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商业银行的前景范文1
摘 要 农村信用社经历了50多年的沧桑历程,逐渐发展壮大。在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试验省市的大好历史机遇中,重庆农村信用社也迎来了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性机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城乡统筹发展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特别是离不开农村金融部门的支持。因此笔者认为今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是重庆统筹发展的核心。从谋种意议上说,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重庆城乡统筹改革的成败,影响着重庆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历程的快慢。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思考 建议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思考
(一)发挥农村资金流转的核心作用
因农村商业银行仍以服务三农为综旨,其网点主要布置在乡镇。较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全面,占主导地位。目前在重庆农村的乡镇,不管是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还是农户储蓄存款,主要还是在农村商业银行办理业务,其资金主要通过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流转。
(二)继续发挥支农的主力军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因农村商业银行是广大农户资金短缺融资最直接的正规合法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以最大的零售银行市定位,支持县域经济和“三农”,确立农村商业银行将发挥城乡筹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三)继续发挥联系三农的金融纽带作用,成为政府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传输带
城乡统筹发展,政府引导和注资是关键。但政府的注资要通过农村商业银行汇兑结算渠道进行传送和监控。“三农”资金短缺又主要靠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因此农村商业银行还要继续发挥联系“三农”的金融纽带作用。
(四)成为城乡统筹发展改革成败的“反光镜”
农村商业银行资金流动的快慢和资金增长速度及资金需求状况,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地经济活跃程度,通过农村商业银行的系列数据可反映出城乡统筹发展的效果。具体表现在:1.资金流转速度的快慢反映农村资金的活跃程度。2.资金需求量的大小即贷款的多少和用途,反映是否提高了农民参与创收的积极性。3.沉淀资金的多少,反映农村改革效益,农民实际收益的多少和是否得到了实惠。
二、建议
农村商业银行在改革初期,在市场定位确立的基础上,应处理好传承、摒弃和创新三者的关系。因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在继承农村信用社业务、机构和人员的基础上更名而来,农村信用社更名为商业银行后,其市场定位仍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做最大的零售银行。这就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处理好传承、摒弃和创新三者的关系。“传承”就是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将原信用社的品牌业务加以继承,也可叫“老字号”业务,如存款,三农贷款等。这是信用社在农村中几十年来形成的,不能放弃,这是立行之本。摒弃就是农村信用社改成商业银行后,部分业务要按商业银行的要求,体现商业银行的效益性,对一些成本高,效益差、风险大的业务品种和经营模式进行整合和放弃,如对网点的布局上应考虑效益性等。“创新”就是要对农村信用社低效益业务和模式整合后,应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的特点创新业务品种,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形象,竞争力和经营效益。发挥农村商业银行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可借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之机,做好传承、摒弃和创新的改革,就发展好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具本建议如下:
(一)合理设置网点,提高经营效益
农村商业银行网点的设置,既要符合商业银行的效益性,又要考虑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即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来确定网点的设置。县城以建精品网点为主,乡镇以每个行政镇(乡)设立一个网点,均实行综合柜员制办公,撤消非政府所在地的机构网点,基本做到一个乡政一个农村商业银行机构,改变以原集镇设网点的模式。这样设立机构,既能保持每个政府所在地有金融机构,又便于农村商业银行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保持政府相关资金划转、结算,确保县级支行与县级财政的资金往来,求得各级政府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撤消非政府所在地的机构网点,能减少经营成本,又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效益性。
(二)人员择优上岗,提高服务质量
现代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农村商业银行的前生农村信用社职工队伍,因历史的原因,其职工整体素质不高,一些员工身体素质不好,文化程度低,特别是思想观念陈旧,无紧迫感,不思进取,只等混到退休。这些员工已严重阻碍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改革成农村商业银行后,员工素质更是不适应现代化的商业银行的要求。即使加大培训力度,也是成本高,收效低。建议在收宿网点的基础上,以此为契机进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然后再面向社会招收一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然后进行规范化商业银行管理,提升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和社会整体形象。否则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将是一句空话,哪就是农村信用社“换汤不换药”的改革,是换名不换实际服务质量的改革。
(三)做好传统品牌业务,创新业务品种,增强服功能
新生的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处理好传统品牌业务和创新业务产品的关系。原信用社的传统业务主要是存款,贷款,汇兑结算。所谓传统品牌业务主要是指信用社不管怎样改革,其传统业务中必须坚持,不能放弃的经营理念、业务品种,服务对象等。具体存款上坚持存款立社思想、坚持多组织低成本资金;贷款上坚持做零售银行,贷款用途对农户建房,学费,治病、种植、养殖业等贷款。服务“三农”的宗旨不能变。创新业务品种或启动商业银行可经营的业务品种。如偿试自营保险业,办理外汇业务,开办保管箱业务,办理贷记卡业务等中间业务、在乡镇设立ATM机,跨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加快与其他省市的柜面通联网速度。
