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实习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教育实习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教育实习心得

安全教育实习心得范文1

关键词:暖通;新生;安全教育;专业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42-02

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实验室建设和规模也不断扩大。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比例的不断增加和实验室安全措施的不完善,导致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有调查表明:在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比例高达88%。所以实验室安全教育必须从新生入学时就认真抓,强化实验室安全在大学学习期间的重要性。

一、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最常见的措施是将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步骤制成面板悬挂在实验室的墙上,这样被动的宣传方式的教育效果几乎为零。在连续的实验室事故发生后,某些高校开设了实验室安全环保选修课程,但也不是必修课程。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研究实验室运行的风险因素与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了安全制度和安全标准,并强化安全教育。例如,香港科技大学有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只有通过相应安全课程考试的研究人员才可以进入到实验室进行相关的科研实验。浙江大学从高校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出发,从人员培训、制度规范、实验室布局等方面加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

二、暖通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侧重点

暖通实验室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师生从事实验教学学习、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对于新生的安全教育除了各种规章制度外,还需要根据目前新生的特点和专业设备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主要包含防火灭火、防中毒、防触电、防烫伤以及防高压教育,具体表现如下。

(一)防火灭火教育

燃气热值测定实验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燃气输配》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实验,学生在学习阶段要测试几种可燃气体的热值。因此,火灾对该实验室与师生安全的威胁最为严重。由于学生第一次做这种实验,对实验仪器与实验环境比较陌生,在新奇的环境中往往麻痹大意,不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容易忽略安全操作规范或违反实验操作规则而造成事故。在专业试验中,应特别注意燃气热值测定实验和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实验的操作。对于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实验需要用到水浴加热的设备,加热可燃易燃物时,必须在水浴或者严密的电热板上缓慢进行,严禁用明火或电炉加热。

对于大一新生来讲,上实验课之前,除了要学习防火的相关知识,实验老师还应该传授相关的灭火知识。发生火灾时,新生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用水灭火,水虽是人所共知的常用灭火材料,但在化学实验室的灭火中要慎用。因为大部分易燃的有机溶剂都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流动,此时用水灭火,非但不能灭火反而使火势扩大蔓延。还有的溶剂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引起燃烧加剧甚至爆炸。

在做暖通专业实验时,最常用到的灭火设备是干粉灭火器或灭火毯。干粉灭火器灭火时间短、灭火能力强,适合油类、燃气引起的火灾。

(二)防中毒教育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验能用到的有毒性药品不是很多,涉及到的相关药品主要有:氟利昂、氨气、水银、甲醛溶液、硫磺与可燃气体等。氟利昂气体一般无毒或低毒,只有遇到明火会产生光气,对人体有害,主要涉及的实验有:制冷实验台演示、中央空调模拟演示等。氨气与甲醛都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的主要伤害在呼吸道粘膜和眼睑。水银作为工程热力学实验中的压力传导液体,是易挥发的有毒物质。因此,在新生做实验之前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加装防护罩等。

在暖通专业实验中,燃气热值测试实验所涉及的可燃性气体中,大部分气体具有一定毒性和刺激性气味(表1),因此,在做燃气热值测试实验时,一定要保持实验室通风环境良好,并用燃气报警装置实时测试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

总之,在实验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气体和药品的步骤,处理有毒有害的气体、有挥发性的药品及有毒有机试剂时(如溴、氯、汞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稀释稀硫酸时,处理容器必须耐热,玻璃棒必须不断搅拌,必须将酸缓缓倒入水中。在使用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药品时,因其会大量放热,故也必须用耐热容器处理。浓酸浓碱必须在各自稀释后再中和。

(三)防触电教育

暖通实验室所涉及的用电项目均为弱电,一般来讲,装修时安装电源线要求所有的线都不能,必须是穿线管,或线管埋地、埋到墙里。实验室用电要根据设备及房间用电总功率配备电源,电源电压要稳定,照明和设备用电要分开,各项电源要匹配好,精密仪器需要有稳压。由于专业实验大部分都要用到弱电电源,在实验前,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开关和用电仪器的注意事项,并由指导老师亲自演示。简单来说,暖通实验室的防触电教育实际上就是加强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和意识。

