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的合理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计划的合理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计划的合理性

生产计划的合理性范文1

论文关键词:社区服务 社会化 产业化 运行机制

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及社区服务领域的拓宽社区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已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也将成为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嘉兴市社区服务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社区服务在社会化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建立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笔者的看法。

一、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曾掀起一轮社区服务研究的.初步培育了居民的社区意识,但由于受历史、体制,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社区服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定位于社会公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的转型社区服务的功能在不断拓宽,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居民由原来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社区服务必须承担原来由单位向员工提供的服务功能.并加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由于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原来的后勤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发展社区服务要承载部分生产三是社会阶层出现分化各阶层利益差别增大.从而增加了阶层矛盾,社区服务通过为低收入阶层提供社会保障.可以缓;中阶层矛盾,减少社会摩擦与冲突.增加社会和谐:四是民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民众生活出现多样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结构也出现变化。社区服务功能的拓宽带来了社区服务性质重新定位的问题,社区服务不能没有公益性.但社区服务也不能只具有公益性。

社区服务的兴旺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依靠政府的扶持、社会的赞助和志愿者的义务奉献外更重要、更关键的是牢固确立自我发展意识.培育自我发展机能.其途径是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二、现阶段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所谓社会化,一是社会事情社会办.二是社区和社会从封闭到开放.从隔绝到统一实现一体化。社区服务的社会化是社区服务业向产业化过渡所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社区服务的产业化是指社区服务工作从行政性经营到市场化经营,从事业化管理到企业化管理从非经济实体到经济实体从财政维持到自负盈亏的过程。结合嘉兴市社区社会化和产业化实际.可以发现当前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还存在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社区服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目前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府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具体表现形式为直接的财政专项拨款、无偿提供场地、设施和税收减免等:二是社会捐助资金投入:三是有奖募捐基金投八.四是社区服务的自身积累。我国社区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政府主导型,政府的投入始终是社区服务的重要资金来源,一旦政府资源投入不足.社区服务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动力。

2社区服务项目少水平低

从嘉兴市社区服务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服务的项目不多.且大都集中在社区保洁、社区绿化、老年人照顾、孤残儿童照顾.残疾人照顾,贫困家庭救助、职业介绍、计划生育辅导等方面.

即使是这些服务.体力劳动和经验性的服务远多于知识和技能含量高的专业化服务。至于社区居民急需的专业服务诸如老年人的心理与行为辅导、问题青少年的行为矫治与辅导,暴力家庭与单亲家庭的辅导和治疗、弱智儿童辅导、精神障碍者回归社会的辅导、刑释人员的社会化辅导居民的康复辅导、职业培训与就业指导等知识含量高的专业化服务.则几乎是空白。

3社区服务人员素质偏低

社会上普遍认为社区服务业本身对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要求不高.一般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即可胜任。基于这种认识.目前嘉兴社区服务的从业者综合素质不高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政府通过下派、招聘等多种方式.使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2 5%,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8.9%,但这些人员主要从事的是社区管理工作,社区服务许多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如咨询、文化教育、调解等.目前的社区工作者基本上没有专业背景,上岗后也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直接限制了社区服务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此外,影响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还有缺乏长短期发展规划和管理条块分割两个因素。相关部门在组织领导、方针目标资金来源、扶持保护和行业管理等方面尚无详细的统筹安排: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涉及到工商、税收,城建,卫生、文化等多个部门.国家虽然出台了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实践中由于管理上条块分割,导致政策的协调陛和操作性大打折扣,没能营造一个有力于社区服务业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

三、建立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的管理运行机制

根据当前社区服务在社会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社区服务的发展应着力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八手。首先必须实行管理体制创新,总的思路是,坚持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大力兴办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组织和经营实体.建立高效统一的新型管理体制.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发展格局。为此.要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民政部门的综合协调功能.可考虑在市、区两级政府建立社区服务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社区服务产业化工作。同时为加强行业管理与指导.建议市民政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市社区服务行业管理标准,并组织成立社区服务行业协会。街道居委会要把发展社区服务产业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摆上工作日程.提供必要的场地.加强日常的管理.尤其要充分发挥街道对辖区内服务业的综合协调管理作用。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社区服务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1市场化经营机制

