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毕业生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毕业生学习计划

大学毕业生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影响

受科技进步的影响,国家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加快建设网络化的步伐,而传统的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就在信息化的发展下暴露了弊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学毕业生档案的管理一直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大学生人才信息的交流,也为大学生去异地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而且当代用人单位对于大学毕业生档案的需求加大,因此效率较低的传统档案管理逐渐会被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所取代。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下在使用信息技术之后,大学毕业生的档案管理会有什么变化。

1 信息化技术在大学毕业生档案建立方式方面的改变

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会有自己相应的档案,需要由人才交流中心等相关单位保存并,且以往给大学毕业生建立的档案都是纸质档案。然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档案不再是纸质形式,而是一电子化的形式体现。而且学生的档案信息也不是写在纸上,而是采用虚拟的方式,记录在电子档案中。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而且互联网技术在发展,通过这些影响使学生的档案实现电子化。

在对大学毕业生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传统的管理方式一般都是纸质的档案馆形式,采用信息化技术之后就能够建立起数字档案馆,传统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也就会相应的发生改变。在构建大学毕业生数字档案馆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学生就业的需求为导向建立的,提供的信息包括了就业相关的信息,而在用人单位方面则提供了比之前更加全面的学生个人信息,能够很好地防止事后造假信息的情况发生,能够更加准确和灵活地对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

2 信息化技术使得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空间广度以及时间的长度变得更加丰富

实现档案信息扩大化最容易的手段就是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不仅能够很好地突破传统管理方式中的时间限制,同时网络环境也能够很好地实现地理环境限制的突破,能够很好地实现空间以及时间信息交流的需要。在开始建立数字化档案馆的时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档案信息的利用最大化,它能够将各类比较有价值的信息放置在大学毕业生档案信息网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对于用人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员在查询大学毕业生相关信息的时候能够有所帮助。通过信息化技能能够很好地实现档案的纸质载体和档案当中所记载的相关内容分开,那么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也就能够分别对这两者进行管理。传统的档案馆在对这两者分别进行管理的时候是一种双重的管理,无形当中就会为管理工作增加很多的难度和压力。这样在对档案管理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对纸质的实体档案馆进行和平常一样的管理建设,同时还需要对数字档案馆当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新和丰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实现资源需求者对于资源共享的一些要求。所以在以后进行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时候信息化技术管理将会是一大特色,同时这种管理方式还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进一步的适应。

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档案信息管理互联网技术的研究运用。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单位通过网站建设等方式,在网站上建设档案室网页,公布有关信息,有关人员只需要通过电脑联网,随时随地都可以查询相关管理动态,这对促进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服务水平提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 信息化技术使得档案信息变得更加完整化和多元化

网络对于人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影响着毕业生的档案。现在大学毕业生的档案一般都由人才交流中心收集保管,并建立了相应的档案馆,而且这种档案馆基本都是信息化形式,通过档案馆可以让大学毕业生的档案得到很好的保存。学生在毕业之后,根据实际情况,个人的档案可能会随着学生到工作单位,也可能会回到学生的生源地。而人才交流中心建立的档案馆是在学生毕业之后,会有一份电子档案保存在人才交流中心内。通过这种保存方式能够让毕业学生的档案更加完整,让档案具有时效性。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档案保管的方式较为多样化,而且学生的信息也更真实,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的档案就可以真实的反映有关信息,发挥毕业生档案的应有作用。

