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规章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安全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安全规章制度

医疗安全规章制度范文1

急性胆囊炎因贫血暂停手术,会诊发现新问题

记得有一次,笔者曾去普外科会诊一例临床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会诊目的是此患者可否接受手术治疗。笔者查询患者病史,了解到此患者是以胆石症、急性胆囊炎急诊入院,准备手术治疗,因贫血而停止手术。食管癌、低血色素性贫血、胆石症、急性胆囊炎,几个交错复杂又不相关的问题,让笔者产生疑惑,出于医生认真的本能促使笔者去追查根由所在。

从患者讲述和临床住院医师的病历介绍中,笔者了解到此患者是一位66岁的女性,近3d感冒发热,血白细胞增高,体温38℃。做腹部B超发现胆囊内有结石回声,当即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收入院,并准备急诊手术。在患者准备进入手术室前,麻醉医师检查患者时发现患者面色苍白,检查睑结膜苍白,再查看血常规报告血红蛋白60g/dL。鉴于患者有贫血,麻醉医师提出手术禁忌问题,将患者返回病房进一步诊治。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患者进食后呕吐已经间断出现1个月了。患者说吃饭不通畅有2个月了,一般是吃稀的,若吃干的食物必须用水送一下。这是典型的进食困难病史,已经预示出患者有食管受阻病变。再询问得知患者时有黑便。后经食管钡影检查,发现食管下段近贲门处有狭窄,黏膜破坏。

此时,患者临床诊断清楚,食管下段癌,并发失血性贫血,伴有胆囊结石。

【经验总结】

诊断不清。手术指征不明确

事实上,本病例不存在急性胆囊炎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临床医生诊断急性胆囊炎是因为误把感冒发热和血白细胞增高作为炎症表现,把梗阻性呕吐作为消化道反应性呕吐。后仅仅凭借B超检查报告胆囊内结石回声作为诊断依据,而决定急诊手术。因此,是没有手术指征的。

胆囊结石没有临床症状时不需要手术切除胆囊。胆囊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浓缩胆汁参加脂代谢。正常功能的胆囊术后,会直接影响全身脂代谢,临床出现脂溢性腹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只有胆囊结石引发胆囊炎,而且反复发作时才应该行胆囊切除术。或者胆囊结石反复发作胆绞痛时,可以选择手术切除。

手术必须严格遵循适应证

手术适应证通常包括两个范畴。一是局部病变确定,而且可以手术切除;二是全身状况能承担手术负荷,包括全身各重要器官功能正常。本病例这两个方面都没有适应证。患者急性胆囊炎不存在,胆囊结石没有症状,没有切除胆囊的临床指征。而全身状况更不允许手术,贫血是手术禁忌证,况且还未掌握贫血的原因,更不能实施手术治疗。

纵观本病例,其存在着严重的误导就是仅仅凭借B超报告就决定手术,这也是目前医疗中普遍存在的最大误区。

手术是一种治疗性操作,是为患者去除病痛的治疗方法。因此要求手术医师一定要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学术作风,同时还必须有娴熟的操作技术。这些又都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广泛的临床经验和基本技术功底的根基上。绝对不允许有单纯的手术观点。

本病例的一系列临床诊治过程,已算得上“典型”了。希望这种典型不要再现,并作为一个长鸣的警钟。

医疗安全规章制度范文2

影响护患纠纷的因素

患者的因素: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有待于患者的理解、配合及支持。近年来由于舆论导向作用,患者及家属的自我维权意识增强,但忽略了自身遵守法律、遵守规章制度和应尽的义务;缺乏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对治疗效果要求过高;患者对医生有意见却对着护士发脾气;患者及家属无理取闹;门诊及住院患者多,患者觉得就诊等候时间较长;个别患者出现心理偏激行为,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

护士自身的因素:服务态度不好,感情淡漠;操作时动作粗暴,说话语气生硬;不尊重患者,对患者的咨询解释不到位,或不耐心,或不做解释,,答复时心不在焉;患者反映病情变化时不认真听取;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不严;不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专科知识缺乏,入院宣教不到位;未及时按规定书写护理文书,出现逻辑错误,与医生的记录不一致;催费无技巧,无时间及空间的概念;同事之间说话不回避;由于护士身体素质的原因,体力不支时仍坚持工作;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护理质量降低导致医疗责任事故及医疗技术事故引起护患纠纷。

护理管理因素: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工作点多面广,琐碎复杂,存在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必须有严格细致的管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规章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强;质量监控措施不到位;对患者潜在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护理人员缺乏,护理人员与病床比例严重失调。这些因素都可导致医疗纠纷。

