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社区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社区指导意见范文1
一、智慧旅游概念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众说纷纭。国际上比较注重游客与旅游的深层次关系以及智慧旅游给旅游业带来的整体效益。Molz(2012)把智慧旅游定义为使用移动数字连接技术创造更智慧、有意义和可持续的游客与城市之间的关联。而国内学术界更注重“技术管理”给旅游带来的效益,以张凌云、史云姬为代表的“管理变革论”,认为智慧旅游是以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为目标,进而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现代化工程。龙毅等认为:智慧旅游是伴随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的提出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主要强调与互联网、物联网相结合,实现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实时感知和提供主动、智能化的服务。所^智慧旅游,就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游客就可以借助方便携带的智能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主动感知旅游资源以及信息。综上,对智慧旅游的各种表述均传达这样一个中心思想:通过互联网整合资源满足游客需求,从而达到促进体验与互动、提供便利的目的。旅游本身就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体,对于各行业的粘合度极高。因此,创建智慧旅游云管家体系是一项多向交互、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智慧旅游现状
我国自2014年以来将智慧旅游的建设提上日程,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当地建立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其中以2015年11月上线“南京智慧旅游游客助手”为杰出代表。该平台分为资讯、线路、景区、导航、休闲、餐饮、购物、交通、酒店九大板块,为游客提供了景区介绍、活动信息、自驾游线路、商场促销活动、实时路况、火车票等旅游信息。纵观各地建立的智慧旅游平台,能在景区内为游客提供实时反馈信息的并不多。随着出游旅客数量的逐年增加,景区负荷也不断加大,特别是在黄金周时期,真可谓人山人海。许多景区内小景点均排起长龙。有些景区门口虽有滚动电子显示屏告知游客参观此景点需要多长时间,但往往是需要游客走近该景点才能看到,这在无形之中就浪费了游客很多的时间。因此,加强景区实时反馈系统建设对于以通过线上平台满足游客需求,加强体验与互动,提供便利的智慧旅游来说,至关重要。
三、加强景区实时信息反馈系统建设的意义
景区实时信息反馈,这里主要指景区内各小景点的参观人数及排队时长反馈,这一点在国内许多景区均有所欠缺。对于游客来讲,控制好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合理避开排队等待的时间,无疑非常重要。因此,针对目前众多学者对如何构建智慧旅游云服务体系的探讨,笔者认为,加强对游客提供景区内实时信息反馈应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国内旅游市场上,除上海迪士尼能在游客手机客户端下载的官方APP上显示每个游乐项目需要等待的时间外,其他景区很少重视到这一点,而这却又是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实实在在需要了解和获益的。国内旅游井喷式爆发,旅游景区逐年增加,如果能让游客提前获知他们想要游览的项目需要等待的时长,那不仅可以让游客合理规避拥堵的烦躁,减少旅游途中的郁闷心情,还可以节省排队的时间,让游客在有限的旅游时间内享受到更多的旅游体验,从而大大提高旅游愉悦度和满足感。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引用旅游大数据,加强景区实时信息反馈,在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同时,增加景区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景区实时信息反馈系统建设的关键
智慧旅游的核心是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因此,对信息的更新速度予以实时监控就显得至关重要。加强景区实时信息反馈系统建设,提高旅游活动的便捷性、旅游管理服务工作的精准性以及旅游资源利用的高效性,为提高游客旅游体验,提升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奠定基础。智慧旅游强调的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子平台,旅游信息的及时、准确是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让游客通过手机客户端准确了解景区内各小景点的游览人数和需要排队的时长,需要各景区范围内加强小景点入园人数的统计,并应用于线上平台,反馈给游客。让游客对接下来的行程准确及时地了解安排。
五、结语
智慧社区指导意见范文2
