企业、生产什么产品,云服务都是未来的基础,耐克的例子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样的趋势,给电信业带来了巨大战略机遇,因为企业云服务所需要的ICT基础设施,也自然就成为了最基础的云服务。回顾100年前,1900-1930年是企业拆除自己发电机、购买电厂的电力的30年,同时,企业开始建立打孔机和制表机等IT系统的前身。我们判断,未来的30年,是企业拆除自己数据中心、购买ICT云服务的30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借助云计算的商业模式变革,企业ICT走向公有云,给电信业带来了数以万亿美元的战略机遇,是再造一个电信业的基础。

运营重构:互联网化运营,实现All Online,On-Demand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内部管控模式转变成外部用户服务的模式。

互联网的全连接和零距离,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使权力向用户转移,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的运营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互联网化的运营。首先是给用户以自由,让用户基于On-Demand的方式获得服务,自由是用户最高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其次,支撑用户On-Demand的基础是企业走向Online模式,但是,Online不仅仅只是客户界面的Online,更重要的是以面向客户的Online牵引企业内部运作的所有环节走向All Online,以及建立在All Online基础上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因此,面向互联网时代的运营重构,并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在线客服和在线销售,而是面向用户On-Demand需求的整个流程再造,其根本的变革是从内部管控的流程模式转变成外部用户服务的流程模式。

ICT基础设施重构:建立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ICT基础架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发掘“数字石油”的价值。

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其他企业,ICT基础设施都是支撑业务转型和数字化重构的基础。在信息时代,信息和数据的经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据分析能力成为关键,为企业带来新的智能和智慧。基于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做到深入的洞察客户、精确的产品研发、精准的市场营销、精确的企业管理、科学的管理决策、节能环保等等。企业数据成为新时期的石油,即数字石油,而数据挖掘和数据治理能力则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所有商业活动都将数字化,而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交换,业务的处理和商业的交易等都是发生在数据中心内,因此,数据中心成为ICT基础设施的核心,成为“数字时代的电话交换机”。构建以数据中心为中心的网络架构和ICT基础架构,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

技术重构:软件定义和Scale Out计算模式,重新定义IT和网络的架构,引领下一波技术变革的潮流。

风光无限的商业创新的背后是技术创新的默默奉献,商业和技术的双轮驱动成就了互联网。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提出新摩尔定理:网络环境下每18个月产生的数据量等于有史以来数据量之和。面对海量的信息和流量,并且流量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越来越强,更为敏捷和可扩展性是ICT基础的基本需求。传统以硬件为主导的产品架构、基于预先规划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要求,需要新的技术理念来支撑新的业务模式。

数字化趋势范文4

【关键词】数字化;一卡通;支付宝;充值查询

1.高校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在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开展建设了多年,但仍然处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初级阶段,但也已经有为数不少的高校完成了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基础平台的建设。其绝大多数的问题存在于无法在数字校园上进行创新。但我国仍然在数字化的道路上越走越深,最为集中的体现是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的普及和使用。马云开创淘宝和支付宝,极大便利了网络购物和网络支付;中国银联开设网络平台支付,使得缴费收账不用再到处奔波;腾讯公司开创财付通,将网络聊天工具,游戏娱乐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相连接,纸质充值卡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微信平台的建立更是让生活变得简单快捷。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网络平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保障了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下人们的生活质量。

着眼于大学生活,与大学生的日常息息相关的要数校园一卡通为最。高校校园数字化一个很好的实例就是校园一卡通,其用于学校内部的各类消费场所或者身份验证之用,“一卡在手,走遍校园”。因此,以下论文将着眼于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发展,探究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是如何丰富高校数字化进程的。

2.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概念

所谓支付宝,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第三方支付平台,致力于提供“简单、安全、快速”的支付解决方案。支付宝主要提供支付及理财服务。包括网购担保交易、网络支付、转账、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个人理财等多个领域。在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后,为零售百货、电影院线、连锁商超和出租车等多个行业提供服务。还推出了余额宝等理财服务。所谓一卡通,就是在同一张卡上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智能管理。本质上是一套由卡片、器具和上位管理软件所构成的特殊信息管理系统。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卡片这种特定的物理媒介,实现从业务数据的生成、采集、传输到汇总分析的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同时企业一卡通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和企业的ERP系统、财务系统以及HR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谓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即将校园一卡通与网络支付平台――支付宝相结合,实现随时随手充值的效果。当一卡通内金额少于设置金额时,将自动从支付宝账户进行代扣充值,并有短信回复验证。现也支持主动充值,输入想要充值的数额后支付宝自动将卡里或支付宝里的钱转移进校园卡,在自身设置的支付限额以下可直接转账无需密码,方便快捷。

