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指导意见范文1
诚然,《指导意见》的推出,是我国金融行业前进了一大步。首先,对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有了一个权威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以下统称“从业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虽然仍不尽称意,但结束了不同“专家”对互联网环境下金融服务的不同视角、不同利益出发的“”。其次,正视了互联网对金融行业乃至金融“生态”的影响,明确“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再次,“个体网络借贷机构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对P2P给予了正确的定位和明确的业务界定。总之,对当前互联网对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及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冲击”终于表达明确的态度,正视互联网对支付、借贷、融资及金融产品销售等的影响,纳入到监管体系里来,以便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但是,观察了近几年来所谓“互联网金融”的事件及专家的学术观点,特别是国家提出“互联网+”大战略的背景下,颇感此《指导意见》有“随声附和”的意味。所以,有几个问题,不得不抛出来,以引“美玉”。
第一点,互联网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的根本因素是哪些,又将形成什么样的“互联网金融”体系。
考察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要考虑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在互联网环境下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包括货币流通、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制度和监管几个方面的改变。由于经济环境和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体系还存在一些缺陷,其结构并不健壮。如其依赖的“电子货币”不具有价值尺度和有效的储藏手段的功能;并没有完全摒弃“金融中介”,只是换了一种身份,重新进行利益分配而已;“游戏规则”还没有形成体系,缺少必要的监管体系、规章制度和征信系统;最重要的是账户管理模式和账户结构,这也是商业银行相比其他金融机构最核心的优势,若在当前的监管体系下,要想改变账户管理模式,几乎没有可能,账户管理不是技术问题,是利益和权力分配问题。所以,“互联网金融”体系还不具备“自组织”和“自适应”的能力,其演进和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另外,互联网影响到我们的方方面面,从生活到经济,但为什么是“互联网”,它是以一种什么形式、什么方式、从哪几个关键点影响到金融的变化以及经济的调整乃至生活的改变?
第二点,金融因“互联网”而改变,金融的监管是否“适应性”改变。
首先是认识,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者的认识有没有转变。从《指导意见》的分业务分部分监管的分配上看,监管者们还停留在传统的监管思维模式中,部门割据的形态仍然没有打破;而从监管的业务分类上看,简单罗列“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几项业务上,也可看出简单、不严谨。其次是监管手段的创新,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监管的效率是值得尽快研究的课题,但更重要的是打破传统模式。再次,“互联网金融”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这使得“互联网金融”拓宽了传统金融风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支持系统的安全隐患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性风险,“互联网金融”具有比较特殊的技术选择风险形式,由于网络信息传递的快捷和不受时空限制,“互联网金融”会使传统金融风险在发生程度和作用范围上产生蝴蝶效应。“互联网金融”的金融业务多元化和金融创新使经营风险比传统金融更大,而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使传统的资本充足率标准、现场监管等手段难以对“互联网金融”实施有效监管。
第三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创新实际上是法律的创新,本质上是改变现有规则。
在《指导意见》多次提到依法合规的问题,如“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互联网支付机构、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平台,建立服务实体经济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在符合金融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自建和完善线上金融服务体系”“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实施高效管理”等等。但当前的现实问题一是没有法规,二是法规间的冲突,三是法规修订的严重滞后。所以要“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立法研究,适时出台相关管理规章,营造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
第四点,互联网金融机构真正得到实惠了吗。
