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范文1
从2017年3月到2017年9月,共半年,我圆满地完成了在XX医院的医疗帮扶工作,现总结如下:在我院领导正确领导下,我来到XX医院,和当地医院的同事们,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共同工作,在诊疗设备有限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多想办法,努力工作,仔细耐心,热情周到地为当地群众提供就医服务。现为期6个月的工作已结束。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圆满完成了这项医疗服务任务。在6个月左右的工作中,我对于XX医院综合内科主要从常见肿瘤的内科综合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方面给予了较大的支持,使患者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问题;和XX医院医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并实施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
医疗任务完成情况:积极配合科主任的工作,为提高科室整体的业务素质而做出了努力。合理安排门诊、病房工作,共完成门诊199 余人次,教学查房 4次,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 14 例次,学术讲座6次,以有限的药物和检查手段,尽量给予病人满意的治疗。帮助帮扶科室持续提高医疗水平,使患者享受到较高的医疗服务。在临床工作中注重随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咨询,增加群众的健康知识及防病、治病的意识。通过一起共同工作及交流,帮助纠正基层医务人员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诊疗技术,对规范和提高他们的诊疗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科内进行学术讲座6次,业务讲座培训人数8人,教学查房4次。将一些国内、外领域的学科新进展带到基层医院,充分发挥我们的特长,对于住院医生言传身教并严格要求,通过典型病例的分析,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将病历书写、查房制度等基本医疗管理制度切实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科室的医疗工作带来了方便及提高。 通过一起共同工作及交流,帮助纠正基层医务人员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诊疗技术,对规范和提高他们的诊疗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下乡帮扶过程中,恰逢XX医院电子病历、医嘱系统全面升级更换,我积极认真的帮助科室医生进行新系统的应用培训及电子病历书写管理培训,包括医嘱的正确开立、模板的制作、报告读取打印、HIS\LIS\PACS系统的正缺使用方法等,切实解决了科室的难题,保证系统升级期间的医疗安全。
下乡帮扶的医护专家与基层医务人员通过共同的工作,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渠道,为今后工作的相互联系和合作,落实双向转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利于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缩小城乡医疗服务水平的差距,也有利于大医院的医护专家能更多更深入地接触病患,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促进了转 诊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有利于我们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通过下乡帮扶活动,我了解到广大居民的卫生健康知识有限,对一些常见疾病的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健康指导等。这些都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乡镇卫生工作,为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增 强群众素质,减轻群众负担,繁荣经济,促进稳定提供重要的保障。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范文2
关键词: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 经济情况 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263-02
一、江苏省东台市基层医疗机构主要经济流入的情况
1.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补助。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东台市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覆盖中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已近5年,财政部门对基层卫生机构药差等综合补助制度已日趋成熟。根据各机构中的对人员经费等经常性收支差额结合“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的原则进行核定,并按期预拨,年底或年后由财政及主管部门共同组织考核,按照“绩效考核”的原则确定年度补助额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零药差”医疗服务,“以药养医”现象根本消失,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人口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和单位综合服务成本,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补助经费,只要按质按量完成指定的公共卫生项目便可顺利取得相应的财政补助。基层医疗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使公共卫生服务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专职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已达职工总数的1/3,在服务过程中,一些任务集中、工作量大时,医疗人员增援补充也已惯例化,近几年实际完成的公卫工作量已占总工作量的1/2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基本完成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也成为基层医疗机构不可或缺的主要经济流入项目之一,医防并重的业务开展模式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已经形成。
3.债务化解等政策性补助。2012年对基层医疗单位中的基建设备投资等原因形成的债务进行一次性整体剥离,此次补助实质上是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历史陈账进行了补偿,切实减轻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负担,确保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日常运转,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运转提供了保障。
4.作为第三方付费的医保基金。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量等因素分别采用按服务项目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按病种付费、按总额预付、门诊账户制度、限额报销制度等结算办法给予补偿。一般诊疗费等政策性补偿制度的建立加大了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额度。实际医疗保障覆盖后,客观上减轻了群众看病贵问题,同时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的经济流入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全市各基层医疗机构鲜有欠费现象发生(不考虑“三无”病人)。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业务量的稳步增涨,近几年来,在基层医疗从业人员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业务量平均增涨率仍达7%。