(四)防烫伤教育

一部分暖通专业实验需要将介质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例如供暖系统演示实验,需要用到电加热锅炉将水加热到70℃左右,然后将热水送入模拟的玻璃管供暖模型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热水在系统中的走向,玻璃管外侧没有其他防护措施,如果学生不慎接触到玻璃管外表面或加热锅炉的蒸汽出口,就有可能烫伤。因此,在做这类实验之前,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实验过程中要实时监控温控表温度;(2)实验前检查装有高温流体的实验容器和管道,发现容器有裂纹或管道接口松动的,及时报告老师进行维修,严禁使用问题设备做实验;(3)严禁靠近高温玻璃管或接近高温蒸汽喷口,更不能用手触摸高温设备;(4)带散热风机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完成后应停止加热,让风机正常运行2~3分钟后再关闭电源等。

(五)防高压教育

在暖通专业实验台中,有很多介质都是装在封闭容器中或管道中,如氟利昂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液化石油气和氮气等,当介质的温度升高或有压力提升设备(例如风机和水泵)介入系统时,容器或系统中的压强就会增大,当压强超过临界值,系统或设备有可能发生泄漏甚至爆炸,对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专业实验中,特别是“二氧化碳PVT关系测定实验”,要对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到9.8MPa的高压,这对实验容器以及操作技术存在较高的要求;“调压器性能测定实验”需要用调压器调节氮气钢瓶的压强,气瓶中的氮气压强一般高于1.5Mpa;“旋风除尘器实验台”中需要用到风机来增加系统的压强等,新生在接触这些实验设备时,必须先了解高压、中压、低压的临界值,对安全压力的范围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三、加强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措施

新生是大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尤其对相关的专业实验设备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安全意识的缺乏很容易使他们受到潜在的安全威胁。因此,在专业实验开始之前,针对大一新生制定专业实验安全教育措施十分有必要。

(一)加强新生的实验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新生在入学教育时就要接受实验室安全培训,在做实验之前更要学习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相关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前与安全有关的准备工作等。大学期间要定期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尤其大学新生对校园的责任感和对专业的奉献感,慢慢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完善新生的实验室准入制度

除了实验室安全培训外,完善有效的监管措施和监管制度,对于实质性的提高实验室内部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生在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必须通过网络安全培训才有资格进入。例如,学生如果要操作二氧化碳比容测试仪,必须在网络上学习并通过仪器使用方法的课程培训。通过严格的安全培训和实验室准入条件等安全制度的规范,提高进入实验室的新生的安全意识,同时约束相关人员的进出。

(三)重视新生的实验室安全知识考核

新生安全意识的薄弱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若使大学生新生快速重视实验安全培训,将培训成果量化考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验前让学生在网络系统内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并将考核内容并入实验成绩,这样可将加强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艳侠.试论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1).

安全教育实习心得范文2

1、对照组

对照组护生采取传统教学培训考核方式。由带教老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和进度表。带教老师将护理安全的相关定义、性质、相应防范措施和意义在课堂上详细阐述,护生则认真听讲,详细做好笔记,便于在日后实习过程中结合临床进行深入理解和巩固,最后进行出科考试。1.2.2观察组观察组护生采取PBL教学法。

2、准备

课前问题阶段带教老师结合教学大纲要求以及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罗列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通过问题的形式提前布置给护生,要求护生通过查阅资料找到答案。

(1)自学阶段

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对于不了解的内容、概念和知识点,可以通过翻阅课本或者互联网检索文献的方式,将其充分理解。