3.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发展状况

3.1一卡通使用状况

校园一卡通系统可通过校园卡实现不同形式的各种智能化管理。校园一卡通可以在校内各种数字化设备上实现不同的功能,如钱财交付,学生可以在校内报考各类等级考试时可以用一卡通直接扣款,免去了连接银行卡等诸多事宜。还比如学生们的校内出行,校园饮食、澡堂沐浴、购买生活用品等等,都可以用一卡通账款进行交易。除此之外,一卡通还具有身份认证的功能,学校安保系统的认证、考试认证等都需要一卡通。可以说一卡通与大学生每日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校园内一卡通的功能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区域,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对学生的调查统计中我们发现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61.17%的学生表示自己遇到过一卡通充值、查询等方面的麻烦和问题。这类学生大多出现在还没有普及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学校和地区,他们遇到充值的问题主要分为两部分,人工充值问题和圈存机充值问题。人工服务台即一卡通挂失补办点,存在以下问题:1.人工充值点远离宿舍区和教学区,距离太远充值不便。2.人工充值点工作人员少,时常出现排队的情况,造成了学生的时间浪费。3.人工充值点不可能24小时服务,服务时间大致在上午9:00―11:00,下午2:00―5:00,周末休息。这样的时间段大多数同学都在上课,更导致了人工服务点对于一卡通充值的极大不便。圈存机即自动办理一卡通充值业务的机器,分布在校内各食堂及教学楼附近,其问题在于1.圈存机少,一卡通充值总是面临排队困扰,尤其是刚开学和每月月初月末的时间段,充值的人多队长很是麻烦。2.圈存机毕竟是机器,容易出故障,有时会导致卡里的钱财出现误差等问题。

解决以上校园一卡通存在的问题是推进校园数字化进程的必经之路。

3.2支付宝使用状况

支付宝的普及程度很高,如今校园中随处可见支付宝付款的商品,在本次研究中走访的江苏省、上海市几所高校均可用支付宝结算超市、水果店、复印店等地的物品。在校外,支付宝更是一举成为各大超市商场的支付平台,KFC、必胜客、星巴克等名店均陆续开通了支付宝付款。学生之间日常活动的转账业务等也都习惯用支付宝。支付宝已经成为校园数字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3.3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现状

在上述分析中,校园一卡通和支付宝共同的特点表现为:1.普及程度高。2.用户粉丝多。3.涉及面广,深入学生生活。4.符合时代主题和数字化发展。以上这些共同特点注定了支付宝与校园一卡通的结合会成为广受欢迎的数字化新模式。然而,如今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问卷数据显示,仅54.3%的学生表示对支付宝校园一卡通有一定了解,这部分了解的学生中真正接触过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更少。全国近2200所高校中仅376所左右开设了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支付宝校园一卡通普及率仅16.8%左右。支付宝校园一卡通从13年开设至今从最初的几十所学校加盟到如今的近五分之一的高校加盟,其发展十分迅速,也着实解决了学生在校生活中一卡通充值查询的困扰。为了更好的研究学生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对一卡通进行充值查询等业务后的变化及广大师生对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期望和评价,以下分别针对已经使用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学校与还未使用的学校进行调研分析并进行数据比较。

