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经验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经验汇报范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17102
1 引言
森林在我国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类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都来源于自然环境,森林资源对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实中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生态发展都离不开森林,森林对于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具有十分优秀的水土保持的功能,能有效地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的环境,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还能够有效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加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荒漠化的继续蔓延,为人和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空间,因而人们很多时候将森林的作用比喻为一座绿色的水库,有效地支技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但是目前人类的生产活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森林尤其是天然林的生存,正基于此国家实施了天然林的保护工程,该工程已经进入到二期的中期阶段,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 实施天然林保护后的林地现状
根据景洪市天然林资源的相关资料统计,景洪市的森林面积619497 hm2,其中林地的面积占到了景洪市土地面积的85%以上,还包括一些荒山和荒地等,因而景洪市的天然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比较高。截止到2010年,国家所实施的一期天然防护林工程已经结束,完成了对于天然林保护面积约583万亩,完成了公益林建设56.46万亩,任务完成率100%,其中:人工造林7.64万亩,封山育林23.91万亩,飞播造林24.91万亩,在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中,景洪市天然林管护面积达703.63万亩,自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景洪市所完成退耕还林的林地面积达到8.8万亩,这些不仅包括退耕还林还包括荒山造林是二者总的林地面积,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积极拥护并开展针对天然林的保护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计划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84.46%提高到86.33%,森林覆盖率实现显著的提升。
2015年以“林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助农增收为核心”,顺利完成了2014~2015年度木本油料基地建设澳洲坚果种植项目20000亩的造林工作。经过认真落实,项目安排在勐旺乡、普文镇、大渡岗乡、景讷乡、勐养镇、基诺乡、嘎洒镇、景哈乡、勐罕镇及景洪街道办,9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实施,完成种植澳洲坚果20000亩(400000株),平均成活率达到96%,完成率100%。其中:勐旺乡种植面积4806亩,种植坚果96120株,成活率达到94%,普文镇种植面积1425亩,种植坚果28500株,成活率达到96%;大渡岗乡种植面积2568亩,种植坚果51360株,成活率达到97%;景讷乡种植面积1110亩,种植坚果22200株,成活率达到95%;勐养镇种植面积2347亩,种植坚果46940株,成活率达到96%;基诺乡种植面积2000亩,种植坚果40000株,成活率达到97%;嘎洒镇种植面积180亩,种植坚果3600株,成活率达到98%;景哈乡种植面积3450亩,种植坚果69000株,成活率达到97%;勐罕镇种植面积1706亩,种植坚果34120株,成活率达到96%;景洪街道办种植408亩,种植坚果8160株,成活率达到95%。
3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云南省景洪市实现了大面积规模化的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在澳洲坚果成熟之后每年能够给云南省景洪市带来丰厚的回报。按照目前澳洲坚果的市场价20元/kg,在澳洲坚果成熟之后每亩地可产坚果400 kg,那么每亩林地可实现毛收入8000元。而20000亩的澳洲坚果按照成活率95%计算,每年可为云南省景洪市带来15200万元的收入,除去栽种澳洲坚果的成本以及日常维护管理与施肥的成本,每年仍可实现上亿元的收入,因而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景洪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森林还能够有效的增加粮食的产量:随着森林面积的不断增加,粮食产生也在按照一定的程度增加,按照相应的增值标准进行计算,1kg的粮食折合人民币1元进行计算,那么每年可以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达130万元左右。此外森林还能够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森林对于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能够有效的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强度减小,使得自然灾害造成损失降低,按照景洪市当地自然灾害所产生损失的一定的百分比进行计算,每年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达到了220万元。因而通过对森林经济效益的指标分析,随着森林面积的增加,其每年可以实现的经济效益达到了4000万元人民币,另外大面积的天然林具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灰尘等作用,因而具备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
3.2 生态效益
景洪市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于天然林严禁砍伐,妥善的安置了之前从事森林企业职工120多人,使得景洪市全市583万亩的天然林得到有效的保护。生态公益林的面积显著的增加了,根据景洪市天然林资源的有关数据统计,自实施第一期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实现了林地面积增加了56.46万亩,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各种林地的混搭种植,实现了森林面积的有效的恢复,同时林地的质量也显著的提高了,林地中各种植物的结构更加的合理。自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景洪市的热带雨林的面积也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增长,各种生物栖息的环境也得到了较好地改善,森林的各项生态功能实现了较好地恢复,使得森林蓄水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自从实施该工程以来景洪市的森林蓄水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明显的降低了。同时也实现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林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3 社会效益
自从天然保护林工程实施以来,当地的群众除了可以通过直接参与到天然林保护工程中获得相应的收益之外,还能够参与到该项目中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林区中道路的建设,森林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显著的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各种野生动植物生存和栖息的环境得到了保障,因而热带雨林中的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也得到了保护,为生物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且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当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得到维护,能够有效地促进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因而也能够显著地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实现人民的增收,故景洪市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德育经验汇报范文2