5.医疗风险基金及医疗责任商业保险补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在经常性支出中按医疗收入的1%列支医疗风险费,建立风险基金,专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买医疗责任商业保险及医疗事故、纠纷赔偿,有效转移、减少医疗责任风险负担。
6.基建、设备财务投入机制正在形成。各级财政、主管部门采取扶持、标准化建设补助、重大项目补助等形式立体式、多渠道逐步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基建及设备投入,有力保障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发展之需。
二、多渠道经济流入现状对基层医疗单位的积极影响
1.政府财政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项目补助机制的建立,医疗保障为主体的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形成,医保基金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给予合理补偿,彻底打破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入的单一的经济流入模式,多渠道经济流入保障机制逐步形成。
2.“一般诊疗费”等收费项目的确定,理顺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医务人员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的问题,并由医保基金承担80%,减轻患方的负担,增加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转变了过去着重于供方的投入机制,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流入渠道,并增强了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利于调动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3.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职能,适当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担负着在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等责任。实现了趋利性的医疗服务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转变。
(1)切实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生存问题初步解决后,一些“小马拉大车”似的大型手术、疑难重症救治、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趋利性动机已不复存在,转而开展基本医疗,解决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并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服务手段、延伸医疗服务内容,根据自身实际和业务发展需要,稳妥地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安全,取得合理的业务收入。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展,促进了基层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从事公共卫生服务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财政按服务项目及工作质量进行补助,防保工作经费有了保障,工作有了积极性。只要按质按量完成指定的公共卫生项目便可顺利取得相应的财政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新配备人力、物力,加强防保工作,切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专职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已达职工总数的1/3;在服务过程中,当一些任务集中、工作量大时,医疗人员增援补充也已惯例化;当前实际完成的公卫工作量已占总工作量的1/2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基本完成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自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开展形成了医防并重的运转现状。
(3)积极开展多样性的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惠民体检、专项检查、特种病例筛查、特定人群优抚医疗等多种形式惠民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也逐渐增多,多数任务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这部分的工作约占总工作量的10%。
三、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流入情况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财政补助投入仍然不足,阻碍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壮大。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死亡率的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急速增加,医疗设施的更新、医疗环境的改善,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等投入、更新改造能力受限,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执行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再提取修购基金,而财政补偿机制尚有待完善,房屋、设备更新、补充投入机制并未形成,其更新、补充难以及时进行,一些不得不进行的投入也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业务正常的运行。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虽然基建投入逐年增加,但如果考虑消费物价指数上涨因素,基建投入并没有增加。近几年基建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基层医疗单位的需求。我市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房屋破败,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医疗服务需求,影响了其职能的发挥。
投入水平不足引发人才流失。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决定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命脉。由于历史条件以及人才培养和人员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影响,我市的基层医疗服务人才每年有超2%的成熟人才流失,影响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对人才的引进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和制约作用。