据发改委网站消息,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共同《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建设重点,提出以居住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P+R)、医院、学校、旅游景区等特殊地区为重点,在内部通过挖潜及改造建设停车设施,并在有条件的周边区域增建公共停车设施。
评论
盘活存量,精细化使用现有停车空间是文件的主旨:意见提到,推动停车智能化信息化,促进停车系统、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强不同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应用的开发与推广。随着城市车辆的不断增加,现有停车空间的不足是促使智能停车发展的驱动力,也是此次文件所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
刺激高附加值的停车场系统的推广应用:智慧停车实际上对于停车场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RFID、近场蓝牙、车牌识别、视频识别等等,为行业的应用树立了门槛。随着政府的逐渐推广和采购,不能满足智慧停车的低附加值停车场产品及厂商将会逐步被淘汰,价格上的竞争将让位于功能需求是否满足,在行业深耕、拥有技术品牌优势的企业无疑将会更受益。
平台和数据成为智慧停车的关键:车位资源紧张和空间分配是跨区域以及空间的资源调度问题,平台即是交换不同停车场之间的车位信息,数据的预测则是动态的判断车位的使用状况。单纯的停车场应用价值空间已经不大,能够做到联网,同城市、同区域、跨停车场的信息数据平台更具有价值空间,并且这是一个遵循互联网规则的游戏,行业的龙头享有更好的价值和增长空间。
O2O是智慧停车发展的方向之一:智慧停车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来对车辆信息和停车场之间进行信息的无缝连接,并且通过手机进行移动支付。有了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信息和移动支付,发展以停车场、社区为核心的O2O应用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以通过用户导流、基于位置的消息推送、汽车后市场服务等等来进行,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来向运营方向进行转型。
智慧社区指导意见范文3
此外,展会同期还将举办2017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7深圳国际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院士论坛、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推进大会和2017中国智慧城市及智能制造标准与应用论坛等多场顶级行业论坛,各界主管和行业大咖共话产业未来,必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抓住新的发展风口,引爆“智能时代”。
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指出“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伴随着新型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高速数据传输等新兴技术突破及广泛应用,以智能为特征的信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并加速与各领域技术深度融合,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引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工信部与国家发改委积极行动,去年9月联合推出了《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明确提出要加强智能硬件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提升高端智能硬件产品有效供给;制定实施通信产业链配套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推进4G智能手机、行业应用终端、“天通一号”终端等产品的融合创新发展;探索制定《虚拟现实产业与应用发展指导意见》,提升虚拟现实产品供给,推进虚拟现实在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推动开展下一代数字电视技术与标准研究,推动智慧家庭终端产品整体更新换代,等等;以此培育打造智能信息产业,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智慧社区指导意见范文4
“社区020”与“智慧社区”貌似互为对方马甲
“社区020”与“智慧社区”都是互联网时代下产生的新概念,其中“智慧社区”比“社区020”出现的还早。不过,在普通人眼里,社区020与智慧社区差不多是一个意思,甚至有非常多的从业者也徘徊在两个概念之间,一会儿打着社区020的幌子,一会儿高举智慧社区的大旗,社区020与智慧社区有些互为对方马甲的意思。
分不清社区020和智慧社区情有可原,因为本身概念性的东西就没有标准定义,而且这两个概念实际都在做同一个市场,内容、方向、用户都非常接近,说是同一件事也完全可以。不过,若再深入一点去看,二者还是有些不同之处的,社区020“≠”智慧社区,但是基本可以“≈”。
“社区020”与“智慧社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其实,智慧社区可以说是社区020的基础条件,因为智慧社区主要做的是对社区IT软硬件环境升级改造的基础建设工作,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智慧社区的变现思路正是目前社区020在做的事情。
