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建设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建设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建设计划

网络建设计划范文1

【关键词】PON;全业务网络规划;OLT;ONU;规划与部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对网络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通信技术也随之发展。其中,光通信技术则成为发展的主方向,通信主干网络通过多年变化,主干层则向着高速率、智能化全光网络方向发展。而接入网也要向着光纤化、低成本、宽带化的方向发现,其中,PON作为新型光纤接入网技术脱颖而出。PON核心技术就是信道共享技术,展现在双向传输、多址接入两个方面。PON是指在光配线网内只包含光分路器等无源器件,无需配置比较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不具有各类电子器件和电源。本次研究在深入分析PON技术基础上,介绍PON全业务网络规划及建设策略,对PON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概述PON技术

PON(无源光网络)就是光纤分布网内不包含任意一个有源设备,其核心技术为信道共享技术。PON系统包括OLT(光线路终端)、ONU(光网络单元)、ODN(光分配网络)三部分组成,见图1。其中,OLT一般设置在中心机房,ONU则放置在用户侧,ODN作为连接ONU与OLT的无源设备,其实际应用要针对相应的场景展开操作[1]。PON系统能够提供语音、视频等业务接入,业务具有较好的透明性,达到全业务接入与三网合一的效果。由于光纤传输距离能够达到数百公里,因此,实际物理传输层距离瓶颈在收发光信号设备上,其标准距离为20km[2]。此外,PON系统中ODN部分并未设置电子部件,不需要电源供应,因此,极易展开铺设,基本上无需维护且维护成本较低。而其设备比较简单,PON系统对于局部资源占用较少,系统初期投入较低,容易进行扩展,投资回报率更高。加之,PON系统进行设计时,因自身就是为电信运营上提供各种业务接入而设计的技术方案,其对带宽的分配及保证均要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各业务服务质量、优先级保证等技术支持上,提供各类应用解决手段。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依据接入设备的重要性,分别设定相应的服务等级,对重要的用户及应用设备,设计及时、可靠的响应机制,从而设计多业务、不同服务等级的接入系统。如今,PON网络通常采用树形网络结构,这种带宽共享的网络结构能提供更灵活的带宽分配。对终端接入不需要增设主干线路,系统在设置增加动态测距及分配时隙技术时,增设或拆除终端均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3]。所以,如果系统需要进行扩展,只需改动一小部分即可,为落实工程提供更灵活的解决方案。总之,由于PON系统具有服务范围广、占用资源量少、维护简单、运营及管理成本低等优点,成为实现光纤接入最佳的方案。

2.PON全业务网络规划遵循的原则

2.1遵循市场驱动的原则

市场驱动就是实施PON全业务网络规划时,要求进一步明确建设全业务网络业务需求、对应网络模式、预计目标等。创建PON全业务网络的原动力就是市场,为满足市场实际需求,电信运营商建设多样性主要针对业务需求的差异性展开。即使对相同运营商而言,基于不同地域和时期,也会出现各不相同的网络建设模式。

2.2遵循易扩展及可实施原则

PON全业务网络是一个逐渐把光终端设备向终端使用者延伸的过程,在实施PON全业务网络规划中,要将光纤网络具体要求考虑在内,以此保障PON全业务网络容易扩展的特点。加之,不同技术光源网络因光功率衰耗问题,自OLT至ONU之间的传输有一定局限性,例如:EPON理论传输最大距离为20km,GPON能够达到50-60km、实施PON全业务网络规划过程中,应在具体了解各厂家产品基础上,开展科学合理的计算,以获得可行的规划方案[4]。

2.3遵循投资有效性原则

该原则就是开展PON全业务网络规划时,网络运营不仅要为社会提供最优的服务,也能为企业获取经济利益。而只是获得较低回报率或无投资回报的全业务网络,表明其并未按照投资有效性原则展开设计。因此,对PON全业务网络进行规划操作时,必须深入分析建设、运营成本及收入预期状况,考虑其最终获得经济效益。3.OLT、ODU及ONU规划设计及建设PON接入网络依据用户的不同类型,配置各不相同的物理拓扑结构及类型。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种场景,(1)FTTH(光纤到每户)、FTT0(光纤至办公室)、FTTB(光纤到每栋楼),