2.医疗保障补偿结算方式对医院医疗导向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医疗保险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现象仍然存在,职工医疗保险中,个人账户的制度必然导致个人账户资金的大量积淀,浪费同时并存,相对应的却是医保统筹基金严重不足。我市统筹基金的超支风险伴随着制度的建立始终存在,实践中统筹基金超支风险的问题并没有突出显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实行了风险转嫁,采取总额预算支付方式,将超支的基金转嫁给了各级医疗单位。近三年来,我市在总额预算支付方式下,各基层医疗机构均出现了超预算额度现象,无一幸免,不足现象,严重的超出率达65%。医保基金总体平衡的表现是以医疗机构的重大损失为代价的。
3.基层医疗机构扩大业务的能力受限。编制不足,人员流失,中医药业务萎缩,转诊制度缺失等基层医疗机构扩大业务能力不足的自身原因,同时在总额预算支付的医保支付方式下,医疗机构业务的增涨,不能增加医保统筹基金的流入,但业务支出确是真实地增加,也就是说,业务增量越大,医保超预算额度越严重,收支倒挂现象越明显,在生存压力下,基层医疗机构不得不背道而驰,控制业务总量。
四、针对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1.根据“合理、必需、节约”的原则加大对基层医疗单位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基建、设备、人员等专项资金的投入。对各基层医疗单位从地理、功能等布局上对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整合,合理规划,对闲置的仪器设备进行统筹调配,避免重复浪费。对已投入的资金定期考核和绩效评价,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对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收入全额上缴专户、支出核定下拨、收支计划控制、集中核算与考核管理的模式。这样一来可以正确使用财政补助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数据质量;二来有利于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统筹和调配;最后有利于基层医疗单位的负责人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医疗单位的管理,围绕以如何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为中心,多展思路,多出谋划策,不再为了资金的运转而去追求医院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增加患者的负担。
3.进一步完善居民基本(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结算方式。首先,本着“重监督、多补偿”的原则,加强保险基金平时的不定期监督,对于同一病种不同病情的患者区别对待,增强基金结算的灵活性、多样性。居民基本(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加强对医疗服务费用支出的审核,对符合规定的医疗保险费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足额结算、拨付,不得无故延迟或少拨。对不符合规定的医疗保险费用不予结算。
4.建立“三无”病人专项医疗求助基金。“三无”患者主要是无钱、无家属、无证件人员,许多“三无”患者是没有法定监护人和经济来源的精神病人和流浪乞讨人员。多年来,我市多家基层医疗单位本着人道主义和救死扶伤的精神收治了一些“三无”患者,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这些病人欠下的大量医疗费,也让资金并不宽裕的基层医疗单位雪上加霜。为了进一步体现基层医疗单位的公益性,应设立“三无”患者专项医疗救助基金,由相关部门进行管理,政府财政在测算各医院往年“三无”患者欠费情况的基础上,每年注入一定基金,以用于对社会“三无”病人的救治。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增加话语权。基层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医保等制度,合理用药,自主地节约医保基金。同时提供医疗服务中准确的收入、支出构成及收支情况以及医疗服务的合理性等指标,清晰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状况,保证其医保基金请求权的合理性。通过提供真实可信的资料等详实数据,为相关部门制定医保政策提供帮助和依据,以便在医保定点协议内容、支付方式改革中,为基层医疗机构争取有利的条款,有益的支付环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再成为合理医疗费用的当然承担方。
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坚信,只要紧紧围绕医改目标,在党和政府医改方针的指引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勤奋努力,主动转变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和建设一定会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参考文献:
[1] 宗禾.推进综合改革,实施多渠道补偿.中国财经报,2010.12.16
[2] 卢惠华.浅议医改、新财务会计等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经济运行的影响.经济师,2012(3)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范文3
关键词:大数据;医院;档案管理;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各类数据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各行各业也开始了关于大数据的改革。档案管理对医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过去传统模式下的档案管理方式难以发挥其拥有的价值。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档案已成为重点问题。分析大数据对医院档案管理带来的影响,思考大数据下医院档案管理的对策,对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1]。
1 大数据对医院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
1.1 为数据储存带来便捷
过去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还停留在纸质数据存储模式,这种模式下,时常出现信息失真或档案丢失等问题。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在各行各业间得到应用。而医院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改革,也是国家政策赋予的责任与义务。医院实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为许多病患跨医院治疗带来了便利,各医院之间只需通过网络,就可以分享病患的病例史和就医历史信息。并且,大数据背景下,还为医院档案数据信息储存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医院进行档案储存再也不用局限于小小的数据库,历史数据也不会因为档案库的容量而被清除。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加快了档案储存的效率,还提高了档案储存的质量,避免了过去形势下档案失真等问题,并且历史数据可更久的保存,减轻了更方面的负担,也为档案管理作用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1]。
1.2 促进医疗水平和卫生系统的发展
以大数据技术进行医院档案管理不仅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医院医疗、管理水平提高的必然需求。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新的需求。医院想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就必须提高各方面工作的效率。其中,手工化的检索模式对档案提取及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利用信息自动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为检索、提取、使用等工作带来便利。另一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想要加强市场竞争力,除了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还必须优化内部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有效整理、分类,并从中分析出对医院发展具有价值的信息,为医院决策提供宝贵依据。最后,大数据下档案管理模式不仅仅只是针对档案管理本身进行改革,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一些偏远或医疗水平不发达地区患者不需要转移医院就可以接受更为专业和水平更高的医疗服务。不仅带来了便捷,更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发展[3]。