互联网改变了金融客户的行为习惯。由于互联网经济具有边际成本趋向于零的特点,因此可通过搭建平台形成自身的生态系统来吸引大量的用户和商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将庞大用户群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整合起来,形成了基于客户交易行为的“大数据”。从而“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开展金融业务,但“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除了还未推出的遥远的“税收优惠”以外,看不到更多的积极因素,依然承受趋紧的监管政策,依然在进行着“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战略”等技术创新,没有太大的改变。对被苦盼多年“被招安”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其从事金融服务的地位被认可是值得肯定和可喜的,但随之而来的运营及监管成本将迅速上升,常规运营模式下的草根公司将难以生存。《指导意见》第十四条指出,“除另有规定外,从业机构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第十七条“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分别负责对相关从业机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进行监管,并制定相关监管细则和技术安全标准。”各部门出台的管理细则势必会对平台运营资质提出种种要求,这将大大提高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运营成本。《指导意见》第八条规定“个体网络借贷机构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这也会使小型公司对公从的吸引力及可信度下降,缺乏背景与规模的中小型公司生存空间受到极大压缩。
第五点,“互联网金融”,老百姓得到了点啥。
一个方面,“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门”,“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促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和普通家庭能够介入到金融活动和资本市场。但另外一个方面,门槛低了,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增多,由于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丰富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传统业务风险将降低,但新平台带来新的风险加大,风险的传递性加快,而此类风险并没有成熟的防范和化解的经验,将给老百姓带来新的损失。
最后一点,风险。
健康指导意见范文2
低脂肪干扰胰岛素分泌
高脂肪之害众所周知,然而脂肪越低越好吗?对此,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医学专家忠告人们:肥胖者限制脂肪是对的,但体重正常的人为防范心脑血管病而食用低脂食谱则须商榷,因为此举可能使一种以胰岛素分泌过多的综合征乘虚而入。
这是由于用蔬菜、水果一类低脂肪食品取代肉类与奶制品,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高,促使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帮助分解糖分,从而引起体内一系列有害变化,如血中“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有害的甘油三酯含量升高,血压上升,血糖增加,损害血管等。
低胆固醇诱发中风
首先应当肯定,低胆固醇食谱的确可使心脏受益,却可招致其他疾病,如中风、肺炎、肝病乃至癌症临身,由此而引起的死亡比例与高胆固醇差不多,甚至有过之。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尼顿教授历时十年,调查了35万名健康男性,发现胆固醇低的人罹患心血管病的几率降低了50%,但患中风的人多了2倍,患肝癌的人多了3倍,总的死亡率反有上升。
日本中风防治研究所幸森男教授也发现,日本南方居民常吃肥肉等胆固醇丰富的食物,遭受中风之害者反比北方少吃此类食物的人少。推测其奥妙在于低胆固醇使细胞膜脆性增加,导致血管壁脆弱,脑内小血管缺乏外周组织的支撑作用,因而抵抗血压变化的能力减弱,易发生破裂而出血。故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只适宜于那些体内胆固醇水平超标者(超过230毫克),若低于160毫克不仅不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还应寻找原因,并适当增加胆固醇的摄取量,以达到理想水平(180~220毫克),才是明智之举。
低盐影响脑功能
三餐吃得过咸是高血压等疾患的常见原因,但也不可过少,因为盐分也是人体需要的养料之一。
国外专家选择20名65~85岁老人,分为两组观察,甲组每人每天吃盐8克,乙组则每人每天限在1克之内。两年以后进行测试,甲组老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仍然较强,注意力比较集中,短期记忆也较好。乙组老人则相反,多项指标下降,一旦增加盐的摄入后,种种与脑功能有关的能力便获得改善,表明吃盐过少会给脑功能带来消极影响。因此,血压正常的人不宜盲目吃低盐饮食,一般保持在每人每天6克左右为宜。
低体重削弱抗病力
过分肥胖不仅影响体形,而且是多种“文明病”的温床。但须注意,所谓过分肥胖是指体重超标25%以上,如果超标在25%以下,不仅无害,反而更有益于健康。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有钱难买老来瘦”的观点已经过时,应代之以“胖而不过优于瘦”的新养生观。稍胖的人反应敏捷,记忆力更好,抵抗各种感染性疾病乃至癌症的能力更强,平均寿命更长。人到中年以后,明显消瘦很可能是诸如结核病、糖尿病乃至癌症临身的一个信号,应积极到医院诊治,并加强营养,力求恢复正常体重。
