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发展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发展总结

计算机发展总结范文1

为此,首要的是解决认识问题,即对传统的观察和认识视角做出调整,以期建立起符合当代金融实际的认识理念,来引领实现转型目标。我认为,应做出调整并加以明确的认识视角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

关于金融体系的划分

传统视角是纵向条线式,按照金融服务和产品功能,将金融体系划分成银、证、保等不同条线。这种划分的合理性在于:专业分工与市场定位明确,便于管理;但缺点是:每个条线的服务与产品及管理均流于单一形式,整合不够,效率偏低。同时,当代社会财富增长迅速,需要综合便利的金融服务;产品日益复杂多样,也需要广阔的市场空间来实施有效配置和管理。这些都使得上述纵向条线划分的局限性突出。

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视角,从整体看,以横向分层的视角来通盘观察,以便形成更为合理的认识和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简要地说,可以把金融体系分成三层:

第一层是服务层,指面向社会与经济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的所有金融机构,最好是混业经营,从而实现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

第二层是支持层,指金融基础设施提供者和其他中介机构,包括金融产品的登记、交易、结算、评级、信用增进、信息及会计及法律事务支持等,保证金融市场运行安全、有效及公允性和透明度。

第三层是保障层,指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等,以国家力量为金融稳定和金融消费者权益提供保障。

上述横向分层的理念并非全新视角,现代金融机构内部业务运行即以前、中、后台横向分设,实践证明是合理有效的。

采取横向分层的视角,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是有利于同类功能整合,资源利用合理,效能发挥充分。其次是有利于降低金融运行的摩擦系数和减少低端不良竞争。再次是有利于基础设施的规范建设和健康运行,破除金融市场中的中介机构、参与者和产品间的分割屏障,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市场安全性、效率与开放程度。这样,金融运行的环境与条件可得到大幅改善,对金融服务与产品的管理能力可明显提高。

关于流动资产的范围

在传统观念和做法上,标准化金融产品可以流动,而诸多种类的非标准化产品是不流动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金融改革的目标是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这符合当代金融的发展趋势。具体从微观上看,金融资产管理的努力方向是保持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在较高水平上的均衡。而流动性是关键,没有流动性就无法动态配置资源,风险难以分散。高水平的交易能力是博取收益的重要手段,比单纯持有要主动和可靠。

因此,需要明确所有金融资源都要有流动性的理念,并从配套基础工作扎实做起,稳步实施。

关于定价机制的探讨

金融产品流动的核心问题是定价,这是市场主体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完善条件与环境的角度,应该考虑建立合理有效的定价机制。

机制的影响作用是更加全面、深刻和久远的。金融危机后,大家反思认识到美国次贷等有毒资产价格被长期高估,这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一个直接原因是定价机制存在缺陷。这里面有着深刻的根源。当代金融日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委托人(金融机构的股东与客户)和人(金融机构经理层)之间,并构成重大的道德风险隐患。这集中体现在资产的定价与估值上。资产估值专业性很强,致使委托人难以对合理性做出明确判断。会计所或评级机构给出的公开意见一般是阶段性的,也难以做到足够精准。人天然掌管这一权力,且收益与当期业绩联系紧密,客观上有隐瞒风险或损失和放大业绩的动机与条件。在不发生无法承受的压力时,一般可在持续经营中得到化解,若相反,比如出现流动性中断,风险一旦暴露,委托人就将遭受重大损失。

为克服或者说最大限度降低这种信息不对称性,就需要引入第三方估值机制。在这个机制中,第三方估值机构不受利益左右,只对估值质量负责,并随时处于各相关方从不同的利益诉求角度的监督之下。对于委托人来说,得到了与人对话或质询的依据,心中有了底,同时便利了外部监管。对于人来说,其受托管理资产的公允性和透明度有了很大改善,更易得到委托人的信任,以获得更多资本金和客户,而且可提高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促进理性化。对于会计、审计及评级制度是一个深化和细化,信息可以互补互用、相互印证,从而在保护投资人及稳定金融市场方面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

结语

计算机发展总结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小学;素质教育

很多人将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和小学计算机教育等同,他们认为小学生所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就是他们以后运用计算机所需要的主要知识。但是,我们知道,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就算现在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最新的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可是再过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这些知识就是落后的了。小学计算机教育相比于专业技能培训来说,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在计算机的环境下培养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一、为高层次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计算机更新速度很快,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内容没办法完全跟上速度,那就是说小学计算机教育没有意义了吗?恰恰相反。就是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快,才要学好小学计算机。在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机中自由地探索,使得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学生的素质水平。他们不仅仅是掌握了操机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独立地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科学的逻辑思维,对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如果将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作用定义在基本知识的传授就过于狭隘了。要知道,计算机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进行计算机教育时,教师可以不用把命令的规则和形式都告诉学生,而是制作出一种实验命令,让学生在这种命令下操机,自己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记录,总结归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在小学生中开展计算机教育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不仅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止有计算机知识还有高于这些知识的东西,也就是独立思维的建立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晓英.信息时代的小学计算机教育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01).

