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教育 生物教学 问题教学法应用
一、问题教学法教学分析
(一)就高中教育发展现状分析,生物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已逐渐无法满足教育进步需求,现代化生物课程开展需要应用新型教育手段加以改善。为促进高中生物教学高效开展,应注重生物教学新形式发展,将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变形,通过不同形式在课堂上加以展现,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理同时,增加生物课堂学习兴趣,有效改善生物刻板教学现状,促进教学效率提高。问题教学法便是基于此种教学理念得以创设,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全新形式展现将有效带动学生生物学习热情。
(二)现代教学改革进程推动下,教学模式发展推陈出新,不同形式教学方法为教育发展提供全新发展动力。问题教学法不同于其他教学方式,是通过对已有教材及课堂内容进行综合整理后,对各环节进行细化分析,对知识点运用环节进行内容转化,将课程中已有知识点提供转变为问题形式提出,让同学在课堂上结合知识点内容进行解决。课程内容知识结构的问题形式转化不仅锻炼学生课堂思维能力,还对知识点掌握及应用加深巩固,保证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问题教学法应用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兴趣,通过教师教学指导下使学生认清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问题探究过程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锻炼,是学习经验一种家重要积累方式,问题探究过程充分锻炼头脑反应能力,加强对知点灵活应用,在一定意义上达到了稳固教学基础,拓充课程内容教学目的。
二、高中生物教育问题教学法运用
高中教育中问题教学法运用,应注重对问题教学方法分析,结合高中教育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合理运用,通过有效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对问题教学法加以应用,能够保证课程教学目标有效实现,加强学生对生物课程知识点深度分析与灵活运用。问题教学法有效实施能够保证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教学课程引导
在生物课堂中问题教学法应用主要依赖于教师对课程问题正确引导。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引导作用,通过对课堂内容讲解合理安置问题出现,及时进行提问,以增强课堂内容与知识点衔接,通过问题对设置问题合理引导,使同学在课堂上自觉意识到问题所在,并通过生物课堂知识点运用进行处理解决。教师对生物授课内容中问题有效设置于正确引导是问题教学实施关键。
(二)课堂问题探究
生物教学中问题提出后要注意发掘问题隐藏价值,教师应着重注意问题解决过程,对问题科学有效解决能够培养学生对生物课堂问题正确处理方式。教师在问题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解决问题主导思想进行分析,旁敲侧击加以引导,促使学生通过自我认识到问题症结所在,并通过有效方式加以解决。
(三)问题教学课堂总结
课堂内容总结能够在问题教学完成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理。生物课堂授课完毕后,教师应着重本节课程内容重点进行简要总结,并对课程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点明本节课程授课目的,让同学深刻了解到每节课学习任务,清晰划分生物知识结构,进而加深对课堂内容记忆。问题教学法中,问题总结是教学总结关键所在,做好对课堂问题归纳总结,能够有效巩固生物课堂问题教学方法教学基础,为后期生物学习做好铺垫。
三、问题教学法应用注意
在对问题教学方法应用教学同时,应注意对教学方式合理性改革,针对教学中出现不同问题进行教学方式相应改进。生物课程问题教学方法要及时更新问题设计方案,提高问题设计新颖性,问题内容深入与知识难点突破能够提升问题教学价值。在问题设立过程中,还应注重问题涵盖范围,对于零碎知识点设计问题讨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授课进度,延长学时。生物课堂中提出能够涵盖较广阔知识内容的问题能够有效节省学时,同时保证问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全面掌握。
四、结束语
高中生物问题教学方法应用不仅保证课堂授课内容,还能有效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掌握与应用,对针对性问题有效解决过程,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课堂知识灵活运用。现代教学问题教学方法应用既保证生物基础知识巩固,也在教学拓展范围有所发展。在问题设计,提出与解决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将课堂主体交给同学,通过学生对问题探究解决进一步将知识结构加以稳固,促进高中生物教育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尚继宗.高中生物教学新型教学方法探究[J].上海华东师大出版.2008
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知识结构;课堂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高中是人生轨迹的一个转折点,高中学习直接关系到的是高考,所以高中知识一定要学好。高中生物教学不应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优化知识结构,优化课堂设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施教学工作。笔者在教学中从下面方面入手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和课堂设计。
一、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在讲台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这么多年的生物考试中不难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是串联在一起的,所以知识结构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在生物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同样重要。在《高中生物》(苏教版)的必修课本中,“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相关内容主要说明了生命中的物质性,注重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综合素质的培养。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结构需要细分理解,从小的方面入手,从而解决大的难题。
