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升医保服务水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升医保服务水平范文1
2011年以来,丹阳市医保工作紧紧围绕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总体要求,以“政策体系有新完善、参保扩面有新突破、平台建设有新跨越、服务形象有新提升”为工作目标,强化管理,倡导诚信,优化服务,确保工作伴随经济创新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2011年9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医改在基层”系列报道播出了丹阳市医保改革工作的成功经验,央视评论指出,丹阳市探索“城乡医保衔接”这一做法值得在全国进行推广。
丹阳市医保中心工作的主要亮点有:
医保扩面稳中有升,基金运行基本平稳
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78.42万人,其中,参加基本医保人数16.06万人、居民医保1.97万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60.52万人。基金征缴4.3亿元,其中,基本医保2.2亿元、居民医保972万元、新农合2.01亿元(含政府补贴1.05亿元)。基金支出3.9亿元,其中基本医保支出2.1亿元、居民医保支出866万元、新农合支出1.8亿元。
医保监管力度逐年加大
2011年通过网络和实地,对门诊报销的零售药店开具的票据1665人次进行了稽查,追回不符规定报销金额3.48万元。同时,对385人次外伤人员重点核查,其中,未刷卡227人次;追回不符合规定4例10.4万元;对外伤人员刷卡住院核查158人次,杜绝违规3例,追回金额2.8万元;查处违规使用ic卡12人,金额10.65万元。
民生优先,强化服务
一是政府出资,解决困难群体连续参保的问题。基本医保个人参保已占单位人员参保的30%,个人参保中,困难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占个人总参保人数的二分之一。为解决这部分人员的暂时困难,确保连续缴费,对这部分人员实行优惠政策,按全市社平工资的70%缴纳。二是为全市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重残人员和优抚对象办理居民医疗保险,共计2344人次,政府投入资金155万元。三是按照市政府要求,全年对“40”“50”人员医疗保险补助进行发放(2011年为第4年),把补贴资金按时按质发放到位。全年符合“4050”条件人员2715人次,补助资金260万元。四是实行医疗救助一体化管理。2011年享受农保医疗救助对象15134人,对符合补助条件的人员进行了补助兑现,共补助2014人次,补助金额170万元。
完善医保政策体系,不断提升保障水平
一是医保险种相互转换,更加便捷。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已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对象转换成职工基本医保的,以上年社平工资为基数,按9%的比例按实际参加农保年限一次性补缴保费差额;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已参加居民医保对象转换成职工基本医保,以上年社平工资为基数,按7%的比例按实际参加居民医保年限补缴保费差额。二是缴费比例下调10个百分点。全市按照上级要求,将全市原医疗保险最低缴费70%比例调整为以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缴费。三是逐步施行单病种结算办法。针对近年来全市血透
转贴于
病人数量增加和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学习周边县市好的做法和经验,于2011年7月实施了针对血透病人年度及每月费用封顶的规定,规范了血透病人的医疗行为,有效控制了单病种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现象。
2011年以来,医疗保险在丹阳市全民参保目标已基本实现的情况下,医保经办工作重心正在从以扩大覆盖范围为主向以强化基础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主转变,着力加强医保工作的社会化服务、规范化服务、人性化服务、效能化服务,为构建和谐医保发挥其职能作用。
以完善政策体系和巩固扩面成果为重点,打造更加公平和谐的医保
为做好《社会保险法》的宣传工作,丹阳市医保中心出台了相应措施。首先,组织职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全面系统学习《社会保险法》的内容和意义,使每个职工深刻领会和掌握该法的核心内容。其次,中心组织专业人员下基层,走进社区、市民广场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同时由主任带队,分组分片深入到大中小企业,发放《社会保险法》手册,广泛宣传医保政策,让市民及企业员工更多地了解《社会保险法》,以更好地维护参保人员的权益。
以强化服务质量为前提,全面提升经办能力
提升医保服务水平范文2
1.医疗保险档案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国内医疗单位的保险档案涉及人员与种类众多,尤其是在我国积极推进医保改革的大环境下,医疗保险无论是覆盖范围、惠及人群都有了质的提升,在险种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这意味着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难度、服务需求都有了提升,对于医院档案的专业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挑战。受国内医保改革影响,现行医疗保险档案无论是内容、范围还是服务层次上都趋于复杂,我国医疗保险档案主要涉及医、保、患、药四个方面,其中医代表国家制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出具各种认证资料、结算凭证、医疗保险服务协议以及医疗消费清单等;保是指医保经办机构,除了提供一般综合档案之外,主要针对医保相关业务提供各类相关档案,对医保单位进行审核;患主要是指患者群体的个人医保账户、基本医疗信息、医保相关手续与各种基金转移等;药主要是指各大指定药店,档案涉及内容包括医保服务协议、药费清单、结算凭证等。从上述四个方面所涵盖的医保档案资料来看,档案管理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要求高,对新时期医保档案管理提出了挑战。医疗保险档案不仅仅是患者医疗保险的相关档案,档案是否齐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医保对象的切实利益,关系到能否凭借这一凭证享受各种医疗保险服务,关系到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与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因此做好医保档案的管理有重要意义,管理中也要充分挖掘档案的服务价值,推动我国医保的进步。