一、人力资源的概况
研究经济持续增长的问题处在逐渐发展变化中,刚开始人们通常都认为经济增长完全依赖资金投入,直至后来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在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近年来,很多专业学者都认为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源发挥着关键作用。据专业学者深入研究发现,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逐渐人认可,说明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的众多要点中缺失占据较大的比重,从而对制定和实施相关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影响。
怎样才能正确的衡量某地区的人力资源呢?主要根据的有数量、质量、结构相关的指标,数量指标具体是指地区劳动者的具体数量,本文中人力资源的实际数量主要以本市从业人员作为基本根据,具体包含在岗的职员、私营业主、乡镇企业的工作人员、农村的就业人员以及其他的就业人员等。
二、分析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主要是由国家组建而成,社会保障的主要目标就是保障国民平常的生活,极具相应的经济福利性。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社会保障支出,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保障的主要划分为社会补救、保险、福利。
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具体分为三方面:一是政府单位的退休金、福利、救济,包括社会保障补助;二是社会福利、保险、优抚、救助支出;三是社会保障的广义支出,具体是指政府用作教育、医疗单位等方面的财政支出。伴随着本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促使社会不同的保障资金支出频繁,受保障的人群范畴也在持续增加。同时,保障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样不仅对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便利,号位社会各种保障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三、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能起到社会秩序稳定的作用,促使社会更加公平,并且还能对社会风险给予相应的补偿。社会保障对经济储蓄、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的累积都具有良好的作用,以此在很大限度上,推动着本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经济增长相反还能为社会保障供应大量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的范畴与水平,还能优化和提高当地的人力资源,促使劳动力的素养和职业技能合理的提高。经济持续增长中,优化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还能实现人力资源外部环境的加以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促使人力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增长。并且还十分有利于吸纳其他地区技术型人才,同时还能合理的控制人才流失状况。
依据本市近些年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人力资源的深入调研显示,推动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要素已经从数量型逐渐转向质量型,这将说明优化与提高人力资源的素养对于本地经济增长而言非常重要。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形式由粗放型逐渐转向集约型。本地教育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但是依据有关数据显示,优化与提高人力资源的素养并未对经济增长做出较大的贡献,在此基础下,充分的表明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并未完全激发出来,关于此种问题对地方领导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着力于调整与优化相关的政策。社会保障还能确保人们的生活水平,加大内需,强化人们的消费心理与信心,关于这方面都是积极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社会保障还能合理的融资人类的资源,利用提升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从而促使人力资源更加稳定与持续优化,深入提高本市人口的质量。
德育经验汇报范文3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蒙城县农业人口中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占三分之一,为32.06万人,饮水水质不达标主要存在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局部严重缺水四种类型。高氟水问题最为突出,范围广、人数多,其中,高含氟区为26.47万人,饮用苦咸水的为1.66万人,饮用水严重污染的为3.56万人,饮水困难人口0.37万人。
二、农村饮水工程实施情况
1、20__-20__年度已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情况。自20__年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以来,我县财政配套资金235.6万元,采用中、深井集中向单个和几个自然庄供水的供水模式,已建成农饮工程37处,共解决不安全饮水3.67万人,占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的11.4%。其中20__年度建供水点11处,已解决不安全饮水0.48万人;20__年度建供水点4处,已解决不安全饮水0.4万人;20__年度建供水点22处,与改IV项目整合管网延伸5处,已解决不安全饮水2.79万人。
2、20__-20__年度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实施情况。20__-20__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964万元,其中中央国债投资715万元,省级配套500万元,市级配套75万元,县财政配套479万元,群众投资投劳折合资金195万元。采用中、深井集中向多个自然庄供水的供水模式,计划建设农饮工程14处(含水厂两处),计划解决不安全饮水5.0万人,占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的15.6%。其中20__年度已经建设完成供水点8处,解决不安全饮水2.0万人;20__年度已经建设完成供水点6处,解决不安全饮水3.0万人。计划在20__年前全部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
三、工程建设及管理经验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既要建设好,确保工程质量;也要管理好,以使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归结起来就是要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期受益。
(一)、工程建设经验
1、在建设工程中严格按照“六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集中采购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等,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
2、加大工程规模。一是农民群众用水的目的,除了希望安全,就是减少支出。只有相对的增加工程规模,按规模建水厂,按需要扩管网,尽可能扩大供水规模,增加受益人口,才能降低供水成本,才能使每一个农户受益;二是做到供水工程建设一处,使计划内的饮水不安全人口要全部受益,不留遗漏人口,不搞重复建设。