[2]孙保忠.小学信息技术的点滴思考[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02).

[3]刘海华.如何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 2009(09).

计算机发展总结范文3

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使自己掌握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国家已经开始举办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这就给我们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校应该重视这个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为培养计算机网络人才服务。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听客”,知识点的记录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形势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是要转变思想,转换观念,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其实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可以以演示+操作+讲解+练习+提高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与教师一起共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在思考中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配合,在讨论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自我完善。学生也在这种参与教学中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时,就引导学生和笔者一起参与了课堂的教学。我们知道对于《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它包含了很多计算机概念,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变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教学伊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以短片的形式播放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组成,营造了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接着趁同学们兴致高昂,笔者又结合短片与教学的内容提出来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想象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网络的世界什么?②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③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④你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有多少?然后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播放的短片,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问题的答案,他们一定会对这些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模式下,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单一、乏味的局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有用之才。

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作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应该积极与同行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之间互相交换教学心得与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教育的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避免“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出现。我们知道,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了,我们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但是这个问题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必须与其他的同行进行交流,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以小组间学生的相互学习为其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总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师生间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合作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到一起,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组内优势互补,合作小组间达到公平竞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小组内,要明确各自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任务,不搞个人主义,不搞一言堂,合作学习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舞台,大家在小组内平等交流,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这节课时,就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我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学习小组。让同学在课下结合网络与相关的书籍,总结出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在下次上课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总结情况,最后由我进行综合讲述,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表现较好的学习小组总结的情况。

计算机发展总结范文4

【关键词】 中职 计算机教学 行动导向法 对策

一、前言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运用当中,由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发展还不够完善,给行动导向教学带来诸多问题,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 行动导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行动导向教学法正好符合了计算机的教学特点,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使用行动导向法时,不能盲目进行,必须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特点的基础之上,对教学任务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设计,并始终坚持将行动作为教学核心,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就教学任务开展合作学习,对任务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以便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对新知识进行挖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帮助和指引下对问题进行探究,以便促成问题的合理解决,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水平,实现理论与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活动进行合理而科学的布置,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性、层次性和科学性。所谓目的性,就是为了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和充分结合,提高计算机教学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使学生能够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帮助和指引下对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所谓层次性,主要是因为每个学生由于环境和性格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所带来的个性差异、喜好差异以及认知水平的差异所造成的。教师在对活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接受水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层层设计,以便使得问题能够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对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和发散延伸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中职生的经验较少,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仍然着较大的差异,对计算机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并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由于每个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便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另外,对知识进行发散和延伸也很重要。对问题的讨论和探究除了在课堂进行之外,也可以在课下进行,而且不必拘泥于同一种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3 加强课外实践,扩展计算机教学平台

实践离不开生活,中职计算机教育不应该单单局限于课堂上,还应该将教学空间扩展到课堂外部,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对计算机知识进行继续学习和挖掘,并及时进行实践,以便使学生能够及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学习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丰富学生的阅历和经验,大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中职计算机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2.4 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评价,体现人文关怀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良好的课堂评价可以促进行动导向教学的反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为了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求,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摒弃单调、冰冷、机械甚至挖苦的消极评价语言,一定要注意语态和体态和合理性,考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进行良好的教学反馈和反思,促进行动导向教学的顺利开展。

计算机发展总结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计算机课程概念;设计;实施

一、翻转课堂概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被灌输,学生在学习当中一直扮演着被动的角色,学习兴趣不高。这些在课堂上别动接受的知识,印象并不深刻,由于没有做到完全的理解,所以课下再去做时就会出现不明白、不理解甚至完全忘记的情况。这种学习模式屡见不鲜,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予以变化,这样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而对于翻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颠倒过来,该教学的新模式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为颠倒课堂,就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颠倒,针对课堂外的知识学习提供了在线的指导,将课后作业带入课堂完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我看来,翻转课堂是将课堂上的时间结构进行了改变,把“教”与“学”时间比例进行了“翻转”。总体课堂时间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组成结构,课下的时间也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内容,将学生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而决定权正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其学习方法自主化、学习态度积极化、学习途径多样化、学习内容个性化、学习时间灵活化、学习地点不限化等。