(2)讨论和总结阶段

①在课堂上由各个小组选派1人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报告,包括之前布置题目的答案以及所查阅的资料和文献,然后各组进行组内讨论,互相补充。接下来进入集体讨论的环节,带教老师则启发和引导各组护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更加充分深刻地理解知识点。讨论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进行小结,并对布置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回答和讲解,并对各组的发言和幻灯进行点评,对于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重点答疑和分析。②每周五进行1次集体的护理安全讨论。对于本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事故进行排查和分析,提高实习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评价方法

在实习结束后,记录两组护生的护理安全考核成绩、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考核成绩

分成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两部分,均使用百分制。

(2)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生发放教学反馈调查表。共计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达100%。内容包括:对于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三项内容,分为“提升”、“无作用”和“减弱”三级,在此次研究中只比较提高的例数。填完问卷后当场回收。

(3)护理不良事件

记录两组护生在实习期间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差错事故(如院内感染、护理安全意外和用药差错等)并进行比较。

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观察组护生认为通过PBL教学法提高自身发现、分析和解决护理安全问题能力的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护理不良事件对比

两组护生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实践操作技能成绩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类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三、讨论

1、实习初期认知阶段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安全教育

(1)特点护生刚进入医院各个科室时,对陌生的实习环境、科室医护人员都不熟悉,茫然不知所措。在行为上表现拘谨,即使不了解护理工作的内容,不敢向上级护师询问。但在该阶段,实习护生的学习有积极主动性,好奇心旺盛。在护理工作中态度认真负责,积极争取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此时由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欠缺,若没有带教老师的指导和把关,则极易造成护理差错。

(2)对策

在护生进入科室临床实习前,统一组织护生学习讨论相关的法律条文,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护理工作中与法律相关的知识点。着重强调护生的实习生身份,必须在带教老师当场指导下,认真履行操作规程,不能擅自完成护理操作。并通过以往的案例组织护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生差错的原因,从而吸取经验教训,并提出防范对策。PBL教学法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核对有误或者针刺伤违反无菌原则等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通过PBL教学的三个阶段,提高了实习护生对于护理安全的意识,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了理论知识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能力。且在每周五的集体护理安全讨论中,护生积极参与和讨论,对于上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各抒己见,在态度和行动上都重视起来,有效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生各类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PBL教学确实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

2、实习中期放松阶段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安全教育

(1)特点

在经过一个阶段的临床实习后,护生对于科室环境和临床护理流程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已经没有当初的拘束感。心理上紧绷的弦开始松懈,往往错误地觉得护理工作非常容易,对于自己的要求也有所下降。在护理操作中也主动向带教老师请示,敢于自行处置。由于此时护生的理论知识不够牢固,尚缺乏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加之在学校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同临床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异。倘若在操作中责任心不够强,没有认真做好检查核对,则极易造成护理差错。

(2)对策

针对该阶段,护生往往觉得自己能够独立胜任护理工作,但实际上仅仅粗浅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尚不能将其完全转化为临床实践技能的特点。带教老师要做好教育工作,提高护生的责任感。要求护生在临床实践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向带教老师询问和请教。加强护生对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严格做好“三查七对”,从而强化护生将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PBL教学法针对这一目标和要求,在最后考核中设置案例分析题,如急症昏迷患者的手术通知单上的书写错误包括:缺乏常规生化检查报告、未标明病床号以及漏写哪一侧外伤部位。观察组护生通过PBL教学过程中的反复思考和讨论,锻炼了对护理安全的敏感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认为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护理安全问题能力有所提高的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实习后期自如阶段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安全教育

(1)特点

当实习快结束时,护生已经基本上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护理操作技能,也能够担当普通患者的常规护理,容易产生过于自信甚至自满的心理。而部分带教老师在思想上也有所松懈,放松了监督,认为护生已经具备独自进行护理工作的能力,因而放心地把输液、换药等工作完全交给护生独立完成。加上实习快结束,需要面对毕业和求职,分散护生的工作精力和情绪,此时是差错事故的高峰期。