2.提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举措
提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要紧跟目前信息化潮流,围绕档案管理信息化这一核心适应新形势需要进行管理革新与改造,要积极引进相关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计算机、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医保档案进行更加专业的高水平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医保档案服务价值,真正做到管理中权责分明,管理举措切实到位,减少管理工作中的风险与问题。在管理医保档案的过程中,要积极对现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与创新,打造坚实的管理基础,紧抓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落实、技术升级等,达到提升业务水平的目的。通过切实可依的管理制度进行医保档案管理,以助于减少执行中各个流程的潜在问题,便于问责,做到高效管理,切实履行各类奖惩机制,保障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在加强医保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做好硬件设施建设,为管理与服务创造良好的平台与基础,这也是得以持续推进医保档案工作进步的必要前提条件。医保档案实际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并切实落实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积极予以完善,在及时更新换代的情况下为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予以支持。比如某地区医保局在经费、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对医保档案管理优先安排资料室,购置各类计算机设备等进行档案管理,在后续的医保档案服务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保证了医保档案信息的及时开发与利用,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也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医保档案管理中要做好各类档案的接收与归档工作,严格把关档案质量,在医保工作将档案的合理管理与应用作为重点,从而为基础业务的顺利执行提供切实依据,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最终实现流程优化。比如某地区医保局在医保档案管理改革中积极探索管理科学化与制度化,在认清以往管理工作问题的基础上探索综合管理新模式,利用多项创新举措对不同门类、载体的医保档案进行开发,从而极大地挖掘了医保信息的服务价值,提升了医疗服务工作质量。在医保档案管理中首先要针对档案内容与类别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做好不同载体档案的有序化管理,确保档案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与类别进行排列,减少管理中的丢失、损坏、遗漏、篡改等问题。关于医保档案的建档工作,要着重对目录进行梳理与编写,确保目录清晰可查,档案装订整洁牢固,以此达到提升医保档案整理质量的目的。另外,对于医保档案要加强管理监督与核查,将工作监督与考核列入必要的日常管理中,经常组织对档案的梳理、核查等工作,确保档案工作无疏漏。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定期组织培训与教育,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管理水准,积极组织各种医保档案管理交流的工作会议,联合多个部门加强监督与考核,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管理工作中的各项问题,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加强医保档案服务能力建设。医保档案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各级参保单位与参保人员,要积极树立人本化观念,将僵硬死板的医保档案管理打造成为从参保单位与人员实际需求出发、符合他们医保保险业务需求的新服务模式,为其提供便捷、快速、高质量的档案服务,利用信息化、计算机等做到医保信息的随时查询与共享,并且与各大医疗结构联合共同建立专门的医保网站,以确保医保档案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功能与价值。考虑到医保档案的服务价值,要切身挖掘档案本身信息的服务潜力,积极与社会各界沟通发掘医保档案管理与运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提出合理的改善举措予以解决,通过各类交流工作会议推动档案信息的深挖掘与深加工,为医保行业的决策与发展提供参考。为确保医保制度的顺利运行,未来要进一步研究参保人员结构、医保基金投资、不同地区医保水平与变化、医保待遇变化规律等诸多内容,这些都必须以完善、准确的医保档案为基础才能进行研究,因此为保障医保制度的顺利推行,必须做好医保档案的管理,从而确保我国医疗保险服务现状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平稳健康的过渡与发展。
3.结束语
提升医保服务水平范文3
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
大病的医疗费用高昂。虽然当前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建立,全国人民中的13亿人有了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城乡居民的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甚至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有利于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那么,什么是大病?大病保险的保障水平有多高?孙志刚指出,在设计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和目标时,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定义。
《意见》明确,大病保险对这小部分人群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已经报销的基础上再次给予报销,要求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50%。也就是说,患者进行大病保险报销时,是以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为准,其报销范围更宽泛。
