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定点服务协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保定点服务协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保定点服务协议

医保定点服务协议范文1

[关键词]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院管理方式;问题;对策

对于我国参保患者而言,他们健康权利的实现取决于医疗服务需求与定点医疗医院机构,而定点医疗医院机构在建设管理过程中也有自身考虑,他们的立场可能与参保人利益之间产生矛盾,如何权衡这一利益矛盾,做好内部管理,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和公平医疗价格,这也是目前定点医疗医院在建设过程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应该说,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事实方案的通知》颁布后,其中就明确提出了医保服务应该扩大范围并实现质量提升转变,对各类定点医疗机构提出新的医疗服务要求,实现全民医保覆盖目标,提高医院筹资水平。所以在新医改形势下,医保定点医疗医院必须在管理方式上加以改善,使其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在确保满足参保人员医疗需求的同时,也将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范畴之内,改革付费机制,构建完善的总额预算管理复合式付费方式,全面改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及服务方式。

1国内医保定点医疗医院机构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涉及三方,它们分别为定点医疗医院机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以及参保人员。在医疗保险制度正常运行过程中,参保人员接受定点医疗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而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负责支付医疗基金。可以见得,三方的利益融合点就在定点医疗医院机构,所以对该机构的内部管理工作相当关键。但实际上,我国各地的定点医疗医院机构在管理方面还是存在问题的,甚至某些地区机构不能确保参保患者的基本医疗服务权利。为了改善定点医疗医院管理方式,就必须首先对这些所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出和分析。

1.1机构所选机制存在问题

医保定点医疗医院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以确保医疗服务市场实现多元化和市场化改变。但实际上,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定点医疗医院在建设选择标准上设定过于粗略,存在太多不合理性,也缺乏竞争性。再由于城市大中型直属医疗机构垄断地区医疗服务市场,这就更进一步凸显了定点医疗机构的竞争弱势,使定点医疗医院在市场中无法相互激励,长此以往在地区民众心中就渐渐失去其代表性和权威性,导致目前他们在准入机制方面名存实亡,这从根本上就不利于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服务权利实施。

1.2缺乏退出机制现有医保机构

一直对基本医保定点医疗医院实施服务协议签订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医疗服务管理机制,满足参保人员对医疗服务的现实需求。就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统筹区域建设来看,他们对医疗机构的设置普遍缺乏宏观区域统一规划,这也导致了地方医疗卫生资源分布配置的严重不合理,许多地方还存在医疗机构供大于求的现象。为此,定点医疗医院为了进一步满足自身经营经济需求,就间接产生了诱导需求,它进一步促使地方医疗机构在资源方面出现极度浪费问题,导致医疗服务水平的降低。而对于某些定点医疗医院由于其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主导地位,他们拥有着丰富的患者资源,所以这就促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就相对消极地执行定点服务协议,这导致了医疗服务的严重不足,甚至出现推诿病人,拒绝提供医疗服务的现象。考虑到目前我国地方严重缺乏独立的第三方行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而像定点医疗医院又欠缺权威性指标评价医疗服务,包括退出管理手段的过分形式化,这就导致了定点医疗保险机构在竞争市场中的绝对劣势,根本无法与大中型医疗机构相抗衡,因此他们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低效运作也就不足为奇。

2医保定点医疗医院机构管理的相关对策思考

2.1改善权责划分机制

医保定点医疗医院机构在内部管理方面特别要加强立法,实现对权责划分机制的改善,以法律形式明确医保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相关权利义务,提高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具体来说,就是要首先明确医保机构的相关管理主体地位,对机构内部所履行的管理职能及业务流程进行相关优化和细化。构建以医保管理职能为主的内部科室、人员配合运行机制,并使其高效透明化,通过各项管理立法来实现对定点医疗机构医院的医疗服务优质输出,实现与医保办方面的互动交流,强化配合意识。换言之,就是要定点医疗医院机构与医保机构有效融合并构建长期合作共赢关系,如实现对参保人员优质医疗服务的有效提供,和谐整个医疗服务市场建设体系。

