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范文1
农家特色餐饮区里面有32间面积不等的餐饮包厢,可供800多人就餐。渔人湾垂钓区有专门的垂钓亭供游人休闲垂钓,湖里鱼类资源丰富,还放养了蟹、虾、甲鱼和黄鳝等,这些都是野生放养的,属纯天然无污染水产。渔家小村度假区临湖有一排农家建筑风格的木质别墅,每栋别墅通过栈道连接起来,都有单独的钓鱼台,提供游玩、住宿、休闲一体化服务。宾馆会务区的客房设计新颖,档次较高,而且功能设备齐全。宾馆具不同类型,有迷你宾馆,还有富有江南特色的四合院、绿色家园。农庄内有8处大小不同的会议室,中式古典的桌椅摆设体现了农家特色。长三角生态休闲渔庄的水域面积有27hm2,陆地面积也有1hm2。在渔庄内有国家级婚育文化基地、水上运动中心、户外拓展区、渔家客栈、绿色家园、娱乐休闲等活动场所。在婚育文化基地可以举办各种风格的婚礼庆典和宴请,很多新人也会选择到这里拍摄婚纱照,还可以体验到抛绣球、骑白马、坐花轿、走鹊桥、拜天地等中国传统婚庆文化。游客还可以参加电视台在水上运动中心、户外拓展区、弥漫的战场等场所拍摄的冲关挑战类节目。目前浙江省观光农业已基本形成了以种植业、畜牧业为支撑产业及多产业支撑的3种产业依托模式,其中多产业支撑模式包括种植业与畜牧养殖结合,种植业与水产养殖结合,种植业、畜牧养殖与水产养殖三者结合[5]。宁波大桥生态农庄采用种植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与观光旅游四者结合的多产业支撑模式,跳出了单一观光休闲型、观光生态型农庄发展的枷锁,形成“以农促旅、以旅促农”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走上了一条集种植加工、休闲旅游、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和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高效型多产业的发展道路。
2经验
2.1创新经营模式
通过实施数字化农场、信息化技术等项目,农庄建立了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经营的一套现代农业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农庄采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千家千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起来。目前,农庄已与19个生产合作社结对,与周边5000户农民签订了蔬菜、水产订单协议,辐射周边0.66万hm2种植土地和养殖水域。农庄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加快技术推广,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农庄与农户之间的合作信任度。此外,农庄坚持经营规范化、规模化,所有温室大棚统一管理,实施精准定量栽培,保证农产品的品质规格。
2.2推广应用新技术
农庄自主钻研创新技术,兼收并蓄引进技术,大胆开发项目,以项目启动产业,以产业带动项目,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力,引领现代农业“生态化、精品化、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力求走在浙江省同行前列。2006年以来,农庄共承担和参与各类科技项目50多项,通过新品种认证1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9项。农庄在宏观上突破传统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循环经济主导发展;在微观上突破地域土壤限制,引品种,重研发,创效益。此外农庄坚持举办春季农庄新品种、新科技展示展销会,邀请专业人员来举办讲座,不断转变农民经营理念,总计培训农民1.6万人次。不定期举办毛豆、刀豆标准化生产种植能手和标兵评选活动,推广先进经验。
2.3举办节庆活动
农庄每年举办慈溪市花卉博览会、艺术展、渔食文化节、南瓜节等多项博览和节庆活动,打造文化展示平台。尤其是慈溪市花卉博览会为实现游客与农庄对接、客商与本地花卉市场对接提供了开放平台。通过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全面提升了农庄软实力和品牌价值。
2.4创新经营思路
农庄分3期启动项目建设。初期启动休闲农业经营,中期进行旅游项目的细化和完善,后期进行旅游品位和内涵的提升,有效地避免了建设周期过长造成资金上的压力。其次采用主导产业支撑,休闲产业为辅的战略,若仅以休闲、游乐设施为主,必然造成淡季企业经营效益的下降与维护成本的增加。再次,农庄的文化品牌意识强烈,将旅游产业与文化融合,打文化牌,打造多个文化平台,打响了农庄品牌。
3问题
农庄总体规划布局合理,在功能上满足了游客的心理需求,使功能与景观形式有效地结合,但部分区域人工建设成分过重,如渔人湾整齐划一的湖岸和大观园内人工设施过多的水面,与农庄的田园风格不符。人们从“水泥森林”来到农庄,就是为了体验与城市完全不同的田园乐趣,呼吸清新空气,感受宁静的气氛、淳朴的民风,欣赏生机盎然的花鸟林草,亲自收获枝头的鲜果,品尝新鲜的瓜果蔬菜[6]。再之,农庄内的景观处理和后期维护还有欠缺,几处亭廊的基础部分没有做美化措施,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庄内的乡野古朴气息。几处卫生设施和景观小品受到损坏但没有及时更换或修缮。
4建议
4.1合理游览路线在进行市场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园区内的游憩资源进行挖掘和创新,要结合特色景观和生态产业项目策划不同类型的旅游路线。例如按照特色,可分为娱乐线、科技线、品果线和养生线4条游览线路,为游客提供具有不同功能的线路,游客也可以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线路进行深度游玩。本文来自于《浙江农业科学》杂志。浙江农业科学杂志简介详见
4.2加强景观营造农庄内生态农业大观园、宾馆会务区和特色文化区的景观效果优良,尤其是在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上,不同功能区风格不同,并且考虑到乔灌草的有机结合,在各个区域合理配置,这些成为农庄内有力的补充和点缀。但其他功能区的景观营造相对薄弱,尤其是渔人湾沿湖一带,可在滨水位置和水中种植荷花、睡莲、芦苇等耐湿和水生植物,提高水体的景观性。
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范文2
