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自媒体运营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自媒体运营方案范文1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微信营销;策略创新
互联网已经跨过了个人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时代,进入了混合的成熟期,关于互联网的应用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都投身于“互联网+”的浪潮中,更多的传统企业从信息化走向互联网化。场景深、产品重、强关联、服务化是企业互联网应用的主要特性, 中小微企业进入互联网平台的最好的姿势是把握入口、借助平台,借助开放平台的力量百花齐放、优胜劣汰。借助公众平台,腾讯已经绕过企业互联网移动入口之争,获取了千万级别的企业用户,并且开始通过平台开放构建微信企业应用生态。腾讯的微信平台已经获取了数亿级别的用户,构建了良好的微信用户应用和企业应用生态圈。这给企业借助微信营销平台来实践其营销战略目标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1.新媒体时代的微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盈利型营销模式在企业的微信营销平台建设中还普遍缺乏。在全新特质的微信平台上照搬传统营销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客户群体的流失。
其二,O2O市场方面存在相当多的障碍。不成熟的企业微信营销平台O2O 市场不利于将微信相关应用的线上人气汇聚效能与线下广阔的商机相结合,也不利于将潜在盈利优势通过企业微信营销平台转化为企业现实利润。
微信营销时代中的营销资源具有赢家通吃的特性,在微信市场中,大的公众号或信任特定账号能够聚集大量的用户群体,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从而将潜在的消费者市场资源转换为盈利资源。
2.新媒体时代的微信营销模式冲突问题
传统营销渠道与微信营销平台的渠道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企业在建构微信营销渠道时,会导致企业线上线下渠道间产生差异化营销目标的对抗,围绕同一目标客户群展开争夺,在目标市场营销定位及营销策略安排上产生冲突。为此,中小微企业在开展微信营销战略部署时,应当合理规划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区分目标人群,高效的开展差异化运营和营销工作。
3.新媒体时代的微信营销策略探析
借助自媒体、微营销、微电商的大发展,微信第三方服务平台如微盟、微店、有赞等异军突起,不计其数的商、服务商、营销者借助第三方平台提供的丰富功能,帮助企业商户搭建运营微信营销、服务平台。
标准化的模板产品只能满足微电商的入门需求,很难满足企业的深度个性化需求,有实力的营销商开始自研或外包定制,微信公众号营销模式和策略将向垂直化、定制化营销、服务化方向发展。
“垂直化”是指基于某个特定行业进行定向营销。针对行业细分领域做出小而美的产品和服务会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和竞争优势。进入垂直行业的运营商需要有一定的行业背景,了解行业特性及运营模式,匹配行业特性的应用进行定向营销,从简单的“工具”转变为系统提升行业效率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实现“服务化”。
“定制化营销”是指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定制营销以满足企业需求。企业需求复杂多变,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需求千差万别,支持个性化定制的产品会有广阔的需求空间。例如微电商订单系统与ERP系统的对接,标准化的产品都很难满足不同商户的需求,因此个性化的定制需求异常强烈,利用开源的产品平台进行二次设计和营销可以提升营销效率和降低营销成本。
在企业信息化时代,绝大多数系统是私有化部署的,云计算的时代已经来临。企业互联网时代,即开即用、零维护的SAAS公有云应用能满足企业标准化的需求, PAAS/IAAS公有云上的应用满足企业非标准化的需求,涉及核心商业数据的应用则私有化部署,微信是连接公有云和私有云这两个平行世界最好的桥梁。
此外,微商们在社交电商上的探索,让我们看到除淘宝、京东之外的去中心化、去流量模式电商新模式外,也让我们看到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存在的可能:平台型组织。未来,平台型组织将打破传统企业的组织边界,替代现有的企业组织形态,组织变更也可能带来新的机会。
结论
基于微信开放平台构建的O2O生态闭环里,订阅号、服务号与企业号各司其职。订阅号进行营销,塑造品牌形象;服务号实现互动,增加客户黏性;企业号实现公司业务移动管理,企业主在微信上随时随地查阅店内经营数据,实现动态管理。新媒体时代,微信营销的营销模式和策略向垂直化、定制化营销、服务化方向发展,才能聚集用户群体,得到良好的营销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程小永.2012 微信营销十大案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3(03)
[2]牛勇,张月萍.双剑合璧:图书的微博与微信营销[J].科技与出版,2013(06)
[3]王时杰.关于微信营销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4(01)
[4]原雷霞.浅谈微信营销的价值及其运用策略[J].时代经贸,2013(24)
[5]左佩佩.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国商贸,2013(36)