要把企业化管理和市场机制引入社区服务业,针对居民消费需求.及时调整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开拓社区服务新的市场空间,在经营方向上.针对社区居民的职业层次.生活条件、消费水平服务需求等,确定社区服务产业化的整体布.类目!妻营苎项旦主茎包两:一是便民利民服务类.即提供与社区居民吃穿住、行、娱乐、健身等方面有关的服务。二是后勤保障服务类即为驻在社区内的各类单位(除社区居民外)提供所需要的有偿服务。从对嘉兴市社区的调查情况看.目前应重点培育和发展老人服务、家政服务、医疗服务、中介就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社区服务产业。

2.多元化投入机制

首先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目前社区服务资金来源的四个渠道中政府投入是解决社区服务资金不足的主要途径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政府要把社区建设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提高投入比例.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导向功能.通过政府启动资金的引导,带动和促进有关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投资社区服务业。其次要建立多元筹资模式建立社区服务发展基金接受企事业单位、居民捐赠制定捐助办法,对于企事业单位、个人捐助的资金给予税收减负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同时要研究出台有关扶持性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团体等社会资金和外资以独资.合资、股份合作、合伙经营,以及承包、租赁等方式投资社区服务业,以拓宽社区服务资金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主体和筹资机制。

3.服务资源共享机制

生产计划的合理性范文2

关键词:建模,装配仿真,干涉检查

 

1 引言虚拟制造是实际制造工程在计算机上的映射,船舶建造仿真要求采用三维的模型来代替实际的制造工程,将在车间、船台(坞)的工作在虚拟的环境下先运行一遍,从分段装配、舾装配合、动力学性能、流体力学性能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得出船舶建造的逻辑顺序与合理性,并为建造过程的优化准备好数据基础。

2 船舶建造数字建模及装配仿真要求船舶的建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造船技术以中间产品为导向,采用成组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有层次的对整个建造工程实施分解,在不同的阶段,对三维建模有不同的要求。在以进行船舶建造作业计划编制为目的,同时满足生产设计需要的情况下,对船舶数字化建模和装配仿真技术的要求是[1,2]:(1)提供编制计划所需要的产品特征信息,包括产品的几何特征、物理特征、工程结构特征等。在实际建造前根据数学基础与图形学映射关系确定各个零件的配合情况;(2)对产品进行干涉检查,确定整个装配方案的可行性,在虚拟环境下消除产品的设计缺陷;(3)通过装配仿真,给出产品的装配信息与约束信息,确定生产计划所需要的装配逻辑顺序;(4)以虚拟制造技术为基础,通过仿真,构建装配工艺路线,实现可行的装配工艺规划;(5)进行装配工艺仿真后处理,给出适合生产实际的三维模型与工艺文件。

3 数字化三维模型的建立这里使用的是CATIA V5 软件进行建模装配仿真与干涉检查。CATIA V5 是IBM 和达索系统公司共同推出的CAD/CAE/CAM 软件,该软件能够在windows和Unix 等平台上运行,具有较强的三维造型功能,还有较强的运动仿真功能模块。

3.1 造船工程分解与任务包的确定

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不能单纯的为了建模而建模,如果只是将船舶按其二维图纸做成三维物体,则失去了建模的意义。以生产计划编制为目标的数字化建模通过船舶工程分解,来分清整个工艺过程,确立任务包,在此基础之上,为后面的装配仿真打下信息基础。

船舶生产的过程实际上是制造零部件,即所谓的“中间产品”。免费论文。这些中间产品经过几个制造级的逐渐变大变复杂,终而形成一艘船,即最终产品。免费论文。因此从中间产品的角度来分解船舶的建造任务是理想的方案,这就是产品导向型分解。产品导向型工程分解的原理是:任何系统结构都是层次分明有序可循的,通过层层分解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揭示其有序结构。

产品导向型工程分解用于造船时,首先按照任务本质的不同将造船全过程分为船体建造、舾装和涂装三大类,每一大类又分为加工和装配两种作业。例如,将船体建造分为零件加工、零件装配、部件装配、小分段装配、分段装配、大分段装配和船体合拢7 个制造级。

3.2 分段模拟建模

(1)船体外板的建模

本文是在具有船壳曲面型值表的基础上进行船壳曲面的三维建模。由于型值表中的数据有间隔,在生成型线后,还进一步对其进行了光顺。在具体建模过程中环境的设置如下:以X 正方向为船艏方向,Y 正方向为船右舷方向,Z 正方向为船高方向。只需XZ 平面一边建立一半船壳曲面,另一边映射即可。在生成所有曲面之后,如果还有局部的地方出现棱角,还可以充分利用CATIA 中的曲面修改功能,对于有棱角的地方可以把带有棱角线两边的曲面连接(Join)成一大块,然后在棱角线两边分别用两个参考面把这块大面截断(Split)成两块面,去掉中间有棱角线的曲面。再由这两块Split面通过Blent(or Fill)命令连接起来,Blend(or Fill)命令中有保证曲面光顺连接的选项,可以保证曲面的光顺连接。对于凹凸不平的小块曲面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修改。