(2)对策

在这一阶段的临床教学依然要坚持不懈,把防范护理失误作为临床护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带教老师要认真负责任,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细心指导护生,观察护生的心理变化,若发现护生有放松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及时给予沟通和疏导。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时刻提醒护生集中注意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完成实习任务。

四、小结

安全教育实习心得范文3

关键词:网络安全;实践教学体系;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041-02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driven the change rapidly in network security.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of network security should explai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emphasis i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on a variety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o cater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novation design method based on.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diversification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成为了当今社会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课题。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要求健全安全防护和管理,加强能力建设,确保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和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课程的实践教学在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作者在长期的网络安全一线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对于网络安全的“教”和“学”都是极其重要的。

1 当前网络安全实践教学现状

信息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特别是众多网络安全爱好者们的推波助澜、网络黑客“成就感”的强烈需求,网络安全技术的“攻”与“防”已经成为一场没有硝烟、没有尽头的战争。因此,网络安全的课程内容不可能跟上“最新、最前沿的技术”,教学用书、教学资料也不可能经常地更新,在实践教学中更是感受到了网络安全教学的“不易”。鉴于此,作者认为在网络安全的实践体系中,实践教学内容应以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基础工具为主导,而应注重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更贴近当前学生的特点、实践考核与评价更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

2 建立基于创新的网络安全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2.1 基于创新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

传统的网络安全实践教学活动仅仅在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完成,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鉴于网络安全课程的特点,作者认为网络安全实践教学活动应从多元化角度进行设计。

(1)大作业

每一个项目学习结束后,教师设计针对该内容的案例利用4节课的时间进行大作业训练,结束后由教师打分讲评。通过大作业,学生对该项目内容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2)综合实训

课程学习结束后安排一周的时间进行综合实训。教师在实例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案例。将学生分组,由组长为每个成员进行详细分工,实训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汇报,由教师打分并点评。

(3)现场教学

利用“校企合作”的便利条件,学期中安排一次赴网络安全企业参观、现场教学的活动。通过正在实施的网络安全工程项目来了解当前网络安全技术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活动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担了全校网络安全的重任,通过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在现教中心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完成对校园网络的日常维护工作。

(5)技术讲座

联系校企合作单位,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到校开展网络安全方面的技术讲座,讲解当前最新技术、网络安全方面的经典案例。

(6)赛教结合

以信息安全技能大赛为抓手,从而达到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赛教结合”的教学目的。

2.2 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按照学生对网络安全课程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项目1操作系统安全:任务1 安全配置windows服务器;任务2 windows文件的加密与恢复;任务3 PE文件;项目二木马检测与防范:任务1木马原理;任务2木马的检测(一);任务3木马的检测(二);任务4 木马的防范;项目三网络软件的入侵与防范:任务1脚本及恶意网页病毒;任务2PHP安全配置;任务3命令及函数注入的攻击与防范;任务4客户端脚本攻击及防范;任务5 跨站脚本的原理;任务6 跨站脚本攻击的实现及防范;任务7 SQL注入攻击的原理;任务8 SQL注入攻击的实现;任务9 SQL注入攻击的防范;任务10 主机权限的利用;任务11 端口安全;任务12 内网突破及防范;任务13 CC及DDOS攻击及防范;项目四:口令安全:任务1 HASH及MD5的基础;任务2 MD5口令破解;任务3 windows系统密码破解。

2.3 选用迎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

针对信息安全课程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学生和企业的反馈,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情况的在校生反馈、企业对毕业生专业能力满意度的企业反馈、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的毕业生反馈,综合各类反馈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4 搭建“能力递进”的信息安全实训平台

作者将依托实训基地,围绕基础实验层、专业实训层、企业实践层所对应的不同能力要求,搭建“能力递进”的信息安全实训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春莲.网络安全实验室建设及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9).