2.2严格执行竞争、退出与惩罚机制

按照我国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所颁发的《关于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的意见》相关精神,各个地区应该为定点医疗医院机构设置分级管理办法,并对其分级管理医疗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合理设置考核标准,以利于完善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意识。按照考评结果,也要对医院进行相关的准入与退出管理机制制定,提高医疗机构竞争意识,对地区内的每一个定点医疗医院机构都采取联动机制,实现相互交流,以增加机构内部管理透明度,检举某些通过非法手段骗取医保基金的顶点医疗机构,并给予不同程度的相应处罚,甚至追究当事机构及个人的相关刑事责任。

2.3提供互联网创新管理模式

医保定点医疗医院内部管理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模式,结合现代社会信息产业要求提供互联网相关技术保障,实现医疗保险及医疗服务领域的全面信息化。定点医疗医院机构的信息化一方面能够缓解患者账单监管、审核、病史查阅所带来的大工作量问题,一方面也能监督医疗行为,通过实时监测医疗机构来实现对异常就诊次数以及高额医疗费用的监督查处机制,构建预警系统,彻底杜绝医保定点医疗医院机构中所存在的违规行为。再一方面,也要强化医疗行为主体,对医院机构内部所提供的医疗行为诊疗项目与用药状况进行记录监督,完全实现对医生信用的全面责任制,将医疗保险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一个机构人员身上,实现对定点医疗医院机构内部的自我监管。这也是从源头控制和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费用的最好对策。

2.4构建专家监管师与专家数据库

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构建专家监管师与专家数据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其服务专业型,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具体来说,该数据库能够实现对医院内部实际医疗服务情况的分析,降低管理中工作繁琐所带来的诸多压力。特别是在考核评分实施方面,该数据库能够对医保、医药、临床、药品及服务价格等等作出专家数据分析,并及时提供相关专家咨询意见,实现对该数据库构建的科学合理化,也实现对定点医疗医院机构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优化。

2.5开启智能审核系统

智能审核系统也是目前医保定点医疗医院的全新管理方式,它的审核规则秉承“先松后紧”原则,在临床医学、合理用药、合理诊疗方面都有相关应对措施,拥有对医保报销单据的全面自动审核“电子眼”。具体来说,其审核规则就包括A类扣款规则、B类准扣款规则、C类监控规则这3大类。每天智能审核系统都会展开审核扣款规则炒作,对系统中内容进行有效筛查,然后真实反映所受理信息中可能存在的违规现象,并将其纳入到C类监控规则当中,作为现场审查病历取证的抽查依据。自采用这一智能审核系统后,医保定点医疗医院在管理违规行为方面有明显效果。以实际调查数据为例,某医院在实施该系统后其总问题单据金额占当月总医保报销金额的百分比明显下降,违规总费用也从系统使用前的34.00%下降到15.00%,这仅仅用了医院6个月时间。另外,A类扣款问题的单据金额占当月总医保报销金额百分比也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违规费用从系统使用前的0.84%下降到6个月后的0.09%,下降幅度高达90.00%。通过智能审核数据的使用也说明该医院深层次加强了医院本身的医保报销单据规范化管理工作,解决了诸如扣款单据违规问题这样的定点医疗保险医院管理难题,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减轻了病人负担及医保基金的额度。

2.6强化医院内部部门联动

定点医疗机构要与医疗保险部门在服务质量与费用上达成统一,共同为参保人员提供可靠服务。首先,医保机构必须做到沟通和协调多部门联动合作,为医疗服务市场中有关医保、卫生、财政、物价等相关因素提供可靠机制,尤其是对奖惩机制与检查机制的充分发挥,真正实现多部门联合优势。如此操作还能确保医保机构管理合作的全面顺利推进,对相关部门医疗服务价格也能够给出可靠保障。更重要的是,它有效遏制了定点医疗医院机构在过往打球、钻政策漏洞的违规医疗行为,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结语

综上所述,该文通过浅析我国医保定点医疗医院机构所现存的内部管理问题,给出了相应对策。在未来的机构建设进程中,医院方面应该注重自身与同行、与医疗服务市场的良性互动过程,更应该按照政策依法整顿内部医疗团队及服务过程,争取建立一套激励性与规范性并存的医疗服务体系,改进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成本,真正做到为城镇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福祉。

[参考文献]

[1]张贝贝.基于医保供应链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0:23-25.