(2)零件的建模

零件的建模,其目的是为了在以后的装配仿真和生产计划编制中提供必要的信息。其应具备下列基本策略:

(a)特征设计与特征提取的综合利用。特征是产品建模的强有力支持。建模时应将特征设计与特征提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CAD 系统所提供的特征造型功能,尽量从有关内部数据库直接提取,同时要充分的利用人机交互共功能,通过交互输入定义。

(b)面向对象的建模方式。面向对象的建模方式,具有先粗后精,由抽象到具体的特点,符合产品设计时的自然思维习惯,应在建模中得到充分应用。

(c)模型的层次化组织。免费论文。在建模过程中,应该具有大局观,不能只盯着一个构件,而是应该考虑整体的层次性,在经过详细科学的分解以后,分层有计划的建模。

模型不仅要处理设计系统的输入信息,还应能处理设计工程中的中间信息和结果信息,因此模型的信息应随着设计过程的推进而逐步丰富和完善。

4 装配仿真与干涉检查船舶装配仿真与干涉检查是在虚拟的环境下确定船舶的作业逻辑顺序,提供生产工艺数据资料,检验工艺与设计的可行性。它是船舶虚拟制造和生产作业计划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进行生产规划的基础。装配仿真包括了零件装配、部件装配和分段装配三个制造级的任务包。在进行装配仿真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工艺顺序依次进行虚拟,其作用如下:(1) 拟定装配方案,优化装配结构。从设计和制造工艺出发,在各种约束中寻求装配的合理性与最优性;(2) 改进装配性能,降低装配成本。船舶装配所涉及的零件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装配仿真的任务首先要确保产品的装配到位,然后要求装配能够比较容易实现,尽量降低成本;(3) 产品可制造性的基础。由于目前详细设计一般还是二维的,必须在虚拟三维环境下检查产品的可行性;(4) 为计划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

4.1 装配仿真

装配仿真的覆盖范围很广泛,这里具体来说包括装配顺序、装配路径和装配工艺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装配顺序与装配路径是最为核心内容。

4.2 干涉检查

船体分段有很多组件构成,肉眼很难发现可能的干涉情况,利用CATIA 所提供的干涉检查函数,可以自动的检查所有的干涉情况。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

在构件中有一工字梁与角钢交叉,要进行干涉检查,看两者是否有接触而不能装配,应用Compute Clash 命令,将两个零件同时选中,即可分析这两个零件的干涉情况。当对话框Result 出现Clash 表示两个组件发生了干涉,出现Contact 则表示选定的两个组件相接触,如果No interference 则表示没有干涉。

5 结语本文以编制生产计划为目的,研究了基于虚拟制造下的三维数字化建模的方法。在CATIA 环境下,研究了怎样通过对工艺合理性分析结合装配分析,虚拟干涉检查、产品装配、生产工艺仿真,最后得到适合生产计划编制的数字化模型。

生产计划的合理性范文3

在当前集成电路封装制造中,考虑到集成电路封装的制造特点以及生产现状,要想提高集成电路封装制造的生产效率,就要立足现有生产条件,对生产流程和生产程序进行优化,并把握生产原则,制定具体的生产方案,保证集成电路封装制造能够在生产效率上获得全面提高。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对集成电路封装制造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其生产流程特点,从产品特性分析和产品制造流程优化入手,为集成电路封装制造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证集成电路封装制造的生产效率满足实际需要。

【关键词】集成电路 封装制造 生产效率

1 前言

结合当前集成电路封装制造实际,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效率,是决定集成电路封装制造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满足集成电路封装制造需要,为集成电路封装制造提供有力支持。为此,集成电路封装制造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就要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完善,并制定操作性较强的生产计划,同时还要对设备人员配比进行优化,真正从生产流程和制造现场入手,制定完善的生产计划,保证集成电路封装制造生产效率能够得到全面提高,满足集成电路封装制造需要。