1.3 为档案利用带来了便捷
过去形势下,医院进行档案管理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保存历史信息。而过去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的储存、检索、使用等工作效率极低,甚至会出现档案信息失真或丢失的问题,使档案的价值难以发挥。并且,由于各种档案的借阅工作极为麻烦,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档案管理,为各环节工作带来了便捷,不再需要繁琐的操作就可检索、提取、使用档案。在这种前提下,医疗工作者也逐渐接受查阅档案进行各类工作,在档案使用过程中必然会挖掘出潜在的价值,这些挖掘出的价值得以利用会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4]。
2 大数据对医院档案管理带来的挑战
2.1 新旧管理理念交替难
现阶段,许多医院领导难以转变过去传统观念。一方面,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把重点放在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科研项目的开展。另一方面,没有看清大数据时展的趋势,墨守成规,使医院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低,最终被市场淘汰。同时,医院医疗、医护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工作中不积极记录各类信息,或出现漏记、错记信息等问题,降低了档案数据的保管和质量,对医院档案的发展有诸多不利的影响。所以,大数据下医院实行档案管理改革,就必须改善管理层及员工的观念[5]。
2.2 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医院档案管理,其工作比过去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更为专业、复杂,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运用各类技术。首先,需要掌握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如档案如何分类、如何整理、如何挖掘档案潜在的价值等。其次,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熟练操作各类管理软件等。但目前,许多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身居多职,没有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员工。一些员工甚至不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技术。总之,大数据时代下,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的管理模式,才能积极发挥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作用。
2.3 各方面技术有待完善
现阶段,许多医院虽然以及开始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但由于给方面技术水平限制,导致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难题。如医院信息本身就相对复杂,信息种类多、数据大,对于各类信息的处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加大了相应技术的开发难度[6]。
3 大数据时代下医院档案管理的对策
3.1 促进观念的转变
医院想要建设好信息化档案管理,首先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明确时展的趋势。一方面,促进医院决策层观念的转变,只有决策层认识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推进各方面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各部门领导及基层员工观念的转变,从而让他们在工作中积极配合大数据档案管理的建设。同时,医院应该安排一个专职岗位,可从外界引进专业人才,领导指挥大数据档案管理各方面建设。
3.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工作人员素质决定档案管理效率、质量的高低。医院想要做好大数据档案管理,就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首先,引进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带动档案管理团队的活力。其次,做好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员工掌握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最后,改革用人机制,摒弃过去“讲资历、论辈分”的现状,重视年轻人才。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和激励制度,维护好档案管理团队的工作氛围,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软件开发
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面的投入,如计算机要落实到各个科室部门。但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成本的控制,不可一味地加强信息化建设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其次,加大软件开发的投入力度。建立功能多、性能强、操作简单的档案管理平台,做好权限等级的划分,如只读权限、可读可写权限、终极权限等。并完善组织构架,明确信息网络中上下级关系,避免出现关系混乱的局面。
3.4 做好安全工作
大数据档案管理虽然为许多工作带来了便捷,但同时存在一定的风险。现阶段,黑客、网络病毒猖獗,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医院信息数据库崩溃,甚至信息失窃,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和经济损失。一方面,提高大数据系统的安全程度,可购买专业的防护软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及其他档案使用人员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另一方面,做好数据备份,在信息数据系统崩溃时,可及时恢复数据,减小风险带来的损失。
3.5 加强大数据技术下档案管理的应用力度
医院做好大数据档案管理各方面建设之后,还需要加强对其的应用能力。大数据档案管理其重点并非管理,而在于对各类数据的应用,如在医疗工作中对于大数据档案的应用。同时,把大数据的分析结果纳入到医院决策依据中,通过分析大数据找出医院医疗水平、内部管理中的不足,对症下药,提高医疗、管理水平
4 总结
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已成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医院应该不断转变观念,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软件开发力度,通过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积极发挥大数据档案管理的价值,从而促进医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培林.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现代医院,2010,10(9):137-138.