旨在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并提高农业高效功能[2]的生态园发展势头很好,在农业发展和城乡旅游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赋予了显著的中国特色[3]。但总体来讲,我国华北大部分地区生态园发展规模很小,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以自然修复为原则并为人们提供游憩环境的生态系统;生态园内产业规模单一,未能系统地对生态园进行专项配套规划,无法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文化特色;未与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高效衔接,导致生态园后期产业升级时问题重重。现从园林景观方面就生态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配套设施不到位规划设计破碎化
发展休闲农业,创建生态园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品味,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因此涉及到生态园建设的相关问题,各部门之间应积极配合;在规划设计中要有总体规划思路,对生态园功能分区和主要建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政府指导、各部门配合、市场化运作、商业化管理”的发展模式,以生态农业、文明旅游、绿色餐饮、文化旅馆、科普教育为实体,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观条件进行地势、水体设计和空间上功能分区,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绿色能源,突出资源综合利用,使产、学、研、游、居相结合,建立具有当代特色的现代农业多功能生态园。
三、对各年龄段使用人群定位模糊
由于人们厌倦了城市之中的快节奏生活,很多人利用节假日观光旅游,体验美丽大自然赋予生命的价值。在这里他们可以采摘体会丰收的乐趣;可以垂钓品味悠闲的生活;可以踏青寻找大自然的空灵……生态园的建设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如为儿童建立科普教育,提高儿童对大自然的认知能力;年轻人可以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针对其独有的乡野情怀,建立户外休闲、果品采摘等特定区域,缓解压力,由感官初级体验上升到高级体验,再到浑然融合的终极体验[4],层层递进,流连忘返;老年人由于长期在“水泥立方体”中生活,加上城市污染雾霾天气的影响,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和生理出现问题。生态园在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如为其设计步行、坐息空间、交流空间和养生保健疗养空间,在植物造景和色彩搭配上要满足安全性、可识别性等原则,改善在长期居住封闭城市中造成的情绪失落、焦虑恐惧。总之,针对不同的人群,设立适宜的活动空间或建立几个园中之园是很有必要的。
四、缺乏地方特色 文化承载力弱
近几年来,很多地区都在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十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白云生态园依托广府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赵国文化,凝炼成“志成通天”的企业文化;邯郸市邯山区在建的“第一高科技生态休闲园区”,以赵国廉颇蔺相如“将相和”文化为依托,修建主题公园、廉颇祠和雕像等,在体现其主题文化的同时,弘扬古城邯郸悠久的历史文化,实现了生态园多功能兼顾。生态园有了文化承载力和创意特色,表现的主题也就显得鲜活了。生态园作为陶冶情操、拥抱自然、保健疗养、消除疲劳的景观长廊,兼具多种功能。在其规划设计中应注意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功能模式多样化、管理维护明确化、选址建设科学化、产品服务人性化”的宗旨实现生态园绿色健康发展。
五、结语
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范文3
关键词:生态休闲;农业;宝鸡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126-02
1 休闲农业概述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旅游休闲已越来越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农业是一种结合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的农业新模式[1],是将生产、生活、生态结合为一体的新产业[2]。发展多功能休闲农业可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转移就业[3],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同时,可以开发农业资源,修复农业环境,还可以促进城乡信息、科技等多领域的交流。以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生态园的规划为例,对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既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探索,也有规划设计的实践。
2 宝鸡市新育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现状
2.1 新育生态园概况 新育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齐西村,隶属宝鸡新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成立,计划共投资2 80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67hm2,目前是省级生态园区,有新打机井2眼,1台变压器。生态园主要提供园林绿化,农业种植,家畜禽、淡水鱼养殖,农产品销售,垂钓和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等。现在,园区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将生态园的种养殖基地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并聘请山东寿光资深技术员全程全面指导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园区品位。