2 集成电路封装制造,应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完善

通过对集成电路封装制造过程进行了解后可知,生产流程是决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完善的生产流程,才能保证集成电路封装制造取得积极效果。为此,集成电路封装制造生产效率的提高,应从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完善入手,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1 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深入了解,总结生产流程不足

在对生产流程进行完善之前,需要对现有的生产流程进行全面了解,并对生产流程的特点和要素进行全面了解,做到总结现有生产流程的不足,为生产流程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保证生产流程的完善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并取得实效。

2.2 根据产品特点,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完善

基于提高产品生产效率的现实需要,在集成电路封装制造过程中,应根据产品特点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完善,将侧重点放在生产流程的合理性和生产效率上。结合当前集成电路封装产品制造实际,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完善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

2.3 结合生产实际,对生产流程进行适当调整

深入了解了生产流程的特点之后,应根据集成电路封装产品的特点对生产流程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应重点对工序、人员和交接过程进行改进,使集成电路封装产品能够在整体生产效率上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对生产流程进行适当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3 集成电路封装制造,应制定操作性较强的生产计划

结合集成电路封装制造实际,在集成电路封装制造过程中,科学的生产计划是保障产品生产效率的重要指导文件,只有强化生产计划的编制质量,并提高生产计划的可操作性,才能保证集成电路封装制造取得积极效果。为此,集成电路封装制造应保证生产计划的可操作性,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生产计划在编制之前,需要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鉴于生产计划的重要性,在生产计划编制之前,只有对生产流程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提高生产计划的针对性,保证生产计划的指导性得到全面发挥。因此,生产计划的编制需要以生产实际为前提。

(2)生产计划在编制中,应充分考虑设备及人员生产能力。考虑到生产计划的指导性,在生产计划编制过程中,只有对设备和人员的生产能力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保证生产计划的指导性有效发挥。因此,生产计划的编制,应以设备和人员的生产实际为主,切忌盲目编制生产计划。

(3)生产计划在编制中,应做到生产资源合理调配和优化。在生产计划的编制中,生产资源的调配和优化是保证生产计划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生产计划的编制,应立足企业实际,对生产资源和生产流程进行全面了解,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优化,满足生产需要。

4 集成电路封装制造,应正确利用分析方法

直接观察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分析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现状,发现问题,寻找提高的机会,同时它提供了一种流程分析的方法.一种非常有效的持续改进方法。通过观察设备及操作工的活动,迅速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分析工具弄清楚哪些活动是有价值的,哪些活动是没有价值但必须的,哪些活动是没有价值也没有必要做的,去掉那些没有价值的活动,多做增值的活动,就找到提高的办法了。通常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会用到一些工具去记录和分析我们所观察到的内容。自上而下的流程图,生产流程图,材料流程图,人员流程图。

通常集成电路封装制造会存在以下问题:

(1)每批料在上料前和卸料后都要进行点数,此时设备会处于等待状态大概十五分钟,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

(2)在上料后。设备需要3分钟下载程序,此时操作工处于闲置状态。 所有的料都卸载后,操作工需耍对所有的料进行点数,在点数的这段时间设备处于闲置状态。

(3)在所有的 片测试完毕后,操作工需要把装料的小推车送到下一站点,再进行下一批料的上料,在送料的这段时间设备处于闲置状态。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对操作流程做了调整,以便尽可能的减少设备的等待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5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集成电路封装的生产效率,是决定集成电路封装制造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提高生产效率,才能满足集成电路封装制造需要,为集成电路封装制造提供有力支持。为此,集成电路封装制造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就要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完善,并制定操作性较强的生产计划,同时还要对设备人员配比进行优化,真正从生产流程和制造现场入手,制定完善的生产计划,保证集成电路封装制造生产效率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戟.SECS/GEM在半导体生产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2]朱虹,钱省三.基于TOC理论的OEE的应用[J].半导体技术,2014.

[3]杨明朗,段天宏,杨晓丹.包装企业作业环境人机工程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及实现[J].包装工程,2014.

[4]顾文艳.机械系统人机界面虚拟设计方法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

[5]孔造杰.工业维护管理系统ROM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

[6]邵志芳,钱省三.半导体晶圆制造车间层控制的内容及方法[J].半导体技术,2013.

