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学业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专业学业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专业学业总结

会计专业学业总结范文1

一、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攻关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诱惑,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同志曾经讲过“不做假账”。这四个字代表了他对整个会计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二、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工作重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记住一句话叫做事高三级,做人低三分。

四、作为一个即将工作或刚迈入社会的新人,也要注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

其次,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这为其一。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这为其二。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这为其三。

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会计专业学业总结范文2

由于:教学理论不能跟上时代步伐,重理论轻实践思想严重,实习模拟硬件设施不齐全,缺乏与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实习基地以及师资队伍水品参差不齐,考核指标和方式不科学等几点原因造成的,而要使中职会计实习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就必须从这几点着手。

二、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策略建议

(一)在课程设置中突出实践性

明确课程的实践性、保障实践课时是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目前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多采用学科课程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完整性,在实际教学中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明显不足,理论脱离了实际只能是泛泛而谈。因此,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当注重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个体能动作用,使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度得到提升,同时将实习教学落实到实处,使学生能够充分将技能、理论、现实联系起来。在已有的中职财会专业中渗透实践活动课程,不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给予了巩固提高,还锻炼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一方面应当开展阶段性课程实训,以学生技能训练为主,增强课时规划,合理安排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多花时间加强学生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加强对学生作业流程和较长时间阶段学业的综合性结合,使学生能够健全其专业技能技巧与理论体系。

(二)建立稳定的实习训练基地

会计专业极强的实践性和其对口工作的繁重均决定了此专业学科的学习和教学需要超长时间的实践训练为辅助,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实习训练基地为基础。实习基地主要分为校内手工模拟实训环境和校外企事业单位实地实习场所。因此,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针对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内容,对学生实施模拟实验,在此之前,还应当进行广泛地、大量的社会行业考察和取证,仿真企业实际情况制作实验资料,准备好票据、计算工具、办公软件以及模拟现实办公环境等,使学生能够产生置身企业本身的感觉,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达到最大效果;另一方面,校方应当与校外企业建立友好深厚的联系,在取得校外企业支持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实习小组在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中的定期实习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接触财会业务,将学生在学校模拟实验室中获得的操作经验与现实工作进行比对和验证,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专业技能知识的积累和提升,还能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加强会计专业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先锋,在中职会计专业实习教育中,教师的专业指导和监督尤为重要,加强教师素质就是发展教学动力。首先,在已有的教师队伍中开展广泛的相互交流学习和继续深造学习活动,多开展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会,出尽教师之间创新教学思维的传播和借鉴,鼓励教师进行在职学习,并对取得更高职称的教师以更高水准的待遇,使教师队伍从内部得到改善和提升;其次对教学人员的录入要进行严格把关,在应聘队伍中采取择优录用的办法,优先聘用受教育水平、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从源头上做好教师素质建设工作,再次是加强教师队伍与外界专业人员的联系,可以让教师也参与到校外实习活动中去,使教师接受实践工作的洗礼,还可以邀请校外甚至是国际上的会计专家来校进行教学串讲和教学讨论活动,增加教师对外界先进理论的吸收效果。

(四)开展实践性考评

会计专业学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 考试 考试改革 以证代考

近10年来,高职高专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只生力军,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8年,高等教育计划招生530万,其中高职高专招生270万。但是,高职高专在发展的同时,考试制度一直存在诸多的误区。本文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探索高职会计如何进行考试改革,以充分发挥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进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考试存在的问题

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现阶段的高职教育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以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考试为例。

(一)重结果轻过程

我国现行的高职会计专业的考试多以闭卷笔试为主,一张考卷定成绩,过分夸大了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功能。考试以结果性考试为主,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和区分会计专业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这种重结果轻过程性考试,导致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些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考前要求教师点题目,突击背书、搞题海战,临时抱佛脚,不求甚解。这些学生即使通过了考试,也没有真正掌握本专业要求的能力。

(二)重知识轻能力

传统的会计专业考试主要是考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这种考试与高职教学的目标相悖,不利于培养高技能型职业化人才。传统的会计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主要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时,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甚至没有,题目多数为单选、多选和判断,要么是做会计分录,记忆成分所占的比重大。这种考试主要是对记忆力的考查,而忽视了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检测,只会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无法测出学生素质的真实发展状况。