4 信息化技术能够突破纸质档案无法超越的瓶颈

部分单位在管理毕业生档案的时候,存在着漏洞,而且有着这样现象的单位不在少数,甚至是有一些问题很难去解决。在众多问题中,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就是在管理大学毕业生档案的时候,管理工作分散,使档案不能有效的实现价值。对大学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有着直接影响的就是档案管理人员,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但是在真正的工作中,大多数的档案管理人员并不重视大学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收集学生的信息上只是敷衍了事。有一些工作没有在要求内完成,然后在任务期限截止时,匆忙的完成,草率的工作态度,简单的处理,可想而知,管理工作上缺陷有多严重,由于之前学生信息统计工作做好不好,在后期的管理工作中会有很大的问题,甚至会出现管理的混乱。这是传统方式管理存在的不足。但是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就可以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出现,学生的档案是电子的形式,在填写信息的时候,可以按照具体的模式让学生统一的填写,然后再保存。在统计信息的时候,根据系统规定的时间进行填写,这样就不会出现突击填写的情况,而且还能让各个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收集信息不在那么仓促,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问题,使大学毕业生的档案工作顺利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方式在信息化的发展下,弊端增多,因此这种管理方式需要改变。现阶段,档案信息的服务对象更为具体,服务的方式也由单一变为多样。在整体的档案管理都发生变化的今天,大学毕业生档案的管理方式也加入了信息技术,并且不断的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方式,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容易,也使学生在毕业后,档案信息仍能为其服务。信息技术对于大学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可以在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晖,张素丽,柳羽辉.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1(11).

[2]巩雅峰.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华章,2012(2).

大学毕业生学习计划范文2

大学生就业选择是一个新的话题,包括价值观取向、职业定位、个人能力等自身因素,也包含家庭、地区、就业政策、机会等外部因素。毕业生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存在不符,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需求也存在不小的差距。本文着重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展开探讨,希望对学生就业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就业;因素;分析

1 就业状况分析

根据有效数据了解:北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北京地区的大学毕业生考虑更多的是职务和权力,而非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看重工作地方和工资待遇。在选择工作单位和工作性质时,北京的毕业生首先看重待遇、单位的性质和户口问题或者住房问题;而非北京地区的毕业生考虑更多的是就业地点是否在大城市、行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北京地区学校的毕业生整体上对于自身有着较高的评价,包括:计算机、外语,实践能力,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对社会的适应程度,专业知识。当然,除了不同点,还有一些达成共识的地方。所在地区不同的毕业生,就业理念的形成期大多数是在大学期间形成,对于职业的上升空间较为看重,未来工作的发展潜力是考虑重点。

2 影响就业的因素

1)在就业选择的过程中,个人性格、气质与职业性质是对最终决定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个人兴趣、爱好、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个人的专业方向与职业性质是否相符已经不是重要因素了,可见个人性格、气质,兴趣等方面在大学生就业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决定了未来的工作形式。

2)能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竞争意识、挑战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意识、勇气等综合能力决定了工作的选择,而计算机、外语水平在眼前这个知识爆炸的21世纪,显得不是那么举足轻重。

3 价值观

工资高、福利好、发展空间大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目标。对自身的合理定位,性格特点、兴趣、专业技能等全面客观地分析,是大学生面对就业去向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部分学生对自身缺乏正确认识,不能看到社会的实际需求,过高地强调工作待遇,致使就业期望值远高于实际情况,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严重影响就业和就业后的工作状态。

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新兴文化、各种价值观念不断冲击着90后大学生的是非标准,严重影响着自己的主观判断能力,造成90后的大学生只注重自身利益这种局面。我们所知道的90后学生,崇尚利己思想、看重经济利益、注重享乐,不愿奉献,不愿辛苦,看不起基层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在校攀比吃穿用、整天不思进取,严重扭曲就业价值观。即便进入较好的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很难成为技术骨干人才。另外,许多大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期间,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特别是一年级新生,认为刚刚高考完,距离就业还早,一度放松学习,。殊不知大学生活转眼而过,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必然会影响到以后的就业与工作。因此,大学生应认清自身环境,对自身有合理的定位,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早日为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4 解决策略

根据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才能起到实效。把就业放进入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就业理念是对自己即将从事工作的认识,决定了个人职业的走向,引导着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行为。入学教育高中与大学的连接,把就业理念纳入入学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开设就业指导课,加强就业理念教育,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指引学生,为大学生的创造良好的氛围。

