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反诈宣传实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反诈宣传实践报告范文1
【关键词】孝文化 言语行为 特点 功能 原则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进步了,物化的孝行已经不成为问题,但一些人却在言语上检点不足,对父母长辈动辄呵斥、指责、漫骂、反唇相讥等,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了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影响到家庭的和睦,也影响到“养”的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孝言孝语进行关注与研究,就变得很有意义。
孝言孝语的特征
“孝”是晚辈对长辈的伦理关系,所以孝言孝语属于道德语言,反映的是良心,表达的是敬意,蕴含着某些“命令”密码,它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态度上的诚恳性。孝的本质是“亲”,表现是“敬”,内涵却是“诚”。我们老祖宗欣然的“言为心声”,希冀的是“真”,当今社会我们说“诚信是通行证”,足见其力量,而如果我们去分析“诚信”二字,其本义实际上也主要指的是言语方面,所以真诚、出自肺腑的言语,自在孝言孝语之列,反之则不然,所以用心行孝是当代社会的内在要求。
行为上的情绪性。它驱动于某种情结,基于常理,而表现又往往超出常理,易受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等因素的影响,表达往往有独特性,故局外人不一定能理解,但却能表达行孝者的真实愿望与情感,对它不可简单地进行对错、成熟或幼稚诸如此类的判断,如《二十四孝》“闻雷泣墓”故事里王裒在母亲墓前所说的“裒在此,母勿惧”即是。
效果上的直了性。古语有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但在亲人的语境中,由于言语行为发生时双方往往在场,哪怕是电话、书信或者QQ、MSN,都是视觉等感官能够直接感觉得到的,同时,运用家庭成员间一以贯之共同使用、彼此熟悉的语言、声音、符号等,一般都不隐晦、不拐弯抹角、不容易引起误会。
此外,孝言孝语还具有其它特性,如:自觉性,孝道属于良心的范畴,没有来自外界的强制力,在现代社会只能靠自律。利他性,它是单向的意愿表达,是对长者的一种道德义务。时代性,作为一种传统它应该得到继承与弘扬,但同时它也必须与时俱进,具有时代价值。氏族性,不同氏族,其语言单位的功能、价值、结构体系具有差异性,因而不可盲目套用。多样性,与不同阶层和群体的行为规范密切相关,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经济基础往往会有不同的语汇与言说方式。社会性,它属于家庭道德的范畴,也是一种社会公德规范,因此它是一种公共的约定,而不只是单个人或家庭的愿望与理想。
孝言孝语的功能
孝言孝语最基础的功能就是促进家庭和睦。家庭和谐与言语和谐一般说来是分不开的。俗话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言语行为上,自己不辱骂、不谩骂、不说父母听不懂的话,对父母的话不曲解、不误解、不夸大不缩小,不自以为是地代言、不随便打断父母说话,父母与子女关系一般都不会出现问题。有些子女做事自作主张,并且言语虚狂,在父母面前不检点自己的言语,无廉耻观念,必然会恶化、破坏整个家庭的伦理关系,从而导致许多人际障碍,带来各种社会问题,比如父母生活上的赡养,病痛中的照顾,亲戚、朋友、邻里的往来等等,从而可能会增大人际互动成本、教育成本、司法成本。
孝言孝语是观测子女人际关系的参考依据。孝言孝语不是随便就能讲好的,它是一种能力,要具备相当好的个人心性与素质。《孝经・纪行章》说:“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①所以在家中能够讲孝言孝语,而到了外面则是恶言恶语,坏事做绝,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对父母而言,如果子女在家里是孝的表现,他们一般会认为子女在朋友圈中、在职场上也是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因此是欣慰的。父母往往将子女能否在家中讲孝言孝语作为判断子女在社会关系上是否融洽、事业是否顺利的一个重要参考。
孝言孝语还具有教育与规约功能。《孝经・开宗明义章》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②可见孝与教是连在一起的。家庭作为基础的社会单位,是特别值得留恋、依赖的感情纽带,是人们的心灵港湾。“孝”是家庭生活幸福之基,“孝”让每个人做人有根。同时,孝言孝语还可以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可拓展到氏族、国家等层面,“移孝作忠”(谢觉哉《不惑集・爱父母》),将忠与孝连为一体。对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孝言孝语的价值与意义不言自明。
践行孝言孝语的原则