[2]刘武,杨晓飞,张进关,等.居民医疗机构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沈阳市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1,17(4):75-81.

医保定点服务协议范文2

区社保局定期做好医保监督核查工作,现就情况汇报如下:

对照《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考核评分标准》,有选择、有重点的定期到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每次重点检查一两个方面,对照考核评分表,做好做细相关工作。通过检查考核,查找不足,提升医院医保管理水平。同时也近距离观察定点医院运作情况。

核查发现区内定点医疗机构认真履行协议,认真对照医疗服务协议,做好相关医保工作。

定期对区内定点零售药店进行抽查,重点针对定点零售药店工作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做好监督检查。现场解答购药群众的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定期抽查,维持对定点零售药店检查力度,督促区内定点零售药店查找不足,做好医保相关工作。

医保定点服务协议范文3

一、扎实推进五项改革

一是推进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统一管理、分类核算、全市统筹”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整合和理顺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结算经办机构,力争全市实现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统一结算经办机构,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基金使用效益。二是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在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及新农合全面推行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按照“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双方共管,风险共担”的原则,住院医疗费用结算采用"次均定额预付、部分单病种付费、差额后付、指标考核、稽核管理"的结算办法,次均定额预付后,经年底指标考核计算后,根据统筹基金支付能力支付差额部分。三是推进普通门诊统筹改革。完善门诊就医补偿政策,减轻参保人员普通门诊医疗费用负担,降低住院率,城镇职工普通门诊统筹起付线为1200元,1200元到3000元部分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标准支付。城镇居民门诊统筹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接轨,不设起付线,每人年封顶线400元。四是推进医保周转金拨付制度改革。市、县两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以各定点医疗机构上年度拨付住院统筹基金的月平均额为基数,预拨一个季度的资金为周转金,缓解定点医院资金周转压力。五是推进医保举报奖励制度改革。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设立举报奖励资金,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和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违规行为进行举报,经查实后予以奖励。

二、严格强化五项管理

医保定点服务协议范文4

一、目标任务

重点解决在专项治理前期工作存在的短板,进一步排查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存在的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的风险点,堵塞漏洞;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参保人的就医行为;进一步强化欺诈骗保行为打击力度,保障医保基金运行安全,维护广大参保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范围时间

“回头看”范围为全县所有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时间为发文之日起至2021年1月31日。

三、工作内容

(一)查处诱导住院。查处利用“包吃包住、免费体检、车接车送”等名义或者通过“有偿推荐”等方式,诱导不符合住院指征的参保群众住院等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

(二)查处虚假住院。查处采取挂床、冒名顶替等手段,对实际未住院治疗的患者,通过编造诊疗项目、伪造医疗文书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

(三)查验前期工作。按照州局印发的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治理、打击内外勾结专项治理和规范医保基金使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核实经办机构、定点医药机构的整改落实情况;以及相关检查表册是否齐全、规范、准确,是否按要求上报并整理归档。

四、工作措施

(一)重点检查。通过医保结算系统、智能审核监控系统,筛查分析辖区内2020年参保患者在同一医院住院3次以上、不同医院住院5次以上、同一区域人员入院时间较为集中、医疗费用结构相似、出院报销金额接近的疑点结算数据,重点筛查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供养五保户、老年病轻症患者住院结算情况。

(二)现场检查。至少确定3家定点医疗机构作为现场检查对象,对可疑线索开展现场核查、病历审查、走访调查、突击检查,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无死角,坚决查处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保行为。

(三)畅通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医院醒目位置等,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电子邮箱,畅通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监督,收集重要问题线索。

五、工作要求

医保定点服务协议范文5

关键词: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

国家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目的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职工、城乡居民个人的承受能力,保障职工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遏制医疗资源的不当浪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医疗保险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医疗需求。当前,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进一步扩大了医保的覆盖面,参保人数也随之增多,如何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科学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实现“收支平衡,稍有结余”的医保基金目标,是大多数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一、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是通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对参保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实现的。但当前由于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和自身利益的驱动不足,导致很多定点医院在为参保的入院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不能自觉严格地执行相关的医保政策。部分定点医疗保险机构对病人的住院费用结算时存在差误,为了套取更多的统筹基金,私自将住院次数分解;一些医疗机构对本医院的住院标准把握不到位,或是因为人为因素,为不符合住院标准的患者也办理了住院手续,大大加重了医疗保险基金的负担;一些医疗机构未设置严格的用药制度,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本来可以使用价格优惠、效果较好的普通类或国产药品,却私自为参保患者选用价格昂贵的珍贵药材或是进口药品,加剧了参保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很多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严重的滥检查现象,对参保的住院病人,不论是哪种病因,都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检查,致使住院费用大大增加,还有些患者为了报销医药费,时常会出现冒名顶替的情况,这些客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医疗保险管理的难度。