(四)转变贷款对象和贷款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
贷款对象向自然人个体工商户、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农村产业大户转变,向市场发展前景好,风险可控的企业和新型农业转变。贷款方式除抵押担保外,多发放保证担保、最高额循环抵押担保贷款。改变个体工商户和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年一评级的办法,进行一年一审,减少每次评级的繁琐程序。
积极参与政府新型农业项目及引资项目的前期考查论证,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信贷投放储备项目和为政府引资决策提供参考。
农村商业银行的前景范文2
关键词:现阶段 农村商业银行 市场定位 发展战略
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的建立有效的改善了我国的三农问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农村的发展需求,提升农村的经济增长速度,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是必然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指明的方向,农村信用社需要参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模式对具体运行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使城乡统筹发展得以实现。金融环境的复杂性以及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重新对自身进行定位,并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从而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长效、稳定的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研究
1.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定位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的创建主要是为“三农”提供服务,需要根据”三农“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准确的业务定位。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转化而来,虽然其经营和运行模式有所改变,但是其服务的核心是不变的,所以农村商业银行仍然要以传统的金融业务为基础,通过对传统业务的优化来更加有效的为“三农”服务,对中小客户的优势进行强化,丰富中间业务项目,同时还要对投资银行以及业务等新的业务进行创新和研发。贷款营销管理能够使银行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在借贷业务的开展中需要注重经济利益。需要有效的利用借贷的资金,来提升这些资金在放贷业务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从而使农村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贷款业务的办理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和审核工作,从而减少信贷风险,防止不良贷款的产生,进而使信用社的利益得到保障,有效减少信用社的损失。在个人业务中,需要加大推广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加专业的理财服务,从而提高个人贷款和按揭贷款的营销,建立起完善的理财平台。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建立,而且其逐渐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客户主要面对的是县域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的服务客户,并将服务圈内的大客户作为服务的重点。其服务客户中以中性优质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力求能够获得大企业客户的信赖,同时也兼顾一些小型企业。此外,国家政策扶持的新型建设产业也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个人业务主要以收入比较稳定的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对高端客户的信息机构也有一定的业务往来,力求能够争取与大客户的合作,在合作中为其提供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模式,以期能够达成长期合作的意向,进而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商业银行的知名度不足。
农村商业银行目前成立的时间尚短,在金融体系中属于新生事物,而且市场发展不成熟,社会上的知名度明显不足。主要是因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初衷是服务于“三农”,但是农业、农民在金融行业发展的潜力较小,在还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农村合作社的兴起使得农业大户以及私营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数量有限,而且还有一部分企业会选择其它的商业银行,从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入难以实现规模化。而且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知名度不高,所以一些企业以及个人对其信任度不强,不会轻易选择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存款对象,因此造成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缺乏。
2.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没有意识到传统的经营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形式,资产负债结构单一,经营品种不够丰富。一些贷款业务员面对贷款失信问题过于谨慎,由于惧怕承担风险,所以在放款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同时,信用环境直接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资金的运营安全性。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其信用环境堪忧,极容易出现一些钉子户,而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信贷人员的积极性降低。此外社会诚信的体系不健全,面对逃避债务的信用行为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积极应对。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营销意识的发展。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分析
1.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