而社区020在一定程度也非常需要社区拥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只不过在已经成熟的互联网环境下,即便没有“智慧社区”去做基建的工作,也可以依靠已有互联网体系实现对社区网络消费服务市场的探索。社区020是互联网深入线下的表现形式之一。
“智慧社区”与“社区020”实际上就是“IT”与“互联网”的关系,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关系,本质上也是在做同一件事,只不过是从两个不同的大方向切入而已,未来的最终市场形态会合二为一。
搞IT房产的称“智慧社区”,搞互联网零售的叫“社区020”
为什么整个社区市场会出现“智慧社区”与“社区020”两个如此相似但却表述各异的两大市场主线呢?这是因为二者源自不同行业延伸而来。一般来讲,搞IT、房产的称之为“智慧社区”,而做互联网、零售的则表述为“社区020”。
不信的话,可以以关键词检索查看一下两者的新闻公关层面上的表述。期初谈论“智慧社区”的多是华为、海尔、华三、大唐、电信等做IT的企业,以及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们;而说社区020的更多是偏向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们。
不过,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声势更为浩大,渐渐的社区020的声音占据上风,这使得万科、龙湖、绿地等一些房产巨头们也开始更多的提及社区020,以顺应舆论宣传的需要。聪明的公关都明白“遇见屠夫说猪,遇到秀才说书”的道理,如今有不少企业同时打着“智慧社区”和“社区020”旗帜,在不同场合给自己贴上不同的标签。
例如一些IT房产的行业会议就贴“智慧社区”,而一些互联网020的会议就标榜“社区020”。当然,还有更聪明的做法,直接将两个概念合二为一简化成“智慧社区020”或“020智慧社区”,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就更省事了?
“智慧社区”由政府主导推动意在信息化;“社区020”则是自发形成的新市场
此外,之所以会存在“智慧社区”与“社区020”两个如此相近的概念,还存在一部分政策因素。相比社区020是由互联网市场自发延伸形成的来说,智慧社区则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主要目的是为民生建设提升城镇信息化水平,而社区则是城镇的主要组成单元。此外,在“智慧社区”之上还有更大的“智慧城市”的概念。
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全面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发展信息惠民应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得到国家及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去年中,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将推动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充分发挥极具辐射和带动作用,在保证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去年底的某智慧城市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表示,“现在全国不同类型智慧城市试点加起来有409个。其中,住建部系统有202个,科技系统有20个,工信部有68个,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有39个等。这些数据加起来扣除重合的,所有的国家试点有286个。”
2014年5月,住建部就已提出到2020年智慧社区比例超过50%的长期目标,前不久住建部颁布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指出,2015年全国要启动50多个试点项目。为了响应政府号召,获取政策扶持,所以才会有不少IT、房产企业积极推出“智慧社区”解决方案,这是需要技术和资金的,对于一般社区创业者而言门槛太高。
相比需要大投入的“智慧社区”是由政策主导推动而来,由互联网市场自发延伸形成的“社区020”能最大化的激发行业竞争与创新,对于目前大多数的社区020项目,并不需要太大的资金和太强的技术,多数都以服务为切入点。不过,如今的社区020与智慧社区越来越靠近,有非常多的社区020项目也开始涉足到社区内硬件环境建设,这或许反过来会促进智慧社区的发展。
“智慧社区”太过烧钱,任何企业都难以玩得转
智慧社区最大的问题是太过烧钱。有记者调查称,一个2000多户的小区,建设智慧社区的费用约为1000多万元,其中200万-300万元为设备成本。笔者这边得来的数据也差不多,仅为智慧社区光纤布线的成本大概在900/户左右,再加一些硬件成本的升级改造,每个小区的成本少则几百万。
无论智慧社区还是社区020,要以互联网形式变现就需要形成规模化,那至少得有1000个小区的规模,要知道仅仅是一个小区就得几百万,实现规模化之前得要多少钱?不妨算笔账,假设一个小区2000户,平均每户3人,若每个智慧社区的改造成本300W,1000*2000*3=600万(人),lOOO*300W=30亿。如此恐怖的烧钱量任何企业都承担不起,况且600万用户的规模在互联网行业根本不足为道。
再想一想,就算有600万用户了,怎么变现?提供智慧社区覆盖了600万用户,但这并不代表600万人都用你的服务,买你的产品。此前听到某创业者的一个逆天的想法,就是智慧社区内的这些基建(包括宽带)全部免费给用户,然后强行让用户下载企业的App,企业通过这个App推送广告或卖东西赚钱。
有这种想法太不可行。“强行”本身就是最差的服务体验,而且600万的用户规模能产生多少广告收益?要知道这可是投入了30亿啊?何时能收回成本?