3PON系统具有应用场景

3.1OLT规划设计与详细部署

推荐OLT运用机架式大容量OLT设备,每一个汇聚机房均设置1套OLT设备,设定双主控、双电源,大大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OLT最合理的覆盖半径处在5km以下,其覆盖用户达到1-2万左右[5]。依托FTTH方法,每一个EPON、GPON分别能够接入32用户、64-128用户。进行全业务设备组网,要基于实际需求下,充分调查所有用户,以此明确最终的目标用户,并开展网络规划及建设。全业务网络总规划要以目标网络为基础,对于远期建设规划,应以准确把握方向为主,而近期规划则以目标客户接入计划,详细设计相应的建设方案,以此指导合理分配投资和建设安排。每一个本地网均按照目标用户数量、覆盖距离及业务发展划分为各大区,目标客户主要包含两类:(1)政府或企业用户、物理楼宇、高校等,这类用户依据效益优先的原则,根据运营收入、成员规模等展开排序,排名处在前30%左右在网政企客户属于目标客户;(2)家庭用户,这类客户中老小区或不具有改造条件的小区,不考虑强制性接入新建小区以无线网络覆盖及接入需求为主。明确客户目标后,要实施全业务接入区划分。分区原则依据规划目标客户分布状况,城市的行政区主要根据铁路、河流、公园及妨碍光缆线路穿过的大型障碍为界限,并结合城市已有的通信管道,将城市划分为网络状区块。每个区块作为一个全业务接入区,其接入面积建议控制在密集城区、郊区分别为5-10km2、15-30km2,一般城区建议为10-15km2[7]。全业务分区完成后,挑选光缆条件较好或具有装机条件的机房设置OLT设备,这种设备对日常维护工作有较高的要求,不适宜在基站、小区机房等方面进行部署,可以单独规划出综合业务机房。建议每一个OLT节点设定一套OTN设备,运用OTN+PON联合组网方法,随之把OTN设备组成城域传输网络汇聚环,并将OLT业务借助OTN承载至中心机房数据网络交换设备上,组网结构如图3所示。

3.2ODU规划设计及部署

ODU主要由光纤光缆、光分路器、光缆交接箱等无源器件组成,OLT到达光交接点属于主配线光缆,光交接点至网络箱及光分路器为辅配线光缆[8]。接入层光缆就是由汇聚节点至信息点之间光缆,其主要分为主配线层、辅配线层及引入层光缆三部分。实际组网要按照“主干稳定、配线灵活”原则展开,必须优先考虑充分运用已有资源,先创建主配线层光缆,明确主配线层光缆具体的网络结构,再依据具体情况发展辅配线层。主配线层光缆可直接运用已有的主干光缆资源,依据光交接区域用户业务分布状况设计恰当的光缆芯数,通常选定48-144芯[9]。如果并未达到光缆的条件,必须考虑重新设置主配层光缆,建议运用环网型结构建设模式。辅配线层光缆特别是城郊地区或小城镇,因用户密度较低,业务种类相对简单,建设初期可考虑使用树状型或星型结构,等到用户真正发展起来后,逐步建设为环网。引入层主要包括光分配点及用户接入点,实现最终用户接入。引入层光缆需要不断减轻光缆重量、减少外径,促使其便于施工。通常运用树形或者星形结果,对某些纤芯具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可考虑使用环形。引入光缆要以大力发展业务为主要驱动力,芯数通常由客户性质决定,例如:重要且忠诚度较高的企业对纤芯有额外要求,一般考虑用8芯,2芯使用,6芯作为备用[9]。一般用户采用6芯,2芯运用,4芯备用。光交接点就是对接入层光缆实施灵活调度的节点,其从业务需求、网络安全、管理资源等方面展开设置。光交接点通常选定用户密度比较大、管孔资源丰富处,便于光缆出入和配线建设。一个光交接节点的覆盖面是以500-1000m为半径的工业区、开发区或住宅区等,具体要依据光交接区域用户分布密度展开设计,郊区或乡村则依据业务需求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光交接点挑选在具有丰富光缆资源、施工方便、面积较大的自有基站,在基站中设定室内ODF开展调度工作。而室外光交接箱要选定在地理位置稳定、光缆出入方便等不受市政建设影响的区域。此外,尽可能避开高压产生的干扰,也不要设置在高温、易燃易爆的区域。设计室外光交接箱时,要综合考虑与各种广告、车站牌及灯箱,有效解决妨碍市政建设、影响市容等问题。光分配点作为不同级别辅配线层光缆或辅配线层和引入层光缆的交汇点,辅助光交接点调度及光纤资源。光分配点通常以独处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作为接入区,在城市建筑中相对密集的区域,充分考虑商务楼、办公楼、金融结构等单一设计光分配点。接入集团客户时,ODN极易运用1级分光部署方法。由于家庭用户比较密切,ODN网络建议使用1级分光方法展开部署。此外,为有效提升PON口利用率,光分路器可应用二级分光模式,以此满足不同距离和区域ONU终端接入,不建议运用三级或者三级以上的分光模式。

3.3ONU规划设计及部署

网络建设计划范文2

【关键词】 网络化 机遇 远程处理

Abstract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c-counting network construction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网络时代已进入高等院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中。

1.网络会计的概念

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工作的财务人员,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它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会计相比,网络会计具有广泛的核算内容,它可以处理传统的财务活动,还包括电子单据等网络经营业务。网络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会计的信息质量。