关于自媒体运营方案范文2
关键词:融媒体;地面电视频道;营销推广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1-59 -02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媒行业已经大跨步进入了融媒体时代。一方面是媒介传播手段的多样化无可避免地带来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传媒的竞争逻辑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是媒体融合成为趋势,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探索、传媒产品间的合作与嵌入愈演愈烈。融媒体时代的最大颠覆在于用互联网的逻辑和思维重构了传媒的价值模式和运营模式。传播渠道、手段的多样化打通了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将大众传播和人际口碑传播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无法内嵌入社交网络的内容,其传播力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与此同时,在多屏竞争加剧,传统广电媒体受到新兴媒体冲击的今天,受强势卫视频道“双虞效应”影响,地面电视频道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运营、创收的压力都比较大,其自身的角色特征已经从以往单纯的营销渠道转变为具备营销推广需求的主体,如何在现阶段利用新的思维模式和推广策略有效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是摆在地面电视频道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打造直播态的推广模式
2016年堪称“视频直播元年”,虽然直播在互联网的世界从来都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UGC直播在2016年一夜之间成为行业风口,大大小小数百家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除了像斗鱼、YY、哔哩哔哩这样本身具备一定专业性并拥有相当数量用户群的平台以外,映客、花椒等移动轻秀场受到热捧,直播吃饭逛街也能有无数粉丝甚至月入上万不再是国外才有的新闻。随着直播行业的迅猛扩张,行业监管也随之而来。2016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开展直播服务的资质条件进行了明确,对直播内容、弹幕、主持人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要求。限令的出台必将加速直播行业洗牌,但却无形中给了传统电视媒体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未来直播行业的风口很有可能是由UGC向PGC转型,专业直播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之一,可以作为电视媒体资源变现的突破口。
作榈缡犹ǘ言,坐拥具备较高区域性知名度的主持人资源,凭借强大的区域资源整合能力,打造直播态的推广模式具备先天优势。传统媒体天生具备资质、内容优势,进入直播行业的门槛较低,其专业性、规范化的内容生产和直播控制力是新生平台无法比拟的。无论是建立独立的直播平台、利用自身其他软件平台开展直播业务或者联合现有的直播平台,都可以更有效地将直播的形式和自身传统渠道相结合,通过传统电视节目宣传直播平台或内容,通过直播进行反哺和互动推广,甚至可以为广告主带来二次营销的效果。
江苏广电总台在今年十一前夕就借2016主持人“金荔枝”奖评选活动进行了一次直播试水,创造性地举办了“金荔枝40小时直播秀”,通过“荔枝新闻”客户端,由40位广电主持人每人在线直播一小时。参与直播的既有大林、赵丹军、邓煌这些江苏观众熟悉多年的广电“名嘴”,也有李帅、李凯这样的才走上工作岗位几年的“小鲜肉”。短短5天时间,在线观看累计人数突破360万,参与投票人次超过2000万,不仅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影响力推广,也使受众能够看到主持人荧屏以外的另一面,为部分新人圈粉无数。活动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专业团队的策划和平台的支撑:此次直播活动不是单纯的轻秀场直播,而是每场一个主题,既有健身、烘焙、插花等轻话题,也有直播新闻采访这样的社会性话题,既有表现主播业余生活的休闲性,也有揭秘台前幕后的趣味性。随着“金荔枝奖”评选揭晓,江苏广电又趁热打铁在江苏综艺频道每天18:00的《震撼一条龙》推出特别节目“荔枝星秀场”,让“金银荔枝奖”得主们逐一做客节目,成功将直播集聚的人气和影响力引流回地面频道。
二、利用IP化的运营思维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即知识产权,也是近两年的文化热词。从文化产业的角度上说,IP的形式是多样的,既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个人物或概念;IP可以用在多种领域,音乐、电影、电视、动漫、游戏……但不管形式如何,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一定是拥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潜在变现能力的东西,前文所述的明星主持人+直播的模式就是一种对IP价值的叠加放大。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认为,IP 实质就是经过市场验证的用户的情感承载,或者是说在创意产业里面,经过市场验证的用户需求。“用户情感共鸣”是这个概念里的核心元素。