(一)优化知识结构,明确教学的意义。知识结构归根到底就是学习生物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当然这需要自己的总结与理解。知识点多而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串联起来,把小的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点,使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老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但教学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了解更多知识,所以从这点看,教学的主体在学生,老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方法,教会学生总结知识点,优化知识结构。
(二)优化知识结构,合理构建知识结构。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分为许多的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定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对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筛选、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总结能力,为将来发展成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学生通过提炼知识点,从宏观与微观的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明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联想记忆,开发大脑,有助于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的课本也有细微变化,原先的知识点很杂,相互之间联系也不密切,以前上课时经常听老师说:“教育改革,改的不光是课本,更是我们自己,现在不能像以前一样,抱着一本书只知道背,要学会找其中的联系。”现在教学中也经常对学生说这句话,不过变的是“你们的课本已经把最基础的联系在一起,只需要你们稍加提炼就行”,所以现在的课本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当然其中掺杂的许多不需要学习的知识会让学生稍微了解就行,不需要记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整理重点,把容易考察的知识点整合下来,加强记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比如光合作用,光能是通过怎样的反应转化为化学能的,无机物又是通过怎样的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这是大自然中经常发生的反应,十分常见,同样十分重要,这时的学习就需要学生联系实际,从学生主体出发,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记忆,然后整理出知识结构,与其他章节联合在一起,比如植物的呼吸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二、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设计
提及课堂,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教育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我们需要的不是死气沉沉的教学,而是需要的活泼开朗的学生,不能因为教学模式而抹杀了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气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一)在课堂中尊重学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在的教育改革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重在培养全能型人才,因此在生物课堂上要尊重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把生物教学的内容放大化、现实化。如学习食物链时,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那些生活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可以适当地给学生看一些动物世界之类的视频,让学生对生物课堂充满期待而不是厌倦情绪。
(二)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生物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例如在做还原糖加斐林试剂的实验时,很多学生对加入试剂的顺序完全不会,虽说背过但实际做时就会有很多问题,自己动手做完试验后,这个问题就记住了,考试从没有出错。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学校应改善实验设备,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学习做更多实验。
(三)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多加交流,提高团结合作的能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对习题的讲解,学生对每个题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老师在讲解中应询问学生的难点从而加以讲解,不过也会有学生的难点没有被提出来,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时间,和其他同学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的任务是对学生不能讨论出来的问题加以标注并重点讲解。
三、结语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并加以总结的过程中同样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只有了解对方后才能找到适合每个人的教学体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有继续学习的动力,知识结构的整理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应在学生兴趣的前提下,优化课堂设计,让学生把课堂当做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把这个舞台交给他们,让他们对课堂充满期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
作者:罗朵 单位:神木职教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海智.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高中生物课堂结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121-122.