1.1网络会计的特点

计算机作为对信息处理最为快捷有效的工具,它在会计领域中的运用,使会计信息处理有了质的飞跃,网络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信息支持。特别是校园网的建立,它利用Intranet连通了整个世界,是Intemet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建立高校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以网络的衔接方式不但连接了整个校区而且通过校园网还可以连接整个世界,其结果是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这就使网络会计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对财务的信息处理具有极大的优势。

1.2网络会计可以实时的提供财务信息

网络会计就是依托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公开的会计活动。其能帮助高校实现财务与业务的远程处掣,尽快地使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走上无纸化的阶段。近几年,会计工作已经在网络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会计系统始终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因此会计工作对客观环境的认识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高度。网络会计模式,应是以满足会计信息消费者的最大需求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它与传统会计模式相比,在理论、内容、目标方面都有不同。传统的财务部门对财务信息实时反馈能力不强,一份计划的执行情况、一项投资的获利情况,一般要到本月会计业务结束之后才能从账上反映出来。然后通过账册或财物报告分析处提到决策层。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已经远远不能跟±时代的脚步,当今的世界,产品生命的周期不断缩短、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使得高校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的可能性加大,定期财务报告制度和随时调阅账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的决策者对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要求。

网络会计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现对财务信息实时跟踪,这样就可以使高校的总会计师动态的跟踪高校的每一项业务变动,及时地反馈给高校的决策者。决策者也可以利用密码打开财务管理软件,同总会计师一样通过计算机上网访问财务部门的主页,查阅高校最新的财务信息,从而减少决策者的投资风险。高校管理者亦可随时获取本高校及相关高校的有关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及时做出正确的生产预测。

2.加强会计软件的开发力度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自1979年起步以来,已经走过近三十年的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至今会计电算化事业已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会计电算化软件日趋成熟,软件的商品化、市场化已达到相当的规模。为此,财政部于1994年陆续下发了若干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和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文件。在近三十年中,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经历了由起步、探索到有组织、有计划的稳步发展过程,目前已广泛地应用在高校等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高科技发展使全球进入信息时代,而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更是最强的先导。在全球信息化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引发起一场会计领域的深刻变革。而这场深刻变革的关键是高质量的适宜于广大财务工作者适用的财务软件,因而,努力提高财务软件的研制水平是当前财务工作的急需,但这项工作不是财务部门就可以独自完成的,它需要软件开发单位的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和软件开发部门要积极地联合起来,才有利于增强软件开发力量,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在开发过程中,要深人了解财务部门操作者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方式,提出具体的管理指标体系,熟悉高校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掌握这些活动所需的数据流程和控制流程及其与高校的经营管理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关系;既要考虑到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又不能局限于把原来的会计模式和管理模式只进行简单移植,而应尽量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促进会计人员和高校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有了高质量的软件就可以使会计信息披露得更全面,就可以使决策者实时获得全面的、可以反映高校全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不论对高校有利的会计财务状况,还是对高校不利的会计信息,均应予以披露,从而使公众对高校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当前的会计报表无法反映非数量化的信息,也无法反映报表数字处理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网络会计的在线数据库则包括了高校所有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并采用网上报告的方式,有效的扩大了会计报表及附注的信息容量。通过在线访问,高校内外信息使用者可随时获取所需信息。

3.会计网络化建设与高校管理水平

会计的电算化在我国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由于高校在人力、物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在80年代不可能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不得不选择一些既急待提高效率又可望以较少投入而获得成功的单项作为突破口,而会计有幸正是这样一个合适的突破口。我国会计网络化建设是近年的新事物,它是随着Inter-net的出现“网络会计”也应运而生。网络会计就是依托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公开的会计活动。使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走上无纸化的阶段。近几年,它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会计系统始终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会计对客观环境的认识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高度。网络会计模式,应是以满足会计信息消费者的最大需求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它与传统会计模式相比,在理论、内容、目标方面都有不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会计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在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对高校会计工作影响的同时,指出了高校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在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途径,认为应抓好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会计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复合型会计人员的培养,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结语

网络建设计划范文3

关键词:网络文化文化建设互联网模式Web2.0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4-191-02

1网络文化

谈到网络文化,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要给它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比较困难。各类学者和专家都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文化是以人类物质创造为基础的一类精神创造,这类创造用技术和美学的理念表达,以物质的时空存在方式而存在。文化的发展受到人类社会物质发展的推动,同时超越现实的物质存在方式。

应该是在计算机网络出现的同时就开始呈现出网络文化的现象,不过在其初期,网络文化更多的是人类自身文化及计算机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数字化的再现,这时期的网络文化不能称作真正意义的网络文化。

从严格意义上说,网络文化本身应该没有创造任何文化,网络只是作为一种载体来传播文化信息或者网络之外的其它文化。网络将语言、词汇、文字等表述文化特征的人类思维沉淀以数字化的方式在网上进行再现和传播。其实质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人类思维作品,网络只是充当了一种传播载体而已,正是这种新形式的载体使得文化的传播更方便、更迅速、更直接、更形象而已。