(三)考试和社会职业认证考试脱节

我国很多行业都实行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这些认证考试体现了社会上不同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会计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多个与会计职业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如会计证、电算化会计证等。高职校内考试完全可以和这些资格认证考试结合起来。但是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自己设计的,题目由任课教师自己出,两种考试分别独自运行。这种校内考试和社会职业认证考试脱节的现象,造成了国家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我院会计考试改革的探索

针对高职会计考试存在的弊端,我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

传统的考试重结果轻过程,把考试作为目的,而忽略了考试只是一种手段;把考试当成教学结果的检测,而忽略了考试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针对这种不准确的考试观,我系会计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变结果考试为过程考试。具体做法是提高平时分,即过程的分数。会计专业课程平时分为60分,考试分数为40分。

1.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个人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人数大致相等的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建立发言人制度,小组发言人的回答就是小组的成绩。

2.自评。学生的自我评价总是与自我反思联系在一起的,学生自我反思时自身的回顾和反省总结过程就包含了对自我的积极评价的过程。因此,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学生就需要对自己和他人学习中的进步与最终结果进行不断的评价,从而实现个人知识的迁移与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学生的自评,强调独立、客观、公正,满分一般为10满分。

3.组评。组评包括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小组成员在一起解决问题,进行教学情景的过程考试,需要大家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当然,组评不免带有个人的主观看法,这就需要教师去进行积极的引导。组间评价根据小组在解决问题、回答问题和小组间的表现进行,小组之间有竞争也有协助。组内与组间评价满分各为10分。

4.师评。相对于以上的两种评价,这一评价显得更加客观有效和可信,教师更能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评价学生,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更关注学生的个人的发展,注重总结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多方面活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每一个教学情境(或者叫项目)中的表现,包括出勤、回答问题、课内作业、课外作业、小组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估,进行客观的打分,作出自己的判断,并且可以接受学生的质询。师评满分为30分。

(二)变知识考核为能力考核

会计是一门技能课程,它需要学生熟悉工商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岗位(群)业务核算的工作过程,能够进行财务会计及特殊行业会计业务核算,能够对企业产品成本费用进行正确核算,能够进行审计相关业务的操作与处理,能够对企业财务进行基本的预算并确定资金筹集方式与渠道,能够对企业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并提供正确的数据,能够熟练进行电算化操作。在考核时,将每个教学情景分为具体的任务,每个任务有具体的能力要求,如《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了五个教学情境,即分析经济业务、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每个教学情景有具体的能力要求,学生完成了该教学情境布置的任务,就具备相应的能力,得到相应的考核分数。这样,在考核中,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实现了能力考核的目标。

(三)以证代考

为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努力实现学院提出的“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教研室自2004年就尝试实行“以证代考”的考试模式,即与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学院建立“用友ERP实验室”,由用友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成为武汉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认证中心。学生通过学习和认证,获得用友软件应用基础证书(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或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信息产业部),就视同考试合格。“以证代考”自实行以来,学生通过率达99%,得到学生的欢迎。

总之,考试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考试应服从于教育教学目标,考试不仅要着眼现在和过去,更应着眼于未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向导和推动力,帮助学生成为合格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余浩.高职教学改革应以行为导向[J].经济师,2007.12.

会计专业学业总结范文4

一、会计人才培养概述

(一)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以及职业院校对会计人才培养都采用了较为统一的教育大纲,培养路线基本一致,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专业课以及职业能力有明确的标准,这使得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拥有较强的、符合现代会计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然而,会计人才进入工作岗位,完成工作所需要的不仅是对会计工作软件的应用能力、理财能力和核算能力等,还包括责任心、对会计工作的敏感性、创造力、崇高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自我发展意愿以及对职业的明确规划。这些能力作为“软实力”,在学校教育大纲中虽有体现,但是教学涉及到的较少,因此,会计人才的职业软实力发展不良。

(二)情商培养的重要性

情商指的是表现在个人工作和处理事务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与个人性格特征和情绪能力有关,与智商、系统的职业能力相关不高。对于会计行业来说,情商不仅包括在工作岗位中能够合理处理同事、上下级关系的能力,还包括合理认知会计工作岗位、鉴定工作中的职业道德感、认真负责、对工作范围内的各种事务的敏感性、创新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多种能力。培养会计人才的情商,等同于赋予会计人才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帮助会计人才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职业发展,也有利于会计行业整体的发展,是会计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会计人才情商培养策略