低运动量健身效果差
健康指导意见范文3
[关键词] 乙肝携带者 ; 保健 ; 护理
[中图分类号]R373.2+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1]。我国约有1.2亿人口为乙肝携带者,其中约有10%发展为慢性肝炎[2],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不但会使乙肝携带者病情恶化,还有可能使乙肝患者的队伍不断的扩大。为此,本文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生活、饮食、心理及避免诱因进行指导如下,旨在提高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1.加强自我防护
1.1 乙肝携带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养成在公共场所或亲朋好友家就餐时,主动提出分餐,不与人共用水杯、毛巾、脸盆等卫生习惯。
1.2女性要注意经期卫生,防止经血污染日常生活用品,此外,如果家人没有感染,也没有抗体,就应及时去医院注射疫苗,产生抗体后,就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1.3要注意保护肝脏,必须戒酒禁烟,避免剧烈运动、熬夜等伤害肝脏的行为,切忌滥用药,口服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排泄,而且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可能损害肝脏。
1.4定期检测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标记物,一般情况下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是否需要治疗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并制定相应的方案。
2.注意身体锻炼
乙肝携带者虽大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患者经常会感到疲乏无力,做事无精打采,而且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健康人更易感染风寒等疾病,应适当并适量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可采取适度、缓和、有氧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游泳、打太极、爬山等。
2.1慢跑能增强呼吸功能,使肺活量增加,还能促进全身新陈代谢,加快毒素排出体外。慢跑时全身肌肉要放松,呼吸要深长,缓慢而有节奏,运动量以每天跑20~30分钟为宜。
2.2散步有消除疲劳、放松、镇静、清醒头脑的效果,最好在清晨或饭后进行,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走的时候步子要迈大一点,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
2.3打太极能使血气运行顺畅, 还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宜在清晨进行,空气流通较好,既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陶冶身心,使人的心情放松,且运动量小。
2.4游泳能够增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体质,提高协调性,还能很好的磨练意志,但应注意适度原则,不可过度疲劳。
2.5爬山既是有氧运动,又有力量练习的成分,而且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身体素质进行调节,经常参加爬山锻炼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3.保持清淡饮食
营养均衡对乙肝携带者身体的恢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一项积极的治疗措施,合理的饮食能促进肝脏代谢,改善肝脏营养,调节免疫功能。因此,乙肝携带者应尽量做到: 3.1饮食宜清淡,宜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如青菜、菠菜、黄瓜、苹果、香蕉等,不宜食用煎烤、油炸等油腻的食物,反复煎炸的食物油中会有致癌物质且不易消化吸收。
3.2 食物要富含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精瘦肉、豆制品等,但不要盲目的进补,因为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易打破膳食平衡,反而会影响健康。
3.3适量的补充微量元素,尤其是含有较为丰富的多糖类食物,对加强肝病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十分有益,如海藻、香菇、芝麻、大枣、杞子等。
3.4不宜使用生冷食物,如各种海鲜、凉拌食品等,放置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同时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其中往往含有防腐剂,可多饮水,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
3.5注意禁烟戒酒,酒精中含有的乙醛和乙醇及烟中的尼古丁成分对肝脏伤害很大,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聚会场合,可以饮料、矿泉水代酒。