目前,园区已完成投资1 500万元,正在建设家禽饲养基地,日光温室、垂钓、种植、养殖已出具规模。游人可自行采摘、喂养、垂钓、健身和娱乐等,是集有机食品和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以观赏农村风光、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家生活、进行农业教育、品尝农家餐饮为主要内容,将自然景观与农村独特的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休闲度假需求的一种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是合理开发农业资源、拓展农业功能的有效平台。新育庄园向游客提供休闲度假的机会,游客通过交流沟通、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业生产等亲身感受融入到农村中去[4]。
2.2 生态园的发展目标和宗旨 生态园区建设追求生态、绿色、环保,以无公害有机蔬菜、绿色生态果园、生态循环养殖为目标,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建设生态观光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作支撑,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兴农、富农、健民、强民”为宗旨,依托北坡森林公园的生态优势和运粮寺的人气优势,努力建设集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围绕“陈仓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后花园”的定位,拟建设提供设施种养殖、农家山庄、垂钓休闲、自由采摘、QQ农场体验、苗林观光等服务项目。
2.3 休闲产业规划布局
2.3.1 农业种植区 建有QQ体验农场,提供100多块免费地块,并为游客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农耕工具。
2.3.2 生态养殖区 建设猪舍7座,羊舍1座,占地6.7hm2存栏生猪1 100头,为关中黑猪,主要喂草料和玉米,55kg左右出栏。羊180只,有山羊和绵羊等。
2.3.3 绿色采摘园 在生态园北部建成高标准蔬菜日光温室26座,采用一面坡冬暖式下挖式温室大棚,后墙和侧墙均为土墙,保温效果好。种植黄瓜、小乳瓜、西红柿、茄子、豇豆、小礼品西瓜等8个品种,大力发展有机蔬菜水果种植,在生态园南部建成占地11hm2的樱桃、葡萄、沙桃、猕猴桃、黑巨李等优质果品基地。
2.3.4 休闲娱乐区 建设8 000m2的接待建设中心1处,餐饮部的所有食材从养殖、种植、采集加工到销售均为自主经营生产,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保障,是无污染、无公害的新鲜蔬菜和绿色食品。黑猪肉是纯粮食喂养,富含多种营养,具有延缓衰老、降低胆固脂、改善续页循环等普通猪肉没有的营养价值;羊肉品类齐全,绿色环境无污染,营养价值高,食疗药疗效果明显;地下深水井养的特色鱼肉,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羊肉泡、四季烤肉、农家菜等地方特色小吃开辟了农民增收新渠道,建有标准运动体育场、台球桌、篮球场等,配套有星级宾馆住宿,冬季取暖采用原始火墙。
2.3.5 自然风光 引进合欢、国槐、油松、雪松、樱花等名贵树种建造8hm2景观林区,蔬菜、水果无农药、化肥污染残留。建成面积0.7hm2的垂钓池1座, 让游客在宁静、清新的大自然环境中低消费、高享受。
2.3.6 有机肥料利用 采用了在沤粪池发酵有机肥。在宝鸡市农技中心的帮助下建成50m3沼气池。动物粪便通过管道排入沼气池,利用沼气做燃料和照明,利用沼渣和沼液浇地种菜、养鱼,实现了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养殖厂的猪粪、鸡粪,在沤粪池里沤发一段时间后,用作有机肥,沼渣肥浇地,达到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利用,与化学肥料相比,这些肥料具有营养全、肥效高等特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2.4 休闲旅游与农民就业 示范园建成后,长期雇佣村组80余名农民入园务工,使周边群众有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既能辐射带动当地就业[5],增加国家税收,带动相关行业,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又能实现老百姓菜篮子市场长期稳定,通过雇佣劳动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增加农户收入。同时积极推动农产品向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方向发展。
3 生态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羊舍空间较小,换气设备不能满足需要,排气不顺利。计划投资扩建羊舍,更新换气设备。
(2)沼渣、沼液主要用做肥料,但沼气利用不理想。因生态园离住宅区远、资金不足等原因,沼气利用存在困难。希望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提高沼气利用率。
4 今后发展的方向
将增加粮食作物的种植(小麦、玉米)面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经济消费产品。新育生态园的休闲农业发展不但是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环境净化与生态保护,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在生态园内部合理安排物质循环,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料的输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产品输出,达到生产发展、生态保护、能源再生利用、经济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邱佳,史亚军.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214~317.