[2]王晓萍.医院综合档案网络化管理的思考[J].现代医院,2011,11(4):148-149.
[3]肖荣芬.当前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4):149,161.
[4]王爱平,翁友伦.浅析信息时代医院档案管理创新的基本策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23(3):64-66.
[5]路小玉.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机制探讨[J].档案天地,2014(5):38-39.
[6]李海燕.新形势下医院基建档案管理策略分析[J].生经济分册,2012(4).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范文4
关键词:合作医疗问题 原因对策
长丰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合作医疗)开始于2004年,经市批准,选双墩镇、下塘镇、杨庙镇、夏店乡、沛河乡五乡镇先行试点。2006年,我县原21个乡镇和双凤工业区农业人口全部纳入参合范围,标志我县合作医疗正式建立起来,并专门成立“长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负责全县合作医疗管理工作,隶属县卫生局管理。2009年,我县在全省率先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并运行,更名为“长丰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经办机构亦更名为“长丰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2010年全县参合群众666501人,参合率96.6%,筹资总额9936.7万元。截止到2010年12月底,住院补偿人次为37244人,补偿金额9089.81万元,占当年资金使用进度的92%。住院实际补偿比为46.98%,县外、县级和乡镇分别为40.58%、59.97%、65.61%。
我县合作医疗制度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起了很大作用,有效的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健康。但是,在实践工作中,笔者也遇到一些表现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单单出现在我县,在其他统筹地区也都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障碍和困难,影响着合作医疗的顺利开展和长远稳健运行。
一、存在问题
1、筹资工作较为困难。
合作医疗赖以存在的关键就在于合作医疗基金,所以合作医疗筹资是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县每年的筹资工作集中于11月,每一年的筹资工作都是全县的一项大事,制定参合目标,专门召开筹资工作大会,将目标分配到各乡镇,乡镇干部任务细化分配到各村组,乡镇、村干部再到每一家、每一户去收取合作医疗个人筹资。每一年的筹资工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是,实际工作效果却有限,本人日常工作统计,只有35%的群众会自觉主动到村(社区)居委交纳费用,其余大部分的群众需要在乡、村干部的动员和反复的劝说才会交纳参合费用,基层干部为完成参合任务而自己出钱垫付本地居民参合费用的情况在各地极为普遍。
2、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合作医疗以保大病为主,兼顾门诊统筹。2011年第一季度,安徽省实际住院补偿比为48.27%,合肥地区44.87%,我县住院实际补偿比在49%左右,全省门诊实际报销比例为28.93%,结合现实生活实际,50%的报销水平对缓解群众因患病而造成的经济压力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患大病,需要到省市级医院就诊,报销水平往往达不到这样的数字,第一季度,全省省市级医疗机构实际住院补偿比仅为41.1%,而根据《2011年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的规定,实际报销比例达不到总费用40%的,实行40%保底补偿,在省市级医疗机构看病,合作医疗的补偿水平较低,这样的补偿水平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作用显而易见是有限的,过低的保障水平也会挫伤群众参合积极性。
3、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较为困难。
作为合作医疗承载的主体,定点医疗机构承担着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重大任务。但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基本形成,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潜在的医疗资源市场也逐步形成,作为救死扶伤的医院也参加到市场经济竞争中。医疗机构出于利益,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状况时有发生,参合群众联合医院将原本不可报销的诊疗项目篡改为可报销项目,原本不该由合作医疗补偿的诸如交通事故、打架斗殴等也通过种种手法获得补偿,这些都成为合作医疗长远发展的障碍。
4、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急需完善。
合作医疗开始之后,为处理日常事务,各地纷纷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中心”,隶属当地卫生局领导管辖,这种管理模式在本身就造成了一种矛盾,卫生局既要办医院,搞医疗机构建设,又要管医院,防止医院利用医保搞经济收入,作为卫生局二级机构的“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的职责是监督管理医疗机构规范医疗、合理诊治、按章办事,可是又不能管得太宽,限制了医疗机构的发展,同时,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不具有行政执法处罚权,医院出现重大违规行为还是要通过卫生局来处理,这种“管办一家、权责不明、赏罚不清”的状况给合作医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惑。
5、合作医疗工作人员流失现象严重。
合作医疗经办人员在县和乡镇工作,且在乡镇的居多,目前,由于在基层工作的人员待遇不高、条件艰苦、岗位职责也不明确,于是,在很多地区,“招一批,走一批”的现象经常发生,经办人员流动性较强,经办队伍无法稳定下来将严重影响合作医疗的稳健发展。
6、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有限。
部分乡镇卫生院房屋设施简陋、医疗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有的村卫生室医疗用房都成困难,医疗器械基本上以“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为主。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大部分在岗人员均是中专学历,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素质不高,无法应对稍微复杂的疾病诊断治疗,导致大量的参合农民转而就诊于市级或省级医院,增加了群众的就医成本,打击了参合的积极性。
二、原因分析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筹资工作代价高、工作难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不够,群众不明白参加合作医疗的好处和意义,部分群众还残留着狭隘的思想,认为自己交了钱,但没享受到服务,是在为他人服务。
2、合作医疗补偿水平不高,主要还是制度本身的因素,“广覆盖、低水平”的制度理念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一制度不可能像城镇职工医保那样较高的保障水平,部分地区设立了较高的起付线和较低的补偿比例,更使补偿比例变得过低。
3、医疗机构难监管、经办机构监管难、工作人员不稳定,原因在于政府对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组织管理出现偏差,没有准确的给予定位和赋予适当的权利。