3.4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开设对学生及学校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近500名在校大学生中,高达70%的人认为支付宝校园一卡通会方便校园生活,这些大学生校园内已开设支付宝校园一卡通服务,分别是上海财经大学、苏州大学、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等,以下均以这几所学校为典型案例分析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在高校内的使用及影响。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支付宝校园一卡通服务极大的便利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关于其具体的优势,从学生角度分析可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免去了排队的烦恼,“以前为一卡通充值需要去圈存机上排队,节假日前后队伍很长,要排上十几分钟。”有学生在回复中如是说道。诚然,现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体化和极小化,圈存机作为转账的机器已经慢慢脱离了时代的舞台,其无法移动,容易损坏,充值速度慢,反应不灵敏等不良特点阻碍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也为学生的生活带来不便和时间的浪费。其次,很多学生在回复中提到,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在充值之外可以查询余额,这也省去了他们很多麻烦。有些学生平时使用校园一卡通时没有查看余额的习惯,经常要到使用一卡通时显示余额不足才能有所反应该充值了,逢年过节放个暑假寒假的就更容易忘记余额。以往查询余额都要登陆校园信息门户,输入登入许可凭证,很是繁琐,而有了支付宝校园一卡通,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可记忆性的登陆方式,便捷的查询方式,都使得其成为数字化校园发展的一大亮点。还有学生提到,现在想要充值时随时随地拿出手机,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解决,从宿舍走到食堂的距离,一边玩手机一边充值,到了食堂钱也到账了。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没有人离得开手机了,大学生更是如此,什么都能掉手机不能掉,什么都会忘手机不会忘,如果手机不止是通讯娱乐等功能,还可以自由连接校园卡,随时随地充值和查询,对于学生来说必然是有利的。

对于已经开设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学校,学生们大力支持,在没有开设该项目的学校,学生们又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在问受访学生是否希望自己的学校开通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时,也有高达70%的学生希望学校开通校园支付宝一卡通。

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开设有着迫切的希望,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普及并被广大学生使用的今天,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已经成为民心所向的校园一卡通充值完善途径。以江苏大学为典型案例,对江苏大学各年级学生及校内一卡通充值设备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卡的遗失和挂失。教学楼保安反应,每日都会收到遗失的一卡通数张,但每日前来领取的人却不多,很多遗失卡因此报废。对同学的访问中我们得知,很多一卡通都是在拿出来充值过程中丢失的,充值时排队拥挤,充值完后赶时间吃饭,一卡通不知不觉就没了。这些同学更是迫切的希望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的开设。表示无所谓的部分同学大多由于现阶段学校推出的微信支付平台,下面我们将重点讲述该问题。

4.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存在问题

尽管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已成功引起社会关注且快速发展,它作为一种数字化新型支付方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对已使用支付宝校园一卡通的学校学生进行调查时受访者提到,支付宝校园一卡通仍需完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

1)支付宝在为校园一卡通充值过程中会出现资金到账延迟问题。

如同支付宝和银联卡之间的实时转账一样,在特定时间段内支付宝转入银行卡的资金到账时间是依据各银行的电商服务时间来定的,例如中行的服务时间是04:00―21:00,在该时间段内资金2小时内到账,一般仅需几分钟,但在该时间段外的时间,资金到账发生延迟,一般为次日23:59之前到账。支付宝与校园一卡通之间的资金往来虽然由数据处理不存在特定的服务时间,但数据间的运行会导致一些时间的延迟或暂停,使得资金到账发生延误或发生资金冻结状况。这使得以便捷校园充值方便学生生活为目的的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背离了原本的轨道,一旦发生延迟,资金到账的时间变得不明确,学生更是无从查询;在资金冻结的情况下,学生不得不去人工办理处重置校园卡。这无疑是支付宝一卡通发展的漏洞,据调查显示,此类情况发生率并不很高却有着相当大的普遍率,很多同学都遇到过类此烦恼。

2)支付宝充值校园一卡通的安全性问题。

目前而言,一卡通系统通常采用多级秘钥管理体制,在其与支付宝进行连接后,校园一卡通可看做银行的一个特殊营业网点,而支付宝则在其中担任了第三方充值查询的中介作用。因此,将支付宝与校园卡连接是否有一定安全隐患成为使用者关注焦点。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过运用校园一卡通对支付宝进行反操作而导致支付宝或银行卡资金遗失的类似问题。由于支付宝对校园一卡通的充值和查询在人工上属于单方面操作,也就是说资金可从支付宝可转入校园卡,但不可从校园卡重新转入支付宝。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资金安全保障,但同时,也有许多同学提出建议,希望支付宝与一卡通之间可以实现双向操作,控制资金双向流动,真正实现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实时转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解决技术与安全问题之后,这些期望都会成为现实。