所以,西华大学教授冯永泰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

笔者认同这种认识,并试图从网络技术角度来分析对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影响。

2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现状综述

党的十七大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网络文化的创造热情高涨,网络文化产品及服务不断丰富;网络文化产业日渐繁荣,网络的文化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也日益完善;网络文化的民众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一切对整体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稳定、推动小康社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2.1网络媒体迅猛发展,形成网络文化建设的新格局

互联网对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远,由于网络媒体的加盟,我国的媒体层面更加丰富,网络承担了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成为重要媒体和渠道之一。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各类重点新闻网站成为骨干分子,各级政府网站、知名商业网站和专业文化类网站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发展,形成网络文化建设的新格局。

各类网站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网络舆论阵地,是中流砥柱;在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中、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从正面宣传和引导社会舆论,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了主旋律作用。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每日页面访问量已达7.2亿,是2003年的9倍。

除了政府网站外,一批知名商业网站也快速成长,自发投入到网络文化产品的研发和服务中,一批具备声誉和影响力的校园网站、社科网站、文学艺术类网站、教育科技类等专业类网站不断自觉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中来,网站的多层次性也满足了网民的多样化和等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网络上不断涌现一批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网络正面典型,很多“草根典型”不断地被挖掘出来,这正是网民们利用互联网的传播力量,自发发起相互救助信息,表达彼此同情关爱,再通过在网民中受热捧的“微博、博客、视频分享、社交网站”等方式在网上传播。这充分展示了互联网络的渗透能力和网络文化的凝聚力量。

2.2网络渠道有效拓宽,变成通达政情民意的新渠道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渠道有效拓宽,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得网络舆论的渠道空前放大。各级政府网站日益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2006年2月同志和同志先后通过人民网、新华网与网友的亲切交流、“亲密接触”,成为中国互联网网络问政的标志性事件。各级政府和部门纷纷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纷纷上网开博(博客和微博),直接对话民众,开展舆论监督,提升各职能部门的执政能力。

2.3网络文化产品日益丰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网络既然只是网络文化传播仪的一个载体,网络文化必然需要源源不断的供给和源泉,而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好提供了这一方沃土。互联网将我国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瑰宝和具有当代特色的文化精品均数字化和信息化,然后再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这是我国网络文化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展览馆和网上剧场等新形势下的产品一一走进大家的眼帘,使得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网络文化产品和品牌不断呈现,也大大提升了中国网络文化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知名度;同时,广受网民追捧和喜爱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产业迅速崛起;除此之外,一批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网上也得以广泛普及和传播、某些理论刊物实现网上同步出版,中国文明网的“红色中国”、新华网的“红色博客”得到网民的关注和赞赏,这一切都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

形式多样,品种繁多的网络文化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各层次网民的精神生活。

2.4网络文化环境管理能力增强,网络环境有效净化

党和政府在积极推进网络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提升网络文化的运行环境和自身管理能力, 根据中国现状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网络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多层技术保障、法律规范、行政监督、公众自律的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同时,国家相继成立相关的行政管理机构,这一切,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提供了有效保障。

3网络技术对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影响

网络文化迅猛发展的背后,不仅仅是文化本身有了质的变化,究其根源,是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促进了网络文化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变革对于网络文化的新生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1Web1.0 时代的信息单向传播

从初创时代开始,互联网担当的是一个“织网者”的角色。一些门户网站用人海战术从各类报纸、期刊、杂志等媒体中搜罗新闻,然后集成打包推给网民,所有的网民们必须蜂拥而至门户网站等中心点去获取信息源。这种模式是网民们“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从上到下、单向”的信息传输模式,这与传统领域的媒体传播方式没有根本上的不同。这时期的网络媒体充其量是“搬新闻”的蚂蚁,互联网也是“闭门”做新闻,缺乏与网民的互动,这时期的互联网模式是Web1.0,在2006年以前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

Web1.0是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数据为中心,以集中编辑、为特征的,网站里的内容是网站编辑进行编辑处理后提供给用户的,网站集中给用户提供内容,用户则被动的阅读。这个过程是网站到用户的单向行为,用户对于网络内容主要是“读”,主要是“下载”。这个时期的代表站点在国内主要是:新浪、搜狐、网易等几大门户站点,政府网站和文化传播鲜有出现。

3.2Web2.0时代的信息双向传播

Web2.0在2006年后以不可阻挡之势燃烧了互联网,走入了千家万户的生活,现在Web2.0已经成为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对网络文化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Web2.0的主要特点是:网站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网站内容主要由用户提供并参与建设网站的诸多功能,这是一种网站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参与的模式。由此可见,web2.0不同于web1.0的最大之处在于它的交互性。它由Web1.0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由原来“自上而下的、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用户集中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Web2.0内在的动力来源之一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激励了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动力激发了网民们的参与和创作热情,网络文化正是在这种动力下得以迅速发展。