护患纠纷防范对策

加强护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环境:尊重并平等对待患者,富有同情心,加强沟通,强化业务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加强护士情感培养,加强护士的礼仪培训,掌握沟通技巧,体现人文关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培养护士纠纷防范意识,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意识,严格护理质量管理:护理工作者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坚持工作原则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及时、准确、熟练地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患者解除痛苦,避免因操作失误或不熟练,导致患者痛苦加重或延误治疗时机,从而引发护患纠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患者信任感,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言行举止,满足多元化知识结构的需要。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提高安全护理管理意识,把患者的安全放在日常工作的第一位,用完善的制度约束和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及时调整和补充护理人员,确保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质量到位。

医疗安全规章制度范文3

一、检查内容

(一)安全生产情况:院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对全院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查,包括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及落实情况。用电及消防情况,易燃、易爆、麻毒药品等危险品管理以及医疗安全管理等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1、组织领导

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良好,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值班人员到位,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2、预防医疗事故方面

落实了医疗安全的各项核心制度,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措施到位。医疗安全的各项硬件设施完善,供应室、手术室等科室设施建设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处理方式符合标准,做到了有专人管理并责任到人。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制定有相关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保持通讯畅通,建立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等应急物资储备。

4、治安保卫和消防方面

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治安保卫和消防职责、工作制度,人员值班落实到位。重点要害科室的防护责任措施落实。

(二)医院内感染及消毒安全

1、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有具体的办公人员,工作人员职责明确。

2、制订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医院感染控制、隔离措施》《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治疗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供应室、手术室、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产房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3、制订了医院消毒隔离登记制度,对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

4、全院医务人员均参加了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二、发现的问题

1、消防器械未落实到位。

2、感染制度落实不到位,消毒效果监测不够及时,登记不全,未作监测分析。

3、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不够重视,存在麻痹思想。

三、整改措施

1、立即安装好合格的消防器械。

医疗安全规章制度范文4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7562(2008)02-0091-02

现代社会是制度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现代的医院管理也已经从过去的经验式管理转变为制度化管理。北京市卫生局“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考核评价标准”要求医院“管理方式制度化”。我院历来重视医院管理的制度化,并不断补充完善。作者尝试总结我院在医院制度化管理中的做法及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 制度的定义

现代社会是制度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这就意味着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制于制度安排和制度供应。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制度的定义是:(1)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2)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早期的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将制度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集体行动包括从无组织的习俗到有组织的机构以至国家,它们对个体行动的控制是通过利益诱导和禁例的方式进行的。舒尔茨认为,制度是行为规则,它们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作为制度决定论者,诺斯将制度抽象为:“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1]。

制度要有效能,总是隐含着某种对违规的惩罚,任何人的行为若违反了这种制度而占了便宜,便会受到更大惩罚,从而得不偿失。制度变迁就是实现效率更高的制度,表现为对制度均衡的动态创新的找寻。实现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并提供给社会选择,是政府的公共职能,其制度选择影响和制约着政府本身及社会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2]。

2 医院制度化管理的意义

现代的医院管理已经从过去的经验式管理转变为制度化管理,在医疗服务的整个流程中,应当做到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医院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统一化,为医院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创造条件。

2006年根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北京市卫生局在北京地区各级各类医院开展了“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和《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北京市卫生局制定了《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考核评价标准实施细则》,从六大方面三十五项对医院进行考核,总分1300分。而“管理方式制度化”就占了100分,主要要求:(1)有健全的医院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的人员岗位职责制度;(2)有完善的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并有严格的保障落实措施。

3 我院在医院制度化管理中的做法

我院历来注重医院管理的制度化。早在1986年(建院第3年),我院即编写了《医院规章制度》,并于1991年重新修订。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两部分,其中规章制度123大项291小项,工作人员职责51大项131小项,涵盖了医院的医、教、研、后勤等各方面的工作。

此后,随着我院各项工作的日益完善,我院的规章制度也在日益发展,不断补充、完善。2004年12月,借北京市卫生局在北京地区开展的医疗机构评审工作的契机,我院对全院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汇总、梳理,收集了全院22个行政、后勤处室及检验科、输血科、药学部等科室的制度,共计1524项,其中原有制度1095项,新增制度429项,修订制度309项。于2006年4月再次组织各职能处室及相关科室将本部门自2005年1月以后新增或修订的规章制度进行汇总备案,包括文本版和电子版,共计1658项,其中新增制度134项,修订制度137项,为进一步完善我院的规章制度做准备。

为对全院的规章制度进行整理,便于检索,我院还建立了规章制度的目录库,包括处室、内容、级别、时间等项目,目录库可以显示出各处室规章制度的更新率及完善程度等。

4 医院制度化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医院的制度化管理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不能与之相驳。在制定医院规章制度的时候,要依照上级的要求,要有所依据。在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法规文件的基础上,可以制定院内的实施细则。例如:可依据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可依据的规章制度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

医院的制度化管理可在各部门具体制定的基础上,由全院汇总。全院应对各部门的制度提出统一的要求。

制度的内容应包括适用范畴、负责机构、职责划分、考核标准、奖惩措施等。制度的文字要简洁、规范、统一,同一事物宜用同一名称,宜用全称而不宜自行编写简称。各部门制定的制度中如有交叉,其规定内容不能互相违背,应由牵头部门对内容进行审核。例如:医疗废物的处理,就包括医疗废物的收集、储存、运输、处置等环节,涉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行政管理处以及护理部等几个部门。各部门间应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达到《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的要求。