价值观是一个人生活、工作标准和原则。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可以改变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决定以后的工作的态度。大学生关注工作性质、生活独立性、社会认可度等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往往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大学生必须正确地对自身做出客观的分析,能做什么,适合干什么工作。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清醒的认识眼前社会,以及当前就业形势,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综合能力应做出正确的判断,以良好的心态看待工资、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宗祥.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大学毕业生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教育咨询师 大学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020-01

教育咨询师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家长的顾问,为家庭教育提供咨询:是教师的教练,引导教师专业发展;是成人学习的设计师,规划终身学习课程。

一、教育咨询师的职业能力要求

教育咨询师在我国还是新兴的职业,目前多任职于各种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咨询师必须具备各种能力,首先要有自身的高素质、个人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形象;其次,对于教育行业的了解和熟悉,对于学生和家长的基本心理问题和症结的把握能力;第三,要有英语、心理学、教育学、公关等相关教育专业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教育咨询师主要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和家长,进行学习内容的介绍和推广,问题解决等;第四,有较好的亲和力和洞察力,在短短的几分钟的观察和交谈中了解到学生和家长的问题所在。即四个点:关注点,需求点,痛苦点,抗拒点。这是某一辅导学校教育咨询师培训时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能力。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教学质量和价格原因还是离家太远?抓住家长的问题所在,各个击破,这是咨询师在接待家长时要具有的能力,痛苦点就是学生或家长的学习和交流哪里有问题了,如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还是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太差,或者是家长和学生平时没有做好沟通,学生对家长有抵触情绪才导致目前这种状况。

二、教育咨询师的工作内容

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学习诊断,检测学生的学习类型、学习目标、记忆方法、学习心略、时间管理、应试技能、学习潜能等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符合学生能力的个人学习计划,经过和来访者协商制定改正不足的学习方案;深层挖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信念,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建立正确的对学习的认知态度,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帮助来访者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考场应试心理,完善健全人格,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找到学习的快乐之所在,为之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优势和人格特点,发现自己的志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科学地制定生涯规划;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认识学习、认识教育,成为合格的“学习教练”,并为家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提供学习咨询和培训。

三、教育咨询师与心理咨询师的区别与联系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要比教育咨询师更广泛,包括各种心理疾病的治愈,如自闭症、自杀倾向、人际交往恐惧症等,但教育咨询师主要是针对正常人的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咨询师与心理咨询师也是不可分割的,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和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育咨询师占很大一部分。在教育咨询师的培训过程中心理学的课程必不可少。

四、教育咨询师可以从事的职业

只要是涉及到教育和培训的地方就离不开教育咨询师这一职业。1.就业指导顾问,高校就业问题已经是一个热门的社会问题,毕业即失业,学校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是教育工作的目标之一;2.学校教育咨询工作,针对学生个人情况,制定个人教育计划并建立个人档案,同时指导教师家长共同构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育环境和家庭氛围;3.创办教育咨询工作室,教育咨询师对个人,企业媒介针对需求量身定做需求分析,提供指导;4.学生家长的教育顾问,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上门教育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家长解决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子女教育问题;5.新型家教:帮助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兴趣和需求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和计划。6.商业领域里协助单位制定员工培养计划;7.在教育机构担任教育顾问,负责客户的接待和商洽,为客户介绍并推荐和制定适合客户自身的培训项目、课程,同时也可以做出国留学的全方位辅导定位,包括面签的问答等。由此看来教育咨询师的就业和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大学毕业生也可以把目光投向这一块,将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在做教育的同时也得到自己理想的收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

五、教育咨询师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现有近七千万中小学生及数亿家长,并且还有超过3亿人正在接受再就业培训、学历深造等继续学习,这些人均需要专业的教育咨询服务。据专家预测,中国目前至少需要400万专业的教育咨询师才能缓解当前的需求。学习型社会催生新兴职业――教育咨询师。

但是,将这一职业发展为一个成熟的职业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设置完整的培训机制和咨询师教育知识体系,申请到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并进行推广。当代大学生为主要的职业培养目标,学生可以自己积累经验,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成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和家庭咨询公司,缓解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姜 菁.教育咨询师:学习上的风险投资,新职业,2006.6:29.