为了使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保证贷款业务的制度化管理和透明化运营,从而使客户能够了解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方式以及相应的保障制度,进而建立起客户的信任度。同时在贷款的营销过程中要以安全性和效益性为基本的原则,转变对小额农户贷款不重视的理念,提高小额信贷业务量,将贷款发放的权利导向转化为盈利导向,主动赢取该地区的重点企业以及农业大户的青睐,增设代收费等业务。为了提高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采用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考核来激发信贷人员的工作热情,根据考核结果撤销考核不合格的客户经理,同时在客户经理晋升的制度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从而有效实现绩、效关系。
2.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发展战略。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信贷需求不同,所以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方式也要体现出多样化。可以通过开展支农服务,来扩大对贷款业务的宣传,使客户能够了解农村农业银行的贷款活动,进而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其在经营上需要立足于小额的农户贷款,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扩大业务面,增加业务量,并延伸金融服务功能。对贷款的对象进行延伸,使广大农民都能够在小额贷款中获得一定的效益,同时还要对授信的额度进行扩充,使客户由小额农贷逐渐扩展到一些农业大户以及加工、养殖业大户中[3]。此外,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需要进入基层去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放宽视野,挖掘一些具有潜力并对金融有极大需求的客户,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贷款项目,以丰富的业务和优质的服务来获取市场的份额。
3.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第一,要完善人才储备,利用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发展平台来吸引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可以通过招聘以及推荐来引进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人才,并根据银行的业务情况以及人才的能力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第二,加强员工的培训。农村商业银行需要设立专业的培训部门并配备专业的培训人员,从而能够为银行的工作人员定期提供培训,强化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其服务意识。第三,拓展员工的晋升渠道,农商银行需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使员工能够看到自己未来发展前景,使表现好的员工能够具有良好的晋升渠道和发展平台。最后,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使员工意识到其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防止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得到长效、稳定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市场定位和科学的发展战略做支撑。在激烈竞争的局面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通过学习成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来不断的发展优势,弥补弱势,从而使其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苏鸿龙.探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J].时代金融(中旬),2013(1):84,88.
[2]郭金燕.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J].中外企业家,2014(17):55-55,57.
农村商业银行的前景范文3
1.市场定位不准确
综观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各家商业银行在目标客户的选择和业务拓展方向上存在趋同化现象:一是没有基于市场竞争的行业分工,业务范围与经营领域基本一致;二是金融产品的设计上不存在互补,相互的替代性和模仿性很强;三是在客户选择上大都将目光投向国家垄断性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等,而对于与农相关的产业及中小客户群体兴趣不大。这是一种定位误区,虽然在某一层面上形成了充分竞争,但既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造成了金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同时也导致了对弱势农业,农村经济中非国有企业、个体农户的金融约束。
由于发展方向不明,自身的定位也就模棱两可,市场定位不准,一是会偏离实现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下的信用社发展目标,二是会偏离自身发展的正常轨道。
2.发展战略不明确
全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按国家宏观政策组建联社、合作银行或商业银行。对于基层的信用社来讲,他们缺乏对自身及所处的经济环境的清醒的认识。牌子变了,内部体制如何及时转变,以后的发展方向如何,对于这些问题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考。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具有金融空间结构效率方面的比较优势:(1)体制完善、经营灵活;(2)扎根于地方,网点多、人脉熟;(3)信贷资产质量优;(4)农村金融格局的调整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以上对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优势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定位不在于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争业务、抢客户,而在于要充分发挥其地方性银行的地域优势、网点优势和决策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为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3.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固定资产购建、现金管理、统计管理、薪酬管理等各个方面缺乏有力的管理制度,缺乏保障制度落实的机制,缺乏监督制度执行的措施,特别是缺乏对高管人员的有效监督,使农村信用社产生内部道德风险,成为形成大量不良资产、亏损挂帐、历史包袱的重要原因。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积极开展联合与并购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的治理结构已经形成,但与之相对应的决策链、管理链、业务操作链还需进一步理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本着审慎经营和稳健发展的观念逐步完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监察审计制度,并建立与银行发展策略和价值理念相一致的薪酬机制、考核机制、晋升机制、岗位流动制度等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