安全教育实习心得范文4

(安徽建筑大学数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4)

【摘要】信息安全学,是研究信息安全防护问题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课程学习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学、计算机和通信方面一些专业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非常抽象、枯燥,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课程教学过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期望创立一种创新的多层次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 “三结合、四训练,五注重”的教学模式和双主线的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实行逐层递进实验设置:从基础型实验,到提高型实验,再到创新型实验。此模式下的学习,能够激起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实验氛围中进行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学习。

关键词 信息安全类课程;创新式教学;教学改革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网络化的发展, 改变了信息交换与传递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安全已变得至关重要。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另一方面,危害信息安全的事件不断发生,形式是严峻的[1-2]。2013年,“棱镜门”事件的曝光,信息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人们加大了对信息的表示、存储、处理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并进一步促进了相关专业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十分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在国家技术研究发展计(863计划)中,信息安全是信息领域的四大主题之一。我国高等院校也纷纷开设与信息安全相关课程。特别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科专业,如通信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等,信息安全类课程已经成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因而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成为各高校信息类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3-4]。

信息安全类课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知识,覆盖了理工科学生所学的大部分数学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以及数值分析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比较复杂、抽象,同时还涉及到通信方面一些基础专业知识,而学生一般在这些方面恰恰是薄弱环节,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非常抽象、枯燥,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容易使学生形成畏难情绪,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5-6]。

鉴于以上的现状,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过程的改革迫在眉睫,我们期望创立一种多层次创新式教学模式,能够激起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欢乐轻松地课堂、实验氛围中进行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这样的教学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多层次创新式教学的研究内容:

(1)多层次创新式研究性教学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不片面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以信息网络安全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来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验教学环节,融合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2)寻求适合多层次创新式研究性教学的教学、实践策略。通过研究任务和课题的设计,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成果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学生借助学校已有的“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实践性训练平台,将实践教学中课程设计、课程学习后产生的研究想法以及创新型实验项目等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多层次创新式研究性教学应该在教学成果、考核方式有所表现。改革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又要能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独立制作书面研究报告。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流畅地书面和口头表达,小组成员养成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有效地弥补在选课教学中出现的相互监督力度的的缺失。

(4)多层次研究性教学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建立起了传统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并重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使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PPT、MOOCs、微课等手段,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课程的学习和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适时在线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利用网络及时回答学生留下的疑问和难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建议等等。

多层次创新式教学的主要特色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模块创新:对参加研究性教学课题的老师将创新式教育模式融入到日常的课程教授中,多层次创新式教学不是简单的向学生“灌注”的过程,它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环节的活动才能完成。

在课堂教学模块中,我们主要采取这样的方案进行:在教学中,采用 “三结合、四训练,五注重”的教学模式和双主线的教学设计。

三结合是指“教学内容与上机实验相结合”“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例如,在信息理论对于通信工程的指导意义中,引入了先进通信技术(如:扩频技术,OFDM技术等),一方面用于说明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另一方面拓宽了学员的知识面,有利于加深其对信息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员学习热情。

四训练是指基础训练、技能训练、综合训练和开发训练。信息类课程部分抽象概念较多,一般来说这些概念都是由数学模型引入,进而分析数学表达式,数学性质等,难于理解和记忆。而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是要经过基础知识训练和综合训练才能够熟练掌握,课程讲述时必须注重开发训练过程,即抽象概念物理意义的分析,让学生从具体的物理现象理解抽象概念,加强学生对概念的拓展和应用。

五注重是指在教学中,注重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注重通过问题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注重通过探索导引培养学生问题的能力,注重通过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通过问题扩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譬如,制作了完整的、与教学内容配套的高质量的Powerpoint教学课件。课件中通过图片、动画和相关文字说明,配合课堂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教学内容。

双主线的教学设计是指,第一条主线就是教学过程中贯穿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第二条主线是教学过程中贯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模块创新:在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是我们项目的重要部分,不再沉浸在以往的实验教学的套路,应有意向的引导基础课程实验逐步并入多层次创新式课程实验的轨道上。通过实验学习,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选拔出一批兴趣高、能力强的学生,分别参加到学科竞赛、科研机构以及企业中去实习。挖掘出学生的潜力也扩大了学生就业面。