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试卷讲评 基础重点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试卷讲评课出现了新的变化。“教师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台下昏昏欲睡”使得学生把握不住重点,找不到自己在考试时所犯的错误点,从而寻找不到下次避免错误的方法。针对这种情况,转变教学模式,开创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新模式势在必行。
一、分析试卷――讲评试卷的基础
作为讲评试卷的基础,分析试卷是重中之重,是试卷讲评课的起始点。初中数学试卷通常分为选择、填空、判断、解答等几种题型,为了能够更好地讲评试卷,教师通常要分析这几种题型中哪一种是学生犯错最多的,在这某一种题型中哪一道题又是犯错“重灾区”。分析学生做错题的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还是在思维拓展方面有所欠缺,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制订课堂教学计划。
以苏科版初中数学为例,教师批阅后经过分析发现,在选择题这一大题中,其中有一道题是学生出错率比较高的,(如图所示)已知,如图,ABC中,∠C=90°,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AC=4,AB=5,则CD=?DE=?这道考题的主要考点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和勾股定理,由此教师可以分析得出学生在这道题上出错率比较高的原因是对于教材知识点把握不牢,没有深刻理解知识点。教师得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后,就会在进行试卷讲评课时着重向同学们讲解这方面的知识点,比如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以此让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避免再次犯错。教师在进行试卷讲评课之前的备课需要教师对试卷进行全面对照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然后以结论为依据整理备课材料,回答同学们对试卷所考知识点的问题,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试卷讲评课之前,教师对试卷的细心分析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是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体现,更是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对学生责任心的体现。
二、评析矫正――讲评试卷的重点
不管备课多么充分,如果学生没有在这节课学到知识,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同样,对于试卷讲评课来说,课前的分析不论多么全面透彻,避免学生在此犯同样的错误才是重点。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评析矫正作为试卷讲评课的重点,是为了让学生在原来犯错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重新学习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争取做到在同一个地方不摔倒第二次。
为了达到纠正学生在做题时所犯错误的目的,教师对试卷的精彩评析很重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重要,这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
三、归类发展――讲评试卷的升华
在数学试卷中的考题中,教师会将一些知识点相同或者类似的试题进行归类,然后取最具代表性的试题进行讲解,在评析中引导学生,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种类型的题。由此可见,在试卷讲评课中将试题归类发展是很重要的,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升华。
要想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将基础知识掌握之后再逐渐拓展思维,完全能够实现取得理想成绩的愿望,但是有一些学生的成绩极度不理想。数学试卷中,有70%的试题属于基础题,20%的综合题,10%的深度拓展题,在这些试题中,有很多试题都是同一类型的,它们分别会在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解答题中出现,只要将这整个类型掌握,在做题时就会游刃有余。以菱形两对角线长为12和16,求一条边上的高为例,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和菱形的性质的理解与运用。在不理解勾股定理的前提下,我们就不能把菱形的一条边长求出来,如果不理解菱形的性质,我们就会不知道菱形的四条边一样长,最后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求得边线上的高。这道题综合了勾股定理与菱形的性质,是对思维一次拓展,只有将单一知识点弄清楚,才能在碰到这类题时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所以说,试卷讲评中的归类发展是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必要的一条途径。
对试题进行归类总结,然后深层次研究,这样才能透彻,才能在不断变换的试题中一眼发现本质,并且将之解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试卷讲评课不再是教师手拿一份试卷进行独自表演,而是要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犯错的原因,并且跟随教师的讲解在重新巩固知识点的基础上再次升华,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分析;理解;思维;效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要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知识点可以灵活运用,比如以前我们初一学习的时候解决问题仅限于初一和初一以前学过的知识,现在是复习阶段,是将所学所有知识点相融的阶段,所以,我们就可以用更多的、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初三的复习课上教师一定要优化教学方法,先将知识点在自己手里构成一个框架,找到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多练习,练习一个阶段总结一次,最后将知识点综合起来找出一些典型的例题来灵活运用。所以,现阶段的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找方法解决,是要制订良好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复习、学习,最后真正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复习课多年的教学摸索与实践,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的看法,希望大家可以互相参考,互相指正,共同寻找最好的、更适合学生的方法。
一、重视课本知识,将基础知识全面复习