2.正确确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
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一般都组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面临的农村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经济已不是单一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衡发展,伴随着乡镇企业“改制”,私营经济和股份经济成分大幅增加,大多数农民己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体。
面对农村经济和地方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支农观念,调整信用社时期的市场定位,由原来的支持“三农”扩展到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
3.制定符合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发展要求的发展战略
建立健全规范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与目标相适应的智力结构应包括:有效的董事会、监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独立的风险控制、审计、薪酬委员会;独立、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管理层。其中,独立、相互制衡是控制风险的关键。虽然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都建立了“三会”制度,但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职权的划分、职能的发挥、职责的承担上仍需进一步规范。
4.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基本企业队伍建设
市场环境在改变,竞争对手在进步,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服务对象更是在不断成长与发展。面对客户的改变,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员工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才不会在工作中面对客户的需求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要转换思想观念,改变原信用社框架下一成不变和循规蹈矩的工作方式;二是要不断加强学习,确立不学习就要被淘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三是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在工作中寻求创新和突破;四是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将直接关系到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除提高员工的素质外,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还应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努力提升现有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引进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5.进一步与市场经济接轨,发展农村客户群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客户群体的成长,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原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范围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结算弱势更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瓶颈。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经营领域受区域的局限,无法跨区域设置经营网点,结算渠道也不象全国性商业银行那样畅通无碍,而客户的需求是不受区域限制的,如果在某个环节上无法达到客户的要求,客户资源就有可能会流失。
因而,通过产品创新,凭借网络联结将经营的触角向区域外延伸,就成为在现有政策限制下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挽留客户资源的次优选择。
三、结束语
在中国,农信社改革是采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模式还是选择合作制的形式,是由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农信社自身的特征所决定。两种模式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要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改革模式。只有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决定了改革的正确路径,整个农信社的改革才能有成功的前提。
中国农信社改革任重而道远,在改革的进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只有不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将中国的农信社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使其成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一个支撑,扶持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M].北京出版社,2006,05.
[2]程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4]周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06.
农村商业银行的前景范文4
与西方国家相比,由于我国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比较晚,因此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和度量上还比较落后,而且不同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西方较先进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方法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1)信用风险内外部评级系统不完善。我国目前被信用评级的企业数量较少且不成熟,且服务对象单一,运作不规范,评级方法落后,商业银行无法从外部获得信用评级的参考,从内部评级来说,中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级采取一些定性分析法,这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及偿债能力。(2)不良贷款比例过高。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反映了信用风险的大小。