3、选派义务监督员监督及用水户全过程参与模式。主要是加强领导,协调施工中存在的施工环境问题及群众筹资筹劳工作。每处工程选派不少于5名义务监督员全过程参与农饮工程建设,特别是对管网工程开挖、埋设与回填等关键工序的监督,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工程施工质量。
(二)、工程管理经验。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广大农民的新期待,饮水安全工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随着大批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交付及使用,工程运营管理问题就凸显出来。目前,工程运营管理问题关键是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健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要明晰工程产权归属,落实管理主体,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加强民主管理,让农民参与。饮水安全工程最终是受益农户使用,必须让用水户全程参与管理。工程建设前,要充分征求用水户意见。工程建设时,由受益农户选举代表进行跟班监督。工程建成后,对小型供水工程,由用水户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成立用水合作组织,实行自主管理。对区域集中供水工程,采取专管机构、受益村和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成立工程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
二是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合理的水价是工程良性运行的关键。水价既要充分考虑用水户的支付意愿和承受能力,也要考虑供水单位的成本补偿和合理收益。对不同用途的水实行不同的水价,逐步推行用水定额管理、超额累进加价等制度,以促进节约用水。
德育经验汇报范文4
逆向选择是“雇主完全责任”保险市场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会导致保险市场的失灵。通常认为工伤社会保险能够克服逆向选择。但工伤社会保险制度也存在内化性不足,从而使得制度的逆向选择问题难以有效地规避。由于目前中国工伤社会保险制度还存在不完善之处,逆向选择问题仍很严重。笔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条件下,通过对工伤社会保险缴费率实行差别费率的分类设计合约组合、建立起一套激励相容机制,是解决当前中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逆向选择”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工伤社会保险;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差异化合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03045);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王增文(1980-),男,山东临沂人,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养老保障与最低生活保障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0.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3)02-0144-06收稿日期:2011-11-04
一、研究综述
与社会保险其他项目不同,工伤社会保险更加强调其“强制性”。然而,作为强制性的工伤保险制度,很难解决工伤保险投保企业向事故发生频率高的企业集中的问题,即所谓的“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的客观存在与政府通过强制性制度设计以实现“雇主无责任风险”的目标发生了兼容性矛盾,这一社会保险界的困境,目前正成为中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的经典难题。这是因为投保企业的工伤风险无法逐个识别,建立在平均概率基础上的保费将使所有工伤风险概率高于平均概率的企业都会挤进保险市场,从而导致工伤保险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形成一个典型的“柠檬市场”(rothschild et al,1976)。
为了防止“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对行为扭曲的保险市场增加额外的保险补偿金(selden,1999),也就是加大偿付比例。采用这种方法来克服工伤保险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的国家在实践效果中并未达到预期目标。rothschild(1976)、wilson(1977)、riley(1979)、maarten等(2001)、张维迎(1996)等关于保险市场“逆向选择”问题的创新性研究认为,保险公司通过提供差别保费和保险范围的不同化保险合约并让投保者自主选择,可以形成一个分离风险而达到均衡的状态,从而克服保险市场“逆向选择”困境。
笔者试图利用这一模式,尝试通过差异化合约设计来解决工伤保险制度的“逆向选择”问题。
二、理论模型
(一)模型假设
德育经验汇报范文5
关键词: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经济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在客观上讲,土地对农民承担着主要的保障功能,这也是由于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政策所决定的。土地对于农民而言,既是生产资料,也是就业机会,更是基本的收入来源和生活来源。在我国,城乡分割的局面在一定时间内仍将存在着,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无法充分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大量失地农民城市生活边缘化,甚至部分地区失地农民问题逐渐恶化,妨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一、现行城乡体制下的农民生存的困境
对农民而言,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失去土地,而且又没有享受到政府相应跟进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时,失地农民将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首先,失去土地将威胁到农民的生存权,在我国现行的征地安置保障内,补偿费用偏低,不能维持失地农民的长时间的生活所需;其次,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需要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就业来缓解生活压力,这将彻底改变其原有的生活节奏及特点,让他们投身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然而,文化水平低,技能缺失等又限制了他们就业发展,致使他们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可能性增加。
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的关键点
(一)农民需要就业培训
当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持续进步带动了各个行业空前的发展,然而也提高了行业内对劳动人员的素质要求。在我国,农村人口教育水平不高普遍只有小学初中水平,而城市人口中多数都接受了高中及以上教育,这是城乡之间不平等的一个体现,也是造成城乡差距增大的原因,也限制了农民的在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更加迫切的需要各个行业的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投资以及人力资源投资。但是必须看到,只有农民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素质增高,才能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竞争能够满足行业的各种要求。
(二)农民需要稳定的“非土地”生活保障