医院的制度化管理可以使管理具有权威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是医院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的可靠保证,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职责不清。但只有有执行力的制度才是对医院管理起到促进作用的制度。制度仅停留在纸面上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建立制度,还要贯彻执行制度,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执行机制,使全院每个职工都要认真学习制度,按照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照章办事。我院为了保证制度制定出台后不是单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能确实发挥作用,要求职能部门在出台制度时,要制定出制度中的规定如何检查、如何考评、如何落实,并指定专门的机构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3.

医疗安全规章制度范文5

为进一步搞好医疗服务工作,构建和谐、平安医院,改善医患关系,现将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以来的医疗安全、医疗纠纷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契机。这些年来医疗纠纷和因医患纠纷,堵大门、陈尸病房、打砸医院、辱骂、打伤医务人员的恶性案件逐年增多,严重的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给医院的领导和医务人员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可以看到,除了患方及社会环境的因素外,我们医院、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问题和过错责任。其中有服务态度问题,有对工作的态度问题,有的是技术问题,有的是医患沟通的问题,有的是相互协调的管理问题等等,为此借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契机,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服务意识,思想水平,增强法律观念,提高纠纷的防范和处理能力极为重要。

医疗安全科在这些活动中不但加强自身对法律、法规、医疗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化解矛盾、处理纠纷的能力,而且经常到临床科室检查,强化准入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

要求医务人员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应与其功能、任务和业务水平相适应。开展的医疗技术应当是其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高度重视病历资料的书写与管理,病历记录要完整、及时、准确,并能妥善保管,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基本保证。帮助他们作好医疗安全的防范处理工作,作好平安医院的创建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为配合平安医院的创建活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医疗安全、防范以及处理的规章制度。如下:

1、医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和接待制度;

2、医院医疗事故的预防预案;

3、医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防范报告制度;

4、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5、医院医疗事故、纠纷的处理预案;

6、医疗事故争议告知书;

7、医疗事故争议尸体解剖告知书;

8、医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书。

三、正确处理医疗纠纷

1、热情、诚恳的接待患者及家属。

2、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向患者及家属作好医疗和相关法律的解释工作。

3、依法公正,公平的处理好每一起纠纷。

医疗安全规章制度范文6

血液透析治疗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可能发生一些护理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可以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现就血液透析室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 护理安全问题

1.1 血透室护士法律意识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护士的综合素质、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及落实规章制度的能力都与护理安全问题有关。如透析器的复用就必须将复用的优缺点及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实告知患者,并在患者及家属签署复用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复用,否则一旦在复用过程中发生差错引起病人及家属投诉或纠纷,护理人员举证困难。

1.2 规章制度落实

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在血透室,如果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操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就有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给患者带来痛苦,引发医疗纠纷。

1.3 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及综合应急处理能力

护理队伍年轻化易出现安全隐患。血透室是高危科室,血液透析治疗的风险很大,而从业护士的低龄化,护理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对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缺乏判断处理能力。

目前,多家医院进行大胆的人事制度改革,很多高学历低年资的护士走上了护士长的岗位,这些年轻的护理管理人员通常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潜在危险认识不足,安全管理力度不够,对规章制度落实督导检查不严,客观上形成了最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1.3.3 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 血液透析治疗需建立血液通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立通路的方法,如颈内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动静脉直接穿刺,而穿刺技术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在实际操作中易给病人带来痛苦,如血肿、动脉瘤、出血及感染等。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及机器故障的应急处理会影响病人的精神状态。

1.3.4 颈内静脉置管护理 患者置管处皮肤管口周围易发生感染,为异物刺激、渗血渗液引起。颈内静脉粗大,一旦发生血行感染,患者将有生命危险。护士更换敷料时动作不轻柔或操作不仔细都容易造成脱管。血液透析中肝素用量不当,可导致置管处出血。封管用的肝素量不够,或封管方法不正确易使导管堵塞,影响患者的治疗,重新置管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1.3.5 血液透析过程中会遇到停水、停电、机器故障、管路滑脱等突发事件,护士的专科技能及综合素质在此可充分显现,临床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实际工作体验,方能做到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血透室工作制度,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懂法、守法,谨言慎行,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注重自我防护。同时我们还配合医院护理部将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评分析,以实例对护士进行教育,使其汲取教训,引以为戒,防范于未然。

2.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准则。结合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特点,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等规章制度,使护士在工作中自觉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3 加强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护士长要熟悉和掌握本室的质量考评标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护理管理。对护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分析,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反馈,杜绝护理安全问题发生。严格按照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加强血液透析器复用管理,严格检查签字登记管理,复用次数不能超过规定范围,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透析器必须分开、定点放置。严格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