生产计划的合理性范文4

一、生产计划的管理学意义

生产计划是企业关于生产运作系统的总体规划,涉及到计划期企业应生产出的产品数量、质量和产值等指标,对生产任务和生产进度有明确的安排。它是引导企业生产活动的纲要性方案,体现的不是某一条生产线的具体生产活动或生产中出现的细微问题,如人员安排、机器设备日常维护、生产资源供应等等,而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生产能力事先对生产数据及数据管理系统等问题进行合理安排。企业制订出生产计划,就可确定生产时间、生产地点和生产方式。生产计划是对企业在计划期内所有生产活动进行概括性安排,它必须按照企业的市场销售计划科学制订,从另一个角度讲,它又成为材料采供计划、机器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的重要依据。制订企业的生产计划时应依照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互相适应。生产计划必须要和生产能力相适宜,以期充分发挥和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若生产能力大于生产计划,必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反之,生产计划则成为一纸空谈,甚至可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由此可得知,企业在编制生产计划时始终要遵循合理性,执行计划时也应从各方面加以积极推进,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统一平衡。即在企业的各个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多方协调以求达到最终平衡。由于生产计划的指标牵涉到企业的人员管理、生产场地、原材料采购、机器设备等多方面,它是被很多要素所限制而非独立存在的。若是大型的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内容则更广泛、工序更冗长、人员结构更复杂,所以很有必要对这些要素实行统筹安排,统一平衡,以确保生产计划的确实可信性,按时保质保量为客户提供优良产品。

第三、适当余量。即企业在制订生产计划时要保留恰当的余地,要全面地、有预见性地考虑到各种不可预知因素的发生,如原材料运输途中的突发事故、生产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紧急维修等等。

二、生产控制的管理学意义

在生产系统的繁杂运动中,生产控制会一直贯穿始终,它监控着整个生产系统方方面面的活动,一旦出现偏离,会及时进行调整,使生产系统按照生产计划顺畅运行。同时,为了生产计划的运行能够达成既定的目标,生产控制必须不断适应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生产计划的运行控制由生产过程中的各生产要素、各生产环节及各生产专业部门组成,因而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生产计划进度控制、生产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等等。

生产计划进度控制是生产控制的基本方法,它包含了对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产品数量以及交货期限的控制,从而完成生产计划所规定的产量和交货期限等指标。我们应注意到,生产活动中其它方面的控制能力如何也会不同程度地对生产进度产生影响。生产成本控制也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中,企业可通过对投产前、生产过程中以及流通过程中的控制对生产成本进行优化管理,用最低的成本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使企业始终保持价格优势和良好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各类质量标准的要求。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要想确保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必须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在整个生产操作流程中要进行严格监控,从而确保产品的整体质量。

一般来说,企业的生产控制有三种形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是利用以前搜集整理的各类有关生产信息进行监控,预测是发生在生产活动开始之前,对种种扰乱因素做出推测后制订出有效的控制方案,事前的总体规划与策略是重点。事中控制是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进行的,当前的生产过程是重点。为了确保生产计划有效执行,必须随时观察生产活动过程,将整个生产系统置于严密的监管之下。事后控制是对当期的生产结果与当初的计划任务相互对比,对未能达到目标的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下一期的生产活动中加以实施验证和控制。其中心点在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后期的生产过程是重点。

在企业的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以上三种控制形式是相互融合运用的。事中和事前控制取得的成效会更好,但目前大多数企业仍采取以事后控制为主的方式。

三、生产计划控制的思想脉络

通过对生产计划控制思想脉络的整理,有助于我们在这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通常我们所说的生产计划控制,就是指依据企业的生产规划和生产方案等多方需求,对未来一定期限内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预测,确定工作计划内容,明确工作任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控制方式。企业制订工作目标,对有效资源进行适当调节。为确保计划执行过程中不偏离原定目标,要根据相关工作标准进行实时监督。生产计划控制隶属于生产运作管理范畴,是为了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对其进行的科学管理和监督控制,需要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快速、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

生产计划控制管理始终穿插于整个生产系统活动中,它有两个目标:一是保证生产活动的工作质量。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务必完成所有的生产任务,某些保留的工作项目也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可用性。 二是企业的各项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就是要严格控制原材料成本、机器设备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及其它费用。