目前公认的代表Web2.0的应用有:Blog(博客)、SNS(社交网络)、Wiki(多人协作写作工具)、MicroBlog(微博客)、RSS(网摘)、SEO(智能搜索)、个人门户等。正是这些应用功能为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它们是网络文化传播的的物质基础。

国家重要媒体网站和各级政府网站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得以更迅速的发展和发挥主旋律的重大作用。用户在web2.0网站系统内可以拥有自己的数据,并完全基于Web,所有功能都能通过浏览器完成。网民们在这些网站上纷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大促进了网络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随着美国Twitter(中文称:推特,是国外的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它可以借助无线网络、有线网络、通信技术来进行即时通讯,是微博客的典型应用)网站的兴起和流行,微博在我国迅速的发展起来,并因为其内容的短小精悍而迅速蹿红互联网。它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当前的智能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无线智能设备如虎添翼,更适合这种内容短小信息的传播。目前诸多政府网站和企事业利用微博官方动态,使得网络行政和网络问政更轻松便捷。

可以说,网络技术方面有了Web2.0的各类应用;硬件方面网络条件的有效改善;设备方面有了各类无线智能设备;才真正使得所有文化内涵及活动的传播有了新的媒介和载体;网络文化才能在“网络”这个无限的空间里大放异彩,才真正使得网络文化繁荣和创新,才使得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更加昌盛。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综述[R/OL].news.省略/politics/2011-10/13/c_122154782.htm,2011-10-13.

[2]李红新,晁翠华,等.网络营销与策划[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8-34.

网络建设计划范文4

[关键词] 网络;教学改革;机能实验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4-140-02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functional laboratory networking

LUO Xin1 WEI Dong2 LI Linlin1

1.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Basic Medical School,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China;2.Office of the Dean of Studies,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China

[Abstract] The main direction and specific objectives of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is to cultivate medical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o make the education reform intensify,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the,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class were what a new topic we currently facing. The campus net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has been fully applied.

[Key words] Network;Teaching reform;Functional laboratory networking

机能实验室主要是由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3门学科的实验教学有机整合而成,是生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和病理生理学实验的重要场所。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有独立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专门的实验教材,并独立进行教学考试考核。机能实验室可以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实验技能、完成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学生课本所学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学科发展迅猛,原有的实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机能实验室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1 教学内容的改革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机能实验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强调新技术的应用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1]。2001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机能中心经过所有教职工的统一备课并进行多次的预备性实验,最后使得学科内综合逐步的过渡到了学科间综合,这包含的实验性质的内容为综合、验证、设计3个类型,同时编制了教学方面的实验大纲,制定了机能实验学一书,在新疆医科大学正式开设机能实验学课程。本课程在原有的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内容中删除简单验证性实验保留经典实验,创立综合性实验,开创既含生理学实验、病生实验又含药理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实验,提高实验的综合性和难度,同时在本硕班实施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但是,当前的实验性质的教学发展迅速,传统的教师先给学生示范教学,然后学生再做实验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跟不上现有教学模式的步伐。因此,如何能进一步提高机能学教学水平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医学素质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参观和对一些文献的查阅,发现机能性质的实验教学的改革方向已经变为了在当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尤其是随着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及完善,使机能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施成为可能。

2 综合性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2.1 多媒体方面以及实验室方面的网络化建设

从1997年“三理”的实验课模式就开始运用计算机来进行辅质的教学,并且建立微机化的实验室。计算机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技术发展迅速,最开始实验系统为Dos系统,也逐步发展为Windows系统,在硬件方面也从以前的ISA和PCI插槽发展成为USB接口。然而这样的资源非常的分散,重复性质的建设较多,需要我们进行整合及优化[2]。

实验室的网络化指的是一种无墙中心,教师和学生经过这种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随时随地的不被时空限制的进行交流,共同享用仪器设备、相应的数据以及计算方面的资源,通过教师在远程的指导下相互进行探讨研究。因为跨学科的和跨时空性质的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可以经过网络化的实验室来实现,也能够进行远程控制,所以能够让分布性的实验系统达到教学要求,还能够让一些非常难解决的资源紧张方面的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

实验室的网络化建设正是资源优化整合的最佳途径,是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重大变革,使传统的实验教学发生一个质的突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尤其是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实验预习并对实验过程及标准操作有一个系统的学习。