IP运营体现的是一种符合融媒体时代传播特点的商业模式,其盈利模式主要体现在以IP为核心,在媒体深度融合之下的文化产业网状价值链运营。在这种商业模式中,清晰解答了目标顾客(WHO)、利益集合(WHY)、提供物品(WHAT)三个顾客价值主张的核心问题。其目标顾客直接面向该IP的粉丝群,并通过其开发的每一个不同产品品类带来的口碑效应辐射到更广泛的人群;其利益集合提供了目标顾客最需要并想得到的IP更多周边产品,最大化了顾客需求的实现,既能充分满足顾客需求,又能够更大程度上开发全新的需求;从提供物品的角度,以IP这种无形资产为核心开发的多元商业模式其实质相当于一整套问题解决方案,敦促IP的拥有者向整合运营商转型,有效利用粉丝经济开展品牌建设打造全产业链。现象级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都是电视综艺IP运营的成功典范,在节目热播的同时,同名电影、手机游戏、图书出版纷纷借势上线,取得了不菲的业绩,也在无形中放大了IP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吸引注意力驻留,一定程度上为原有节目的常青提供了助力。
卫视现象级综艺的开发案例完全可以为地面频道所借鉴,一方面可以根据地面频道的专业化定位,依托王牌节目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区域性精品IP,拓展延伸产业运营;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既有资源优势,借力话题明星、热播影视剧等强势IP推广自己的频道和节目。
三、拓展主题向的营销手段
视媒体的创新和升级,不仅在于内容和形式,也要学会如何营造“关系”和“场景”。利用移动互联网媒介为载体针对特定地域和人群进行广告宣传和创意内容的精准投放,制作能够激发网络人际传播和社交网络分享的内容,或者利用地标性建筑等搭建能产生话题效应的推广场景等都是在融媒体大环境下提升推广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深耕社区:用融媒体思维做推广活动
地面频道的运营和区域内的观众是血肉相关的,频道的收视对象、节目参与者、广告主目标客户、最终的收视群体都是一致的。做地面频道的推广必须沉下心来,深耕社区,回到观众。在强调受众参与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持续、重复的宣传叠加效应和人际关系传播,强化印象,从而转化为未来的收视动力和来源。通过推广活动,媒体管理者还能更真切地了解到观众的真实体验和需求,为地面频道的运营提供更开阔的思路。
将自办节目与社区活动推广相结合既能极大地带动区域内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收视热情,提升活动辐射面,又能提升社会影响力和营销所要达到的效果。以江苏综艺频道联手洋河股份举办的《加油社区》为例,今年的活动自6月起,历时三个月,巡回江苏13个地市城市,举行39场海选,走进150个社区,并于9月下旬举办了盛大的颁奖礼。《加油社区》有别于同类节目单纯的广场舞集结,力图在每周的节目中体现城市人文特点和文化韵味,通过多个环节展现社区年轻人的朝气和社区高手名人大隐于市的生活状态,用故事勾画社区形象,勾勒社区百姓的正能量生活。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荔枝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在评审中加入了微信投票环节扩大影响力。该项目由“柔和双沟”冠名,广告语“和谐邻里双向沟通”一语双关,项目的体验式营销方案获得了2016中国广告长城奖媒企活动营销类金奖。
(二)针对需求:拓展定制化营销空间
除了活动合作,根据广告主的需求推出定制化的直播营销方案甚至制作定制电视剧、定制短片等都是拓展营销的思路。
电视活动直播营销,则是电视媒体一开始就与商家密切配合,共同策划或者参与活动,利用对方以及自身的媒体资源,以活动为载体、以直播为方式的一种节目形式与营销方式。定制化的活动直播营销的意义在于,一是可以将闲置或产出效益不高的频道资源加以利用,二是能够根据合作方的需求进行精准传播和有效营销,三是可以通过合作方自身的影响范围及推广力度,在短时间内集中提升电视频道的影响力和收视表现。以浙江民生休闲频道与银泰百货合作的银泰半年庆、周年庆活动为例,在前期预热的基础上开启了从早8:30到晚11:00的大型商场购物直播,白天每次采用半小时以上的大块时段,晚间黄金时间准点直播。节目中植入了各种银泰元素,设立互动抽奖等环节,反响热烈,当天商家营业额同比大幅增长。在活动推广中,频道记者与银泰的顾客零距离接触,活动当天商家也随处可见电视台的宣传造势,对频道而言,既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借力合作传播了自身媒体形象,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可谓一举三得。
定制剧在近年来并不算新鲜事物,但是一部内容过硬的定制剧结合多渠道的宣传推广仍然能带来合作的双赢。作为一种个性化定制的影视剧形式,定制剧旨在通过剧情的巧妙编排,向受众潜移默化地传播品牌理念与文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无论是从人物塑造还是剧情发展上体现品牌内涵,都要在整个策划、制作流程中充分了解客户的营销意图和产品特征,分析恰当的植入形式,从而为客户拟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定制方案。作为制作方要顺应形势的变化,深入了解品牌信息的文化内涵以及品牌企业文化精神,并与客户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从而解构出适合品牌植入同时能够激发观众情感共鸣和主动传播欲望的人物与故事,使定制剧与客户的需求目标切实融合,提升全媒体传播效果。
四、结语