3)第三方支付平台选择众多,支付宝何以竞争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第三方支付平台越来越多,在南京几所学校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不仅开通了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同时也推出了微信支付平台。上面提到,部分对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的开设持无所谓态度的同学是由于他们习惯了微信支付,认为微信平台的充值与查询完全可以代替支付宝。然而我们了解到,目前而言,在资金运转上支付宝的使用人数远大于微信平台,同时,支付宝所涉及的功能涵盖了生活几乎所有方面,银行卡只需绑定支付宝就相当于绑定了所有生活所需,购物、付款、转账、借贷等等。而微信平台尽管发展迅速,也不断的加入新功能,但它需要单独绑定银行卡,也存在网络诈骗等一系列安全隐患。同时,微信平台充值一卡通并不能使资金直接到账,需至学校特定打卡器上激活才能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不便。微信支付平台或许会成为未来的新秀,但究其现阶段发展而言,其作用仍然不敌支付宝,在使用方便程度上也远不及支付宝。而对于支付宝本身而言,想要在数字化校园的发展中占牢一席之地,需要其技术和使用上的不断创新,给消费者提供更方便快捷多元化一体化的生活方式。

5.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展望

支付宝校园一卡通发展至今,短短几年内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并成为目前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趋势之一,这与其不断完善和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完善需知客户体验,创新需知客户需求,对于高校广大师生而言,最大的需求是便捷,是高效,是优惠,而客户体验又建立在现有的支付宝校园一卡通使用情况上,在上文中已经做过具体分析。展望未来,在全面深化校园数字化的浪潮下,支付宝应当做到更安全,更便捷,更优惠,更有效。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付宝开通校园一卡通挂失项目是其发展的新趋势。在丢失一卡通后,可在支付宝上点击挂失,将卡中的钱转移进支付宝以防止资金流失。这就必须建立在支付宝与一卡通双向互通,实时链接的状态下,同时,也需要学校开放对支付宝的权限管理,使得支付宝真正与一卡通系统联系起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我国已持续了近20年,然而现在还只是个开始。我国将不断在数字化的道路上开拓创新,也将为支付宝校园一卡通项目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布拉戈韦斯特.森多夫.迈向数字化和通讯时代的全球智慧.教育展望,1998

[2]修进玲,樊铁成.基于一卡通的校园电子商务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7(04)

[3]曾晓莉,段凡丁,王龙业.基于校园网的网上支付系统设计[J].计算机时代.2006(10)

数字化趋势范文5

一、学术期刊走向数字化是一种必然趋势

互联网由于具备支持传播信息的各种强大功能,并且在现实世界中扮演了重要的媒体角色,被人们称为“网络媒体”或者“电子传媒”。它给出版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冲击着传统纸质出版的意识、思路、方式等,催生了传统期刊的变革契机。这种新鲜事物是社会变革和前进中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而这来源于数字化的巨大优势:一是即时性。不仅内容更新快,可以随时增加或更新内容;而且传播速度快,网上的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传至世界各地,如电子期刊在编辑完成后,可以向全球数亿万用户同时发送,瞬间完成。二是海量性。它的信息容量理论上可以达到无限量的多,且可以无限量地增加相关链接。巨大的信息容量消除了版面限制。三是共享性。不仅快速实现所传播信息和资源超越时间、空间的广泛共享,而且实现编辑、作者和读者“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互动。这也同时决定了它的开放性和服务性等多种良好特性。因此,随着网络期刊、数字图书馆的盛行以及个人阅读的电子化网络化,网络环境下的学术期刊,逐步由文字传播转向数字传播,将是今后发展的主流趋势。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快传统出版发行业向现代出版发行业的转换,积极发展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兴业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的传播载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把继续推进数字化网络化的出版和传播作为出版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大力发展内容产业。数字出版a已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二、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的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

1.读者逐渐减少,发行量不断下降

由于数字化期刊的强大优势,它能很快地获取受众、服务受众,而传统期刊出刊周期长、传播速度慢、单一化,加上发行模式的老套,致使刊物内容送至读者的时间过程长,对类似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的内容总是传送滞后,而读者早已从网络上获取相关的信息。这显然影响到读者的数量,发行量也受到限制。对于那些有经营指标的学术期刊,则自然影响到赢利。

传统学术期刊办刊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几乎是一种孤立的编辑活动,甚至可以说是“闭门办刊”。编辑、作者、读者之间缺乏立体的全方位的交流和互动,有的只是简单的信函、电函互通,周期长,涵盖的作者范围窄,不像网络期刊即时实效、双向互动、多样化,最大限度地激发以读者为主的各类群体的主动参与性。