2.2 网络环境下的多元化助学模式

机能学综合实验存在着一系列的客观因素,如实验操作过程难度相对较大、内容较为庞杂、时间较长、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要求较高等,在实验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和准备工作。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进行多角度思考,并利用网络资源和参考资料,细心操作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3-4]。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验的效果达到最佳,并填写出一份高质量的实验报告。为了更好的辅导学生实验,可以把实验方面的大纲、指导和录像等相关材料上传到网络上,这样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联网性质的自学互动终端。这样不仅方便学生查阅相关实验知识和资料,同时也能实现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就能够把传统性质的教学理念完全打破,形成新的“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网络作为场所”的教学模式。

2.3 实验室网路化建设有赖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2.3.1 机能实验学教学资源库的来源 对于机能实验学教学资源的来源,我想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获得。(1)利用网络,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机能实验学资源;(2)各类医学实验教学光盘;(3)校都积累的电教资料,如教学示教录像片等。由于内容较陈旧,能被利用的很少,在资源库里面把这种音像类的材料改变车数字类型的文件,这样教师就能随时的将所需的教学资料经过校园网来调出来应用,学生也能够随时的在个性化学习当中运用资源;(4)更重要的是依据现有实验的条件及特点,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老师在学校电教室的合作下,录制机能实验学教学光碟,这将成为机能实验学教学资源库建设非常重要的来源,也是今后教学工作内容之一。

2.3.2 机能实验学教学资源库的模块(图1)

2.3.3 我校机能实验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可行性 (1)校园网已经建成,并且在不断完善中;(2)教学资源丰富、录制设备齐全;(3)师资力量雄厚;(4)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动物种类齐全。

3 预期改革的成效

3.1 实验教学效果提高

教学改革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相信在上述工作完善的情况下,学生对机能学综合实验满意度会大幅提高,这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将是极大地促进作用,同时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也会增强,动手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充分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3.2 实验教学的设备和资源的共享

经过对实验室网络化建设和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了机能实验室范围内可以使用各教研室的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等。通过这一措施,使得以前的一些资源浪费方面的问题,例如重复购置仪器和设备、资源闲置等,这样就让学校在实验教学当中的经费得到很大的节省,从而让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5-6]。

3.3 实验的技术方面的人员知识水平和带教的教师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一个老师在一个学期当中就能带着多个内容的实验,技术方面的人员仅仅准备好其中的一个类型的学科性的实验就可以了。而机能性的实验教学就很重视多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和相应的带教教师在知识方面具有全面性,强化学习,是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通过网络化实验室的建立及教学活动的实施,相信,不但可以提高参与教学教师的积极性,而且教师的在教学方面的水平也会大大的提高[6]。

总之,要想培育出能够适用新世纪的高素质型的医学类人才,就必须先培养好学生在自主性创新以及自主动手方面的能力,所以在经典性的网络化建设上面还要对机能学的综合性质的实验教学逐渐的深化。

[参考文献]

[1] 胡浩,杜克莘,闫剑群,等.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4,3(3):31-33.

[2] 丁伯平,黄帧桧,程慧珍,等.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新趋势[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739-741.

[3] 许建平,杨绿化,李竹亭,等.深化医学机能实验学示范中心教学内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6):94-96,111.

[4] 尹刚,王贵林,张道明,等.机能实验学创新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4):95-97.

[5] 宋娟,田华,崔红霞,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过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2):176-178.

网络建设计划范文5

关键词:矿井建设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X9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67-2

引言

矿井建设过程从最初的平地到地面上宏伟建筑物的建筑、地面下纵横数百米的原煤挖掘生产、运输通道与工作面,工程十分浩大。网络计划技术的运用能够形成强大的助力,保证矿井建设工程的质量与效率。

1 矿井建设工程特点

工程项目规模大。矿井建设工程一般投资很大,有的还涉及铁路等部分。由于工程条目众多,内容烦琐,系统化的运作与专业的管理十分重要,这样各个环节才能有效、合理地衔接与配合。

建设工期o张。矿井建设一般时间紧、任务重,工程项目富有个性。分项工程众多,且各项工程的用途与地理位置均不同,地质条件、所需的施工技术以及周边设施都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各项工程要采取不同的设计组织方案。这些特点决定了使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必要性。

2 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网络计划技术在现代科学化管理措施中占据重要地位,该技术将整个矿井建设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处理,利用网络将分项任务的不同阶段与先后顺序进行统筹规划,对需要优先进行的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有效地利用已有的资源,用最少的时间与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来进行工作,达到建设目标,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另外,网络计划技术能够及时将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与问题及时反馈给领导层,以便对偏离计划的施工行为及时调整,保证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向同一个生产目标努力,提高整体的纪律性与制度性,提高施工的管理效率。现阶段,我国矿井工程中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相去无几。但是在对实际应用中的管理以及监督、跟踪、调整方面还处于落后阶段,仍旧停留在编制相关计划与绘制网络图层面上。