二、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探析

1.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很多定点医疗机构为了增加本医院的经济收入,过度谋求最大化的经济利润。此外,由于医院现行的规章制度存在弊端,导致很多医护人员的工资及奖金直接与本医院的经济收入相挂钩,致使很多医护人员没有从参保病人的利益出发,而是误导消费,不仅损害了参保人员的合理医疗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参保患者的经济负担,这种现象在当前人均定额费用标准偿付的医疗保险报销中普遍存在。2.医疗服务市场具有垄断性。导致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院是医保的医疗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医疗服务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实质就是一种垄断性的服务,对于绝大多数的参保患者而言,他们自身根本无法对医生制定的诊治方法和医疗质量进行判断,对他们而言,并不清楚自己需要进行那些检查、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只能完全听从于医务人员。正是这种特殊的医疗服务,致使医院对参保人员的医疗服务需求采取有意识的人为诱导,从而增加治疗费用,最终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3.参保人员自身原因。一方面,对于大多数的参保人员来说,对当前国家出台的相关医保政策及用药范围等规定并不完全了解,对医院缺少有效的群众性监督和社会监督,从而为一些误导消费的情况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参保人员入院后因为从心理上害怕得罪医生和护士会影响自己的治疗,因此,很多患者会一味地听从医生和护士的各项安排,这又无形中“纵容”了医护人员,导致上述各种问题的出现。

三、提高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宣传和学习,确保财务管理人员深入了解《医疗保险服务协议》。一是明确相关责任人掌握协议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履行该协议,定点医院的各职能部门必须明确具体的责任人,深入学习协议的各条款内容,这样才能减少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协议中明确规定当定点医院对入院参保人员使用的药品高于国家或省级价格部门的定价;冒名顶替者或是不符合住院标准所产生的相关医疗费用;不能提供真实的病历、发票或是与参保病人的病情不相关的其它医疗费用;未经价格主管部门的批准而收费的项目等情况,均不属于医保报销的范围。因此,医院各科室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按照协议条款开展各项医疗服务。二是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保险相关事宜。随着医疗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参保人员数量明显增加,定点医院医疗保险患者的门诊及住院率随之升高,大大加重了相关的工作量。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必须积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工作机制,设置相应的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及先进设备,财务部门应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医疗保险参保患者的住院登记,进行相关医疗费用的结算等工作。2.积极创新财务工作方法,加强与相关部门及患者的联系。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复杂,难度也较大。医保定点医院的会计核算与非定点医院相比,不仅要建立具体的收支明细科目,确保各项收支有凭据,在记账方式上应采用复式记账法,对医院发生的各项医疗保险费用要在相互联系的账上做双重记录。这种记账方式,一来可以明确了解医院各项医疗保险账款的往来业务;二来通过账户记录,可以将医院医疗保险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完整系统的呈现出来。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正在加快改革,给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因此,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并积极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此外,还应从医院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与各相关部门和服务对象的关系,最大程度的取得他们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3.提高思想认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应提高思想认识,充分意识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此外,完善的财务制度是财务工作的基础性保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用明确的制度遏制各种违规现象的发生。医院管理者及财务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性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内容,并将其科学合理的进行完善和细化,将财务规章制度的约束和防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韦健.医院药品管理与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7):94-95.

[2]贾爱华.刍议如何避免定点医院医保财务风险[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07:88.