4.做好心理调节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约有1.2亿人口为乙肝携带者,由于公众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不足,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折磨,更多的是带来精神和社会上的压力,使之面临众多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疾病本身的恐惧、焦虑、悲观,往往会出现情绪消极、精神不振、兴趣减退,对前途感到担忧,同时由于家人和朋友的回避和疏远,更令他们感到自卑和无助。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令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交、求学、工作、生活、婚姻等多方面遇到许多麻烦和阻碍。因此,乙肝携带者平时注意调适自己的心情,学会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坚强、乐观和豁达,保持心情舒畅。其次,需要社会来正视和理解乙肝这种疾病,消除歧视和偏见,加大对他们心理支持的力度,给他们一个宽松、融洽的生活环境。
5.避免诱发因素
乙肝携带者之所以会病情恶化,是因为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持续存在并不断复制的结果,尤其是在过度疲劳、酗酒、暴饮暴食、感染其他疾病及药物毒性作用的情况下,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病毒便重新活跃起来进行复制与繁殖。因此,乙肝携带者应注意休息,不易从事繁重的工作和剧烈的运动,勿过度劳累,掌握动静结合;饮食要节制,营养要均衡,防止过饱导致消化不良,加重肝脏负担;要注意平时的生活细节,随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以免感染其他疾病;审慎服用药物,药物在代谢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具有毒性的物质,容易加重肝脏病情,所以服用任何药物或民间偏方前,建议先请教专业医师。
参考文献
健康指导意见范文4
1只要身体是健康的,就会健康长寿。
A正确 B错误
2没有努力去控制饮食,也没有锻炼,体重却减轻了,这是好事情。
A正确 B错误
3如果超过了65岁,尤其是超过75岁,应该减少身体运动锻炼,以节省体力。
A正确 B错误
4年老后是否健康,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与运动锻炼、平衡饮食无关。
A正确 B错误
5年老以后,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比年轻时少了。
A正确 B错误
6到了退休年龄,要改变以前形成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已经太晚了。
A正确 B错误
7在社区做志愿者,既能帮助别人。也对自己身心健康有好处。
A正确 B错误
8那些说有抗衰老功能的保健品,的确能帮助人延年益寿。
A正确 B错误
9如果白天打瞌睡,说明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应该尽量避免这种现象。
A正确 B错误
10如果年轻时从来没有患过重大疾病,年老以后就不必担心会发生严重疾病。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与特别提醒
1正确答案:B
特别提醒:要想让健康有保障,不但应该注意个人的身体健康,还要关心自己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健康状况。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出,健康的含义不仅包括躯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应该和周围的人,包括家人、亲戚、朋友等,建立亲密互助的关系,这对健康非常重要。特别要注意和家人尤其是配偶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会让你有照顾好自己的动力,如吃喝有规律且有营养、坚持锻炼等。温暖的家庭还在个人抵抗外界压力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正确错误:B
特别提醒:年龄较大的人,如果没有通过努力(控制饮食,加大锻炼量)体重就减轻了,很可能是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的信号。另外,并不是体重下降了很多,才应该引起注意。如果在一年之内个人体重下降了5%,就应该针对这一情况问问自己 ①是不是因为服药引起的?②有没有抑郁或者其他的心理症状?③有没有感觉食欲不振?④牙齿有没有问题?⑤有没有患老年痴呆的可能?⑥有没有感觉进食困难?⑦有没有消化系统的问题?如果存在某一个方面的疑问,应该及早就医检查。
3正确答案:B
特别提醒:坚持天天锻炼身体,能大幅降低发生各种疾病的机会,包括抑郁、骨质疏松、骨折和一些肿瘤等,从而延长寿命。比如,锻炼可让腿部肌肉保持健壮,从而减少摔倒的机会,还能降低年高时不得不用轮椅的机会。锻炼可以从任何年龄开始,即使以前没有锻炼运动过也不要紧。总之,六七十岁的人参加锻炼也会同样有效。当然,应该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制定适当的锻炼方式,如走步、慢跑等。
4正确答案:B
特别提醒:决定寿命各因素当中,基因起1/4~1/3的作用。其他的作用则与个人的生活方式、环境和机遇等有关系。比如,某人的父亲和祖父都在年轻时因为心脏病而去世,这个人就会趋向于相信自己也可能会遭遇同样的命运。而事实并不这么悲观。如果这个人注意饮食、增加运动锻炼、注意控制血压,并保持不吸烟等,那么他患心脏病的机会将大大减少。总之,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对健康有所掌控,而不是“听凭基因的摆布”。
5正确答案:8
特别提醒:成年以后,人对睡眠量的需要基本上是不变的大多数成年人需要7~9小时的睡眠时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质量可能下降。50~60岁时,睡眠时就不能像早些时候那么踏实了,失眠出现的频率也会增高。比如,晚上很早就感觉困倦,而早上很早就醒来了。对于睡眠不足,可以通过白天打盹、小睡等方式加以补充,但白天也不要睡太多,否则可导致晚上睡不着。