我们的课本编排是经过很多资深的专业学者、教育家编写的,而且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考验,要相信这里面绝对是要学习的最精华的知识。所以,首先,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复习课本知识,要先把课本读懂、理解透、吃透,完全掌握了里面的知识点,领会其真正的含义和运用方法,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课本中的练习题也一定要掌握好。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向外延伸的基础。实际学习中首先要掌握课本中的定义、概念、公式、法则,对数学用语、数学形容词汇、符号语言也可以熟练使用。但一定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灵活地掌握,可以对同一个公式进行推理,起到举一反三的运用。再次,要重视课本的典型性和示范性的例题。课本中的联系题目和联系作业一定要弄懂,并且可以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例题本身是含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共通性的,其解题思维方法在很大一类习题中是可以共用的。所以,一定要横向、纵向都弄懂知识点的连接,活跃思维,优化解题方法。上面两点都做到之后还要做到最后一点,就是要对习题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他的价值。比如,习题会有多种解法与应用,有的条件与结论互换,命题有的成立有的就不成立,还有就是加强或削弱命题的条件或结论,能否得到正确命题呢?经常这样的训练,可达到以少胜多,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要知道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深入、透彻地掌握一道典型题,胜过做十道考查思路重复的题。
二、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第一轮的教材复习结束后,下一段就开始集中重点复习。要认真地梳理分块,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复习。这一阶段要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结合模拟试题来加强巩固所学知识点。这阶段,教师一定要用心,选择典型的、符合要求的习题,对学生的练习作业题精心批改,并能够及时讲解,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有两个要注意的问题:(1)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2)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三、及时反思,改进方法
在经过了两轮的复习后,教师一定要及时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数学整个知识点学生是否都理解掌握了,学生在这段复习期间是增长了多少知识点呢?如果有不足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改正、改进方法。学生也一样,心理学研究表明,要避免和减少遗忘,必须做到及时复习,而且分散的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要好很多。所以,学生要认识到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像一些“以错示警”“以题带点”的复习策略,一定要真正掌握并且实际应用到数学复习中,及时消化并且巩固。再有就是数学复习课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综合研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策划的规划改进,不能一味地只根据原有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数学复习,而是视情况来灵活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这对进一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要想使数学复习的效果明显,还要设计缜密的复习教学方案,科学合理地组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化和串联,充分挖掘问题的内在逻辑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补充完整知识,建构知识网络。这些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人们都说在中高考时期,最累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因为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是要经过老师的正确引导来进行统一学习、复习的。而教师不仅要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下功夫,还要照顾到学生的生活以及学生的心理。当面对学生不良的学习情绪时,教师必须要先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对学生进行开导,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心理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困扰。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不能给学生添加压力,过重的压力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影响课堂正常秩序,所以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要关心到的。初三数学复习,对教师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细节,经常反思,这样才能给初三复习班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积极地去面对中考,战胜中考!
参考文献:
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教材建设 项目贯穿 任务分解
[作者简介]徐红勤(1970— ),女,浙江绍兴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和成人高等教育;冯志新(1975— ),男,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机电技术和成人高等教育。(北京 1000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社科类重点课题“高等职业院校成人学历教育职教化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ZR201103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21—01
一、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政府、教育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都参与到了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改革成效显著。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深入人心,得到了广泛应用。与课程开发相比,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各大出版社都成立了专门的高职教材部,但纵观近年来出版的高职教材,大多是打着“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一体化设计”“项目教学”等改革口号,内容却不能跳脱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不能真实、及时地反映课程改革的成效。教材是课程改革的直接体现,职业院校教师应借鉴课程开发的思路,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应用到教材建设中去。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特点
作为现代职教课程的基础,“工作过程”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但大家对其理解却多种多样。但不管如何理解,一个工作过程至少应涉及三方面内容,即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工作要素的全面性和包含“工作过程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应该能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亲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掌握操作技能,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要打破学科逻辑界限,摒弃呈现完整学科体系的思想。教材不是操作手册,也不是知识手册,更不是字典,而是学生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依据和支撑,不必面面俱到,不用呈现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要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为前提和依托。教材是课程建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体现课程改革的一个成果,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因此,应先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然后才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建设。脱离课程开发的教材必定是空洞的,没有使用价值的。