4、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不高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卫生医疗资源的投入不均衡,占全国人口30%的城市地区却拥有70%的卫生资源,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投入过少。
三、意见与建议
1、加强合作医疗宣传工作,探索建立长效的筹资机制。
通过强劲有力的宣传工作,比如“某人患大病,因参合合作医疗而得到补偿,有效缓解了经济压力”等典型事例,让群众意识到这是一项在政府的帮助主导下切实为民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的互助共济保障制度,让群众在思想上对合作医疗制度有彻底的认识。同时,应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简便易行的居民个人筹资方式,扩大筹资渠道,建立便捷、高效的缴费机制,可在群众自愿、签订委托协议并在村公示的前提下,采取由乡镇财政所、信用社从上级转移支付给群众的各项补助资金中代缴群众个人缴费的办法,减少筹资成本。
2、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方案,提高补偿比。
合作医疗补偿方案是合作医疗工作的指南,设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方案,在广覆盖的同时,有重点的提高部分疾病的补偿水平,尤其是常见重大疾病,降低门槛费用,不断提高补偿水平,才能使合作医疗得到群众的广泛拥护。当前,合作医疗按病种付费已经开始试点,在经过科学的统计与评价后,将部分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法、治愈费用、治疗效果评价系统的归纳,并给予一个比较高的补偿水平,群众只需自付很少的一部分,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应该大力推广,既提高了补偿比例,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上涨,还使医院在短时间内获取了医疗资源。
3、构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体制。
应该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将补偿符合率、次均费用增长幅度、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等量化考核标准纳入对医疗机构的目标考核内容,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以多种方式,灵活监管,比如现场监督、电话回访、走村入户调查、病历评价、预留风险保证金等方式,确保医疗机构“合理诊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不断规范医疗机构行为,建立和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实行举报投诉和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对违规行为应严肃对待,严格处罚,切实将监管与警示联合,保证医疗机构依法、合理开展合作医疗工作。
4、明确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权责,加强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
当前,合作医疗县级机构和人员编制已经基本落实,但是在乡镇,人员编制、明确职责、如何分工尚无统一明确的规定。落实乡镇专职审核人员编制、确保监管职责落实到位迫在眉睫。针对目前各县(市、区)合作医疗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建议由省政府按各地农业人口数明确合作医疗运行监管工作经费的配置标准,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医疗保障的统一已成为可能,安徽省有八个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合并,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医疗保险的统一必然要求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组织问题也需要规范合理。
5、要提高乡镇医院的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范文5
【关键词】公共卫生;城乡一体化;现状;对策
昆山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处上海与苏州市区之间,总面积927.68平方公里,是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1]。近年昆山还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蝉联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一名[2]。昆山交通便捷、教育发达、国际化水平高。财政收入60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工业总产值8200亿元。2012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27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30元,居全国所有城市之首[3]。目前昆山是江苏省3个试点省直管县(市)之一。2012年九三学社昆山市基层委员会为了解昆山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调研发现的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基本情况
昆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把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放到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促进民生和谐的高度加以推进。
1.1公共卫生网络基本健全在加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工作的同时,加大农村公共卫生网络建设。已经成立11个镇级预防保健所(增挂卫生监督分所牌子),承担辖区内的卫生监督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妇幼卫生、初级卫生保健等政府公共卫生职能。卫生监督分所主要开展餐饮业、公共场所、职业卫生、医政执法等卫生监督工作。健全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40家,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
1.2医疗卫生设施显著改善公共卫生中心规划方案通过了市委市政府审定,西部医疗中心企业搬迁工作基本完成。开发区长江和千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竣工启用,陆家夏桥中心开始土建,新城域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线竣工并运行。加快建设了专科性、功能性公共医疗卫生机构,鼓励社会办医,花桥泰和绿地肿瘤专科医院列入市重大建设项目,宗仁卿1500床位规划及复旦耳鼻咽喉专科医院设置获批。
1.3基层卫生队伍逐步壮大2011年编制总数从2900名增至6174名,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有效解决了护士不足和支援城乡基层医师编制问题。实施“五个一批”人才培训机制,加强基层社区和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全市已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1596名,185名乡村医生完成了为期3年的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并取得了毕业证书,105名乡村医生通过了全国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全市已定向资助昆山籍全科医学生164名,社区卫技人员占82.02%,社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率达90%。卫生部门已组织500多名市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社区,组织市级医学专家定期轮流坐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1.4卫生惠民政策不断扩大