[2l辛 静.论企业实施岗位分析的步骤及方法,实践与探索,2006:275-274.

大学毕业生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

早期的创业教育源自美国,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发达国家百年来的经验为我国刚刚起步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历程长,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以课堂教学传授知识为主的“谋生型”初级阶段

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大约在20世纪初的时候陆续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革命为整个20世纪世界经济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人类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从封建社会生产制度带来的小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时代背景的呼唤下,各国教育机构都争先恐后的实现了对劳动力的批量生产,但是这种只要数量,没有质量的方式很快就显现了疲态,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从原来的供不应求一下子变成了供大于求,由于工业革命将大量的农民从原来劳作的土地上解放出来,到了城市之后又不能就业,这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就业的需要催生了资本主义国家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出发点是针对余下的劳动力的生活、就业问题,因此创业教育在初始阶段的时候,主要的目标是针对小规模群体进行培训的,这包括劳动力个体或者是小型的私营企业。因此可以说,当时的所谓创业教育,只可以称之为“谋生型”的创业教育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创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新,主要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传授知识。以美国为例一直到1947年,才由哈佛商学院开设了专门针对创业的课程《新创企业管理》,当时共有188名MBA学生参加了该门课程的学习。这成为了创业史上的开山之作。然而,创业教育并未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甚至有很多当时已经从事创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也转移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

二、以培养创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理念+实践”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微型计算机的发明为创业提供了优秀的物质、技术载体。以往的创业门槛高的问题,已经不能够阻止人们创业的热情。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社会生产力水平飞速发展,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逐渐走向了“滞胀”时期。经济的“滞胀”发展,引起了政策制定者们对教育发展的总体走向看法的改变,一些教育学家和经济学家逐步将目光转向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上来。

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使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创业教育不但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实践。创业大赛就是教育工作者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模式,这种以赛代练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提供了保障。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英国在1987年由政府发起的名为:“高等教育创业培育”的大型创业计划,项目的宗旨是培养大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参加项目的学生要把将来自己所从事工作要用到的课内知识提前总结,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实行对自己的管理。英国的高校为了配合这一项目的实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和企业的对接,使学生直接参与到工作中去。

三、以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开拓进取精神为主的成熟阶段

这个阶段,是以柯林・博尔提出未来人应获得三本“教育护照”为起点的。1989年在世界范围内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了 “创业教育”的全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创业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以下称《文件》)中,对“创业教育”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全面阐释。《文件》指出:在学历不再等于工作的这个时代,时代对于高校毕业生有了新的历史呼唤,它期待大学毕业生不仅是普通的求职者,更要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设者。这就对高等教育的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但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求职,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创设新的工作岗位,也就是如何为别人打工和怎么为自己打工的问题。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以下称《宣言》)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明确提出: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宣言》指出:为了促进大学毕业生更好的就业,高等教育既要注重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培育。大学毕业生越来越不是生产线上下来量产的求职者,而更应该成为新的个性化工作机会的设计者。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更加注重对学生精神、思维方式的培养。学校的课堂教学不能只起到简单的传输作用,而是更要注重把大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对大学生的个性品质、思维方式、创业知识、技能和技巧等全面、系统、多层次的“全素质”教育。

2002年我国教育部在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时至今日也经过了多年有益的探索,但总体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成功的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业,我国的创业教育之路仍需努力前行。(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编号:201311437012;20131143702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玮.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8)

[2] 李一中.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09(2)

大学毕业生学习计划范文5

【关 键 词】大学生 就业 高职院校 辅导员 工作定位

据《光明日报》报道,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加上尚未实现就业的往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智联招聘和其他多家机构所作的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仍存在压力大、职业规划滞后、定位不准确等现实的问题。而现在,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作为学校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广大的辅导员们又应该为学生的就业做些什么呢?面临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面临日益严峻的求职压力,辅导员们应该如何与时俱进的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和切入点以帮助学生缓解就业的压力呢?