今年7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划、目标与任务,首次提出了“八个融合体系”的建设,为广电媒体加快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指导。地面频道想要在竞争的重压之下突围,必须拥抱时代、拥抱融合,加强融媒体、多渠道整合推广,利用最新的营销理念打造品牌影响力,将整体推广策略模块化、标准化、流程化,做到主动互动、精准传播,提高受众粘合,加强口碑效应。
关于自媒体运营方案范文3
我特意观看了新浪官方关于自媒体的说明,特意整理了一点个人意见与看法,大概内容如下:
1.新浪自媒体有内容和流量优势
对于新浪自媒体而言,我认为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容优势和传播优势(新浪是最大中文媒体门户,在传播优势方面自然遥遥领先)。特别是新浪在2005年以博客起家,以名人效应嵌入产品运营,之后各领域名人、专家等等均入驻新浪,这种策略不仅荣光了博客,更是顺利地过渡到了微博身上。因而对于新浪自媒体平台而言,作者人群数量,是新浪自媒体较之其他媒体平台的最大优势。
除此之外,新浪本身在媒体影响力和流量方面的优势,也是新浪较之其他自媒体平台更有优势的地方。
“说网媒就不能不提及新浪”,这种看法虽然只是大多互联网从业者的共识,但也透露出了新浪作为互联网媒体本身的影响力,因而在这种媒体影响力下,我认为新浪的自媒体平台从起点上就会优于其他自媒体平台。毕竟用户数(内容)+影响力+平台,这种优势组合并不是每个平台都能具备,因而这也是我看好新浪自媒体平台的首要要素。
2.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优化
一直以来,新浪微博在产品设计方面的思维一直备受诟病,而从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一情况在新浪即将开始的自媒体平台方面将大有改观。
根据我从新浪同学处了解的资料来看,新浪的自媒体平台将会在不同的终端都提供长微博功能,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会再生成SIZE巨大的图片,也不需要通过链接点击进行跳转,而是直接加载即可阅读。另外一方面,新浪的这个自媒体平台也不需要和短微博混杂在一起,因为长文章届时会有专门管理方案。
对于这点,我很认同新浪官方的做法,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前的用户体验问题,而且还使得用户的阅读、作者的等工作变得更加简便,使得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阅读效率,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
除此之外,新浪的自媒体计划还会帮助作者在传播效率方面进行辅助,对于这一新功能,届时我将再会另作评测。
3.帮助作者赚到钱才是王道
目前市场上的自媒体产品很多,但能帮到作者赚到钱的却屈指可数,在新浪的自媒体平台上,帮助用户实现营收这一亮点,应该是新浪官方重点推出的王牌。
新浪的策略是首先发起对垂直作者的扶持,无论医疗、摄影、美食、科技还是其他细分领域,新浪都会扶持一定量的专家作者,对这些专家作者的优质内容文章进行互联网流量传播和推广,使得导入的流量资源可分摊在这些专家作者身上,让这些专家作者的优质文章可最大化地面向互联网,让互联网用户实现广泛阅读。
在拥有流量导入的基础上,新浪自媒体计划的直接方式就是引入商业广告到作者内容页面,并且将所产生的收益分摊给作者,让作者直接依靠新浪平台而受益。
对于帮助作者实现营收这方面,新浪官方的说明是“作者可以选择专注领域,也可以拒绝不愿接受的广告,可以根据自己的媒体特点选择收入方式,广告位置与内容位置分离,同样条件下传播越多收入越多,由我们去接洽广告商”。这段话的意思简单的表述应该就是:“新浪去帮你找广告商,你愿接受哪些广告你自己选择”,如果新浪自媒体平台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应该说,这是目前为止最“自由”的自媒体平台了。
关于自媒体运营方案范文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对重庆业余球队联盟赛事运营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联盟在赛事的组织与运作中,采用公司管理、联合足协、媒体宣传等方式,为重庆业余足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业余足球;球队联盟;运营模式
1.前言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球迷组织的业余足球队不计其数。但是这些业余球队没有有效的管理和组织,很难保证一个固定的、规范的、广泛参与的赛事。虽然中国足球协会自2002年开始,举办了全国业余足球联赛,弥补我国业余足球发展滞后导致的体育资源不足的缺位,满足了部分业余足球爱好者的体育需求。由于这项赛事对于参赛球队的竞技能力、经济条件要求较高,民间还有更多更为草根的业余足球队急需一个适合自身条件的民间赛事。所以2003年前后,我国各个省市地区自发性、民间性的业余足球联盟孕育而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其组织的业余足球比赛为广大球迷提供了固定的、规范的、初具规模的赛事。但是,新事物的出现伴随时间的推移,在管理、组织、资金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困扰着这些自发性的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重庆业余球队联盟”从2003年成至今克服了许多困难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并在2008年成为重庆市官方一级联赛。联盟作为重庆草根足球的大本营,在全国都有着广泛的知名度。作为全国各地业余足球联赛的先行者,这个被业内称为风向标的联盟通过《足球之夜》走出重庆,成为全国的一个成功范本。
2.重庆业余球队联盟赛事运营模式分析