践行孝言孝语,在言语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在外人面前对父母使用尊称,双方共处时则以遵循约定俗成为合宜、得体。多用独占性的词语,比如“我的(爸爸、妈妈)”、“您的(儿子、女儿)”,这会使会话很温馨。另外,“您好”、“谢谢”、“请”、“对不起”等文明语,也要经常使用。
应答及时。父母对子女呼唤,可能是父母年老或力不从心,甚至处于危难状态,需要子女帮助,也可能是父母想了解子女的境地。若出现父母对自己呼唤的情况,作为子女一定要尽快做出积极的应答,不可以懈怠,特别是父母处在年老体弱的阶段时,子女不可以有丝毫的怠慢。
多向父母讨教和汇报。莎士比亚曾说过:“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怎么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呢?”③无论子女有多大出息,要记住“尚能饭”是许多父母在子女面前的心态,况且许多父母历来都是最疼爱自己的子女,也会真心地帮子女出主意。同时,向父母报告自己的收获,让父母心情感觉愉快,分享子女们的喜悦,心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是治疗一些父母对自己子女成才焦虑症的良药。
不在父母面前怨天尤人。不埋怨父母比别人差,也不同父母说别人短长,不与他人比酒色财气,这是子女与父母沟通时很重要的一点原则。在父母面前谈是是非非的问题时,不可肆意渲染,特别要排斥那些道听途说或者带有浓烈的个人情绪、牢骚满腹或者互斗霸气的言语,否则就有可能会影响父母的判断能力,让父母陷于不仁不义之中。
注意避讳。有些话语谁也不愿听到,比如被贬损、批评或否定的话,引起他们悲痛的话,还有那些依他们的生理缺陷、体形外貌等等而来的外号、绰号,还有某些羞愧的往事,他们不愿意听到的都不要说。
不渲染和强化家中“羞”事。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这里的“弗辱”即“不使父母感到耻辱”。对于各种“家丑”,作子女的态度是:承认它的存在,并要以此为鉴,要安慰父母,必要时为他们分担痛苦,并努力去修补被它们破坏了的各种关系,亡羊补牢,减少损失,而不可去渲染它强化它,尤其不必到处宣传。
得体地进言献策。看到父母正在做错事或说错话时,应该“择”字当头:如果一味怂恿父母的糊涂行为,不是孝子孝女的应有态度,相反,动辄对父母斥责、漫骂、恶言以待,也不是孝子孝女的应有表现,所以除了正在发生的错事要当机立断进行阻止外,别的都最好是选择适宜的时间、空间,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以得体、婉曲、柔化的言语进行谏诤。
言而有信。面对孝的话题,作子女的不能只说不练,伪、假、诈等奸巧语都是要不得的。所以当子女在父母面前,各种孝言与孝行相一致时,孝言孝语总是得到践行时,体现了作晚辈的“知性”已经觉悟了。另外,在实践言信行果的原则时,提倡有意识地将孝言孝语拓展到社会交往与职业生活中。
倡扬父母功德。这主要是为父母扬美名。一方面是在个人专长的发挥或者事业成就方面,另一方面是在品德修养方面,比如遵循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以及社会主义法制方面。父母的这些功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孝子孝女,平时可以实事求是地宣扬父母的这些喜人悦人之处。
结 语
黑格尔曾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④然而在当今时代,家长制的社会经济基础普遍已经不复存在,家产的父传子承弱化甚或不再保持,信息化和现代教育使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权威受到挑战,人口管理、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使得传统农业社会特有的聚族而居的大家庭现象不复存在,因此原来家族社会在孝的方面特有的社会监督、他律的力量不复存在。换言之,孝行是一种牺牲,需要某种力量,但现如今,大多数的时候只能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进行善恶评价,期望达到推动的目的。因此,要改变孝行的衰落与不景气状况,社会倡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家庭来说,需要单向的意愿表达,但更需要双向的情感交流。父母子女在言与行的互动上,双方都要有自己正确的态度与行为选择,讲孝道也讲人道,孝慈并论。(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政治学院;本文系2008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言语行为的评价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8LSZ040)
注释
①②《孝经》,汪受宽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5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