3.要以综合性项目为载体,以具体工作任务为支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中的项目将依据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分解,内容顺序的安排应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而不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前后逻辑来决定,实施过程贯穿于教材始终。项目应涵盖课程主要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并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加以体现。
4.要进行知识体系的解构和重构。将工作过程相关知识,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和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首先将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分散到完成任务的各个环节中,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知识体系。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建设
1.结构设计。教材的结构设计应依据“项目贯穿,任务分解”的基本原则,整体结构应以课程设计的教学项目进行贯穿,并围绕项目展开。那种一章一个项目,甚至几个小项目的教材,既不能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更不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教学项目需要根据课程的性质进行选择与优化,其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一般来说,选择的教学项目应具有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教材结构的设计思路是一个由总到分的过程,即要将该教学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可以通过一个或者若干个任务来完成,每个任务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来表现。子任务分解的原则一是通过子任务可以展示一定的工作成果,二是包含工作过程知识。教材的编写则是一个从分到总的过程,即一个单元对应一个子任务,由子任务组合成任务,任务组合成子项目,子项目最终组合完成一个大型综合项目。
2.内容组织。教材内容的组织涉及两个方面:内容的先后顺序和内容的组织模式。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应按项目的递进、按实际工作过程来确定,而不是按照知识逻辑的先后顺序确定。应以学习任务为依据展开,同时兼顾学生学习、认知的一般规律。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要做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材内容的组织模式应直接体现课程教学的组织模式。可以通过“知识准备”“任务准备”“任务实现”“要点提示”“知识提炼”“任务延伸”“知识拓展”“归纳总结”八个环节组织教材内容,既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较好地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改革思路。
3.知识点处理。知识点的处理是教材编写的一个难点,处理不好,极易落入学科知识体系的俗套。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不是越多、越全越好,但也绝对不能避而不提。教材应比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的理论、知识点多一些、广一些、深一些,这样才能给学生在课下的拓展延伸提供基本的支持和支撑。首先,根据实际工作过程和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可以将知识点分成定向和概括性的知识、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具体和原理性知识、学科系统化知识四类。这些知识点应该根据学习、认知的规律,分散在完成任务的各个阶段。对于定向和概括性的知识,一般停留在了解的、浅层的认知层面,可以放在“知识准备”环节中展示;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是在工作经验与理论反思间的特定关系中产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自我获得,任务实现后的“要点提示”环节中展示;具体和原理性知识是工作过程相关知识的提升,可以在“知识提炼”环节中展示;学科系统化知识属于职业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的知识,可以在任务延伸之后的“知识拓展”环节中展示。将知识点解构后,分散在不同环节中展示,难免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因此在最后的“归纳总结”环节中,要将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重构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获取不同性质的专业知识,从点到面,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4.技能点处理。技能点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的专业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社会交往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等。在教材中,技能点应在各个学习和实践环节中加以体现。首先,在每个学习单元的开始,设计一个“学习情境描述”环节,给学生营造一个工作、学习的仿真环境,让学生尽快“入境”。第二,在“任务准备”和“任务实现”阶段,将任务的要求、前期准备工作、实现过程和成果描述详尽,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通过“要点提示”和“知识提炼”环节,获得工作过程相关知识。第三,“任务延伸”和“课后实训”是留给学生拓展的环节,与此相呼应的是“知识拓展”。可见,技能点和知识点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理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教材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应用到教材建设中,确立高职教材的编写模式,形成有别于学科体系教材的独特风格,真正开发出实用、适用的高职教材。
[参考文献]
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6