2.1联盟赛事组织结构分析
重庆华野体育有限公司是联盟负责人成立的体育赛事组织公司,对重庆业余球队联盟行使管理工作。联盟主要设置网络部、竞赛部、营销部和财务部4个职能部门。
网络部主要负责联盟官网“重庆业余足球网”的网站编辑工作,保障网站的信息通知功能、赛况报道功能和球友交流平台功能。网络部的主要工作有:把赛事报名通知、规程、规则等竞赛信息和联盟有关的重大活动信息以及每周末比赛的场次、时间、地点、违纪处罚规定等信息到重庆业余足球网上;把每周末比赛的赛况报道以及录像编辑成精彩射门视频集锦到网站上;为注册球迷提供网络服务,给广大业余足球爱好者提供临时预约比赛、评球交友的平台。
竞赛部主要负责联盟竞赛活动的管理,保障联赛有序而规范的进行,提高赛事的质量。竞赛部的工作内容有:制定联赛规程、竞赛纪律、竞赛编排;球队以及运动员的注册、报名以及审查工作;场地器材的预约与布置;联赛赛况的记录;比赛录像;比赛监督以及处罚决定;安全保障;场地工作人员、裁判员、志愿者的安排;协助媒体采访等工作。
营销部主要负责联盟赛事的市场营销工作,建立沟通渠道扩大联盟影响,为联盟寻求资金保障。营销部的主要工作有:寻求企业赞助、媒体宣传、大型活动。
财务部主要负责联盟联赛经费方面的工作,对联盟赛事的资金的使用进行控制,使得联赛顺利进行。财务部的主要工作有:联赛经费的收支以及预算控制。
2.2 重庆业余球队联盟赛事运营模式特点的分析
重庆业余球队联盟作为重庆乃至全国的民间性业余足球联赛的先行者,在发展过程中克服因组织管理松散、资金短缺、规章制度约束力不足、影响力小而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运行困难、球场暴力、社会关注度下降等困难,迅速发展成为了重庆市最为正式、规范的业余足球联盟,并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联盟赛事运营模式的特点有:公司化规范管理、联合足协规范赛事、媒体宣传扩大影响力、联盟的网络化便捷信息交流、联合高校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2.2.1公司化规范管理
联盟经历成立之初的新鲜后,随着参赛球队数量的增加,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于联盟的组织工作由几个热心的球迷自愿、自发的承担,加上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使得联盟组织松散、缺乏约束力、人力资源短缺、运营资金短缺。这导致联盟工作效率低下、运行困难,联盟一度徘徊在较低的发展水平。2005年联盟成立了重庆华野体育有限公司来运营管理联盟的赛事。固定的工作地点和专职的工作人员,完善的职能部门,规范的管理,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了联盟的工作效率,在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下,赛事得以良性运转。联盟也以公司的名义向各个相关民政部门报批,获得服务与支持。联盟从此迅速的发展取得了成功。
2.2.2联合足协规范赛事
2005年底,联盟以公司的名义向重庆市足球协会递交举办业余足球联赛的申请,第一次获得了重庆足协的审批。足协委派了专业裁判参与到比赛中,提高了联赛的正规性、规范性。自2009年,联盟的赛事开始由重庆足协主办,联盟承办。足协对参赛球队行使统一的注册管理,并派遣纪律监督员到比赛现场监督比赛。通过足协对参赛队员的规范管理,加大了联赛的约束力。球场暴力以及无故缺席比赛、迟到、罢赛、比赛着装等影响联赛形象的不良行为的处罚措施得到了足协有力保障,很好的控制了球场暴力等有损联盟形象的不良行为。联盟在重庆足协的帮助与支持下,提升了联盟的威信力,球场暴力等不良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树立了联赛良好的形象和保持了联盟友好的氛围。
2.2.3媒体宣传扩大影响力
联盟时时与媒体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2004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足球之夜》栏目对联赛进行了专题采访。2006年联盟与重庆青年报合作举办联赛,重庆青年报对联赛进行全程报道,同时广东卫视重庆体育频道体育新闻栏目也对联赛进行新闻报道,让更多媒体开始关注重庆业余足球联赛。2008年联盟举行联赛的新闻会,让联盟走进重庆更多主流媒体的视线。2010年中国最具权威的足球期刊《足球周刊》对联盟进行了专题报道,让更多的球迷了解了联盟。同年重庆晨报对联赛进行全程报道。正是与媒体的广泛合作,关于联盟的广泛报道宣提升了联盟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提高了联盟的社会关注度。联盟的注册球队从最初的10支发展到了现在200余支,其中常年参加比赛的球队达50余支,联盟初具规模。联盟凭借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得到了有体育传统文化的企业的冠名赞助合同,保障了联盟运行资金的充足。同时,联盟还吸引了体育用品公司、健身俱乐部、饮料公司、休闲会所的赞助。联盟也积极采用各种受益方案措施为这些赞助商实现它们的利益期望:比赛场地醒目的位置企业横幅标识展示,在网站广告,除联赛的开闭幕式,联盟还组织了各种活动活动宣传了企业,尤其加强其中服务行业与参赛球队队员及家属的互动消费。
2.2.4联盟的网络化便捷信息交流
重庆业余足球网是联盟的官方网站,是各球队与联盟连接的枢纽,起到了很好的信息沟通的功能。联盟利用了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很好地完成了竞赛的组织、报名、通知等工作。相比于传统的赛事运营模式,联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联盟以互联网的优势,把以前处于无序散乱状态的重庆业余足球爱好者聚集到了一起,形成了良好的“以足球会友”的足球氛围,提高了重庆业余足球的组织化程度。
关于自媒体运营方案范文5