[2]范水生,朱朝枝.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J]东南学术,2011(2):72-78.
[3]许艺娜.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初探[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25(5):104-107.
[4]乔春妮.凤县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范文4
摘 要:农业观光园是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园林已开始从城市向城郊和乡村蔓延,真正朝着大地园林化目标迈进。这种趋势可极大地促进园林绿化进程,对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生态;田园;观光
Abstract: 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Park i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of the 21st century, is a new form of garde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landscape gardens and ecological combine, ie the dire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Garden from the city have begun to spread to the suburbs and rural areas, the real forward towards the goal of Landscaping. This trend can greatly facilitate the process of landscap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China's forest coverage,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protect the survival of our planet.
Keywords: agriculture; ecology; pastoral; tourism
一、农业生态观光园的认识
农业生态观光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区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融生产生活、生态保护、科技研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信息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发展园林。近年来,现代都市农业生态园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产业格局的重大转变。农业生态观光园不仅可以让游人参与生产、管理、收获等活动,并可欣赏、购买和品尝园内生产的作物,推动了现代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园在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休闲产业发展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二、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在享受着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城市喧嚣给他们造成的侵扰,各种城市综合症也因此产生。而我国城市中有限的公共绿地,由于面积小,污染严重等原因,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紧张工作之后的放松身心和亲近自然的需求,面对这一现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寻求一种工作之外的,既经济,又能使自己全身心地融入自然的生态型旅游形式。
适逢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各地市城郊和乡镇结合自己的农业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相继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面积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些园区内为了突出高薪农业特点,大多数栽植一些优良品种果树、稀有蔬菜和新潮花木,在绿化设计和道路规划方面也做得很好,有的还设立了一些园林小品等娱乐服务设施。观光农业正在迅速发展的把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及园林绿化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产业。承载观光农产品产出,游人观赏和园林绿化的正是农业观光园。
三、农业生态观光园中建设思路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农业生态观光园的规划建设,除了必要的生活、办公、服务设施应率先定位以外,不宜搞太多的固定建筑,保留古老朴素的农村特色,务求实用,要充分利用农作物及各种绿化植物,装点园内每一块地、每一个角落。所有道路、停车场、房前屋后都可种上绿化植物或蔓生的瓜果蔬菜、葡萄,实现园内水平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让游人能更多地在绿荫下漫步,在树下、棚架下可适当布置一些取自自然的石质、木质、竹材等的凳子、椅子供游客休息、纳凉,从而造就一个亲绿空间。根据园内地形及土壤置地条件,做好种植、养殖及其他功能区域划分。总之要充分运用园内每一寸土地。
2.借鉴公园和旅游景点模式
农业生态观光园是以种植蔬果、花草、粮食和养殖各种畜禽、鱼、鸟为景观的“农业公园”。因此凡是涉及农的内容都可以在园中设置,但布局要合理,讲究科学性和艺术美感,而不是简单的拼凑和组合。尤其必须从生态平衡、食物链、生态循环角度考虑,把种植业、养殖业及资源的综合利用科学地展现出来,让人们既能感受到公园的清新、雅静,又能使人们了解和学习农业,将科学知识融于游玩娱乐中。
3.突出新、奇、特