对于学术期刊尤其是众多的高校学报,普遍存在这样的观念和意识: “高校需要学报而非市场需要学报”,“作者需要学报而非读者需要学报”。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但数字化的发展显然已使这一立论面临挑战。期刊的退出机制和学报的市场化改革也冲击了这一意识。

(二)机遇

1. 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契机

数字化给纸质出版的传统期刊带来了新的思路、新的方式和强烈的危机感,从而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纸质出版通过介入和利用网络出版,分享平台,刊网互动,可实现双赢。国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强调提出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要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发展以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传播渠道网络化为主要特征,以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为主要代表的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推动数字内容加工、存储、传输、阅读等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发展电子阅读及有声阅读,改造提升传统新闻出版产业,提高新闻出版企业装备水平和新闻出版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新闻出版内容资源深度整合。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项目的数字化建设,加快国家数字出版重大工程建设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期刊的数字化不仅可以提高作者文稿的发表速度,而且能为读者提供更加快捷、人性化的阅读服务和丰富的阅读体验。期刊的数字化是科技发展的要求,是作者的要求、读者的要求,更是期刊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纸质期刊只有融合数字技术,与网络期刊实现双向互动,才能分享平台、实现双赢。

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出版,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编辑的理念和模式,推动着编辑业务工作的革新。传统的学术刊物编辑流程通过一个数字化技术基础上的网上编辑新平台,可达到双向及多向互动以及多流程的智能化管理。这就使编辑、作者、读者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编者、作者、读者之间的联系由间接变为直接, 由被动变为交互, 所有编辑工作都可集中于网上,实现信息获取、发送、筛选、加工、出版、发行网络一体化, 方便快捷, 减少了期刊出版的中间环节, 缩短了出版周期, 增强了稿件的时效性。编辑工作的创新,还将进一步促进编辑人员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知识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加快知识更新,拓宽学术视野,提高自身素质。

3.使纸质期刊的发展空间更大

网媒与纸媒是两种不同的媒体, 二者所覆盖的人群显然要大于其中的任一种媒体, 因此, 高校学报在其中任一媒体中所获得的信誉和知名度都将使另一媒体受益。美国一项调查表明,63%的网络版读者愿意再去购买该网络版的印刷版。[1]

网络期刊对纸质期刊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内容的来源上。几个大型电子系统如清华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龙源网等都要依赖传统期刊做内容供应商。纸质期刊在一些方面具有网络期刊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计算机非常普及的国家里, 大多数学者仍习惯于用印刷版刊物, 即使是通过网络途径获得的资料, 75% 的人还是看打印出来的纸稿。

三、学报的改革取向―加快办刊模式的转型

在我国近10 000种公开发行的期刊中,学报有2 000多种。这样一个重要的期刊出版组成部分,在数字化趋势下如何加快自身的改革,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呢?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办刊模式的转型。

(一)融合、分享公共数字化平台

期刊的办刊模式包括它的传播模式、赢利模式、发行模式等方面。对多数高校学报而言,由于其特殊属性,对于赢利、发行考虑得较少,而比较关注传播模式的改革,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多地介入网络传播。学报的网络化包括学报的网络版和网络学报(如《国际网上化学学报》)。对绝大多数学报而言,网络化出版的含义是指学报的网络版,即学报通过中国期刊网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把自己印刷版期刊的电子版搬上网络,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适合网络环境的变革。当前,大多数学报已经或者正在这样做。借助网络传播的快速、共享、互动,吸引了更多的读者群,提高了影响力,从而自然增加了发行量。当前,学报界人士探讨组建“高校学报网”, 走网络联合出版之路。这一主张建议无纸化出版, 各学报基本运作程序不变, 只是在排完版之后, 不再交给印刷厂, 而直接交给“全国高校学报网”。 借助这一新的传播形式,一方面学报在网上以独立的个体存在, 另一方面又将学报按专业进行整合, 从而拥有了更多被同行点击的机会, 也更容易凸显精品, 引领学术潮流。[2]