3 网络计划技术应用的现状

3.1 国外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现代科学管理制度,网络计划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被大多数国家认可。经有关部门统计,在发达国家多年应用该技术的实践过程中,运用该技术的工程项目能够将工期缩短至五分之四,降低成本至十分之九左右。美国是该项技术的发明地,美国泰迪建筑公司在多个项目中应用该技术,总结得出,能够缩短大约五分之一的工期,并能节省约15%的资金成本。基于该技术的显著成效,美国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明文规定,凡是与政府合作的企业,为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工期必须在工程过程中使用网络计划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应用与探索,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计算、计调等的计划工作自动化。

3.2 国内

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罗庚、钱学森等卓越的数学家率先将该技术进入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该技术的杰出成效,网络计划技术已经逐渐受到矿井工程以及其他建筑工程的重视与应用,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在上海宝钢炼铁厂一号高炉土建工程中应用了该项技术,工期缩短了五分之一左右,成本也降低了十分之一。

3.3 国内与国外对比

据有关资料显示,虽然我国的网络计划技术起步时间与国外相差无几,而且经过了多年的应用与实践,但是整体仍然处于中等水平。虽说在理论研究水平上已经基本与发达国家持平,但在实际的应用管理中,尤其是网络计划制度执行过程中对人员的监督、控制方面,国外制度十分注重实用性是否得到完全落实,而我国目前的制度制定仍旧停留在书面编制上,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力度不够,缺少实用性的办法。具体表现有:工程设计方案变化不定、材料供应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应用该技术的人员专业技能不达标等。另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使用电子计算机等智能设备加强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应用效果,而这方面我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4 网络计划技术在矿井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4.1 加强设计阶段的管理,确定工期

矿井项目的设计工作是筹备初期的重要环节。网络计划技术能够对多家参与投标的设计部门及单位进行综合性的考察与资格审核,最后选择出实力最强、人才队伍素质最高的设计单位。这样选出的设计单位能够设计多种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然后确定最先进、最科学、最具有可行性的设计方案。

4.2 突出重点,便于编制项目网络计划进度表

矿井建设一般任务量中,工期较紧。网络计划技术能够理清整个过程中外部与内部、上层与下层等各方面复杂的关系,找出制约因素,确定贯穿主线,例如井下采掘运输、地面副井提升、地面辅助运输等系统,并且能够确定贯穿主线的进度,将此作为汇总分析的依据,编制出整个项目的网络计划进度表。

4.3 明确职责,确定各方面职责

网络计划进度表能够指导各方面、各部门的工作,划定有关领导者与智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将此作为制定月度、半年度或者年度的施工工作计划表,再将该技术逐步分解,将工作量进行细化,然后落实到具体的施工单位、部门、班组中,另外,还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制度,保证矿井工程的顺利进行。

4.4 采取措施保证计划的全面实施

在应用网络计划工作中,不仅要了解分项工程的结构与工艺特点,还要了解分项工程间互相依赖与制约的关系,这是解决各种问题的前提。

5 矿井建设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建议

5.1 重视双代号时标网络以外的其他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网络计划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双、单代号网络计划技术、评审技术、图示评审技术等也逐渐发展起来。虽然,现阶段的双代号时标网络技术起止时间清晰,操作与控制比较方便,但是表示不同工种间互相联系与搭接的关系时十分复杂,由于这种弊端单代号搭接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因此,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操作。

5.2 加强网络计划成果的使用

网络计划编制表的最终成果一般为双代号时标网络,但由于这种计划比较抽象。对于文化素质较低的工人及操作人员而言过于复杂。简化计划的措施包括:网络计划有关技术人员将矿井建设初始方案按照流水形式排列,优化工期成本与资源,将最终的网络计划图转化为更容易看懂与操作的图。

5.3 加强管理

绦型络计划的主体为矿井工程施工方,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在监督与管理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各方面要紧密配合,加强综合管理;加强合同管理。一般而言,工程的进度与规格都会按照所签订的合同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施工情况中,经常会出现天气、环境等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等问题。这种情况必然会牵涉到费用赔偿问题。因此,为保证矿井工程的工期与进度,必须加强合同的管理。网络计划技术对理清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5.4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具体包括:将大量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的人才放置在矿井工程一线;对现有人员加强培训。通过组织网络计划与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加强矿井工程中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习现代管理技术;加强行业间技术交流与科技软件的学习。如今有关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的软件很多,而且大部分功能很全面。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研究班与经验交流活动,提高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有利于发挥网络计划技术的最大作用。

6 结语

规模越大、程序越复杂的工程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所取得的效果越明显,矿井工程涵盖了多方面的生产管理要素与社会关系,且整个工程任务重、烦琐,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质量,缩短了工期。在以后的建设中,要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技术类型,促进矿井工程的不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周倩.网络计划技术在潘―东矿井建设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D].安徽大学,2012.

[2] 黄玉诚,董羽,段仲捷,王学俊,刘海洋.网络计划在矿山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31(11):153-154.