医保定点服务协议范文6

[关键词]定点医院;总额控制;医保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31-03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是辖区内医保、农保定点医院,我院目前正处于从二级医院向三级综合医院跨越发展的特殊时期,人才、设备的大力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带动了医院综合医疗服务水平及知名度大大提升。我院承担着医保、农保两大体系基本医疗保险,上级主管部门、政策、用药诊疗目录不统一,在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如何加强医保工作管理、用好医保基金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

1 医院发展面临医保费用超额的压力

自2012年开始烟台市级统筹,对二级医院实行总额预付,测算标准为医院前3年医保患者平均统筹支付额,这种支付方式的实行,从宏观调控上看,虽然遏制了过度医疗行为,约束了医生的不良行为,节约了医保基金;但从另一角度来讲,却干扰了医保定点医院和医务人员对医改的亲和性和主动性。我院在超总额的经济压力下,直接影响了成长期医院的发展。政策规定,年终综合考核评分达95分以上者超额部分按80%(2013年改为60%)拨付,未拨付部分由医院承担。院方既要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又要将医疗费用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同时还要弥补费用超额的漏洞,因此就产生了利益的冲突,医院也成为了矛盾中心聚集点[1]。

1.1 近两年我院职工、居民定额与报销数据统计

见表1~2。

1.2 超支原因分析

(1)由于我院目前正处于新院筹建的特殊时期,人才、设备的引进,开展了许多三级医院方能开展的诊疗技术,周边县市区慕名而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患者在我院享受的是二级医院的收费,三级医院的诊疗,报销比例相对三级医院还要高一些,但无形中增加了报销额度,超总额也是预料之中的[2]。(2)定额政策按前3年的平均住院报销水平测算,与我院近年飞速发展形势不相符。2009~2011年职工、居民报销情况对比见表3。

2 医保管理质量有待提高

参保患者的医疗服务主要靠医疗保险基金来维持和实现。在日常监管稽核中发现,极个别科室对参保患者的医疗服务存在入院指征不严格、挂床住院、不合理检查和治疗等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经济利益驱使和参保患者对目前的医保政策和检查、治疗、用药范围等相关规定不完全了解,从而使群众监督效力失效[3]。我院目前处于特殊发展时期,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自然而然带动了经济发展,住院人次倍增,一方面要掌控医保基金的合理支出,另一方面又要兼顾成长期医院的发展,任重道远。

3 我院加强医保质量管理举措

3.1 加强基础管理,提升医保服务内涵

(1)上级部门下达的政策规定及时上传下达,落实到位,将相关政策、入/出院流程制定刊板上墙,让患者一目了然,熟知流程。(2)定期组织院内医护人员进行医保知识讲座,达到了人人知晓政策的预期效果。(3)积级响应上级政策号召,相继在辖区内率先开通了医保门诊大病、慢病在医院联网结算、新农合低保/优抚及生育补助一站式报销、山东省异地医保联网结算、市直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联网结算等,方便了患者,简化了服务流程。(4)严格审查大病、慢病申办,成立大病、慢病门诊,设统筹门诊定岗医师,专病专管,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过度医疗行为。(5)转变服务理念,提倡优质服务:我院目前兼顾医保、新农合两大参保人群的管理,在涉及20余种业务、10余类不同服务人群,在各类政策不统一、不断调整等情况下,医保服务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患者不满,没有克己奉献、全心全意的精神是不行的,全体人员克服困难、冲破束缚、不遗余力做好相关解答、咨询工作,帮助老、弱、病、残弱势群体解决问题,受到群众及上级部门的好评。

3.2 执行政策、秉公稽查、加大监管力度

3.2.1 人、证稽查 据医保协议及市考核标准要求,深入临床科室对参保患者做全面的人、证稽查,督导加强科室查对把关。年内稽查数量占总数的1/5,杜绝试图冒名顶替住院2人。

3.2.2 病情稽查、报销判断、约束违规行为 重点稽查意外伤害病例,通过核查意外伤害情况说明表及电子病历,个别病案需查对120出诊记录,符合规定方可纳入报销,避免了违规、违章及医院经济、声誉损失。

3.2.3 督导临床科室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 采取抽查现症及归档病案的方式及利用信息平台抽调患者的医嘱情况,超范围用药、超限价耗材及自费项目使用情况等,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与科主任沟通解决,坚决杜绝违规行为,情节严重者直接处罚到个人,检查结果纳入医保质控。