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较高,在同业竞争中,处于一定的劣势,这必然会给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埋下巨大的隐患,经济环境一旦发生变化,潜在的危险随之出现,就会产生严重的信用风险。(3)信用风险的计量和风险量化管理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方面还非常薄弱,对于信用风险模型还不熟悉,基本还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尚未真正有意识地建立有关信用风险情况的完备数据资料库。(4)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风险中最难测量和预测的,所以这对从事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相当的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的机构和人员配备方面,重点和力度明显不足,且信贷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进而缺乏对信用风险管理相应的技术。(5)银行存贷款期限配置不合理。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根据吸收存款的期限进行合理配置自身贷款等资产的期限。但近年来,银行存贷期限错配趋势明显,严重的不合理。从存款上看,有明显的活期化趋势,银行资金来源越来越不稳定,从贷款上看,大量的中长期贷款给银行带来潜在的危险,若资金周转不灵,极易导致银行破产。总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现存在的问题比较严峻,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落后,虽然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简单易操作,但由于其主观性较强,主要侧重于定性分析,导致其评价往往因不同的因素而产生的结果各不相同。本文主要是基于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和KMV模型,来研究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二、KMV模型
KMV模型的理论基础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它将信用关系视作卖方期权,银行发放贷款给借款人时,借款人拥有卖方期权,而期权实施的价格就是贷款的额度,借款人的资产则为期权标的物,当资产价值下跌,小于债务价值时,借款人可选择实施期权,即违约。KMV模型应满足以下基本假设:(1)企业市场价值服从布朗运动,且借款人资产收益服从正态分布;(2)企业违约等价于企业资产价值小于债务,(3)企业资本结构只包括所有者权益、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4)违约距离是评价信用风险的合适指标;(5)违约只在债务到期日T时刻发生(一般为1年);在KMV模型中,决定公司违约概率的是公司的资产价值及其风险。公司的资产价值是指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公司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它包含了公司的相关市场、所在行业以及宏观经济信息,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估值,具有前瞻性;资产的风险是指公司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通常用资产价值的波动性衡量,由于公司需要在所在行业的大环境下生存,因此,其资产的风险同样也是所在行业资产风险的体现。(3)企业资本结构只包括所有者权益、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4)违约距离是评价信用风险的合适指标;(5)违约只在债务到期日T时刻发生(一般为1年);在KMV模型中,决定公司违约概率的是公司的资产价值及其风险。公司的资产价值是指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公司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它包含了公司的相关市场、所在行业以及宏观经济信息,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估值,具有前瞻性;资产的风险是指公司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通常用资产价值的波动性衡量,由于公司需要在所在行业的大环境下生存,因此,其资产的风险同样也是所在行业资产风险的体现。E:期权初始合理价格,即公司的股权价值P:期权交割价格,即公司的债务面值A:所交易金融资产现价,即公司资产价值T:期权有效期,即债务期限(一般为1年)r:无风险利率(国际上通常采用国债收益率替代无风险利率r,由于我国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因此我国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无风险利率。国内学者多采用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替代,本文亦采用此种处理。)KMV模型取决于5个变量(P、A、r、T、σA)的价值,其中,P、r、T的值可直接从市场上观察到,所以要解决的问题是A和σA两个未知变量的值。KMV公司认为当公司资产价值小于公司债务账面价值时公司不一定发生违约,因为在公司债务中长期负债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够给企业一定的时间继续经营从而改善自身状况并最终偿还债务。因此KMV公司将违约临界点设置为短期负债到负债总额之间的某一个点,即违约点。公式为:违约点(DP)=短期负债(STD)+0.5长期负债(LTD)以违约距离DD表示企业资产市场价值期望值A距离违约点DP的远近,距离越大,企业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越小。根据违约距离DD的定义,公司资产市场价值低于违约点的概率,即理论上发生违约的概率为1-N(DD)。而基于违约数据库,依据违约距离可以映射出公司实际的期望违约频率EDF。由于我国当前还没有公开的违约数据库可以使用,现暂以违约距离DD作为公司信用评价的依据。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从2000年8月开始,江苏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开。截至2012年末,全省共有农村商业银行58家,江苏农村商业银行是全国最多的,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张家港农商行为代表,江苏省农商行不管在经营特色还是资产规模上,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考虑到这些农商行都没有上市,一些类似总股数、股票市值等数据无法获得,只能寻求其他的替代变量。本文选取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10家银行分别为:张家港农商行、吴江农商行、常熟农商行、紫金农商行、海安农商行、太仓农商行、高淳农商行、姜堰农商行、无锡农商行和盱眙农商行。本研究的计算期为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计算基准日为2013年12月31日。
(二)参数设定为了更好的进行实证研究,现做出如下假定:(1)实证数据引用各农商行2013年的财务报告,准确真实、可信。(2)为了研究方便,令债务期限T为1,无风险利率r采用2013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3%。(3)由于银行的流动性负债难以统计,本研究取总负债为违约点。总负债以计算期内的银行财务报告公布数据为准。(4)由于农商行未上市,市场价值采用净资产来代替,即农商行最低的市值。假定其满足标准正态分布。(5)由于农商行未上市,没有股票价格,假设股权波动率为1。(6)假定违约距离的计算公式中,E(A)=A。