就算用户下载了App又能怎样,很多App在手机里都是不常用的,App能不能带来收益不是依靠社区基建的强行推广,而是其产品本身符不符合用户需求。先花巨资提供社区基建,然后强行绑定推广App,纯是绕了个隐患非常难以估量的大圈子。
“智慧社区”与“社区020”都很难做需政府与市场两手共推
就如前文所言,“智慧社区”与“社区020”实际上是同一个市场从不同的方向切入去做而表现的两种形态而已,未来必然会成为同一个市场。不过,如今无论是智慧社区还是社区020,都遇到非常多的问题,从实际结果来衡量,均是雷声大雨点小。
对于大城市的新楼盘而言,智慧社区几百万的投入成本并不高,但智慧社区的难题出在老旧社区的改造上,这笔费用业主不愿出,物业更不可能出,国家补贴也不现实,依靠资方投资更是白日做梦。智慧社区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可以一点一点的切入,选择更细分实用的切入点一步一步来或许可行。
放弃整套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的思维吧,现在有很多都是仅提供智慧社区中的某一项服务以最小的成本来换取用户,之后再通过社区020完成变现,如此切入创业的都更为实际地在考虑成本收益等现实问题。
智慧社区指导意见范文5
据了解,2014年,大连市的城市智慧化进入全面建设应用期,在智慧交通、城管、卫生、社区、口岸等领域推进全市百个重点工程,市民可以真正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捷生活。
推进“无线大连”建设
2011年11月,大连市正式开启无线城市建设。无线网络主要以WLAN和TD-LTE网络为基础,努力为市民逐步打造一个“在任何地点通过移动终端便捷进入宽带网络”的信息化环境。
在不断完善、优化3G网络建设的基础上,相关通信运营商投入数亿元,累计完成建设WLAN AP热点(宽带无线接入点)近7.5万个,实现大连市的主要商业区、公共场所、旅游景点、金融区、宜居区、高级酒店写字楼等区域高覆盖;初步建成包含“办事易”、“生活通”、“乐购惠”、“天下游”四大板块的“无线城市”统一门户网站。
无线城市综合门户网站整合了政府以及社会各行各业的内容资源,市民通过手机、PAD等无线终端,随时随地可以获得水电气账单、公交、医保社保、公积金、交通违章等便民信息。
此外,市民也可以查询各种政务公开信息,了解政府办事指南,还可以查询各大委办局的办公地点等。也可以查询大连市的特色餐饮、影讯、团购等信息。
医疗行业开通“医患通”短信平台,为患者提供手机挂号等服务。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国内首台无线急救手术车可以实现无线视频传输、远程专家会诊、现场手术。
大连市的部分旅游景点在实现无线上网的基础上,正在开发电子票务、移动支付等便民应用。由运营商投资数亿元建设的TD-LTE 4G网络,将在2014年上半年开始启用,随着这一网络的不断完善,市民可享受到更高速的无线宽带服务。
目前,中山区和金州新区等重点区域已经基本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从2012年起,中山区在全市率先打造“无线中山”,目前,全区已经开通300个无线网络热点区域,累计安装AP8500个,主要分布在中山广场及其周边各大金融机构、星级酒店、高端商业场所。
中山区还在全市首推公共区域免费无线上网,市民可以享受到24小时全天候的免费无线上网服务。沙河口区也在加速光网城区和无线城区建设,逐步实现免费无线上网,在星海广场、西安路商务区、沙河口区政府大楼布设无线接入点设备,为公众提供免费无线网络。
大连市通过不断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化应用建设。2014年,大连市的光网建设将全面覆盖主城区,光纤入户达到120万户;建设4G基站4000个以上。
打造智慧旅游建设模板
作为智慧旅游全国首批18个试点城市之一,大连市积极打造智慧旅游大连模式,使其成为“智慧城市”的有效载体。
大连市的智慧旅游建设主要包括无线景区、景区视频监控、城市欢迎短信等基础信息化建设。未来将要搭建无线支付平台,实现电子票务、二维码电子景区、掌上旅游等应用。
大连市智慧旅游重点建设“三个平台”――游客服务平台、资讯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政务监管安全服务平台。在三个平台中,游客服务平台上有游客客户端APP软件,游客只要下载了软件,就能在平台上选择自己想要进入的模块,进行自助游。在资讯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上,囊括了各景区、餐饮、住宿等吃住行游购娱一系列旅游资源的文图介绍。在政务监管安全服务平台上,旅游局相关人员对旅行社、导游员、景区等进行监管。
“智慧旅游”综合信息化平台将为市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信息和服务。目前,已在老虎滩、天津街老街、中山广场、经典生活、金州农家游等旅游景点建设无线网络,为游客和市民提供高速的无线网络。
高清电视云平台设置有8个涵盖大连市现有旅游景点信息的栏目,分别是“魅力大连”、“精品线路”、“直接购票”、“游在大连”、“玩在大连”、“住在大连”、“吃在大连”、“购在大连”。只要坐在电视机前,游客和市民就可以浏览大连市的旅游信息。