一、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成因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但由于毕业生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市场消化超量供给的人才需要时日。

然而,根据相关资料和笔者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数据显示:一方面,大学生们在抱怨着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在感叹着招不到员工。这又是为什么?

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是事实,但不能单纯的将责任归咎于社会,我们应当从学生主观的内部归因和社会等外部归因来分析就业难这一问题。

(一)内部归因

结合笔者的亲身体验和相关机构的研究数据,笔者认为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内部归因主要有5个方面。

1.专业基本技能不够扎实

很多学者都把学生基本技能不扎实归因于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实际工作要求脱轨。但笔者认为,也许前几年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在这方面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比如,笔者所任职的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方面就做的很不错。该校每年要举办大型的各类基本技能大赛,对大部分的专业主干课程都采用了理论教学和模拟试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分阶段了解和演练日后工作岗位的具体内容。但是,部分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仍然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因此,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学校的课程设置,而在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实践经验不够丰富

大部分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并没有迅速地转变角色,仍然将关注点停留在课堂的45分钟内,仍然将目光局限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他们没有意识到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将给他们带来的潜在收益。也有的学生虽然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却狭隘的认为实践一定要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由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没有学好,所以不敢进行社会实践。

3.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结合前面所讲的,由于大学生们在校期间过多的关注知识内容的学习,忽略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其求职时的外在表现为:不和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打招呼,在接听和拨打电话时没有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不主动向用人单位询问招聘结果,在求职意向发生变动时也不主动告知用人单位等等。

4.自我定位偏差,就业目标浮夸

大学生们经过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步入了心仪已久的象牙塔。他们的心中大多充满了喜悦,家长也以之为骄傲。加之学校相对单纯和封闭的环境,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现实需求缺乏主观的感知和客观的认识,从而导致其对自身价值定位的偏差。这种认知的偏差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择业目标与现实差距较大。比如:有的学生就业时明确表示只在主城区工作,三环以外的单位不考虑。

(二)外部归因

当然,除了大学生求职者自身的因素外,仍然有很多外部的因素在影响着他们的就业现状。

1.岗位供需不平衡

近年的扩招带来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大学生的人数激增。虽然扩招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其遗留的影响仍然存续。

2.企业要求过高

如前所述,由于工作岗位供不应求,所以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就更为激烈。他们不仅要和自己同年龄段的人竞争,还要和具有丰富经验的职业人竞争。企业为了节约培训和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自然会将用人标准提升一个档次。这对于应届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辅导员工作定位

基于以上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困难既有外因作用也有内因作用。但是,内因是关键。对于每一个求职者而言,就业的环境都是一样的。不管多么艰难的环境,总会有人脱颖而出。而取得胜利的核心还是“竞争力”。当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你只有改变自己。所以笔者认为,辅导员的工作切入点和重心应当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时期,辅导员大部分工作都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不论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还是班级的日常管理都应当以就业问题作为出发点。这一点对于新生辅导员尤其重要,应当让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循序渐进。

辅导员应当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的对待就业困境,如何帮助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笔者认为,要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让他们在求职的时候具有突出的优势,就应当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1.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引导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其应对实际工作中的变化。

(二)学生文明礼仪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1.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文明礼仪,逐步提高职业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程的学习,扎实掌握专业技能。

3.引导学生加强办公室基本技能的锻炼,提前适应职业生活。

(三)学生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1.给学生创造自主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减少辅导员的主观干预。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2.结合现实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项来锻炼学生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手段的引导

1.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分析自身特点。

2.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就业目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