(三)实证结果标准普尔和穆迪的风险评级代表了违约概率,表3给出EDF和标准普尔评级以及穆迪信用评级之间的对照表;表4给出了10家银行最新的穆迪信用等级以及标准普尔评级。由于农商行缺乏标普尔和穆迪的信用评级,因此无法判断KMV模型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中是否具有适用性,因此,表4只是将样本银行的预期违约率与标准普尔和穆迪信用评级的标准对应,了解该行大致的信用等级,仅此而已。当然,通过前面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根据表2可以看出,违约距离越长,预期违约率越低,两者呈反向变化。并且在10家样本银行中高淳农村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把控能力最强,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吴江农村商业银行现处于拟上市的状态,快速扩张,规模较之另外几家银行较大,因此,在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风险。(2)根据EDF反映的信用风险大小,可以看出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主要有:银行的资产规模、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资产的稳定性。当银行的资产规模扩大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也变大,资产的波动性减小,违约距离增大,预期违约率减小,信用风险减小。反之,当银行的资产规模减小时,其违约概率增加,信用风险也变大。(3)根据表4可以看出,这10家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等级均处于中等以上,说明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虽然没有上市,规模没有上市的商业银行大,但其对信用风险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较好,处于领先地位。
四、结论
前文利用KMV模型从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提供了定量分析的指标。然而由于模型的限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的基础上才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分析模型还需进一步开发。现针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简单地提出些许建议。
(一)建立成熟的评级机构和完善内外部评级体系银行应尽快发展和规范评级机构,提升银行业务决策的科学性,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企业自身发展的条件,建立健全与银行自身相适应的信用评级标准,形成内部评级体系,以便更好地对受评对象的信用等级作出评估。我国目前资信评级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必须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引进先进的评级技术,降低我国银行的信用风险。同时也要建立健全信用评级的法律法规。一个行业的发展,完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建立健全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规范银行业的信用评级。
(二)控制不良贷款率,加强监督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将控制不良贷款率作为经营的主要目标,加强内部管理,大幅度减少新增不良贷款,努力争取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必须达标,对银行部分事后监督与审计要到位,贯彻“审慎监管”原则,以便银行大幅降低信用风险。
(三)量化信用风险,建立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有关部门应引进国外先进的信用风险量化工具,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研究,找到适合我国的信用风险量化工具和度量模型,同时完善基础数据库,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形成现代信用风险评级机制。
(四)培养和引进一些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不可缺少专门从事风险分析和评估的人员。对银行而言,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银行可以在现有的人员里进行选拔,参加相关方面专业的培训;另一方面,以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来引进风险管理人才,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风险管理队伍,双方不断交流学习,不断提高队伍的风险管理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的前景范文5
国家对于农村的金融支持,体现在1600多亿的银行票据还有其他的税收、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贷款等等。银行的票据对于农村的支持,实际上是置换了农村的不良资产和多年的呆坏账,而这些农村信用社的股权仍然归广大的农村的自然持有人和农村信用社的法人。算总账,中央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所以,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及保险公司、证券的改革,使得中国整体的金融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10年以前,当时国际观察家还有经济学家对中国银行界和中国金融界的评价是相当负面的。当时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叫做国有商业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了。这说明那个时候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负的,是资不抵债的,但是经过了这短短10年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在1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在改革中我们引进的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实际上,我们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过程中是坚持国家控股这个原则的。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四大银行中,国家控股比例多数在60%以上。
除了国家控股,我们还有境内的法人持股人,还有境内外广大的公众持股人,然后还有境外的战略投资者。所以,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全面地看这个图像。如果说境外的战略投资者资产的增值部分是多少,那么乘一个巨大的系数,就可以算出来国家持股的增值是多少,还有公众持股人的增值是多少,我们境内的战略投资者的增值是多少。包括我们今天国内很多的社保基金、战略投资者,都是掌握在国家手里的。
农村商业银行的前景范文6
关键词:区域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86-02