在实验课题的设计中,实行逐层递进的模式:从基础型实验,到提高型实验,再到创新型实验。具体实验项目:

1)基础型实验:DCT变换实验、Huffman码编译码实验、Hamming码编译码实验、中文熵统计实验、JPEG压缩系统演示分析;

2)提高型实验:静态图像压缩编码实验、文本压缩传输实验;

3)创新型实验:CCSDS中的前向纠错系统设计、DVB中的前向纠错系统设计、短汉字压缩系统设计。

信息安全类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后,学生获得的信息安全知识将得到优化,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到较多的知识,降低了学生接受信息安全知识的难度,提高培养的效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来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实验教学环节,融合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能使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学习过程中培养了高效率的教学团队,增强师生互动,把大学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和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下转第55页)(上接第28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束语:

运用多层次创新式研究性教学理念更新课程老师的教育观念,提高老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改变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开发出的整套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网络互动课堂等资源库等网络资源。大大增加了学生和老师互动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学生学习起到很好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安桂清.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1(1):25-28.

[2]周洪春,黄雄,等.大学生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5(6):40-42.

[3]郭文莉.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16.

[4]巨瑛梅,刘旭东,编.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6-67.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2004:19-21.

安全教育实习心得范文5

【关键词】高支模板施工;安全隐患信息;信息融合技术;D-S证据理论方法

1. 引言

1.1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和建筑体型的扩大和复杂化,高大模板支撑的需求越来越多,由于高支模体系施工的工程经验不足,近年来我国模板支撑坍塌的重大事故时有发生,高支模施工发生坍塌事故后,大多都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都必须高度重视模板支架安全性,特别是加强对保证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性的研究,并相应采取预警和管理措施,预防和杜绝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发生。

1.2 经过对历次事故进行分析后得出高支模扣件脚手架安全事故原因主要包括:

(1)架体或其杆件、节点实际受到的荷载作用超过了其实际具有的承载能力、特别是稳定承载能力,架体受到不应有的荷载作用(不合理堆载等),架体发生了不应有的设置与工作状态变化,导致非原设计受力状态的破坏,称作荷载变化因素。

(2)支架立杆伸出长度过大,顶托工作长度过大,没有设扫地杆或设置过高,缺少横杆、斜杆或剪刀撑等,称作构造措施缺陷。

(3)支架搭设质量差,扣件扭紧力矩过小,立杆垂直度或横杆水平度存在较大偏差,造成支撑体系局部承载力严重下降或者受力过大,称作安装缺陷。

(4)支架中使用的钢管杆件、扣件、木方、模板等材料存在质量缺陷,扣件或钢管存在弯曲、锈蚀等,称作初始缺陷。

(5)支架施工方案编制,安全人员配置,安全防护措施,施工人员教育,日常安全检查,支架验收等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称作管理缺陷。

1.3 本文将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D-S证据理论法对高支模施工中的各方面诸多的工程数据信息进行融合、分析、预测,由此判断施工项目是否处于安全状态,从而及时矫正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施工。

2. D-S证据理论法在高支模板脚手架施工安全预警中的可行性

D-S证据理论是对概率论的进一步扩充,适合于专家系统、模式识别和系统决策等领域的实际问题。D-S法可以依靠证据的积累不断地缩小假设集,能很好地解决因传感器的多样性以及观测手段、观测方法的不同而采集的数据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D-S法是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很好的工具之一。鉴于D-S证据理论方法的优点,本文主要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D-S证据理论法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模型,对高支模板施工中荷载变化、构造、安装、管理及初始缺陷五个方面的工程数据信息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和融合;用融合的最终结果判断该施工项目是否处于“安全”施工状态,并说明该施工项目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进而针对具体情况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3.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和D-S证据理论融合原理