案例教学法又称为实例教学法和个案教学法,最早出现自美国哈佛大学教育领域教学[1]。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突破传统灌输教学模式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不以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以教学课堂设计者和鼓励者的角色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教学案例中存在的和疑难情境,通过真实的发生的事情引入学生实际进入情境进行讨论。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是作为一种引导,步步深入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与传统的在课题教学之初和教学之余引入案例相区别。前者是一种紧贴教学内容,针对课题研究,经过课程设计的、以特别甄选的、符合教程安排的、贯穿课程全过程的、具有代表性的、真实的,以其为课程引导展开课程教学的案例。后者只着重于课题教学之初或课程之余作为吸引学生眼球,在课程教学中一带而过的案例,这种案例在选择的时候也相对比较草率[2]。
2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面对中医内科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多,教授枯燥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会造成学生对中医内科学学习的心理疲倦,形成知识被动接收的模式,不利于学生对自身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案例教学法对中医内科学教学有以下几点意义[3]。(1)创建情境教学模式,以具体案例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法中以具体古籍典例或现代临床病例为案例,并结合案例问题,引起学生对问题求索,案例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案例问题讨论探求活动,实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高。(2)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课程内容与案例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参与病例剖析,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新的知识学习的印象更能通过病例剖析、综合分析、教师的答疑不断对学生的辨证思维分析技能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获得独立分析问题和辨证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病例与课程内容知识点的结合,使得学生在病例剖析时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具体实践运用,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3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3.1教学案例的选择
恰当的案例选择在案例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中医学经历几千年的积淀,流传下来的医学著作和医学案例也是非常丰富的。但因为时代久远、文义晦涩等问题,不可随意照搬教学。而是有选择的加以利用。案例中有很多交代不清、分析不明、诊断有争议、缺乏论证分析依据的案例不可纳入教学案例中去[4]。对于教学案例的遴选,需详细分析教材结构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学课程有针对性的选择,在选择时一定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以国家规划教材案例版为参考蓝本,以参阅古今中医医案例典籍为引用依据,在确定以八纲辨证、病症辩证、脏腑辨证中常见案例作为案例教学重点选择辨证依据较为完整的案例为教学案例[5]。
3.2教学案例的设计
将教学案例课程设计分为精讲、引入、讨论、总结4个环节来进行课程讲述。(1)精讲。精讲是指在讲述每个疾病时,教师要抓住疾病中的临床特点,找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对案例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2)引入。引入是指教师在课程整体设计中在恰当的位置将案例引入教学安排中。教师根据课程大纲安排和教学内容选择相适应的案例,在案例中找出关键的问题作为思考题,可以采用课前案例发放组织学生自学查找资料进行案例学习探究,然后再进行课堂课程内容引入,老师精讲后进行讨论总结[6]。(3)讨论。案例的讨论应与案例中的问题讨论相联系,案例的讨论应与课程知识安排相结合。在案例引入,教师精讲后针对案例中的疑难问题和关键信息师生之间开始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的辩证逻辑顺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关键信息,引导学生逻辑性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对重要内容时应预先做好准备问题,并对案例中潜在问题有充分估计,并预先拟定好对策。(4)总结。在案例教学中,总结是案例讨论之后必须要有的过程。总结的形式不拘于一种方式,可以由老师对案例分析讨论做出总结,总结案例中讨论的关键点和讨论中发现的学生学习的不足与知识点的遗漏点等,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点在案例中的具体体现,分辨案例疑难问题[7]。也可由学生自己总结,老师作为辅助对学生总结的不足之处做出补充,这样也避免学生在课堂案例学习中总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培养学生总结案例的习惯和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4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体会
在选择教学案例时,一定要难易适中,不拘于传统古代医案和现代典型的病案的选择,可多选择临床常见的案例,创建情境模式案例教学,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临床中医内科学课程知识。在每个课程系统结束之后,要及时安排一次综合性的加深难度的案例分析,案例选择要选择有一定难度符合学生对课程认识规律的典型案例,分析可有效培养学生课程系统认识规律的思维模式,开发学生的案例分析思维活动[8]。中医内学科属于临床医学的范畴,对于中医内学科的案例教学,一定要注重对临床辨证诊治思维模式的培养。临床辨证诊治思维的方法和步骤的培养和探索也为中医临床实践新知识、新病例辨证存疑,去伪求真奠定基础。在案例教学中要侧重学生对临床思维概念的领会,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对病历资料综合分析,提高自身辨证诊断治疗的知识技能。案例教学法在近几年的研究实践中得到成效,也证明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有良好的效果,但现今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纰漏,例如学生往往会受到一两个案例分析的概括认识而忽略整个事物整体的分析认识,有些不具备具体案例的知识点受到忽视,也影响了中医内科学整个知识系统的建立。所以,在重视案例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断对案例教学法进行改进,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完善。
作者:陈小永 王自闯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吴雁,郑峰,林燕玉.中医临床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3):142-143.
[2]李社芳.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119-121.
[3]姜萍.PBL案例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医教育,2013,32(4):59-61.
[4]麻春杰,康永,董秋梅,等.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5(20):207-208.
[5]苏卫红,胡文泽.PBL教学模式在中医专业西医内科临床见习中应用的探讨与实践[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2,27(2):47-48.
[6]张佩琛,周开,牛晓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亚太教育,2016,3(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