生产计划的合理性范文5

关键词:煤炭 产销 密切程度 评价指标

从市场影响的发展进程方面来讲,人们对市场营销的探索仅着眼于分析目标市场、选择并制定市场营销策略,通常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实施营销策略之后的实际效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成熟化,对市场营销的研究也就更为深入,运用市场营销绩效定时定量对企业工作进行动态评价也成为了企业最关注的营销策略。就以煤炭企业自身来讲,认真研究经济市场特征,实行精细化操作与管理,对提高煤炭营销工作的效率以及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有着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煤炭产销密切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煤炭产销密切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企业最终的目标则是销售,因此,将销售目标作为构建煤炭产销密切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在构建煤炭产销密切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始终围绕对销售人员的工作的激励进行,要明确奋斗目标。在构建体系过程中,需要以定量指标为主;重视结果,更加重视过程;将具体个性化与普遍性相结合;管理的科学性与操作的简单性相结合;短期稳定与动态变化相结合。

(二)构建煤炭产销密切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因素

煤炭产销密切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销售单位与生产单位之间配合的密切程度。与此同时,还能够形成与薪酬相挂钩的定量考核指标,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构建煤炭产销密切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生产方与销售方的预见能力。也即生产单位对品种变化情况、生产数量的掌握与预见;销售企业对煤炭运输通道、市场需求量的分析与预见能力等。其二,煤炭的实际产出能力与煤炭的储存、装运系统能力之间的匹配程度。其三,年度煤炭生产规划、年度合同数量,煤炭的质量、数量以及品种的实际变化情况。其四,煤炭企业内部的产销管理机制。具体包括产销之间的协调程度,销售计划与运输计划、生产计划之间的匹配程度、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之间的关联程度等。

(三)煤炭产销密切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的构建

公路铁路运输方式的使用比率(下文简称为“公铁比”)、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的实际完成率、实际库存水平、合理的库存率、产销比等以上六项指标共同组成了煤炭产销密切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1、公铁比

公铁比指的就是在运输煤炭的方式中公路调运量和铁路调运量之间的比率。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的地理位置差异性导致出现了“西煤东运”、“北煤南送”的空间运输格局,这就使得煤炭的运输条件成为了平衡煤炭产销的关键因素。由于铁路运输量大,单位能耗与运输成本均较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也较少,以诸多优势成为了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但在采取铁路方式进行实际运输操作中也出现了不少运输矛盾,比如煤炭的供需量与铁路的运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公路运输方式也有一定的市场。公铁比的数学模型为:RRTR=R/H*100%,在此关系式中,RRTR代表公路铁路运输比;R则代表各煤炭企业的公路运输总量;H则代表各煤炭企业的铁路运输总量。当公铁比相对较大时,表明铁路运力不够,销售企业需要对铁路运力加以协调;当公铁比相对较小时,表明所选择的运输煤炭的方式较为合理。

2、生产计划的实际完成率

生产计划的实际完成率指的就是煤炭的实际生产总量和计划生产总量的比率,也即煤炭计划生产量的实际完成情况。各煤炭厂矿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每日的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的实际完成率的数学表达式为:PPR=A/P*100%,此关系式中的PPR代表生产计划的实际完成率;A指的是各煤炭企业每日的实际生产量;P指的是各煤炭企业每日的计划生产量。生产计划的完成率偏低,则表明此煤炭厂矿的计划生产量和实际生产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量,需要企业按照实际生产情况加以调整;若生产计划的完成率较高,则表明此煤炭厂矿的计划生产量和实际生产量之间的差量比较小,所制定的煤炭生产计划较为合理。生产计划的实际完成率能够切实反映企业生产计划的科学性。

3、销售计划的实际完成率

销售计划的完成率指的是实际销售量和计划销售量的比率,也即煤炭的计划销售量的实际完成情况。销售计划同样也会按照企业每日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销售计划的实际完成率表达公式为:SPR=A/P*100%,此关系式中的SPR代表销售计划的实际完成率;A则是各煤炭企业当日的实际煤炭销量;P则代表各煤炭企业当日的计划煤炭销量。如果销售计划的完成率较低,则表明计划销售量和实际销售量之间的差距较大,所制定的销售计划不合理,需要加以重新调整;如果销售计划的完成率比较高,且超过了1,则表明市场对此品种煤炭的需求量开始上涨,煤炭生产单位可以适当调整,进行替换;如果销售计划的完成率比较高,但小于1,则表明煤炭的销售计划量和实际销售完成量之间的差距比较小,所制定的销售计划较为合理。煤炭企业销售计划的实际完成率能够切实反映市场对某一特定品种煤炭的需求量和煤炭销售计划之间的匹配程度。