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作物、饲养的畜禽为主要观景对象,具有生产性的景观园,观赏的季节性很强,园中景观随时间不断改变。自然界中被人们认识栽培和养殖的动物种类非常繁多,花草、蔬果、药用植物、观赏植物、珍禽特畜、名鱼虫鸟应有尽有,可以采用各种设施及培养条件,引进国内外的新品种。[2]如在北方引种南方的番木瓜、甘蔗、菠萝、蝴蝶兰,国外的彩色甜椒、异形番茄、水果黄瓜等,使异地他国的动植物在本地安家落户,这就体现了新和特。另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栽培方式和农艺技术,赋予植物生长状态的奇特感,从而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
4.把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有机结合
观光园作为科技展示、科普教育的基地必须全方位展示农业历史、农业发展成就。现在人们已开始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传统农业的某些生产方式又回到人们的身边,如现在提倡搞有机农业和自然农业的某些做法,有些地方已出现“放养鸡”、“放养猪”的养殖方式,种植农作物提倡间作和轮作,这些传统农业的做法应在观光园中得以充分的展现,使观光园成为自然科学和农业的“大学堂”或“博物馆”。
三、农业观光园中的园林设计
1.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要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地貌风景点的分布和园内活动的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以农、林、牧业生产为主导,田园风光旅游观光为特色,遵从循环经济理论,使整个园区形成以“水、田、园、舍、林”构成的生态农业景观;整体布局仿农村村落而建,形成和谐的、亲近自然的乡村风景区。
在现代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而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必须突出生态景观、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生态景观是生态园成功的重要基础,本设计根据保护利用与建设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尊重并努力打造乡村生活场景、风景等,建造典型的乡村景观结构原形的景观模式:水、田、园、舍、林。
2.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参与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文学家、诗人陶渊明的这句诗描述的遁仕田园,荷锄而归的生活,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向往的时尚,每逢节假日市民纷纷涌向郊区,寻求在喧闹的城市中无法得到的放松、休闲。农业生态园因此应运而生。
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已成为当前旅游的重要方面。本设计注重人的参与性,农业观光区、果园采摘区为游客提供亲身参与农事活动的场所,使城市游客广泛参与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亲自动手获得乐趣和相关的知识,使他们多层面地体验农产品饲养、种植、采摘、加工、收获;动物的驯化、逗趣;野生动物的保护;农业高新技术的操作及农村生活的情趣等等,可以让游人在其中尽享田园之乐。
3.“小桥、流水、人家”的居住空间格局
前庭后院、院系村落满足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小天地”情结,小桥、流水更是将这种空间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本设计以不同的元素作为各居住区间独特的语汇,青石桥、木平台、荷塘、水车、谷仓、农事活动浮雕、欧式教堂… …共同营造不同的生活情景;小桥、流水联系各居住空间,联系整体格局。
4.设计原则
1)服务城乡,发展高效农业
规划布局上应充分体现在现代园区基础上结合旅游度假区和未来城乡理想社区的基本要求,突出易于生产服务和多元经营的体系性、合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实现园区开发的产业化、生态化和高效化。
2)“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突出生态。本着因地制宜、节省投资的原则进行合理的项目与功能分区。而美观则是要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
3)统一规划、有力实施
生态农业观光园应着眼于新世纪、新形象、上一流、成精品的发展方向。
4)突出创新、重在利用
充分利用生态学、美学、园林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农业生态观光园的文化形态、物理形态、生物形态的分布位置及比重,突出创新,达到均衡与和谐,同时应充分保留和利用当地原有自然资源,表现田园风光和森林景观。
5)功能设置
休闲观光功能:是农业观光园的主要功能。在景点分布上一定要紧凑,不能太散,布局要美观合理,一种景观和一个品种的面积不能太大,沿着观光游览路线应不断变换内容,每一物、景观都要有文字说明,要让游人感觉是在逛公园,而不是在旷野农田。
体验和参与功能:可以辟出一片供游人参与农事活动的“农耕乐园”或“自耕园”,准备一些农机具、农事服饰、种子种苗等,让游人参与赶牛犁地,播种栽苗、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农事作业,体验农耕生活的辛劳与乐趣。[4]同时可增设采摘、收获、加工、品尝的参与项目,让游人感受农业丰收的喜悦。传统的畜力农机具、水车、风车、纺纱机、织布机、石碾、石磨等和现代的小型耕种收获机械、加工机械都可布置供游人参与,以增强观光园的农耕文化气息和丰富游人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
四、结束语
农业观光园是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园林已开始从城市向城郊和乡村蔓延,真正朝着大地园林化目标迈进。这种趋势可极大地促进园林绿化进程,对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国莉,骆海峰,陈呜春,等.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J].生态环境,2005,14(3):439—442.