二、基于计算机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相关了解,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组成结构等;二是在了解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计算机的软件,并能进行相关操作,熟练程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掌握数值和编码的相互转换;三是运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二)学习者分析

传统的计算机授课模式固定,课堂活动基本没有,学生大多很难从枯燥的计算机学习中找到兴趣点,我以本校的学生作为调查的样本,通过课前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于基本网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情况水平相差较大,能力也参差不齐;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的应用操作熟练;学生对于自主、讨论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都比较感兴趣。

本课程实际操作性强而且需要相当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有限,尽管学校配备有机房,但是课下时间较少、课下上网缴费等相关问题促使学生不能很好的长时间接触计算机,这样就使得该课程对大部分学生是比较陌生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想要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就要在课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方法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

(三)计算机课程网络学习环境分析

为了更好的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我对本校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针对学生最喜欢的计算机学习方式和学生可以接受的网络环境进行展开,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如果选择合适的网络环境进行计算机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学生对小组的学习有着较高的期望。

(四)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混合学习的方法,我们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课上的教学模式按照授课的内容进行设计。授课的内容大概分为三种类型:知识型课堂、能力型课堂和技能型课堂。

根据授课内容的分类,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会有所改变。学习活动和学习策略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翻转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方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所以在课程内容分类的同时,课堂形式也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而分类,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基于以上的分析,知识型课堂设计的教学方式有:知识竞赛、小组汇报、辩论赛。能力型课堂设计的教学方式有:辩论赛、期末分享、个人展示。技能型课堂设计的教学方式有:个人展示、头脑风暴、参观学习。每个学生展示完自己的研究成果后,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问和评价,最后老师对整个课堂的学习进行点评。

学习方法的混合模式造就了课堂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生被设置在一个真实的问题环境中,明确了自己的任务之后,学生开始整理思路、搜索资源、积极探究、寻求帮助、求得结果、检验答案、分析总结,这所有的步骤都是有学生自己完成。合作学习适用于以知识型和能力型为教学内容的课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定的小组任务,并且会有至少一次机会代表小组在班级做总结性的任务汇报。这样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合作、讨论、实践的能力,也可以在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正因为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导致了学习活动也具备多样化的特点,知识竞赛、辩论赛、个人展示、小组汇报等活动在教学的设计中都可以展开。

三、基于计算机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

我们这里以知识型为内容的计算机课程为例,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文化,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思维。

(一)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研究的该课学习目标:了解信息化与信息化社会、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

(二)学习内容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发展、分代、分类和应用、计算机文化含义。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信息化的实例;明确了解、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作用。

(三)活动设计―小组汇报

班级学生分为8个组,教师将信息化社会、信息素养、计算机的发展做简单引导,小组分别就计算机发展史、未来计算机、计算机思维等方面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完成汇报内容,提出设想与疑问。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个人任务,再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一起完成小组任务,课上,每组派一名学生作为代表将小组学习成果汇报给大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翻转课堂实施过程

1.第一个课时教学内容

课上,教师活动安排:播放5分钟视频引入信息化社会就信息化社会引申到信息素养,据实际例子说明何为信息素养引入计算机的发展做简单叙述 将本学期的课程学习安排详细的介绍安排任务,布置学生课下自学内容与小组任务。

学生活动安排:观看视频,了解信息化社会根据实际例子明白如何正确看待信息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明确本学期该课程的学习方式与本节课课下要完成的自主学习任务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课下(线上、线下),教师活动安排:建立班级QQ群加入到班级群与各小组的QQ讨论组中接收学生利用QQ邮件发来的个人作业(自我介绍)并作回信分析学生前测结果,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设计下节课的系列学习任务卡集中各组组长总结的学生自学疑问 在网络平台与学生O2O交流。

学生活动安排:加入班级QQ群与小组QQ讨论组创建电子邮箱,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写自我介绍信发送给教师接收系列任务卡,完成自学内容,将电子版发送给教师小组固定集中讨论时间地点进行小组任务的集中习或者讨论 在线上O2O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准备下节课的小组汇报内容(确定汇报主题―制作 PPT―组织语言)。