4、库存水平

库存水平指的是存储于各个选煤厂或者煤矿企业库房里的商品煤数量。库存水平是掌握煤炭供需情况的较为直接的指标之一。库存水平能够真实反映企业优势煤炭的供货能力与市场需求量之间的匹配程度,从供需方面对煤炭企业产品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生产单位的产能利用程度进行考察。库存存货和年日均产煤量的比率是评价煤炭库存水平过低或者超高的较为常用的指标。库存水平的数学表达公式为:IS=I/S*100%,其中IS代表库存水平;I则代表各煤炭企业的时点库存量;S则代表各煤炭企业的年日均产量。若企业的库存水平较低,表明此种煤炭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当有利的地位;若企业的库存水平较高,则表明此种煤炭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煤炭企业需要适当降低产能或者提高商品煤的品质,合理优化产品结构。

5、合理库存率

合理库存率指的是报告时企业的合理库存量和盘点时企业库存量之差与企业合理库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根据库存容量、运输条件、地理位置、实际生产情况来确定合理库存量。合理库存率是对煤炭企业调运单位按照市场需求组织运输的能力的一个考察,能够通过其对各企业产销比的差异加以说明,实现库存管理的平衡。合理库存率的表达公式为:RI=P-S/P*100,其中,RI为合理库存率;P为合理库存量;S为盘点时的库存量。若合理库存率较低,表明煤炭的调运绩效和销售水平趋于理想程度;若合理库存率较高,需要适当调高商品煤的价格或者降低调运煤炭的频率。

6、产销比

产销比指的是特定时期内商品煤的生产量和销售量之差与商品煤的可供销售量之间的比例。公式为:SR=P-S/P*100%,SR为产销比;P为特定时期内商品煤的生产量;S为特定时期内商品煤的销售量。因在特定时期内商品煤的产能变化较小,故此可以认为特定时期内商品煤的可供销售量基本不变。若产销比降低,表明煤炭产销差量较小,供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若产销比较高,则表明煤炭的产销差量较大,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需要进行调节。

二、煤炭产销密切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对煤炭调运单位来说,煤炭产销密切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详细反映煤炭调运过程中各项相关信息如订货信息、生产单位信息、车辆信息等的具体变化,对调运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地指导;对煤炭销售单位来说,煤炭产销密切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在其管理库存过程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根据指标对煤炭的调运与生产进行合理调节,优化库存;在组织煤炭生产管理中,可以通过煤炭产销密切程度评价指标体系了解市场煤炭供需之间是否平衡,对调运、销售以及煤炭生产计划做出合理的调整,甚至可以提前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调整生产以及销售煤炭的计划,并进行合理组织生产进度。

三、结束语

煤炭产销密切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为煤炭企业合理组织生产、销售、调运煤炭等提供了即为有利的信息资源,对企业的良性发展有着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郁文利,井浩湧,谢微.基于全方位视角的企业营销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经济(下半月刊),2008(07)

生产计划的合理性范文6

关键词 厂房规划;合理性布局;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064-02

市场国际化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目的是赢得市场,厂房前期规划布局合理设计时就应该以制造出质量好的产品为目标,这就要求发展厂房功能,厂房规划准备和评价要充分。由此,厂房规划布局时,产品设备使用效率、制造成本是的设计人员首要考虑的。在此前提下,要做到加工设备选择合理、设备布局优化、各生产要素协调组织高效通过这些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1 厂房设计的基本原则

工厂厂房的设计包括多个方面,将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在设计过程中就应该做到相互结合,要整合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这是三个原则。

1)在厂房设计前期,要清晰认识总体规划和布局,明确设备与生产计划、工艺的关系,布置设备需要保证工艺流程合理;配置物流关系要合理,物流、人流、信息流要组织好;物料运行畅通无阻要确保,这是前提,做到距离最短,交叉往返要避免;

2)厂房的布局、设备的布置要严格按照“安全第一”的要求,使工人的操作安全得以保证,为企业员工提供舒适、方便、安全的环境;

3)加大物质需求预测方面的物料储存,使库存周转努力加速,减少库存量。通过平衡物流和生产力的办法,调节生产节拍和物流节拍,极小化制品库存;

4)厂房重构可行性要充分考虑,满足现阶段生产,在此前提下,使厂房具备速响应能力,能随着生产发展需要加快,留下以后的发展空间。

2 厂房在设计时应满足的要求

厂房设计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生产、生存空间。进行厂房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遵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合理选择结构方案、厂房平面形状、建筑体型、剖面形式、围护结构和柱网尺寸类型。协调好建筑结构,热、水、通风、气、电等方方面面的设计,厂房设计过程中要遵照“坚固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原则。