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范文5
农业旅游是近几年风行全球的新兴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农业旅游在各省辖市由南向北逐步兴起,尤其是地处长三角腹地的苏南地区。苏州农业旅游发展具有独特的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空间非常大。苏州素有“鱼米之乡”的盛誉,广袤的乡村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人文活动、民俗文化、景观意境等融为一体,构成江南水乡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具备发展农业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更为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资源和观光休闲场所。2009年苏州农业旅游年接待游客1750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22亿元。本研究以苏州市农业生态旅游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力求建立更为科学的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评价、保护与开发模式,为科学地保护与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提供依据。
2研究区域概况
2.1研究区域地理区位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湖州,西抱太湖,与无锡、常州隔湖相望,北依长江,与南通相望。苏州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距上海80km、杭州150km,距省会南京219km。
2.2农业资源景观要素类型苏州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相关的农业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以传统的景观要素分类为依据,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2.2.1自然要素资源优美的自然要素为发展农业旅游业提供了充足的条件,4个主要自然要素类型吸引了大量游人: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低山丘陵山地地形;2)河系水文网络纵横交错,水域风貌极富自然特色;3)沉积平原形成大面积半湿地水稻田景观;4)植被类型丰富。
2.2.2农耕文化资源农耕文化是指农民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农业风俗文化。苏州地区的农耕文化以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集合农业耕作习俗、茶文化、饮食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集合苏州地区独特文化内容和地域特征,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文化类型。
2.2.3旅游产品资源苏州地区农业旅游产品的资源与开发已展现出比其他地区同类产品更为成熟的特征,并且一些已颇具规模,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资源丰富了农业旅游开发和拓展内容。
3苏州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苏州农业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现已经有300余个农业旅游景点。苏州农业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建筑文化等融为一体,构成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乡村景观意境,其中建筑文化以及以吴文化为代表的乡村人文与民俗活动已形成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四大模式:1)以临近传统旅游区和城乡结合部特点的农家乐式乡村游,如旺山村、蒋巷村;2)借助自然资源的农业生态园,如相城区农业生态园等;3)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结合产业文化形态,如阳山水蜜桃、阳澄湖大闸蟹等;4)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依托的农业园,如未来农林大世界、昆山市生态农业旅游区等。
4苏州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4.1缺乏总体发展规划,景点空间分布不平衡苏州农业旅游功能层次划分缺乏整体性和层次感,即没有从全局角度出发进行产业布局与国际化旅游的要求相差甚远。致使一些农业的旅游项目开发上,不能发挥出整体效应的最大功效。一些旅游产业组织还存在形象不够统一、服务不完善等问题,也制约了苏州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4.2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旅游缺乏自身特色目前,大部分农业旅游的地域特色不明,文化内涵肤浅,内容单调,多以钓鱼、吃饭为主,内容与形式雷同。农业旅游产品的特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此外,没有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农业生产的自然状态,没有发掘农村文化的深刻内涵,缺乏高档次、多功能、知识性的农业旅游活动,无法体现农业旅游自身的魅力,降低了农业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发展后劲不足。
4.3农业旅游产业带动性差,配套设施不完善在消费构成中,以餐饮和棋、牌、麻将等低消费开支为主,而主题风情风俗的农业娱乐和特色农产品购物等其他开支较低,导致整体消费水平低,使农业旅游产品处于低质量、低收入的经营状态之中。此外,农业旅游业配套设施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服务不到位,使农业旅游的品味下降,相关产品的质量不能实现预期,经营难度加大,收入水平比较低。苏州地区现有的一些农业旅游景点经营分散、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备造成了农业旅游区开发的劣势,难以形成理想的开发规模。
5苏州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建议
5.1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在开发农业旅游的过程中,苏州地区要发挥自身优势,突出苏州地方特色。一定要注重各地的比较优势,把自身原有的条件塑造成亮点、卖点,把自然、人文、社会资源以及项目的要素资源组合起来,塑造出与苏州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相协调,与群众富裕水平生活要求相一致,与旅游品牌、产品质量相匹配的农业旅游精品。实现特色与个性相融合、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