多源信息融合(Information Fusion)即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一种多层次、多方面处理信息的过程,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来自多个传感器的多源信息进行检测、关联、估计和综合处理,它把多渠道、多方位的局部不完整的信息进行综合,使信息加以互补并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从而得到直观明确的融合信息。

3.1 D-S证据理论。D-S证据理论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时,由各传感器获得信息,并产生对命题的度量,构成该理论中的证据,利用这些证据通过构造相应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mass函数),对所有的命题(包括鉴别框架)赋予一个可信度。

变化因素安全状态预测流程图4. 高支模施工安全预警模型构建

分别对高支模板施工中荷载变化、构造、安装、管理及初始缺陷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的子项目(见图1)。

4.1 传感器输出数据的分析。

4.1.1 第一步,依据各项多个传感器的输出数据与预先设定的状态(安全,临界,警戒)区间(允许范围)比较得出各杆件的安全状态隶属度,这一步得出的是最基本的数据级融合信息。

4.1.2 第二步,利用式(1)求出各隶属度对应的基本概率分配mass函数。

4.1.3 第三步,每个传感器就是一个证据体,利用D-S证据组合独立证据的能力合成来自不同传感器(证据体)的信息。利用证据理论的合成法则公式,即式(3),将不同证据体得出的基本可信度分配合并产生一个总体基本可信度分配,即一个新的证据体,从而根据置信度得出最后的识别结果。

4.1.4 以荷载变化因素为例,近似把每种杆件(横杆,立杆,剪刀撑)传感器隶属度看作一个证据体,基本概率分配mass函数的辨识框架由3种状态构成:Ⅰ(安全)、Ⅱ(临界)、Ⅲ(警戒),由式(3)得出该影响因素的安全状态的预测结果。图2为以5个传感器的项目为例作出的安全状态预测流程图。

4.2 高支模施工项目各影响因素施工安全状态的预测。根据4.1节的步骤依次得出此施工项目中构造因素、安装因素、初始缺陷、管理因素的“安全”状态。

4.3 高支模施工项目安全状态的预测。通过4.2节的融合结果找出低于Ⅰ(安全)状态的因素,在该方面加强防范措施,或者改进。为保证绝对安全,取各子项目安全状态的最大级别作为整个因素的安全状态(高支模施工项目安全状态预测流程图见图3)。

5. 结语

本文用D-S证据理论法构建高支模施工安全事故信息融合、预警模型,可通过预警模型的预测结果得到项目的施工安全状态,从而能够防范事故的发生。将信息融合技术应用到预测高支模施工安全能起到很好的风险防范效果,将信息融合技术应用到高支模安全状态预测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平,裴晓丽,薛剑.基于信息融合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10):106~110.

[2] 孙辉,赵峰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J].海洋测绘.2009,29(5):77~81.

[3] 梁仁钟,谢楠.当前我国模板支架安全性现状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8):36~40.

安全教育实习心得范文6

安全阀其本身作为超压泄放装置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应用广泛,其在保障生产作业安全性实现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作用。为此,要求定期对安全阀进行校验。虽然部分企业依托微机实现了对安全阀的自动校验,但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出C/S和B/S混合模式下的安全阀校验及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完成安全阀校验档案管理、历史校验记录管理与信息资料查询等,实现其设计价值。

【关键词】C/S B/S 混合模式 安全阀 校验 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

1 C/S和B/S模式基本认知与C/S和B/S混合模式应用

C/S模式,即客户机与服务器模式,该模式运行原理为: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承担数据处理业务,将完成处理且用户需求信息传输给客户端,由客户端实现对所需数据的最后加工。、在C/S模式条件下,将任务分配于Client端与Server端,有效降低系统通讯开销,且有助于发挥两端硬件优势,其稳定性与安全性较好,数据传输速度与交互性较强。然而这种模式实现,要求每个客户端进行相关软件安装与维护,其显示工作量较大。