这里的合规医疗费用不局限于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但为避免浪费和过度负担,不是基本治疗所必须的项目不列入报销范围。
个人不需再缴费
大病保险是全民医保体系中新设计的一类补充保险,《意见》明确,大病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人,所需要的资金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不再额外增加群众个人的缴费负担。
个人不用再额外缴费,并且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报销越多。《意见》指出,各地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保险筹资能力、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水平,以及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因素,精细测算,科学合理地确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也越高。随着筹资、管理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提高大病报销比例,最大限度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关于大病保险的资金来源,《意见》提到“利用结余筹集大病保险资金;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的地区,在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年度提高筹资时统筹解决资金来源”。
对此,孙志刚说:“大病医疗保障是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当中的一块短板。与此同时,基本医保基金存有不少结余,累计结余规模较大。有必要设计专门针对大病的保险制度,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使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大病保障。”
由商业机构承办
在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过程中,商业保险机构扮演了重要角色。《意见》指出,采取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报销范围、最低补偿比例,以及就医、结算管理等基本政策要求,商业保险机构中标后以保险合同形式承办大病保险,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
为什么由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孙志刚指出,以往,基本医保经办通常有两种形式,主要是事业单位直接经办,也有些地方委托一些专业机构提供部分环节的服务,如审核单据、稽查服务行为等。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效率,新一轮医改明确提出要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相比而言,商业保险机构以保险合同形式承办大病保险,主要具备以下几个优势:第一,发挥商业保险机构专业特点,加大对医疗机构和医疗费用的制约;第二,商业保险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统筹核算,可间接提高大病保险的统筹层次,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放大保障效应;第三,专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提高基本医保的经办效率;此外,这也有助于促进健康保险业的发展,推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意见》对商业保险机构的要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定了商业保险机构的基本准入条件;二是规范大病保险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要求其保本微利,建立起以保障水平和参保人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办法;三是要求商业保险机构不断提升大病保险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参保人提供异地结算等服务,解决大病异地报销难题。
让城乡居民大病治疗有保障
《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是我国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的新举措,对于减轻人民群众大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全民医保制度的有力完善。这一制度拓展和延伸了基本医保的功能,基本医保、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制度实现有效衔接,构建了多层次的全民医保体系;把结余基金利用起来,放大了基本医保的效用,使更多参保人受益,提高了保障水平;引入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管理,政府责任和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机结合,提高了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使基金风险得到更有效的管控,用少量的投入换来更大的收益。
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社会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这一制度强调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及承受能力相适应,强化了社会互助共济的意识和作用,形成了政府、保险机构、个人共同分担大病风险的机制,推动了医保、医疗、医药互联互动,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和质量,促进了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这一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首位,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理念。