编者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深入发展,自2006年以来,全球性产业合作的浪潮方兴未艾。在一个没有边界、没有围墙的平面化的世界中,任何企业不管多大多强,其生存发展都有赖于众多合作伙伴。
单弦连唱已经穷途末路,广泛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信息产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应该在新一轮合作大潮中扮演主角,引领合作向纵深发展。面向未来,合作能力特别是跨业合作能力,将成为重构企业竞争力的一大要素。
新年伊始,放眼全球,信息通信业深化合作的浪潮已是惊涛拍岸。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月4日报道,沃达丰、法国电信、西班牙电信、德国电信、意大利电信以及和记黄埔等公司的高管将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3GSM大会上会晤,以探讨建立移动搜索引擎的计划。业内人士指出,电信运营商此举意在结盟与搜索引擎之王的Google展开竞争。
2月6日,爱立信和TurnerBroadcasting宣布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向手机传输Turner Broadcasting的节目和新闻。爱立信和Turner正在合作,将Turner现有的互联网、广播新闻和娱乐内容转换为一种能够方便地在手机上欣赏的格式,爱立信将提供内容托管和管理服务。
2月8日,英国手机运营商沃达丰公布了与MySpace的一项交易,客户将能用手机访问MySpace。这一合作将帮助沃达丰客户增加手机使用时间,提高沃达丰的数据业务收入,同时能够帮助MySpace进入欧洲手机市场。
这几个最新案例,不过是这股大潮中几朵绚丽的浪花而已。但它们已从一个侧面证明,在世界被一个个推土机铲平的今天,全球性合作浪潮势不可挡,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掀起更加猛烈的汹涌狂潮。而在这股浪潮的背后,已经隐隐显现出信息通信业合作的三大趋势。
趋势之一:推土机已将世界铲平,不合作没有出路
自2006年发端于北美的新合作浪潮,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汤马斯弗里德曼在其风靡全球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总结出9个推平世界的推土机:全球化、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互联网技术、外包、离岸生产、供应链、源代码开放和搜索引擎。我们再仔细分析这9个推土机,又会发现主要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全球化和它所带来的结果——外包、离岸生产、供应链;另一类是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计算机、互联网、搜索引擎。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正是建立在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全球化和信息化是铲平世界的两大推土机。
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关于世界贸易和投资的报告,全球贸易额从1950年的607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6万多亿美元,45年来增长了98倍,并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另据资料报道,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已陆续出现了由120多个国家分别组成的20多个区域性经济集团,跨国公司更是遍布全世界,总数近万家,还有20万家分公司,其产值相当于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0%,控制着对外贸易额的50%,掌握着90%以上的海外投资和80%以上的新技术专利。跨国公司全球化资源配置及全球化组织生产、研发、销售,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近50年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新时代。统计表明,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长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长一倍,当前则是3到5年增长一倍。随着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在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数字家庭、数字娱乐,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浪潮风起云涌。
美国计划用20年的时间投资4000亿美元,建设一个一流的包括光缆电话网、无线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各种计算机数据网在内的基础设施,将分散在全美各地的企业、学校、图书馆、医院、政府机关和大部分家庭连成一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继美国之后,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亚洲国家也纷纷效仿,先后提出了各自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2006年5月17日,国际电联在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首次将这一天命名为“世界信息社会日”,从而正式宣告了全球信息社会的到来。