1.4.1大力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化城乡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价销售,社区门诊人均医药费用下降20%以上。
1.4.2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市镇两级财政按常住人口人均35元的标准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数量,足额预算安排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经费。
1.4.3大力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全面完成15岁以下人群第一轮乙肝疫苗补种工作,认真落实“两癌”筛查、农村妇女补服叶酸等重大妇幼卫生项目上,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04.66/10万、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率分别为407.00/10万和6.47/10万,呈现持续走低态势。
1.4.4大力推进智慧卫生项目建设全市18家医疗机构之间实现病历数据共享,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并开展居民健康信息数据采集。
1.4.5大力加强居民医疗卫生保障把具有本市户籍、不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的全部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全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大病补助和医疗救助制度。5万元以上至20万元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已调整为95%。对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实行统一的社会医疗救助,扩大了救助范围,包括五保户、低保人员、低保边缘人员、城镇三无人员、特困职工、重残人员以及本市所有年度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超过一定金额的人员等八种对象,提高了救助标准,并实施保费救助、实时救助和年度救助。2011年,取消了20万元大病报销封顶的规定。
2存在问题
昆山市卫生城乡一体化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农村卫生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仍然存在卫生资源与人才在市级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过分集中,因而造成不少居民只信任城市大医院而不信任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患者不管患大病还是小病,都挤向城市大医院,这种局面导致了“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不合理就医格局,造成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来就不够充足的医疗资源被闲置浪费,部分定向培养全科医生毕业后通过多种渠道流向市级医疗机构的恶性循环。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尚存在业务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以及公共卫生、妇幼卫生等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比较突出。
2.2卫生保障覆盖不全面近几年,昆山市的医疗保障覆盖面虽然逐年扩大,但被征地农民及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并未全部纳入城市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距,农民自我保障能力相对不足。另外还有一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如何妥善处理成为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差距,使低收入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保障,才能真正体现本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2.3卫生服务费用分担不公平自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市的经济每年都保持平稳增长,当地群众总体收入得到大幅增长的同时,其收入水平的差距也日益明显。不同收入水平却能够享有同样的卫生补贴,交纳同样的费用享受同样卫生保障的体制违背了支付能力高的社会成员应交纳较多的卫生服务费用的筹资公平性的原则。从这个角度看,低收入群体要与高收入群体缴纳相同的费用才可以享有同等的医疗卫生服务,他们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3对策
3.1建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对于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利益,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城乡联动分工协作机制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发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支持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机构等)的发展,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从而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医疗服务的协调性、连贯性、整体性,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益。
3.2完善相关政策与制度
3.2.1卫生政策随着农民从自然村落向城镇的集中及全市交通道路框架的完善,亟需重新制定公共卫生考核指标体系,要以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和30分钟急救医疗服务圈的角度进行布局,适当集中卫生服务站资源。推进医疗资源信息透明化,方便市民在有需要时快速了解各医院的床位、挂号响应时间等信息,缩短市民获得医疗服务的等待时间;参考上海[4]等地经验,适时推出网上挂号市级统一平台。
3.2.2医保政策在科学测算基础上,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包括管理的一体化、保险筹资的一体化以及补偿机制的一体化。在管理一体化基本实现的情况下淡化城乡差异,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医疗补偿范围和补偿水平。目前昆山的医保已经产生了缺口,随着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医疗救助的对象进一步增多,医保“僧多粥少”“入不敷出”的现象将更严重。要体现医保的“基本性”和“均等化”,在不降低报销比例的前提下,对各病种的治疗路径和药品要有较为明确的约束,防止出现一少部分人消耗光所有资源。