一、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
区域性商业银行是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一些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他们主要服务于所在地的企业和普通居民,以存贷款为主营业务。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区域性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组织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在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利润越来越薄的情况下,区域性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遇努力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尤其是具有创新性的中间
业务。
二、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存在的几个问题
银行本身对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认识不够,在观念上就缺乏深刻的理解。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尤其像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其成立之初就有着深厚的地方政府背景以及和一些地方企业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银行主要靠吸收储蓄以及向本地企业发放贷款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存贷利差就成为了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长久以来,区域性商业银行都不太重视中间业务的开展,甚至有些银行把中间业务当成是其开展存贷业务的附属手段。
中间业务的开展基本上是在模仿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并没有在客观地认识自身情况的条件下开发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中间业务。区域性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无论是在业务规模、资产规模、风险防范能力还是在市场定位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区域性商业银行没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自身条件,单纯的模仿和跟随不仅在和国有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连自身的一些先天优势也会白白浪费。
缺乏一批具有综合能力和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依靠其优越的待遇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依靠这些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使国有商业银行在创新上要比区域性商业银行具有巨大的优势。反观区域性商业银行,银行工作人员总体综合素质偏低、学历普遍不高,至于创新能力几乎是
空白。
技术服务手段比较落后,缺乏相应的电子化设备。中间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于一体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业务,它的发展离不开配套的“软硬件”。虽然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近年来在建设电子化方面步伐较快,但这还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及服务功能这几方面。
品牌认知度偏低。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品牌认知度低,其中大多数银行的中间业务缺乏品牌产品。各家银行中间业务的产品基本上处于复制仿制阶段,产品趋同化。尽管各家银行的品牌不同,但它们并没有根据客户进行有效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客户的不同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导致客户对理财产品的品牌缺乏认识和了解。
三、我国区域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建议
各个商业银行应该尽快转变传统观念,不能再把中间业务只看做是资产和负债业务的附加业务。应该积极将中间业务作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并能合理规划中间业务未来的发展战略,而只有持续不断地创新才能维持这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经济和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应以满足客户的日益增多及多样化的需求为目标。区域性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人脉优势及信息优势等一些先天优势。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对中间业务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吸收并利用这些优势之后在原先的中间业务基础上做出一些具有独特优势的创新,使这些经过创新的中间业务能够反映区域性商业银行特色和差异性,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复制和仿制。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要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和市场定位,在中间业务领域开展一些能够符合当地客户实际需求的新业务,并能通过这些新的中间业务与企业客户和居民客户产生一些良好的互动。通过与客户的互动能获得客户的第一手需求信息,商业银行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这些信息,那么在下一阶段的中间业务创新上会有更加理想的效果。
区域性商业银行应该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中间业务创新模式以及战略方法:
第一,按照商业银行明确的定位方向,应该把客户重点放在本地的优质企业和优质普通居民客户上。(1)银行自身要明确哪些本地企业是优质企业,如在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市场份额、财务状况等方面要比其他一些企业要好。(2)随着居民收入水平高,中高端客户群体也已初步形成,这其中包括一些民营企业家、金融机构的中高层管理者、会计师、律师等。