(二)构建独立的学报网站,打造全媒体化的学报新品牌

学报网络化,不能仅停留在将纸质期刊原封不动地搬上网络,而必须构建自己独立的网站宣传平台。网络信息的传输渠道、特点、受众结构与纸质媒体大不相同,所以不能只是简单地把纸质媒体搬上网络,需要经过适当的加工、整理和编辑。学报尽管是很严肃的理论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定位和专业特色,但为了增加读者的兴趣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也需要强调图片的视觉效果并利用音、视频等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借助于自己的网站,打造全媒体化的学报新品牌。《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此开展了很多探索。他们开设自己的网站,把编辑部的情况、征稿简则和目次摘要信息等及时放到网上,以供作者和读者查阅。她们开设的网站栏目丰富多彩、别具特色,运作良好自然就打造了全媒体化的学报新品牌。这方面,学报更要向其他学术期刊学习,他们探索得早,运行时间久,办得更成功。如中国乡村发现网,点击进去,不仅可以即时看到他们《中国乡村发现》等刊物的电子版,还可以读到很多的特色栏目、前沿研究,还有各类的学术研讨会从新闻到会议实况的视频录制播放,很有吸引力,让你接近学术而又不觉得枯燥。

(三)从日常编辑的电子化进一步走向网上编辑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报已经实现了电子化的组稿、投稿、送审、存档管理、稿费统计、编辑量计算等,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网络环境下,学报编辑还应掌握和利用网络的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先进的编辑软件,高效、能动地处理各种稿件,搭起一个网上编辑新平台。通过该平台,建立起网络化的电子邮件处理系统,使学报编辑、作者、审稿专家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到稿件处理系统中查看、收取、评审或处理稿件,三方实时互动和交流 [3],稿件切磋和修改及时高效。学报完全有条件有可能进行这种尝试。而且,通过这种平台,可以向全球网民征求论文和稿件,并在稿件审理、排版校对、版面设计等多个环节中,让读者充分参与进来,进行点评和建议,从而成为四方互动的平台。

(四)质量为本,练好内功,从根本上实现集约化办刊

期刊是“影响力经济”,是典型的以内容为王的媒体。学报影响面窄、影响力弱,唯有以过硬的实力方能应对各种变革。为此,首先要提高刊物的学术档次,在内容的策划、选题、组稿、编辑上下足工夫,在学术质量上做足功课,尽可能多出精品。同时办好特色专栏与品牌专栏,在众多同类期刊中凸显自己刊物的品牌和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应对专业性期刊的挑战,针对学报综合性的困惑,采用特约专栏主持人的做法,在某一专业领域中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组织优秀的稿件,设置特色的栏目,实现专业化和特色化并举。从而提升刊物的整体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广东社会科学》和福建省的《东南学术》期刊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可资借鉴。其社长刘泽生和杨健民几乎同时提出了综合性期刊解困之新探索新尝试:从“学科综合”向“问题综合”转变。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内部的学科分工越来越精细,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这种针对“问题综合”的研究与办刊模式必然越来越为期刊人、学报人所关注。

参考文献

[1] 黄艳林. 论高校学报网络化的发展趋势[J]. 福州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2(1).

数字化趋势范文6

关键词:教学资源 共享 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0-0210-02

1、校园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

随着教学对网络资源需求的增加,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受到现代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今各个高校,尤其是一些新兴的职业院校,拥有大量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和教师若想从资源平台上即时的获得有效的资料,必须要大力投入校园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2、校园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趋势

当前,以网络化校园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更为迅速,各种信息化应用正改变着老师和学生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引发了教育行业一场新的革命。学校基本的教学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数字图书馆、视频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校园社区服务等应用系统的建设有了初步的规模,“一卡通”业务在很多学校也开始应用。在校师生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对于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已变成为一种自觉和自愿的行为。(如图1)

如图1,从国内职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程度的发展轨迹来看,2000年起,仅作为脱离板书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出现,经过几年的发展,2004年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搞所谓的计算机中心,大量的计算机房建设,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出现。而进入2008年,以网络化为基础的校园出现,宽带已经进入图书馆、教室、学生宿舍,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校园无线覆盖,从有线到无线,这个期间是以网络为核心构建网络化校园,那么,这下一个时期,教育信息化下一步发展目标到底是什么?