在一个被铲平了的世界中,任何企业,不管它有多大多强,离开了合作伙伴,甚至连一天也维持不下去。波音公司是全球顶级飞机制造商,但它在全球有数以万计的合作者。如波音747飞机的450万个零部件,就来自近10个国家的1000多家大企业和15000多家小企业。劳斯莱斯今天的核心竞争力是以涡轮机为代表的动力系统,它把约七成五的组件外包给它的全球供应链,其余约二成五的关键技术组件部分则自己制造。英国的BT在其规模宏大的21CN计划中,引入了爱立信、思科、阿尔卡特、富士通、华为等众多实力不俗的合作者,共同商讨技术标准和网络建设。全球手机业的霸主诺基亚已经完全脱离了手机的生产制造,芯片在美国采购,零配件由世界各地供应商提供,某种程度上看它是手机集成商,它的核心竞争力只限于手机的设计和营销。许多新创立的企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必须把自己定位为跨国公司,如果没有外包和离岸生产业务,投资商正眼都不会瞧一下。从这些角度综合来看,合作已成为当今任何信息通信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趋势之二:信息产业扮演主角,纵横捭阖催生新商业模式
在全球产业合作浪潮中,信息通信业作为倡导者和先行者,始终处于风口浪尖,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全球不胜枚举的合作案例中,来自信息产业间的合作,不论在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对象还是合作的模式上,都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全新的商业模式。
运营商与内容服务商联合:共同培育新型业务市场
2006年,英国电信收购欧洲音乐网站,与微软、HP结盟,与雅虎达成内容合作协议,收购全球领先的可管理的语音和数据网络服务提供商In-fone,通过收购与合作,结成战略联盟,创造富有特色的宽带发展模式,以联合品牌的形式向客户提供服务。
韩国电信公司SKTelecom加强产业链整合,发展移动媒体产业,收购综合娱乐公司IHQ21.7%的股份,收购了拥有韩国唱片市场17%占有率的首尔唱片公司YBM。中国移动与凤凰卫视2006年6月签订战略联盟协议,完成了对凤凰卫视19.9%股权的收购。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凤凰卫视在广东省已经完全落地,这一地区将可能率先启动涉及电视与音乐内容的手机媒体计划。
运营商与制造商联合:加快新业务生成
澳洲电信和阿尔卡特就澳洲电信2006年~2007年固网转型项目达成价值2.7亿欧元的合作计划。在2006年~2007年间,阿尔卡特将在澳洲的墨尔本、悉尼、布里斯班、珀斯和阿德莱德五个城市建立IP网络,提供并部署包括IP-DSLAM、以太网汇聚和光网络解决方案在内的先进技术产品方案。
全球手机巨人诺基亚公司与Orange开展合作,帮助实现终端定制化并加强S60终端在Orange的终端组合中的地位,此次合作将专注于创建一套Orange专用的软件套装来补充基于Symbian操作系统的S60软件,加速实现Orange终端定制流程。
英特尔和西门子公司在开发新的互联网电话技术方面进行合作。两家公司称,它们将首先联合对研发工作进行投资,并在安全的无线网络和基于VoIP的实时通信方面进行合作。
设备商与软件商合作:优势互补相互支撑
微软公司与北电网络公司结成联盟,以实现通过电脑软件来运行传统的电话系统的目标。在结盟期间,微软和北电网络还将在研发和营销等方面进行合作。诺基亚公司与微软达成协议,将在诺基亚手机移动搜索中整合Live搜索功能。
芯片商、制造商与运营商联合:瞄准更远的未来市场
英特尔、三星电子以及摩托罗拉和Sprint Nextel,将共同开发WiMax无线技术,从而将现有的手机网络下载速度提高四倍。英特尔、三星以及摩托罗拉将与Sprint共同建立下一代网络,并且向Sprint提供新一代芯片和手机以及消费者电子设备。Sprint将会在未来两年内斥资30亿美元,建立4G网络基础设施,并且在2007年晚些时候正式投入使用。
透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合作案例,我们发现合作的对象早已不是传统的产业链企业,甚至跨越了传统的产业边界,有些联合者还是曾经的竞争对手。但是在转型的大局下,这些企业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因为合作不仅能够为相关企业带来成本的降低和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且还能加快新技术的开发进程和新业务的生成,而在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些恰恰正是产业链各个环节企业所期盼的。
趋势之三:最好的企业是最好的合作者,合作能力构成新竞争优势
最好的企业将是最好的合作者。在被铲平的世界中,越来越多的工作都必须通过企业内外的各种合作来完成,道理很简单:未来的价值创造,都会变得复杂至极,绝非单一部门或单一企业就能掌握。未来的创新一定会交叉用到许多不同专业的先进知识。每一个领域的最尖端都越来越专业化。大部分时候,一家公司或一个部门的专业都只对创新业务的很小一块有用。抹平的世界连接的知识库越多,专业就分得越细,将不同专业做重新组合而产生的创新就越多,管理跨业合作的能力就会越重要。
就在去年年底香港电信展举办期间,爱立信宣布与英特尔公司合作,以加快基于移动PC的业务和应用的部署。该合作由爱立信移动宽带和IMS解决方案,以及英特尔针对移动客户和服务器的微处理器架构提供支持。双方的合作旨在通过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与更具吸引力的体验,促进移动宽带和多媒体业务应用的普及。该合作还包括向独立软件供应商提供市场营销工具和技术程序,帮助其开发、验证并推出针对移动网络的多媒体应用。为了缩短全新应用的面世时间,两家公司将在他们的全球解决方案中心为软件开发商提供开发工具、相关系统环境、培训和验证支持。