6正确答案:B
特别提醒: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如果能戒烟,循环系统的功能会马上得到提高,而肺部会马上修复以前由吸烟造成的各种损伤。戒烟一年之后,患心脏病、中风、肺部疾病和肿瘤的机会就能降低。如身体较胖,减5%~10%的体重,能够帮助你控制血压,预防2型糖尿病。
7正确答案:A
特别提醒:这是一个双赢的做法。做志愿者能够将个人与集体紧密联系起来,会让人感到生活充实、有目的。同时,你服务的组织也能从你这里得到其必需的帮助。研究发现,那些热心帮助他人的老年人会更加健康,适应能力也更强,而且寂寞孤独的感觉较少。
8正确答案:B
特别提醒:世上没有长寿药。要想延年益寿,就要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吃水果和蔬菜,还要经常锻炼身体。尽管现在有很多的保健品声称含有能让人长寿的特别配方,但这些宣传并不可信。另外,也不要相信纯天然的产品就是无害的。如果个人对“抗衰老”保健品感兴趣,首先应该与主治医生商量一下, 因为一些保健品所含的成分可能与目前所服药物发生反应,可导致不良后果。
9正确答案:B
特别提醒:睡眠充足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人体利用睡眠来进行恢复,给身体重新注入活力。白天小睡一会儿,可以是年龄增大以后应对睡眠变化(主要是晚上睡眠不足)等的一种办法。老年人一般晚上都睡不好,所以很多人白天可能会打瞌睡。白天睡1小时之内,可以让人感觉更加清醒。当然,如果白天老是瞌睡,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是不是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障碍。如果感觉睡眠存在较大的问题,应该及时就医。
健康指导意见范文5
[关键词] 新课标;健康
一、引言
首先是对健康的内容和外延尚不能完全把握。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健康是人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检查不出任何疾病,对外部环境日常范围内的变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这一概念从较高的高度概括了健康的含义或者说是目标,然而这一定义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并不大,对各阶段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操作指导意义更是微乎其微,但可以给健康教育提供出清晰的方向感。有鉴于此,世卫组织另有一个相对细化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无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中以上健康概念包涵的内容被概括为三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其次是对健康教育的操作性把握不准。有鉴于体育新课程标准中设计的三个方面组建的健康三维观,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了深刻的理解和消化,但消化下来的结果却是五花八门。对身体健康的把握尚算准确,因为这与传统体育健身原理和人们对健康直观理解相近似。在配套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中基本能够涵盖身体健康涉及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体育教学只需按照相应的项目进行监测。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方面的健康指标的监测和训练就显得力难从心了。甚至对怎样才是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都难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更别提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行为对之实施有益影响以达到提高与改善目的了。
由于存在以上对健康理解的差异,对新课程标准关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理解与执行存在偏颇或缺失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对这些概念进行有效梳理,对教学过程中该指导思想的贯彻进行探讨,于新课程标准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有莫大的帮助,于体育教师健康观念和意识的加强也大有裨益。
二、优选教学内容,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优化教学内容包含两方面的措施:一是思维模式优化;二是功能优化。“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核心在于要突出健康的教育目的,运动项目的教学与练习只是为达到健康目标的手段或媒介。以健康目标为统领,优化选择最能达到健康目标的教学内容,形成由目标到教材的思维方式,这与过去由教材到目标的思维模式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虽然操作难度大些,方向性却更明确,同时充分体现人本精神,后者教学难度小些,只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材,能将教材很好地教授给练习者即可,较少考虑其他。这种教学思维方向上的小小变化却体现着大大的教育智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维模式立意更高,他跳出了狭窄的体育教学范畴,站在体育与健康的高度重新考量体育教学的目的。新课程标准的视野也更广,他将身体教育的所有内容都给予了充分的概括,同时又突出了健康主题,使体育教学既有了丰富的内涵,也又了更加宽广的外延。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统领教学的各个方面使体育教学不会产生偏颇。