网络建设计划范文6

关键词:NGN 网络优化 建议 双归属 运行 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1-0199-01

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QoS保证的传送技术,采用MPLS、 VPN技术将整个IP网络分成几个不同的隔离空间,使得非MPLS VPN内的用户无法访问到NGN网络中的设备,从而保证NGN网络的安全。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安全主要是指网络的可靠性、有效地抵御事故或不可抗拒的灾害的能力。而当网络IP化、引入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业务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安全性更加重要。

1 软交换双归属配置

双归属一般指两台软交换异地配置共同负担一定区域内的所有业务,其形式可以分为负荷分担方式、主备用方式。软交换双归属对于业务安全非常重要,是保障用户业务安全的有效手段,也是NGN网络中首先要考虑的方面。

1.1 热备份方式的主备双归属

两个软交换一为主用一为备用,通过心跳感知另一个软交换的状态,备用软交换平时不承载业务,当主用软交换故障时,备用软交换激活接管主用软交换业务。

1.2 热备份方式的负荷分担双归属

两个软交换业务分担,互为主备用,其中任一个软交换故障,则另一个软交换承载全部业务。基本上可看作两对主备用方式的双归属软交换。

2 硬件设备资源的合理优化

硬件设备的合理规划,包含SOFTX3000、UMG8900等硬件单元对机框、单板等的合理规划,其分配原则为重要功能单板应该跨框分布,避免单个机框发生故障时引起业务中断。

2.1 硬件规划原则

(1)SOFTX3000的硬件规划原则。IFMI分布到不同框,最好分配到不同的机柜;MSG板至少要分布到2框中;FCCU、BSGI单板分布到不同机框中。FCCU单元的配置比例与BSGI保持一致。(2)UMG8900的硬件规划原则。S2L、SPF板分布到不同框中;VPU板分布到不同框中;CMF、HRB板分布到不同框中。

2.2 单板CPU负荷优化调整原则

单板CPU占用率是衡量其承担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日常维护中对异常的CPU占用率要及时采取扩容和调整务负载等措施降低CPU占用率。

(1)Softx3000的负荷优化调整原则。如果同时刻同类型单板间,“平均占用率”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大于20%,需要进行负荷调整。各模块单板平均占用率一般要求小于75%,IFM单板均值要求小于50%。否则需要进行优化调整。(2)UMG8900的负荷优化调整原则。SPF 单板的CPU最大占用率不超过65%,CMU单板的CPU最大占用率不超过60%,VPU 单板的CPU最大占用率不超过70%,日常维护中,需要密切观察以上单板的负荷情况,否则需要调整。

2.3 链路负荷调整优化原则

同一个链路集各“信令链路发送占用百分比”、“信令链路接收占用百分比”是否均匀,正常64K链路为每双向link之和负荷≤0.4erl,正常2M链路为每双向link负荷之和≤0.2erl。否则需要扩容及调整。

3 各种资源的合理优化

3.1 信令链路的合理分配

信令链路的合理分配对于信令安全至关重要,分散风险的方式是把到同一信令点的链路分配到不同机框的不同单板,防止到某局向的业务全阻。

3.2 用户、中继合理分配

用户、中继的分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开配置,一种是混合配置,但是不管怎么样,都要考虑FCCU模块的容量。根据软硬件性能一般要求一个FCCU模块可配置5万用户或者9000中继,也可根据该比例进行混合配置,即如果要同时配置用户和中继,则用户数要小于5万,中继数也小于9000中继,混合配置情况下,要求两者折合成的用户数不能超过5万。

3.3 数据库各表最大元组的合理优化

日常维护中,经常遇到最大元组不够用的情况,需要对相关的表进行扩容,即修改相应的最大元组数据。当增加最大元组的时候,根据各表之间的关系,要综合考虑需要扩容的最大元组一起加载,而不能单纯哪个表不够就修改哪个表,必须考虑相关的表也要同时修改。元组扩容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FCCU模块及CDB数据库规范进行合理规划。

4 网络安全优化原则

保证网络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不但要从业务网络进行优化与评估,还要考虑管理网络的安全,具体需要考虑如下方面:

4.1 网管网络的安全改造

日常后台维护终端都处于DCN网络中,而且软交换的操作系统基于WINDOWS的系统,极易遭病毒攻击,一旦感染病毒,每次都需要杀毒甚至重装服务器。对日常维护有很大风险,为保证NGN网管管理网络的稳定运行,可以通过接入防火墙的方式,进行现有的网络改造,用以抵御各类病毒攻击,保证网管网络的高效安全运行。

4.2 加强网关监控的全面性

目前NGN设备的核心数据设备纳入数据网管进行统一监控,随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但SBC、3528、E500等仍只能通过巡视的手段或者TELNET的方式查询,对设备异常状况无法由设备自动通知监控人员。建议对以上的设备统一纳入到监控中,减小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