5.2优化空间布局、加强统筹规划应进行全面规划,项目总体规划要充分反映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旅游的主导思想,明确全市农业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方向;应充分考虑到农业旅游资源的分布现状特点、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及不同地域农业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改变个别地区农业旅游业经营规模小、分散和不连片的状况,将农业旅游开发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优化农业旅游产业空间结构;规范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营造有利于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环境。
5.3加强特色旅游产品策划在开发农业旅游产品时,要把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使产品内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要通过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由以传统观光为主的单一结构向文化观光、商务旅游、度假休闲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多元结构转变。根据苏州各地农业旅游的旅游资源、产品特色、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状况、城市居民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性、对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的认同感,来设计和培育有特色的农业旅游业,尤其要选择一些在旅游市场上具有优势的旅游区加以重点开发,培育旅游精品;包装策划不同的旅游线路产品,既要满足多数人需要的大众化产品,又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特色化、个性化产品,以适应现代社会更高的物质、文化需求和旅游消费需求。使农业旅游成为本地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5.4增大宣传力度要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各种媒体和机会,面向客源市场,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推广,把宣传农村文化和普及科学知识作为推进农业旅游的重要抓手。此外,交通建设、水电供应、卫生等设施和服务为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所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接待水平是农业旅游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可在重点旅游区与市区之间开辟周末或节假日旅游专线,为市民出游提供方便。同时,在景点内部也提供一定的交通设施,提高农业旅游空间整体的服务接待水平,让游客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6相城农业生态园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案例研究
6.1项目概况苏州市相城区,东邻上海,西濒无锡,南接古城,北依长江,全区下辖4个镇、4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度假区,拥有496km2土地和74万人口。相城农业生态园是规模较大的生态农业旅游精品,包括苏州中国花卉植物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相城生态园原来被当地人称为“北大荒”,上万亩的滩涂沉降地带地,杂草丛生,洪水频仍。2003年起,相城区在复耕这方荒地中,把“北大荒”陆续建成了由生态农业区、生态休闲区、生态科普区、生态农庄区、生态保护林区五大区域组成的生态农业园,并建成了200.00hm2规模的花卉植物园和133.33hm2的荷塘月色湿地公园。
6.2开发模式及优化改进相城农业生态园开发旅游的模式为“政府+企业+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实质是政府引导下的“企业+农户”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由政府相关部门对旅游发展进行规划,防止盲目开发,修建发展旅游所必需的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为旅游的开展和进行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此外,这种模式有助于发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优势。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能够自主经营,采取先进的经营和营销理念,更好的宣传推广农业旅游,树立自身独特的品牌,谋取最大利润,同时吸引当地农民的参与又能给予本地人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使当地人也分享到旅游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自觉地保护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遗产,并且对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议,增加其参与旅游的热情。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模式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企业也多为政府下辖企业,因此当地政府拥有发展旅游绝对发言权和决策权,在实际的决策中往往优先考虑到政府或地区的利益。而较少考虑或牺牲当地村民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本地居民参与发展旅游的权利不是很大,参与旅游的方式较单一。可以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方式,使当地农民获益,调动他们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
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范文6
1、无染寺:建于东汉桓帝永康年间,庙宇规模宏大,旧时为胶东第一古刹,现有遗址。主要景点有江北玉兰王、王母娘娘洗脚盆、翡翠池、仙女池等十八潭,整个太沽河峡深谷幽,分布着众多秀丽迷人的岩床溪谷,其溪床岩石连片,光洁如玉,清澈溪流流淌其间,波光粼粼,由于山势坡度各异,形成千姿万态的清潭、瀑布。
2、山泰生态园 :文登市山泰种养殖生态园创立于2010年6月,2013年10月正式营业。生态园占地面积2400亩,绿化覆盖率达到57%。惠泽李龙故里美名,尽享回龙山下灵气,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以生态循环为核心,涵盖绿色种植、生态养殖、餐饮旅游、休闲养生、纯净泉水等特色项目,融合四季采摘、特色餐饮、主题婚庆、农家乐园、冬季滑雪等综合服务,倡导回归自然,品味纯正生活。
3、栗景新天地:是米山镇西铺头村在原有草莓采摘、特色餐饮等休闲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包含了VR虚拟体验、草莓立体科技、中医康养、咖啡书吧等内容,是集特色农业、休闲采摘、运动康养、产品培育、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适合不同年龄游客参与。
4、文登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位于文登西郊,距市中心3公里,是威海地区规模较大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绿色养殖为一体、多功能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