未来,大连市的高清电视云平台还将和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行业、娱乐、购物等相关行业进行合作,提供更多的关于游玩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信息。
发展生态科技创新城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是大连市城市智慧化战略的先行示范区,探索了创新型、智慧型、生态型城市试验区,新城内国际高端的智慧化产业及智慧应用项目遍布。
目前,已经有松下大连研究所、固特异、日立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新城。其中,松下大连研究所正在给新城核心起步区住宅项目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提供“智慧支持”。
在新城核心起步区内,1100多户正在建设的新住宅都装有一个智慧化“标配”:国内首个大面积应用的日本家庭能源管理系统,打开电视机就可以知道家庭用电量;室内环境质量自动分析系统,空气不好可以立即智能换风通气;安防系统能够自动捕捉家庭动态画面。新建的产业楼也安装了“智慧脑”,可以通过画面监控实时了解能源的消耗状况。
新城居民小区被确定为“智能用电小区试点”,推广应用雨水回收技术、风光互补路灯、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在健身场馆率先推广光导管技术,利用阳光照明减少照明能源使用。科技创新城周边公交站点已安装好LED显示屏,市民可通过显示屏获知公交车到站时间等信息。
智慧社区指导意见范文6
“社会生产、人们生活发生革命性变化,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既带来新的冲击,也注入新的活力。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创新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增进居民福祉,是城市领导者、管理者都将面对的重要使命。”相关专家的说法当然没有问题,但上个世纪末,有人提出数字城市概念,试图以计算机技术支撑城市发展时,由于技术方案与现实需求难以结合,难以落地,大多只停留在思路层面。
今天,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赋予了城市新的能量、新的生命。世界上一些国家便相继提出了智慧城市战略,如欧盟提出了“智慧城市与社区欧洲创新伙伴行动”,旨在实现“智能增长”、“可持续增长”以及“包容性增长”;新加坡推出了“智慧国2015计划”,旨在提升政府治理效率,提升创新发展能力。这些战略举措,都是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重要支撑,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的调整优化,增强城市集聚经济人口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有专家告诉记者,从概念上说,智慧城市是把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融合在一起,将城市信息化推向更高阶段。它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等工具和方法,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和智能融合的应用。智慧城市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更高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因此,未来智慧城市发展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告诉记者,截至今年9月份,我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宣布要建设智慧城市。这反映出地方政府的极大热情。但成为“智慧城市”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神州数码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李继刚对记者称,建议改变当前专家评审、上级检查的考评机制,利用第三方市场机构调查,看建设“智慧城市”是否真的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方便。从试点城市目录看,目前多为小城市和大城市的新城区。对此,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告诉记者,大城市如广州,人口载体、城市空间过大,大量投入缺乏明确性,中小城市则相对容易入手。因此,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等,发起成立的“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先后签约并设立两批智慧城市样板,包括四川省德阳市、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广州市番禺区以及吉林省延吉市。