3.参加社会实践,检验学习效果。

(五)学生择业观和就业观的渗透教育

1.通过平时的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引导学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三、建议采取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

可以援引现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据以进行适度的引导和教育。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请相关的成功人士或者有丰富职场经历的朋友到学校和学生进行交流,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二)渗透教育

在制定班级制度和学习计划时,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就业问题是学校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如果能够把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问题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象化引导

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争取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优势,改善劣势。比如:对于形象气质不是很好的学生,除了引导他更加努力的培养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有意识的帮助其适当改变形象。对于学习很好但社会活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应有意识的向他提供锻炼综合能力的机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就业问题不仅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具体问题。不仅政府关注、学校关注,学生和家长也非常关注就业问题。作为辅导员,还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家长这一宝贵的社会资源,为自己的学生争取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更好的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竞争力。辅导员的工作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从学生进校开始,辅导员就要向其灌输相关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并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在后续的工作中,应鼓励学生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学习计划,分阶段的完成各项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不论学历的高低,不论年龄的大小,只有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扎实的基本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求职者才是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也只有这样的求职者才能突破重围,在充满荆棘的职业道路上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具有竞争力的求职者,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用无限的耐心教育学生,用无限的智慧引导学生。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辅导员只要用“无限的真爱和巨大的包容”,通过“持续的思考和不懈的努力”,进行“深入的实践”,就一定能够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求解大学生就业难(专题)[EB].凤凰网,2009-5.

[2]毕业缘何成“杯具”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多管齐下[J].中国报道,2010-1-7.

大学毕业生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121-01

伴随高校扩招而引起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近几年大家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政府还是高校,都想尽了各种办法,就政府层面而言,出台了很多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而高校则从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入手,引入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新生事物。

职业生涯规划也称生涯规划或职业生涯设计,简单地说就是针对职业生涯所做的设计。这一概念是由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最先提出的,他指出:“职业生涯设计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条件以及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确立阶段性和长期性的职业目标;确定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方式、方法;明确将要进行的调整和各项准备等等。其目的就是让个人考虑自己一生的生计,做一个个人的选择,以便使自己的潜力、精力得以充分发挥,争取最大的收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职教育偏重于技能教育,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尤显重要。然而从近几年的调查情况看,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尽如人意,有流于形式之感,甚至存在应付思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不够,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学校,一是学生。

从学校来说,一是大多数学校没有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一般都是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只是搞个讲座或者每学期就上一、两次就业指导课而已,很难让学生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也有的学校只在学生入校时,搞一次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随便做个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毫无针对性,缺乏可行性,并且对后期的跟踪指导乏力,缺少执行的措施与手段。二是学校里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我国的时间并不长,很多老师对此也是一知半解,对其理论、内容缺乏系统的了解。现时担任职业规划指导的教师好多都是原来的就业指导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在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的指导。在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时,也不能提供针对性的辅导,让学生无法很好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设计和执行。

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更是为数不多,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模糊,只知道概念而缺少实际的操作。有的学生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目标和学习计划。其实,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但职业生涯规划不等同于职业目标,它要将实现职业目标的任务分解细化到不同的时间段和若干小目标,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一步一步进行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科学的学习计划,需要知识的积累,但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连续不断地上升的过程。 有的同学认为高学历就是有高能力,将专业等同于职业。一般来说,专业决定不了职业,专业是学习阶段的任务,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需要具备多种能力,从专业学习到胜任某项职业还需要多种能力做支撑才可以。

其次是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所存在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自己缺乏充分的了解。有的大学生追逐社会的热门职业,被所谓的流行、时尚牵着鼻子走,这些人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来选择自己的工作或职业。由于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因而工作的选择,关键是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客观冷静地分析自身的特点,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从事的工作不适合自身的特点,就不能激发自己对工作的兴趣,从而导致自己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也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与成才。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职业目标定位不切合实际。主要表现在一些同学自我评价过高,好高骛远、过于自信,目标过高。当然职业目标定位高,可以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但是如果目标过高,不切合实际,难以达到,就会带来心理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致使对自己的工作前景感到暗淡。另有一些同学缺乏自信,存在着自卑心理,往往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其职业目标定位往往偏低,这样就埋没了自己的才能,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大材小用。