(一)深刻挖掘教材培养会计人才情商

无论是大学还是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材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出来了会计专业必备的职业能力之外,还包括了一些有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如财经法规等。很多教材都明确规定了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使用各种案例以及文字描述进行解释,这些都是可贵的情商文化。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商培养内容,例如,将优秀会计人才的案例传递给学生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又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编制舞台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金钱不贪不占,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理万金,分文不沾”,培养学生形成正直诚实的品质,不偏不倚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提升会计职业荣誉感;在教学中,使用微课的方法,给学生呈现一些现代优秀会计师的工作报告和案例,引导学生产生提高业务技能的自觉意识和强烈愿望,培养学生掌握钻研会计新业务的科学方法。

(二)加强社会实践培养会计人才情商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实践是家庭熏陶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它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增强对国情的了解、自身责任的了解、社会角色的了解,是会计情商提升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大学还是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作能力培训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也可以进行会计人才的情商培养。一旦会计专业学生开始工作能力的实训,就意味着他们开始进行社会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能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教育,情商培养就可以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强度也会提高。教师可以采用收取学生每日社会实践报告的方法,了解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纠错和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情商发展的方向,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情商培养;也可以采用视频研讨会的形式,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录制成视频返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分享和习得其他同学的实践经验,思考情商水平给工作带来的影响,也能够在实践中主动重视自身的青商发展。

(三)营造校园气氛培养会计人才情商

情商的培养与外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注重日常积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理解会计行业中个人素养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各学校要培养会计人才的情商,就应该从校园气氛的营造入手,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情商发展空间,做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例如,加强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张贴标语口号、班训、校训,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又如,经常组织会计专业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学业交流和实践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形成一致的会计人才情商发展空间,使本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形成集体的认同感,也有利于情商培养。

会计专业学业总结范文5

一、“学习产出”的基本涵义

“学习产出”是国外近年来推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新理念。“学习产出”是一个驱动整个课程活动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结构与体系。虽然定义繁多,但其共性较为明显。在“学习产出”教育体系中,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和手段来确保学生实现这些预期目标。

“学习产出”理念注重的是人才培养的结果,主要用来反映学生完成学业后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和人格,即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哪些基本知识,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形成了什么样的人生观;培养出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专业技术水平是否达标,职业发展能力是否具备。以往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不能完整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质量。而“学习产出”人才培养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在整个学习历程结束后能够真正拥有的能力,并将学生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学习产出”成果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依据。这样,就能直观地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反映培养方案的宗旨和原则。因此,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认证机构都将“学习产出”作为主要的教育认证和评估手段。

“学习产出”理念的优点在于能够直观地反映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主旨和途径。众所周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出这样的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性问题,而这个问题又可以凝练成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两个内涵,前者是人才培养的主旨,后者则是前者实践化的反映。因此,将“学习产出”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有助于确立更科学、更明确、更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会使人才培养方案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更可操作、更可评价。

二、依据“学习产出”理念,构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评估“学习产出”是该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研究“学习产出”人才培养理念的内涵,进而构建基于“学习产出”理念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一)目标性评价体系。目标性评价体系包括管理者、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教师、校友等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等目标的评价。目标性评价通常被认为是整个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最容易被人直观感受的部分。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应清晰地表述该专业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及要达到的水平、所能面向的行业与职业岗位等信息。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自然也同样涉及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等内容。

(二)形成性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体系是指依据理论课程教学标准、实践环节教学标准以及教学行为规范准则等所制定的相对应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对学生在以下几个阶段的质量评价:(1)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阶段;(2)会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学习阶段;(3)校内模拟实训阶段;(4)校企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对于学生而言,质量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别他们学习成绩的高下,而在于促使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各个阶段所传授的知识或技能,获取更多的“学习产出”成果。