过去的教学内容选编只考虑对身体生物属性的锻炼与提升,新课程标准的健康观涵盖更广,要求教材功能更加强大。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注重其对身体的锻炼,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其对学生心理、性格、人格的塑造功能,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功能。在这一点上许多大公司开发的拓展训练能给体育教学带来许多有益的借鉴。他们根据公司人力资源建设中发现的问题或公司现实发展需要设定目标明确的拓展训练课目,如交流课目、协作课目、生存训练课目、抗压课目等等。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健康,新课程标准中在这三个领域中都分别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结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在体育教材库中选择出最能达到相应学习目标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学内容的功能性优化。
三、改善教学手段,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要贯彻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应改善教学手段。同样的教材,教学组织形式、教学顺序等的改变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在以往体育教学中,教师总是很关心学生有没有学会动作,能不能达标。新课程标准下,考核有更多的灵活标准,教学过程对学生身体、心理和适应能力三方面的良好影响将成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方面。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达到更多的教育目的是新课程标准健康思想的根本要求。
四、总结
“健康第一”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既要求准确把握健康完整含义,也要求将这一思想落实到教材选编,教学组织,教学考核等教学的方方面面,时时关注学生健康,事事以学生健康为目标,处处体现健康第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京诚.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88-92.
健康指导意见范文6
确定回访内容:以开放式的提问方法询问患者初戴义齿的感受,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的答复和解析,必要时让患者回院复诊,做好健康指导:告诉患者,初戴义齿常有异物感、发音不清、咀嚼不便、恶心或呕吐等,但经耐心戴用1~2周后可逐渐习惯。摘戴义齿开始不便,应耐心练习,不宜强力摘戴,以免卡环变形。戴时不要用牙咬合就位,以免卡环变形或义齿折断。初戴义齿时让患者最好不要吃硬食,也不宜咬切食物,先练习吃软食,以便逐渐适应。初戴后,可能有黏膜压痛现象。如有压痛严重,出现黏膜破溃时,可暂时将义齿取下浸入冷水中。复诊前2~3h戴上义齿,以便医生能准确地找到痛点,以利修改。初戴义齿,应养成保持义齿清洁的习惯。在饭后漱口及睡前取下义齿刷洗干净。可用牙膏刷洗,以免食物残渣沉积于义齿上。刷洗时要防止义齿掉地上摔坏。夜间应将义齿取下放入冷水杯中,以利口腔支持组织有一定时间休息。但切忌放入沸水或乙醇等药液中。义齿如发生折断或损坏,应及时修补,并同时将折断部分带来复诊。若戴义齿后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复诊,患者最好不要自行修改。义齿戴用半年到1年,最好复诊1次。
落实回访工作:回访工作落实由跟位护士具体执行,跟位护士必须熟悉口腔护理的全科知识,而且必须掌握口腔修复学知识,能完全胜任修复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护士长负责监督检查,每周五检查电脑的电话回访记录情况,每月抽查每个跟位护士的回访患者10例,向患者了解跟位护士的电话回访情况,包括态度、问题的解答能力、健康指导、对护士的满意度等。最后把患者对护士的评价列入每月的绩效考核当中进行考核。回访时详细记录回访内容,下次回访前要详细了解上次的回访内容,并针对上次的内容进行调整。
完成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患者486例,满意度达100%,必须回院复诊调改的患者复诊率也达100%。
提高了护士专业水平知识,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回访过程中,患者反馈的问题直接、真实、范围广,有时内容甚至涉及到牙体牙髓科、牙周科等其他科室的专业知识。要得到患者的信任和肯定,跟位护士必须能迅速正确地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因此也促进了护士们学习修复科专业知识以外的口腔全科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通过电话回访制度也提高了口腔门诊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心。通过电话回访提高了护士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及交流沟通的技巧,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电话回访是一种经济、方便、快捷、实用的护理服务形式,使患者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并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