如前文所述,土地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关系到其生存。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存在缺陷,城乡社会保障差别较大。农村社会保障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范围小、覆盖面窄、层次低、保障功能较差。而现行安置方案中,招工安置普遍实行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农民提供替代“土地”的生活保障。虽然,招工安置能够让农民时就业,而且收入暂时较稳定。但是考虑到市场经济的不断进行着深刻变革、劳动用工等制度不断变化以及户籍制度的完善等势必将影响农民的就业生存,这使得现有的“农转非”、“招工安置”等手段都失去意义。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法律纪律意识薄弱等问题势必又凸显起来,看似稳定的保障又再次不稳定起来,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生存又将受到威胁。
三、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势必带来人口、经济与资源之间冲突。就以后而言,农村人口仍然将不断向城镇流动,农村将被城镇取代,而城镇则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也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的大量移动,也将带来地区内的人口和资源的紧张。以发达国家的近现代社会转型历程为例,其中的人口转型造成了人均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与社会的物质资源供给无法满足发展需要的矛盾,然而伴随这一矛盾存在的是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交通堵塞、住房紧张、失业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
四、政策建议
妥善解决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发展过程存在的多个问题,应该从下几方面着手:
(一)农民培训、就业应该有政府和征地单位负责
转型时期,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应该是重中之重。其中由政府和征地单位安置农民就业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并且对农民对进行就业培训更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政府不仅要组织还应该协助监督施行企业和单位,对用工企业、单位、个人增加有力的压力促使他们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尤其是农民的劳动权益。这样,让农民在进行在就业时不仅得到了货币收入,也能够充分的收获“非货币”收获,那就是与农村不同的企业和城市的归属感,让农民在物质、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满足。激发他们再就业,生产,生活的积极性。
(二)鼓励农民发展第三产业
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农村农民根据所处实际环境创新思维大胆开展第三产业。农村相对于城市,更多的呈现着生活节奏慢,污染程度低的特点,这也是吸引越来越多人走向农村生活的原因,农民可以抓住这一点,充分考虑所处环境的地理、环境等优势,反展如农业旅游,农家乐,度假村,采摘园等传统而又不失现代气息的第三产业,在这一过程当然政府应该积极的鼓励、帮助、扶持。农民不应该紧紧依赖于政府企业的提供的“保障”,更多的是利用机遇,自身寻求改变,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自己的社会保障问题。
五、结束语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做起农民培训、就业应该有政府和征地单位负责,为农民提供出土地外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失地农民的生存能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第三产业,自己积极寻求改变,做新时代的农民;城镇化进程中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解决农民的问题,才能促进城乡一体化,才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德育经验汇报范文6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1999〕18号)和科技部等12个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字〔1999〕143号)的规定,科研机构转制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做好这些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工作,根据《研究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转制过程中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国阅〔1999〕47号)要求,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
转制的科研机构,从1999年7月1日起,单位和个人按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分别以1999年7月的工资总额和个人缴费工资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1999年7月1日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养老保险费。
二、养老保险待遇的支付
(一)转制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原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对有事业费的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所在城市1999年7月企业人均养老金标准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与原待遇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原单位用事业费或自有资金支付;没有事业费的单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标准支付养老金。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按企业的办法执行,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
(二)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按照企业的办法执行。为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在5年过渡期内,按照企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的养老金,如低于按原事业单位退休金计发办法计发的养老金,其差额部分(以下称待遇差),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其中,1999年7月1日后退休的,发给待遇差的90%;2000年7月1日后退休的,发给待遇差的70%;2001年7月1日后退休的,发给待遇差50%;2002年7月1日后退休的,发给待遇差的30%;2003年7月1日后退休的,发给待遇差的10%;2004年7月1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该项补贴。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过渡期内退休的人员,核定补贴标准时,企业平均基本养老金按所在城市1999年7月的标准计算;事业单位离退休金以1999年7月本人缴费工资为基数计算,一次核定后不再变动。
(三)转制后参加工作的人员,按照规定执行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三、组织实施及管理
(一)科研机构转制后的养老保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经贸委、科委、财政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密切配合,加强协调,使转制科研机构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工作平稳过渡,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基础管理,认真核定单位和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尽快为转制单位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要实行全额收缴的基金结算方式,及时拨付应由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养老金并实行社会化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