提升医保服务水平范文4
关键词:陕西省;大学生;医疗保险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9]48号)的文件要求,2009年9月起,陕西省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开始在全省100余所高校全面实施。
陕西省有关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及具体要求为:大学生医保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不高于100元,其中个人缴费不高于20元/年;个人参保缴费部分由大学生本人和家庭负担,经济条件较好的高校可根据自身财力给予适当补助;对于城乡低保、残疾人家庭、经济欠发达的农村等特殊群体的上学子女,中央和省(市)级财政分别再按5元/人/年的标准给予补助。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当连续参保缴费;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年限可与其就业后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年限合并计算。
截至目前,陕西省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实施了近四年,这项政策的实施,对充分保障陕西省13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实行的大学生医保工作益处多多:第一,参保学生涵盖范围广、个人缴费少、参保门槛低、参保手续简便,使得我国为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满足覆盖城乡居民及各个层次的人群医疗保障体系目标又迈进了一步。第二,陕西省内各类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在校本专科学生及非在职研究生均可自愿参保,这项政策对于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广大学生来说,凸显了教育的公平。同时我们要看到,在陕西省各高校具体实施大学生医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急需改进和完善。
一、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经济基础较差,自愿参加医保意识不强。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生活费用主要依靠家庭提供,部分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做家教、从事社会兼职等方式来养活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并不多;同时每年4000元到13000元不等的学费,对于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通过对陕西省各类高校(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日常生活费用调查,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生活费并不多,据统计:月生活费用在500~1000元之间的约占50%左右,1000~1500元之间的约为30%,1500元以上的约为15%,还有5%的学生月生活费用在500元以下。
大学生在校上学期间正处于人生中朝气蓬勃的时期,身体都比较健康,所以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重大疾病距离自己和身边的同学都非常遥远,头疼脑热的小毛病自己完全可以对付,所以大学生对医保政策并不十分关注,对参保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缴费数额虽小但却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由此导致大学生主动参加医保的意识非常淡薄。
2.高校在参加医保方面宣传教育不到位。高校内负责大学生医保工作的机构主要是校医院,由于人手紧缺,经费投入不足,校医院常常只满足于做好基本的医疗保障工作,在宣传国家医保政策方面的力度不够,使得医保政策宣传并不到位,宣传手段单一,没有真正被大学生所熟知;尤其是医保政策涉及报销比例、报销程序等具体内容对学生的宣讲不够,广大学生对医保政策往往一知半解。
通过对陕西省内几所高校的调查,虽然每年的参保费用只有10~20元,但广大学生对医保政策不熟悉,未发生疾病时不关心,真正疾病(尤其是需要住院治疗的重大疾病)发生时才想到医保,所以大学生医保实施四年以来,各高校学生参保率并没有达到100%全覆盖。
3.校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不高,服务设施落后,人员配备不足。目前高校校医院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医疗硬件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专业器械配备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有经验的全科医师较少。究其原因,校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发展空间小,职称、职务的上升空间小,但高校医院进入的门槛并不低,硕士学位的人分不进来,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对高校校医工作又不感兴趣,所以想来的人分配不进来,想要的人又不愿意来,造成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不高,只能处理简单的头疼脑热,稍微复杂一点的病情就需要转诊地方医院,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小病去药店,大病去医院”的局面。
二、完善陕西省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议
1.由政府财政出资,为在校大学生统一缴纳医疗保险费。2012年8月16日的陕西省政府《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系列新闻——省教育厅专场中介绍,全省现有高等学校116所,在校人数133万人,居全国第4位、西部第1位。
按照每生缴纳10~20元医保费核算,国家(省)财政只需要拿出2500余万元,就可以将陕西省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险费用全覆盖,实现大学生参保率100%。