(三)总结性评价体系。总结性评价体系是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通过整个流程的学习,应该掌握的各种知识与技能是否达到了既定的人才培养标准,是否能满足企业会计岗位的要求,即将毕业的学生是否形成了应有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换言之,学生通过各个阶段的学习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学习产出”成果,这些成果与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设定的目标是否相吻合,与学校、社会、家长各方所期望的是否一致,是否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三、依据“学习产出”理念,科学确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中许多都与培养目标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依据“学习产出”理念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对社会和人才市场不同层次会计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结果,作为高职院校,应以“立足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中小企业”为目标来培养会计人才,找准为中小企业服务这个切入点,力求使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中小企业的需求相符合。根据这一观点,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面向中小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经济管理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熟练掌握日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现代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能够胜任中小企业不同会计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还要参照“学习产出”的相关要求,根据所构建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中所表述的各项内容定期进行评价,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一方面应及时更新观念,建立并完善高职会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应依据会计人才培养规格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四、依据“学习产出”理念,合理制定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依据“学习产出”理念来描述培养规格可以使这些基本要求变得更明确、更具体、更合理、更可评价。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规格的关键是提高会计人才的质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既要遵循人才培养自身的教育规律,同时又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也就是说,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社会和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提出高职院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税法、经济法、会计学、管理学、审计学以及财政金融与税收等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会计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等计算机知识。

(二)专业实践技能。熟练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操作技能;熟悉会计电算化操作的一般流程和操作要求,熟练掌握通用会计软件的应用技能,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会计业务的能力;具备从事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成本管理、内部审计等岗位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能够胜任中小企业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

(三)专业综合技能。具有调查、研究、分析企业会计工作中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运用会计知识参与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能熟练地进行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能办理全套纳税业务;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职业判断能力,能同与会计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

(四)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礼仪风范;具有诚实守信、廉洁公正、坚持原则、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与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

引入“学习产出”理念不仅仅是为了更准确、更清晰地阐述人才培养规格,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一理念贯穿到会计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强调以实现“学习产出”目标为出发点,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持续改进,最终达到保障和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五、依据“学习产出”理念,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专业层面的“学习产出”最终要落实到各门课程的教与学。教师要按照课程特点,根据“学习产出”的类型,改革和创新会计教学模式,组织不同课程的不同教学方法。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应提倡探索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情景模拟、小组协作、案例分析、仿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学习产出”,要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体现高职会计专业的应用性特点,要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就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是检验高职教育质量和“学习产出”成果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保证。

会计专业学业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13-02

会计从业资格是指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资质,是会计人员的“上岗证”。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证,对于强化就业,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而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却是一项更艰巨的学习任务。由于考试政策的变化,近几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难度加大,通过率普遍较低,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相融合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以行业为依托,就业为导向,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依据人才培养需求,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必须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行有效的融合。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能够有效的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能够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水平;能够大大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就业保障。

二、会计专业现状分析

以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为例,会计专业每个年级4个班,每班平均40人。北京市现阶段每年有两次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机会,考试一共三门,《会计基础》是其中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考题面宽题目灵活,所以该门课程的难度、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教材分析

共十个章节,可以说每一章都是重点、都有考点,前半部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后半部实践性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的填写;同时前后知识的关联度大,每一章都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考点众多,对学生来说学习的难度不小。

(二)考情分析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行三科联考,要取得证书,必须一次通过三门考试。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一学期同时学习三门专业课难度较大,因而我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有三次考试机会。学生第一次考试,教师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这时的学习氛围浓厚,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如果第一次没通过,对学生的打击较大,自信心下降,第二次考试时,同时又有新的专业课要学习,考试的压力会更大,就会有学生自我放弃。

(三)学生分析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略弱,自信心不足,再加之会计专业的抽象性,对于刚刚初中毕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在刚学习专业课时如果没有及时树立好学习观,很容易自暴自弃,对后续的学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体会

(一)树立学生信心,强化学习动机

中职学生的普遍现状是自信心不足,因此在课程讲授之初引导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树立考取会计证的态度、目标,并为之努力的勤奋和恒心。只有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为找到优质的会计工作岗位增加砝码。

1.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建立起学生的兴趣。第一堂课重点不是在于知识的讲授,而是要做到足够的引入。教师要整体把握《会计基础》这门课程,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学好该门课程对考取会计上岗证的必要性,帮助学生构建会计职业发展的轨迹,为准备接受会计知识做好铺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