3、数字化校园

我们认为,下一个时期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开展了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系统的建设,整合型数字化校园,应用、数据与IT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是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主题。

什么是数字化校园?主要从五大方面来阐述,分别是三个核心数字资源和两个管理数字资源,如表1。

在这里,“数字化校园”将要实现学校的业务流程优化和调整,实现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的纵向与横向交互与关联,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集中,简化操作环境,完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业务流程改造。“数字化校园”将真正的促进职业院校实现向一流研究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大学的转变。

那么,运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方法,从哪些方面和角度对校园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各个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网络的整合,高校网络首先是一个互联互通的校园网,通过合并现有网络,形成单一IP网络。经过这一步,将减掉网络和通讯中的多余部分,并使安全成为网络的一部分。

第二步:服务的整合,网络将提供更多的服务,从而增强网络应用。网络提供的服务包括应用持续性、数据安全、随时随地的应用接入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加大服务器的集中管理,服务软件应用的交互性将更强,存储数据、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资源的使用将更加扩大,广域网的性能也会扩大。

第三步:应用的优化,整个校园网络将变得虚拟、透明、全覆盖,学生和老师感受不到网络的存在,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得、分享各种教学资源、数据和应用信息。促使整个学校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如图2)

4、数字化校园建设方式

我们认为,基于开放、统一标准的IP通信技术,从网络平台、多业务平台、数据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同时融入安全渗透和运营管理的整体建设,才能使校园IT资源整合后发挥最大的价值。

4.1 校园网络平台的整合

第一步:建设一个可访问教育资源的安全网络。基于纯IP技术的网络平台来满足校园网的需求变化。面向网络资源的有效、高效利用,从网络架构方面提供优化方案,使得校园核心网、接入网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可控性,同时使得网络结构与布局在结合实际业务分布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数字校园业务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两个方向,其一是IPv6,其二是移动性。这既是IP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数字校园应用的发展方向。满足这个发展,首要前提就是让校园网络平台能够具备相关技术支撑能力,即构建IPv6校园网与无线校园网。不论是对校园网的优化还是对校园网业务的横向拓展,都是基于校园网是安全有序的。需要从纵向三个维度对所有影响校园安全的隐患、非法行为进行渗透防御与控制。

4.2 校园数据资源的整合

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包括校园门户、邮件系统、图书馆、教务系统、教学评估系统等业务系统在内的校园信息系统建设日趋完善。为了满足信息系统对于存储容量和数据保护的需求,校园信息数据服务部门都必须采用存储区域网络、备份平台,灾难备份和恢复等数据存储和保护技术。

由于整合了网络平台,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大展现,我们可以将更多的服务器资源、软件应用运行其上,学生和教职员工可以在生活、工作的任何地方访问服务器资源,下载或者上传教学资源。这样就可以为每个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系统。教师还可以开展可视化教学,也可以通过交互、协作的资源引导学生互动式学习。学生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有丰富的课件,可以对信息进行搜和分析,学生很容易联系到老师甚至应用软件提供商。接受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在线职业培训。

4.3 校园多业务资源的整合

以我校为例,我校有一个用于共享信息和访问互联网的宽带网络,一个电话网络,一个视频网络,也许还有采用昂贵专线的视频电话会议网络,用于校园安全的视频监控网络,当然,还少不了校园广播网络。这6张网络,就需要6套线路、6套管理系统,需要多名专业人员维护。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智能信息网络,将所有网络融合到一张IP网络上,只需要一套管线,一个通用的管理系统,维护更容易,成本更低。同时,安全已经成为网络的一部分,融入到网络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

通过智能的资源设计,通过授权,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授权用户可以安全地访问资源;学校工作流程得到改进,一些工作流程和任务可以实现自动化,效率和准确性更高;教职员工之间通过语音、视频、邮件等多种方式沟通,提高效率;管理更加方便,节省成本和资源。除此之外,集成的学生学籍信息系统,人事档案系统和财务系统,学生身份识别系统,图书馆借阅系统、一卡通的学生卡系统,适用于图书、计算机等资产的RFID跟踪系统,等等。

5、结语

真正的21世纪的大学,将是一个终身的、没有围墙的大学,学生不会因为“毕业”而离开“学校”。高等学校将成为社区的积极参与者。到那时,网络化的学习,使21世纪的高等教育机构与社区紧紧相系,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学生和校友通过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与大学保持联系,随着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终身技能训练。通过融合的高性能网络,学生和教职员工可以通过桌面电脑获得超级计算能力,开展协作的、跨学科研究。

参考文献

[1]沈记权,赵俊伟.关于高校校内教学资源共享问题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85-187.

[2]徐朝军.基于主题搜索的通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J].技术应用,2010.3:64-66.

[3]高铁刚等.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