2.鼓励大学生量力而行,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大学生除了参加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学校可根据学生家庭条件、本人的身体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等具体情况,采取自愿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参加商业医疗保险,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3.提高校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对校医院软、硬件服务设施的投入。通过采取引进、培养、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吸收引进高素质医师;开展对校医院在岗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成为业务精良的全科医生,改变目前校医院小病人不来、大病治不了的窘境,促使校医院在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等方面都有提升,实现校园内部的医疗服务,辐射校区周边社区,成为学校周边社区居民放心、信任、小毛病首选的社区医院。
高等教育是陕西一张亮丽的名片,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陕西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科技贡献率和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升,保持和巩固了在全国的教育优势地位,有力支持了国家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做好陕西省大学生医疗保障工作,使大学生医保政策真正深入每个大学生心中,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医疗保障,对消除在校大学生后顾之忧,全心全意投入到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的学习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提升医保服务水平范文5
一、坚持组织收入为中心,保持各项基金(费)收入平稳增长
(一)认真做好收入分析预测工作。按月分析和预测费源情况及收入形势,根据实际费源和工资增长水平、按增减因素分费种对下期或全年收入进行预测,为领导决策、组织收入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二)切实加强日常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催报催缴,提高当期申报率、入库率,确保征缴率达到90%以上。
(三)抓好欠费清理工作。通过费源普查,详细掌握缴费单位欠费数额、滞纳金数额、欠费原因等,对欠费实行动态监控,在其具有缴费能力时,及时清欠入库。
(四)统筹兼顾,各项基金费征收工作全面推进。在大力做好社保费征收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全面做好其它基金费征收工作。认真分析费源分布情况及经济发展趋势,加大征收力度,做好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和工会经费的代征工作。
二、继续深化改革,巩固社保费“一票多费”征收改革成果
进一步树立改革意识,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深化社保费“一票多费”征收改革,全面对参保单位进行缴费登记,补录和完善缴费单位信息资料并编制统一的缴费代码;加强与劳动、财政、人行等部门联系,统一参保号,实现计算机联网,逐步建立社保费“自行申报、自核自缴、查帐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
三、继续扩面征缴,积极拓展征收管理范围
面对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为保障社会保险费收入平稳增长,将采取措施,大力推进扩面征缴,开拓新的有效费源。
参保扩面。今年,要以非公经济组织、服务业、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扩面主要对象,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做好参保扩面工作。
扩面征缴。积极接手失地农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等社保费的征收;加强未参保企业职工参保和断保续保职工养老保险费征收工作;推进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失业保险费扩面征收;全面推进扩面征缴。
顺利开征。全面接手在校大学生(师专)城镇居民医保费征收工作。与教育、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密切协作,互相配合,确保顺利开征。
四、大力夯实基础,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开展费源普查。按照省、市局要求,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社会保险费费源普查工作。详细调查各类缴费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各险种缴费人数、工资基数、欠费情况,认真分析研究调查数据,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征管质量。在费源调查基础上,以现代化分局建设为载体,建立健全分户资料,完善基础工作。
(二)加强申报管理。全面实行社保费“双基数”申报管理,核准缴费依据,据实核算和及时调整缴费基数,提高征收质量。
(三)强化收入分析。认真分析各项基金(费)收入的特点、收入的增减变化原因和组织收入所采取的措施,切实提高收入分析质量,真正做到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四)落实专项治理。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10部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组织检查社保费缴库制度、票证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对以前检查、审计发现的问题分类梳理、举一反三,认真排查新的问题,采取自查、重点督查的方法,督促各征收单位规范征管,严格执行社会保险资金财务制度规定,确保收入安全。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全面使用。加强软件使用培训,进一步完善征管业务流程,正确操作社保费征管软件,从缴费登记管理、费源管理、欠费管理、征管程序、缴费服务、信息传递、统计报表等方面均纳入信息化管理。
提高效率。积极推进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实现信息系统及时畅通和数据真实可靠,推行网上申报、网上批量代扣、个体刷卡缴费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发挥征管软件的功能,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加快建立联网征缴平台的进程,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六、强化缴费服务,提升优化服务水平