2.端正学校态度。部分学生看到《会计基础》满是文字的教材时,就已经“头大”了,还没有开始学习就产生了抵触心理。还有学生认为,反正考试都是客观题,我就去碰运气也许能通过,不用费什么大功夫。针对这些想法,都要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只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扎实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为了应试,更是为了自己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准确把握考试特点及方向,确定教学内容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财政部组织的考试。财政部于2014年修订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在考试形式上,北京市从2012年3月正式全面采用无纸化考试,北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已从有纸化命题考试转变为无纸化题库抽题考试,即为机考。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授课之初,教师必须熟悉研读考试大纲,准确把握考试特点及方向,从而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 对于教材里面的重点难点内容必须精读,即常考点,必须吃透,这样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提供大量丰富的练习题,帮助考生熟练掌握各个考点。选取涵盖考试知识点的无纸化章节练习、题型练习供学生学习,巩固各知识考点。期末阶段采用无纸化考试全真模拟系统,让学生尽早的适应无纸化考试。

(三)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将考点化零为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材内容分为重点章节、一般章节和非重点章节,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把精力放在重点章节,减轻学习压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有机结合各个考点,以考点归纳的方法来讲授教材的内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将考点从章节内容中提炼出来,将每个考点细分成若干个问题,并注意各个考点之间的前后贯通,对考点在教材上的分布进行调整,将考点化零为整。通过这样的途径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针对考试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内容及考试要点,为学生列出应掌握的考点、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一个考点,教师可以指出考试中多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做配以历年的真题或经典习题进行强化训练。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该知识点的考法及出题方向,学习目标更明确。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由于《会计基础》课程知识点繁多,课时安排有限,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完成相应的进度安排,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提高逐步完成。

1.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例如,在讲授第一章会计基本假设和信息质量原则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理解,最后教师总结点评。当看到违反信息质量原则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这八条原则,而且对原则的相应内容也充分、深刻地理解了。又如,在讲授第六章会计凭证时,按任务驱动将“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设计成具体的任务。首先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然后再去自主的学习各部分内容的填制方法,老师结合具体业务让学生进行填制,最后学生相互审核。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轻松自如。

2.创新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轻松记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摸索总结一些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记忆能力的方法。比如编写顺口溜、比较记忆法、列表记忆法等。帮助学生简单顺利地记忆相关知识点,更便于理解和掌握。

顺口溜记忆法,如借贷记账法中借贷方向不易理解,则利用顺口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强化了记忆。“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再如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四个特殊项目的填列方法,光给学生讲解是不够的,配合这样的顺口溜,“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学生就能够理解并记住。三种错账更正法采用比较对比记忆,突出在何种情形下应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更正。对于内容多、性质相近的知识,可以通过列表的形式,更加直观形象,便于记忆。

3.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讲”而忽略了“练”的重要性。平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笔者会定期严格按照考证要求进行模拟考试。会计基础课程必须要通过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来把握考点的命题形式、摸清出题陷阱、掌握应试技巧。每做一题都要分析,总结考点,查漏补缺,才能达到应有效果。跟着考试大纲走,不要做偏题、难题,只要掌握基本层面的知识点就足够,不要走偏钻“牛角尖”。

我校目前有会计从业资格训练平台,既让学生提前感受了无纸化的考试环境,又引入竞争机制,学生之间有了较量,也推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平台中的错题库方便学生进一步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而教师减少了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并能在后台及时查看学生的做题记录,直观的分析出学生的薄弱环节,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4.提高学生的备考技巧。在学生做模拟真题阶段,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备考技巧。会计证考试的题目量大,时间短。告知学生避免在一些疑难题目上花费太长时间,应跳过没有把握作答的题目,先答把握性较大的题目。

运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不正确的答案,就可以提高选对正确答案的机率。运用比较法,直接把各项选择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五)多方位监督管理

中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弱,在我校建立了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生家长联动机制,共同监督管理。在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课下与班主任和学生交流,探讨解决方案;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帮助其认真学习。通过这种多方位监督管理的方法,保证课堂效果,了解课后动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要使中职学生尽快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就要从多方面努力,帮助他们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教师应该在辅导过程中探索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考取会计证的目的,从而使学生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