3.2.4 加大医保质控监管力度,工作成效显著 全市统筹以来,按协议及住院、门诊考核标准全面加强各项基础性工作,重点突出、落实到位,受各级主管部门好评。如每月医保质控科室存在问题责任落实到责任医师,并上报两个优秀科室、两个不合格科室,直接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每月按科室统计医保报销情况,超支明显及西药费占比前五位的科室直接与科主任沟通,惩前毖后;通过监管减少了我院无指征检查、入院指征不足收住等现象;遏制超范围用药、过度用药、过度医疗行为等情况,保证了本年度“质量保证金”不损失(药占比由2012年的41.2% 降至2013年38.5%)[4-5]。

4 目前我院医保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4.1 定额政策认识不足

2012年定额管理以来,我院未及时调整经营方案,出现与之不适应的情况及因素,如单纯为做造影检查、心脏CT、输血等收入院,住院费千元左右,入院指征不足,增加报销总额。

4.2 协议与考核标准未引起临床重视

科室医保质控活动流于形式;医保质控奖惩力度小、效果欠佳。

4.3 费用监管、实现“结构调整”,信息平台不完善

过度用药、超范围用药、用材是社会普遍现象,相关信息平台软件建设、数字控制非常必要。但目前我院现有信息平台不能满足医保质控内容,新院搬迁HIS系统全面升级后仍需增加查询统计项目。

5 改进定点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对策

5.1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医务人员应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真诚热情的救助每一位患者,使患者人格受到尊重,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从心理上,全方位得到重视和救治。增加医保患者医疗消费透明度,发送医疗每日消费清单及医保结算单,维护医保患者的知情权[6]。

5.2 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准

高水准的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有力武器,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就必须时刻围绕着“质量”这个核心,医院规章制度及对患者的管理需要规范化、系统化、现代化。定点医院在加大医保政策宣传力度时,还要着手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学术水平、医护人员的护理能力以及全体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和身体护理,实行微笑服务和真情温暖,用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来赢得更多医保患者的信赖[7]。

5.3 正确处理好医疗保险机构、定点医院和医保病人三方的关系

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院和医保患者三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是整个医疗保险体系中的三大角色。定点医院如果能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如鱼得水,反之,则步履维艰。

5.4 加大医保监督和管理力度

医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大医院对医疗保险消费的控制,医保管理必须加大监管措施,例如:规范医疗行为,严把医疗协议,健全监管机制,严把考核关。定点医院医保监管仅仅依靠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是不够的,还需要每一位医务人员加强自身修养来强化自我约束[8-9]。外界监督与自我约束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医疗服务和医保管理工作的质量。

5.5 医保质控、结算工作进一步细化与完善

不断调整、优化医保质控方法,要求科学化、信息化,对日常质控中屡禁不止的问题,应加大处罚力度;在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前提下,调整部分住院诊疗项目纳入门诊收费,研究政策、运用政策, 做好财务预算,为医保基金争取更大的空间[10-1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一项系统的、具有公益性的综合工程,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定点医院要先 自己定好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12],加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不断的增加和完善服务项目,建立医保服务监督机制,合理使用医保基金,使医院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稳健发展,为构建“和谐医保”做出贡献[13]。

[参考文献]

[1] 陈金甫.总额控制重在资源成本管理[J].中国医疗保险,2013,63(12):8.

[2] 占伊扬.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共建医疗保险发展大业[J].中国医疗保险,2014,64(1):48-50.

[3] 陈启后.医疗保险监管效率探索[J].中国医疗保险,2013,61(10):47-48.

[4] 徐静.充分发挥医院管理作用,控制医疗保险费用不合理增长[J].中外健康文摘,2012(4):414-415.

[5] 赵雷.在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国际比较及对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影响[J].中国卫生研究,2011(2):37-40.

[6] 薛迪.医院管理理论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4.

[7] 爱田,王丽华,赵玉海.医药费用“综合目标”控制策略的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10):38-40.

[8] 宋国明,郝模,高解春.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评价的模式研究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5):324.

[9] 龚向光,胡善联.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2):73-75.

[10] 粱万年,郝模.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

[11] 顾艳荭,张涛.对医院服务流程中人文管理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8):532-534.

[12]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第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9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