2.1 满足建筑的技术要求

厂房的耐久性和牢固性要满足建筑使用年限要求,厂房的动荷载和静荷载较大,建筑设计应使得结构设计经济合理,便于结构设计、利于满足耐久性和坚固性要求,而且使厂房具有较大可行性,可进行扩建、改建。厂房设计要严格遵守《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要求,合理选择厂房建筑参数,使用通用标准结构件,使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设计标准化。

2.2 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厂房设计主要依据是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对建筑的要求是功能上,特别是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平面形状、柱距跨度、建筑面积、剖面形式、厂房高度、结构方案、构造措施等方面要求,厂房设计在机器设备的运转、操作、检修、安装等方面也要满足要求。

2.3 满足建筑的经济要求

联合厂房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管网线路能够缩短、外墙面积能减小,使用灵活、满足工艺更新要求。由此可知在不影响防火卫生、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将一系列车间合并成为连接成联合厂房,有利于生产连续现代化。施工进度和使用要求的满足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要减少材料的消耗,这样做不仅能够使构件的自重减轻、使建筑造价降低。而且,厂房设计应便于采用配套的先进的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但是,必须依据本地材料供应状况,设备的类型和规格、施工人员技能也要作为施工方案选择的考虑点。厂房的耐久性、坚固性、生产操作要满足,厂房设计中的建筑体积要设法缩小、结构面积要合理减少、建筑空间要充分利用,使用面积要提高。

2.4 满足卫生及安全要求

要保证厂房条件相适应的通风措施及内部工作面上的照度,对有害辐射、严重噪声、有害气体要采取隔声、消声、隔离、净化措施,同时要使室内外环境美化,提高厂房内部的绿化水平、色彩处理和垂直绿化。

3 流行的厂房设计方法

厂房信息化管理、工艺过程是现阶段大部分厂房布局设计的基础。生产需要工艺过程,工艺过程是任何阶段的厂房设计都需要关键克服的问题。随着生产率的提高、产品优势利润在信息化管理上的逐渐显现。企业的目的是市场竞争力提高,因此企业要有能力进行产品快速变化,按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特别是当产品需求产生变动,企业要能以较高生产率、较大柔性、较低改造费用实现产品转变。因此,厂房设计中引入了敏捷制造的理念。

3.1 基于工艺设计与厂房作业计划的厂房布局设计

制造系统的两个环节是厂房作业计划和工艺设计,这两个方面很重要。为了解决实际运行时厂房作业计划和工艺设计的一些问题,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专家都已经进行相关研究,研究的关键是使厂房作业计划和工艺设计能够得到共同考虑,根据研究进行发展的方法有非线性工艺设计、闭环工艺设计、分布式工艺设计、可选择的工艺设计、等柔性工艺设计等。厂房作业计划和工艺设计及早想到了厂房计划作业要求、设备的合适选择、工艺设计可行性的合理提高,从本质上消除了资源瓶颈因素;协调优化了厂房作业计划与工艺设计,考虑了厂房计划作业要求,在优化工艺设计依据上进行优化调度了厂房作业计划则;而且,对及时反应厂房突发事件并及时处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2 基于敏捷制造理念下的厂房布局设计

大型制造企业能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并提出的相应生产模式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的制造单元的特点是可重组、可重用、可伸缩。产品需求的趋势向多品种、小批量、快速、精良的方向进行,企业能非常好的响应市场的变换可以说是得益于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不但是企业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桥梁,而且把外部供应商、客户与企业内部很好的联系起来,能做到设计迅速、进行全新产品制造、响应市场需求快速。

敏捷制造的厂房设计布局的确定是依据需求情况,确定产品的工艺路线、分布、产品运输载荷、每种需求物流量,进而形成每种需求情形下的矩阵物流产品,规划一个好的良性布局提供有效的物流,便于各种模式运行。敏捷制造的厂房设计布局方法提供了布局设计的新思路,适用于机床种类和数量已经确定后的厂房布局设计。

4 结论

本文对厂房规划的合理性布局设计进行了分析,从厂房设计的基本原则、厂房在设计时应满足的要求、流行的厂房设计方法三个方面入手,阐明了厂房规划的合理性布局设计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对于日后的厂房规划的合理性布局设计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建辰.简约与现代风格的环保厂区规划与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5(3).

[2]潘亮.塑造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基地的总体形象――江苏某公司厂区规划设计方案简介[J].工业建筑, 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