2.第二个课时教学内容

课上,教师活动安排:播放(微软对未来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预计)视频为学生开拓眼界组织学生开始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汇报就每组的计算机发展相关内容汇报做简单的点评组织其他组学生就汇报小组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学生课下的问题,并将没有涵盖的知识点做最后的介绍引导学生进行第二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硬件部分的自学任务。

学生活动安排: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相关发展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旧计算机发展系列问题做汇报,时长3分钟,PPT辅助其他学生就汇报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提出疑问或者解答问题,也可以叙述个人看法、结合自学内容阐述等。

课下(线上、线下),教师活动安排:收集学生上交的相关个人任务(电子版)并做修改与回复设计下节课的系列学习任务卡集中各组组长总结的学生自学疑问在网络平台与学生O2O交流。

学生活动安排:完成个人任务(计算机系统分类中硬件系统知识的个人学习报告,邮件中要包含硬件图片与文字),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等待回复对于自学计算机硬件内容相关知识提出疑问,上交给组长统计小组集中讨论小组任务(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欲购买一台计算机,应该如何配置,给出配置清单。(计算机配置表和价格,并简要说明理由;任务二:选择计算机硬件的四大部件之一,通过搜集资料,讨论其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在线上O2O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准备下节课的小组汇报内容(确定汇报主题―制 作PPT―组织语言)。

(五)观察评价

教师就学生发送的电子邮件(自我介绍)进行个性化回复,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对课堂观察量表提取数据分析。

(六)修订和完善

教师对任务卡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完善,根据学生课上的活跃度对教学的方式与教学的内容进行修改。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2012(4)总第211期:46-51.

[2]曹育红.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明[J].成人教2014(01):72-75.

[3]张新明,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式探究明[J].现代教育2013(08):21―25.

[4]解筱杉,朱祖林.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9-14 95.

[5]李宏敏.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课程设计与开发――以《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D].广西师范学院,2013(06).

计算机发展总结范文6

关键词 网络教育 思想政治 理论支撑

中图分类号:TP3-4;G642.4 文献标识码:A

1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理论支撑

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和相对短暂的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极度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信息社会的来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类传播亦是如此。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人类传播大体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五个阶段,而不同的传播形式赋予思想教育工作不同的生存状态。随着文字的出现和印刷造纸技术的发明,思想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教育的内容得以长期保留,但是及时迅速地对教育对象加以教育仍是一大难题,广播、电视的出现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传播速度的突破和教育空间的位移,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声音和图像系统,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形象化。上世纪下半叶特别是九十年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且催生了现代传播方式――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是人类传播史上一次重大飞跃,它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具有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效率高、易于保存等特点,不仅增强了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也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创新。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计算机基础教育领域的新事物,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它也是人类传播方式演变的产物,是网络传播衍生的成果,而网络传播模式的生成便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形成发展的技术、物质前提,现代传播学理论提供了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理论支撑,特别是网络传播的技术平台、传播渠道、传播受众等理论对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现代传播催生的产物,它反映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反映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创新的趋势,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对时代的正确反应。正如尼葛洛庞蒂所说,“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数字化潮流无法抵挡,而新型传播方式给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是必然之势,这也是对以往传播经验的总结。

2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支撑

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工作者的提炼、总结和创新,计算机基础教育从经验形态走向科学形态,走上系统建设和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一直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高举旗帜,勇担使命,开拓创新,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科学化、学科化、体系化、精细化形成了许多规律性认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不断丰富、完善,也培养了无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知行统一的人才。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分化与综合的趋势愈益明显,导向、凝聚、激励、调节、育人、开发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强大,但是随着社会纵深发展,实践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计算机基础教育应顺应时展的需求,用时展的最新成果和宝贵经验武装自己,用发展的眼光时刻审视自我,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

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延伸,不是对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全盘否定,是建立在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基础之上的,它必须吸取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经验,取其精髓,用其精华。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是继承中的前进、发展中的创新,它根植于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土壤,吸收和借鉴了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的重要成果,具有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诸多元素,而且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理论构成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支撑,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在积极推动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传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寻求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空间、新环境,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新局面。

3计算思维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导向

计算思维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因为科学、系统的计算思维理论不仅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成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理论支撑,也为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计算思维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中之重,是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这就要求网络计算机基础教育务必始终坚持计算思维的引领,坚持不懈地用计算思维的丰富理论教育广大网民,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全面把握计算思维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将计算思维的理论形态转变为一种心理形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