3.2.3财政政策为城乡居民提供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公共卫生保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5]。要加大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需人才培养、设备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3.2.4价格政策适当拉开城市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的价差,促进患者的合理分流,增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延伸服务项目。
3.2.5人事政策适当增加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在收入和发展机会上向农村卫生人才倾斜。提高农村卫生人才的收入,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吸引合格的医疗人才到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定向培养的基层和农村全科医师,应严格依据入学前协定分配到社区就业。
参考文献
[1]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郡县域经济(政府认同的百强县评价机构).2012-12-10.
[2]2012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榜单.福布斯中文网.2012-09-26.
[3]撤县设市.中国昆山网.2011-07-07.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范文6
答:县级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是连接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纽带,直接服务9亿多人民。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并以改革促发展,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是贯彻落实“保基本、强基层”的必然要求,是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也是统筹城乡卫生发展的重大举措。
“十二五”医改规划提出,要把县级医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县级医院率先推进改革,可以为整体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探索和积累经验;通过增强能力和水平,分流患者,缓解城市大医院的压力,为城市大医院改革创造条件;通过发挥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带动乡村医疗卫生的协同发展,提高医疗体系整体效率,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效。
2.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新机制。同时,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3.在破除“以药补医”、改革补偿机制方面,《意见》提出了什么要求?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破除“以药补医”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鼓励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形式,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试点县级医院的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具体来说,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是充分发挥医疗保险补偿和控费作用,推行总额预付和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加强总额控制,改变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科学诊疗,合理施治。二是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合理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护理、手术等项目价格,使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三是规范药品采购供应,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建立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集中招标采购机制。四是全面落实和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政策,禁止县级医院举债建设。
4.为什么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专门提出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答:调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医务人员改革主力军的作用,是改革各项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意见》就医务人员最关心的身份、待遇和职业发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科学合理确定人员编制,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编制备案制;自主确定岗位,并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二是要深化用人机制改革,落实县级医院用人自,全面推行聘用制度,逐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完善卫生人才职称评定标准,突出临床技能考核。三是要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体现技术服务价值。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适当拉开差距。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水平。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
5.为什么提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县级公立医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主体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的重要举措,是激发医院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合理界定政府和公立医院在资产、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权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机制,理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健全医院运行机制,既有利于调动医院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又有利于提高医院决策的科学性,也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医疗行为的监管。《意见》明确提出:一要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决策监督机构,实行院长负责制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二要优化内部运行管理,鼓励探索建立医疗和行政相互分工协作的运行管理机制。三要完善绩效考核,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医院总体工资水平等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