京沪广“试水”如何
2012年7月21日,一场61年来最雨让北京陷入尴尬。两个月后,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对外“智慧城市实施方案”:即便突降暴雨、积水断路,居民的手机也能收到短信,及时获知前方的路况信息。
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皮定均告诉记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朝阳区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借助智能手机与计算机两大终端,极大地便利了政府监管与市民生活。通过该系统的运用,朝阳区监管中心可实时监控辖区内多项活动,大到新增建筑情况,小到住宅小区内野广告清理状况。
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住建部、工信部确定的国家智慧城市首批试点之一。2013年1月起,一款名叫“掌上公交”的手机应用,让浦东新区市民能够实时查询公交线路、临近站点位置、公交车与站点的距离、公交车牌号等具体信息。而今,一款专为私家车主研发的“掌上交通”软件也投入使用,道路实时情况都可在手机屏幕上即时了解。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信息技术管理办公室主任戴友锋对记者称,让“智慧城市”建设切实造福市民,就要优先解决公共交通、市政服务等实际问题。
而广州市政府则在与企业互动中,逐步将“智慧城市”变成现实。“行讯通”、“警民通”、“掌上政务”、“掌上税务”等多款手机应用,几乎涵盖生活的各方面。而预约医院门诊挂号、查询交通违章记录、办理港澳出入境手续以及预约结婚登记等事宜,均可借助手机上网完成。
睡城、堵城、空城出现
尽管如此,但对于中国“智慧城市”目前的建设状况,还是有多位专家总结出两个主要缺陷:城市内容建设不够丰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城市对自身分析不够,存在投资与建设风险,引发“空城”现象。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王秀军对记者解释,目前部分城市(区)对“智慧城市”认识存在偏差,片面追求技术“高精尖”,应用“大而全”,简单地贴上“智慧”标签缺乏实际内容。
根据规划,位于北京东北部的望京社区将建设成为超大规模社区,但随着居住人口的增长,社区内服务业严重不足。目前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内外交通衔接不畅问题。而始建于1999年的天通苑社区,作为北京首批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项目,与望京、通州以及回龙观齐名,却得名“睡城”――常住人口清晨涌入城市、夜晚返回社区,呈现出钟摆式、候鸟式现象。
据了解,有些社区由于功能过于单一,每天庞大数量的人口流动给交通造成巨大压力。北京望京与天通苑两大社区,如今就成了著名的“堵城”。
而“空城”现象,也是“智慧城市”的通病。
2012年底,地处华南地区的珠海成为“智慧城市”试点大军中的一员,但珠海西区的“空城”局面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位于西区的珠海机场长久以来因客流量偏少而广受质疑。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院长沈迟告诉记者,2013年调查的144个地级市中,有133个提出建设新城新区,共规划出200个新城新区。此外,12个省会城市计划建设55个新城新区。而这其中,不切实际的建城计划将造成严重浪费。
加速发展还需且行且慎
随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社会舆论中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探讨又掀起一波新。
据悉,随着信息技术和城市规划理念的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近年在多个领域取得积极进展。舆论场中“智慧城市”一词早已从一个只有专业人员了解的词汇,变成了政府、企业与民众的关注热点。但由于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同时面临盲目发展、协作困难、缺乏顶层设计和评定标准等问题,导致公众的关注益发强烈。
百度新闻高级搜索结果显示,2009年与“智慧城市”有关的新闻仅有670篇,而5年后的2014年,仅1―10月份相关报道就已达到111万篇,是5年前的1600多倍,足见其在舆论场中的发酵速度与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