三是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不合理。一部分大学生将职业规划书做成了学习计划书。规划书中都是每学年每学期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考多少分,而对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锻炼,却鲜有提及。因为从事一项职业,不仅需要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各种能力,譬如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后天的培养和有意识的锻炼,才能得以形成。而许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恰恰缺少了这一项。

要解决当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学校和大学生个人两个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 学校方面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现在就业市场依然严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学历层次比较低,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应该按照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抓,建立系统的教育体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纳入大学生的必修课范围,要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

2.建立和完善高校的职业咨询机构

大学生入校之初,对大学的生活还很新奇,对大学生活也有一个适应过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专业,然后才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时更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咨询教师的指导。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校的职业咨询机构,就显得特别重要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调整最终职业目标与分阶段职业目标的偏差,保证职业规划的行之有效,这一切都需要由职业咨询机构适时引导与帮助

3.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训练

人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通过对大学新生的心理普查、心理咨询,在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训练,矫正他们在职业目标选择上的自傲与自卑,开发他们的潜能。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一般包括合作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人际交往和处世的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和行动能力等,是从事职业的必备能力。

(二)个人方面

1. 客观认识自我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各种特点,如基本能力、工作风格、兴趣爱好、性格类型、价值观念等,找到自己最适合做的、最能做出成绩的行业。因此,职业规划中,不能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能自认为最适合的职业也未必能做出成绩,也许自己认为的优势与别人相比成了劣势。不被自己看好的职业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职业,因为自己的某些特点跟他人相比,就成了一个显著的优势。因此,要客观地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给自己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与分析,一方面听听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自己对自己过于了解,往往对自己的评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另一方面,借助于职业兴趣测评和性格测验,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通过分析自己的优势,可以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也可以分析自己的弱点,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一般人只发展了10%。跟我们应做到的程度相比,我们等于只醒了一半;我们只使用了身心的很少一部分。再扩大一点来说,一个人等于只活在他体内有限空间的一小部分。他具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却习惯性地不懂怎么去利用。”潜能是每个人都有的,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潜能可挖,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除了客观分析自我之外,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家庭经济环境、家庭的人文环境、家庭社会关系网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有时候会影响到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能否实现。

2、了解社会和职业的需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需要的人才,行业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发展变化。现在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他需要的人才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也是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所应该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人应该具有适应社会与发展的生存能力和健康的身心素质。适应环境是人们在每一次角色转换时,都面临的问题,不能适应社会和发展变化,将会产生不小的问题。健康是人生的第一需要,没有健康,一切就无从谈起。现代人对健康有了新的定义,不仅身体健康,心理也是健康的,才可以。如果大学生感觉自己这方面能力欠缺,应该有意识地针对性地进行锻炼。

3、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而内因则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人的发展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当一个人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自我的积极努力时,他会很愿意为自己所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会全力以赴。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积极主动,不要对外部的力量过于依赖。当制定了规划后,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断地勉励自己,持之以恒,加强自我管理,把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很多研究表明,职业规划越早,越对自身的发展有利。大学生从踏进大学的那一天起,就要树立职业规划观念,认真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积极主动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有利于毕业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自己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引导其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参考文献:

[1]冯刚,大学,梦起飞的地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张敏强,朱国华,陈大,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程良越,王建农,职业生涯辅导[M],香港:职业导师出版社,2007.

[5]孙权,王滨有,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6]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叶小明,刘生华,陈东华,高职学生求职、就业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8]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9]陈春法,就业辅导:基于对高职生就业力的提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李富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2010.

[11]白军堂,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训练[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