B/S模式指的是浏览器与服务器模式,其实现是依托Web为基础的一种信息系统。B/S模式结构具备三层,用户工作界面以Web浏览器为媒介,其事物逻辑实现主要由服务器端承担,极大降低了客户端系统配置荷载,降低了系统维护与升级压力,然而这种模式相对C/S模式而言,其安全性、交互性与速度上相对较低。由此可以看出,C/S模式与B/S模式均存在着一定优势与不足,将其模式应用于安全阀校验,应综合考虑其实践操作性。安全阀校验多采取离线方式执行,即将安全阀送至相关检验部门执行检验操作,将检验结果输入服务器,同时应满足用户异地查询操作需求。为此,将C/S模式与B/S模式进行混合应用,开发出相关的安全阀校验与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不同模式管理系统,提高安全阀校验水平。

2 基于C/S和B/S混合模式下的安全阀校验及信息管理系统结构认知

采取C/S和B/S混合模式,构建安全阀校验与信息管理系统,其系统结构由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安全阀校验台架、安全阀校验测试仪、Web服务器、互联网、计算机与数据库服务器构成。其中安全阀校验平台属于操作基础,应用校验测试仪能够对安全阀位移信号与压力信号进行测量。由RS232接口实现PC机与校验测试仪器相连,实现对测试数据的实时性采集,在数据采集基础上进行处理,绘制出相关位移曲线与压力曲线,完成对安全阀的自动校验,自动对开启拐点进行科学判断,计算相关压力值并与整定压力值进行对比,实现自动校验;与局域网相连接,将相关安全阀资料、校验信息与结果等输入至数据库服务器中,构成C/S模式喜爱信息管理系统,在其基础上,通过Web服务器对异地用户提供查询浏览及委托校验等服务,实现B/S模式运行。

3 C/S和B/S混合模式下的安全阀校验及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探究

3.1 系统后台数据库设计

构建C/S和B/S混合模式下的安全阀校验与相关信息管理系统,依据需求分析于数据库中构建多个表,如安全阀档案表、校验信息表等。安全阀档案表,主要进行安全方自然信息存储,依据其档案执行相关校验;校验消息表主要表现为校验数据,如校验介质、校验方式及相关数据、日期、操作人员等。数据库采取Image数据类型,支持较长字节二进制数。

3.2 C/S模式软件设计

通过开发平台进行C/S模式软件设计,重点功能模块表现为安全阀档案管理、安全阀部件检查信息输入、数据采集与处理、曲线处理、数据归档、系统设置等,软件以文档界面为主,通过对对象与数据库服务器的有效连接,实现数据库表数据变更操作;通过通讯控件实现对计算机与测试仪之间的有效通讯,对其校验数据信息进行收集,通过曲线形式实时显示。为有效处理数据节约存储空间,设置曲线处理模块,支持起点终点及拐点设置,完成安全阀校验工作。系统采取数据库与电子表格两种方式进行数据导出。

3.3 B/S模式软件设计

B/S模式软件设计采取ASP.NTE技术构成,通过Web网页编写提供框架功能,创建 Web应用程序,合理设置应用权限,为不同层次操作人员应用。其功能重点包括安全档案维护与浏览、安全阀校验情况、报告预览等。

4 结语

安全阀在保障生产作业安全性与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作用,加强安全阀校验属于生产作业效益实现的重要要求。提出C/S和B/S混合模式下的安全阀校验及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综合发挥C/S和B/S两种模式自身优势,实现对校验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异地操作,确保安全阀校验科学性与整体水平,实现其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海浪.安全阀在线校验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0.

[2]胡佰龙,戴行涛,周一卉. 多功能安全阀智能校验系统设计[J].辽宁化工,2011,06:624-625+636.

[3]李智斌.基于改进FMECA方法的弹簧全启式安全阀可靠性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2.

[4]张岩岭.基于B/S结构的安全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孟学奇(1976-),男,甘肃省古浪人,讲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技术。

雒小平(1963-),女,甘肃省酒泉市人,副研究管员,大专。研究方向:档案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