从这个合作案例来看,爱立信和英特尔分别是移动核心网络解决方案和芯片领域的佼佼者,尽管如此,为了进一步推动移动宽带多媒体业务的普及,两家龙头企业走到了一起,开展紧密协作。而且他们还主动开放研究中心,为相关软件企业提供开发环境,提供培训和验证支持。由此可见,只有开放、合作,才能巩固作为最好企业的优势。
在全球合作大潮中,任何企业都不能寻求在任何时间、场合都为合作链主。对于运营商来说,核心竞争力在于网络运营及管理;对于制造商来说,核心竞争力在于软硬件产品研发和制造;对于内容提供商来说,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的生产和加工。每一个企业能够保持25%左右的核心优势就足够了,其他的工作,则应交由更擅长的企业来完成。合作能力,特别是跨多个行业的合作能力的培养和造就,已经成为当代信息通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全球最好的企业又一次引领风气之先。让我们期待,信息通信业的全方位合作在不久的将来谱写更加华彩的乐章。
关于自媒体运营方案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保险人才;教学模式改革;实战化教学;校企合作
2014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的现代服务业。2016年开始,互联网保险已经开始大幅增长,每年保费20倍增长,互联网保险渗透率在2015年达到9.2%。众安在线2019年开始盈利,慧择保险在美国上市成功,互联网保险迅速崛起,实现了一个对普通线下老牌产品从价格上来一次碾压。2018年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各自的手机终端设置了保险产品专栏,特别是相互宝,给几千万人上了一个30万的众筹。也给大家普及了一下保险的重要性。现在配置保险产品的大多数为80后、90后,年轻人配置保险产品,不会盲目,也不会因为人情随便买单,而是会自己比较产品,学习然后再购买。而以前的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人情关系等等购买产品,并没有真正的匹配到需求,也没有把家庭风险全覆盖,甚至出现人和客户一起骗保的情况发生,导致保险行业乱象丛生,给百姓带来极差的保险配置体验感,所以才会有共识,保险都是骗人的,导致大家非常反感保险人,如果做保险人这个工作,则会连朋友都没有。如果不进行改革,还是只教一些保险基础知识,不进行保险产品的解读,条款的对比以及保险合同的对比,是无法为社会输入有效的保险人才的。本文对现存的保险教学状况进行了梳理并分析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来探索保险教育的改革方向。
一、现存保险课程概况
我们在教育部推出的智慧职教上,查询保险,可以看到很多的保险课程,有国家级保险课程、省级保险课程。我们先看一下国家级保险课程,课程名称是保险实务,教学大纲内容包括7个项目,分别是课程导学、认识风险与保险、保险合同业务处理、保险经营原则及运用、认识财产保险及产品、认识人身保险及产品、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然后我们任意点开其中的某个章节,内容也全都是概念性的知识,并无任何实训内容如图1。保险实务课程全部都是理论知识,没有任何实训化操作演示,也没有任何对保险中某个产品的重点讲解,更没有任何保险产品的对比分析,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操能力差,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毕业参加工作,没办法去甄别市面上的贵产品和便宜产品。我们再以一个省级保险课程为例,课程名称为保险理论与实务,大纲包括:风险与保险、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合同、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保险市场、保险监管、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和特殊风险、政策保险、拓展资源(行业发展和中国人寿培训),点开人身保险的分类课程可以看到如图2,重疾险和医疗险也没有被纳入课程,分类显得太大而且太笼统,显然是与现在的保险行业脱节。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与上述国家级课程一样,纯粹是概念性知识的普及。没有任何实训内容,学生没有能力去比较同类产品的优劣。最后我们再看一个保险学院的互联网保险,课程大纲包括:互联网保险概述、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互联网保险技术环境、互联网保险产品、互联网保险营销、互联网保险运营、互联网保险风险与监管。这部分中,与学生日后工作息息相关的为互联网保险营销,内容涵盖了用户需求、动态沟通、价值传递、数据决策。其中需求分析部分,主要是概括了一下保险需求的人物画像,并没有真正的教会学生做一个专业的家庭风险需求分析。动态沟通和价值传递也同样的没有任何实战化的内容,全都是概念性的,知识性的内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推出的课程,汽车保险与理赔,属于相对偏实务一点的课程如图3。上图可以看出,这部分课程设置较合理,案例较多,均以实际发生的事件作为案例,最后点评保险公司拒赔或理赔的理由如图4。也有实训任务,与市面上的保险公司运营贴合较紧密,不存在脱节情况。不足的是也没有保险产品的对比,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制作对比表等。
二、保险培养方案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