一是牢固树立为缴费人优质服务的理念。坚持以缴费人为中心,尊重缴费人、相信缴费人、贴近缴费人、方便缴费人,以为缴费人提供优质服务作为重要内容,以满足缴费人需求,达到缴费人满意作为优质服务的标准。
二是落实为缴费人优质服务的措施。在申报期期限前一日,对未申报的社会保险费缴费单位进行提醒服务。认真落实困难企缓缴和降率优惠政策,做好破产、关闭企业欠费核销和困难企业欠费挂账工作。
三是简化缴费程序、方便个人缴费。推广税银联网扣缴方式,对社会保险费缴费个人和城镇居民医保费缴费个人实行无区域征收,个人可就近到银行网点缴费。
四是开展宣传调研活动,提高服务水平。
提升医保服务水平范文6
关键词: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民,医保的范围越来越大,参保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医院的医保患者占据了更多的医院份额,医保付费占医疗机构收入的比例也逐步提高。医院与患者之间提供医疗服务和支付医疗费用由单纯的交换关系,变成了患者、医保机构、医院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新医保政策给医院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法制社会的健全,患者的维权观念和消费意识增强,他们不仅可以自主的选择医院,还对医保、医院的政策、费用享有知情权,询问权。同时医保管理部门对医院也提出了诸多要求,医院如何搞好医保工作且兼顾医患双方利益,做好精细化管理,这又将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新课题。
一、实施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满足了医保管理部门对医院的要求
在新医改政策下,医保管理机构对医院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控,以及对不合规的医疗行为加大了经济处罚力度,因此,医院必须进行精细化管理,解读医保政策,加强内控制度,完善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使其符合医疗保险要求。
2、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是获得群众认可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医患问题的加剧,使群众认可,群众满意成为医院重要的核心要求。医保政策执行越到位,医保问题解释越详细,就越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认可。
3、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为医院持续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在医保要求增加,群众需求增多的情况下,医院不但要获得社会效益,还要获得经济效益,医院收入增加,才能使职工满意,医院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医保精细化管理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实施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完善医院医保构架,对医院医保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医院成立专门的医保部门,对医院日常的医保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及时了解掌握医保政策、医保动态,预防发生不合规的医疗行为,为医院决策提供合理建议。临床科室由科主任负责,并设立医保监督员,形成可以层层落实的医保管理体系。
2、提供精细化服务,满意患者、服务患者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医保患者。提供各种便民设施,设立方便门诊、导医站、志愿者,主动服务患者、帮助患者。重视患者感受,设立投诉专线,并对出院医保患者进行回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
3、细化制度规范,加强内控,提升医保内涵质量
建立、健全医保管理制度,规范医保行为,让医疗行为有章可循,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医保审批制度,加强处方管理,将医保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中,促进医护人员参与医院医保管理意识,减少过度医疗,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
4、对外加强宣传,对内重点考核培训
医院有义务对患者宣传医保政策以及医院医保制度,要设立医保政策宣传栏,定期制作、发放印有医保制度、医院医保制度的宣传资料。以电话、网络、专人等多形式为患者对医保政策进行解读。根据医保要求和特点,对医院各科室进行医保培训,邀请专家来医院进行医保知识讲座,强化医护人员对医保政策的理解与实施,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定期对科室进行考核,加强奖惩措施,为临床贯彻、实施好医保政策奠定基础。
5、加快信息化建设,为医保精细化管理提高基础保障
充分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网络建设,配置电脑查询系统、网络预约系统、自助缴费系统,方便患者,节约患者等候时间,也增强了医疗消费的透明度。利用现代化科技,每月对医保数据进行分析,对医疗费用、参保患者比例等数据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增长,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配置。
6、做好物价管理,确保费用的公开、透明
严格执行医保收费项目价格,掌握医保药品以及自费药品情况,正确与医保系统进行对照。执行自费项目签字制度,增加患者知情权,防止重复检查以及减少不合理费用的发生,提供每日费用清单,增加费用透明度。每月定期向社保中心报送结算材料,做到真实、完整、准确。
随着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日益扩大,对医院的医保管理工作有着更高更细的要求,医院医保工作应该向着精细化,制度化不断加强、完善。让医院各部门协调配合起来,以医院的整体发展,和综合效益为核心,重视医保,学习医保,构筑和谐的医保医患关系,真正的获取医、患、保3方的共赢。(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财务部收费结算管理科)
通讯作者:罗嘉
参考文献:
[1] 李秀娟,王世英,连斌,恭剑飞.医院医疗保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