第二,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创新上也要以如何满足本地优质企业和优质客户的需求为服务宗旨。(1)根据所处的地区,企业的类型也不尽相同,需求也不相同。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时应该开发一些符合本地具体情况的业务。比如,在浙江沿海地区虽然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但他们很大一部分的业务是做出口尤其是义乌、宁波和温州。这些地方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做中间业务时应偏向于做国际业务方面,如可以做一些国际结算,外汇业务,信用证业务等能够为企业出口贸易提供便利的中间业务。在开展这些中间业务时,银行不能完全复制和仿制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使之符合本地企业客户的实际需求,为他们在出口贸易的提供便利。(2)地区的经济差异同时也有居民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商业银行在面向普通居民是不是仅仅能提供存贷款业务而是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中间业务。由于东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地处东西部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就应该在各自的收入水平上积极创新具有特色能够符合实际情况的中间业务。
第三,在中间业务创新模式上也应紧密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发展前景。中间业务创新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学习和考察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这些中间业务之中挑选一些符合区域性商业银行特征的业务进行改进和创兴。这些经过创新和改进过的中间业务能较好的适应本地区的客户需求,有利于商业银行在本地区开展其他业务及长远发展。第二种就是区域性商业银行仔细考察和分析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客户需求和制约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瓶颈,再针对这些因素自行开展具有独特功能的中间业务。第一种模式较为节省成本但效果如何有待考察,而后一种则需要很大过的成本但其效果要好于前者。如果说前一种模式是“引进来”,那么后一种模式就可以称之为“自立根生”。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区域性商业银行应该在权衡各方面的因素后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第四,区域性商业银行应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和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是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关键。中间业务品种的广泛性,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复合性、多种适应工作的能力。所以要大力引进和培训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以及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的人才:(1)要立足于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适应业务的急需。(2)要在内部公开选拔,挑选精通业务、善于钻研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来,并通过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理论研修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他们进行中间业务、外语、计算机、等较高层次的知识培训。(3)要积极过好人才招聘工作。区域性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更加年轻,氛围更加活跃,更能容许不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区域性商业银行应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年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不仅要把人才引进来还要给予这些人才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银行也要同时做好相应的工作以留住这些专业人才长期稳定地为银行做出贡献。
第五,区域性商业银行开展新的中间业务时应该做好相应的市场营销工作和品牌推广,提高中间业务的认知度。区域性商业银行在推出新的中间业务时往往需要很多时间向企业和普通居民详细解释该业务的功能、特征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因素。此时,银行便需要做好中间业务的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工作。商业银行可以把新的中间业务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树立不同的商业品牌进行推广。让客户先熟悉这种业务之后产生兴趣,再与客户办理相关业务。客户办理了中间业务之后,商业银行通过调差客户满意程度及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中间业务来满足更多的客户。
第六,中间业务创新工作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很多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硬件条件还不能跟得上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应该加快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其他地区商业银行的信息交流和业务交流并建立起信息网络平台,以便于各个地区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合作和扩展市场空间。区域性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一般都在本地区,网点辐射范围有限,地理上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开展和创新。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与其他地区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合作建立起一个跨地区跨行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如“云端”数据库平台,这就可以使银行摆脱地理条件上的限制,可以把中间业务拓展做到商业银行自身不能触及的地区和业务领域。
四、小结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项风险小、效益高的新型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在日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区域性商业银行而言,要把中间业务的创新与本地区的实际环境结合起来,把业务创新的目的与客户的需求结合起来。所以说要想使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断发展创新必须在制度上不断深化改革,在管理上不断优化创新,在技术上强化支撑,在人才上加大储备,同时为了避免其他同业竞争对手复制和模仿自己的中间业务产品,商业银行也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始终保持自己中间业务的特色和创新优势,这样才能促使中间业务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赵淑芳.浅析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7):46-47.
[2] 张亚龙.试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3,(3):130.